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研究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曾丽蓉(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麻醉科,广东 中山 528415)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 月择期手术需行桡动脉穿刺患者90例,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成3组,即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与斜轴平面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3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分别观察3组患者总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斜轴平面组的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明显少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长轴平面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短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总穿刺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并降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图分类号:R455.1 文献标识码:B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with out-of-plane approach*ZENG Liro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15,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ith out-of-plane approach.【Methods 】From March 2017 to May 2018, 90 patients with radial artery punc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short axis plane group, long axis plane group and inclined axis plane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three different guiding planes. The total puncture time,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ization,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in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In the inclined axis plane group, total punctur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e success rate of tube plac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needle were obviously les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hort axis plane group and the long axis plane group (P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exes of the long axis pla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short axis plane group (P <0.05).【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oblique plane technique for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has remarkable effect, which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otal puncture time, but also promote the insertion effectively.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ube, the reduction of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are of high clinical value.Keywords : ultrasound guidance; out-of-plane approach;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临床研究·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19.03.013收稿日期: 2018-09-03*基金项目: 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项目(2017J164)对于较为复杂的重要手术,为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动脉血压进行实时监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1]。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操作步骤 9. 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45°~60°角插入留置针。 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 10. 针尖向动脉推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 每隔一定时间确定针尖位置,保证其一直位于动脉血管上方。
(二)操作步骤 3.穿刺部位的选择:探头在5~13 MHz的频率下开始评估血管。 确保探头左侧所处部位的显影在屏幕左侧。自腕部起,对前臂侧 面进行横向扫描,在桡骨茎及桡侧腕屈肌之间确定桡动脉及伴随 静脉。必要时应用光压鉴别动脉及静脉(静脉是塌陷的,而动脉 是充盈的)。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纵向定位下置管操作步骤
• 1. 超声探头纵向确定血管位置,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
后,旋转探头90°。
• 2. 在屏幕中央可见动脉,并确定长轴及血管最大直径处。 • 3. 以15°~30°角进针,使针尖与血管长轴保持平行向前推进。
一、桡动脉穿刺适应证
1. 接受复杂、重大手术,如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或肝移植手术 ,
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 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各类
休克患者。 3. 术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 4. 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操作步骤
• 10. 留置针插入血管腔后,检查其反应,或有无血液回流,确定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影响因素护理课件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影响因素护理课件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年龄30岁,因车祸入院,桡动脉损伤严重,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失败,最终选择其他血管进行置管。
案例二
患者年龄50岁,因重症肺炎入院,桡动脉搏动微弱,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未能成功,转而选择其他方法进 行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经验总结与建议经验总结成功案例表明,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尤其适用于桡动脉搏 动不明显或损伤严重的患者。失败案例提示我们,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应充分评估其血管条件和病 情状况,选择合适的置管方法。
2023 WORK SUMMARY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 刺置管影响因素护理
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介绍 •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影响因素 • 护理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作用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PART 01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 管介绍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定义
01
02
03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减轻 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准备物品
确保超声设备和穿刺置管 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并确 保其功能正常。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确保 舒适,并告知患者相关注 意事项。
术中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穿刺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等,确保患者安全 。
01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是指 利用超声技术定位桡动脉,并进 行穿刺置管的护理技术。
02
超声技术能够实时显示动脉位置 和血流情况,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应用范围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次数。

结果: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可以明显减短穿刺时间,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超声;桡动脉穿刺;护理目前在临床上,通过动脉穿刺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患者的救治具有重大意义。

桡动脉位置表浅,严重并发症少,因此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1]。

此前,在对患者实施桡动脉穿刺的过程中,常常依靠触摸桡动脉搏动点进行盲穿。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日益发展,将超声技术应用到桡动脉穿刺中,在临床上逐渐被人们应用,超声技术借助超声影像了解患者桡动脉的情况,从而可提高其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2],本实验通过对比常规触摸法桡动脉穿刺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两种不同的方法,研究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5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55例。

