《茉莉花》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创作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多种复调技法研究

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多种复调技法研究

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多种复调技法研究中国民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情感。

钢琴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乐器,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歌改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民歌的钢琴改编中,复调技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复调技法,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民歌的特色和情感。

本文将对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中常见的复调技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法来表现民歌的特色。

一、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的特点中国民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其旋律多变,富有感染力。

在钢琴改编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出民歌的特点,常常需要运用一些复调技法。

复调技法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更好地表现出民歌的地域特色和情感。

1. 和声和声在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通过和声的运用,可以丰富旋律和增加音乐的层次感。

中国民歌的和声多样,有时是简单的纯和声,有时是富有情感的变化和声。

在钢琴改编中,可以通过和声的运用来表现出民歌特有的情感和韵味。

2. 对位对位是复调音乐中常见的技法,通过对位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动感。

在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中,对位可以使旋律更加生动,增加音乐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以《茉莉花》为例,这是一首广为人知的中国民歌,其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情感。

在钢琴改编中,可以运用和声、对位、转调、对位转调、赋格等多种复调技法,来更好地表现出这首民歌的特色和情感。

通过和声的运用,可以使旋律更加丰富多彩,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通过对位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增加音乐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通过转调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通过对位转调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通过赋格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通过多种复调技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茉莉花》这首民歌的特色和情感,使钢琴改编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浅析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创作特色

浅析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创作特色
构又有所不 同。开始 的引 子部分 在 钢琴 高音 区清
含着一点惆怅 , 又带着一丝向往; B主题( 2 — 2 第 4 3
小节 )用主题乐句 的旋律音 为骨 干 , 用模进手 法 , 采
陈述乐思 , 多次 连续 下行 的模 进 , 后 停落 在 进行 最
在我国有众多风格各异的《 茉莉花》 民歌 , 但江苏 民歌《 茉莉花》 俗称南茉莉 ) ( 是其 中流传最广 , 也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储望华先生 在钢琴 曲《 茉莉 花》 独具匠心地将记谱最早 的和流传最广 的 中, 这 两首 《 茉莉 花》民歌旋 律 , 为 既独 立 又 密切 联 作
充分 感受该 作品 独特 的 艺术魅 力。 关键 词 : 钢琴 独奏 曲; 茉莉花 ; 望华 ; 作特 色 储 创
中图分 类号 : 2 . J 41 6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8 7 2 1 ) 5— 0 7— 4 17 0 8 ( 0 0 0 0 5 0
在中国, 具有 各地 特色 风格 的 民歌浩 如烟 海 ,
调 风格 的和声 协 调 地 交 织 , 民歌 旋律 与 充 满 色 将 彩性 的和声 高度 融 合 , 且 充 分 发 挥钢 琴 这 一 乐 并
音乐学 院演奏厅进 行 了世界 首演 。在 《 钢琴 艺 术》 20 05年第 1 0期 中, 人 第 一 次读 到 了这 首 《 莉 本 茉
花》 的钢琴乐谱 , 一下子就被其深深吸引。在这首 作品中, 储望华先生运用丰富的和声语汇以及巧妙
第2卷第5 8 期
21 00年 1 0月
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 ( 版) 社科
Junl f hnzo stt o ehooy Sc ora o aghuI tue f cnlg (oi C ni T 型兰 里

中国好听的钢琴曲

中国好听的钢琴曲

中国好听的钢琴曲
1. 《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风钢琴曲的先河,堪称中国近代最杰出的钢琴曲之一。

2. 《水草舞》:原是管弦乐曲,后改编为钢琴曲。

轻柔的弦乐配上流水般的钢琴声,仿佛把人带入了神奇的水底世界。

3. 《摇篮曲》:有精致的曲式,丰满的中国色调的和声,塑造了优美、温馨、安详、平和的音乐形象。

4. 《梅花三弄》:改编后的钢琴曲充满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文化所蕴含的情感。

5. 《春舞》:或激昂,或柔美。

前奏如鸟儿婉转歌唱,似山泉缓缓流淌。

6. 《翻身的日子》:表现了农民真正翻身做主人后欢天喜地的情绪。

7. 《百鸟朝凤》:是中国钢琴创作史上最为杰出的民间乐器改编曲之一。

8. 《彩云追月》:以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功俘获人们的心。

9. 《二泉映月》:改编自二胡名曲,钢琴的演奏赋予了这首曲子别样的魅力。

10. 《平湖秋月》: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柔美夜景,旋律明净,富有诗意。

11. 《梁祝》:根据同名的民间故事创作而成,旋律动听,充满戏剧性。

12. 《茉莉花》:根据中国民歌改编,旋律优美流畅,充满了东方韵味。

13. 《浏阳河》:表现了湖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14.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根据同名歌曲改编,旋律优美,情感真挚。

15. 《瑶族长鼓舞》:根据瑶族传统舞蹈创作而成,节奏明快,充满了民族特色。

16. 《解放区的天》:表现了解放区人民欢庆胜利的喜悦心情。

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音乐与演奏研究

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音乐与演奏研究

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音乐与演奏研究茉莉花是一首源于中国的传统民歌,在很早以前就被传到了国外并且被改编成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法国歌曲《茉莉花》(La Vie en Rose),这首歌曲是由爱德华·皮亚福(Édith Piaf)演唱的,也成为了她的代表作之一。

钢琴改编曲《茉莉花》遵从着原曲的旋律,同时通过钢琴的演奏方式为听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本论文旨在研究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音乐和演奏方面。

