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四3.2.3【教学设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材通过类比正、余弦函数的定义的推导得出正切函数的定义,锻炼学生类比推理的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正切函数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类比正、余弦函数的定义得出正切函数的定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正切函数定义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函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正切函数的定义。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探究新知。
和角与差角正切公式的应用()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和角与差角正切变形公式的应用二、 例题解析。
例题1、不查表求值1tan105()2tan 75()3tan15()1221tan ,tan(),tan(2).25ααβαβ=-=--例题、()已知求 ()44tan ,tan(),tan 2.55αβαβα+=-=-(2)已知求 ()21tan ,tan(),tan().5444ππαββα+=-=+(3)已知求 ()2αβααβ-=+-解:(1)()tan(2)tan ()αβααβ∴-=+-tan tan()1tan tan()ααβααβ+-=-⋅- 12()25121()25+-=-⋅- 112= ()()2ααβαβ=++-(2)()t a n 2t a n ()()ααβαβ∴=++- tan()tan()01tan()tan()αβ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1tan105()tan(6045)=+tan 60tan 451tan 60tan 45+=-⋅=2=-2tan 75()tan(4530)2=+=3tan15()tan(4530)2=-=。
必修4教案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学案
1. 学习目标:两角差与和的正弦公式和正切公式的应用
2.自学内容:通读教材128页倒数第三行_行至131页14行,约用10分钟。
3.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诱导公式(五)的内容是什么 (2) 诱导公式(六)的内容是什么
(3)sin (α+β)=cos ( )= cos ( )cos ( ) sin ( )sin ( )
化简得 sin (α+β)= sin (α-β)= 由α
α
αcos sin tan =
你能推倒出tan (α+β)=
4.知识点小结:sin (α+β)= sin (α-β) tan (α+β)= tan (α-β)= 5.例题思考:
例1:①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0
15tan ,15sin
的值
②利用和角余弦公式求0
75tan ,75sin
的值 例
2:已知ββππαα,13
5
cos ),,2(,54sin -=∈=
是第三象限角,求)t a n (),tan(),sin(),sin(βαβαβαβα+-+-的值。
例3.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①
20cos 70si n 70cos 20si n + ②
12sin 72cos 12cos 18cos -
③0
0033tan 12tan 133tan 12tan -+ ④0
015
tan 115tan 1-+ 例4.化简:①x x cos sin 3+, ②2
cos 2sin x x - 例5.已知:sin )(βα-,53sin )cos(cos =--ααβαβ是第三象限角,求)4
5sin(π
β+,tan (4
5π
β+)的值。
高中数学新北师大版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 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19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能写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经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推导过程,知道公式成立的条件,了解公式的形式特点。
2初步了解公式的作用,能够正确运用公式及其常用变形进行计算、化简、证明。
3在两角差公式的自主推导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转化的思想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并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推导及其运用,公式条件的获得。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流程1、复习回顾:βα+Cβα-Cβα+Sβα-S如何计算tan75°?2探究公式:①利用所学的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对比分析公式βα+C ,βα-C ,βα+S ,βα-S ,能否推导出)tan(βα+和)tan(βα-?其中βα,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师生讨论:当0)cos(≠+βα时,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sin()tan(-+=++=+ 若0cos cos ≠βα,即0cos ≠α且0cos ≠β时,分子分母同除以βαcos cos 得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根据角α,β的任意性,在上面的式子中,用-β代替β,则有 βαβα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tan 1)tan(tan )tan(+-=---+=- 由此推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简记为“βα+T ,βα-T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其中βα,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还依然是任意角吗?给学生时间思考。
由推导过程可以知道:)(2)(2)(2Z k k Z k k Z k k ∈+≠±∈+≠∈+≠ππβαππβππα 这样才能保证αtan ,βtan 及)tan(βα±都有意义。
3.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导学案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使用说明: 1、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本119-120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预习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笔做好 疑难标记。
2、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探究案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训练案内容,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4、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 多复习记忆。
【学习目标】1.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并会加以应用; 2.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3.激情投入,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学习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公式,角的演变。
【预习案】一、相关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公式分别是在这基础上,你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的公式吗? 二、教材助读=-=+)tan()tan(βαβα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T αβ±: 注意问题:角的取值范围预习自测1、求下列各式的值:(1)tan75° = (2)tan15° = (3)tan105°= 2、已知2tan ,31tan -==βα则=-)tan(βα =+)tan(βα 。
3、︒︒+︒+︒88tan 58tan 192tan 58tan = 3tan15 _________13tan15-︒=+︒4、已知βαtan tan ,是方程0652=-+x x 的两根,求)tan(βα+的值。
【探究案】基础知识探究:应用T αβ±求值已知tan α = 12 ,tan β = 13 ,0<α<π2 , π<β<3π2 , 求α+β的值。
综合应用探究: T αβ±的逆用、变形用 求值:o o o o 50tan 10tan 3)50tan 10(tan ⋅++当堂检测:1、若tan α= 32 ,tan β= 13 ,则tan (α-β)=A .113 B .79 C .119 D .732、若tan α= 2, ,tan (β-α)=3,则tan (β-2α)=A .-1B .-15C .57D .173.已知3)tan(,2)tan(-=--=+βαβα,则==βα2tan ,2tan 。
高中数学新北师大版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 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函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正弦线、余弦线和诱导公式等知识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二倍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的知识基础,对于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三角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三角恒等变换》这一章的基础和出发点,公式的发现和证明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发现和推导;(2)理解利用诱导公式推导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过程; 3能够从正反两个方向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2方法与过程:1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由实际问题引入问题,通过探究深化了对该知识的理解,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直观想象。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爱学、会学、学会。
[教学重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结构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教学)[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提出问题:?)3060(cos =- ?30cos 60cos =- 这两个式子相等么?(21cos60= ,2330cos = )那么?=-)(cos βα?)(cos =+βα?)(sin =-βα?=+)(sin βα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第一个的课题。
揭示课题: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函数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然流畅地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目标明确、迅速进入角色。
二、探索研究,引导归纳探究公式的推导过程1、设α、β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点A 、B ,则)sin ,(cos αα=OA ,)sin ,(cos ββ=OB ,)cos()cos(||||βαβα-=-•=•OB OA OB OA)sin ,(cos αα=•OB OA )sin ,(cos ββ•=co αco β+in αin β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 α-β=co αco βin αin β C α-β设计意图:探究公式的推导过程,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直观想象。