纳入标准:①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②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③年龄30~80岁。

排除标准:①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Allen试验阳性的患者;③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硬结,破溃,感染的患者;④30d内接受过桡动脉穿刺及置管的患者;⑤动脉导管留置时间>6h的患者。

按照常规桡动脉穿刺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两种不同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桡动脉穿刺)和实验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

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0.92±13.81岁,根据BMI指数,消瘦2例,正常9例,偏重11例,肥胖3例。

实验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07±14.92岁,根据BMI指数,消瘦2例,正常10例,偏重14例,肥胖4例。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进展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进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年5月第42卷第5期IntJ Anesth Resus,Mav 2021,Vol.42,No.5519•综述•超声引导下烧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进展曹颖莉崔明珠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郑州450003通信作者:崔明珠,Email:cuimingzhu78@ 【摘要】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较传统触诊盲穿法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成年人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但不同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各有其优势及不足,因操作技能问题可出现如穿透后壁、血肿、痉挛等风险。

文章描述了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和相关并发症。

超声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已得到认证,超声实时引导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深人研究和不断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医学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置管术DOI : 10.3760/cma.j .rn321761 -20200804-00287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Cao Yingli, Cui Mingzhu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Surgery, Henan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Hen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ui Mingzhu, Email:********************【Abstract】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lpation blind puncture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However, different techniques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risk of penetrating the posterior wall, hematoma, and spasm may also occur due to operating skill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method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punc ture, the related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 which has been certified. The real-time ultrasound-guided clinical application still needs in-depth study and continuous explora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due medical value.【Keywords】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DOI : 10.3760/cma.j .cn321761 -20200804-00287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有创操作,便 于准确地监测血压和频繁采血。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作者:朴素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两种穿刺法的穿刺效果。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平面内法和平面外法组,各组40例,并对两组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

结果平面内法组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低于平面外法组的成功率。

结论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时平面外法技术能大大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连续监测动脉血压的方法,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的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能提高血管置管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是并不是所有在超声引导下都可以一次实现成功穿刺。

本研究对2010年6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进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两种方法,即平面内法和平面外法并作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接受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法组和平面外法组。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病种无差异,穿刺前Allen试验均阴性。

1.2 方法各组患者平卧手术台上,用手托将右上肢托住并外传与身体呈60°,前臂处垫1-2包纱布使手腕处过伸位。

选择右侧桡动脉桡骨茎突上为穿刺点,碘伏局部消毒,利多卡因进行局麻,采用20G聚四氟乙烯外套管穿刺针。

选着高频探头,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将探头放入无菌套,用无菌超声耦合剂。

在穿刺过程中,持探头的手需要调节图像使血管能够清晰显示,持穿刺针的手调节针尖使之与血管共面,要显示针尖压迫血管前壁造成的切迹。

平面内法时穿刺针与超声仪的探头纵轴平行的方向进针,平面外法时进针方向与探头纵轴成90°角。

为排除操作影响,80例均固定一人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χ±s)表示,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佟璐;刘爱;颜红;冯莹;赵紫彤;李瑞祺【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ISSN2709-1961)》【年(卷),期】2021(7)12【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40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穿刺部位均为桡动脉。

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直接触摸动脉盲穿置管法,研究组采用床旁B型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法。

记录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穿刺时间。

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85.00%(17/20),高于对照组的50.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平均穿刺次数和一次穿刺平均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对ICU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开展动脉穿刺,能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

【总页数】4页(P11-14)【作者】佟璐;刘爱;颜红;冯莹;赵紫彤;李瑞祺【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理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2.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ICU休克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及穿刺成功率分析3.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ICU休克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及穿刺成功率分析4.改良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在ICU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研究5.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平面内与平面外桡动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平面内与平面外桡动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平面内与平面外桡动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4-07-11T09:49:26.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高稚淇1 谢红1 王琛1 魏长娜2 王华[导读] 动脉穿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急诊科、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常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

