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 全国 癌症报告
肺癌低剂量CT筛查
肺结节分类
肺部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又可分为部分实性结节(PSN)和纯磨玻璃结节(PGGN)。亚实性结节指的是一个结节包含部分磨玻璃密度的成分,纯磨玻璃结节指的是一个结节密度高于周围组织,但是密度没有掩盖周围支气管血管成分的结节。
肺癌低剂量CT筛查
肺癌发病现状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肺癌发病率高居榜首。(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为什么要进行胸部低剂量CT筛查
我国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首位,女性中居第2位。 目前,80%的肺癌病例在明确诊断时已失去外科手术的治疗机会,迫切需要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自上世纪60年代起,研究者就开始对胸片筛查肺癌的价值和意义展开了探索,但结果一直不甚理想,也使大家逐渐意识到这种筛查模式是有待改进的。上世纪90年代,螺旋CT的问世,使低剂量CT(LDCT)筛查成为热点话题。
LDCT筛查的必要性
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75% 有症状后再行检查,检出的大部分为晚期肺癌(约占84%) 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I期周围型肺癌(早期),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达92%
1、什么是胸部低剂量CT(LDCT)? -是一种辐射剂量低于普通胸部CT,但发现肺部病变能力相当的检查方法。 2、LDCT的辐射量是多少? -标准LDCT的有效剂量<1mSv,约为常规胸部CT检查的1/5-1/6,甚至可以低至1/10,远低于我国平均自然本底辐射量3.1mSv。每年进行LDCT筛查是安全的。 3、对设备及扫描技术有什么要求?
癌症仍然是人类的大敌
癌症仍然是人类的大敌作者:张田勘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5期目前,癌症仍然是人类的大敌。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每年一度的癌症报告阐明了这一点,但是也透露出人类征服癌症方面的种种进步和突破。
癌症的统计和分析必须以前几年各国癌症发病情况为基准,无论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还是中国的癌症报告都是基于3、4年前的确切数据和信息,尽管这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反映的是确实、可靠的信息。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8年9月12日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这份报告对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同时根据2015年的全球癌症情况,预测了2018年全球癌症的一些发展情况。
《全球癌症报告》表明,癌症仍然是人类不能承受之重,全球癌症负担进一步加重。
目前,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癌症,死亡率分别位列第一、第五和第二。
但是,全球的癌症发病情况有着明显的两性差异。
在全球范围,肺癌是男性最常罹患的癌症,同时也是男性因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
男性肺癌的发病率为14.5%(男性肺癌占癌症总病例的14.5%),死亡率为22%(男性肺癌死亡约占所有癌症死亡的22%),在这两方面都占最高。
位于男性第二和第三高发病率的癌症是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3.5%;结直肠癌,发病率为10.9%。
但是,男性的癌症死亡率位于第二和第三高位的分别是肝癌,死亡率为10.2%;胃癌,死亡率为9.5%。
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中占第一位,为24.2%(占女性癌症总病例的24.2%),同时乳腺癌的死亡率也是最高的,为15%(约占女性所有癌症死亡的15%)。
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二至第四位的是结直肠癌(9.5%)、肺癌(8.4%)和宫颈癌(6.6%),但女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为13.8%;其次是结直肠癌(9.5%)和宫颈癌(7.5%)。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析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通过对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患者年龄分布、地域差异等关键指标的剖析,揭示我国癌症负担的现状和趋势。
文章将基于权威数据,结合专家解读,对各类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梳理,以期提高公众对癌症问题的认识,促进癌症防控策略的优化。
文章还将探讨癌症防控领域的挑战与机遇,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国家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二、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概览在最新一期由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中,我们得以一窥我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的整体态势。
根据这份数据报告,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全球癌症负担的整体增长态势相吻合。
数据也揭示了不同癌症类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癌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发病率方面,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几种癌症的发病率位居前列。
这些癌症类型的发病率不仅高于其他癌症,而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如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其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尤为显著。
在死亡率方面,肺癌、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死亡率最高。
这些癌症类型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反映出我国在癌症防治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数据也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癌症治疗和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癌症死亡率的整体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这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癌症防治力度。
数据还揭示了癌症发病和死亡在地域、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一些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某些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患癌风险也相对较高。
