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阅读
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阅读说明文的方法(1)阅读说明文,首先要能够感知课文的整体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获得对文章的总印象。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阅读说明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
说明文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说明事物的,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另一种是阐明事理的,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2)阅读说明文,要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这是读懂说明文的前提。
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介绍事物必须抓住它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的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
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这是读懂说明文的必经之路。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要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说明文要采用相应的说明方法。
我们应该掌握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
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要能正确判断文章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正确判断,又是以准确把握各种说明方法特征为条件的。
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不能脱离文章具体的说明内容,需要将这一说明方法说明的具体内容与其前后文的说明内容联系起来去分析。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准确性。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专题17说明性文本阅读
专题17 说明性文本阅读一、(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五校协作12月月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
(16分)炊烟的味道余继聪①“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
她说出了我心底的话。
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②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
③每次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
我总是会睁大眼睛,很惬意地欣赏村庄。
④我羡慕这些庄户人,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炊烟,就是守着幸福。
离开一座城市,我总是很激动,因为我又可以靠近一缕缕温暖的、香喷喷的炊烟。
每当接近一座城市时,我总是会不断地回头,目光总是不愿离开那远去的炊烟,就好像每次离家时,总不愿放开母亲温暖的手。
⑤十三岁以前,我曾拥有过一缕炊烟。
那是从滇中的一个小村庄里升起的炊烟。
守住一缕香喷喷温暖暖的炊烟,当然也就守住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⑥青涩的少年时代,贫穷与欢乐共存。
每到农忙,学校都放假回家,即使上学作业也寥寥无几,没有任何负担,给了我们这些“半截缸”疯跑玩耍的机会。
记得最清的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酷夏,一连几天的雨下个不停,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村里玩游戏玩腻了,不知谁出了个主意,何不趁着下雨去偷黄瓜吃,于是一呼百应。
看菜园的于老头因为雨天也没有出来瞭望,坐在屋里发呆,我们几个毛孩子趁机下手,黄瓜架不高,尽管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但不知谁不小心“扑腾”一声把黄瓜掉在地上,惊动了于老头,他疯一样从屋里出来,边骂边追,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自己的猎物撒腿就跑。
慌不择路,从小河里窜过去,身上、脸上布满了泥水。
他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哪是我们的对手,眼看追不上就停了下来。
于是我们带着胜利的果实回到了家。
⑦从十六岁开始,我离家到更远的城里读书,就离我所熟悉的炊烟越来越远了。
上大学的时候,尽管庞大的食堂里有几十种菜,只有角落里那位大妈常摆的一小盆腊肉最受我的青睐,它久经炊烟熏炙,自然有了炊烟的味道。
说明文阅读五篇
说明文阅读训练(共五篇)(一)低温世界的奇迹⑴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
零下194℃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
若把梨子在液态空气里浸过,它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发出荧光。
在零下100℃到零下200℃时,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梆梆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变成了“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技术。
在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应用低温下液氮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这种低温粉碎方法用于粉碎肉类,可做到骨、皮、肉一次性干净利索地分离。
⑵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
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
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
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氮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氮是高压缩状态,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扩大700至800倍,随即气化后的氮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
低温农药无害、快速、有效,已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⑶低温技术能快速打捞沉船。
常规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高压气体压入,使船内积水排出,沉船得到浮力而露出水面。
这种打捞法要花一整天。
采用低温打捞,只要向船舱内灌入液氮,低温液氮便会爆炸般地膨胀,高压气体泵架使舱内积水迅速排出。
英国一家低温公司将船只沉入英吉利海峡9米深的海水中,然后把近20升液氮压入沉船舱内,仅用30秒钟,就使沉船露出了水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档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
从食品保存到生命冷冻,从工业生产到尖端超导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低温世界的奇迹。
1.低温的作用有哪些?(3分)答:低温粉碎、除虫灭害、打捞沉船2.用低温灭鼠的原理是什么?请根据第⑵段内容概括回答。
第01节 说明性文章阅读-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通关宝典(原卷版)
第四关:现代文阅读第一节:说明性文章阅读考点解析考点归纳1.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2.说明方法及作用,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说明文语言,如“加点词能否删除”,“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析说明顺序,如“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文章第一段和第一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5、内容理解与信息筛选,6.分析特定段落的作用。
7.、拓展延伸。
命题趋势近年来,说明文阅读不赋分一般比较固定,多在15分/8分之间,多以检查题、选择题形式出现。
兼及填空题。
除概括说明内容、指出说明对象、明确说明顺序、品析语言特点、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等常规题型外,拓展积累与探究性试题逐渐增多。
所选材料涉及热点科技、生活百科、传统文化、自然奥妙、生态环保等,主题多来自于《人民日报》、《知识窗》、《科技日报》、《百科知识》、《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
预计2022年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考查会呈现出以下趋势: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重选文的科学价值,选文视野开阔,材料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带、民俗、民情传统文化为主,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
命题者将继续围绕说明文内容。
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常规考题进行考查,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将继续成为考查重点。
探究能力题将会增加考查比例。
如对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和评价,为文章介绍的科学产品或事物写宣传语,为文章说明的自然生态现象提建议等。
解题要诀“三看法”判断说明对象一看题目:题目就是说明对象或题目包含说明对象。
二看结尾:无标题或标题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文章结尾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
三看段落中心句:段首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
备考锦囊一.关注考题名称的变化。
各地关于说明文阅读问题一般直接明确为说明文阅读,有些地方则称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或非文学性文本阅读,前者如广西百色、贵州毕节等地,后者如广西梧州等地,而一些地方则称为说明性材料阅读,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呈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说明性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 说明性文本阅读时间:40分钟(一)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①2004年1月,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个火星探测器先后登陆火星,进行了一次探测旅行。