2020-2021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4学案:3.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知识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填一填](1)两角和的正切: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 α+β).(2)两角差的正切: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 α-β).公式T α±β的记忆规律:公式的左侧是复角的正切即tan(α±β),右侧是分式,分子是tan α与tan β的和或差,分母是1与tan αtan β的差或和,分式的运算符号可以简记为“分子从前,分母相反”.[答一答]1.在公式T α±β中,α,β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公式的变形有哪些? 提示:(1)从公式的推导过程来看,要使公式成立,α,β以及α±β都不能等于k π+π2(k ∈Z ),例如tan 3π4,tan π4都有意义,但tan(3π4-π4)无意义.(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常见变形:①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②1-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③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tan(α+β);④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这些变形是化简和求值中常用的形式,这些变形实质上是在提醒我们只要遇见tanα±tanβ和tanαtanβ,就要有灵活运用公式Tα±β的变形形式的意识.2.为什么tan(α+β)=tanα+tanβ不恒成立?提示:可以举反例,例如,tan(30°+120°)=tan150°=-3 3,而tan30°=33,tan120°=-3,所以tan30°+tan120°=33-3=-233.所以tan(30°+120°)≠tan30°+tan120°.因此tan(α+β)=tanα+tanβ不恒成立.公式Tα+β的结构特征和符号规律(1)公式Tα±β的右侧为分式形式,其中分子为tan α与tan β的和或差,分母为1与tanαtanβ的差或和.(2)符号变化规律可简记为“分子同,分母反”.类型一 公式正用和逆用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tan105°;(2)3-tan15°1+3tan15°;(3)tan75°-tan15°1+tan75°tan15°;(4)tan62°+tan148°1-tan118°tan32°. 【思路探究】 熟练掌握T α±β的公式,能够对公式进行正用和逆用.【解】 (1)原式=tan(60°+45°)=tan60°+tan45°1-tan60·tan45°=1+31-3=-2- 3. (2)原式=tan60°-tan15°1+tan60°tan15°=tan45°=1.(3)原式=tan(75°-15°)=tan60°= 3.(4)原式=tan62°-tan32°1+tan62°tan32°=tan30°=33.规律方法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值,关键是弄清公式的结构特点.(1)已知tan x=14,tan y=-3,求tan(x+y)的值;(2)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且a≠c)的两根为tanα,tanβ,求tan(α+β)的值.解:(1)tan(x+y)=tan x+tan y1-tan x tan y=14-31-14×(-3)=-117.(2)由a≠0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tanα+tanβ=-ba,tanαtanβ=ca,又∵a≠c,∴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ba1-ca=-ba-c=bc-a.类型二变形应用公式【例2】(1)若α+β=π3,tanα+3(tanαtanβ+c)=0(c为常数),则tan β=________;(2)tan23°+tan37°+3tan23°tan37°的值是________.【思路探究】 在三角函数中同时出现tan α+tan β(或tan α-tan β)和tan αtan β,或在和、差的形式与积的形式之间进行互化时,可以考虑公式T α+β与T α-β的变形.【解析】 (1)∵α+β=π3,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3,∴tan α+tan β+3tan αtan β=3,∴tan α+3tan αtan β+3c =3-tan β+3c =0, ∴tan β=3(c +1).(2)∵tan60°=3=tan23°+tan37°1-tan23°tan37°,∴tan23°+tan37°=3-3tan23°tan37°, ∴tan23°+tan37°+3tan23°tan37°= 3.【★★★★答案★★★★】 (1)3(c +1) (2) 3 规律方法 化简求值中要注意“特殊值”的代换和应用当所要化简(求值)的式子中出现特殊的数值“1”,“3”时,要考虑用这些特殊值所对应的特殊角的正切值去代换,如“1=tan π4”,“3=tan π3”,这样可以构造出利用公式的条件,从而可以进行化简和求值.求下列各式的值.(1)tan74°+tan76°1-tan74°tan76°;(2)tan10°+tan50°+tan120°tan10°tan50°.解:(1)原式=tan(74°+76°)=tan150°=-33. (2)原式=tan (10°+50°)(1-tan10°tan50°)+tan120°tan10°tan50° =3(1-tan10°tan50°)-3tan10°tan50°=- 3. 类型三 利用公式进行三角等式的证明【例3】 已知△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求证:tan A +tan B +tan C =tan A tan B tan C .【思路探究】 利用等角关系,在两边同时取同名的三角函数,将角的等式转化为三角恒等式.【证明】 在△ABC 中,A +B +C =π,又△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则A +B =π-C ≠π2,∴tan(A +B )=tan(π-C )=-tan C , 即tan A +tan B 1-tan A tan B=-tan C . ∴tan A +tan B =tan A tan B tan C -tan C , 故tan A +tan B +tan C =tan A tan B tan C .规律方法 应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时,应创设条件使之能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注意下列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sin A +B 2=cos C 2,cos A +B 2=sin C2,tan(A +B )=-tan C .求证:tan(x -y )+tan(y -z )+tan(z -x )=tan(x -y )tan(y -z )tan(z -x ).证明:证法一:左边=tan[(x -y )+(y -z )][1-tan(x -y )tan(y -z )]+tan(z -x )=tan(x -z )[1-tan(x -y )tan(y -z )]+tan(z -x )=tan(z -x )[1-1+tan(x -y )tan(y -z )]=tan(x -y )tan(y -z )tan(z -x )=右边.证法二:tan(z -x )=tan(z -y +y -x ) =tan (z -y )+tan (y -x )1-tan (z -y )tan (y -x ). ∴tan(z -y )+tan(y -x )=tan(z -x )-tan(z -x )tan(z -y )tan(y -x ). ∴tan(x -y )+tan(y -z )+tan(z -x ) =tan(z -x )tan(z -y )tan(y -x ). 类型四 利用公式求角【例4】 设方程x 2+33x +4=0的两根为tan α,tan β,且0<|α|<π2,0<|β|<π2,求α+β的值.【思路探究】 本题主要考查由两角和的正切值求解.先求出tan(α+β)的值,再根据α与β的具体范围与tan α,tan β的符号确定出α+β的具体范围,最后求α+β的值.【解】 由已知,得tan α+tan β=-33,tan α·tan β=4.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331-4=3,且tan α<0,tan β<0, ∴-π2<α<0,-π2<β<0, ∴-π<α+β<0,∴α+β=-23π.规律方法求角问题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1)角的变换前面学习Sα±β,Cα±β的过程中运用的角的变换技巧仍然适用于公式Tα±β,如2α-β=α+(α-β),在求值过程中要进一步掌握这些角的变换方法.(2)函数名称的选取在明确所求角是如何通过已知角变换之后,具体要根据题设条件去选择恰当的函数.(3)角的范围的界定根据求出的三角函数值确定所求的角时,角的范围会直接影响解的个数,因此角的范围的确定是求角问题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已知tanα=12,tanβ=13,0<α<π2,π<β<3π2,求α+β的值.解:∵tanα=12,tanβ=13,∴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12+131-12×13=1.∵0<α<π2,π<β<3π2,∴π<α+β<2π.∴α+β=5π4.——易错警示—— 给值求角中的易错误区【例5】 已知tan(α-β)=12,tan β=-17,且α,β∈(0,π),则2α-β=________.【错解】 π4或5π4【正解】 由于tan α=tan[(α-β)+β] =tan (α-β)+tan β1-tan (α-β)·tan β=12-171+12×17=13, 所以α∈(0,π4)①,又tan(2α-β)=tan[(α-β)+α]=12+131-12×13=1,而β∈(π2,π)①,所以2α-β∈(-π,0)②, 故2α-β=-3π4.【错解分析】 没有依据题设条件进一步缩小角α,β的范围(如①处所示),导致②处的范围过大.【★★★★答案★★★★】 -3π4 【防范措施】 1.树立函数择优意识选择运算该角的哪个三角函数值,会直接影响角的解的个数,如本例选择公式T α±β较方便快捷,且不易产生增解.2.注意题设隐含条件的挖掘个别条件所附带的信息有时较为隐蔽,常依据需要对题设条件进一步挖掘,如本例要依据“tan(α-β)=12,tan β=-17,且α,β∈(0,π)”来进一步限定角α,β的范围.若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0,α,β∈(π2,π),则α+β=74π. 解析: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 ∴tan(α+β)=tan αtan β-11-tan αtan β=-1.∵α+β∈(π,2π), 又tan(α+β)=-1, ∴α+β=74π.一、选择题1.若tan(π4-α)=3,则tan α等于( B ) A .-2 B .-12 C.12D .2解析:tan α=tan[π4-(π4-α)]=tan π4-tan (π4-α)1+tan π4tan (π4-α)=-12.2.3tan23°tan97°-tan23°-tan97°=( C ) A .2B .2 3C. 3 D .0解析:原式=3tan23°tan97°-tan(23°+97°)(1-tan23°·tan97°)=3tan23°tan97°-tan120°(1-tan23°tan97°)=3tan23°tan97°+3-3tan23°·tan97°= 3.二、填空题3.sin15°+cos15°sin15°-cos15°的值是- 3. 解析:原式=tan15°+1tan15°-1=-1+tan15°1-tan15°=-tan45°+tan15°1-tan45°·tan15°=-tan(15°+45°) =-tan60°=- 3.4.设tan α,tan β是方程x 2-3x +2=0的两根,则tan(α+β)的值为-3.解析:因为tan α,tan β是方程x 2-3x +2=0的两根,所以tan α+tan β=3,tan α·tan β=2,则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31-2=-3. 三、解答题5.在△ABC 中,cos A =45,tan B =2,求tan C 的值.解:∵cos A =45,∴sin A =35.∴tan A =34.tan C =tan[π-(A +B )]=-tan(A +B )=-tan A +tan B 1-tan A ·tan B =-34+21-34×2=112.感谢您的下载!快乐分享,知识无限!由Ruize收集整理!。
北师大版数学高一必修4教学案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又θ是第二象限角,
∴cosθ=- =- ,
∴tanθ= =- ,又tanφ= ,
∴tan(θ-φ)=
= =-2.
讲一讲
3.已知tan(α-β)= ,tanβ=- ,且α,β∈(0,π),求2α-β的值.
[尝试解答]∵tan(α-β)= = ,
∴ = .
∴tanα= .
∴tan =1>tanα= >0.
①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
②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
③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tan(α+β);
④tan(α+β)-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
⑤1-tanαtanβ= ;
若0°<α<90°<β<180°,求α+β的值.
解:∵cosβ=- ,90°<β<180°,
∴sinβ= = .
∴tanβ= =-2,又tanα= .
∴tan(α+β)= =-1.
∵0°<α<90°<β<180°,
∴90°<α+β<270°.
∴α+β=135°.
一、选择题
1. 等于()
A.tan 42°B.
(2)∵ =tan60°,
∴原式=tan 60°(1-tan 10°tan 50°)+ tan 10°tan50°
= - tan 10°tan 50°+ tan 10°tan 50°= .
