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
《技术创新管理》PPT
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
❖ 理解技术创新概念,应注意几点: 1. 技术创新基于技术(技术是指人类制造某种 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 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的活动)。 不存在技术活动的创新属于非技术创新,如:组 织创新、制度创新等。
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
2. 技术创新所依据的技术变动允许有较大的弹 性。定义不强调技术的根本性变动,允许将技术 的增量性变动包括在技术创新的概念之中。在概 念的外延上,不仅包括新产品、新工艺,也可以 包括对产品、工艺的改进;在实现方式上,可以 是在研究开发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 技术创新,也可以将已有的技术进行新的组合。
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
❖ 科技创新:广义讲泛指科技体制、科技体系的变 革,使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狭义讲指科学技术 的发明创造。
❖ 教育创新、金融创新一般指一种行业的改革。
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
❖1.4 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1.4.1 基于技术创新的特点和影响程度的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Sussex
第一章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
❖ 4.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的定义 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原有
产品和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化。 如果在市场上实现了创新,或者在生产工
艺中应用了创新,那么创新就完成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0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 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
个体创造力
个体创造力受其智能、知识、个性、兴趣以及环境
的直接影响。
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
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内容提要: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能力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它包含三个基本元素:(1)企业的技术—市场定位(技术能力方向和范围,技术领先或跟随)。
(2)企业的技术路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能力提高和扩展的路径)。
(3)创新的组织过程(跨功能和部门界面的战略学习,资源与技术能力的重构和转换)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技术能力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但创新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工作。
要减少创新风险、增加创新的成功概率,不仅需要提高管理创新过程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必须从战略上把握创新,提高创新管理的有效性。
同时,企业应该从长远出发,在技术和组织两方面不断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持续的成功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决定因素决定一个企业的创新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三类:过程、位置和路径。
1.位置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当前的位置。
包括:(1)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资源、技术能力、业务组合和市场地位,这些决定了企业此时的竞争优势。
同时,技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路径依赖性使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一般在其位置的附近进行。
(2)企业所在的国家创新系统,通过对需求和竞争条件、人力资源供给和公司治理的影响,为企业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机会和限制。
其中主要有:一是产业环境。
产业结构中五个竞争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技术竞争力(以导致竞争优势);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独占性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创新的先发优势或后发优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决定的主导设计的出现。
二是国家的研究发展水平和重点。
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只有充分地利用国家的科研力量和资金,企业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地进行。
2.途径(路径)一个企业的路径是它的发展历史,而它以后可能的走向是它现在的位置和以前路径的函数,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性。
路径依赖的一个表现是组织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总是靠近以前的行动和已有的知识,这是因为学习经常是一个实验、反馈和评价的过程。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1. 制度目的技术创新是企业连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紧要驱动力之一、本制度旨在规范技术创新的管理流程,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和考核标准,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成绩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相关技术创新项目和活动,包含但不限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进、研发项目等。
3. 职能部门责任3.1 技术创新方向确实定与管理•负责订立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结合市场需求和公司战略目标,订立技术创新策略和规划。
•负责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评估和管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管理技术创新资源的调配和调配,确保资源合理利用。
3.2 创新流程规划与管理•确定技术创新流程和规范,引导并监督项目团队依照流程开展工作。
•定期审查和优化技术创新流程,提出改进建议并落实。
