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孔子与老子
1-1 孔子与老子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无为而治
政治主张 我无为,人民就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归正;
(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
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 全面理解孔子“礼”的思想
• (1)含义:“礼”指西周时期的等级名 分制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 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 的要求。
• (2)途径:“正名”,即按周礼的制度 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 来,达到贵贱有序。
• (3)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 (4)评价: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 守的一面。但孔子并没有一味保守,他还 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 治。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原因)
2.孔子“仁德”的思想虽有抑制暴政的进步意义,但在当 时诸侯纷争、社会动乱的局面下,靠仁政即不能实现统一,也不 能有助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要求的实现,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 视。
3、只有后来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顺应了统 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高一历史:孔子与老子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历史教案 / 高中历史 / 高一历史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孔子与老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
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1课[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1.思想内容(1)政治思想①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____”和“克己复礼”。
基本途径是遵循“忠恕”之道和“____”。
②提倡“____”,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上,主张“____”。
②教育方法上,主张“____”。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2.地位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____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2)____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1.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①本原论:“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政治思想:主张“____”。
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___以及中国人的____、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1.山东曲阜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
今天我们如果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 a.《春秋》 b.《尚书》c.《论语》 d.《道德经》2.下面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却受到冷遇,主要是因为其主张( )a.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b.不关心民生问题c.拒绝社会改革d.不能满足统治者要求3.在党的xx大上,xx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单元一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落实课标一、孔子(前551——前479年)1、“仁”的思想:①含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最根本的含义是“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美德的总合。
②实现方法:“忠恕”之道。
“恕”是低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高的要求,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恕”的关键是自我修养。
③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严刑,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对普通人来讲,要做君子,不当小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而修仁的标准是“礼”。
2、“礼”的思想①含义:孔子所讲的礼是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典章制度。
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准则和政治制度。
②实践方法:一是“正名”:面对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各阶层要贵贱有序,各守其份,以此恢复社会秩序。
其二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要克制自己,不能为所欲为,这实际上还是讲自我修养。
③仁与礼的关系:仁是美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和自律,礼是外在约束和他律。
孔子试图以仁爱为根本,借助伦理道德的作用,化解个人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按照礼制,重新建立起充满人情味的伦理关系,最终治国安民,使社会由乱变治。
而把握仁与礼两者关系的方法论就是“中庸”。
3、“中庸”的思想:“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谦和持中,恰到好处。
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4、天命思想:孔子主张理性,反对迷信,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到首位,而对“鬼神”则“敬而远之”,这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传统。
5、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课堂PPT)
3、孔子的哲学思想
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存在。
11
4、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12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 成就突出者72人)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 《书》、《礼》、《易》、《春秋》(五经)、 《乐》(佚失) 3、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 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为政》
反映了孔子 志向专一, 执著探索, 不断完善自 己的一生。
8
孔子之生平
孔子( 公元前551—479 ) 是春秋時代末期的思想家 ,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 者 .孔子名丘 ,字仲尼 ,鲁国 ( 今山东省曲阜)人 .提倡德 治, 致力於教育 ,并整理 《诗》,《书》、《礼》、 《乐》《春秋》等古代文献 . 現存《论语》一书,是記述孔 子談話及思想的主要資料 .
明 代
孔 子 杏 壇 講 學 圖
9
NY小练历史工作
2、孔子的政治思想
(1)核心:“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己 复礼”;(2)“为政以德”。
第1课孔子与老子
1、思想家孔子
下列材料体现了孔子哪些思想学说?
材料一 “仁者爱人。”
材料二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 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 以使人。”
材料三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和礼)
①“仁”——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孔子的政治思想:
①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 应当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 律己。是“仁”的思想在政治领 域里的反应。
②改良政治: 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主张 逐步改良,可以“损益”旧的章 法。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③敬鬼神而远之(世界观) 敬畏: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足 远之:强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 题放在首位。(务实精神)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 取天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 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 治。”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②礼——(克已复礼)
1、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2、不学礼,无以立。 3、上好礼,则民易使。 4、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根据教材指出“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复礼” 是一种保守思想?