但是,这种旅行不是光有机器人就足够了,我们对这颗遥远的星球早已望眼欲穿,对亲临火星的探险从来就没有死心过。
②然而,那些希望不久就玩一把火星旅游的人最好还是回到地面上来。
因为不论是旅行期间还是着陆以后,都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问题、难以承受的艰苦生活以及人身健康的诸多风险,这种超长途旅行的实现尚遥遥无期。
③首先,目前的推进方法不适合一个如此遥远的旅程,能达到这种技术要求的发动机还没有准备好。
科学家考虑要使用原子发动机,但这一设想目前还处于样机阶段。
由于排除了带足用于返程的碳氢燃料的可能性,从安全角度考虑,在太空旅行者到达火星的两年前,必须先发送一个装备有小型原子喷气发动机和液化氢油箱的返程飞行器到火星上去,以便利用火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来合成碳氢燃料。
但这一设想还只是在实验室里行得通。
若要把人的生命悬系于这样一个系统,则无论如何是靠不住的,因为这当中完全可能发生技术事故,无法确保万无一失。
1960年以来,地球向火星发射自动探测器共有32次,其中2/3因技术问题遭到失败。
事实上,在关键技术领域,一切都还在试验当中。
④另外,要知道,根据火星和地球在各自轨道上的位置,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为5600万千米,最远时可达4亿千米。
这意味着在最好的情况下,仅单程旅行就要耗时一年,加上返回还要翻倍。
想想看,往返路途两年,还要在那里逗留数月,几个人就混挤在总共25立方米空间的太空舱里是什么境况:只吃航天冻干食品;饮用从尿液中回收的再循环水;加之火星灰尘非常细小,四处飞扬,无孔不入,尤其是在刮起时速300千米的狂风时,我们不知道该怎样防它。
⑤无线电通信也成了难题。
“火星上气温是多少啊?”“-120℃。
”以光速传播,太空旅行者与地球上的朋友之间这种最平常的通话也要花上大约两个半小时。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1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加以概括。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2.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首先看题目,其次抓中心句及关键词;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二、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2.举例子举了什么的例子,具体,清楚,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3.列数字例举了什么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4.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更易理解5.分类别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6.作比较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7.引资料简洁,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8.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9.作诠释进一步地解释事物的什么特征10.画图表简明,直观,具体的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方法一、掌握说明顺序1.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有;【1】从现象到本质【2】从结果到原因【3】从特点到用途【4】从整体到局部【5】从概括到具体【6】从主要到次要【7】从一般到个别2.确定说明顺序;【1】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2】把握语言的标志。
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
还要注意有时说明文的顺序。
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二、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09说明性文本阅读新人教版
专题训练(九) 说明性文本阅读|真题精选|一、[2018·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14分)田鼠不冬眠乔娟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
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
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
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
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
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约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约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
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③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
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
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④田鼠住在大别墅里,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
这时候地里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⑤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
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子”,大豆成热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
⑥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
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说明性文本阅读
8 说明性文本阅读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40 分钟(一)[福州市] 越来越精确的计时奥运会游泳场馆里,一场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泳池里,选手们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看台上,观众们呐喊助威,为各自支持的选手加油鼓劲。
啊,前三名选手几乎同时到达,到底谁是第一名呢?这会儿谁都还不知道。
选手们背靠池壁,仰头看着场馆里的电子计分板,全场观众也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最后的结果。
成绩出来了,最先到达的运动员以0. 01 秒的优势获得了比赛的冠军!现在,赛跑、游泳等比赛不光是要争“分”夺“秒”,还要争夺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的0. 01 秒!古代奥运会的各个项目只比出冠军。
1896 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开始用怀表计时,但只能精确到0. 2 秒。
而且,这只怀表能记录的最长时间只有半小时,马拉松赛跑的时间太长,所以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有马拉松运动员都没有具体成绩,只有排名。
在人工计时时代,如果两个运动员差不多时间冲过终点,到底谁先谁后,很容易发生争议。
到了1932 年的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全自动电子计时取代了人工计时,赛跑的成绩也精确到了0. 01 秒。
2016 年的里约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架设在终点线上的摄像机每秒钟可以拍摄1 万张照片,能更精准地分辨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
(选自《时间的历史》,有改动)1. 下列对短文用游泳比赛的场景开头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概括了整篇短文的内容。
B. 为引出下文“计时”做了铺垫。
C. 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气氛,突出表现了“计时”精确的重要性。
D. 读者对比赛结果很感兴趣,可以吸引他们继续往下读。
2. “争夺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的0. 01 秒”中,加上“比眨一下眼睛还要快”最合适的理由是( )A. 事实就是这样。
B. 说明比赛很激烈。
C. 说明0. 01 秒很短暂。
D. 说明精确计时非常重要。
3. 在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马拉松比赛的结果只有排名,原因是( )A. 计时的怀表坏了。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班级姓名【考点概要】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要考点】1.填空、简答成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并成为亮点。
2.强调语言品析。
说明文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洁、此外,在对文艺性的说明文考查中,涉及到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设问、排比、对偶、拟人等。
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其目的不在于抒发感情,而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解题方法指导】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步:粗读文章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
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明确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对文章有个初步的理解与认识,这将为下一步做题打好基础。
第二步:精读文章是指在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
具体要求:1.明确说明中心: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理清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重点讲解——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核舟记》全文;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E 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核舟记》第2段。
注意问题: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说明性文本阅读
专题训练(九) 说明性文本阅读|真题精选|一、[2018·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14分)田鼠不冬眠乔娟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
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
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