这些差异提醒我们,在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域、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以实现精准防控和个体化治疗。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这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我国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这些数据也提醒我们,癌症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我们需要持续加强研究、提高防治水平,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得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得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发病率最高:肺癌从发病人数瞧,肺癌仍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人数为78、4万。
第二至第十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癌、胰腺癌。
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得76、70%.前十位癌症发病人数(万)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她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与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得82、20%.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她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与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得79、10%。
40岁以上发病率快速上升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
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得防控措施。
生存率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过去得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癌谱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我国高发癌就是预后较差得肝癌、胃癌与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就是甲状腺癌、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得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瞧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得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甲状腺癌(84、3%)与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得数字依次为90、9%、98%与99、5%。
辟谣 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
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
流言内容:网上有传言称,某研究称由于做 CT 需要用到核辐射,这会大大增加人患癌的可能性。
真相解读:关于 CT 增加癌症风险的说法,实际上来源于对 22 岁以下接受 CT 检查的青少年的一项研究,特别关注的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
该研究发现 CT 检查可能增加了这一人群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但该研究的重点在于引导儿科医生更慎重地考虑 CT 检查的必
要性及优化剂量,而不是全面否定 CT 检查的使用。
实际上,常规的 CT 或 X 线检查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安全剂量上限。
因此,对于成年人而言,在医生建议下偶尔进行必要 CT 检查来帮助诊断和治疗,是不必过度担心辐射风险的。
此外,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 年全国癌症报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病率均低于万分之一,以该数据作为参考,增加 43%的风险,对个人来说其实微乎其微。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癌症患者居家用药管理与常见不良反应防范
1.癌症的治疗手段不包括:(单选)A.外科治疗B.放射治疗C.器官移植D.靶向治疗2.癌症伴骨转移的患者使用唑来膦酸,应该注意的事项不包括(单选)A.用药后需每日补充钙剂500-1000mg和维生素D 400-800IUB.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流感样症状,通常1-2天自动消退C.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血清钙、磷、镁及血肌酐水平D.只需用药前进行口腔检查,用药后可随时进行拔牙等口腔创伤性操作3.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血细胞下降的先后顺序是(单选)A.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B.血小板>粒细胞>红细胞C.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D.血小板>红细胞>粒细胞4.下列药物属于抗血管生成靶向制剂的是(单选)A.西妥昔单抗B.贝伐珠单抗C.曲妥珠单抗D.尼妥珠单抗5.贝伐珠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包括(单选)A.出血B.高血压C.蛋白尿D.肺纤维化6.国家癌症中心在2022年发布的癌症报告中提到,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癌种是(单选)A.胃癌B.结直肠癌C.肺癌D.肝癌7.国家癌症中心在2022年发布的癌症报告中提到,男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种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种是()(单选)A.肺癌,肺癌B.肺癌,乳腺癌C.肝癌,乳腺癌D.肝癌,结直肠癌8.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不包括(单选)A.药品厂家B.药物种类C.药物剂量D.患者年龄9.下列药物容易出现过敏反应,需要预先进行抗过敏处理的是(单选)A.氟尿嘧啶B.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C.紫杉醇脂质体D.紫杉醇注射液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A.停药一段时间后毒性消失,机体可以恢复正常的是可逆性不良反应B.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后,应该注意通风,出门戴口罩,预防感染C.患者出现疲倦、胸痛、眩晕、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了血小板减少D.使用阿帕替尼的患者需要定期对尿蛋白进行定量和定性监测。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报告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报告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癌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家癌症中心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癌症报告。
本报告以最新的数据和统计结果为基础,详细描述了我国癌症的流行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1. 癌症概述癌症是一类由异常细胞增长而导致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对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根据报告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100万例,其中死亡病例超过50万例。
