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王”龙云:1957年深刻检讨自己的“严重错误” 档案
龙云
YUNNAN ARCHIVES■渝文云南彝族风云人物龙云二三事曾经统治云南18 年之久的爱国彝族风云人物龙云(1884—1962),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民间传说亦甚丰富。
这里我们来说说龙云的几件往事。
惊人武功1914 年秋天,一位自称为‚法国大力士‛的法国拳师来到昆明。
他长相凶横,个头高大,白皮肤,蓝眼睛,满脸络腮胡,一眼望去确乎有" 大力士" 的架势,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的武术‚天下无敌手‛。
晋谒云南都督唐继尧时,他请求在昆明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摆擂3 天,立下誓言说,三天之内,如果没有人能把他打败,他就留在昆明开馆传教;如果谁把他打败了,他便立刻离开昆明。
唐继尧同意了他的要求。
法国拳师于是在讲武堂的跑马场指挥台上摆起了擂台,扯起了写满‚豪言壮语‛的彩旗。
老百姓像赶庙会一样,陆续来到讲武堂围观喝彩。
滇军中武术师们、讲武堂学员中爱好武术的小伙子们,以及流浪江湖的好汉们,先后登台与法国拳师较量。
终敌不过大力士威力,纷纷败下场来。
第一天打擂的结果,法国拳师获得了全胜。
第二天擂台摆出,法国拳师脸红脖子粗,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因无人可与之较量,围观的人群也减少了。
这一天,法国拳师再一次取得了胜利。
第三天早晨,法国拳师依然神气十足,登上擂台。
上午过去了,没有人上台。
当太阳向西移动的时候,法国拳师满心以为,3 天擂期将到,胜利似乎已经在握。
不料,一个小伙子以出人意料的轻捷动作,跳上了擂台。
这个小伙子中等身材,比起法国拳师的高大块头来,整整矮了一个头。
但他油亮黝黑的脸上,露出沉稳坚毅的表情;双目炯炯有神。
他不慌不忙地脱下外面的军装,露出白布衬衣,下着草绿色长裤。
让法国拳师意外的是,他脚上竟然穿的是一双普普通通的草鞋。
法国拳师轻蔑地看了看小伙子脚下的草鞋,高傲地昂起头,把拳伸出,直抵小伙子胸口。
小伙子一边躲闪一边回拳,由于法国拳师手臂长,小伙子无论如何绕不过他的手臂,更无法触及他的头部。
交战了几个回合,小伙子无法发动进攻,因此改变策略,直接向法国拳师的手臂捶去。
国民党军队追堵过云南红军档案史料选编
兵 力 , 滇 军 到 毕 节 , 约 期 会 剿 。请 令 滇 军 早 日 出 俟 即 动 , 部速接酉秀防, 便调陈 、 驰援川南。” 徐 以 田 等 语 。 查 所 称 确 属 紧 要 , 速 饬 所 部 早 日开 拔 速 进 为 希
矗N A譬0
:量
里
维普资讯
长
—鹾圜
过 征 Z : X
南
蒋 介 石 饬 滇 军 移 驻 昭 通 等 地 作 出 击 准 备 电
( 九三 五年 二月 二 日) 一
达 白 之 毫 无 ; 总 师 干 , 惧 讨 赤 之 未 效 。只 以 份 属 兹 益 军 人 , 身革 命 , 从 乃 其 天职 , 命 义无返 顾 。兹 许 服 奉 遵 于 鱼 日敬 谨 就 职 。 除 通 电 , 以 孙 渡 代 表 第 三 纵 并 队 司 令 具 报 外 , 合 电请 俯 赐 鉴 核 。唯 是 材 轻 任 重 , 理 加 以 时 间 仓 猝 , 越 时 虞 , 祈 示 以 方 略 , 作 指 陨 尚 奉
蒋 介 石 催 龙 云 就 职 并 饬 部 速 追 红 军 电
( 九三 五年 二月八 日 ) 一
特 急 。 昆 明 。 龙 主 席 : 密 。据 报 朱 、 残 匪 已 吭 毛 窜 过 叙 永 , 达 金 鹅 池 。 似 以 奔 向 滇 南 绕 窜 川 西 之 到 企 图 为 多 。甫 澄 于 支 日抵 泸 , 已督 部 分 途 截 剿 。兄 既
此次 共 匪如 果在 下 川南 歼 灭 ,则不 仅地 方之庆 , 亦 国 家 之 福 也 。 唯 万 一 不 幸 , 匪 渡 过 大 江 , 入 上 该 深 南 , 全 电 已 呈 明 。 查 其 地 雷 、 、 接 近 蛮 山 , 力 则 马 屏 势 以 各 大 土 司 为 最 。 昔 日 骆 文 忠 擒 石 达 开 于 此 , 即 亦 得 土 司 之 力 。在 此 时 期 , 否 派 员 前 往 联 络 土 司 , 可 以 为 未 雨 绸 缪 , 而 不 用 之计 。 谨 电 , 示 。 职 龙 叩 。 备 祈 东 。 秘 。 E] f 。
龙云的故事300字
龙云的故事300字
案例一:
根据一些资料的记载,龙云生前主政云南长达十八年,被称为“云南王”。
在云南任职期间是龙云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凡是有人要入府相见,岗哨就必须高喊,好像不是进府而是进皇宫,以此壮大龙云气势。
在云南拥有大势的龙云,出生于1884年,是个地道的云南人,因地区偏僻,导致本应进学堂念书的他无学可上。
父亲离世后,龙云跟着母亲回到娘家,和几个一起习武的伙伴做起了买卖生意。
年仅十七八岁的龙云,靠经商头脑赚得盆满钵满。
时间来到了1911年,有一次龙云去四川宜宾收购木材,不料在渡河间木船被撞坏,船上物资都沉入水中。
这对年少的龙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身无分文的他只能选择另寻出路。
同年,龙云加入了保路军魏焕章部,他靠着一身武术在年末被委任为上尉侯差官。
案例二:
一年后,龙云随着滇军回到云南,随后被推荐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这是我国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大学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天一个法国大力士在讲武堂摆起了擂台,称自己是大力士,整个学校无人能敌,
气焰十分嚣张。
龙云见状踏着一双草鞋登上擂台,在习武之人眼中这法国人的打法便是雕虫小技,很快三个回合不到,法国人被龙云按倒在地只得认输,从此龙云的名声一炮打响。
此后,龙云在讲武堂打趴法国大力士的新鲜事传开了,还传入了滇军创始人唐继尧的耳朵里。