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解决给角求值问题,关键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要会“正用”还要会“逆用”和“变形”用,如进行“1”的代换,常见1=tan 45°,及变形公式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等.
高中数学新北师大版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 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89
课题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设计者
龚莉莉
课型
新课
课时数
1课时
导学内容
学习目标、重难点及方法指导预习案探究案当堂检测
学情分析
1.已经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中的商数关系 ;
2涡阳二中作为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文科实验班的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整体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这就为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提供了基础
继续让学生思考: 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中,α,β,α±β的取值是任意的吗?
7
先复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然后让学生推导
如何用单角的正切表示?
教师及时纠正其推导过程是否正确及公式推导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口答公式及公式成立条件
让两个学生上黑板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让学生更清楚公式的使用条件
有目标地学习
2
学案点评
多媒体展示
2
多媒体展示优秀的导学案和导学案存在的问题
向优秀的学生学习,知道自己的不足
清楚本节课哪些知识点是自己不会的,易错的,本节课要弄清哪些知识点
3
新课探究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一,多媒体展示内容
复习回顾知识,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
新课探究,你能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tan α= ,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出发,推导出用角α,β的正切值表示tanα+β,tanα-β的公式吗?
A.1B.2
C.-2D.不确定
3.已知A,B都是锐角,且tan A= ,in B= ,则A+B=____
2
练习来检验知识
高中数学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一)导学案(扫描版)北师大版必修4(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一)学习目标:1、能够推导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
2、能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
重点:两角和、差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进行求值,化简。
学习过程:一、问题情境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如图所示,以x 轴非负半轴为始边分别做角α,β假设都为锐角,设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 P 1(cos α,sin α),P 2(cos β,sin β) 1、α –β表示的角是什么? 2. 向量op 1, op 2 的数量积如何表示? 3.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特征是什么?4. 三、数学运用题型一:例1 不查表,求cos75°的值.例2题型二:例3. 写出下列式子的化简结果:(1)cos 80°cos 20°+sin 80°sin 20°= ;(2)sin αsin(α+β)+cos αcos(α+β)= ;(3) 000066cos 54cos 36cos 24cos -=题型三:例4.已知 都是锐角, 求 的值。
的值。
求已知)cos(),cos(),23,(135cos ),,2(,54sin βαβαππββππαα+-∈-=∈=βα,?)3045cos(15cos o o o =-=cos o o 呢是不是等于-,54cos =α,135)cos(-=+βαβcos拓展延伸:1. 写出下列式子的化简结果①cos 33°cos 63°+sin 33°sin 63°= . ②020275sin 75cos -=2.已知, 54sin sin ,53cos cos =+=+βαβα,4.5.已知α,β均为锐角, 求,51)cos(3.=-βα已知,31)cos(=+βα的值求βαtan tan ∙的值求0015sin 2215cos 22+,55sin =α,1010cos =β的值βα-的值。
数学必修四北师大版 3.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案
数学必修四北师大版 3.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案《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案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三维目标1.会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能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及三角恒等证明.2.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运用,让学生从中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在公式变形美的熏陶下提高数学审美层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逆用及变形用.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正弦公式。
2、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否求出tan75°的值?学生很容易转化为30°、45°的正弦、余弦来若cosαcosβ≠0,即cosα≠0且cosβ≠0时,分子分母同除以cosαcosβ,得 tan(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 根据角α、β的任意性,在上面的式子中,β用-β代之,则有tan(α-β)=βα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tan 1)tan(tan +-=---+. 由此推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为“T α-β、T α+β”. tan(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 α+β) tan(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 α-β) 我们把公式T α+β,T α-β分别称作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与两角差的正切公式问题:通过刚才的推导你能说出α、β、α±β满足的范围吗?生: α≠2π+kπ(k ∈Z ),β≠2π+kπ(k ∈Z ),α±β≠2π+kπ(k ∈Z),这样才能保证tan(α±β)与tanα,tanβ都有意义. 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反思探究过程,点明推导过程的关键是:tan(α+β)→sin(α+β),cos(α+β)→sinα、sinβ、cosα、cosβ→tanα、tanβ.教师说明:一定要掌握公式成立的条件、公式的形式及公式的作用三个方面:①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提示学生从公式的形式和推导过程看)tanα、tanβ、tan(α±β)都有意义,且1±tanαtanβ≠0;②注意公式的形式:公式右边分子是单角α、β正切的和与差,分母是1减(或加)单角α、β正切的积公式,右边分子的符号与公式左边的符号相同,公式右边分母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相反;③公式的作用:将复角α±β的正切化为单角α、β的正切形式,用于角的变换.(基本关系式用于三角函数的变形)可用于三角函数的计算、化简、证明.至此,我们学完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统一叫作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一般地,我们把公式Sα+β,Cα+β,Tα+β都叫作和角公式,而把公式Sα-β,Cα-β,Tα-β都叫作差角公式.要让学生明晰这六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清晰逻辑关系主线.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三、应用示例例1 求tan150的值。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四:《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导学案(含解析)
第3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1.能够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和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了解各个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2.能够利用和差角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知道将公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变换后,可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种技巧,并由此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以及正切公式的变形和有关的角度变换.问题1:在下列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式子: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①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②当时,得tan(α+β)==,当时,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得:tan(α+β)=;在上式中,以代换得:tan(α-β)=.问题2:在公式tan(α+β)=中,α、β、α+β均不等于;在公式tan(α-β)=中,α、β、α-β均不等于.问题3:你能写出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6个公式的逻辑联系框图吗?问题4:由公式tan(α-β)=、tan(α+β)=可得下列变形公式:(1)tan α+tan β=tan(α+β)·;(2)tan α-tan β=tan(α-β)·;(3)tan(α+β)-(tan α+tan β)=;(4)tan(α-β)-(tan α-tan β)=.1.不查表,求的值为().A.1B.C.D.2.tan θ=2,则tan(θ-)的值是().A.B.8-5C.5-8 D.3.若tan(α+)=,则tan α=.4.求tan 15°,tan 75°的值.直接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或求值求tan(-θ)+tan(+θ)+tan(-θ)tan(+θ)的值.已知角的某种三角函数值求角已知tan(+α)=2,tan β=.(1)求tan α的值;(2)求的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综合运用方程x2+3ax+3a+1=0(a>2)的两根为tan A,tan B,且A,B∈(-,),则A+B=.求值:(1+tan 1°)(1+tan 2°)(1+tan 3°)…(1+tan 45°).已知0<α<<β<π,tan α=,cos(β-α)=.(1)求sin α的值;(2)求β的值.已知角A是△ABC的一个内角,若sin A+cos A=,则tan(A+)等于().A.-B.C.-D.1.已知sin x=,x∈(,),则tan(x-)的值为().A.0B.C.-3D.-2.若cos(α+β)=,cos(α-β)=,则tan αtan β=().A.B.-C.D.-3.已知tan(α+β)=,tan(β-)=,那么tan(α+)=.4.求下列各式的值:(1);(2)tan 17°+tan 28°+tan 17°tan 28°.(2010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α为第三象限的角,cos 2α=-,则tan(+2α)=.考题变式(我来改编):答案第3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知识体系梳理问题1:cos(α+β)≠0cos αcos β≠0cos αcos β-ββ问题2:kπ+,k∈Z kπ+,k∈Z问题3:-ββ诱导公式-ββ诱导公式相除-ββ相除问题4:(1-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α+β)tan αtan β-tan(α-β)tan αtan β基础学习交流1.A==tan(60°-15°)=tan 45°=1.2.C∵tan θ=2,∴tan(θ-)===5-8,故选C.3.-tan(α+)==,∴5tan α+5=2-2tan α,∴7tan α=-3,∴tan α=-.4.解:tan 15°=tan(45°-30°)====2-.tan 75°=tan(45°+30°)====2+.重点难点探究探究一:【解析】原式=tan[(-θ)+(+θ)][1-tan(-θ)·tan(+θ)]+tan(-θ)tan(+θ)=.