动脉穿刺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各种诊疗的开展。

高稚淇1 谢红1 王琛1 魏长娜2 王华3(1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 215000)(2嘉兴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浙江嘉兴 314000)(3湖州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浙江湖州 313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选择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技术组(A组)和平面外技术组(B组)。

记录两组总穿刺时间,穿刺尝试次数,第一次成功率,第一次成功者穿刺时间,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B组与A组相比穿刺时间[(172±2)s vs. (168±3)s]和穿刺次数2(1,2) vs. 1(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A组相比,第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76% vs. 60%),第一次成功穿刺时间短于A组[(94±1)s vs. (106±2)s],穿透法例数多于A组(40% vs. 20%),动脉周围血肿发生率多于A组(20% vs. 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平面外桡动脉置管技术与平面内技术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所需操作时间更短,但穿透法发生率增高。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平面内平面外【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60-02动脉穿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急诊科、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常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

动脉穿刺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各种诊疗的开展。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在现代医疗技术中,动静脉穿刺置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操作,它为患者的治疗和监测提供了重要的通道。

而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更是凭借其精准、安全、高效的特点,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的主流选择。

动静脉穿刺置管通常用于多种医疗场景,比如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需要频繁监测血压或进行血液采样的重症患者,以及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等。

传统的盲穿法主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解剖标志来定位血管,但其成功率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如肥胖、水肿、血管变异等)的影响,而且可能增加穿刺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血肿、误穿动脉、神经损伤等。

超声引导技术的出现,为动静脉穿刺置管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通过超声,我们能够实时看到血管的位置、深度、直径以及周围的组织结构。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为操作者点亮了一盏明灯,使其能够更准确地找到目标血管,选择最佳的穿刺点和进针角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穿刺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时,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包括超声机器、探头、穿刺针、导丝、扩张器等。

然后,患者需要采取适当的体位,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操作者会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超声定位环节。

操作者将超声探头放置在穿刺部位,通过调整探头的位置和角度,清晰地显示出目标血管。

在超声图像上,动脉通常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结构,有明显的搏动;静脉则通常较大、壁薄,容易被压扁。

操作者会仔细评估血管的位置、深度、直径和血流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

确定好穿刺点后,操作者会手持穿刺针,在超声的实时引导下,沿着预定的角度和方向进针。

当看到针尖进入血管腔时,会有回血,此时可以将导丝通过穿刺针置入血管内,然后拔出穿刺针,用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最后将导管沿着导丝置入血管内,并妥善固定。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肥胖患者来说,由于厚厚的脂肪层掩盖了血管的解剖标志,盲穿往往十分困难,而超声可以轻松地穿透脂肪组织,清晰显示血管。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加拿大Ailon等医师介绍了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视频中呈现了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关内容于201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ngl J Med)。

超声引导下可视桡动脉插管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非常常见,具有较好得安全性且成功率较高。

本文旨在介绍横断面定位及纵向定位下超声引导得可视桡动脉插管在成人中得正确应用。

适应证动脉内导管临床用途较多,便于进行有创血压得持续动态监护,也可用于调节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较易获取用于血气分析与实验室检查得血液样本。

桡动脉通常较易触及,插管后并发症少,通常就是动脉插管首选部位。

盲法穿刺有时可能需多次尝试,易使患者不适,导致出血及动脉痉挛等。

而且,对于肥胖、低血压及血管异常(如血管较迂曲)得患者而言,盲法插管存在很大挑战,而超声引导下可视插管可能效果更好。

盲法插管得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床旁超声技术得诊断及操作准确度较高,能减轻患者焦虑及不适度,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比盲法插管,超声引导下桡动脉插管,穿刺尝试次数少,节省时间且成功率更高。

禁忌证一般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并无禁忌证、但就是,插管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严重得外周血管疾病,侧支循环受损或严重凝血病得患者禁行桡动脉插管、装置得选择及准备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操作物品得准备,包括:2双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手术衣,消毒皮肤得物品,包括氯己定、无菌巾、不添加肾上腺素得1%得利多卡因。