一、历史与起源《茉莉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汉族民歌。

在17世纪,它被首次记录在一本名为《韵骨》的书籍中,并广泛传唱于全国各地,成为了中国最为著名的民歌之一。

1907年,一位名叫陈怀海的姑娘以《茉莉花》为歌名,作为了她的第一次公开演出,从此之后,这首歌便走进了演艺圈,并且在此之后被日本、欧洲等国家进行了传唱和改编。

在20世纪初,法国作曲家、歌手爱德华·皮亚福(Édith Piaf)演唱了一首名为《茉莉花》的歌曲(原曲是唐代作曲家李清照的《如梦令》),被称为《生活在粉红色中》(La Vie en Rose)。

这首歌曲标志着《茉莉花》这首中国民歌在海外的传播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后来还被多个国家进行了许多次的改编,其中就包括了许多钢琴改编曲。

二、音乐分析1.曲式分析钢琴改编曲《茉莉花》采用了通俗易懂的A-B-A结构,其中A部分由8个小节构成,B部分由12个小节构成。

整支乐曲根据这种结构被分为了三个部分:前奏、主题和尾声。

前奏部分采用了4个小节的引子,加上4个小节的片段,为后面的主题部分奠定了基础。

主题部分由4个A部分和2个B部分交替组成,通过高潮烘托的方式,使得整个乐曲的气氛逐渐升温,到达高潮之后,乐曲突然落入了尾声部分,在一个半音音阶的降调中结束了整个音乐旅程。

2.和声分析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和声并不是非常复杂,但是运用了一些典型的和弦进行方式,在表达原曲旋律的同时增添了些许新意。

“茉莉暗香,沁人心脾”——两版《茉莉花》钢琴改编曲的对比分析

“茉莉暗香,沁人心脾”——两版《茉莉花》钢琴改编曲的对比分析

Northern Music 63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茉莉暗香,沁人心脾”——两版《茉莉花》钢琴改编曲的对比分析赵赟韵(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摘要】本文从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渊源入手,引出了创作于不同作曲家的两版《茉莉花》钢琴改编曲。

文章从曲式、调性调式和旋律运用等方面指出了其相似之处,发现了两者在对比节奏变化频率、织体运用、和声变化和音乐形象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

最后,文章还论述了演奏处理和教学实践中两首作品的相异特点。

【关键词】曲式;调式;节奏;织体;和声;音乐形象【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2016年5月笔者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国钢琴音乐经典百年回顾”活动中,以本文作为宣讲论文展示了经典作品的重生之路和各有特色的内涵研究。

首先,这首原作《茉莉花》是家喻户晓的作品,堪称经典;其次,两首钢琴改编曲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将经典的原作进行了成功的改编,各具特色。

《茉莉花》是一首流传广泛的民间歌曲,源头可以追溯到清代的《鲜花调》,这是一种流传较广,历史悠久的民间小调。

考证《鲜花调》的曲谱记录,最早的记录是“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12年)由贮香主人编辑的一本《小慧集》卷中箫清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

”①民歌《茉莉花》旋律悠扬,宛如一幅江南水乡的山水画。

旋律为bB五声徵调式,共14小节,乐段结构。

全文即以桑桐先生和储望华先生分别改编的以民歌《茉莉花》为题材的钢琴曲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比分析,将两部作品的异同进行理论、演奏以及文化内涵的对比,以此达到更深入地理解作品风格的目的。

桑桐教授写作了的《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中第五首就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钢琴曲。

桑桐教授在作品中将民族音调和西方近现代的双调性作曲技法巧妙的结合起来,较好的秉承了原作柔美婉转的风格特征。

另一首同题材的杰出作品是2003年储望华先生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茉莉花幻想曲》。

江苏民歌《茉莉花》在钢琴曲中的运用

江苏民歌《茉莉花》在钢琴曲中的运用
1 — 8 6 +2

9 — 23 4 +5 +6
连接
2 4 — 3 2 A Fra bibliotek连接
A + 补充
57 — 8 3 4 +4 +9 +1 O
结尾
8 4 — 9 9
33 — 47 48 — 56 4 +4 +7
E 徵
E 徵
E 徵
G 徵
民歌 《 茉莉花》旋律悠扬 ,宛如一幅江南水乡的山水 画:旋律为 B 五声徵调式 ,共1 4 / J ' , 节 ,乐段结构。歌 曲的歌词 “ 好一朵 茉莉花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 心摘 一朵带 ,又怕看花的人 ( 儿)骂。 ”表达了少 女含 蓄的情感诉求,表现 了中国女 性特有的娇羞之美 。 储望华先生在进行民歌改编时,充分考虑到 民族风格 的运用问题 ,就像他 自己谈到的那样 :“ 因为这首歌太好 了,太知
新 秀 丽 的 风格 :织体 和 节 奏上 采 用 了钢 琴 化 的 演 奏 模 式 , 使原 民歌 的旋 律 得 到 拓 展 和 升 华 。 关键 词 : 曲 式结 构 :钢 琴 织 体 :调 式 :调性 ;节 奏 : 节拍 :旋 律
储 望 华 的钢 琴 曲 《 茉 莉 花 》是 作 者 侨 居 澳 大 利 亚 时 ,根据 江 苏 民歌 《 茉 莉花 》的 旋 律 改 编 而 成 。2 0 0 3年 6月 1 7日旅 澳
江苏民歌 《 茉莉花 》表 现了女子 的柔美 ,具有 典型 的江南水乡 的风韵 。钢琴改编曲中为了表现清雅秀丽 的民歌风,作者 在A 主题段落 中右手运用色彩性二度分解和 弦织体 ,配 以左手加入滚奏琶音的主题旋律 ,营造 出雅致优美的氛围。在织体 的
・l 5 3・
2 0 1 3 年第十二期 《 音乐创作》 写 法 上 不难 看 出作 者 用钢 琴音 型 的安 排 来 模仿 民族 乐 器 筝 的 痕迹 ,《 茉莉 花 》 不 仅 是 一 首耳 熟 能 详 的 民歌 ,根 据 它 改 编 的器

