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操作标准

合集下载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定时更换无菌内套管,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目的: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困难和缺氧。

备注:定时更换无菌内套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之一。

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病情(生命体征及用氧情况)。

2.向患者、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配合。

3.评估患者颈部的皮肤,有无潮湿、湿疹、破溃;气管切口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切口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

4.评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使用套管的型号,系带的清洁度及松紧度,供氧面罩是否清洁,一次性套管应评估气囊压力。

目的: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后续操作提供基础信息。

护士准备:1.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操作盘:治疗碗1(1%活力碘棉球14个以上);治疗碗2:无菌生理盐水棉球4个以上);治疗碗3(蝶形纱布1块,无菌镊4把,无菌内套管1副)、治疗巾,清洁手套,弯盘,必要时备供氧面罩或人工鼻、系带。

注: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时需另备一治疗碗内盛生理盐水,无菌棉签。

目的:准备好必要的操作用具,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操作:1.二人依据电脑核对医嘱。

(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少核对一项扣1分)。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手腕带,评估病人情况及病房环境,酌情吸痰,并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少核对一项扣1分,手腕带未核对扣3分)。

3.洗手、戴口罩。

(未洗手或洗手不规范扣2分,未戴口罩扣2分)。

4.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腕带,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的合作。

(解释沟通不到位扣2分,未核对床号、手腕带各扣1分)。

5.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充分暴露气管切开处皮肤。

目的:操作前的准备和核对可以避免操作中的错误,正确的体位可以使操作更加顺利。

备注: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同时,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使文章更加准确和清晰。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气管切开术是将颈段气管前臂切开,通过切口置入适当大小的金属或塑料气管套管,以缓解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

一、术前护理(一)病情观察详细了解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仔细观察颈部情况,为手术医师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病情评估结果,以便判定病变部位及了解呼吸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

同时,术前必须让患者和家属明确手术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

(二)用物准备护士接到通知后,常规备手术衣包、经皮穿刺气管切开包(内有气管穿刺套针管、扩张器、J型引导钢丝、切皮刀、扩张钳和一次性气管套管),生理盐水,局麻药物,注射器,消毒液;床边备好吸痰器、吸痰盘、一次性吸痰管、无菌手套、吸氧装置或呼吸机(器)。

另再备常规气管切开包和气管套管。

(三)环境准备、为保证手术在床边顺利进行,需转移周围的患者,保证有足够的手术空间;控制病房的人流量,减少对手术的干扰,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时准备充分的照明设施,保证急救通道通畅,便于急救物品的有效传递。

(四)体位准备取仰卧位,头后仰,肩下垫一软枕,固定一人于床头扶好患者头部,保持下颌、喉及胸骨柄上切迹成一直线,充分暴露颈部。

二、术中配合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协助手术者抽吸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时报告患者情况;准备迅速执行医嘱,做好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

三、术后护理、(一)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口腔鼻腔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气道湿化和温化护理、防止局部和肺部感染、病情观察等。

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以备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可迅速使用。

(二)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术后,保持气管套管通畅,严防套管阻塞或脱出是护理的重点和关键。

1、防套管堵塞术后应适时吸痰,随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及痰液;每4-6小时清洗、消毒内套管一次;内套管取出后要及时放回,内套管脱离外套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0分钟,以免外套管堵塞。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技术评分标准项目值准备质量分数标准操作质量分数标准扣分及原因1.评估病人:了解病情,观察局部伤口情况及两肺呼吸音(1分),并解释取得合作(1分)。

2.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2分)。

3.环境准备:环境安静,减少人员流动(2分)。

4.用物准备:无菌治疗盘内备换药碗2只、开口纱布1块、酒精棉球、无菌镊子2把、同型号内套管1副,弯盘,胶布,一次性手套;床边备吸引器、吸痰盘内置无菌罐2只(分别盛盐水纱布和生理纱布)、无菌镊子2把、湿化液、吸痰管数根,听诊器,无菌手套,弯盘(每缺一项扣0.5分)。