还需准备5 mL注射器及25 G细针,用于输注局部麻醉药物、桡动脉穿刺可选择标准留置针或安全留置针。

准备用于包扎、固定导管得材料、无菌纱布及应用于超声波探头得无菌凝胶。

还需准备压力袋、压力传感器以及相匹配得监护仪。

为评估血管,超声波探头得频率范围保持在5~13 MHz。

接触患者前应洗手、戴口罩。

调整患者腕关节位置,保证其前臂水平、带无菌手套,使用消毒液擦拭患者腕关节至肘窝得位置。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引言:桡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如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动脉穿刺置管通畅等。

正确的穿刺技术和准确的针尖定位对操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评定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

1.方法和材料本研究纳入了100例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

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

平均年龄为52岁。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超声检查。

使用超声仪器对桡动脉进行实时监测,并确定针尖的准确位置。

手术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根据超声引导下的针尖位置确定穿刺点。

成功穿刺的定义为一次成功进入桡动脉,并成功放置置管。

2.结果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桡动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的成功率为100%。

从超声监测结果中发现,针尖准确率高达98%,仅有2例在超声引导下未正确定位针尖,但经过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后,仍成功完成手术。

术后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3.讨论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实时监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针尖的位置,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存在的误刺风险。

同时,超声引导下可以根据组织的结构特点,调整针尖的角度和深度,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本研究中,成功穿刺率为100%,显示了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优势。

4.结论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针尖位置,减少了误刺的风险。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较小和短期观察等。

因此,进一步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加拿大Ailon等医师介绍了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视频中呈现了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关内容于201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超声引导下可视桡动脉插管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非常常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成功率较高。

本文旨在介绍横断面定位及纵向定位下超声引导的可视桡动脉插管在成人中的正确应用。

适应证动脉内导管临床用途较多,便于进行有创血压的持续动态监护,也可用于调节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较易获取用于血气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样本。

桡动脉通常较易触及,插管后并发症少,通常是动脉插管首选部位。

盲法穿刺有时可能需多次尝试,易使患者不适,导致出血及动脉痉挛等。

而且,对于肥胖、低血压及血管异常(如血管较迂曲)的患者而言,盲法插管存在很大挑战,而超声引导下可视插管可能效果更好。

盲法插管的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床旁超声技术的诊断及操作准确度较高,能减轻患者焦虑及不适度,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比盲法插管,超声引导下桡动脉插管,穿刺尝试次数少,节省时间且成功率更高。

禁忌证一般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并无禁忌证。

但是,插管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侧支循环受损或严重凝血病的患者禁行桡动脉插管。

装置的选择及准备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操作物品的准备,包括:2双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手术衣,消毒皮肤的物品,包括氯己定、无菌巾、不添加肾上腺素的1%的利多卡因还需准备5 mL注射器及25 G细针,用于输注局部麻醉药物。

桡动脉穿刺可选择标准留置针或安全留置针。

准备用于包扎、固定导管的材料、无菌纱布及应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无菌凝胶。

还需准备压力袋、压力传感器以及相匹配的监护仪。

为评估血管,超声波探头的频率范围保持在5~13 MHz。

接触患者前应洗手、戴口罩。

调整患者腕关节位置,保证其前臂水平。

带无菌手套,使用消毒液擦拭患者腕关节至肘窝的位置。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 ICU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100例ICU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分成2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穿刺方法,实验组50例应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

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ICU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效果确切,能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临床应用;ICU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时,机体微循环明显障碍,且随之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流减少,诱发各个组织细胞代谢也发生功能性障碍,其诱发原因则相对较多[1]。

一般情况下,ICU患者的病情较危重,且大多数患者需实施多次动脉采血功者有创动脉血压测量,其中桡动脉采血应用最为广泛者,此方法疼痛感相对较轻,且准备时间较短,因而患者接受度比较高,能够准确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2]。