浅析汪立三钢琴改编曲《兰花花》的创作风格

浅析汪立三钢琴改编曲《兰花花》的创作风格

浅析汪立三钢琴改编曲《兰花花》的创作风格
汪立三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电影音乐等。

其中他的《兰花花》钢琴改编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兰花花》是一首源自京剧的著名曲目,原曲也是很多人熟悉的京剧唱段。

汪立三将这首曲目改编为钢琴曲,其创作风格充满了古典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的技巧。

汪立三在改编中巧妙地融合了京剧和古典音乐的特点。

他保留了曲目的主要旋律和部分特色音乐元素,使得整个曲目仍然具有京剧的韵味。

他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技巧和变奏处理,使得曲目更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以及他独特的技巧和演奏方式使得改编后的《兰花花》既保留了原曲的特点,又展现了钢琴作曲家的个人风格。

汪立三在这首曲目中运用了西方音乐的技巧和结构。

他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的音域和技巧,使得曲目更加丰富和复杂。

他运用了和声结构和对位技法,增加了整个改编曲的层次感和音乐张力。

他还采用了西方音乐中常见的重复和变奏的手法,使得整个曲目更加丰富多变。

汪立三在改编《兰花花》中注重了钢琴的演奏效果和表现力。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琴键技巧和音色变化,使得曲目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巧妙地运用了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使得曲目既温柔细腻又激情四溢,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曲目的情感和内涵。

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多种复调技法研究

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多种复调技法研究

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多种复调技法研究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主题的钢琴改编曲也是钢琴演奏中常见的曲目之一。

在钢琴演奏中,复调技法是一种重要的演奏手法,它可以丰富乐曲的声音层次,增加曲目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本文将就中国民歌主题的钢琴改编曲中多种复调技法进行研究,以期对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这类曲目时能有所帮助。

中国民歌主题的钢琴改编曲中常见的复调技法有以下几种:立体和声、交替进行、模仿、装饰音、对位法等。

立体和声是将乐曲的不同声部分别做出独立的演奏,让听众感受到多个声部同时运动的效果。

在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中,可以通过运用对位法来表现立体和声的效果,通过左手和右手部分的对位演奏,给听众带来更加丰富的音乐享受。

交替进行是将乐曲的不同声部进行交替演奏,以增加曲目的层次感和变化。

在中国民歌主题的钢琴改编曲中,可以将不同声部的乐段进行交替演奏,使乐曲更加动感和有韵律感。

在演奏《茉莉花》的钢琴改编曲时,可以将主旋律部分和伴奏部分进行交替演奏,形成忽高忽低的音乐效果。

装饰音是在乐曲中添加额外的音符,以装饰或丰富乐曲。

在中国民歌主题的钢琴改编曲中,可以通过添加装饰音来增加乐曲的变化和表现力。

在演奏《茉莉花》的钢琴改编曲时,可以在主旋律部分的某个音符上方或下方添加装饰音,以增强主旋律的音乐形象和感染力。

中国民歌主题的钢琴改编曲中运用多种复调技法,可以使乐曲更加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感和变化。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这类曲目时,应熟练掌握以上提到的多种复调技法,并在实际演奏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感悟和创造力,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更多适合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改编曲的复调技法,为观众带来更多音乐的享受。

一首经典民歌的演绎谈储望华茉莉花的演奏技法

一首经典民歌的演绎谈储望华茉莉花的演奏技法
有一句话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句 话同样适用于复节奏的演奏中,复节奏就 是时间的艺术。由于两个节奏型纵向叠置 不能同步对应演奏,而其多样的形式使其 声音的交错序列变得十分复杂,所以在演 奏时我们要弄清那些重叠的不同节奏音 型在演奏时是如何交错的。例如,第九小
[评 论]
Comment
பைடு நூலகம்
节是4/4拍,高声部是由两个八分五连音 构成,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五连音占两 拍,那么这一小节的第二拍就是在第一五 连音的第三音的后半拍进入,也就是说先 弹右手的a3b3,然后再弹左手的c1,然后再 是右手的a2,最后就是右手的e3f4。有时 从原来的节奏很难直接弄清两个音的对 置关系时,可以把多的那一组连音的单位 拍扩大,变成数字问题。例如,第九小节的 第二个五连音对一个四连音,是5对4,把 五连音的单位拍扩大,就可以看成是10对 4,这样大致可以算出四连音的第二个音 是在刚弹完五连音的第二个音时弹,其它 音分别插在五连音每个音的后面。这是一 个很麻烦的工作,但是也是必须要做的工 作。只有弄清对置的关系,才能准确的弹 出复节奏的特点,既保持各音型自身独 立、准确的节奏,又表现出复节奏所特有 的声音交错的音响效果。
这首作品是多声部的主调音乐,首先 要分析了解主旋律所在的声部,在弹奏时 要突出主旋律。主题部分的主旋律在左 手,而且左手的旋律是由琵琶带出的,弹 琵琶时手腕要灵活,横向移动,将力量放 在最后弹奏旋律音的大指上,大指的下键 要有控制,要柔和的下落发音。变奏二的 主旋律是八度,中间还有一些十六分音符 的衬音,要弹得如歌唱,先把右手架起(掌 关节撑起,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作 为支撑),手指不要离开键盘,尽量贴着键 盘,这样可以减缓手指对琴键的冲击,使 声音得以延续,手腕左右移动进行调节,
这首曲子力度变化对比由pppp到ff, 在弹之前要先将各力度标记的实际音响 效果作好设想,例如,主题虽然是mp,但 实际上只是要安静的突出主旋,并不是要 将主旋弹的很弱,相反,主旋要突出出来, 要有一定的“深”度。插句的力度标记是 pp,但是要突出音色的轻盈,透亮。而标有 f、ff则要大胆的加以表现出来,尤其是尾 声的第二部分的突强,与第一部分形成鲜 明的对比,以及结尾的最后一个强音,都 要弹得有力度,使结尾有足够的回响。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以储望华钢琴作品为例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以储望华钢琴作品为例