1.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床号(1分),再次解释,取得合作(1分)。

2.协助病人去枕,使头尽量后仰(5分)。

3.戴一次性手套,一手固定套管,一手旋转套管卡口取出内套管于弯盘内(5分)。

4.撕开纱布,取下开口纱布,脱去污染手套(2分)。

5.换药:用无菌镊子取酒精棉球挤干,一手持镊固定外套管,一手持镊子夹持棉球由内向外擦拭套管外口(5分);同法擦拭套管下方的皮肤(5分);用镊子将开口纱布开口向上置于套管下方(5分),胶布固定(1分)。

6.右手持无菌镊将准备好的内套管按气管方向置于外套内,旋转卡口固定(5分),沿套管壁滴入湿化液0.5ml(5分)。

7.检查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指为宜,系死结(5分)。

8.观察面色,听两肺呼吸音,根据需要吸痰(5分)。

9.用换药碗中的镊子挤干盐水纱布覆盖于套管口(5分)。

10.协助病人去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5分)。

11.清理用物,洗手,记录(5分)。

评分标准:准备质量:观察病情仔细(1分),关心、爱护病人(1分),无菌观念强(3分)。

操作质量:操作配合熟练(5分),操作程序及终末处理正确(5分)。

扣分及原因:每缺一项用物扣0.5分。

气管切开的护理范文

气管切开的护理范文

气管切开的护理范文气管切开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解决气道问题,例如气道梗阻、呼吸衰竭等。

气管切开后,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以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氧气供应充足、减少切口感染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气管切开的护理内容。

一、气道管理:1.定期清洁气道:使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洁患者气道,以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

2.吸痰:根据需要吸痰,避免痰液积聚堵塞气道,削弱患者呼吸功能。

二、切口护理:1.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每天更换干燥的敷料,定期清洁切口,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避免皮肤破损:避免切口区域摩擦和受压,以防止皮肤破损和感染。

3.注意切口渗液:观察切口是否有渗液,如果有,要及时更换干燥的敷料,并向医生报告。

三、通气护理:1.监测呼吸: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是否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

2.调整标准通气参数: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情况调整通气管的负压和流量,以确保充分通气和供氧。

四、药物管理:1.给予镇静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镇静的需要,给予镇静药物以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2.给予抗生素:如有感染的迹象或医生的指示,给予适当的抗生素药物。

五、其他护理:1.定期床位翻身:为减少压力溃疡和肺部感染的风险,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干燥清洁。

2.监测体温:每日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发热或低体温的异常情况。

3.保持水平位:保持患者的上体部位水平以减少切口张力和出血的风险。

总结一下,气管切开的护理主要包括气道管理、切口护理、通气护理、药物管理和其他护理措施。

通过这些护理,可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保持切口的干燥清洁,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这样能使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更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

气管切开病人的_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_护理

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未使用呼吸机一 般多给予氧气吸入。而气管切开后由于呼吸 道完整性的破坏,鼻塞吸氧效果不佳,一般 需要面罩给氧,每日更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汇报完毕
谢谢指导 !
让我们一起努力 ,把最好的教育献给 我们的孩子!

4、及时吸痰:吸痰时间视病情而定,气管切开的病 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 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观念。 目前不主张定时吸痰,而是适时吸痰。吸痰是一种 侵入性操作,若方法不当,会人为的将痰液推入下 呼吸道而引起感染。因此,吸痰时先抽吸气管套管 内口的痰液,再将吸痰管反折,下插至气管内吸引。
第二步:确认解剖标志和穿刺点,吸痰(如果必要的话), 当气管内有气管插管时,要调整气囊位置到声带上方,以避 免损伤气管插管。可以在局部行局麻。建议选用2-3软骨环 之间为穿刺点。
第三步:以左手拇指中指固定甲状软骨,示指置于环状软骨 上方,右手持刀在选择的穿刺点作一3~5厘米的切口。
第四步:分离各级组织,暴露气管。
7、心理护理:气管切开病人不能进行语言交流, 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提供写字板、笔、 纸或教会其不同含义的手势,以了解其病情 和心理需求,并及时予以满足。 因病人无 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护士观察病人要细 心,询问病人要耐心,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 和充分的信任感,主动配合医疗和护理工作。
8、吸氧护理:气管切开后多因气体交换受损
第五步:切开气管,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吸净分泌物,检 查有无出血。
第六步:气管套管用寸带固定于颈部打死结以牢固固定(在 未用寸带固定以前需用手固定)。切口一般不用缝合,若过 长,可在切口上方缝合一两针,最后用一开口纱布垫于伤口 与套管之间。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应用于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常见手术,其术后的护理十分关键。

