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学(名词解释)
旅游规划考点总结
旅游规划考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 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人类自身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2. 风景名胜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3. 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是按照美学观点完美结合而构成的景物组合,并被人的各种感官所接受,形成美的享受。
﹡4. 国家公园:是一个土地所有或地理区域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国家或国际生物地理或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使其自然进化并最小地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
5.游人容量:是指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也是涉及生态、社会心理、功能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风景区管理手段。
6. 旅游路线:也称游线、游路,是为游客安排的游览、欣赏风景的路线。
其设计应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为游客需求的多样性、时尚变化、散客旅游的发展、容量调节创造条件。
7.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采用的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8.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既是规划的基本方法,也是规划的主要成果。
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风景资源保护优先为原则,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将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草地、水域、等各种用地进行统筹合理安排,控制和调整各类用地,协调各种用地矛盾,限制不适当开发利用行为,形成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学
一、旅游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的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
二、目标体系——主要指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一般应列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一目标,以说明旅游业在当地某时段的重要性。
三、旅游规划类型一)按旅游规划的性质:旅游产业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项目规划;二)按旅游规划的详细程度: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是关于旅游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是对旅游六要素建设时空组合的战略性部署。
规定了旅游发展总的原则性问题,如:主题、方向、原则、规模、布局、中长期发展目标体系,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措施等。
一般期限为20年,分为:近期(当年——当时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期末)、中期(下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开始年份——期末)和长期(中期期末——十年后年份)旅游详细规划——是旅游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也是近期规划的具体化,是对旅游区局部地段或某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的战术性布局规划。
主要任务包括:对规划区范围内的旅游项目、旅游设施、房屋建筑、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和其他公共设施做出具体布置,包括建筑风格与旅游主题的一致,保留和维护景观的视觉通廊,确定游道、建筑单体体量、色彩、控制红线、断面和控制点的坐标、标高、走向或朝向,选定旅游建筑、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等项目的定额指标。
???????????????????????????????????????四、旅游总体规划内容框架第一编基础系统第一章旅游发展背景与基础条件分析第二章资源普查与评价第三章客源市场分析第四章旅游投资效益分析第二编主体系统第五章旅游规划总论第六章形象创意策划第七章功能分区和项目设计第八章旅游产业规划第九章营销系统规划第三编支持系统第十章环境承载力分析第十一章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第十二章旅游接待设施规划第十三章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第四编保障系统第十四章旅游组织管理规划第十五章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第十六章旅游融资规划图件:1)旅游资源分布与评价图2)旅游发展规划图3)旅游线路设计图4)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图5)旅游项目布局及近期建设规划图6)旅游区位图7)旅游功能分区图8)旅游协作体系图多媒体资料五、旅游总体规划各部分内容概要一)基础系统规划1、规划背景与基础条件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规划区的由来、区位条件、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开发建设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规划区在国际、国内及地区旅游圈中的地位,恰当表述该旅游规划区经济发展及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对比旅游现状及旅游发展目标的差距。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判断题(20题,每题0.5分,共10分)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名词解释:1 旅游规划:指在旅游系统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和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2 旅游主题形象:对旅游地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
是旅游地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3 旅游功能定位:在发展目标指导下,基于历史文化、资源条件,设计、安排旅游地的功能4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规模、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及开发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 旅游社会学:研究旅游动机、角色、制度和人际关系;以及上述因素对游客和被访地影响的社会学分支学科.6 消费者行为之AIDA法则: AIDA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的描述,潜在消费者从接触商品资讯到完成商品消费行为的步骤为:「认知」(Awareness)、「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行动」(Action)7旅游开发: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吸引力,令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8头脑风暴法: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下,围绕一定主题,通过有组织调动的开发式讨论,向专家征询看法和创意的方法。