当代音乐2021年第2期MODERN MUSIC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一一以储望华钢琴作品为例吴迪[摘要]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文化传播便成为促进各个历史时期及各地域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在西方音乐文化中,钢琴音乐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自钢琴传入中国以来,经过漫长的发展,钢琴音乐已成为我国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国民众精神生活及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储望华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为例,剖析其作品背景、文化内涵、历史时代意义,了解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丰富的演奏技法等在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储望华;音乐文化;钢琴演奏[中图分类号]J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2-0048-0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我国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内涵,要想实现更好的传承,不仅要将钢琴演奏技巧传授给学生,还要将钢琴文化传播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内涵,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和钢琴音乐文化相融合。

一、储望华及其作品创作概况储望华,江苏宜兴人,1941年出生于湖南蓝田,著名的旅澳华裔作曲家、钢琴家。

195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56年学习作曲,1958年转入钢琴系。

储望华1959年至1960年创作了处女作《江南情景组曲》以及根据歌曲《海淀是个好地方》创作的《变奏曲》,开启了钢琴作品创作的历程。

其创作的钢琴作品多达四十余首,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至“文革”期间(1961-1975);第二阶段:“文革”结束至出国留学前(1976-1981);第三阶段:旅居澳大利亚之后(1982-1999);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

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刘菁菁(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摘要】储望华出生于二十世纪中叶,是我国优秀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其创作的大量作品中,钢琴作品占比最大,并始终以“中国风”为特点来进行创作。

大部分钢琴独奏曲都是以我国各地民歌为题材改编而成,围绕民歌元素的钢琴改编曲也比比皆是。

储望华先生所创作的改编曲,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更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本文通过剖析钢琴曲《茉莉花》以期探究其民族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征。

【关键词】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民歌《茉莉花》作为脍炙人口的传唱作品,在时间的流逝中历久弥新。

钢琴改编曲《茉莉花》,便是利用西方作曲技法,对原曲进行创造性的钢琴编曲,整体创作过程并不容易。

储望华先生通过钢琴曲的方式重新阐释了《茉莉花》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是钢琴改编曲的新高度。

一、储望华艺术生平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储望华的钢琴作品,通过其人生阅历洞悉作品的艺术魅力,首先我们要对他的生平与创作经历进行了解。

储望华先生自幼开始接触音乐,并表现出极大的天赋。

储望华先生曾就读于中央音乐钢琴系进行学习,在易开基的教导下,他的钢琴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之后的钢琴改编、作曲技法等方面的探究夯实了基础。

第一次尝试创作改编的民歌新旋律,是以北京郊区的当地民歌《海淀是个好地方》为蓝本,进行改编创作的钢琴变奏曲,并备受好评。

在之后的创作中,他也试着融入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元素。

其创作的作品中,《茉莉花》以高超的技巧、鲜明的主题,不仅在国内赢得了掌声,更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储望华先生生平所创作的四十多部钢琴作品中,有近三十首为钢琴独奏曲。

根据素材内容的选取分为钢琴改编曲和独创钢琴曲两类。

现如今,储望华先生的许多作品被做为国内外钢琴的演奏曲目,频频出现在各类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教学曲目中。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六年级音乐演唱《 茉莉花》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六年级音乐演唱《 茉莉花》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芬芳茉莉》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

它有许多变体,江苏扬州的《茉莉花》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鲜花调》,歌曲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表露了一位少女爱花、惜花、护花的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歌采用五声调式,2/4拍,为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具有起、承、转、合的性质。

第一、二乐句对称方整;第三、四乐句结构压缩,衔接紧密,一气呵成,句尾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旋律更为轻盈活泼,表现出一种淳朴柔美的感情。

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

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极富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浓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能力增强。

好的音乐素材更能吸引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和二声部合唱的能力,对音乐的情绪、风格和感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在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把握上有些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多做引导和示范,让学生能更好掌握识谱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连贯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茉莉花》。

2、能够视唱《茉莉花》二声部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从旋律、风格、语言上感受歌曲,能够用连贯、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背唱歌曲。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歌曲《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感受音乐中的美。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2、培养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教学重、难点:1、用柔美,纯真的声音演唱歌曲《茉莉花》。

2、感受江南小曲风格:抒情、委婉、流畅、细腻的韵味。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茉莉花》1、教师播放钢琴曲《茉莉花》师: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师:是由哪首歌改编的?3、师:这是由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一首钢琴曲4、师出示幻灯片:这里有六朵茉莉花,每一朵花里都有一段精彩的表演,点开第一朵花去看一看听一听。