3.3 人才培养与激励•确保技术创新团队的人员结构合理,供应必需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设计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创新团队的乐观性和创造力。
•认可和嘉奖在技术创新中取得紧要成绩的团队和个人。
3.4 技术创新成绩转化和推广•协调相关部门,推动技术创新成绩的转化和应用。
•订立推广计划,负责技术创新成绩的推广工作。
•与市场部门等紧密合作,捉住市场机会,将技术创新成绩与市场需求对接。
4. 技术创新管理标准4.1 项目立项评估标准•技术创新项目需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创新价值。
•项目团队需具备相应的技术本领和资源保障。
•项目需有明确的目标和里程碑计划,风险可控。
4.2 人员培养与激励标准•创新团队成员需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创新思维本领。
•订立个人或团队目标,并评估达成情况。
•建立嘉奖机制,包含薪酬、晋升和专利/论文授权等方式。
4.3 创新流程管理标准•技术创新项目需依照规定流程、程序和要求进行。
•项目进展需及时汇报,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项目实施中显现的问题需及时解决,避开时间和资源挥霍。
4.4 技术创新成绩评价与推广标准•对技术创新成绩进行评价,包含市场影响、技术质量、经济效益等。
建立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
建立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制度框架的建立对于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管理制度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流程和死板的规定,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
因此,建立一个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如何建立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
一、提倡开放交流与协作建立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的第一步是提倡开放交流与协作。
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中,信息流通常是单向的,高层决策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基层实际情况。
而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应该强调员工之间的平等沟通和开放协作,鼓励丰富多样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二、注重员工激励与发展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需要注重员工激励与发展。
传统的管理制度常常过于关注绩效评估和奖惩机制,忽视了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而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应该给予员工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同时注重激励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动力。
三、强化创新驱动机制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必须强化创新驱动机制。
传统的管理制度往往偏重于规章制度和流程,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
而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应该重视创新的价值,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和流程,鼓励员工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产品,以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四、灵活适应变革与风险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需要灵活适应变革与风险。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来保持竞争力。
传统的管理制度往往过于保守,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风险。
而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应该鼓励企业及时调整和创新,灵活应对变革和风险。
五、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重视短期绩效和结果,难以体现员工的全面素质和长期发展。
而创新性的绩效管理制度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倡导平等和公正的待遇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框架应该倡导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有效管理和促进技术创新,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战略角度、组织角度、流程角度三个方面探讨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战略角度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
首先,企业应该明确技术创新的地位和重要性,将其纳入企业战略的核心,设定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
其次,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战略,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确定相应的资源投入和组织架构。
最后,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估机制,对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行评估和激励,保证技术创新与企业目标的协调。
二、组织角度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首先,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技术创新管理部门或设立创新管理小组,负责技术创新的规划、协调和监督。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跨部门的技术创新协作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企业应该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建立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三、流程角度技术创新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流程,需要建立科学的流程管理。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技术需求管理制度,明确技术需求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确保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其次,企业应该制定科学的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选择、评估、实施和验收等环节,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实施。