具有充分发挥、观念碰撞、集思广益的特征9危机管理: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而针对危机采取的管理行为10可行性分析:对市场、资源、技术、经济、社会等要素全面分析、论证、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的方法11旅游项目: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的、以游客为居民为吸引对象、为其提供专门化服务、具有持续旅游吸引力、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吸引物12环核式布局模式:以主要的景观或项目为核心,有关的设施和项目环绕布局的模式13旅游功能分区:依据资源分布、土地利用、项目设计等对旅游地区域空间进行系统划分,并对旅游地经济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布置的过程14旅游分销渠道:旅游产品使用权在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而成的通道15旅游规划图则要素:图名、期限、图例、图框、比例、指北针、风玫瑰、编制单位、日期……16城市吸引力系统:由①形象吸引②活动吸引。
旅游地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旅游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旅游者行为: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需要,在旅游动机的驱使下,购买旅游产品外出旅游的行为。
2、旅游决策: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动机和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3、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4、旅游资源评价: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资源特色、价值及开发潜力和条件的评判和鉴定,以确认旅游地资源的品味、级别及科学价值、旅游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核心-边缘理论:任何区域的空间系统都可以看作是由中心与外围两个空间子系统所组成,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
(核心地区发展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能产生和引发众多创新,而它周围的地域则组成了边缘地区,边缘地区的发展依赖于核心地区,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地区。
)6、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以旅游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地、动态地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旅游地理信息的多媒体信息系统。
7、一般体验性评价:根据旅游者的亲身体验,采用民意测验的方式,如问卷或统计旅游资源在常见媒体的出现频率等方式来确定某区域代表性的旅游资源。
8、旅游景观尺度:旅游景观区域的空间范围,景观单元的识别程度,成景作用发展过程的时间域及旅游景观的层次性。
9、旅游地意象:是个体或群体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印象及产生的意义。
10、旅游景观健康:在人类的积极干预条件下,人类活动的影响不至于导致被开发利用的旅游景观在维持其自身稳定结构与正常功能时发生紊乱;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旅游景观的演变与发展不会影响或损害到邻近旅游景观及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有序、健康及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1、旅游行为产生的过程?①旅游需求②旅游动机③旅游决策④旅游空间行为等多个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旅游概论考试的名词解释
旅游概论考试的名词解释旅游概论是一门介绍旅游意义、发展、影响以及相关理论的学科,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对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综合了解。
在旅游概论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与旅游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本文将对旅游概论考试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概念。
1. 旅游旅游是指个人或团体为了休闲、观光、度假、商务或其他目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以外出的方式短期暂时停留,并参与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的行为。
旅游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多个领域。
2.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前往旅游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具有吸引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特色产品等。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取决于游客的兴趣、需求和预算。
3. 旅游者旅游者是参与旅游活动的个人或团体,他们离开家乡或工作地前往其他地方,寻求休闲、娱乐、文化体验或商务机会。
4. 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和服务,包括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导游、旅游景点等。
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有重要作用。
5. 旅游影响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各种影响。
社会影响包括文化交流、社会融合和旅游带来的社会问题。
经济影响指的是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的贡献,如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
环境影响是指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例如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等。
6. 可持续旅游发展可持续旅游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都能够长期发展并互相促进的旅游形式。
可持续旅游发展重视环保、文化保护和社区发展,旨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7. 旅游策划旅游策划是指规划和组织旅游活动的过程。
旅游策划需要考虑目的地的吸引力、交通安排、住宿安排、活动安排等方面,以确保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8. 旅游营销旅游营销是指将旅游产品和目的地的吸引力推向市场,吸引潜在旅游者的过程。
旅游营销涉及到市场调研、推广活动、销售渠道选择等环节,以吸引游客并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
旅游规划与开发名词解释