2. 癌症类型分布本报告对我国癌症的类型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是我国五大常见癌症类型。
其中,肺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与此同时,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3. 癌症防控策略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癌症的发展,本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首先,加强对癌症风险因素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其次,加强癌症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率。
此外,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个性化的防控措施。
最后,加强多学科合作,推动癌症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促进癌症防治技术的发展。
4. 抗癌药物创新为了更好地治疗癌症疾病,本报告提倡加大抗癌药物的创新研发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抗癌药物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抗癌药物的创新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5. 癌症康复与关怀癌症的治疗不仅仅是消除病灶,更重要的是提供全面的康复关怀。
本报告强调了癌症康复的重要性,包括身体康复、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
通过提供恰当的康复服务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减轻心理压力,并重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国家癌症中心的全国癌症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准确的数据,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癌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肿瘤标志物临床使用原则1
AST
108U/L
ALT
120 U/L
GGT
565U/L
BT
8.3 mg/dl
CA 19.9 685 U/ml
胆汁淤积可以引起CA19.9显著增加,但一般小 于1000U/ml。建议三周后复查。
CA 19.9 348 U/ml
胆管炎
9-02-2012
19-01-2012
1) 正常吸烟者 2) 高危人群,三周后复查 3) 转移性上皮癌 4) 不确定 5) 黄疸所致
食道癌、结直肠癌,占到了所有癌症死亡的四分之三。 与发病率类似。
对于所有的癌症,男性的发病率较为稳定,女性有显著
上升。与此相反,两性的死亡率都有显著下降。尽管这
个趋势令人高兴,但实际上在此期间癌症的死亡人数增 加了,增加了73.8%,从2000年的51,090人到2011年的 88,800人,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和老龄化。
➢ 每个患者TM水平的动态变化才是至关重要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vol.35,No.2,103-116
临床诊疗措施对TM的影响 ➢ 前列腺按摩、前列腺穿刺、导尿和直肠镜检查后,血液中前列腺特
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可升高。
➢ 某些药物会影响TM浓度,如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时可抑制PSA产 生;
➢ 大多数患者TM的个体正常水平是未知的,可低于参考范围,也可高于参考范围的上限值。 ➢ 每个肿瘤患者有自己的基础水平,健康人群的参考范围通常与治疗前的肿瘤患者相关。 ➢ 每个肿瘤患者经初次治疗有效后的TM水平应作为其特殊的“个体参考值”,即使在参考范
围内 的增加也可是显著的。这个个体参考值可作为进一步治疗监测时的基础水平。
标, 可合理选择2~3项灵敏度、特
最新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
最新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的全国癌症报告。
该报告详细介绍了全国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治疗进展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癌症的现状和趋势癌症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头号健康威胁之一,而中国也不例外。
根据报告,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中,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是国内五大常见癌症类型,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营养不良等因素与这些癌症密切相关。
二、癌症预防和控制措施针对当前癌症形势,报告呼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教育公众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举措被认为是降低癌症风险的重要手段。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普及癌症筛查技术等建议,以促进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三、研究进展和新治疗方法报告还总结了国内外在癌症研究领域的一系列进展和新治疗方法。
例如,基因治疗、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研究人员也指出,这些新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才能真正在临床中产生广泛应用。
四、癌症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照顾报告还关注了癌症患者在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
癌症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还给他们的心理和社交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至关重要。
报告呼吁加强癌症患者权益保护,提供包括心理咨询、社会援助和就业帮助等在内的全方位照顾。
五、展望未来最后,报告展望了未来在癌症预防、治疗和控制方面的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相信,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和社会宣传,人们的健康意识将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最新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目前癌症的现状和趋势,呼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最新丨国家癌症中心08年全国癌症报告
最新丨国家癌症中心08年全国癌症报告怀疑和恐惧战胜了防范和了解,国内癌症患者数量近年来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这种危机形势引起了国家癌症中心的高度关注,他们对全国范围内的癌症报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根据最新数据,2008年全国癌症报告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癌症发病率上升2008年,我国共有癌症新发病例超过300万,较上一年度增长16%,这一数字令人深感担忧。
从具体类型来看,肺癌、胃癌和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最令人忧虑的癌症类型。