基于此,本研究意在探索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ICU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分成2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

实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6-78岁,年龄均值(45.50±5.70)岁;BMI指数18.70~25.30m/m2,BMI均值(20.10±1.22)kg/m2。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77岁,年龄均值(45.60±5.60)岁;BMI指数18.60~25.40m/m2,BMI均值(20.08±1.20)kg/m2。

两组的一般资料呈均衡分布,存有可比性(P>0.05)。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的两种穿刺法的比较【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基于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动脉穿刺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需要进行动脉穿刺治疗的患者,共选择了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分段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45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平面内法,观察组采用的是平面外法组。

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等各项指标,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实施动脉穿刺置的患者来说,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下行桡动脉穿刺有更加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穿刺置管成功率,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穿刺法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有创穿刺技术,动脉穿刺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动脉通路的顺畅性,可以对动脉血气、血压进行实时监测。

在传统的桡动脉穿刺技术上,主要通过盲探触摸的方式进行穿刺,这种方式不但有很高的穿刺失败的情况,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基于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能够使置管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

采用动脉穿刺技术的时候,主要包含了两种,分别是平面内以及平面外技术,本文通过对比两种技术的穿刺成功率,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需要进行动脉穿刺治疗的患者,共选择了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分段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4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4-76)岁,平均年龄(13.0±11.4)岁。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43-76岁,平为(15.0±12.4)岁。

所有患者均已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两组患者都实施持续性的监测工作,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心电图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以及镇静镇痛。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7-10-24T14:41:58.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作者:倪燕华韦晓君[导读] 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术是ICU常用的连续监测血压的方法,也便于危重患者血气分析检查[1]。

(杭州市红会医院ICU 浙江杭州 310003)【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应用于ICU辅助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61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男性32例,女性29例。

随机分为两组,A组触摸组(N=32)由ICU护士采用触摸法定位行桡动脉穿刺,B组超声组(N=29)由ICU护士在B医师超声定位辅助下行桡动脉穿刺,记录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

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穿刺时间,失败例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B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血肿形成3例,B组患者无血肿形成病例。

结论:超声辅助定位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ICU;超声;桡动脉穿刺【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093-02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术是ICU常用的连续监测血压的方法,也便于危重患者血气分析检查[1]。

目前临床上由于环境和设备的限制,大多依靠ICU护士的个人经验采用触摸法定位穿刺。

首次穿刺失败有多种并发症,导致局部血肿形成,动脉痉挛,造成再次穿刺置管困难[2]。

B超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可直接显示动脉长轴及其位置,穿刺和置管成功率高。

现对我院ICU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的61例桡动脉置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告知患者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

选取61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

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新进展

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新进展

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高频高清晰超声设备的出现以及超声探头的不断改良,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在急危重症抢救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越来越多。

因动脉穿刺的相关并发症比静脉穿刺的更为严重,所以如何将动脉穿刺并发症降到最少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而超声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已被证明较传统盲穿方法有更多优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emergence of high-frequency high-resolution ultrasonic apparatus and improvement of ultrasonic probe,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in rescue and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and severe illness is increasing. Since artery puncture may lead to more severe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venous puncture,the current studies focus on how to minimize punct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Among these,the ultrasound technique has been confirmed to present many advantages in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lpation method.[Key words]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nnulation;Ultrasonic technology;Allen test;Complications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可以动态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同时便于抽取动脉血,因此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室中应用较多。

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进行处理时,选择超声引导方案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30名接受桡动脉穿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15,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穿刺时,选择常规触摸定位法进行穿刺,而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超声引导下挠动脉穿刺置管术进行治疗,在处理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的穿刺操作时间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评估组间差异。

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而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处理时,选择超声引导方案进行处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并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保障置管操作的成功,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临床应用;管理分析;相关性分析接下来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1],这一操作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以及围手术期 C VP监测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并且降低穿刺相关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患者在接受穿刺时个体状况有所不同,故而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相应的穿刺引导,以保障患者的穿刺成功[2]。