旅游规划与开发名词解释旅游规划与开发名词解释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旅游开发: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旅游开发的内容(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旅游地的交通安排(三)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四)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开发的原则(一)个性化原则(二)市场导向原则(三)综合效益原则(四)注重保护原则(五)系统开发原则旅游开发的步骤(一)旅游资源的调查(二)旅游资源的评估(三)制定旅游规划(四)具体实施规划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的区别与联系:规划是书面作业,根据资源与市场多种要素设定总体业务发展的目标及与其配套的运营管理规则.开发是将可行性论证后已确定的运作项目,经过资金与人力的投入,把资源转化成商品的过程.生态旅游涵义:①强调其是以纯天然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②强调其是通过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实现创造就业、增加收入以提高环保的投入、支持目的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为目标。
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自有PPT,三角形、)2、特色化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假日旅游概念: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假日旅游的特征:1、旅游态势呈“井喷型”2、旅游主题趋于大众化“3、旅游-行为属“无序型”4、旅游消费呈“数量扩展型“5、旅游客源流向呈“多样型”6、旅游浪潮的出现呈“周期型”。
旅游资源: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使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旅游规划
旅游社区开发应强调当地居民的参与(旅游社区功能体的运转离不开当地居民,没有当地人的参与,旅游社区就不存在)。(P207)
5应如何理解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P229)
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特征分为:1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野生动植物;自然地理资源;生态系统2历史演化特征3社会经济文化特征:人口特征;文化模式;经济模式4土地使用和基础设施特征5总体环境质量特征6位置及与周边地区关系特征
试卷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答要点即可,若要求简述则加一两句分析即可);论述(要答出要点并加以分析);案例分析四大题。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规划是为了促进和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相关要素进行全面系统谋划的一种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技术。(P9)
2.旅游系统是一个以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为核心,以人流的异地移动性为特征,以闲暇消费为手段,具有较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种现代经济、社会、环境的边缘组合系统。(P11)
A沿途要有丰富的风景观赏面,有最佳视觉和距离B景内小路宜曲不宜直,宜狭不宜宽,宜粗不宜平,保留自然风貌C根据步行的长度和攀登的高度适时设立休息点D景区游览线要有多条供不同游人选择E游览线尽量为环形,不走回头路。(P289)
6.景点出入口的设立要求有哪些?
景点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只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景点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旅游交通和旅游者流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客集散广场。根据景点本身功能分区等具体要求与方便游览出入、有利对外交通和对内方便管理的原则,设立景点出入口。 (P289)
2013年至2014年哈师大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考试知识点
2013年至2014年哈师大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考试知识点哈师大旅游规划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旅游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的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2、区位理论:是说明和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和区位的影响,研究生产力空间组织的一种学说,或者说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
3、旅游发展规划: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安排。
4、旅游区总体规划:指为某一特定范围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而制定的全面规划。
5、旅游资源评价:在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的研究工作,选择调查区中的旅游资源、资源环境、开发条件作为评价对象和内容,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旅游资源做出评判和鉴定,为调查区的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6、旅游地生命周期:即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7、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理论,总体上,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
8、旅游功能区:是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根据规划区的资源禀赋、土地利用、项目策划等状况对区域内空间进行系统划分,以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和突破方向的过程9、旅游区形象定位:使旅游区(地)深入到潜在游客心中,占据某处心灵位置,使旅游区(地)在游客心中形成生动、鲜明和独特的感知形象。
10、双核式布局模式:为游客需求与自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一种商业纽带,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服务功能集中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11、单核式布局模式: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为核心,围绕着核心自然景观依次布局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等,并通过交通道路构成闭环,设施与中心景点之间也有步行便道或车道联接,12、三区结构布局模式:核心区是受到严密保护的自然区,限制乃至禁止游客进入。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规划狭义的规划是指制定或者实施某种计划的过程,广义的规划理解是指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点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2.工业旅游人们对工业景观、生产流水线、工业流程及劳动场面的参观、学习,加深认识了解的过程以获得知识、增长见闻的旅游方式。