正确的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是确保患者安全,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一、技术操作流程1. 消毒准备1.1 洗手并佩戴手套;1.2 使用洗手液洗手并彻底冲洗干净;1.3 取出消毒器具并确认器械包完好。

2. 呼吸道护理2.1 使用酒精棉球清洁患者鼻孔和口腔周围的皮肤;2.2 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分泌物和异物;2.3 用无菌镊子固定舌头,确保患者呼吸道暴露。

3. 皮肤标记3.1 使用棉签蘸取无菌盐水,在患者颈部标出手术切口位置;3.2 在标记的位置处用无菌手术刀进行切口。

4. 气管切开操作4.1 用人工呼吸袋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4.2 用手撑起气管,并在切口处进行局部麻醉;4.3 使用无菌术钳固定气管,在切口处进行切开。

5. 呼吸道插管5.1 将无菌插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切口处,向下插入到气管;5.2 确认插管位置正确,连接到呼吸机或氧气供应设备。

6. 伤口处理6.1 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6.2 使用无菌纱布进行伤口敷料;6.3 固定伤口敷料以确保伤口通畅。

7. 护理评估7.1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7.2 观察插管的位置和通畅度;7.3 注意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

二、评分标准为确保气管切开护理操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评估操作过程中的环节是否符合规范。

1. 消毒准备评分- 手部卫生操作是否正确(10分)- 消毒器具是否完好(10分)2. 呼吸道护理评分- 鼻孔和口腔周围皮肤清洁是否彻底(10分)- 鼻腔冲洗是否有效(10分)- 手术过程中呼吸道是否顺利保持暴露(10分)3. 皮肤标记评分- 标记的准确性和清晰度(10分)- 手术切口位置的准确性(10分)4. 气管切开操作评分- 局部麻醉是否充分(10分)- 切开过程是否顺利(10分)5. 呼吸道插管评分- 插管位置的准确性(10分)- 插管过程中是否损伤气管(10分)- 插管后连接呼吸机或供氧设备是否正确(10分)6. 伤口处理评分- 伤口周围皮肤是否清洁(10分)- 敷料被固定牢固(10分)7. 护理评估评分- 监测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准确(10分)- 对并发症的观察是否到位(10分)根据以上评分标准进行护理操作的评估,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气管切开护理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和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指引一、评估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血氧饱和度、痰液的粘稠度和量。

2.气管切开插管深度,气囊充气情况。

3.气管切开伤口处有无渗血、红肿、皮下气肿、肉芽增生。

二、体位1.患者体位不宜过多变动,一般取平卧位。

体位:术后当日取平卧位,不可多变换体位;24小时后抬高床头15-30。

,翻身应保持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防止颈部扭曲致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

2.如无颅内压增高,头位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3.定时翻身、叩背,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四.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环境要求1.定时开窗通风,使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

2.陪护制度:要求陪护的亲友在病房内尽量戴口罩,人数尽可能少,说话的声音尽可能地控制在最低音量。

五、气道湿化1.湿化液选择:0.45%氯化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

0.45%氯化钠在气道内水分蒸发后渗透压更符合生理需求,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泼,不易引起痰痂、痰栓,吸痰效果好。

2. 0.45%的生理盐水配制方法:使用0.9%的生理盐水中参加等量的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即可。

3.气道湿化方法:微量泵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延长管并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超过气管套管1 cm-2 cm, 于气管套管口用胶布固定【1】。

注射器、延长管24小时更换一次。

4.痰液黏稠度判断【2】:Ⅰ度( 稀痰) : 状如米汤或泡沫样, 吸痰后玻璃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提示湿化过度;Ⅱ度( 中度黏痰) : 痰液如稀米糊, 吸痰后玻璃管内少量滞留, 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满意;Ⅲ( 重度黏痰) : 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坨, 常呈黄色, 吸痰后玻璃管内大量滞留, 不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缺乏。