探析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探析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探析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摘要:民间音乐是众多中国钢琴作品的基础。

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民歌改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创作方式,融合了西方作曲技法,成就了不少经典之作。

《茉莉花》就是杰出代表之一。

此曲由作曲家储望华结合西方的钢琴演奏技法编创而成。

因其演奏技巧与技法的难度偏大,储望华在对原曲进行改编的时候,将其内涵和韵味进行重新演绎,使其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因此,重点对钢琴曲《茉莉花》的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展开分析。

关键词: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艺术特征;演奏技巧在钢琴音乐中,通过西方作曲技巧的借鉴和融入来发扬民族音乐成为当下钢琴创作的热潮,值得深入研究。

储望华编创的钢琴曲《茉莉花》就是借助西方作曲理论改编的中国民歌,此曲将西方音乐的精华部分进行深化,使得此曲兼具时代国际风格和民族之风。

一、作品相关介绍(一)作者简介储望华生于湖南的一个书香门第,尽管他的父母没有音乐学习的经历,但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

在父母的重视下,储望华11岁时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报取了钢琴专业。

简单的和声编创致使储望华对作曲有了浓郁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对钢琴独奏、木管重奏等乐曲进行编创。

经过后期的深入研究和创作,《中国民歌七首》等著名的钢琴作品得以问世[1]。

在不断的深造学习中,储望华接触和进一步学习了更多的作曲技术,打破了自身的创作局限性,掌握了更广泛的应用技巧,拓宽了自身的创作领域。

(二)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创作背景1982年,储望华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深造进修作曲,继续精研现代作曲技法,打开了新的创作视野和创作思维。

在墨尔本,储望华结识了一位华裔钢琴家陈巍岭。

储望华在与陈巍岭交流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之后获得灵感,随之对钢琴曲《茉莉花》进行了改编,融入了新的创作技巧。

当时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已经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河北版和江苏版,而储望华创新的要点在于并没有一味地应用这两个版本的《茉莉花》,而是将这两个版本进行微妙的结合,找到契合点,將歌词和风格应用到新的编曲中。

东北民歌《茉莉花》教案

东北民歌《茉莉花》教案

第四单元茉莉芬芳东北民歌《茉莉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演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明确歌曲的速度,风格特征。

讨论学习不同地方的《茉莉花》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歌曲演唱时的情绪及表现音乐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感受集体协作的力量,并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使之能唱出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比较不同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钢琴、音响、图片、手绢花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教授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东北二人转的旋律来吸引学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个是什么地方的音乐,以此导入新课东北民歌《茉莉花》。

2.板书课题:东北民歌《茉莉花》(二)合作学习1.学习与体验学唱歌曲、体验情感(1)教师范唱。

并要求学生用节奏帮老师伴奏。

(老师先教学生打二拍子,一拍拍手,一拍拍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相互合作的的能力,也有助于对乐曲节奏的熟悉。

(2)教师用钢琴弹奏《茉莉花》,同学们再次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

(3)请同学们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旋律。

(4)填唱歌词,并引导学生运用下滑音来处理表现歌曲情感,使歌曲的演唱更完美。

让学生在歌唱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更好的理解《茉莉花》,产生美好的艺术形象,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解决本课的重点。

2.感受与比较:播放学习过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乐曲,让学生感受并比较与东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并说说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比较中感受歌曲旋律,感知民族音乐的地方特色,以此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3.展示、质疑、点拨请学生讨论选择何种形式来表现歌曲《茉莉花》。

根据学生现有演唱知识的积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独唱、对唱、边跳边唱等。

(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将全面关注学生,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恰当的鼓励,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茉莉花》钢琴曲介绍词

《茉莉花》钢琴曲介绍词

《茉莉花》钢琴曲介绍词
《茉莉花》是一首优雅细腻、精致委婉的钢琴曲,表现了少女以茉莉花自喻,对美好爱情充满幻想的烂漫情怀。

此曲选取了民歌《鲜花调》的旋律,保留了五声音阶曲调的民族特色,用柔和精美的江南曲风,生动再现了一位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的文雅少女。

整个曲目的意境时而恬淡宁静、时而含情脉脉,时而表现出心头的一缕愁绪,最后音乐转入沉思,在结尾时添一丝迷惑。

1942年冬天,何仿随剧团来南京演出,慕名拜访一位弹唱艺人,结缘了民歌《鲜花调》,被其婉转优美的旋律迷住了,于是改编成了今天的《茉莉花》,用柔和精美的江南曲风,生动再现了一位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的文雅少女。

听音乐,听见世界!。

文化自信视域下储望华中国钢琴作品诠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储望华中国钢琴作品诠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储望华中国钢琴作品诠析李玺 / 谈大为摘 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国文化自信是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实力量,更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储望华先生作品创作的时期与题材为主线,系统地将其至今创作的钢琴作品进行诠析,同时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艺术分析,从而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储望华先生的创作脉络与艺术风格。

在弘扬民族文化的新时代,民族音乐瑰宝将成为坚定“四个自信”的生命源泉。

关键词:文化自信;储望华;作品诠析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李玺(1996-),女,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硕士研究生;谈大为(1980-),男,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

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在五千年文明基础上建立,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与进步,是一种内生性演化的必然结果,是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源动力。

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钢琴音乐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承载着音乐欣赏与民族文化融合的特殊功能。

储望华先生作为中国钢琴作品的奠基人之一,在历史长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诞生自1915年赵元任所创作的《和平进行曲》诞生,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由此拉开了序幕。