【小结】在三角函数求值的问题中,要注意“三看”口诀,即(1)看角,把角尽量转化为特殊角或可计算的角,合理拆角,化异为同;(2)看名称,把算式尽量化成同一名称或相近的名称,例如把所有的切都转化为弦,或把所有的弦都转化为切;(3)看式子,看式子是否满足三角函数的公式.如果满足则直接使用,如果不满足则需转化一下角或转换一下名称.探究二:【解析】(1)由tan(+α)=2,得=2,即1+tan α=2-2tan α,∴tan α=.(2)====-tan(α-β)=-=-=.【小结】对于给值求值问题,即由给出的某些角的三角函数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关键在于“变角”,使“所求角”变为“已知角”,若角所在象限没有确定,则应分类讨论.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掌握其结构特征,学会拆角、拼角等技巧.探究三:【解析】由题意知tan A+tan B=-3a,tan A·tan B=3a+1,∴tan(A+B)===1,∵A,B∈(-,),∴A+B∈(-π,π),∴A+B=或-.[问题]A+B=成立吗?[结论]∵tan A+tan B=-3a<-6,tan A·tan B=3a+1>7,∴tan A<0,tan B<0,又∵A,B∈(-,),∴A,B∈(-,0),∴A+B∈(-π,0).于是,正确解答如下:由题意知tan A+tan B=-3a<-6,tan A·tan B=3a+1>7,∴tan A<0,tanB<0,∵A,B∈(-,),∴A,B∈(-,0),∴A+B∈(-π,0),tan(A+B)===1.∵A+B∈(-π,0),∴A+B=-.【答案】-【小结】涉及三角函数值是二次方程的根,除了要考虑二次方程有根的条件,还要注意根据根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的意义确定角的范围.思维拓展应用应用一:若α+β=45°,则1=tan 45°=tan(α+β)=,∴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即(1+tan α)(1+tan β)=2,∴(1+tan 1°)(1+tan 44°)=(1+tan 2°)(1+tan 43°)=…=(1+tan 22°)(1+tan 23°)=2,∴原式=222(1+tan 45°)=222×2=223.应用二:(1)∵0<α<,tan α=,∴sin α=.(2)∵0<α<,sin α=,∴cos α=.又0<α<<β<π,∴0<β-α<π.由cos(β-α)=,得sin(β-α)=.∴sin β=sin[(β-α)+α]=sin(β-α)cos α+cos(β-α)sin α=×+×==.由<β<π,得β=π(或求cos β=-或tan β=-1,得β=π).应用三:A由得或(舍去),∴tan A=-,∴tan(A+)===-,故选A.基础智能检测1.C∵sin x=,x∈(,),∴cos x=-=-,∴tan x=-.∴tan(x-)===-3,故选C.2.A由已知,得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则有cos αcos β=,sin αsin β=,所以=,即tan αtan β=.3.tan(α+)=tan[(α+β)-(β-)]==.4.解:(1)原式==tan(45°+75°)=tan 120°=-.(2)∵tan(17°+28°)=,∴tan 17°+tan 28°=tan(17°+28°)(1-tan 17°tan 28°)=1-tan 17°tan 28°,∴原式=1-tan 17°tan 28°+tan 17°tan 28°=1.全新视角拓展-∵cos 2α=cos(α+α)=cos2α-sin2α=-,又cos2α+sin2α=1且α为第三象限的角,∴cos α=-,tan α=2,tan 2α=tan(α+α)==-,∴tan(2α+)==-.思维导图构建tan(α+β)tan(α-β)。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2.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案
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概念2.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3.能灵活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求解题目二、教学重点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概念2.计算公式3.绕过死点三、教学难点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绕过死点方法2.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求解问题四、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的呈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在这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基础的三角函数知识,然后引出两角和与差的概念。
同时,我们需要提出两角和与差公式的作用,以及绕过死点的方法。
2. 新知识的学习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基础的三角函数知识,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
接下来,我们引入两个新的概念:两角和与两角差。
这两个概念是指两个角的函数相加或相减后得到的函数,比如:$$\\sin(a+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cos(a+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sin(a-b)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cos(a-b)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我们需要记住这些公式,因为在进一步的计算中会很常用。
接着,我们来讲一下如何避开死点。
在计算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时,会遇到一些死点,导致计算不能进行下去。
所谓死点,就是使得分母为零的点,这个点被称为死点。
出现死点时,我们需要进行绕过,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利用倒数公式:$\\tan(\\pi/2-a)=\\cot(a)$,$\\cot(\\pi/2-a)=\\tan(a)$来进行绕过。
2.利用奇偶性:sin(−x)=−sin(x),cos(−x)=cos(x),tan(−x)=−tan(x),来进行绕过。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案备课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学 习 目 标核 心 素 养1.能利用两角和(或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或差)的正切公式.(重点)2.掌握公式T (α±β)及其变形式,并能利用这些公式解决化简、求值、证明等问题.(难点)1.通过利用两角和(或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或差)的正切公式,提升逻辑推理素养.2.通过T (α±β)及其公式解决化简、求值、证明等,培养数学运算素养.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名称 简记符号公式使用条件两角和的正切 T (α+β)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α+β≠k π+π2(k ∈Z ) 且tan α·tan β≠1 两角差的正切T (α-β) 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α-β≠k π+π2(k ∈Z ) 且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 (α+β)(1-tan αtan β); tan α-tan β=tan (α-β)(1+tan αtan β); 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 (α+β).(2)公式的特例 tan ⎝ ⎛⎭⎪⎫π4+α=1+tan α1-tan α;tan ⎝ ⎛⎭⎪⎫π4-α=1-tan α1+tan α.思考:怎样由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提示] tan (α+β)=sin (α+β)cos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αcos β,便可得到.1.若tan α=3,tan β=43,则tan (α-β)=( ) A .13 B .12 C .-13 D .-3 A [因为tan α=3,tan β=43, 所以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3-431+3×43=13.]2.设α,β∈⎝ ⎛⎭⎪⎫0,π2,且tan α=17,tan β=43,则α-β等于( )A .π3 B .π4 C .3π4D .-π4D [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7-431+17×43=-1. ∵-π2<α-β<π2,∴α-β=-π4.] 3.1+tan 15°1-tan 15°的值为( )A .2B .- 2C . 3D .-3C [原式=tan 45°+tan 15°1-tan 45°tan 15°=tan (45°+15°)=tan 60°= 3.]4.tan 82°-tan 22°1+tan 82°tan 22°=________.3[tan 82°-tan 22°1+tan 82°tan 22°=tan (82°-22°)=tan 60°= 3.]化简求值【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1)3+tan 15°1-3tan 15°;(2)tan 15°+tan 30°+tan 15°tan 30°.[解](1)原式=tan 60°+tan 15°1-tan 60°tan 15°=tan (60°+15°)=tan 75°=tan (30°+45°)=tan 30°+tan 45°1-tan 30°tan 45°=33+11-33=2+ 3.(2)∵tan 45°=tan 15°+tan 30°1-tan 15°tan 30°=1,∴tan 15°+tan 30°=1-tan 15°tan 30°,∴原式=(1-tan 15°tan 30°)+tan 15°tan 30°=1.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过程中,通常存在着两种形式的逆用:公式的逆用和特殊角三角函数的逆用.当式子中出现12,1,32,3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时,往往就是“由值变角”的一种提示,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将常数用三角函数式表示出来,以构成适合公式的形式,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1.(1)sin 15°-cos 15°sin 15°+cos 15°;(2)tan 10°+tan 50°+3tan 10°tan 50°. [解] (1)∵tan 15°=tan (45°-30°) =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1-331+33=2- 3.∴sin 15°-cos 15°sin 15°+cos 15°=tan 15°-1tan 15°+1 =2-3-12-3+1=1-33(3-1)=-33.(2)tan 10°+tan 50°+3tan 10°tan 50°=tan (10°+50°)(1-tan 10°tan 50°)+3tan 10°tan 50° =tan 60°-3tan 10°tan 50°+3tan 10°tan 50° =tan 60°= 3.给值求值(或求角)【例2】 (1)已知tan ⎝ ⎛⎭⎪⎫π12+α=2,tan ⎝ ⎛⎭⎪⎫β-π3=2 2.求:①tan ⎝ ⎛⎭⎪⎫α+β-π4;②tan (α+β).(2)设方程x 2+33x +4=0的两根为tan α,tan β,且0<|α|<π2,0<|β|<π2,求α+β的值.[解] (1)①tan ⎝ ⎛⎭⎪⎫α+β-π4=tan ⎣⎢⎡⎦⎥⎤⎝ ⎛⎭⎪⎫α+π12+⎝ ⎛⎭⎪⎫β-π3=tan ⎝⎛⎭⎪⎫α+π12+tan ⎝⎛⎭⎪⎫β-π31-tan ⎝⎛⎭⎪⎫α+π12tan ⎝⎛⎭⎪⎫β-π3=2+221-2×22=- 2.②tan (α+β)=tan⎣⎢⎡⎦⎥⎤⎝⎛⎭⎪⎫α+β-π4+π4=tan ⎝⎛⎭⎪⎫α+β-π4+tanπ41-tan ⎝⎛⎭⎪⎫α+β-π4tanπ4=-2+11-(-2)×1=22-3.(2)由已知,得tan α+tan β=-33,tan αtan β=4.所以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331-4=3,且tan α<0,tan β<0,所以-π2<α<0,-π2<β<0,所以-π<α+β<0,所以α+β=-23π.1.“给值求值”即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的关键在于先用公式分析待求问题需要什么,然后利用化归的思想,把未知向已知转化.解题过程中须多加注意角的范围,必要时实行拆分角.2.已知某三角函数值求角问题,通常分两步:(1)先求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由题中已知名称和范围确定);(2)根据角的范围确定角,必要时可利用值缩小角的范围.2.已知tan α=13,tan β=-2,且0<α<π2<β<π,求:(1)tan (α-β)的值;(2)角α+β的值.[解](1)因为tan α=13,tan β=-2,所以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3+21-23=7.(2)tan (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3-21+23=-1,因为0<α<π2<β<π,所以π2<α+β<3π2,所以α+β=3π4.正切公式的综合应用[探究问题]1.若α+β=π,则tan α与tan β存在怎样关系?[提示]tan α=tan (π-β)=-tan β.2.在△ABC中,tan A+tan B+tan C与tan A tan B tan C有何关系?[提示]∵A+B+C=π,∴A+B=π-C,∴tan (A+B)=-tan C,∴tan A+tan B1-tan A tan B=-tan C,∴tan A+tan B+tan C=tan A tan B tan C.3.在△ABC中,A,B,C三个角有什么关系?[提示]A+B+C=π或A2+B2=π2-C2.