自此,唐继尧记住了龙云的名字,也开始默默关注这个好苗子的动态。
大约在1914年,龙云从学校毕业,因在校期间的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被分派到邵通独立营做少尉排长,紧接着升为中尉排长唐继尧也没有忘记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龙云简介
[编辑本段]1.1爱国将领龙云龙云将军龙云(1884.11.19—1962.06.27),字志舟,原名登云,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彝族人,彝名纳吉鸟梯。
龙云早年参加过反清斗争,1911年加入滇军,1914年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毕业后,入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为唐所赏识,被唐继尧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侍卫队长,1921年秋响应孙中山讨桂,进兵广西讨伐陆荣廷,被任为梯团长。
19 22年升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1926年改任昆明镇守使。
1927年龙云与胡若愚等策动“二•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投向广州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之后在与胡若愚争夺云南统治权的斗争中获胜,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职。
1929年秋统一云南。
1933年出兵助蒋镇压福建人民政府(见“福建事变”)。
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在黔、滇、川边境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兼陆军副总司令。
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地处后方,但龙云先后派遣滇军20多万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伤亡10多万,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后因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龙云逐渐支持抗日民主活动,反对蒋介石消灭异己的阴谋,同中国共产党及民主人士结交,并秘密参加了民主同盟。
抗战胜利后,龙云遭蒋介石猜忌,1945年10月被调至中央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软禁三年。
1948年12月,在陈纳德等人帮助下,龙云从南京出走香港,脱离蒋介石的控制。
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8月13日,龙云与黄绍竑、刘斐等44位国民党同仁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怀念那些“迂腐”的人
大很多事情都不好办 了。幸亏 , “迂腐”的梅贻琦
被誉 为 清华 “四大哲 人 ”之 一 的潘 光旦 ,也 是 “迂
遇 到 有 君子 之 风 的龙 云 ,并 没有 影 响相 互关 系 ,龙 腐 ”之人 。早 在 上 世纪 三 十年 代 中叶 ,安徽 省 主席
云对西南联 大的支持依然如 旧。
长 的女儿梅祖芬也没有被录取。”龙云顿时 然气 如璧 上 天津 大 学 ,并 勉励 说 : “只要 自己努 力 ,上
消 ,从此不再提及此事 ,让女儿上了一所普通 中学 。 哪个大学都能出人才。”如璧看托爸爸转学没fTJL,
有人 曾说梅校长太迂腐 ,如果得罪 了龙云 ,西南联 才乖 乖地 离开 北京 去 了天津 。
各界观点 l 占}B晕 &
怀 仓 那 些 以 迂 腐 的 人
陈鲁 民
一 九 三八 年 九 月 ,云南 省 主席 龙 云最 宠 爱 的女 名 的历 史 学家 、教 授 ,还 兼 任北 京 教育 局 局 长 。他
儿报考西南联大附中落榜。龙云让秘书长去找当时 的宝 贝女儿 翁 如璧 没 有考 取 第一 志 愿清 华 大学 建 筑
巧 的是 ,同是 一 九 四六 年 ,大 名鼎 鼎 的文 学 院 人 行 事楷 模 。古 人 历来 崇 尚 “大 上有 立 德 ,其 次有 院长 冯友 兰 的 女儿 冯钟 璞 与建 筑 学 院 院长梁 思 成 的 立 功 ,其 次 有立 言 ” 的三不 朽 ,这三 立 皆重 要 ,皆
女 儿 梁再 冰 也 考清 华失 利 ,她 们 也都 坦 然接 受 了落 不易 ,但最重要的还是立德 ,尤其是在凡事皆可 “变
榜 的现实 ,没有 请 求父 辈去 走后 门 ,因为 她们 知道 , 通 ” 、 “拼 爹” 明 目张 胆 、 “关 系” 攻无 不 克 的 当
“一二·一”惨案的幕后真相
“一二·一”惨案的幕后真相作者:汪幸福来源:《党史博览》2007年第01期陈立夫向蒋介石建议识分子如将“云南王”赶出云南提及昆明“一二·一”惨案,事情得从“云南王”龙云说起。
龙云系云南人,1887年生于昭通一个彝族家庭。
1927年任云南省务委员会委员兼云南讲武学堂校长。
同年8月代理云南省主席。
次年1月,蒋介石又指定龙云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
1929年秋,龙云统一云南,成为“云南王”。
龙云与蒋介石有诸多矛盾,对蒋介石的命令、指示,龙云认为对云南、对他个人有利的,他就执行;没有利的,他就不予理睬,或借故不办。
为此,蒋介石对龙云意见甚大。
由于龙云在云南经营时间较长,又手握重兵,蒋介石又一时无法动他,故忍了一段时间。
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一些重要工厂、大中学校陆续迁到昆明及其周边县市,云南大后方的重要地位突然凸显,蒋介石对云南也日渐重视了。