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
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
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约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约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
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③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
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
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④田鼠住在大别墅里,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
这时候地里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⑤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
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子”,大豆成热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
⑥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
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
高分阅读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有答案)
【培优阅读】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方法点拨+参考答案 (四)说明性文章阅读 一、考点要求: 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
它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
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 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3.了解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常用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注意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1)下定义,即知名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学校: 姓名: 班级: --------------------密-----------------------封----------------------线---------------------而是像一张弓。
”(3)分类别,就是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4)举例子,就是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5)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完整总结篇)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完整总结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什么是说明文2.阅读说明文的重点:理解说明的内容,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研究其说明方法。
3.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标题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相视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找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4.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按次: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按次: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按次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5.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④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⑤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⑥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⑦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地说明说明对象的XX特征,增强说服力。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正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限制、猜测和估计)(2)活泼说明:活泼形象。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及技巧说明文阅读知识点主要有: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要说明的事理;理清说明思路,明确说明顺序;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并理解表达作用;了解说明文中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的表达作用;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等等。
说明文阅读,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一、明确说明对象,抓住对象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的不同点。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在弄清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根据文章内容,找出事物的特征。
例如20xx年绵阳中考题《令人惊叹的细胞》是这样考查的“本文介绍了细胞的哪些特征?请分条概括。
”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2)(3)(4)(5)四段各说明了细胞的一种特征,概括这四段的大意即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看题目;(2)看段首;(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其次须通读全文,了解重要信息。
再次要掌握一定的概括方法,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的?(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的?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如文中有说明特征的中心句可直接用中心句。
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部份分别说明。
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说明对象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实体事物的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类是说明抽象事理的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
要明确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首先应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弄清它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就可以基本判定文章的写作对象。
在说明文中,说明对象常常在文章标题中就体现出来,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二、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1)下定义。
这是一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事物特有属性的说明方法,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常用这种方法来增强文章的科学性、严密性,其作用是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例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
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
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
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
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
在上蜡前,先要熔蜡。
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
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
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
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
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空间顺序B. 工艺流程顺序C. 由主到次的顺序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4. 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
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
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
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
参考答案:1. 制作过程;2. B;3. 分类别、列数据;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 D例2. 阅读选文,完成1—6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精选5篇)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精选5篇)说明文阅读技巧篇一一、说明文分类1、依据说明对象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着重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形态、位置、结构、功能等)事理说明文:着重阐明事物内在机理(如:概念、特点、种类、原因、规律等)2、依语言特色分为: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二、说明对象1、分两类:实体事物抽象事理2、表述形式: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3、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一般情况下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找准首尾的总结句,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4、考查说明对象:A、若考全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在标题中表明,有时选文无标题或标题中没有直接表明,可在文中找到。