【例3】在△ABC中,tan B+tan C+3tan B tan C=3,且3tan A+3tan B+1=tan A tan B,判断△ABC的形状.[思路探究]可先求出tan (B+C)和tan (A+B)的值.再由诱导公式分别求tan A 和tan C的值,从而可得A,B,C,即可判断三角形形状.[解]tan A=tan [π-(B+C)]=-tan (B+C)=tan B+tan Ctan B tan C-1=3-3tan B tan Ctan B tan C-1=-3,又0°<A<180°,∴A=120°,而tan C=tan [π-(A+B)]=tan A+tan B tan A tan B-1=tan A+tan B3tan A+3tan B=33.又0°<C<180°,∴C=30°,∴B=30°. ∴△AB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将例3中的条件变为“△ABC中,∠C=120°,tan A+tan B=233”,试求tanA·tan B的值.[解]因为A+B+C=180°,∠C=120°,所以tan (A+B)=tan 60°= 3.又tan (A+B)=tan A+tan B1-tan A·tan B,所以2331-tan A·tan B=3,解得tan A·tan B=1 3.1.等式中同时出现tan A±tan B与tan A·tan B时,一般是构造tan (A±B),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解.2.在三角形中要注意应用A+B+C=π这一隐含条件.1.公式T(α±β)的适用范围由正切函数的定义可知α,β,α+β(或α-β)的终边不能落在y轴上,即不为kπ+π2(k ∈Z ).2.公式T (α±β)的逆用一方面要熟记公式的结构,另一方面要注意常值代换. 如tan π4=1,tan π6=33,tan π3=3等.要特别注意tan ⎝ ⎛⎭⎪⎫π4+α=1+tan α1-tan α,tan ⎝ ⎛⎭⎪⎫π4-α=1-tan α1+tan α.3.公式T (α±β)的变形应用只要见到tan α±tan β,tan αtan β时,要有灵活应用公式T (α±β)的意识,就不难想到解题思路.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tan αtan β,tan (α+β),tan α+tan β三者知二,即可表示或求出第三个.( ) (2)tan ⎝ ⎛⎭⎪⎫π2+π3能用公式tan (α+β)展开.( ) (3)存在α,β∈R ,使tan (α+β)=tan α+tan β成立. ( ) (4)公式T (α±β)对任意α,β都成立. ( )[答案] (1)√ (2)× (3)√ (4)×2.已知A +B =45°,则(1+tan A )(1+tan B )的值为( ) A .1 B .2 C .-2D .不确定B [(1+tan A )(1+tan B ) =1+(tan A +tan B )+tan A tan B=1+tan (A +B )(1-tan A tan B )+tan A tan B =1+1-tan A tan B +tan A tan B =2.]3.已知A ,B 都是锐角,且tan A =13,sin B =55,则A +B =________. π4 [∵B 为锐角,sin B =55,∴cos B =255, ∴tan B =12,∴tan (A+B)=tan A+tan B1-tan A tan B=13+121-13×12=1.∵0<A+B<π,∴A+B=π4.]4.求tan 18°+tan 42°+tan 120°tan 18°tan 42°tan 60°的值.[解]∵tan 18°+tan 42°+tan 120°=tan 60°(1-tan 18°tan 42°)+tan 120°=-tan 60°tan 18°tan 42°,∴原式=-1.。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四:《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应用》导学案(含解析)
第4课时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应用1.能够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2.强化学生在三角函数中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整体换元的思想.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论证,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是对第一章三角函数的进一步巩固,也是与第二章平面向量的交汇点,又是解三角形必备的重要知识点.这一讲我们将进一步共同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综合应用,思考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C(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S(α-β):sin(α+β)=;S(α+β):sin(α-β)=;T(α-β):tan(α-β)=;T(α+β):tan(α+β)=.问题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常用变形(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2)tan αtan β=1-=-1;(3)tan(α+β)-(tan α+tan β)=;(4)tan(α-β)-(tan α-tan β)=.问题3:常用的角的变换形式α=-β=β-;α=[(α+β)+]=[(α+β)-];(α+β)=(α-β)-(α-β);α-γ=+(β-γ).其中α、β、γ为任意角.问题4:辅助角公式a sin α+b cos α=sin(α+φ)=cos(α-θ),其中角φ、θ称为辅助角,由a,b的值唯一确定(tan φ=,tan θ=).1.sin 45°cos 15°+cos 225°sin 15°的值为().A.-B.-C.D.2.若0<α<,-<β<0,cos(+α)=,cos(-)=,则cos(α+)=().A.B.- C. D.-3.已知cos(α+)=,α∈(0,),则cos α=.4.若3sin x-cos x=2sin(x+φ),φ∈(-π,π),求φ的值.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化简或求值(1)化简:;(2)求值:[2sin 50°+sin 10°(1+tan 10°)]·.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已知锐角△ABC中,sin(A+B)=,sin(A-B)=.(1)求证:tan A=2tan B;(2)设AB=3,求AB边上的高.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求角已知α、β都是锐角,且sin α=,sin β=,求α+β.计算sin 43°cos 13°-sin 13°cos 43°的值等于().A.B.C.D.在△ABC中,已知tan A,tan B是方程3x2+8x-1=0的两个根,则tan C等于().A.2B.-2C.4D.-4若sin A=,sin B=,且A、B均为钝角,求A+B的值.1.sin(θ+75°)+cos(θ+45°)-·cos(θ+15°)的值等于().A.0B.C.D.-2.已知cos(x-)=-,则cos x+cos(x-)的值是().A.-B.±C.-1D.±13.在△ABC中,角A、B、C满足sin B cos A=sin C cos A+cos C sin A,则cos A=.4.已知0<β<<α<,cos(-α)=,sin(+β)=,求sin(α+β)的值.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x轴为始边的两个锐角为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A,B两点,已知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和.(1)求tan(α+β)的值;(2)求α+2β的值.考题变式(我来改编):第4课时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应用1.能够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2.强化学生在三角函数中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整体换元的思想.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论证,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是对第一章三角函数的进一步巩固,也是与第二章平面向量的交汇点,又是解三角形必备的重要知识点.这一讲我们将进一步共同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综合应用,思考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C(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S(α-β):sin(α+β)=;S(α+β):sin(α-β)=;T(α-β):tan(α-β)=;T(α+β):tan(α+β)=.问题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常用变形(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2)tan αtan β=1-=-1;(3)tan(α+β)-(tan α+tan β)=;(4)tan(α-β)-(tan α-tan β)=.问题3:常用的角的变换形式α=-β=β-;α=[(α+β)+]=[(α+β)-];(α+β)=(α-β)-(α-β);α-γ=+(β-γ).其中α、β、γ为任意角.问题4:辅助角公式a sin α+b cos α=sin(α+φ)=cos(α-θ),其中角φ、θ称为辅助角,由a,b的值唯一确定(tan φ=,tan θ=).1.sin 45°cos 15°+cos 225°sin 15°的值为().A.-B.-C.D.2.若0<α<,-<β<0,cos(+α)=,cos(-)=,则cos(α+)=().A.B.- C. D.-3.已知cos(α+)=,α∈(0,),则cos α=.4.若3sin x-cos x=2sin(x+φ),φ∈(-π,π),求φ的值.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化简或求值(1)化简:;(2)求值:[2sin 50°+sin 10°(1+tan 10°)]·.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已知锐角△ABC中,sin(A+B)=,sin(A-B)=.(1)求证:tan A=2tan B;(2)设AB=3,求AB边上的高.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求角已知α、β都是锐角,且sin α=,sin β=,求α+β.计算sin 43°cos 13°-sin 13°cos 43°的值等于().A.B.C.D.在△ABC中,已知tan A,tan B是方程3x2+8x-1=0的两个根,则tan C等于().A.2B.-2C.4D.-4若sin A=,sin B=,且A、B均为钝角,求A+B的值.1.sin(θ+75°)+cos(θ+45°)-·cos(θ+15°)的值等于().A.0B.C.D.-2.已知cos(x-)=-,则cos x+cos(x-)的值是().A.-B.±C.-1D.±13.在△ABC中,角A、B、C满足sin B cos A=sin C cos A+cos C sin A,则cos A=.4.已知0<β<<α<,cos(-α)=,sin(+β)=,求sin(α+β)的值.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x轴为始边的两个锐角为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A,B两点,已知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和.(1)求tan(α+β)的值;(2)求α+2β的值.考题变式(我来改编):第4课时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应用1.能够熟练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2.强化学生在三角函数中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整体换元的思想.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论证,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是对第一章三角函数的进一步巩固,也是与第二章平面向量的交汇点,又是解三角形必备的重要知识点.这一讲我们将进一步共同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综合应用,思考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C(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S(α-β):sin(α+β)=;S(α+β):sin(α-β)=;T(α-β):tan(α-β)=;T(α+β):tan(α+β)=.问题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常用变形(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2)tan αtan β=1-=-1;(3)tan(α+β)-(tan α+tan β)=;(4)tan(α-β)-(tan α-tan β)=.问题3:常用的角的变换形式α=-β=β-;α=[(α+β)+]=[(α+β)-];(α+β)=(α-β)-(α-β);α-γ=+(β-γ).其中α、β、γ为任意角.问题4:辅助角公式a sin α+b cos α=sin(α+φ)=cos(α-θ),其中角φ、θ称为辅助角,由a,b的值唯一确定(tan φ=,tan θ=).1.sin 45°cos 15°+cos 225°sin 15°的值为().A.-B.-C.D.2.若0<α<,-<β<0,cos(+α)=,cos(-)=,则cos(α+)=().A.B.- C. D.-3.已知cos(α+)=,α∈(0,),则cos α=.4.若3sin x-cos x=2sin(x+φ),φ∈(-π,π),求φ的值.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化简或求值(1)化简:;(2)求值:[2sin 50°+sin 10°(1+tan 10°)]·.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已知锐角△ABC中,sin(A+B)=,sin(A-B)=.(1)求证:tan A=2tan B;(2)设AB=3,求AB边上的高.