3.社会旅游社会旅游是指通过某种形式的社会团体的组织支持而使因某些限制而不能顺利得到假期享受的人们得到旅游经历的旅游方式。
4.旅游资源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者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形和无形要素。
5.都市旅游受都市文化、都市景观和都市商务氛围吸引,在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中进行,以探亲访友,商务会议,文化修学,观光购物以及游乐休闲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6.旅游项目借助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出的以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为吸引对象,提供休闲消遣服务,具有持续旅游吸引力,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吸引物,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线路、旅游景点,也包括了旅游地的节庆活动、文化背景以及旅游地的旅游商品。
7、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8、旅游人类学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9、会展旅游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
二、简答题1.旅游规划的类型旅游规划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旅游(业)发展规划,另一大类是旅游区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
2021年旅游规划学(名词解释)
旅游规划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旅游规划:是人们为了实现旅游业高效率发展目标而对旅游资源与相关社会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并对旅游产业系统进行架构筹划的过程,以求在整个旅游市场体系中实现主体利益最大化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旅游度假区:是为休闲度假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配套设施与服务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休憩:是一种静止的活动,是人们旅途劳累后的要求。
休憩节点:就是为人们提供短暂休息的空间场所。
风景名胜区:是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发挥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景观建筑:指对自然景观起点缀、装饰、烘托作用的亭、台、楼、阁、榭、廊、桥、塔等中国传统建筑。
石景设计: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设计。
特置:又称“孤置”,江南又称“立峰”,多采用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
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
散置: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做法。
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
山石器设:常设置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石作于园林中。
都市旅游规划:是将城市设施、城市历史、传统文化、民俗信仰、手工艺、传统产业等资源,进行旅游产业整合,提供都市旅游活动安排和战略发展方案。
乡村旅游: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主题公园:是根据特定的文化主题,以人造景观的方式,再现山水、文化或事件,创造出游憩空间,提供人们游览与休闲度假的园区。
动物园:是以展出野生动物、珍稀动物移地保护和普及动植物科学知识、引导和教育人们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场所。
风景区规划名词解释
风景区规划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
2、旅游景区:是一系列相对独立景点组成,从事商业性经营,满足旅游者观赏、休闲、娱乐、科考、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具有明显地域边界,相对独立的小尺度空间旅游地。
3、自然类景区:山地类,森林类,水景类,洞穴类,综合类4、人文类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工程建筑,古代寺庙,古代园林5、复合类景区:6、主题公园类景区:苏州乐园7、社会类景区:江西瑞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观光类景区: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厦门鼓浪屿,湖南张家界9、度假类景区:环境和生活配备设施齐全,夏威夷10、科考类景区:遗址11、游乐类景区:深圳欢乐谷12、风景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上,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地域。
13、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使其具有旅游接待等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部署和具体安排。
14、市场区位:企业组织可以盈利的空间市场范围。
15、交通区位:关于交通的位置。
通常在绝对区位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16、地价区位:17、环境区位:18、定位:定位就是树立组织形象通过设立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便使细分市场上的顾客了解和理解本企业组织与竞争者的关系。
19、竞争力:1、指一国或一公司在市场上均衡的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2、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及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0、巴特勒(Bulter)模型:探查、参与、发展、巩固、成熟、衰落或复苏六个阶段。
21、普罗格(Plog)模型:普罗格从旅游者的心理特性出发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心理图式假说”,即认为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与旅游者的行为有关。
按照心理类型,旅游者被划分为多中心型、近多中心型、中间型、近自我中心型和自我中心型五类。
旅游规划考试重点
旅游规划考试重点第一篇:旅游规划考试重点一,选择每小题1分共20题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5题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五,看图分析题每题10分共1题名词解释:1旅游规划:(1)核心定义;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的属性。
特色和旅游供需市场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寻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贡献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2)性质定位: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未来计划。