另外,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运用。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同时,企业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和流程,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数字创新管理: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
数字创新管理: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创新管理的理论框架及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企业和组织在数字化时代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决策支持。
本文首先界定了数字创新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与传统创新的异同点。
接着,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管理的理论框架,包括数字创新管理的内涵、关键要素、管理过程及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创新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文章展望了数字创新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数字创新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为企业和组织在数字化时代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数字创新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贡献。
二、数字创新管理的理论基础数字创新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
这些学科包括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这些学科的理论为数字创新管理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管理数字创新的过程和结果。
信息技术是数字创新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为数字创新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提高数字创新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管理科学也为数字创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系统分析、决策理论、项目管理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数字创新的过程。
这些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有效的数字创新管理体系,提高数字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经济学和社会学也为数字创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字创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为数字创新管理提供经济分析和决策支持。
社会学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字创新的社会影响和文化背景,为数字创新管理提供社会和文化视角。
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的新兴技术趋势
• 分析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创新管理的未来 • 预 测 技 术 创 新 管 理 的 未 来 发 展 趋 势 , 如 全 球 化 、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等 , 分析可能面临的挑战。
发展趋势与挑战
企业如何应对技术创 新管理的未来发展趋 势
技术创新管理:实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技术创新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技术创新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 技术创新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技术创新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技术 创新目标的过程。
• 计划: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和计划,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 组织:构建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整合技术创新资源。 • 实施: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技术创新目标。 • 控制: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 • 技术创新管理的内涵包括: • 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等。 • 管理:包括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各个环节。 • 实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与控制
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技术创新风险识别:识别技术创新活动 中的风险因素,如技术风险、市场风 险、管理风险等。
技术创新风险评估:评估技术创新风险 的大小和可能性,为风险控制提供依 据。
技术创新管理的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
01 技术创新风险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技术创新风险。 02 技术创新应对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技术创新风险,制定应对措施。
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和组织架构
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和组织架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以科技为核心的企业开始崛起。
这些企业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和创意不断创新,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为了保证创新的不断进行,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和组织架构显得非常重要。
科技企业的创新管理创新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
创新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而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
首先,科技企业要有一个创新战略。
这个战略要包括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各种创新计划。
在确定创新战略时,科技企业要考虑到自己的技术实力、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实力等因素。