5.泵入速度: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选择泵入速度,泵入时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果患者不能够耐受,可相应调低泵入速度(1)泵入速度:速度为2~10 mL/h 不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3】。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气管切开护理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护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通常在重症监护病房或手术室进行。

本文将介绍气管切开护理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关的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之前,护士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患者身份信息和病历记录,确认术前准备是否已就绪,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等。

2. 病情评估在开始操作之前,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呼吸、循环、意识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

还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讲解,以获得患者的合作。

3. 麻醉和消毒在进行气管切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麻醉药物应根据医嘱选择,通常为局部表面麻醉药物。

操作之前,要确保手术部位已完成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4. 切开气管气管切开需要使用专业的器械,如手术刀、镜子、气管切开套管等。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切开操作技巧,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时需注意防止切破血管或其他组织器官。

5. 管道插入和固定在成功切开气管后,护士需要将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固定。

固定方法可以选择使用绷带或专用的管道固定器,确保套管的稳固和固定。

6. 切口处理和伤口护理切开口的处理和伤口护理对术后恢复和预防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需要对切开口进行护理,包括清洁、消毒和定期更换敷料等操作,以确保切口的干燥和无感染。

7. 护理观察和记录气管切开后,护士需要进行密切的护理观察和记录。

主要包括呼吸、循环、麻醉情况、伤口状况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估。

同时还需定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并及时清除分泌物。

二、评分标准1. 切开操作的准确性和迅速性评分标准主要考察护士在气管切开操作中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包括是否准确地找到气管位置、是否迅速地完成切开和套管插入等方面。

2. 固定和护理操作的规范性评分标准主要评估护士在管道固定和伤口护理方面的规范性操作,包括固定方法是否稳固、护理操作是否规范等方面。

3. 术后观察和记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评分标准考察护士在术后观察和记录方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护理团体标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护理团体标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 2.吸引管管径不宜超过气管内套管内径的(D),宜选择有侧孔的吸引管 • A.80% B.70% C.60% D.50%
• 3.每次吸痰前应检查负压,吸痰时成人负压控制在(C)mmHg痰液黏稠者可适当增加负压。 • A.60~120 B.70~120 C.80~120 D.90~120
• 4.每次吸痰应在()s内完成,连续吸引应小于()次(C)。 • A.12 3 B.12 2 C.15 3 D.15 2
气管套管堵塞 1、当内套管堵塞时,应取出内套管、吸氧,清洗消毒内套管并重新置入。 2、当外套管堵塞时,应继续气道湿化与吸引、吸氧,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换管或重新置管等 用物准备。
脱管 1、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重新置管。 2、应使用面罩高流量吸氧,同时做好重新置管的用物准备和急救护理。
• 一、单选题。 •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气管造痿口:是指气管插管术或喉切除术后形成的临时或永久性的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气道开口。 • B.带气囊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0~25cmH2O。 • C.脱管是指气管外套管意外脱出气管造痿口外,或未见脱出但气管外套管实际置于颈前软组织内。 • D.吸引管插入人工气道直至遇到阻力时,回退吸引管1cm时进行的气道吸引为深吸引。
1 气管内套管宜在流动水下清洗,清洗后的气管套管壁上应无肉眼可见的附着物,对光检查确认通畅。
2 气管内套管宜清洗消毒至少每日 2 次,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执行(见表格)。
3 气管套管消毒灭菌应符合 WS/T 367 规定。
T/CNAS03-2019
消毒方法
适用类型
高压蒸汽灭 菌法
耐湿、耐热的气管 套管(如金属气管 套管),且有多个 配套内套管
10 应评估吸引后的效果,观察气道吸引后的不良反应。 11 应记录吸引的时间、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用品】气管切开手术包、照明灯具、氧气、吸引器、辅助呼吸气囊、适当型号和用途的气管导管。

气管套管用合金或硅胶制成,有作为特殊用途的套管带气囊。

一般成人可用5-6号套管,4号以下用于18岁以下患儿。

【方法】1.体位病人取仰卧位,颈肩部垫枕,使颈部处于过伸位。

2.切口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切迹上缘,沿颈前正中线纵行切开4-5cm,显露气管。