时至今日,中国钢琴曲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27年,在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家肖友梅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国立音乐院。

古曲改编的钢琴曲

古曲改编的钢琴曲

古曲改编的钢琴曲
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可以是将经典的中国古曲或其他国家的古乐曲改编为钢琴演奏的曲子。

这样做可以使古曲更加适应钢琴的演奏特点,同时也让更多人通过钢琴来欣赏和理解古曲的美。

以下是几首古曲改编的钢琴曲的例子:
1.《平湖秋月》-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将中国传统曲调巧妙地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展现出秋夜湖上的宁静与美。

2.《Jasmine Flower》-这是一首将中国的古曲《茉莉花》改编为钢琴曲的作品,以优美的旋律和流畅的钢琴演奏呈现茉莉花的婉约之美。

3.《Canon in D》-这是小提琴家巴赫的经典作品《D大调卡农》的钢琴改编曲,将原曲中的旋律分成若干声部在钢琴演奏中交错呈现。

4.《古筝感慨》-这是将中国传统古筝曲《广陵散》改编为钢琴曲的作品,通过钢琴的演奏方式展现出古筝的深情与激情。

5.《泪洒箫筝》-这是将中国传统古筝曲《二泉映月》和箫曲《雨霖铃》融合在一起,改编为钢琴曲的作品,将古筝与箫的曲调在钢琴演奏中完美结合。

这些古曲改编的钢琴曲不仅保留了原曲的特点和情感,还通过
钢琴的表现力将其呈现得更加丰富和动人。

无论是听众还是演奏者,都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更加深入地体会古曲的美妙。

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教学途径

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教学途径
一、对钢琴独奏曲《茉莉花》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了解,提 高学习兴趣
(一)作品素材的分析 《茉莉花》是一首传唱大江南北且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经典同 宗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个里程碑。[3]记载显示,《茉莉 花》这首歌曲的乐谱是由英国人创作的,比中国早30多年。而在我 国广为传唱的各种版本的《茉莉花》中,流传最广的还是江苏民歌 版,具有很浓郁的民族特色。作曲家在对《茉莉花》进行重新的创 作时,不仅将流传最广版本的旋律加了进去,还将中国最早的谱曲 融合了进去,将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谱曲,完美的结合, 形成一个具有双重故事性的曲子。储望华先生对钢琴曲《茉莉花》 改编,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旋律,而且又更加巧妙的把织体手法、和 声等等和原本的旋律进行完美的融合,不但整首歌曲非常流畅,而 且还大受中西方人民的欢迎。 (二)作品结构的分析 钢琴之所以被音乐界称为乐器之王,是因为它能够同时对几 个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奏。这首钢琴独奏曲《茉莉花》恰恰是极大的 发挥了钢琴的这一特点,储望华先生把多个声部进行巧妙地融合, 使歌曲的层次更加分明,又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整首歌曲的旋 律分为引子(1-8小节)——主题A(9-23小节)——插部(24-32 小节)——变奏A1(33-47小节)——华彩(48-56小节)——变奏 A2(57-73小节)——结尾(74-99小节)七大部分。每个部分与主题 的关联性看似并不大,但是在情绪的变化上是十分有规律的,在情 感上也始终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时而奔放时而含蓄,时而平静时而 激动。比如,在引子的部分,运用了一个全音符的柱式和弦,来营 造出一种空灵的情景,采用琶音的效果进行展现,在小字二组弹奏 出一条单旋律。到了主题部分,为了突出茉莉花的清新脱俗与安静 的气质,开始是用左手演奏,控制力度在p以内。到了变奏A1便换成 了右手,力度在(mp-mf),比主题的力度稍强一些,此时情绪的表 达也相对比较含蓄,就好像是茉莉花含苞待放式的情感。接下来便 到了“满园花香,香也香不过它”的欣赏之情,此时是转折到变奏 A2的部分,运用八度和弦,力度控制在f、ff。通过整首歌的演奏,

一首经典民歌的演绎——谈储望华《茉莉花》的演奏技法

一首经典民歌的演绎——谈储望华《茉莉花》的演奏技法

一首经典民歌的演绎——谈储望华《茉莉花》的演奏技法聂娜
【期刊名称】《民族音乐》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改编的《茉莉花》这首钢琴曲全曲的情绪变化是“始由、初呈、延续、进展、转折、高潮、回答、再现、回味”。

这样的情绪要怎么呈现出来并加以展开,我们要通过力度、速度的布局、旋律的歌唱、复节奏的训练、音色的控制等方面来完美地演绎它。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聂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储望华早期与近期中国民歌钢琴改编曲比较研究——以《浏阳河》和《茉莉花》为例 [J], 杜青兰;苏欣昕
2.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J], 刘菁菁
3.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J], 杨锦
4.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和声技法分析 [J], 赵云
5.满园花开香万家——浅谈储望华钢琴改编曲《茉莉花》的演奏技法 [J], 刘天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茉莉花》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创作特征【内容摘要】我国知名作曲家储望华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旋律委婉流畅,采用了中国的民族性和声语言和复节奏等创作手法,充分运用了钢琴的力度对比、多声部性,很好地表现出其内在张力。