“礼”: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
“克己复礼”的实质:要求人民安分守己,从而维 护没落的奴隶制度。
2、政治理论家孔子
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之。”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背景经济:生产工具、技术的提高(铁耕具、牛耕),增进生产力进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二、孔子(前551——前479):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的开创人思想:政治思想:仁:①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为政以德(①②缓和阶级矛盾)③明白得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固社会秩序。
④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④调整人际关系)⑤以礼治国的同时慢慢改良政治礼:含义:西周的品级名分制度。
为了实现礼,提出“正名”的主张,依照周礼的制度把已经混淆了的社会品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保守)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天是主宰。
教育思想:教育原那么: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习方式:学思结合、独立试探、坚持己见,“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等阻碍: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汉代大一统以后,精耕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慢慢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活动:政治活动:周游各国,宣传政治观点(主若是仁、礼)。
文化活动: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思想保留:其门生整理记录的《论语》中4、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的缘故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诸侯热衷于成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增强对人民的操纵(客观,全然)②儒家仁、礼的思想不适合那时历史进展的潮流。
(主观)五、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缘故①社会形势转变:大一统,中央集权增强②儒家通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保护那时的社会秩序六、孔子思想特点:①重传统,重继承②仁、礼为核心③政治和伦理结合④以德为主⑤重人事,虚天命⑥保守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7、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①大一统思想→社会安宁,祖国统一。
②人本、民贵→和谐人际关系,三农问题③以德治国→培育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 现出的不同学派及各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主要有儒家、道家、 法家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代表各阶 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者思想家,都 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 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孟子(战国)
思想主张: • 仁政(思想核心) •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 性善论 • 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影响: • 《孟子》被当做经典。孟子被尊为“亚圣”。
二、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3、荀子(战国) (唯物主义者)
主要思想: • 天行有常(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制天命而用之(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性恶论(后天教育)
评价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含义是什么?如何 认识它的影响? • 含义:所谓“无为”是指不忘为,不胡作非 为、为所欲为,如此方能真正取得“无不为 ”的效果。 • 影响:这种思想强调人的作为要符合规律, 顺因自然,在历史上对约束统治者的暴政、 回复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今天建设 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也有借鉴作用;但老子 主张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是一 种历史的倒退。
二、流派——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
主要思想:
① ② 哲学: “道”是万物本源 “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思想,只要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政治: “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向往“小国寡民”,愚民政策
评价
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思想:
政治:仁、礼、为政以德 哲学: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高中历史孔子与老子
思想 影响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当时未被统治者重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老子:
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无为而治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
思想主张 历史地位
“道”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思想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者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1、结合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试分析其政治思想
的 积极性与保守性。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①其“仁”的思想包括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暴政 和任意刑杀、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对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 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2、知道老子及其思想 3.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
孔子:中国历史上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生活于春秋末期, 身高190,臂力过人, 饮酒不醉。从小学识过 人。20岁左右踏入政治 先后做过委吏、乘田、 中都宰(市长)司空(建 设部长)大司寇(政法委 书记)代理宰相(在位三 个月)政治失意转而专心 于对教育的研究,提出“有 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 思想,还首创私学。
A “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6、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A( )
A 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
过来,达到名正言顺
B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
正言顺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介绍孔子与老子既是朋友,又是师生关系,关于孔子与老子的故事有很多。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子与老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老子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走到东周时去拜访老子,老子喜欢清静,面对一群“远来之客”,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怠慢,立即走出门外,向这群人问道:“各位,有何事指教?”站在首列的孔子见到门前的老者清雅脱俗,知道这个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请求赐教。
老子最烦繁文缛节,所以对孔子笑了一声,答道:“先生说重了,我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您的。
不过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简陋,倒是可以闲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时日。
”孔子一贯是比较拘谨的,看到老子的洒脱,他非常向往,不过依旧还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礼行事。