其次,科技企业要建立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包括:创新人才、创新流程、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和创新生态等方面。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可以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的系统,制定详细的创新流程,营造一种注重创新的企业文化。
同时,企业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创新方式,跟随时代的步伐。
在创新过程中,科技企业还要适时进行创新投资。
这包括创新资金、研发设备、研究场所等方面。
要知道,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支持。
只有适时地进行投资,科技企业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创新目标。
科技企业的组织架构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企业的组织架构也要相应调整。
要知道,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协调和管理的基础。
一旦组织架构出现问题,企业的内部协调和管理也会出现很大的困难。
首先,科技企业在组织架构上要注重流程和信息的沟通。
在一个科技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之间紧密相关。
要保证科技企业的内部流程畅通,信息的传递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因此,科技企业在组织架构上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
其次,科技企业的组织架构要注重协作和创新。
在科技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密切协作,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创新目标。
同时,科技企业还需要鼓励员工表现出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
另外,在组织架构上,科技企业要尽可能去除管理层级的繁琐。
管理层级过多会导致信息传递的缓慢,以及决策的拖延。
因此,科技企业要尝试用更过的沟通手段来实现高效的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体系
3) 按照技术变动的方式分类: 局部性创新 模式性创新 结构性创新 全面性创新
3、技术创新的过程
1)线性模型 技术推动模型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生产
销售
市场拉引模型
市场需求 生产需求
研究开发
生产
销售
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
技术发展
技术创新成功的内外部要素
内部要素: 高层领导的支持 研发部门与营销、生产部门合作 技术带头人 高水平人才 体制合理
外部要素: 得到消费者和供应者合作与支持 政府支持 与研究机构合作 与大学合作 获得咨询服务
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
缺乏创新资金 缺乏人才 研究开发支出少 缺乏技术信息 创造风险大 缺乏市场信息 企业产权不明确,奖励不到位 创新时机难于把握 创新网络不适应 创新的回收期太长
影响技术转移的因素: 技术特征与成熟程度 技术供给能力和采用能力 需求成长速度 技术转移环境 技术转移动力机制
技术转移的策略: 技术信息策略 技术吸收和创新策略 技术营销策略
四、技术创新的要素管理
1、技术信息管理 技术信息管理 信源的管理 技术信道的管理
2、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定义 知识产权的类型 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机制
三、技术创新活动环节的管理
1、研究开发管理 目的:
研制出有竞争力的技术 提高研究开发的效率 具体任务: 形成尽可能好的方案 进行研究开发过程管理
2、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3、技术转移管理
技术转移过程: 感知与初步判断 供需双方沟通信息 评估 谈判与协调 实施转移 经营
技术转移的典型形式: 商品交易型、供方推销型、需方寻求型、供需合作型
技术创新管理讲义5
特征 构成企业业务中的主体 已为竞争对手们广泛开发和运行 竞争中的影响力很小 已很好地融入产品和工艺中 在竞争中的影响力很大 某些竞争对手正进行试验 对竞争的影响力可能会很大 处于研究初期/其它产业的初生技术 对竞争的影响力尚不知,但是确定的
技术路径图方法(1)( Technology Mapping )
技术跟随 三菱(VHS录像机) IBM(电脑) 联想(电脑) 东方通信(手机)
Hale Waihona Puke 制战略或“成本最低化”战略 战略目标:通过仿制,以较低的成本开拓 市场
战略条件:设计与工艺部门在降低成本与 费用方面有较强的能力;进入市场的动机 一般选择在成长期或稍后一些时间里,这 时销售量较大,可以接近经济上最合理的 产量规模。
(2)将工程化产品(系统)分解成系统模块 (3)确定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技术参数 (4)确定个技术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
进行预测
(5)评价产业竞争力量:销售额增长情况、潜在市场需求 分析(市场容量)、市场竞争者分析
(6)评价技术应用的多样性与可扩展性:现有应用领域、 潜在应用领域、商业化成本与价格
(7)技术战略的选择:市场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发展阶段; 用户对产品的了解程度;竞争的焦点与用户偏好(价格、 性能、质量、服务);技术开发-能力构建-产品商业化的 时机选择与时间安排
朗讯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
11位Nobel Prize获得者; Bell Labs拥有24,000多员工,其中博士2000多名,
技术审计过程
1. ������ 点清企业的技术资产 2. ������ 按技术的作用确定其类型 3. ������ 用技术生命周期观点进行技术审计 4. ������ 完善企业的技术组合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技术创新,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效果,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一、技术创新战略制度技术创新战略制度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核心。
该制度应明确企业的创新方向和目标,确定技术创新的优先级和资源配置,规划技术创新的路径和时间表。
企业可以通过调研、市场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制定长远的技术创新战略。
二、技术创新组织制度技术创新组织制度是确保技术创新顺利开展的基础。
一方面,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技术创新部门或团队,统一规划和管理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建立跨部门、跨职能的协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流程和资源的整合。
此外,企业还应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
三、技术创新流程制度技术创新流程制度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应明确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环节和流程,例如技术需求分析、技术研发、技术验证和技术推广等。
通过规范化的流程,企业可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技术风险和成本。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技术创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技术创新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跟踪和监控。