特别是由北大、清华、南开3所知名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大迁设昆明后,使昆明热闹了许多。
这时,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也以各种名义陆续来到了昆明,还有的进入了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大专院校。
那时,昆明一些同情中共或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有接触的知名知识分子如闻一多、李公朴等,与龙云也有诸多接触。
因而,龙云在思想上逐渐受到他们的一些影响,对西南联大等校的进步师生开展的爱国民主活动,他虽不直接参加,思想上却颇为同情,并采取了比较开明、宽容的态度。
因而,西南联大等校师生的思想及学术活动异常活跃,而且成了西南爱国民主运动的堡垒,昆明的爱国民主运动因此日益高涨。
据原中统特务孔秉礼说,西南联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十分活跃,引起了中统的注意,并在云南设立了3个秘密特务机关。
CC派头目、中统特务机关的后台老板陈立夫对西南联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极其关注,曾多次指示中统头子徐恩曾注意联大的动态,特别是地下党的动向,并多增加一些力量。
徐恩曾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因多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明显。
龙云简介【龙云简介】龙云:龙云人物生平,龙云人物事迹(新)
龙云简介-【龙云简介】龙云:龙云-人物生平,龙云-人物事迹专题:龙云简介龙云,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
彝名纳吉乌萨。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
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
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
龙云简介_龙云-人物生平清末民国龙云1884年11月19日龙云生于云南省恩安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1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封建地主家庭。
爷爷纳吉灼足,曾任部落酋长,后封土司。
爸爸龙清泉英勇善斗,妈妈为海氏家族女。
龙云大排行第四,小名毛老四,在家居长,尚有一弟一妹。
其村寨极偏僻,没有学校,少年龙云一直未能读书启蒙。
1888年爸爸龙清泉病逝,家境沦落,妈妈带他回娘家,由舅舅龙德清抚养,喜爱武术。
1896年,龙云进昭通城,在一家私塾发蒙读书,无奈龙云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没有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03年,龙云只身独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为民除害。
龙云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20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
6月,龙云与卢汉、邹若衡在云南永善县城加入魏焕章的反清部队,开到四川宜宾。
12月中旬,滇军援川部队谢汝翼梯团开到宜宾,龙云等加入滇军徐采臣营,被委任为上尉候差官。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5月龙云等随滇军开回云南,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
1914年秋,龙云击败1个到昆明摆擂台的法国拳师,轰动了昆明,引起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
档案里的云南百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一
义 : 伐 袁 世 凯 称 帝 的 护 国 运 动 , 护 孙 中 山 民 国 讨 拥
临 a-9法 的 护 法 运 动 ; 91 1 ̄ , 1 9年 昆 明 的 五 四 运 动 ; 云 南 龙 云 、 若 愚 、 汝 骥 、 选 廷 四镇 守 使 联 合 于 胡 张 李 1 2 年 推 翻 唐 继 尧 统 治 的 “ 六 ” 变 , 对 英 帝 97 二 政 反
族 工 商 业 开 始 萌 芽 。 经 济 上 , 南 拥 有 全 国 第 一 座 云 水 电站 , 济作 物 的 广泛 种植 影 响 深远 ; 治上 , 经 政 腾
l j
盘
盎辩0剿 V :
\
通 、 族等 方面 的情 况 。如云 南矿 业 发展 中锡 、 、 民 铅 铜 等 矿 的 矿 产 资 源 勘 查 、 采 、 山 生 产 管 理 ; 战 开 矿 抗
馆 馆 藏档 案 资料 共 有 5 5个全 宗 4
( 档 单 位 )计 立 ,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之 前 , 国 民 党 党 政 军 警 机
关 、 会 团 体 、 事 业 单 位 和 社 会 知 名 人 士 形 成 的 社 企 档 案 。 共 计 档 案 1 4 个 " 宗 3 07 2卷 。 5 A- 0 5 云 南 和 平 解 放 , 民 国档 案 得 以 完 整 接 收 下 来 , 较 全 面 地 反 映 了云 南 自辛 亥 革 命 以后 至 1 4 年 的 99 历 史 。云 南 境 内 发 生 的 一 些 在 国 内 外 有 重 大 影 响 的 事 件 , 案 中 都 有 详 细 的 记 述 。 如 昆 明 辛 亥 重 九 起 档