其中,肺癌发病率尤为突出,湖南、江西和贵州等地的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北京、上海和广东则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
二、癌症带来的巨大负担癌症是一种高度负担的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也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全国范围内的数据统计,癌症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超过20万元,这还不包括后续的康复与护理费用。
据估计,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这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癌症早期筛查的不足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意识的提高,癌症的早期筛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使得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
特别是在乡村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很多患者由于交通不便或贫困等原因,错过了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四、癌症预防和健康教育的迫切性癌症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因此,加强对癌症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势在必行。
在这方面,国家癌症中心已经制定了全面的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宣传癌症预防知识、强化吸烟和饮食的风险警示以及加强早期筛查等措施。
五、加强癌症研究和创新只有不断推进癌症研究和创新,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防控策略。
在这方面,国家癌症中心正积极开展与各大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加大对癌症研究的资金投入。
同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提高我国在癌症领域研究水平和进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word版本
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国家癌症中心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肿瘤防治研究和信息交流的中心,定期出版全国肿瘤登记年报和专业学术期刊。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
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所以这次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2017年的报告显示: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确诊。
本次癌症统计,根据总结分析,有以下4大显著风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数据:1、中国是癌症大国,癌症病人占全球癌症病人总量的将近40%●与2012年相比,中国癌症新发人数继续上升,从358万增加到368万,增幅3%●同年,世界新发病例约1409万。
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占世界的1/42、中国癌症发病率有显著的年龄区隔:40岁是分水岭,之前较低,之后迅速拉升,80岁是高峰● 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达到峰值;●城市女性在20-50岁之间,癌症发病率均高于同龄男性;●中国城市居民0-85岁,累计癌症发生风险为36%3、中国癌症发病率城市区别:发病率U型分布,中型城市发病率最低●中国大/中/小城市的癌症平均发病率差异明显,发病率呈"U"型;●中等城市男女平均癌症发病率最低4、中国癌症发病率人群分布:小城市男性+大城市女性风险最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男性癌症风险逐渐降低,小城市男性风险最高;●女性患癌风险与男性相反,大城市女性癌症风险最高5、城市地区TOP10高发癌症●消化道癌症:中国人主要的癌症负担,占男性全部癌症的50%左右;●肠癌:城市女性增长趋势明显,主要与不健康饮食、久坐、腰围增粗有关;●甲状腺癌:城市女性需要特别关注。
6、TOP10男性高发癌症●癌症谱:大/中/小城市差异明显;●肺癌:仍是各类城市男性癌症首位,与吸烟和环境污染关系密切;●肠癌和前列腺癌: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发病趋势增加趋势明显7、TOP 2大城市男性高发癌症病种●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与城市化程度呈正相关;●肠癌:大城市发病率是小城市的2倍;●前列腺癌:小城市前列腺癌发病率<5/10万,而大城市发病率是小城市的4倍8、TOP10女性高发癌症●乳腺癌:为城市女性癌症的主要负担,主要与城市女性压力大、晚婚晚育、生活节奏快有关;●肺癌:也位居前列,主要与二手烟暴露、室内/室外空气污染相关;●肠癌:随着城市化水平逐渐升高,主要与城市女性久坐、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有关9、TOP 2大城市女性高发癌症病种●乳腺癌:大城市女性乳腺癌风险是小城市的2倍;●甲状腺癌:大城市患病风险是小城市的4倍10、大城市低发癌症病种●随着城市化提高,也有部分癌症发病率降低,主要体现在胃癌/肝癌/食管癌;●胃癌与不洁饮食、吃饭不规律、常吃烟熏、腌制食物有关;肝癌主要与乙型肝炎、过量饮酒、食用霉变的玉米/稻谷有关;食管癌则与烫食、饮食不新鲜有关11、城市地区癌症死亡率●虽然大城市癌症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比小城市低了近20%;●城市化水平越高,医疗卫生条更优越,癌症治疗手段有更多先进的选择12、TOP10 高死亡率癌症病种精品文档●死亡率前五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资料来源: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癌症中心精品文档。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命质量。
为了解我国癌症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国家癌症中心连续数年开展全国癌症统计工作,并于近日发布了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在过去十年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仅在本报告统计范围内,全国范围内发现的癌症新病例数达到了惊人的800万例。
其中,男性癌症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占到总发病数的53%。
各个年龄段的癌症患者中,中年人群是最容易发生癌症的群体,占比超过60%。
癌症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癌症在我国各地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报告显示,我国男性最常见的癌症是肺癌、胃癌和肝癌,而女性则主要面临乳腺癌、肺癌和宫颈癌的威胁。
肺癌是我国男性和女性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此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结直肠癌、食管癌和甲状腺癌等癌症类型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癌症的发展阶段也对治愈率和生存期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我国癌症早期筛查和诊断仍面临诸多挑战。
报告显示,目前有五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错失了早期治疗的良机。