指导纲领和设计蓝图,是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指在确定一国或一区或旅游景点旅游发展的方向、规模、目标、速度和类型。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
它是解释地区因素如何决定并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是寻找最优区位以满足地域因素约束而获得最有经济发展的决策方法,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组织及空间布局的学说。
3旅游开发:在一定国土范围内,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而进行的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培育等综合性的社会与技术经济活动。
4PPT旅游:即扶贫旅游,是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
其开发目标是使得贫困人口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限度,并且注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机会的开发。
5旅游市场定位:是指旅游企业在对本企业旅游产品与市场上的竞争者进行深入分析和对目标市场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确定本企业旅游产品与众不同的优势及与此相联系的在目标市场旅游者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并将其传达给目标市场的动态过程。
6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通过政治的(Politics)/、经济的(Economic)、社会与文化的(Society).和技术的(Technology)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旅游规划名词解释
旅游规划名词解释旅游规划是指为了实现旅游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和策略。
下面是旅游规划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旅游目标:指旅游者希望在旅行中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期望实现的经验。
旅游目标可以是探索自然风景、体验文化遗产、寻求休闲娱乐、享受美食和购物等。
2. 旅游资源:指旅游地区具有可供旅游利用的自然、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资源,如海滩、山脉、自然公园、历史古迹、博物馆、文化节庆等。
3. 旅游景点:指旅游资源经过开发和整理而形成的供游客观赏和参观的地点。
旅游景点可以是自然景点,如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也可以是文化景点,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
4. 旅游线路:指旅行者按照一定的路线和行程安排,依次游览各个旅游景点的计划。
旅游线路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预算和兴趣制定,可以是自由行,也可以是跟团游。
5. 旅游季节:指旅游活动适宜的时期。
旅游季节受到气候、天气和旅游景点的特点影响。
例如,夏季适合海滩度假,秋季适合赏红叶,冬季适合滑雪等。
6. 旅游交通:指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使用的交通方式,如飞机、火车、轮船、巴士、出租车、自驾车等。
旅游交通可以选择根据时间、预算、行程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
7. 旅游住宿:指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选择的住宿地点和方式,如酒店、度假村、民宿、青年旅社等。
旅游住宿可以根据预算、位置、设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住宿方式。
8. 旅游预算:指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计划和准备的经济预算。
旅游预算包括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餐饮费用、门票费用、购物费用等,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帮助旅行者实现旅游目标。
9. 旅游导游:指专业的旅游工作者,负责给旅行者提供导游服务,向其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史、风俗等相关信息,组织和引导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
10. 旅游保险:指旅行者为了预防或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而购买的保险产品。
旅游保险可以包括医疗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提供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的保障和安全。
总之,旅游规划中的名词解释包括目标、资源、景点、线路、季节、交通、住宿、预算、导游和保险等,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帮助旅行者更好地制定旅游计划,实现旅游目标。
自学考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名词解释归纳以及重点知识整理
一、名词解释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资源:指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是在区域旅游综合规划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部门而提出的专题计划,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门槛值”:指的是生产一定产品或提供一定服务所必需的最小的需求量。
高级旅游中心地:为较大市场范围提供旅游服务的中心吸引物。
区域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金、物资、能量、信息、人才会逐渐集到少数条件优越的区域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生态旅游:是指通过利用未被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主题公园:是指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分目标:就是将旅游规划与开发期分成若干个阶段,然后以总目标为方向,以基础条件和可能的手段为依据,预测和识别发展状态的有序性变化。
旅游产业规划的名词解释
旅游产业规划的名词解释旅游产业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一个特定旅游景点进行发展规划的过程。
这种规划旨在提供指导,以确保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增长。
在全球范围内,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为就业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制定旅游产业规划成为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任务。
旅游产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它有助于平衡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对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社会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有效的规划,能够确保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害。