龙云
龙云龙云戎装像龙云(1884年—1962年),字志舟。
彝族,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
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
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
他先后派出20多万滇军奔赴抗日战争前线,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他下令修筑的滇缅公路,是战时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
祖籍四川金阳,生于云南昭通,1962年6月27日卒于北京。
1914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
曾任滇军唐继尧部团长、军长等职。
1927年发动兵变,逼唐下台。
1928年任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后改任讨逆军第七路军总指挥)。
1935年任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黔滇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部阻击过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方面军。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政府陆军副总司令、昆明行营主任、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
后因蒋介石扩张势力,影响其封建割据,逐渐支持反蒋民主运动。
1945年被免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与黄绍竑等人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50年1月由香港回到北京。
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龙云(1884—1962),字志舟,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
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
他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成为共产党真正的朋友。
夺取云南统治权朱德和民革中央副主席龙云在一起谈笑风生.1884年11月19日,龙云出生在云南昭通市境内偏僻的炎山镇松乐村一户先世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民大姓家里。
祖父纳吉迪府,曾任部落酋长,后封土司。
父亲纳吉瓦梯,汉名龙清泉。
龙云彝名纳吉鸟梯,又称纳吉岬岬,龙云是他后来使用的汉名。
4岁时,父亲病逝,家境衰落,龙云和母亲龙氏及妹妹相依为命。
龙云与蒋介石的矛盾既久且深,从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龙云主政云
龙云与蒋介石的矛盾既久且深,从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龙云主政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五华山事件。
龙云与蒋介石的矛盾既久且深。
从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龙云主政云南后。
10多年来。
他虎踞全滇。
依仗天时。
地利。
人和。
养精蓄锐。
力量逐渐壮大。
在政治。
军事。
财政和人事诸方面自成一体。
形成了敢与蒋家王朝分庭抗礼的独立性。
中文名,五华山事件。
发生日期,1945年。
参与人员,龙云。
性质,事件。
事件简介。
抗战时期。
蒋介石要“统一军令政令”。
且云南是蒋介石接受美国军事援助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通要道。
是西南的战略要地。
但时任军委会云南行营主任兼云南省主席的龙云。
却往往在军事上。
政治上自作主张。
处处与蒋作对。
因而经常发生尖锐的利害冲突。
抗战后期。
随着抗战的深入。
龙云对蒋介石更是貌合神离。
“阳奉阴违”。
不满的情绪甚至到了表面化的地步。
龙云逐渐为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所感召。
由拥蒋反共的政治立场。
慢慢向联共抗战。
支持民主运动的态度转变。
龙云对蒋介石日愈不满。
决心联共抗日。
暗中积极寻找与共产党联系的渠道。
提倡言论。
出版自由。
允许游行示威。
明令保障云南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的民主自由权利。
促进了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
当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亲自带人到云南。
要龙云抓捕中共党员。
龙云让他拿出证据。
康泽一时语塞。
后又要龙云镇压学生运动。
龙云不冷不热地说:“学生都是好学爱国的。
借故生端的只是极少数。
”接着他把话锋一转:“现在有人无事找事。
学生闹事是因为有些事政府并未办妥。
他们说几句话就要根究。
教授讲课也要干涉。
结果越压越闹。
有些人不听我的话。
以后闹出事来。
我就不管!”望着龙云阴沉的脸。
特务们尴尬地面面相觑。
捉摸不定龙云脸上那幅挂着墨镜后面的眼神究竟是怒视还是嘲讽。
于是。
他们不便借故生端。
龙云采取行动。
只好保持沉默。
最后不得不灰溜溜狼狈离去。
事件概况。
龙云在与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的接触中。