与此同时,乡村地区的癌症筛查和早期检测资源严重不足,加剧了癌症患者的晚期诊断比例。
因此,加强癌症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提升全民癌症防控意识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癌症中心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加大癌症早期筛查的投入力度,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
其次,完善乡村地区的癌症筛查和早期检测网络,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再次,加强对癌症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提醒大众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癌症危险因素。
与此同时,国家癌症中心还呼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创新和推广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
此外,加强癌症疫苗的研发与普及,预防某些特定癌症的发生。
这些措施将为癌症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2023我国癌症报告数据
2023我国癌症报告数据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癌症防治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癌症防治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了解我国癌症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效果,每年都会发布癌症报告数据。
本文将以2023年的我国癌症报告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展示。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3年癌症报告》。
该报告基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报送的癌症病例数据进行统计,涵盖了我国各地区、各年龄段和各性别的癌症情况。
总体概况根据2023年癌症报告数据,我国新增癌症病例数为X万例,较去年略有增加。
其中男性新增病例数为X万例,女性新增病例数为X万例。
癌症在我国仍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癌症类型根据报告数据,我国癌症病例涵盖了多个部位和类型。
以下是2023年新增病例数排名前五的癌症类型:•肺癌:X万例•肝癌:X万例•结直肠癌:X万例•胃癌:X万例•乳腺癌:X万例这些癌症类型一直是我国高发的癌种,对人民健康的威胁程度较高。
癌症分布癌症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报告数据,以下是2023年新增病例数排名前五的地区:1.江苏省:X万例2.广东省:X万例3.湖南省:X万例4.河南省:X万例5.浙江省:X万例这些地区癌症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人口密度、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年龄分布癌症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年轻人也面临着癌症威胁。
根据报告数据,以下是2023年新增病例数排名前五的年龄段:1.60-69岁:X万例2.50-59岁:X万例3.40-49岁:X万例4.70-79岁:X万例5.30-39岁:X万例这些年龄段是癌症高发的群体,其中中老年人的癌症发病率较高。
性别差异性别对癌症的发病率和类型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报告数据,以下是2023年新增病例数排名前五的性别:1.男性:X万例2.女性:X万例男性的癌症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生物性别特征、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中国2022最新癌症统计数据详解
中国2022最新癌症统计数据详解2022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22年的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发病率最高:肺癌从发病人数看,肺癌仍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人数为78.4万。
第二至第十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癌、胰腺癌。
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70%。
前十位癌症发病人数(万)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20%。
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他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9.10%。
40岁以上发病率快速上升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
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生存率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我国高发癌是预后较差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的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的数字依次为90.9%、98%和99.5%。
2023全国癌症报告
2023 全国癌症报告摘要癌症是当今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本报告旨在分析和总结2023年全国范围内的癌症情况,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重要数据。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癌症问题,为制定相关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引言癌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组疾病,其特征是细胞在体内不受控制地增长和扩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人口的10%患上癌症,其中大约有一半的患者最终死于该疾病。
癌症的发生与人类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基因突变等诸多因素有关。
方法本次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癌症登记中心以及相关卫生机构的统计数据。
我们将对全国范围内的癌症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以期展示出2023年的癌症发展趋势。
结果•2023年我国癌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X人。
•男性癌症发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X和X人。
•2023年我国癌症死亡人数约为X人,占死亡总人口的X%。
•不同地区癌症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
•子宫颈癌、肺癌和乳腺癌是我国女性罹患癌症的三大高发类型。
•胃癌、肝癌和大肠癌是我国男性罹患癌症的三大高发类型。