其次,旅游产业规划旨在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针对不同地区或旅游景点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合适的规划可以帮助提升其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通过规划,可以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改善基础设施,并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这有助于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旅游产业规划还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制定规划时,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需考虑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个景点或地区的利益。
通过协调和整合不同区域之间的旅游资源和服务,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提高整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产业规划涉及多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地理和环境因素。
规划人员需要研究和评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等因素,并确定这些因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其次是市场和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市场需求、游客偏好和竞争对手情况,可以为旅游产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此外,规划人员还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酒店和旅游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为了制定有效的旅游产业规划,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合作。
政府在制定规划时需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包括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社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
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有助于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各方利益的规划。
旅游产业规划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和文化侵蚀等。
名词解释
名词旅游规划是指以旅游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为出发点,以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按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当地旅游发展的基础,对旅游消费的六大要素和相关行业进行科学地安排和部署。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
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指维持健康的自然过程,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维持自然资源基础和环境。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保证稳定的增长,尤其是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同时用经济手段管理资源和环境。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指长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保持资源与收入在各代之间的公平分配。
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被认为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求,其实质是指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以协调和平衡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是指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的评价。
旅游区位就是指该地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与周边区域旅游发展的相互关系。
旅游区的定义为: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
旅游地定义为:"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
旅游形象定位就是针对客源目标市场通过服务实效和宣传控制,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地区的独特形象风格,设计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使细分的客源市场了解和理解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
区域主题旅游形象定义为:某一区域内外公众对旅游区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它是旅游区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
旅游规划学名词解释
旅游规划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旅游规划:是人们为了实现旅游业高效率发展目标而对旅游资源与相关社会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并对旅游产业系统进行架构筹划的过程,以求在整个旅游市场体系中实现主体利益最大化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旅游度假区:是为休闲度假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配套设施与服务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休憩:是一种静止的活动,是人们旅途劳累后的要求。
休憩节点:就是为人们提供短暂休息的空间场所。
风景名胜区:是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发挥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景观建筑:指对自然景观起点缀、装饰、烘托作用的亭、台、楼、阁、榭、廊、桥、塔等中国传统建筑。
石景设计: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设计。
特置:又称“孤置”,江南又称“立峰”,多采用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
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
散置: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做法。
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
山石器设:常设置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石作于园林中。
都市旅游规划:是将城市设施、城市历史、传统文化、民俗信仰、手工艺、传统产业等资源,进行旅游产业整合,提供都市旅游活动安排和战略发展方案。
乡村旅游: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主题公园:是根据特定的文化主题,以人造景观的方式,再现山水、文化或事件,创造出游憩空间,提供人们游览与休闲度假的园区。