表示了希望与周恩来会晤的意愿。
延安时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延安时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者:张晶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7年第2期延安时期,是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党通过各种方法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成长为一支成熟的、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领导干部带头自我批评1941 年,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学习中,亲自讲述从建党到抗日战争的党史,总共讲了有十多次,而每当讲到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错误时,他总是把自己摆进去,当众作深刻的自我批评,使大家深受教育。
王若飞是一位善于启发别人对自己进行批评,而且乐于接受批评的领导。
在一次民主作风检讨会上,他作出深刻的自我批评:“我的毛病很多、很大,同志们要尽量提出来,为什么只提出‘性急’这一点?但就这一点,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由于我性情急躁,就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就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遇到事情就会主观主义,就会危害革命事业……”中共七大召开前,王稼祥在《写给毛泽东的两封信》中对自己犯过的一切错误进行了严肃、深刻、诚恳的检讨。
七大上,张闻天作了长篇发言,诚恳检讨了自己存在的“左”倾路线错误,并以亲身经历遵义会议的经验,论证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重要性。
周恩来对于自己不懂国情、犯过错误也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
他们的发言,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欢迎,让大家很感动。
在公告栏、报纸上开展批评千里迢迢来到陕北的美国记者斯诺在红军营地发现:“最使人感兴趣的是红军所办的墙报,里面有黑栏(批评栏)和红栏(表扬栏)。
在红栏中,人们称赞个人或者集体的勇敢、无私、勤劳和其它美德;在黑栏中,同志之间互相批评,并指名道姓地批评他们的军官。
”朱德告诉斯诺:“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1942 年8 月9 日,《解放日报》发表了《谈区委的领导问题》批评文章,严肃地谈到,对于领导干部的问题光批评指责是远远不够的,要紧的是仔细地研究它、积极地改正它。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整风整党运动述略
暖 卜zⅢ0 0 口一 ∞
新 中国成立初期云南整风整党运动述略
陈 浩
( 玉溪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云南 玉溪 6 5 3 1 0 0)
摘要 : 1 9 5 0 年至1 9 5 3 年, 按 照全 国的统一部署 , 云南组 织实施 了一次大规模 的整风整 党运动 , 此次整 党主要针对原云南地 下党存在 的问题 , 取得 了显著的成效。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 强党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 建 国初期 ; 云 南; 整 党运动 中图分类号 : D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0 1 一 O 4 7 5 ( 2 0 1 6 ) 1 0 一 o 0 2 8 — 0 4
与地方 军 阀独裁 统治 、 白色 恐怖 、 抗 日救亡 以及 争 民 主、 反内战 、 迎解 放的斗争历程 。尤其是在解放 战争 时
期, 云南地 下党根据 中央 、 南方局 、 华南分 局的路线方 针和指示 , 积极开展以昆明为中心的民主统 战工作 , 同 时进一步加强在农村的工作 , 大力发 展党 的组织 , 积极 发动 武装 斗争 , 建立 了游 击根 据地 和地方 人 民政 权 。 通过多层次 、 多渠道的统战工作 , 争取 和促成 了卢汉 于 1 9 4 9 年1 2 月 9日率部起义 。此后 , 地下党 与“ 边纵 ” 配 合南下 的二野 四兵团解放 了云南全境 。
保 中等九人为委员 。宋任穷 和陈赓在讲话 中高度评价 了边 区党 委 、 “ 边纵 ” 的工作 , 充分 肯定 了地下党 、 地方
人 民武装 的 巨大 贡献 , 反复 强调加 强 团结 的重要性 。 并且提 出在团结 问题上 , 如果部 队干部与地方 干部之 间、 外来干部与本地 干部之 间 、 老干部与新干部之间 出
【卢汉女儿忆“云南王”龙云】卢汉龙云谁厉害
【卢汉女儿忆“云南王”龙云】卢汉龙云谁厉害和龙云是表兄弟提起“云南王”,大家首先会想到的人物是龙云。
从1927年确立统治到1945年被架空,龙云在云南整整统治了18年;而在龙云离开昆明后,父亲卢汉出任云南省主席,所以也有人称他是继蔡锷、唐继尧、龙云之后的第四代“云南王”–也可以说是最后一代“云南王”。
不过父亲的人生轨迹的确与龙云密不可分。
他们俩都是彝族,龙云比我父亲大11岁,是我父亲的表哥。
他们的老家在云南昭通下面的一个小山村里,虽说两人都出身于地主之家,但那个地方非常贫穷,所以他俩很早就结伴从山里出来闯荡天下。
他们曾与一位同乡一起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20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父亲和龙云正式投入滇军。