3.分离颈前肌层用止血钳沿颈中线做钝性分离,以拉钩将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用相等力量向两侧牵拉,以保持气管的正中位置,并以手指触摸气管,避免气管偏离或将气管误拉于拉钩内。

4.暴露气管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2~4气管环前壁。

若其峡部不宽,在其下缘稍行分离,向上牵拉,便能暴露气管,若峡部过宽,可将其切断、缝扎。

5.切开气管分离气管前筋膜,在气管第3~4软骨环“T”形或“Y”形切开气管。

切勿切断第一环,以防伤及环状软骨而引起喉狭窄。

切口亦勿超过第5环,以免发生出血和气肿。

6.插入气管套管用气管扩张器或弯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已选妥的带管芯的套管,取出管芯,即有分泌物自管口咳出,用吸引器将分泌物吸净。

如无分泌物咳出,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管口,视其是否随呼吸飘动,如不飘动,则套管不在气管内,应拔出套管,重新插入。

7.固定套管在系带板与皮肤之间安放气管垫,系带绕过颈部,结扎固定,系带松紧要适度,以防套管滑脱。

8.处理伤口皮肤创口一般为予缝合,如创口太长,缝合气管套管以上的切口1~2针,但不必缝合切口下部,以防皮下气肿。

【.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⒈体位:一般采取平卧或半卧位,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头颈及上身应在同一直线。

成轴线翻身,约3-7天。

⒉床边备吸引器、氧气、气管切开手术器械包,气管切开护理盘(气管内滴药、10ml注射器、无菌缸、气管垫、无菌镊2把、安尔碘、棉签、无菌换药碗、无菌薄膜手套,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

)⒊呼吸道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⑴病人回病区后,应将气管套管的内芯放在床柜抽屉内随手可取之处,以备急用。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每项 2分
取纱
用一手持止血钳固定外套管→另一手持止血钳打 开套管开关,取出内套管和套管处的开口纱(注: 4 使用一次性气管导管病人只需取下开口纱)。
每项 2分
按无菌技术揭开气管切开治疗盘→戴手套→用生
理盐水棉签清洁管盘上下各 2 及气管切开周围皮
肤上下各 3(由上到下,由内到外,每个棉球限用
一次)→再用 75%酒精同法消毒(直径 8cm)→消
毒两侧颈带(由中向外)→一手持止血钳固定外套 36
管→另一手用止血钳取无菌开口纱,覆盖气管切开
伤口→夹取消毒内套管,轻轻放入外套管中→锁住
开关→检查套管系带,松紧适度→用两层无菌湿纱
布遮盖气管套管口→脱下手套。
整理、记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整理床单位→观察、询问
6

病人反应→按要求清理、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吸痰管数根;弯盘;三瓶架;无菌手套 2 双;负压
吸引装置;止血钳 2 把;必要时备电插坐板,消毒
小桶。
核对、解 携用物到病人床旁→核对→解释(目的、过程、配

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6
每项 1分
每项 3分
取合适体
协助患者去枕平卧或半卧位→评估有无痰液。
4

每项 2分
吸痰
给予高浓度吸氧→置弯盘于病人头旁→用清洁止 血钳揭开气管切开处覆盖纱布放入弯盘内→按吸 8 痰法从气管导管内吸出痰液。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流程 评估
操作步骤
标 准 分
扣 分
实 得 分
评分 标准
了解病人诊断、病情;气管切开情况;呼吸情况, 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了解病人的配合程度、 5 心理反应;病室温度、湿度适宜。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标准一、气管切开护理前的准备工作1.1 准备护理用具和药品。

包括洗手液、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无菌巾、消毒棉球、气管切开管、气管切开带、氧气面罩、吸痰器、气管切开用药、止血药品等。

1.2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包括病史、气管切开术的手术记录和术后病情变化等信息。

1.3 安排好护理班组。

保证有足够的护理人员,而且要有丰富的气管切开护理经验。

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标准2.1 换药操作① 准备护理用具和药品。

洗手液、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无菌巾、气管切开用药、吸痰器等;② 实施换药操作。