影响因素分析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分析: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吸烟、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与癌症的发生相关。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癌风险。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和暴露于化学物质(如致癌物质)对癌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都可能与癌症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遗传突变和基因变异也是导致癌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癌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患癌症的人,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预防和控制措施癌症的预防和控制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宣传教育、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改善、基因检测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最新癌症报告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
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
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
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
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重磅数据!癌症5年生存率40.5%,甲状腺癌最高为84.3%,乳腺癌82%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重磅数据!癌症5年生存率40.5%,甲状腺癌最高为84.3%,乳腺癌82%编者按:这些数据,希望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10年间,中国癌症5年生存率由30.9%提高到40.5%,下一个10年,可能提高的更多。
科研人员需要继续努力,患者及家属,耐心等待。
这些年只要提到国内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最多引用的就是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首次报告的国内第一份涉及17个癌症登记处的癌症生存数据协同报告。
这份报告依据的是在03年-05年诊断的患者生存数据,当时的标准5年相对总体生存率为30.9%。
又是10年过去,如今国内的患者数据又是如何呢?上周,《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全球健康》上发布了2003-2015年间中国癌症患者生存率数据,反映了12年间中国的癌症患者生存实况。
跟踪近66万癌症患者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17个癌症登记处的人群癌症数据,覆盖人口2340万,并根据性别、年龄和地理区域分析了2003年-2015年间26种不同癌症类型的5年相对生存率。
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3年间,共诊断出约有67.88万例浸润性癌症(癌细胞一旦突破了上皮基底膜结构,即称浸润癌)患者,最终有资格纳入最终样本分析的患者有659,732例,占比总数97.2%。
研究人员一直随访这些患者至2015年底。
各癌种的五年生存率如果不考虑年龄和性别,癌症的总体生存率从2003-05年间的30.9%到2012-15年间40.5%,增长了近10%。
但不同癌症类型的5年相对生存率差异很大,例如甲状腺癌,从03年-05年的67.5%增长到84.3%,妇科肿瘤中的子宫内膜癌从55.1%增长到72.8%。
但也有例外,在“基本平稳,缓慢上升”的整体趋势下,胰腺癌和胆囊癌的总生存率却一直在下降,尤其是胰腺癌,10年里从11.7%跌到了7.2%。
(点击可放大)男女有别在癌症领域,发病率“男女有别”。
根据2017北京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上海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北京和上海男性发病率最高的三个癌种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女性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
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
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
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
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
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
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存在地区性差异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
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
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
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各地区肿瘤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趋势相似。
肺、结直肠、胃、肝癌在东、中、西部地区均较常见,东、西部地区女性乳腺癌较常见,中部地区食管癌较常见。
东、中、西部地区主要肿瘤死因均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分年龄段发病率各地区0~30岁组恶性肿瘤发病率均较低,3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快速增高,80~岁组时达到高峰,之后有所下降。
各地区20~50岁组女性发病率均略高于男性,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显着高于女性。
3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人数快速增高,60~64岁组的发病人数最多,其后发病人数有所下降。
总体而言,各地区男性、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相似。
肺癌2012年全球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调查显示,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男性新发病例、死亡病例最高的肿瘤,发展中国家男性肺癌新发病例数远超排在第2位的肝癌,但在发达国家中前列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新发病例最多的癌症。
我国各地区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中部地地区男性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这可能与我国男性较高的吸烟率有关。
肺癌在全世界女性中发病率排名第3、死亡率排名第2,发达国家女性肺癌新发病例数低于乳腺癌与结直肠癌,肺癌死亡病例数排名第1,发展中国家女性肺癌新发病例数低于乳腺癌与宫颈癌,肺癌死亡病例数低于乳腺癌。
我国女性肺癌发病率排名第2,但在西部地区肺癌发病例数仍居第1位,所有地区女性肺癌死亡率排名第1。
发达国家女性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可能与近年来这些国家女性吸烟率的不断上升有关。
我国女性吸烟率较低,但女性肺癌发病率仍高于一些女性吸烟率较高的欧美国家,这可能与女性性二手烟暴露、室内油烟与燃料污染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
我国不吸烟女性二手烟暴露率高达71.6%,农村地区(74.2%)二手烟暴露率高于城市地区(70.5%)。
另有研究显示,我国北部、东部地区各省工作场所禁烟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公共场所吸烟情况较为普遍。