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求角已知α、β都是锐角,且sin α=,sin β=,求α+β.计算sin 43°cos 13°-sin 13°cos 43°的值等于().A.B.C.D.在△ABC中,已知tan A,tan B是方程3x2+8x-1=0的两个根,则tan C等于().A.2B.-2C.4D.-4若sin A=,sin B=,且A、B均为钝角,求A+B的值.1.sin(θ+75°)+cos(θ+45°)-·cos(θ+15°)的值等于().A.0B.C.D.-2.已知cos(x-)=-,则cos x+cos(x-)的值是().A.-B.±C.-1D.±13.在△ABC中,角A、B、C满足sin B cos A=sin C cos A+cos C sin A,则cos A=.4.已知0<β<<α<,cos(-α)=,sin(+β)=,求sin(α+β)的值.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x轴为始边的两个锐角为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A,B两点,已知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和.(1)求tan(α+β)的值;(2)求α+2β的值.考题变式(我来改编):答案第4课时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应用知识体系梳理问题1:cos(α-β)cos(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问题2:(1)tan(α+β)(1-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2)(3)tan(α+β)tan αtan β(4)-tan(α-β)tan αtan β问题3:(α+β)(β-α)(α-β)(β-α)(α-β)基础学习交流1.C原式=sin 45°cos 15°-cos 45°sin 15°=sin(45°-15°)=.2.C cos(α+)=cos[(+α)-(-)]=cos(+α)cos(-)+sin(+α)sin(-),而+α∈(,),-∈(,),∴sin(+α)=,sin(-)=,∴cos(α+)=×+×=.3.∵α∈(0,),∴α+∈(,),∴sin(α+)=,∴cos α=cos[(α+)-]=cos(α+)cos+sin(α+)sin=×+×=.4.解:3sin x-cos x=2(sin x-cos x)=2sin(x-),又∵φ∈(-π,π),∴φ=-.重点难点探究探究一:【解析】(1)原式===tan 15°=tan(60°-45°)===2-.(2)原式=(2sin 50°+sin 10°×)·sin 80°=(2sin 50°+2sin 10°×)×cos 10°=2[sin 50°·cos 10°+sin 10°·cos(60°-10°)]=2sin(50°+10°)=2×=.【小结】对于给角求值问题,往往所给角都是非特殊角,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有:①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②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消去求值;③化分子、分母出现公约数进行约分求值.探究二:【解析】(1)∵sin(A+B)=,sin(A-B)=,∴⇒⇒==2,∴tan A=2tan B.(2)∵<A+B<π,sin(A+B)=,∴ tan(A+B)=-,即=-,将tan A=2tan B代入上式并整理,得2tan2B-4tan B-1=0,解得tan B=,舍去负值,得tan B=,∴ tan A=2tan B=2+.设AB边上的高为CD,则AB=AD+DB=+=,由AB=3,得CD=2+,∴AB边上的高等于2+.【小结】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解三角形问题时,不仅要考虑使公式本身有意义的角度范围,还要考虑三角形内角需满足的要求.探究三:【错解】∵0<α<,0<β<,∴ 0<α+β<π,又∵cos α=,cos 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又∵0<α+β<π,∴α+β=或.[问题]α+β会等于吗?[结论]通过求三角函数值求角度时,最好求角度范围内是单调函数的三角函数值,可避免进一步讨论或出错.α+β≠,∵α、β都是锐角,sin α=<,sin β=<,∴0<α<,0<β<,0<α+β<.于是,正确解答如下:∵0<α<,0<β<,∴ 0<α+β<π,又∵cos α=,cos β=,∴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又∵在0~π之间,余弦值为的角只有,∴α+β=.思维拓展应用应用一:A原式=sin(43°-13°)=sin 30°=,故选A.应用二:A根据韦达定理,有tan A+tan B=-,tan A tan B=-,则tanC=tan[π-(A+B)]=-tan(A+B)=-=2.应用三:∵A、B均为钝角且sin A=,sin B=,∴cos A=-=-=-,cos B=-=-=-.∴cos(A+B)=cos A cos B-sin A sin B=-×(-)-×=.①又∵<A<π,<B<π,∴π<A+B<2π.②由①②,知A+B=.基础智能检测1.A原式=sin[(θ+45°)+30°]+cos(θ+45°)-·cos[(θ+45°)-30°]=sin(θ+45°)+cos(θ+45°)+cos(θ+45°)-cos(θ+45°)-sin(θ+45°)=0.2.C cos x+cos(x-)=cos x+cos x+sin x=cos x+sin x=(cos x+sin x)=cos(x-)=-1.3.sin B cos A=sin C cos A+cos C sin A⇒sin B cos A=sin(C+A)=sin B,又sin B≠0,所以cos A=.4.解:∵0<β<<α<,∴<+α<π,<+β<π.又cos(-α)=sin(+α)=,∴cos(+α)=-=-,cos(+β)=-=-.∴sin[π+(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全新视角拓展(1)由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cos α=,cos β=.由于α,β为锐角,所以sin α==,sin β==.从而tan α=7,tan β=,所以tan(α+β)===-3.(2)因为tan(α+2β)=tan[(α+β)+β]===-1,又0<α<,0<β<,所以0<α+2β<,从而α+2β=.思维导图构建sin(x+φ)cos(x-θ)。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数学 第3章《三角恒等变形》2两角和与差的的正切函数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数学 第3章《三角恒等变形》2两角和与差的的正切函数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4【学习目标】1.能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得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提升转化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2.能熟练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难点:公式的变形及“1”的灵活使用.【使用说明】认真阅读课本P118~120,尝试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及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并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勾画出有疑惑的地方与同学交流探讨,最后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1)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中,tan _______,α=其中角α的范围是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其中α,β为任意角):①=+)cos(βα_________________; ②=-)cos(βα__________________;③=+)sin(βα ; ④=-)sin(βα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推导当cos()0αβαβαβ+++≠时,将S 与C 两边分别相除,就有sin cos cos sin ().()a βαβαβ++===tan (T αβ+) 在上式中,以-β替换β,就得到 (-)αβ=tan .(T αβ-) 其中,αβ应该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式变形:【合作探究】1.已知.2,20,2tan ,31tan πβππαβα<<<<-== (1)求tan()αβ-; (2)求βα+的值.2.求下列各式的值:(1) 75tan 175tan 1+-; (2)︒︒︒+︒+︒40tan 20tan 120tan 40tan 20tan .3.已知tan()2,tan()3,αβαβ+=--=-求tan 2,tan 2.αβ的值【课堂检测】1.求值:(1)17tan 43tan 117tan 43tan -+ ; (2).50tan 10tan 3)50tan 10(tan ⋅++2.已知1tan()2,tan .42παβ+== (1)求tan α的值; (2)求sin()2sin cos .2sin sin cos()αβαβαβαβ+-++的值【课后训练】。
高中数学新北师大版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 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教学分析教材把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从正弦、余弦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节,这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平台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对其应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对于三角函数变形中,角的变换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实践的机会也可以说本节并不是什么新的内容,而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整合而已在探究中让学生体验自身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对于公式成立的条件,可以在学生自主推导公式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在掌握公式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加以讨论解决在学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中,有许多优美的三角恒等式,包括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它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形式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其结构、变形之美本节作为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最后一节内容,教学时可以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作一个小结,从分析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探究问题解决的来龙去脉,揭示它们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更好地用分析的方法寻求解题思路三维目标1会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能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及三角恒等证明2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运用,让学生从中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在公式变形美的熏陶下提高数学审美层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逆用及变形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问题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否求出tan15°的值?学生很容易转化为30°、45°的正弦、余弦来求教师进一步提出:能否直接利用tan30°和tan45°来求出tan15°呢?由此展开新课,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思路2直接导入在研究了和与差角α±β的正弦、余弦与单角α、β的正弦、余弦间的关系后,能否探究出tan α±β与tan α、tan β间的关系?是否与in α±β公式相似如何推导呢由此展开新课,揭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利用所学两角和与差正弦与余弦公式很容易求出tan15°的值,那么怎样直接利用tan30°和tan45°来求出tan15°呢?②利用所学两角和与差的公式,对比分析公式C α-β、C αβ、S α-β、S αβ,能否推导出tan α-β=tan αβ=③分析观察公式T α-β、T αβ的结构特征与正、余弦公式有什么不同?④前面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是恒等式,和与差的正切呢?