动物园:是以展出野生动物、珍稀动物移地保护和普及动植物科学知识、引导和教育人们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场所。
旅游规划修编名词解释
旅游规划修编名词解释
1、旅游规划:是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不同类型旅游规划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关系。
一般而言,下级旅游规划与上级旅游规划保持内容上的一致。
2、旅游开发: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旅游开发的实质,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达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3、空间结构理论:空间结构理论是指社会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由于互动关系而形成的各种空间集聚形态。
空间结构按其空间尺度大小可分为微观空间结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结构)、中观空间结构(城乡间结构)以及宏观空间结构(国家间的结构)三个层次。
4、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模式的理论;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的内容包括如下三方面: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以及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
5、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用于描绘旅游目的地变化的模型,目的地演化表现为明显的周期性,呈“S”型曲线,共分为六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和衰落或复苏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规划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旅游规划:是人们为了实现旅游业高效率发展目标而对旅游资源与相关社会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并对旅游产业系统进行架构筹划的过程,以求在整个旅游市场体系中实现主体利益最大化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旅游度假区:是为休闲度假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配套设施与服务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休憩:是一种静止的活动,是人们旅途劳累后的要求。
休憩节点:就是为人们提供短暂休息的空间场所。
风景名胜区:是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发挥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景观建筑:指对自然景观起点缀、装饰、烘托作用的亭、台、楼、阁、榭、廊、桥、塔等中国传统建筑。
石景设计: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设计。
特置:又称“孤置”,江南又称“立峰”,多采用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
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
散置: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做法。
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
山石器设:常设置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石作于园林中。
都市旅游规划:是将城市设施、城市历史、传统文化、民俗信仰、手工艺、传统产业等资源,进行旅游产业整合,提供都市旅游活动安排和战略发展方案。
乡村旅游: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主题公园:是根据特定的文化主题,以人造景观的方式,再现山水、文化或事件,创造出游憩空间,提供人们游览与休闲度假的园区。
动物园:是以展出野生动物、珍稀动物移地保护和普及动植物科学知识、引导和教育人们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场所。
植物园:是以展出活植物标本和进行科研为主的城市公园。
国际称“树木园”。
纪念性公园:是指在历史名人活动过的地区或烈士就义地、墓地附近建设的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公园。
湿地: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公园的“心”,不仅有大片的种植绿地,而且还有各种游湖活动的设施,是全市居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体,充分利用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多功能,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开发,为游人提供游览、休闲、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娱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
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是旅游地向外销售的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内的游览路线:是旅游地实现旅游产品交易的游览路线组织安排旅游服务设施: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和其他等类相关设施。
容压平抑:旅游景区景点游客量压力的平衡。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指在某一旅游空间,某一时段内所能容纳的合理游人数量。
旅游地容量:旅游业的接待能力、环境的承受能力。
旅游土地利用规划:融自然性、社会性、技术性、法律性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管理规划。
旅游形象: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
简答:旅游规划目的:游规划的目的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第一,科学的确定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体现地方旅游资源特色、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通过旅游规划,提高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改善旅游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三,通过旅游规划,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及娱乐设施,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使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
第四,确保旅游发展符合社区意愿,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社会及经济追求相一致,使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旅游规划特点:旅游规划具有系统性、层次性、整合性、地域性、预见性、可操作性、政策性等七大特点。