四、技术创新评价制度技术创新评价制度是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评估和决策的依据。
企业可借鉴技术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市场潜力等。
通过评估,企业可以识别有潜力的技术创新项目,制定相应的资金和资源投入策略,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收益率。
五、技术创新学习制度技术创新学习制度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机制。
企业应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交流会议和论坛等方式,与同行业的企业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
战略管理-第五章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 精品
• 圣农集团在企业创新中, 以本国廉价的 劳动力资源与优质的生态资源为依托, 将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与本 国企业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途径相 结合, 以循环供应链集成的思想为指导, 整合国内外的优势资源,将产业的各个 环节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创新空间链。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为了形成企业的持续创新优势,圣农集团在产 业化的第一阶段,注重于企业人才结构的多元 化与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优化。目前,圣农集 团已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包括:肉鸡饲 养、加工、物流方面的主业链人才;以国内知 名农业专家、生物学教授叶永为代表的开发下 脚料和开发有机肥的第一、二副业链的生物工 程人才;从国内外快餐食品行为、跨国集团研 发中心引进的新兴熟食加工和市场开发人才; 以及资本融资和建设企业文化人才。这些人才 在圣农集团的发展中,各司其职、各显神通, 形成了圣农集团发展的强大合力与内力。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一)圣农集团从技术引进到战略创新的发 展历程
• 1、标准化生产与肯德基核心供应商 • 1992年,圣农集团从荷兰引进了一套现代化屠宰设备。
引进标准化设备给圣农集团带来了与国际企业接轨的机 会,圣农集团成为肯德基中国区十大核心供应商。针对 肯德基对肉鸡供应质量标准的严格要求,从1999年至今, 圣农集团先后投资8亿元,按照欧美等国家和卫生环境 标准,建造生态型种鸡场、肉鸡场、孵化工厂以及现代 化肉鸡加工厂和深加工厂,从国外引进100多条高科技 含量的自动化饲养加工生产流水线,200台配套设备及 拥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的2条屠宰线。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三)借鉴与启示
• 圣农模式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快餐市 场迅猛发展这一历史背景下催生出的一 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经典范式,其 成功经验背后是诸多偶然性与必然性的 交织。我们仅是结合其发展历程对企业 从技术引进到战略创新得以实现的动力 与内在机制进行探讨, 由圣农案例,得 到如下的启示与思考。
技术创新管理(大纲)PPT[优选版]
报告中的数据
• 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排世界108个 国家的第69位。
• 测算的模式,主要是三个指标,即人均GDP、 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例。从这三个指标来计算中国与发达 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年代差。
• 2001年,按照当年的购买力评价,我国人均 GDP为3580美元,这个数据英国早在1881年就 实现,荷兰是1897年, 是1892年。而在农业 劳动力比重这个数据上,我国2000年是50%, 英国早在1801年就已达到34%,差距是200多年。
人际关系理论 个体行为理论 团体行为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 人性行为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技术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比较管理 企业文化 非理性主义 传统管理理论复兴 知识与创新管理
迈克尔.波特 企业重构再造 代理与公司治理结构 业务流程重组 薪酬管理 核心竞争力理论 客户关系管理
创新是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
• 第一,21世纪的经济学将是创新经济学 主导的时代。
–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经济进入了创新经济的时 代,创新取代了古老的比较优势,成为当今 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
国家的强盛来自创新
• 第二,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 地位。
• 创新能力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和国 际地位息息相关。
基本假设:
权重管理学派 组织行为学
管理科学学派
经济人
社会人
决策人
复杂人
技术创新管理的课程内容
• 第一讲 绪论 • 第二讲 技术创新过程 • 第三讲 技术创新战略 • 第四讲 技术创新产品选择 • 第五讲 技术创新相关问题探讨 • 第六讲 技术创新组织的设计与管理 • 第七讲 基于《哈佛商业评论》有关创新文章
技术创新管理的基础理论(ppt36张)
技术创新概念的特点
• 技术创新是基于技术的活动
与“非技术创新”的区别在于基本手段
• 技术创新所依据的技术变动允许有较大 的弹性
未强调技术突破(根本性变动),允许将技术的 增量性变动包含在技术创新的概念中。
•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概念
从本质上讲,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种 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活动。
技术创新与有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与技术发明的区别和联系
技术发明仅指技术活动,不考察是否应用和产生 经济效益。
• 与研究开发的区别和联系
研究开发构成技术创新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是技术创新的一 部分。
• 与技术成果转化的区别和联系
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源于已有的研究开发成果(技术原 型),也可以源于技术的研究开发活动本身。
• 与技术进步的区别和联系
实现技术进步的根本途径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手段,
二、技术创新的分类
• 按创新程度分类 • 按创新的对象分类 • 按技术变动的方式分类
按创新程度分类
• 渐进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 是指对现有技术进行局部性改进所产生的 技术创新。如对现有手机进行改进:屏幕 更大
C :创新活动中心链 f和F:中心链的反馈环 K-R:创新中心活动链与知识研究之间的联系 D:科学发现导致创新 I:创新推动科学研究
• 图1-5 创新过程的链环模型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综合模型