虽然老子的态度非常谦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着礼仪行事,点点举动都不敢逾矩,所以显得十分拘束。
两人在屋中谈了一阵,老子便觉得孔子太过严肃,十分无味,于是就对孔子问道:“您千里而来,想要向我讨教所谓的‘礼’,是吧?那么我请问您,您所说的‘礼’,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孔子一愣,随即回答:“大抵是先圣周公‘制礼作乐’而来。
”之后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对于孔子的古板实在是不敢苟同,两个人的谈话也颇为尴尬,后面也就没有再继续聊下去。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历史上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件很多,这也许并不是两个伟人之间的对话了,而是两种思想的对话,碰撞,交锋。
也有一说,说孔子问礼于老子,其实是向老子讨教,孔子师承老子,才要多次与老子问答。
据史记载,孔子第一次问礼的时间是鲁昭公七年,地点在巷党。
当时老子已经离开周国,游历各国。
老子子到了鲁国,为友人操办丧事,因为日食而停止送葬的队伍,孔子认为不妥,而老子认为送死者上路,该趁着天明。
孔子第二次问礼是在公元前526年。
鲁昭公十二年老子官复原职,孔子的学识也大有长进,但是孔子认为自己的学识仍不够丰富,因此决定向老子学习周礼。
前期的问礼,孔子都处在一种学习的心态,此时的孔子,人生经验尚不丰富,思想也没成熟,直到第三次问礼。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老子和孔子
教学目标(目的)识记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两人思想的主要历史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备注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教学过程: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特点:文化异常繁荣。
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表现:哲学流派纷呈;文艺百花竞艳;科技世界领先。
一.老子和孔子(一)老子和《道德经》1.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年楚国贵族,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道德经》为其所著(一说是老子的弟子们回忆其言论所著)。
2.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即让统治者任其自然,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3.《道德经》中包含朴素辩证法思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互相转化。
从哲学发展角度看是积极的。
4.评价老子的思想:①积极:提出朴素辩证法(运动、变化);主张“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应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不要去违反它而胡作非为,此结论综合众多网站观点),反对严刑峻法。
②消极:“小国寡民”思想。
老子言论选摘:(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孰右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4)小国寡民,使民人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简介:姓李,名耳,又字老聃,楚国人。
他出生于一个小贵族家庭,做过周朝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
曾因政治原因避难到鲁国。
当时17岁的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周礼问题。
老子比孔子大20岁左右,生卒年月不详。
据说老子晚年骑了青牛西游要过函谷关,函谷关的关令尹很崇拜老子,请他写书。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核心 内容
思 哲学 1.“道”是万 “道”是最高的哲学概 想 思想 物的本源 念;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学 2.辨证法思想 但可以互相转化 说 政治 “无为而治” 主张 “无事取天下”
思想 评价
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有消极的因素
治国主张
“仁者,爱人”
作用:调整统治者 与被统治者之间的 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 “仁”的三个层次:
• (1)“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也。”(以 家庭为出发点,体现血缘关系的爱 ) • (2)“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论语· 学而》(以社会为关节点, 维系人际关系的爱) • (3)“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 也。”《礼记· 祭义》(以宇宙为终结点,调 和物我关系的爱(人与自然的和谐))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
仁、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 远之
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世界文化
老子
无为而治
道, 辩证法
哲学史, 中国文化
我们分析思想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依据 的理论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 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 • • • • 春秋的时代特征(前770年——前476年) 最突出的特征:奴隶制瓦解时期。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3、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士” 阶层,儒家和道家学派产生。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民国时期发行的孔子邮票
今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今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今孔子邮票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 你知道北京奥运会选 中的五句论语名句吗? •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 “四海之内皆兄弟”。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审核:审批:时间:2011-11-4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关于孔子、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影响;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yi)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 C.“克己复礼” D、“仁义”和“王道”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C.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D.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3、孔子曾用“而立”“不感”“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4、以下四种政府孔子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5、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A.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 C.主张顺应自然 D.相信天人感应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7、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
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第一课__《孔子与老子》(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三)
孔子问礼于老子
二、老子与《道德经》
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
1.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又 称《老子》。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无 为 而 治
2.老子之思想
(1)哲学思想 a.“道”-世界本源 b.朴素的辩证法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3.对老子思想的评介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 “无为而治” ,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 积极 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 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1、“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 材料二: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 具体含义是什么?