必须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纱布和无菌巾擦拭患者的气管切开口和周围皮肤,保持切口干燥和清洁;③ 药物给药。

按医嘱给予气管切开用药,如气管切开口抗生素、肾上腺素等;④ 观察患者的状态。

观察患者气道通畅情况,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吸气性发音的声音、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

2.2 吸痰操作① 准备护理用具和药品。

洗手液、无菌手套、吸痰器等;② 实施吸痰操作。

必须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用吸痰器对患者进行吸痰,清除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 观察患者的状态。

观察患者吸痰后的气道通畅情况,及时记录吸痰后患者的痰液性状和数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是否稳定。

2.3 安全固定气管切开管气管切开管的安全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防止气管切开管脱出导致气道阻塞。

① 准备护理用具和药品。

洗手液、无菌手套、无菌巾、气管切开带等;② 实施安全固定操作。

必须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用无菌巾将气管切开口处的血液和分泌物擦拭干净,再用气管切开带将气管切开管固定。

2.4 咳痰护理① 准备护理用具和药品。

洗手液、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无菌巾、气管切开用药等;② 实施咳痰护理操作。

必须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用无菌纱布和无菌巾擦拭患者的气管切开口和周围皮肤,保持切口干燥和清洁,促使患者咳出痰液;③ 观察患者的状态。

观察患者咳痰情况,及时记录痰液性状和数量。

2.5 气道护理① 准备护理用具和药品。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措施,用于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而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操作流程的掌握,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包括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确保手术台和患者周围环境整洁无菌。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2. 患者定位。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时,需要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保持颈部处于适当的伸直状态。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操作,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 皮肤消毒。

在进行气管切开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的颈部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4. 手术操作。

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时,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

首先要用手指扩张患者的气管环,然后用手术刀在气管上切开一个小口。

接着将气管切开器插入气管内,确保气道通畅。

5. 气管切开管固定。

当气管切开手术完成后,需要将气管切开管固定在患者的颈部。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可以避免气管切开管意外脱落或移位,造成呼吸道阻塞。

6. 气管切开管护理。

气管切开管的护理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环节。

需要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清洁患者口腔和气管切开管周围的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 监测和观察。

气管切开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气饱和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道问题。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8. 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后护理。

包括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进行气管切开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吸氧
(3)调节氧流量,按需要给予气管内滴药。
准备
气管
套管
取出内套管:将治疗盘放在治疗车上,置无菌换药盘于床旁桌上打开无菌巾,取镊子。固定外套管,用一止血钳取出内套管置弯盘中,再取出气切处纱布垫放入弯盘中
准备
切口
(4)注意观察气切口周围皮肤情况,用镊子取盐水棉球擦洗气切口周围,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及外套管2次,从内向外,消毒范围5-6cm。
2
评估患者
全身情况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呼吸情况
(2)评估患者呼吸及痰鸣音
颈部皮肤
(3)评估患者气切周围皮肤情况3Fra bibliotek操作要点
核对解释
(1)核对患者,观察病情,做好解释,患者取平卧位,头稍仰。
清洁
气道
(2)抽吸痰液:将治疗盘放置床旁桌上,连接吸引装置,倒生理盐水于治疗碗内、置弯盘,戴手套,连接吸痰管,为患者吸净痰液,关闭吸引器。
安置内管
(5)用另一止血钳夹取备用的内套管装上并固定,夹开口纱布置于套管下面,夹盐水纱布该在套管口上或用人工鼻、面罩等盖上。
整理记录
(6)观察患者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和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
事项
1.保持气管切开伤口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2.气管套管固定要牢固,防止气管套管脱出。
3.床头应备吸引器、氧气、血管钳、气管切开包。
4.密切观察呼吸是否平稳,保持气道湿润通畅。
4.密切观察呼吸是否平稳,保持气道湿润通畅。
4.密切观察呼吸是否平稳,保持气道湿润通畅。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目的]保证有效的通气,也便于吸痰、气管内给药、加压给氧等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标准如下:
1.保证气管套管的通畅,避免其因移位、滑脱或痰液聚积等原因
引起堵塞。