不久,两人进入云南讲武堂第四期学习。
龙云学骑兵科,父亲学步兵科。
1914年,父亲从讲武堂毕业,分配到滇军任少尉见习排长,开始了他的职业军人经历。
父亲早期见证了几位地方实力派对云南领导权的争夺。
那时,第一代云南王蔡锷已经去世,取而代之的是唐继尧,不久唐继尧被滇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逐出昆明流落香港。
在唐继尧失去权力时,父亲和龙云也效忠于他。
次年3月,唐继尧又重新确立了对云南的统治,龙云被任命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驻守昆明,成为滇军实际上的二号人物,父亲被任命为近卫第3团团长,不久又升任第七旅旅长。
但是他们内部的争权夺势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1927年2月6日,龙云与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4位镇守使一起调兵逼进昆明,对唐继尧“兵谏”。
被迫交出政权的唐继尧不久就病死,政权又失去了平衡,特别是胡若愚与龙云争夺领导权的矛盾加剧。
1927年6月13日深夜,胡若愚派兵突袭龙云住宅,擒获龙云。
这就是云南历史上的“六一四政变”。
龙云一只眼睛被炸瞎,被囚禁于铁笼中。
当时胡若愚也派兵包围了父亲的住宅。
父亲在家里听到枪声后机警地从石墙爬出,藏在朋友家中。
两天后化装逃出昆明,在楚雄等地收容部队,向昆明反攻,最终逼迫胡若愚释放了被囚一月多的龙云。
龙云:蒋介石扳不倒的“云南王”
龙云:蒋介石扳不倒的“云南王”
佚名
【期刊名称】《兰台内外》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龙云因受到蒋介石的青睐,成为举足轻重的“云南王”。
但他在执政过程中,却多次让蒋介石感到不满,关键时刻的“叛逃”举动,更是让国民党一方大受震动。
他是怎么从蒋介石的“天罗地网”中逃脱的?又为何要“联共反蒋”呢?三根鸡毛修筑滇缅路龙云出生于1884年,云南昭通人,辛亥革命爆发不久,龙云投入滇军,随部队入川支援。
回滇后,龙云被保送到陆军讲武堂第四期学习,毕业后被推荐作唐继尧的副官,这成为龙云发迹的起点。
【总页数】3页(P56-5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1928-1945年蒋介石与龙云关系探微 [J], 白路
2.民国时期"云南王"龙云与云南近代体育 [J], 孟祥坤
3.龙云:被打成右派的“云南王” [J], 杨津涛;
4.1928-1945年蒋介石与龙云关系探微 [J], 白路;
5.“云南王”龙云被解决始末 [J], 王勇;傅伟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云转变的重要契机
龙云转变的重要契机
王云
【期刊名称】《云南史志》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据龙云《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接电召,8月由昆明乘专机,经西安飞往南京出席最高国防会议。
到西安时,陕西省主席蒋鼎文向他介绍,中共有几位负责人要到南京。
龙云知【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王云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7
【相关文献】
1.精神卫生机构功能的转变将成为推动心理治疗发展的重要契机 [J], 李晓驷
2.形式转变重要观念转变更重要 [J], 李文钢
3.审计要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作贡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同志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J],
4.加快实现教育的“两个重要转变”——全省教育工作实行“两个重要转变”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J], 陈泽河;孟翔君
5.红军长征过云南与龙云思想转变的开始 [J], 谢本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王”龙云:1957年深刻检讨自己的“严重错误” 档案原创短史记栏目整理短史记龙云与蒋介石合影编者按:1950年1月,龙云北上进京,先后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57年,龙云在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言,做了这个《思想检讨》。
他检讨自己不仅有“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而且“掺杂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以至在对苏外交,以及少数民族问题上,犯了一系列错误。
当年,龙云被安上“反苏”、“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罪名,划为右派。
思想检讨龙云(一)我最近在人大常务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为讨论国家决算、预算草案时,曾经提出了谬误的意见,会后自己就感觉不对,我当时以为自己是人大常委,在会上向党和政府建议是可以的,并且常委会是工作会议,即或有错误也无大碍,后来才想到,在这样重要的会议上,不应该随便说话。
接着第二天常委会继续开会,我请假没有出席,等到在民革中央小组的座谈会上,王昆仑同志把在常委会批评我的错误发言传达了以后,李主席和各位同志对我的谬论,提出了善意的揭发和批评,其后又在人大云南小组会上,各位代表对我进行了批评,我才更了解自己的发言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对中苏友谊团结,社会主义的建设,党的领导都有坏的影响。