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前面我们推出的公式C α-β、C αβ、S αβ、S α-β,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tan α-β,tan αβ究竟如何,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就行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弦为切,通过除以co αco β即可得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想不到讨论co αco β等于零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要直接提醒,β讨论如下:当co αβ≠0时,tan αβ=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sin(-+=++ 若co αco β≠0,即co α≠0且co β≠0时,分子分母同除以co αco β,得tan 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 根据角α、β的任意性,在上面的式子中,β用-β代之,则有tan α-β=βα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tan 1)tan(tan +-=---+ 由此推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为“T α-β、T αβ”tan 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 αβ tan 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 α-β 我们把公式T αβ,T α-β分别称作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与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并且从推导过程可以知道α、β\,α±β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即α≠π2π∈Z ,β≠π2π∈Z ,α±β≠π2π∈Z ,这样才能保证tan α±β与tan α,tan β都有意义 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反思探究过程,点明推导过程的关键是:tan αβ→in αβ,co αβ→in α、in β、co α、co β→tan α、tan β我们学习公式一定要掌握公式成立的条件、公式的形式及公式的作用三个方面:①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提示学生从公式的形式和推导过程看tan α、tan β、tan α±β都有意义,且1±tan αtan β≠0;②注意公式的形式:公式右边分子是单角α、β正切的和与差,分母是1减或加单角α、β正切的积公式,右边分子的符号与公式左边的符号相同,公式右边分母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相反;③公式的作用:将复角α±β的正切化为单角α、β的正切形式,用于角的变换基本关系式用于三角函数的变形可用于三角函数的计算、化简、证明至此,我们学完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统一叫作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一般地,我们把公式S αβ,C αβ,T αβ都叫作和角公式,而把公式S α-β,C α-β,T α-β都叫作差角公式要让学生明晰这六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清晰逻辑关系主线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它们的逆用及变形用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tan αtan β=tan 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β1tan αtan β,在化简求值中就经常用到,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及数学公式的魅力对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当tan α,tan β或tan α±β的值不存在时,不能使用T α±β处理某些问题,但可改用诱导公式或其他方法,例如:化简tan π2-β,因为tan π2的值不存在,不能应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所以改用诱导公式tan π2-β=πsin()cos 2πsin cos()2ββββ-=-来处理讨论结果:①—④略应用示例例1 已知tan α=2,tan β=-31,其中0<α<π2,π2<β<π 1求tan α-β;2求αβ的值活动:本例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直接运用,教师可让学生独立解决对于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判断角的范围,这是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步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由三角函数值求角必先找出所求角的范围解:1因为已知tan α=2,tan β=-31,所以tan α-β=321312tan tan 1tan tan -+=•+-βαβα=7 2因为tan 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321312+-=1, 又因为0<α<π2,π2<β<π,所以π2<αβ<3π4在π2与3π4之间,只有5π4的正切值等于1,所以αβ=5π4 例2 计算15tan 115tan 1+-的值 活动:教材安排本例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公式的逆用,难度不大,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对部分思路受阻的学生,教师点拨学生细心观察题中式子的形式有何特点,再对比公式右边,马上发现与T α-β右边形式相近,但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形,又因tan45°=1,原式化为15tan 45tan 115tan 45tan +-,再逆用公式T α-β即可解得 解:因为tan45°=1, 所以 15tan 115tan 1+-=15tan 45tan 115tan 45tan +-=tan45°-15°=tan30°=33 点评:本例体现了对公式全面理解上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角度使用公式,与正用相比,反用表现的是一种逆向思维,它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反向思维意识,对思维的灵活性要求也高,而且对公式要有更深刻的认识变式训练105°的值解:tan105°=tan60°45° =32311345tan 60tan 145tan 60tan --=-+=-+ 2不查表,计算:1tan22°tan23°tan22°tan23°;2tan17°tan43°tan17°tan30°tan43°tan30°解:1原式=tan22°23°·1-tan22°tan23°tan22°tan23°=tan45°·1-tan22°tan23°tan22°tan23°=12原式=tan17°tan43°tan30°tan17°tan43°=tan17°tan43°tan30°tan17°43°1-tan17°tan43°=tan17°tan43°tan30°tan60°1-tan17°tan43°=1例3 若tan αβ=52,tan β-π4=41,求tan απ4的值 活动:本例是教材和与差角公式的最后一个例题,需要用到拆角技巧,对此学生是熟悉的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但要提醒学生在以后解题时注意挖掘题目中隐含着的某种特殊的关系,通过细微而敏锐的观察、联想、转化等思维活动,以实现解题的突破解:因为απ4=αβ-β-π4, 所以tan απ4=tan [αβ-β-π4] =21πtan()tan()3544π21221tan()tan()1454αββαββ-+--==++-+⨯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变角问题,就是把所求角利用已知角来表示,具有一定的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角的变换,使之明白此类变角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变式训练已知in α=32,α∈π2,π,co β=-43,β∈π,3π2 求tan αβ解:由co β=-43,β∈π,3π2,in α=32,α∈π2,π, ∴in β=-β2cos 1-=-2)43(1--=-47, co α=-35)32(1sin 122-=--=-a ∴tan β=37,tan α=-552 ∴tan αβ=1772753235215755637)552(137552tan tan 1tan tan +-=++-=⨯--+-=-+βαβα 4.1已知αβ=45°,求1tan α1tan β的值2已知in αβ=21,in α-β=31,求βαtan tan 活动:对于问题1,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已知条件通过分析题意可知,αβ是特殊角,可以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得tan α,tan β的关系式,从而发现所求式子的解题思路在问题2中,我们欲求βαtan tan ,若利用已知条件直接求tan α,tan β的值有一定的困难,但细心观察公式S αβ、S α-β发现,它们都含有in αco β和co αin β,而βαtan tan 化切为弦正是βαβαsin cos cos sin ,由此找到解题思路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教师不要及早地给以提示或解答解:1∵αβ=45°,∴tan αβ=tan45°=1又∵tan αβ=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 ∴tan αtan β=tan αβ1-tan αtan β,即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原式=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22∵in αβ=21,in α-β=31, ∴in αco βco αin β=21① in αco β-co αin β=31② ①②,得in αco β=125, ①-②,得co αin β=121, ∴121125sin cos cos sin tan tan ==βαβαβα=5 点评:本题都是公式的变形应用,像1中当出现αβ为特殊角时,就可以考虑逆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tan αtan β=tan αβ1-tan αtan β,这个变形式子对我们解题很有用处而2中化切为弦的求法更是巧妙,解完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认真总结反思,熟练掌握其变化的思想方法变式训练1求1tan1°1tan2°1tan3°…1t an44°1tan45°的值解:原式=[1tan1°1tan44°][1tan2°1tan43°]…[1tan22°1tan23°]1tan45°=2×2×2×…×2=2232计算:tan15°tan30°tan15°tan30°解:原式=tan45°1-tan15°tan30°tan15°tan30°=1知能训练课本练习1、2、3、4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推导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研究了公式成立的条件、公式的形式及公式的作用;学习了公式的应用,通过公式的推导,加强了对“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探究公式的方法,学会应用公式的三种基本方式;通过例题我们对公式不仅要会正用,还要会逆用,有时还需要适当变形后再用,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公式作业2bc =0ac ≠0的两个根为tan α,tan β,求tan αβ的值解:由韦达定理,得tan αtan β=-a b ,tan αtan β=a c , ∴tan αβ=a c b c a b a c a ba a -=--=--=-+1tan tan 1tan tan ββ 2课本习题3—1 A 组6,7设计感想1因为本节内容是两角和与差公式的最后一节,所以本节教案的设计目的既是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公式的继续,也注意了复习巩固两角和差公式设计意图在于深刻理解公式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利用公式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节课安排的几个例子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设计的,它们的解题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公式的灵活运用另外,通过补充的例题,教给学生正用、逆用、变形用公式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逆向思维和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2对于本节课来说,我们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智能,由学生唱好本节的主角在设计例习题上,也是先让学生审题、独立思考、探究解法,然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点评重在理清思路,纠正错误,点拨解法,争取一题多解,拓展思路,通过变式训练再进行方法提升,开拓题型总之,本节教案的设计思想是把本节操作过程当作提升学生思维、运算能力的极佳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1.能够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和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了解各个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够利用和差角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知道将公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变换后,可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种技巧,并由此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以及正切公式的变形和有关的角度变换.