同时,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室内燃料使用情况更为普遍,这些可能是导致西部地区女性肺癌负担较重的原因。
胃癌胃癌新发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第5位,死亡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第5位,东亚地区胃癌发病率最高。
我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东、西部地区。
不良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慢性幽门螺旋杄菌感染可能是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
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太行山脉和甘肃等地是胃癌高发区巧。
中部地区胃癌发病、死亡率较高,这与胃癌高发区的分布有一定关系。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
发达国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与发达国家较高的肥胖率、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我国东部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这可能与东部发达地区人群生活方式明显西化有关。
西部地区发病率、死亡率与东部地区相似,而中部地区的发病率、死亡率则均较低,其原因需要更多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大规模人群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目前的筛查方法包括:创木脂化学法粪隐血试验、免疫化学粪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测、血清癌胚抗原检测测、弯曲乙状结肠镜检查、CT仿真内镜、气钡双重造影、结肠镜检査等。
应根据各地区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医疗疗资源及个人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筛查方式。
肝癌肝癌疾病负担男性重于女性,发展中国家重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中男性肝癌发病排名第10位死亡排名第6位,女性发病排排名未进前10位、死亡排名第7位。
发展中国家男性肝癌发病、死亡均排名第2位,女性发病排名第6位、死亡排名第5位。
我国肝癌发病、死亡从高到低依次为西、中、东部地区。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肥胖等因素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1992年全国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流行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地区列。
2006年全国调查显示,东、中部地区乙肝流行率大幅降低而西部地区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与西部各省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有关。
西部欠发达地区应注重肝癌危险因素的防控工作,从而降低区域癌症负担。
乳腺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均排名第1,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排名第2,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15。
我国东中部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排名第1,西部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例数少于肺癌,但发病率仍排名第1。
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地区。
我国各地区乳腺癌死亡率普遍低于肺癌、胃沪、肝癌、结直肠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中、西部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乳腺癌负担较重,这与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较快有关。
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西化、肥胖率的普遍增高、生育率的相对降低都是导致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增高的危险因素。
食管癌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ー。
包括河南、河北、山西等省部分地区的太行山脉一带是我国传统的食管癌高发区域,我国中部地区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高与食管癌高发区的分布有一定关系。
我国国高发地区90%以上的食管癌为鳞状细胞癌,其发生与吸烟、营养元素缺乏惯、食烫食等因素有关。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主要出现在女性人群中,发达国家女性甲状腺癌发病排名第7位,发展中国家女性甲状腺癌发病排名第9位。
我国东部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
甲状腺癌是30岁以下女性人群的最主要癌症类型。
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死亡率则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其他国家也发现了类似趋势,这可能与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有关。
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甲状腺癌筛查率不同所导致的。
宫颈癌发展中国家女性宫颈癌负担远高于发达国家。
宫颈癌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中未排入前10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2位,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排名第9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3位。
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西、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死亡率略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这与欠发达地区女性宫颈癌筛查普及度较低、HPV感染率较高有关。
2017年,宫颈癌疫苗在我国内地正式获批上市,这为我国宫颈癌防控提供了更多选择。
总体而言,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癌谱略有不同。
胃癌、肝癌、宫颈癌等与慢性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疾病负担较重,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与较高社会经济水平、西化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恶性肿瘤在东部发达地区的疾病负担较重。
疾病谱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医疗资源分配的地域差异,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及高危地区对重点肿瘤开展基于人群的早期筛查工作提高预后较好的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加大力度推进医疗资源公平化,同时在发达地区进一步提高肿瘤监测和筛查覆盖率可能是未来我国肿瘤防控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