• 该模型表明了技术和市场这两个最重要的 外部环境与创新过程的联系,及企业内部 两个关键部门(R&D、销售)与创新过程的 联系;模型将创新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 指明了各阶段创新的实施者及相应的实施 或管理任务。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体系ppt课件
1)合作创新的概述 2)合作创新体制
a)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作体制
精品课件
b)政府诱导企业自主合作体制 c)政府倡导企业自由合作体制 3)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 a)合同创新模式 b)项目合伙创新模式 c)基地合作创新模式 d)基金合作创新模式 e)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 4)合作创新的共生经济来源:改善资源结构、分 散或降低风险、缩短创新周期、扩大创新空间、 减少无效投资、降低交易成本
精品课件
四
技术创新集群
1 技术创新集群概述 2 企业内的创新集群 3 企业间的创新集群 4 创新集群的集群经济
1)企业内创新集群的集群经济 2)企业间创新集群的集群经济
5 集群模式选择与创新集群培育
1)企业内创新集群模式的选择 2)企业间创新集群的培育
精品课件
五 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1 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
制造能力
营销能力
评价指标
R—D投入强度,R—D人员素质—数 量强度,非R—D投入强度
创新战略,创新机制
创新频率,每千人创新数量
专利拥有数,自主创新产品率,对引 进技术的改进
设备装备水平,现代制造技术采用率, 引进技术达产率,工人技术等级及工 作质量,计量测试和标准化水平
市场研究水平,对消费者/用户的了 解程度,营销体制的适合度,分销网 络
精品课件
5 技术创新扩散的经济分析
1)企业内的技术创新扩散 2)企业间的技术创新扩散 3)国际间的技术创新扩散
6 技术创新扩散的内部管理
1)采用创新的过程管理 2)创新供给过程管理 3)采用者与供给者之间的交流过程管理 4)技术创新扩散的中介渠道
精品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技术创新管理-(3)
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 ❖3.1.3 链环—回路模型
潜在 市场 C
发明 设计
设计细化
C
试验 C
再设计 生产 C
销售
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 ❖3.1.3 链环—回路模型
潜在 C
发明
市场
f 设计
C 设计细化C 再设计 C 销售
f 试验
f 生产
f
F
F
F
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
❖3.1.3 链环—回路模型
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
❖3. 改进阶段
随着对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满足,后发国有的企业 开始着手开发国际市场,日益强调增加出口。同时,在 对引进技术成功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后发国家的企业技 术能力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改进技术,满足国际市场竞 争的需要。通过努力,改进的技术被应用于各种生产线。
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
营销
并行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看做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究与开发、 设计、制造和市场销售的并行过程。并行模型强调了技术创新相关职能部门 与供应商、用户间的沟通和合作。
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
❖ 3.1.5 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
❖ 活动—阶段模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创新外部环境
创造性
创新内部环境
项目 提倡者
研发部门
评估系统 分析 战略考虑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生产 销售
含义:
R&D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由研发成果引发的一种 线性过程。
创新过程起始于研究开发,经过生产和销售最终将新技术引入市 场,市场是成果的被动接受者。
第三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
❖ 技术隧道模型
第七讲 创新管理的框架
2、创新组织
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要重视创新组织结构的优化。 现代创新型企业必须彻底改变组织结构,使之成 为面向顾客的流程化组织,以变革与创新,为新思想变 成新价值搭建卓越的流程平台,减少官僚控制, 增强组织的服务功能 。
3、创新资源
就是创造性地实现资源的重新组合,这些资源包 括信息、资金、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 有形与无形的资源。 在开放式创新体系下,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内部有 限的资源实现创新,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变得越 来越重要。 企业创新资源多元化整合的过程,也是企业创新 网络建立的过程,创新资源和创新网络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企业创新。
程度维度 方式维度 主题维度 上述创新要素的有机 全面协同
4、全面创新管理与传统创新管理的 区别与联系
项目 创新内容和要素 产品/工艺创新的协调 创新的战略性 创新的空间范围 与核心能力的关系 创新主体 创新速度 创新组织形式 创新源 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项目管理方式 创新的目标 传统创新管理 着眼于单个创新; 强调技术创新,忽视其他创新 重视产品创新、轻工艺创新过分强调产品创新的 重要性 不明显 企业内部,强调自力更生,对合作创新认识不足 不注意创新与核心能力间的互动作用 单纯强调研发部门、研发人员创新 响应速度慢 直线职能制结构 创新源较单一(内部研发) 很少;被动,部门利益导向 研发内部项目小组 完成上级任务,被动创新 全面创新管理 着眼于各创新要素的组合与协同;强调全面创新 强调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调,均衡地考虑显性和 隐性创新效益 既以战略为导向,又注意创新与战略的互动 强调整合全球资源进行创新 以培育核心能力、价值创造为中心 强调全员创新、全时空创新、全方位创新 响应速度快 扁平化、网络化结构 创新源多样化、包括利益相关者和整个价值链 十分紧密;主动,整体利益导向 跨职能、跨组织团队、虚拟团队等 以价值增加(提高经营绩效)为目标,主动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技术信息 1、技术信息传输过程
信源
信道
信宿
2、技术信息的分类 (二)信源
1、创新源:冯·希普尔(Eric Von Hippel):《创新源》 2、技术信息源 3、外部智力的利用:“创新冠军法”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保罗·格尔德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七、研究和开发(2)
(三)创新源研究
1、创新源[6] (1)冯·希普尔(Eric Von Hippel):《创新源》 (2)罗伯特· G ·库伯: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
2、创新构思产生的主要方法 (1)系统分析法—质量功能展开(QFD):日本三菱[5] 质量屋 (2)领先用户法:冯·希普尔、Mary Sonnack 和 Joan Churchill[6] (3)创造性想象[5] A、头脑风暴法:美国制造工程学家A.F.奥斯本 B、635表格法:德国学者鲁尔巴赫 C、强行综合法:MIT教授戈登和普林斯 D、语义综合法:德国学者施利克祖佩 E、仿生学方法