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在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进行处理时,选择超声引导方案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获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30名接受桡动脉穿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15,实验组患者年龄介于46-53岁之间,平均年龄(50.8±2.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47-52岁之间,平均年龄(51.3±2.8)岁。

超声引导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朱义;杜真;汪丽娜;陈政;肖婷;屈双权【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婴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1岁以下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n=40)和传统触摸组(n=40).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穿刺和置管,传统触摸组采用指尖触摸法进行定位和穿刺置管,分别记录每组患儿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时间、总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套管针使用数量.结果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72.5%和97.5%,传统触摸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50%和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有1例穿刺失败,更换穿刺部位后穿刺成功.传统触摸组有8例穿刺失败,改超声引导后全部穿刺成功.超声引导组总穿刺时间(66.6±56.9)s,明显短于传统触摸组的(120±94.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2,P=0.003).两组首次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分别为(36.3±16.2)s和(38.3±19.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总穿刺次数少于传统触摸组[1(1~2)vs.1.5(1~3)](χ2=3.900,P<0.05).与传统触摸组相比,超声引导组使用穿刺针数量较少[1(1~1)vs.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4,P<0.05).传统触摸组有7例(17.5%)出现动脉血肿及出血等并发症,而超声引导组仅1例(2.5%)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结论围术期婴儿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时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18)008【总页数】4页(P699-702)【关键词】穿刺术;桡动脉/超声检查;婴儿【作者】朱义;杜真;汪丽娜;陈政;肖婷;屈双权【作者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45动脉穿刺置管是麻醉科医师必备的技能,可用于危重患儿行连续血液动力学监测,便于术中采血行血气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
distance:left:5.2±0.62mm;right:5.1±0.59mm. distance:left:
with
diameter of radial arterial
the point with the minimal subcutaneous
1.8±0.26mm;right:1.7±0.23mm.(4)T he diameter of radial arterial
diameter
and
of radial arterial and ulnar artery at the wrist,the flow velocity of radial arterial
ulnar artery at the wrist.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as guided by
was
ways.We and
recorded the total time of puncture,
puncture
diameter
attempts,the first successful
cases
the first successful puncture time.The
and
peak systolic velocity of radial arterial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measured

and adjacent
structures through
portable
ultrasound
systems with

linear 6~1 3 MHz transducer.We
measured radial artery minimal subcutaneous distance,radial artery maximal subcutaneous
artery showed
round
or
oval in
III
transection with thick and uniform wall including three layers:intima,media,adventitia.In
longitudinal section,the wall showed linear high echo image,vascular cavity showed low echo image.The spectrum showed image of five phases
涉密论文口 本学位论文属
在——年——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非涉密论文口
论文作者签名:——牡
导师签名:
日 期:
互珀纽
日期: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研究
中文摘要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研究
中文摘要
目的:超声技术广泛应用于动脉穿刺置管。本研究的目的:(1)应用超声技术, 观察桡动脉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2)采用超声平面内和平面外技术在不同 桡动脉深度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并观察效果。 方法:第一部分: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患者180例和术中拟行桡动脉 穿刺置管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二维超声仪,频率为6.13Mhz线阵探 头,获得桡动脉及其周围组织声像图。测量的数据包括:桡动脉最小皮下距离、桡动 脉最大皮下距离、最小皮下距离处桡动脉内径、最大皮下距离处桡动脉内径、近端腕 横纹处桡、尺动脉内径以及近端腕横纹处桡、尺动脉血流流速。其中20例患者在超 声引导下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第二部分:拟行桡动脉穿刺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 机分为:皮下距离大于2.8mm平面内组(Al组)、皮下距离大于2.8mm平面外组(A2 组)、皮下距离小于2.8mm平面内组(B1组)、皮下距离小于2.8mm平面外组(B2 组)。每组采用相应的方法完成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总穿刺时间、穿刺尝试次数、 一次成功例数及一次成功穿刺时间,测量穿刺前、拔管后30min穿刺点桡动脉内径、 桡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及血压。 结果:第一部分:桡动脉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声像图显示率为100%。桡动脉横 切时呈圆形,管壁较厚且厚度均匀,由内向外分内膜、中层、外膜三层。纵切时上下 两端为高亮线性回声,其间为均匀低回声图。多普勒频谱表现为三相波、五相波和二 相波。(1)桡动脉最小皮下距离:左侧:0.9±0.24mm,右侧:O.9±0.21mm。(2)桡 动脉最大皮下距离:左侧:5.2±0.62mm,右侧:5.1±O.59mm。(3)最小皮下距离处 桡动脉内径:左侧:1.8±0.26mm,右侧:1.7±0.23mm。(4)最大皮下距离处桡动脉 内径:左侧:3.7±0.45mm,右侧:3.8±0.42mm。(5)近端腕横纹处桡、尺动脉内径: 左侧:桡动脉1.6±0.32mm,尺动脉1.4±0.25mm。右侧:桡动脉1.7±0.35mm,尺 动脉1.3±0.26mm。(6)近端腕横纹处桡、尺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左侧桡动脉:
论文作者签名:—牛