文章主要从情感、织体、结构、和声等方面对作品的创作特征做了详细阐述,从理论上通过对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茉莉花》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和探索,试图更全面地解析这首钢琴改编曲,以提高演奏者在演奏中对乐曲的把握能力,增加演奏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钢琴曲《茉莉花》民族性变奏曲式结构和声织体中国的民歌瀚如烟海,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歌也有几百首之多,但在世界上,最为人们熟悉、在西方流行最广泛、最有影响力的恐怕当属《茉莉花》,其以清幽、秀丽、委婉的旋律打动了中国人,甚至是全世界观众的心。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被“茉莉花”打动了,他在歌剧《图兰朵》中用了这首中国民歌,使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茉莉花》选为中国优秀民间歌曲之一,向世界各国人民介绍,进行文化交流。

而由储望华改编的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则再一次让人感受到这首乐曲的魅力,在2003年6月的悉尼首演,改编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因其特有的东方神韵,一枝独秀,获得了外国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乐曲情感钢琴独奏曲《茉莉花》是储望华于2003年5月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创作的。

《茉莉花》产生于明末清初,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民间歌曲,距今约有300年历史,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有各种各样的变种,其中以江苏的《茉莉花》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由于受当地语言和文化特征的影响,其旋律委婉、生动流畅、感情细腻、结构严谨。

《茉莉花》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

小调的旋律风格总体而言流畅温润、柔和抒情,似山谷中涓涓流淌的小溪,虽不张扬却充满内在张力,而这种内在张力很适合用钢琴来表现。

钢琴曲《茉莉花》全曲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原歌词为情感表达的起点和归宿。

如原歌词: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通过歌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情歌,是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美好的感情,而茉莉花是东方花卉的象征之一,所以,钢琴曲《茉莉花》则是描绘了一个发生在满园花开的东方庭院中的恋爱故事。

这就是我们要分析和演奏《茉莉花》的内在感情线索,通过这条线索使全曲各部分紧密相联,更有内在逻辑性。

至于爱情,当然不只有甜蜜,同时还有忧伤、激情、疑虑等情绪。

因此,在弹奏时要注意情绪、力度变化、音色的对比等,要有情感起伏,注意细微的情感变化,从力度上表现出这种感情的变化,同时注意用音色的明暗改变来刻画细微的变化。

既然用茉莉花来做比喻,就要表现出茉莉花的高雅、清幽,这就要求在演奏时注意对音乐形象的刻画,不能一味地追求情感的表现,就像茉莉花的歌词一样,字面上是在描写茉莉花,赞美茉莉花的美,实际上却是表达一种爱恋的心情。

在演奏《茉莉花》时,既要注重乐曲的意境,又要有内在的情感作为贯穿全曲的纽带,以免全曲“散架”。

二、乐曲结构钢琴曲《茉莉花》为变奏曲式,变奏曲式在民间音乐中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曲式类型。

但是,民间音乐中的变奏曲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民间音乐即兴式自由发展,表现出更大的可变性和灵活性,主题旋律在变奏中不断地得到深化,情感也被逐渐加深,直至高潮的爆发,很有层次、感染力。

钢琴曲《茉莉花》也选用了变奏曲这一体裁,但改编者在布局上力求“‘即兴性’和‘逻辑性’”。

①全曲共99小节,由引子(第1—8小节)、主题(第9—23小节)、插句(第24—32小节)、变奏ⅰ(第33—47小节)、华彩段(第48—56小节)、变奏ⅱ(第57—73小节)、准备再现(第74—83小节)、再现主题(第9—23小节)、尾声(第84—99小节)构成。

对应的情绪分别是“始由、初呈、延续、进展、转折、高潮、回答、再现、回味”。

②改编者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进行了提炼,作为主题与变奏ⅰ的旋律,在变奏ⅱ中采用了完整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调。

全曲总共只有主题、变奏ⅰ、变奏ⅱ、再现主题是建立在同一旋律上,也就是乐曲的主旋律上,其余对应的部分引子、插句、华彩乐段、尾声则是与主旋律“无关”。

这些与旋律“无关”的乐句与主旋律交相出现,一个素材一个段落,素材间并无直接联系,构成一个看似松散的结构,这就构成了演奏的难度,是对演奏者驾驭乐曲结构能力的一种考验。

引子,第1—2小节由主旋律的第一句(第9—10小节)提炼、变化而来,第3—4小节则是对第1—2小节的模仿,像是一种呼应。

第5—6小节则是对前面4个小节的总结,至此引子的第一部分结束。

这6个小节是景物描写,有种高山流水的意境,在空谷中回荡的流水声、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构成一幅山水写意画。

后两小节则是主题的伴奏织体的显现,从这两部可以看出引子与主题并非“无关”,而是有联系的,不论是谱面,还是内在情感都应了“始由”这个词,由此可见改编者的用心。

插句,运用了模糊不稳定的和声作为主题与变奏ⅰ之间的过渡,伴奏织体延续了主题最后一小节的三连音音型,第26、27小节是第24、25小节的模进,第28小节对第24小节进行了缩减。

从谱面上看这好像是天外飞来一笔,与前后似乎没什么关系,但从感情这一线索来说,这正是中国女性所特有的含羞带怯,正如处处绽放的茉莉花。

在主题初次呈现的茉莉花的主旋律与第一次变奏再次出现的主旋律情感上是有区别的,主旋律第一次出现是告诉人们茉莉花要开花的季节到了,主旋律第二次出现则是花已悄然绽放,如何过渡这个情感,使其自然地从无到有,这就是插句的作用。