2、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原始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主张:以德立国,以仁、礼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仁者爱人 “礼”:克己复礼 “名”:正“名” 政治主张: (2)人生 观: 为政以德 敬而远之 道德标尺 外在强制 公义强迫 改良政治 关注现实
思 想 核 心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孔子与老子》参考教案2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一)孔子与老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且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
B.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C.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
D.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主张维护等级秩序,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是孔子的主张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是孔子的主张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是孔子的主张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解析:选D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3.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这表明儒家思想()
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
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
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
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
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
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
遵守等级名分,故A项错误;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故B项正确;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
4.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以“仁”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解析:选B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故B项正确。
5.《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解析:选B孔子在当时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不可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A项错误;被孔子修订整理后的《春秋》成为儒家经典著作,随着儒学官方正统地位的确立,其伦理教育功能日益显现,故B项正确;《春秋》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的价值在于保存史料而非维护贵族社会,故C项错误;《春秋》的体例是编年体而非纪传体,故D项错误。
6.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
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
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解析:选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
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材料内容相符,故A项正确。
7.现代学者对老子生活的时代有不同主张,胡适等学者认为老子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早于孔子;钱穆等学者认为老子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晚于孔子。
下列关于此问题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此问题只能通过发掘老子的墓葬才能解决
B.史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胡适的观点正确
C.研究《老子》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推测时代
D.应该由国内外学者通过民主表决加以确定
解析:选C老子的墓葬无法确知,故A项错误;史载也是后人的记载,不能说明胡适的观点正确,故B项错误;《老子》一书的语言风格能够帮助我们推测他所生活的时期,故C项正确;由国内外学者通过民主表决加以确定并不合理,主观性太强,故D项错误。
8.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主的要求。
这种现象()
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
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解析:选C材料中老子“少私寡欲”与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对君主的要求,不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的社会现象,故A项错误;要求统治者控制欲望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老子与孔子思想均要求君主控制欲望,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C项正确;老子与孔子要求统治者控制欲望不会直接导致贵族社会的瓦解,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材料二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材料三网络时代的解读:众说纷纭
网民1:孔子的儒教是统治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年的封建意识形态,孔子本人也是个学术庸才,所创立的儒学不过是当时社会中一系列道德习俗的大杂烩,其著述毫无逻辑可言。
网民2:孔子思想的精华极具普世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获世界认同,应对他尊敬。
盲目反孔,其实是不懂孔,无知的表现。
声嘶力竭,不怕被笑话吗?
(1)据材料一观点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老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6分)
(2)“三十而立”一般被理解成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简述孔子的人生目标和为实现其人生目标而进行的努力。
(6分)
(3)请任选一位网民的观点,概括其对孔子的评价。
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克己复礼”的内容回答;第二小问,注意从其“政治思想”方面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2)问,从所处时代入手,结合孔子的活动如“教育、周游列国、整理文化典籍”等方面回答。
第(3)问,结合两段材料,对其中一种观点评价,本题具有开放性,回答哪种观点,自圆其说,皆可。
答案:(1)政治倾向:孔子希望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
异: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2)目标: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传承礼乐文化。
努力:创办私学,收徒讲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整理文化典籍,倾注自己的政治理想。
(3)网民1观点:认为孔子代表封建意识形态,对其持否定态度。
理解:其对孔子的认识是片面的。
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当作了统治工具,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网民2观点:孔子代表中国文化,具有普世价值。
理解: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