B、若考段落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出现在段首的中心句,有时在段间的承上启下句中能找到。
三、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软硬、冷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看标题(修饰、限制成分)2、抓关键句(即含有许多能提挈、收束全文或文段的语言信息,常出现在开头部分或结尾处,也有在承上启下的中间)3、若无关键句,归纳各段段意,总体分析后概括4、借助说明方法概括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表现为从古至今、具体日期等的依次推移。
另:介绍制作过程的程序,一般用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或参观建筑物,表现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表现为视线、方位的依次转移3、逻辑顺序:阐释事理(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表现形式有:因→果,果→因,主→次,浅→深,现象→本质,简→繁,整体→部分,一般→特殊注意:有的说明文不单一用一种说明顺序,答题时注意题目问法五、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2、递进式(各层意思逐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3、并列式(注意: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结构,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式安排;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六、说明方法及作用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常见)摹状貌、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2、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思路:①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说清说明对象的__特征②应注意是为了说明本段中心句,还是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3、常见说明方法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充分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增强了文章趣味性)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突出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有说服力地说明了__的__特征(同时引诗文还可增添文采)七、说明文的语言1、基本要求:准确性。
【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建议收藏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中考常考题型1.简要概括全文或者某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的作用。
■阅读方法解密1.说明对象是指文章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说明内容主要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内容概括法:(1)概括全文说明内容基本步骤:①确定说明对象;②找段首中心句,如没有,需要准确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③归纳整理,用规范的语言简洁作答。
(2)概括某段说明内容的步骤:①找出某段的中心句,(段首,段尾,段中);②整合中心句,提取关键词,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1】3.说明对象判断法: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看题目:物名性的标题,标题即说明对象。
②看首段:第一段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③看首括句或中心句:段首概括句或中心句往往揭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对应题型(2)】4.说明对象特征概括法: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直接从文中找:找题目中的修饰语、段首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
②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特征不明显的,需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3)】5.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有:交代说明对象;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上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标题是设问句或疑问句则起到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
答题时要联系具体说明内容和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
【对应题型(4)】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中考常考题型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选文(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3.从结构上看某些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或者连续的几个段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阅读方法解密说明顺序判断四法:理解词判断说明顺序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一、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17分)越来越酸的海洋①在4月22日第4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前,《科学》发表的一篇文章,把人们关注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从大气带到了海洋。
这篇文章宣称,由来自不同大学的21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经过检测和评估地质记录后,得出结论:目前的海洋酸化速度是3亿年来的最高值。
②海洋酸化是指海洋因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
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
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
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
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
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③一份来自夏威夷附近海域20年的数据显示,工业革命以来,海水表层pH值从1960年的8.15下降到8.05,这表示,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了30%。
④不仅如此,海洋酸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海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及其所导致的海洋酸化速率比两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快了近100倍,而末次冰期被认为是最近一次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期。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如按照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水平进行,本世纪末,海水pH值将下降至7.8左右。
⑤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以后,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均大幅下降。
钙化速率的下降,不仅影响到了浮游性钙化生物,如颗石藻等向底层海洋的碳输送,还会影响到钙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珊瑚藻以及造礁珊瑚种类在加倍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其钙化速率平均下降30%。
⑥多项研究表明,海洋酸化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造成原本不同种间的配子受精成功并形成杂交种,造成种质混乱,影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说明性文章阅读复习与练习
2
通读全文后,如何把握要点,并能用一句话归纳每一段介绍的内容?
抓中心句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抓过渡句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你别看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也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获食物。”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呢?”
……
抓过渡段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真的,不信,马上试试看。”朋加沙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我们眼看着它慢慢地从绿色变为棕色。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为浅灰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海洋; 辽阔、深、资源丰富; 逻辑顺序; 分总。
蜻蜓; 飞行特技能力强; 总分; 逻辑;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向日葵; 茎直、叶绿、肥大;花盘大; 逻辑顺序; 总分结构; 打比方:“向日葵的叶……像是扇子一样”“向日葵的花盘 很大,金黄的花瓣围着一个大圆盘。”(作用:生动形象地 说明叶子肥大、花盘大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莫高窟的壁画和藏经洞; 壁画内容丰富;藏经洞有丰富的艺术文物; 总分总; 逻辑顺序; 举例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作用:以上举例说明壁画的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