转折(华彩),用了32分音符,右手与左手采用了复节奏的手法,音与音之间错落有致,似花瓣漫天飞舞;力度也达到了ff,为第二次变奏达到高潮做了铺垫。

在情感上,情感由淡转浓,犹如狂风暴雨的激情,这也正是爱情由相互的猜疑到相互信任的过渡时期。

尾声,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轻柔的回荡,将主题的第一句(第9—10小节)不断地加以重复,好似不断地追问茉莉花美不美、香不香,给人以回味,花虽然凋谢,但余韵尤存;第二部分也来自主题旋律的变化,出人意料的是,结尾力度突然增强,以宏伟的气势结束,花虽然谢了,但爱情尤在。

从上述分析来看,引子、插句、华彩段、尾声并非与主旋律无关,而是以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曲,使其在结构布局上更严密、更具有逻辑性,而非即兴性。

分析全曲的结构布局,找到各段落、章节内在的因果关系,才能在演奏中一气呵成,不至于弹成一段一段相互独立、缺乏内在联系的片段。

三、织体分析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最大特点是多声部性,也就是可以同时演奏多个声部,这是别的乐器所不具备的。

改编者以钢琴这一西方传统乐器再现中国民歌《茉莉花》,正是把创作的中心投放在钢琴这件多声部性乐器所特有的表现功能上。

通过丰富而又充满情愫的多声部结合,将歌词的意味从立体关系中同步表达出来,使之全面地呈现出音乐旋律的层次感和立体的艺术效果,弥补了钢琴曲不能像声乐曲一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缺陷。

改编者在保留原有民歌单旋律曲调基本风貌的基础上,加厚了音乐的织体,使其在听觉上更加饱满,更具表现力。

但是,改编者在加厚织体的同时还考虑了茉莉花本身的高雅、清幽,用了大量的装饰音、琶音、分解和弦。

用琶音的效果来演奏的柱式和弦,既保留了柱式和弦的和声效果,又使其在音响丰富的同时尽量轻盈,不至于过于笨重。

引子为了表现一种“始由”,一种高山流水,水声在空谷中回荡的意境,每小节只有一个全音符的柱式和弦,用琶音的方式奏出,在小字二组奏出一条单旋律。

主题,分为三个声部,低声部是长音,高声部为伴奏,中声部是主旋律,用左手演奏。

高声部轻盈的五连音(第9—17小节)、六连音(第18—22小节)连绵不断,却又若有若无,衬托着左手的旋律,低声部的长音则是和声的延续。

这里,高声部的五连音、六连音的运用,且音区较高(最高音为#f4),有效地减轻了旋律在中声区(小字一组)的沉重感,使主旋律的第一次出现既浓郁又清新,让人感到茉莉花即将开放。

变奏ⅰ,主旋律移至高声部,起和声作用的延音在中声部,伴奏在低声部,为双音的三连音,伴奏与主旋律的音区较近,在听觉上比主题显得更低沉、丰满一些。

变奏ⅱ,主旋律在主题和变奏ⅰ中都是将江苏民歌的旋律的主干音提炼出来,在变奏ⅱ中则完全是江苏民歌的旋律,并且变为八度,音区在小字二组和小字三组,音域再一次加宽,伴奏织体是三连音的分解和弦。

八度的主旋律空旷轻灵,却因加了中间声部的衬音而使整段主题音乐充满张力、动力感以及内在的激情,这一段虽不是全曲最强的地方,但其情感的外放,还是会使人激动起来以达到乐曲的高潮。

主题、变奏ⅰ、变奏ⅱ,从织体上可以看出音响是逐渐丰满,力度也是一次比一次强,充分运用了钢琴的力度表现手段,其力度变化与对比由pppp拓展到ff,为原本轻柔的民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激情。

这首钢琴曲在织体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几乎全曲采用的都是复节奏——左右手的节奏对不到一起。

主题的主旋律是正常节奏,右手伴奏在第9—17小节为一小节两个五连音,全曲的拍号是4/4,而第18—22小节是一小节两个六连音;插句是右手2个音,左手3个音;变奏ⅰ基本上也是右手2对左手3;华彩(第48—56小节)有右手11对左手7、右手8对左手5、右手4对左手3;变奏ⅱ也是右手4对左手3。

这些复节奏使乐曲更灵活、更流动。

这些不规则的伴奏织体,像流水一样衬托着主旋律,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四、民族和声语言“和声语言是这首改编曲中的核心及关键”,改编者运用了民族化的和声语言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中国音乐特有的风格。

最能体现民族音乐风格的当是五声性旋律的运用,将鲜明的五声性旋律融入到纵向的和声性处理和横向的线条性处理之中。

改编曲《茉莉花》在和声上运用了大量的二度音来模仿中国的五声调式中所特有的音乐效果。

在主题部分中,高声部伴奏运用了大量的二度音,发出一种钢琴夹缝中的音,像初融的雪水,涓涓细流,突显了浓郁的中国味。

四度、五度音程的空灵感也很符合茉莉花的特点,插句就是由大量的四度、五度音程构成,空灵飘逸,别有韵味,这些二度、四度、五度,还有三和弦加六音的运用,强化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同时适时加入的半减七和弦、九和弦等增加了伤感的情绪。

装饰音、古筝式的琶音的应用,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之一。

全曲建立在a宫系统上,由e徵调式(第1—56小节)开始,运用了五声性调式旋律的主题,在变奏中也可以使用同主音调式交替的和声手法,使调式旋律由一宫转到另一宫,而变奏ⅱ就运用了这种手法由a宫转入c宫,变为g徵调式(第57—73小节),在再现时又转回a宫,变回e徵调式(再现主题第9—23小节),最后结束在a宫上(尾声第84—99小节),结束充满了激情和希望,余味回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