2.保证病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温度通常维持在22-24℃,
湿度在90%左右,可定期检查气管的位置和气管套管的球囊压
力,充分的湿化气道并及时吸痰。

3.坚持无菌操作护理气管,积极预防气管切开处的感染。

可每日
更换气管切开处的敷料,保证切口处干燥、无分泌物渗出。

4.积极对气管切开病人家属进行宣教和心理辅导,告知其密切关
注病人的感觉、表现等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应立即寻求医生帮
助。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5
10、若有痰液,按照吸痰法吸尽外导管内的痰液,取消毒内导管轻轻放入外导管,锁住开关。
5
11、检查导管系带,松紧适宜,用无菌纱布遮盖气管导管口。
3
12、整理床单位,观察病人的反应。
5
13、洗手,记录。
5




清醒患者能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能配合。
5
方法正确,操作熟练、规范,动作轻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吸痰有效,无黏膜损伤。
7
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5
理论
提问
目的及注意事项
5
总分
100
5
操作流程
1、将用物携至患者处,核对,解释,告知患者∕家属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头、颈与上身保持在同一直线。
5
2、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检查性能是否完好,调节压力(成人<-0.06MPa)。
5
3、置治疗巾、弯盘于患者头旁,揭开气管切开处覆盖的纱布于弯盘内。洗手。
5
4、按无菌技术揭开吸痰盘,按照吸痰法吸痰。
5
5、吸痰结束后,关闭吸引器,保护吸引管接头不被污染。
5
6、取下气管内导管和开口纱(使用一次性气管导管病人只需取下开口纱)。
10
7、换上气管切开护理盘。

8、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气管切口周围皮肤和外导管,再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
10
9、将开口纱覆盖于气管切开伤口上。
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准备
人员: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3
用物:气管切开护理盘[内置治疗碗2个,(一个内盛生理盐水)平镊2把、无菌吸痰管若干、开口纱1个、棉签、纱布数张、气管内导管1根],另备弯盘、治疗巾、酒精、止血钳1把、无菌手套。

气管切开护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标准

气管切开护理标准
摘要:
一、气管切开护理概述
二、气管切开护理的准备工作
三、气管切开护理的操作步骤
四、气管切开护理的注意事项
五、气管切开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六、总结
正文:
气管切开护理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对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气管切开护理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在气管切开护理前,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及准备好相关的护理用品。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气管切开护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麻醉,然后进行切开,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气管切开护理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比如,医护人员需要保持手的清洁,避免污染;还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体位,防止误吸等。

然而,即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难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对于这些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在出现时能够及时识别并处理。

总的来说,气管切开护理是一项需要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的护理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1.1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的橡胶或硅胶导管,吸痰管粗细:吸痰管外径<气管插管内径的1/2。
1.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1.3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压力40—53.3kpa。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1.4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使用负压。
1.5对于传染性、不能脱机者(PEEP高、氧合差)、循环不稳定(血压过高过低)、痰量大、颅内压高未控制者推荐用密闭吸痰管。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操作标准
项目
实施要点
操作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核对患者床号、腕带等信息。
3、清醒患者、意识状态、合作能力及呼吸机参数设定情况。
操作要点
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伤口与套管之间覆盖2~4层纱布固定,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抬高床头30一40度:减少VAP发生率,有效预防压疮。为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如对于可适当脱机患者,可先断开呼吸及管路,注意翻身安全性。
3、防止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
4、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
判断吸痰:听肺有痰音;看管有痰动;肺部物理治疗后(翻身叩背、雾化治疗);氧合下降找不到原因。
5.充分湿化:分为间接湿化法(用于有呛咳反射病人)和持续湿化法。
6、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周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2次,先用双氧水浸泡15分钟后,彻底洗净,然后用0.5%洗必泰醇浸泡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使用。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每日用0.5%碘伏消毒2次。气管套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
7.每日给病人口腔护理2次。口腔护理通过去除牙菌斑、减少口咽部定植菌、保持口腔湿润改善口腔卫生状况,降低VAP的发病率。
8.关心体贴病人,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使用约束带要注意松紧适宜,能放进1-2指为宜,注意观察约束部位未稍循环及约束部位松紧度,定时放松,必要时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