因此,情绪非常不安,精神十分痛苦,经过了一段时间,反复的检查了我自己的错误,才明白是由于我的阶级出身,蒙蔽着自己的眼界,加之学习不够,对很多问题认识不清,观点模糊,立场就不易站稳了。
现在尽就自己的觉悟程度,将同志们对我帮助的主要问题,着重的进行深入检查。
我在没有批判我的严重错误之前,我想略为谈一谈自己的思想模糊和立场不稳的根源。
从思想本质说,我的主导思想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又掺杂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我生长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地主家庭,一方面受到封建道德和伦理的教育,另一方面受到民族歧视和压迫,清末民初,投身军伍,又渗入了军国民思想教育,同时,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也给了我很多的影响,于是由狭隘的所谓“忠君爱国”的观念,发展成为“富国强兵”的思想。
又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主持一省军政,剥削压迫云南人民达十余年,就造成了唯我独尊、自高自大的封建官僚和军阀作风。
抗日时期,蒋介石假抗日之名,行独裁之实,排斥异己,媚外求荣,我才反对他,仇恨他;这时,进步人士内迁,民主力量汇集昆明,大家都痛恨独裁,渴望民主自由,这是十分符合我的主观愿望的。
我为自存与适应潮流,所以才接近中国的民主力量——中国共产党,希望能够打倒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国家,但这也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
抗日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准备内战,即勾结美帝以阴谋毒计把我调离云南,到了重庆,这时,蒋介石想独吞胜利果实,专横暴戾,因此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在舆论压迫下,召开旧政协,但墨迹未干,又为其撕毁破坏,使我义愤填膺,更仇恨他,更反对他,并想竭尽棉薄,如何来拆蒋介石的台。
但这时的心境,我只认为共产党是当时国内反蒋的巨大力量,所以我才更进一步靠拢共产党,反对蒋介石,但反蒋并不等于革命,从今天来看,这是有原则性差别的,也就是立场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本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在思想意识上却没有生根,因为接受党的领导,不应当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很好的贯彻到行动中去。
八年来,由于中国共产党对我的知遇与优渥,在思想上使我反而松懈和自满了,在以往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运动中,我没有主动争取去到实际的阶级斗争中求得锻炼,对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也不够,所以由旧社会带来的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改造,几乎原封不动,并对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还未建立,对资本主义(包括美帝)的仇恨亦未建立,因此敌我不分,爱憎不明,也就谈不到正确的阶级立场。
因此,我在参加新中国的政治工作上及平日言语行动中,都经常从老一套的思想意识出发,有时对党和国家的一切措施,多少有些抵触和距离,随便讲话,丧失立场。
以上就是我从思想上发掘错误产生的根源。
由于阶级本质的局限性和以上所追查的思想根源,对一切新事物,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从目前利益出发,没有长远打算,只从片面、局部来观察问题,没有认识整体。
总之,以感想当政策,传闻当事实,以耳代目,因此,数年来产生一连串的错误言论。
例如:在减租退押时,我竟希望“有押退押,无押不该要。
”土地改革我是拥护的,但我希望和平土改,不用斗争方式,思想上是对地主阶级和旧官僚同情的。
“三反五反”“肃反”运动,我也认为搞得过火,冤枉了一些“无辜”的人。
农业合作化,我认为很好,但我觉得发展高级社太急太猛,反使农民生活困难,以及最近在帮助党整风的初期,我还说“过去几个运动都是共产党整人”,“民主人士对党提意见,没有做到步步紧,而是步步松”……我对这些运动的错误言论,都起了不利于人民的作用,并忽视成绩,夸大缺点,不经调查研究,信口开河,既不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的政策,又没有受到这些运动的教育,这次经过同志们的分析批判,确实使我受益很大。
(二)关于这一次我在人大常委会上建议犯了严重错误的发言,充分暴露了我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剥削思想本质,突出的表现了违反国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违反宪法所规定的国际主义精神。
不论我主观的愿望怎样——是从狭隘的“爱国主义”出发也好,或是从考虑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提出也好,但这种荒谬言论在客观效果上,引起了“挑拨中苏友谊,破坏国际团结,从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国际团结的。
而且是为亲者所痛,仇者所快的。
因此,我十分感谢同志们一切善意的帮助,使我对这些重大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