问题1:在下列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式子: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①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②
当时,得tan(α+β)==,
当时,分子分母同时除以,
得:tan(α+β)= ;
在上式中,以代换得:tan(α-β)= .
问题2:在公式tan(α+β)=中,α、β、α+β均不等于;
在公式tan(α-β)=中,α、β、α-β均不等
于.
问题3:你能写出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6个公式的逻辑联系框图吗?
问题4:由公式tan(α-β)=、tan(α+β)=可得下列变形公式:
(1)tan α+tan β=tan(α+β)·;
(2)tan α-tan β=tan(α-β) ·;
(3)tan(α+β)-(tan α+tan β)= ;
(4)tan(α-β)-(tan α-tan β)= .
1.不查表,求的值为().
A.1
B.
C.
D.
2.tan θ=2,则tan(θ-)的值是().
A.B.8-5 C.5-8 D.
3.若tan(α+)=,则tan α=.
4.求tan 15°,tan 75°的值.
直接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或求值
求tan(-θ)+tan(+θ)+tan(-θ)tan(+θ)的值.
已知角的某种三角函数值求角
已知tan(+α)=2,tan β=.
(1)求tan α的值;
(2)求的值.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综合运用
方程x2+3ax+3a+1=0(a>2)的两根为tan A,tan B,且A,B∈(-,),则A+B= .
求值:(1+tan 1°)(1+tan 2°)(1+tan 3°)…(1+tan 45°).
已知0<α<<β<π,tan α=,cos(β-α)=.
(1)求sin α的值;
(2)求β的值.
已知角A是△ABC的一个内角,若sin A+cos A=,则tan(A+)等于().
A.-
B.
C.-
D.
1.已知sin x=,x∈(,),则tan(x-)的值为().
A.0
B.
C.-3
D.-
2.若cos(α+β)=,cos(α-β)=,则tan αtan β=().
A.B.-C.D.-
3.已知tan(α+β)=,tan(β-)=,那么tan(α+)= .
4.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tan 17°+tan 28°+tan 17°tan 28°.
(2010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已知α为第三象限的角,cos 2α=-,则
tan(+2α)= .
考题变式(我来改编):
答案
第3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知识体系梳理
问题1:cos(α+β)≠0cos αcos β≠0cos αcos β-ββ
问题2:kπ+,k∈Z kπ+,k∈Z
问题3:-ββ诱导公式-ββ诱导公式相除-ββ相除
问题4:(1-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α+β)tan αtan β
-tan(α-β)tan αtan β
基础学习交流
1.A==tan(60°-15°)=tan 45°=1.
2.C∵tan θ=2,∴tan(θ-)===5-8,故选C.
3.-tan(α+)==,∴5tan α+5=2-2tan α,∴7tan α=-3,∴tan α=-.
4.解:tan 15°=tan(45°-30°)====2-.
tan 75°=tan(45°+30°)====2+.
重点难点探究
探究一:【解析】原式
=tan[(-θ)+(+θ)][1-tan(-θ)·tan(+θ)]+tan(-θ)tan(+θ)=.
【小结】在三角函数求值的问题中,要注意“三看”口诀,即(1)看角,把角尽量转化为特殊角或可计算的角,合理拆角,化异为同;(2)看名称,把算式尽量化成同一名称或相近的名称,例如把所有的切都转化为弦,或把所有的弦都转化为切;(3)看式子,看式子是否满足三角函数的公式.如果满足则直接使用,如果不满足则需转化一下角或转换一下名称.
探究二:【解析】(1)由tan(+α)=2,得=2,即1+tan α=2-2tan α,∴tan α=.
(2)
=
==
=-tan(α-β)=-
=-=.
【小结】对于给值求值问题,即由给出的某些角的三角函数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关键在于“变角”,使“所求角”变为“已知角”,若角所在象限没有确定,则应分类讨论.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掌握其结构特征,学会拆角、拼角等技巧.
探究三:【解析】由题意知tan A+tan B=-3a,tan A·tan B=3a+1,
∴tan(A+B)===1,∵A,B∈(-,),∴A+B∈(-π,π),∴A+B=或-.
[问题]A+B=成立吗?
[结论]∵tan A+tan B=-3a<-6,tan A·tan B=3a+1>7,∴tan A<0,tan B<0,又
∵A,B∈(-,),∴A,B∈(-,0),∴A+B∈(-π,0).
于是,正确解答如下:
由题意知tan A+tan B=-3a<-6,tan A·tan B=3a+1>7,∴tan A<0,tan
B<0,∵A,B∈(-,),∴A,B∈(-,0),∴A+B∈(-π,0),tan(A+B)===1.
∵A+B∈(-π,0),∴A+B=-.
【答案】-
【小结】涉及三角函数值是二次方程的根,除了要考虑二次方程有根的条件,还要注意根据根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的意义确定角的范围.
思维拓展应用
应用一:若α+β=45°,则1=tan 45°=tan(α+β)=,
∴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
即(1+tan α)(1+tan β)=2,
∴(1+tan 1°)(1+tan 44°)=(1+tan 2°)(1+tan 43°)
=…
=(1+tan 22°)(1+tan 23°)=2,
∴原式=222(1+tan 45°)=222×2=223.
应用二:(1)∵0<α<,tan α=,∴sin α=.
(2)∵0<α<,sin α=,∴cos α=.又0<α<<β<π,∴0<β-α<π.
由cos(β-α)=,得sin(β-α)=.
∴sin β=sin[(β-α)+α]=sin(β-α)cos α+cos(β-α)sin
α=×+×==.
由<β<π,得β=π(或求cos β=-或tan β=-1,得β=π).
应用三:A由
得或(舍去),
∴tan A=-,∴tan(A+)===-,故选A.
基础智能检测
1.C∵sin x=,x∈(,),∴cos x=-=-,∴tan
x=-.∴tan(x-)===-3,故选C.
2.A由已知,得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则有cos αcos β=,sin αsin β=,所以=,即tan αtan β=.
3.tan(α+)=tan[(α+β)-(β-)]==.
4.解:(1)原式==tan(45°+75°)=tan 120°=-.
(2)∵tan(17°+28°)=,
∴tan 17°+tan 28°=tan(17°+28°)(1-tan 17°tan 28°)=1-tan 17°tan 28°,
∴原式=1-tan 17°tan 28°+tan 17°tan 28°=1.
全新视角拓展
-∵cos 2α=cos(α+α)=cos2α-sin2α=-,又cos2α+sin2α=1且α为第三象限的角,
∴cos α=-,tan α=2,tan 2α=tan(α+α)==-,
∴tan(2α+)==-.
思维导图构建
tan(α+β)tan(α-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