十一、技术创新能力(1)
(一)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6] 1、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 (1)弗里曼(Freeman)、斯蒂华特(Steward)、迪萨
(Desai)、卡茨(Katz)等学者 (2)帕维蒂(Pavitt) (3)日美两国合作进行的研究:1991年,《日本增长的技术
能力及其对美国经济的意义》 (4)日本著名专家斋滕优 (5)世界银行:1993年,《工业技术发展项目案例研究》 (6)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
八、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5](2)
3、新产品生产系统 (1)柔性制造系统(FMS)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3)敏捷制造系统(Agile Manufacturing)
(二)新产品的市场营销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一、关于技术创新研究
(一)技术创新研究的目的 以技术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
民经济增长。[1] (二)技术创新研究的领域
六、技术预测、评价和选择[5](1)
(一)技术预测
技术预测方法:
1、生长曲线法
(1)Pearl方程
(2)Gompertz曲线
(3)Ridenour曲线
(4)技术替代预测的费希尔—普赖模型
(5)技术系统发展的预测:包络曲线法
2、相关分析法
(1)导前—滞后相关分析
(2)技术进步与经验累计相关分析
(3)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 (4)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
2、程源、雷家啸和杨湘玉[6] 研究了技术战略的内容和类别,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五、技术演化[6]
(一)技术演化的S曲线 1、Pearl方程 2、Gompertz曲线
七、研究和开发(1)
(一)研究与开发的概念和分类[6] (二)研究与开发管理的发展历程[6]
1、Roussel、Sead 和 Erickson (1991)的研究与开发的发展历 程研究
2、刘常勇:第四代研发管理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十一、技术创新能力(2)
2、技术能力的构成
学者
技术能力的构成
Bell
通过组织学习、变革学习、产品性能反馈、培训学习、工作学习等形成技术能力
(1)行—止决策 (2)时间决策 (3)模式选择:
A、一体化模式 B、合作模式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教授蒂斯(David J.Tecce)提出了一种 模式选择的决策流程图。 (4)生产方式选择 (5)新产品生产的投资决策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十、技术信息和知识产权[5,6] (2)
(三)信道 技术信息传输的组织形式 (1)正式组织 A、专职机构 B、专职人员:技术守门人 (2)非正式组织
(四)知识产权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五)研究开发过程管理[5]
研究开发项目决策
研究开发的资源配置与管理
研究开发项目的实施管理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八、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5](1)
(一)新产品的生产
1、新产品对生产系统的要求以及生产系统对新产品生产的约束 2、新产品生产的决策
3、专家预测法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六、技术预测、评价和选择[5](2)
(二)技术评价
1、技术方面的评价 2、经济方面的评价 3、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 4、风险方面的评价
九、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5](1)
(一)技术转移的概念
(二)技术转移的过程
1、一般过程
感知与初 步判断
供需双方 沟通信息
评估
2、技术需求方引进技术的过程
机会识别
引进决策
3、技术供给方输出技术的过程
产生设想
研究开发
4、技术转移的典型形式及其过程
谈判与协调
适时转移
经营
技术实施
运营与改进
应用
转让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3、并行模型:傅家骥等[6]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程序(2)
(二)技术创新的程序 1、吴添祖等:技术创新与创新扩散过程[7]
市场需求拉动 技术推动 其他因素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专业方向课程:技术创新及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框架
作 者:丁永 专 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研究方向: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 日 期:2007年2月13日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划学派和战略性技术管理学派[5]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程序(1)
(一)技术创新的过程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 (1)线性模型:20世纪60年代 (2)交互模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罗斯韦尔(R.Rothwell)和
1、“四个层面”和“三个方面” [2,3]
理论方面 方法方面 应用方面
项目层面
企业层面 产业层面 国家层面
2、“技术性创新”和“非技术性创新”都是技术创新研究的内容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罗伯逊(A.Robertson) (3)五代创新模式:罗斯韦尔(R.Rothwell) (4)链环—回路模型:1986年,克莱因(S.Kline)和罗森堡
(N.Rosenberg) (5)综合过程模型:特威斯(Twiss) (6)决策模型:1979年,库伯(Cooper)和莫尔(Moore);
2、系列技术创新模型:A—U模型,1978年,阿伯纳西(N.Abernathy) 和厄特巴克(J.M.Utterback)
主要内容
一、关于技术创新研究 二、创新概念、创新理论的发展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程序 四、技术创新战略管理 五、技术演化 六、技术预测、评价和选择 七、研究和开发 八、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
九、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 十、技术信息和知识产权 十一、技术创新能力 十二、技术创新的组织 十三、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其他主题 参考文献 需要重点关注的学者及其著作
九、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5] (2)
(三)影响技术转移的因素与障碍 (四)技术转移策略 (五)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 (六)技术商品的价格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十、技术信息和知识产权[5,6](1)
六、技术预测、评价和选择[5](3)
(三)技术选择
1、技术选择的战略层次决策 (1)行业定位 (2)市场定位 (3)技术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