期:
㈣删川㈣㈣㈣删删0
\21 20724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信 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中 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 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
ultrasound
in 20
patients.Part two:1 20 patients scheduled for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GroupAl(subcutaneous distance>2.8mm,in-plane),Group A2 (subcutaneous
distance,the
diameter of radial arterial
at
the point
with
the minimal
subcutaneous distance,
The diameter of radial arterial at the point with the
maximal
subcutaneous distance,The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 得苏州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 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体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置管;超声引导;血流动力学;平面内;平面外

者:王华
指导教师:谢红
II
The study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Abstract
is widely used in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The
distance->__2.8mm,out—of-plane),GroupB 1(subcutaneous
distance<2.8mm,
group
in.plane),GroupB2(subcutaneous distance<2.8mm,out。of-plane).Each
cannulated under corresponding diverse
or
even
three phases
or
two phases.
(1)Radial (2)Radial (3)The
artery minimal
subcutaneous
distance:left:0.9±0.24mm;right:O.9±0.21mm.
artery maximal subcutaneous
at the point
the maximal subcutaneous distance:left:3.7±0.45mm;right:3.8±0.42mm.(5)The diameter of radial arterial and ulnar artery at the wrist:left:radial,1.6-+0.32mm;ulnar,
45.3±13.6
cm/s,左侧尺动脉:38.6±10.4 cm/s,右侧桡动脉:42.6±14.5 cm/s,右侧
中文摘要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研究
尺动脉:36.7±13.1 cm/s。右侧最小、最大皮下距离处桡动脉内径与最小、最大皮下 距离存在相关性。第二部分:(1)A2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1组和B2组(户<0.05), 一次成功穿刺所用时间低于Al组和B2组(P<0.05)。B1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Al 组和B2组(P<D.05),一次成功穿刺所用时间长于A1组和B2组(P<D.05)。(2) 四组间血压穿刺前与拔管后30min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内血压穿刺前和拔管后30min 无统计学差异。拔管后30min桡动脉管径较穿刺前小(P<D.05)。(3)四组拔管后30min 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穿刺前(P<0.05)。 结论:第一部分:高频探头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桡动脉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 腕横纹至肱桡肌下缘段桡动脉皮下距离逐渐增加。彩色多普勒频谱能有效捕捉桡动脉 血流信号,其频谱图像形态各异,可以分别呈三相图、五相图和二相图。超声引导下 桡动脉穿刺可以对血管和穿刺针有效显影,指导临床穿刺。第二部分:超声引导下桡 动脉穿刺置管在动脉皮下距离大于2.8mm时,穿刺效果更好。与平面内技术相比, 平面外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更高,一次成功穿刺时间更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