☞旅游规划要求:1、符合国家相关法规2、符合地方相关规划3、要有创新性4、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旅游规划指导思想一、资源导向的旅游规划思想二、市场导向的旅游规划思想三、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思想四、“大旅游”的旅游规划思想☞旅游规划六大工作程序:确定任务、规划部署、旅游调查研究、规划编制、规划评审、修改定稿。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求:1、在保持和增强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当代居民的需求;2、对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指导以使人们保持文化的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同时,完成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美学的需要。
☞区位学理论(一)区位优势说(二)中心地学说(三)距离衰减法则(四)集聚经济理论☞旅游产业聚集布局既旅游产业集中布局,有五方面效益:l、能使基础设施成本低、效用高。
2、所形成旅游吸引物的多样性,可以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为大型和综合性旅游产业形成,提供稳定的、有技能的、可靠的劳动力来源。
3、使旅游基础设施同时可以为游客和当地人使用,有利于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友谊。
4、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集中处理污染物,有效保护旅游资源敏感区。
5、可以防止布局☞市场原则对于旅游规划的意义:制订发展战略、设置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三个方面。
☞旅游发展规划基本原则:1、差异性原则;2、多元化原则;3、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原则;4、本土资源与外地资源相结合原则;5、市场原则;6、保护原则;7、大旅游原则;8、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发展目标类型按目标规划内容,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
按旅游发展目标内容性质,分为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环境目标三大类。
按旅游发展目标的组合模式,分为总量型目标、速度型目标、结构型目标。
☞制定旅游发展目标原则:概括性原则。
可达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
☞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依据原则:1、供需匹配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综合利用原则。
4、地方特色原则。
5、环境保护原则、6、阶段性开发原则。
7、技术指标合理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1、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2、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3、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4、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5、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用地布局、景观系统规划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等。
☞旅游度假区类型:分为滨海、滨湖、高山滑雪、高山休养等四大类型自然属性度假区:海滨旅游度假区、湖滨旅游度假区、山地旅游度假区、滑雪场旅游度假区、森林旅游度假区、温泉矿泉旅游度假区等。
度假旅游者的人为属性度假区:国际型旅游度假区与国内型旅游度假区。
行政属性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市级旅游度假区。
质量属性度假区:大众型旅游度假区和豪华型旅游度假区。
☞旅游度假区规划原则1、满足旅游度假追求2、突出主题形象3、服务设施方便性原则4、交通便利原则5、环境优美舒适原则6、管理服务周到☞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1、核心式布局模式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布局的又称为“三区结构”布局(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以娱乐综合体为核心布局的又称为“娱乐同心圆”布局,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布局的又称为“核式环”布局。
2、功能区布局模式3、组团式布局模式4、围绕水系布局模式☞旅游度假区休憩节点三类:可观景休憩节点、可休闲休憩节点、可休息休憩节点。
☞旅游度假区重点规划:1、突出高标准。
2、突出度假区特色。
3、目标市场策划。
4、旅游度假区环境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2、综合协调原则3、突出自然原则4、环境承载力原则5、分区管理原则6、统一规划,分期发展原则☞风景名胜区纲要主要内容:1、风景名胜资源调查与评价。
2、SWOT(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3、拟定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和战略。
4、确定风景名胜区性质、范围(包括外围保护地带)、总体布局以及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措施。
☞旅游景点可分为:自然型、历史型、文化型和特殊型;按开发的程度,可分为保护型、修饰型、强化型和创造型。
☞景点规划的任务:明确旅游景点的保护范围、内容和具体措施。
☞景点设计原则:1、创新原则2、人工美与自然美统一3、维护和创造生态平衡4、最佳经济效益☞景点设计方法1、突出主题2、平中出奇3、充实人文内涵4、协调环境5、强化特色☞景观与建筑协调我国传统人文景观与园林建筑的“巧’、“宜’、精’、“雅”关系,对景点设计和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巧。
景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洽,需要灵巧、灵活、有变化。
宜,就是景观建筑的形式与大小适宜。
精,就是将景观建筑设计成建筑精品,符合建筑空间形式美的规律,体现整体美、结构美、韵律美、逻辑美。
雅,就是景观建筑的形象、色彩、气氛具有典雅、雅致的格调和意境。
☞景观建筑与水体构成关系:在处理景观建筑与水体的结构关系中,有“点”“凸”“跨”“飘”“引”等主要手法。
点,就是将景观建筑点缀于水中,或在水中小岛上建塔,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
凸,就是将景观建筑物布置在湖岸或海岸的前端,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一面与水紧密结合。
如青岛栈桥一景。
跨,就是跨越河流溪涧上的设置建筑物。
飘,就是把建筑伸入水中。
引,将水引入建筑中。
☞依水景观建筑1、依水建亭2、临水建亭3、依水建桥4、依水修榭5、水面建舫☞花木景点作用1、丰富景点构图2、赋予景点时空变化和生气3、植物有分割空间和隐蔽建筑物的功能☞风景花木种类按生态和观赏特点,可将风景花木划分为林木、花木、果木、叶木、荫木、蔓木六类。
☞花木配制主要方式孤植。
点缀。
丛植。
群植。
☞植物花卉配置原则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注意层次。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木不足。
☞水景观四大主要类型:1、驳岸、景观桥、木栈道等自然式水景2、瀑布、跌水、溪流、生态水池等园林式水景3、游泳池、人工海滩、浅水池等泳池式水景4、喷泉类、倒影池等装饰式水景☞水景设计原则1、环境优先原则2、文脉原则3、亲水原则4、立体设计原则5、技术更新原则6、师法自然原则☞都市旅游功能规划原则:第一,彰显城市特色第二,创造舒适环境第三,反映现代气息☞都市旅游功能分区都市旅游一般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辐射区”三大旅游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