1.“抗美援朝战争经费,全部由中国负担不合理”——首先我对这个战争性质的提法就提错了,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
美帝循着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打到鸭绿江边,我们为了保卫革命胜利的成果,为了得到和平的环境建设祖国,是不能不予以反击的。
因此,抗美援朝,也是社会主义阵营反对帝国主义阵营侵略的正义战争,但首先是我们自己保家卫国,而并不等于和苏联开合股公司。
我们自己的事,怎能斤斤计较,要朋友来负担经费,这正是露出了我剥削阶级的本质,何况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取得,虽是全国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努力的结果,若没有苏联大力的帮助我们装备陆、海、空军,替我们守住旅顺、大连,加之有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威力镇慑,又怎能打胜战呢?我不但没有衷心的感谢这种国际主义的、伟大的友谊,而却以怨报德,这确是令人不能容忍的。
2.“第一、二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借款给盟国,又实施租借法案,后来他们有的赖了债,有的美国不要还了,苏联对我国借款,十年以内还清,时间过短还要付息。
建议延期二、三十年归还,借以缓和国内经济紧张。
中国为社会主义而战,结果如此。
”——以美帝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横财的租借法案来对比苏联对我国的借款,又把两者等同起来,这实在是敌我不分,毫无人民立场了。
不论从那一个角度上提问题,首先不分清敌我,必然要淆乱是非。
这种没有是非界限的提法,虽然我自己以为是“爱国”的,而人们就要问:你爱的是什么国!?虽然我是想建议请求苏联同意我们延期归还借款,以缓和国家的经济紧张,实际就等于说“苏联不如美国大方”,这也就是没有和美帝划清敌我界限。
而且,我还抱怨说“中国为社会主义而战,结果如此?”更不能不引起人们要问:不为社会主义而战,难道要为资本主义而战吗?当然,事情很清楚,这不是一个语言修词问题,而是一个观点立场问题,我因观点模糊,毫无立场的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没有把敌我的界限划清,其结果就很明显的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不是向苏联一边倒,而是反苏,不是仇美,而是崇美,更谈不到有任何国际主义的气息了。
不但没有促进中苏友好的团结,却起了破坏的作用,经大家指明,又回忆到我访苏的情况,苏联朋友对我伟大而深刻的友谊,确实惭愧万分,自己没有一点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苏联的思想感情,这对我真是一课深刻的教育。
3.“苏联解放我国东北时,拆走了工厂中的一些机器,有无代价?偿还不偿还?”——这种问题的提法,充分暴露了剥削阶级“算倒账”的思想,不管人家千般好,只要一桩不如意,就板起面孔,不讲交情,而且这种说法,正是一九四五年蒋介石集团用来做“反苏、反共的口实”,而我竟毫无原则的滥用,不能不使人们质问:你是代谁讲话?何况那时苏联搬走机器,真是帮了人民的大忙,不留给蒋介石利用它来打我们,这种对中国革命胜利具有无穷的潜在作用,我竟不能鉴别。
同时,建国以来,苏联帮助我们设计和供应设备的一百五十六项建设项目,并且帮助了我们建设了伟大的长江大桥及许多重要铁路,都是和苏联无私的援助与专家们的辛勤分不开的。
而我竟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何等近视!并且公然引用过去反动派“反苏反共”的口实,向苏联“算倒账”,扪心自问,无地自容,尤其最近看到美蒋竟利用我的谬论挑拨中苏感情,这清楚的说明了敌人爱的是什么?人民恨的是什么?也说明了我自己强调的动机是怎样?效果又是怎样了。
这实在是一个反动立场。
所以同志们说我“这简直是太没良心了!”我认为是严正的谴责。
4.“我国援外预算太大,主张抓紧压缩对外的援助”,这说明了我既无远大的眼光,又无磅礴的气魄,只能小手小脚,小家小管,紧把细持,量入为出。
没有清楚知道,我们国家经费虽有困难,但我们援外经费是根据自己的能力,用以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及世界和平力量的团结。
也没有意识到我们援助了邻邦,就等于加强了自己的国防,帮助这些国家,也就等于阻止了美帝建立军事基地,支援亚非国家,就是支持了世界和平,更没有意识到坚决反对美帝是尖锐的敌我斗争。
而我只从自己过去的小天小地来设想,更没有进一步认识到这是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也是“争取人民民主,争取持久和平”的国际统一战线的宏业伟图,经过同志们的分析批判,使自己确有“井底蛙”之感。
从以上四个主要问题的再认识,使我深刻了解到:虽然我当初在发言的动机上自以为是狭隘的爱国主义,实际的客观效果却是反苏、反社会主义、反党、反人民的。
这种严重后果,是令人不能容忍的。
(三)我五月三十日在中共统战部民主人士座谈会和此次人大云南小组会两个会上,都谈到了少数民族问题。
我关于这个问题的许多谈话,是有很多错误的。
1.关于“少数民族,自古以来没有那么复杂,大家都是一个祖先”的问题,经过同志们的批评和帮助,我才认识到,确实是有原则性的错误和荒谬的。
这种谬论,我是根据“汉书”所记载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加以自己的推想:“也许是同系一族,因地异名”而来的。
我毫未意识到“汉书”是封建帝王的“起居注”,是大汉族主义的“歌颂录”。
又没有民族起源、演变和发展的科学知识,竟自“泥古不化”的武断说,少数民族是“一个祖先”。
虽然后来又说“现经专家研究鉴定,云南有二、三十种,接近事实了”。
但也意味着“同系一族,因地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