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女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 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
2.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
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知——了解《诗经》
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的相关知识。
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3.《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4.相传《诗经》是由孔子收集编撰而成。原本只称《诗》,是儒家“五经”之首,因此又称《诗经》。
5.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为民歌,共160篇,“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风”本来是什么意思呢?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瓦罐子,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一边敲一边唱歌。后来把“风”作为民歌的代表。《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认为“风”是最低级别的一种歌谣,但是从文学史上看,“风”的成就是最大的,文学地位是最高的。)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6.《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即平铺直叙(直接铺叙陈述);
比,即比喻,“以彼物喻此物”;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物起兴。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7.《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
8.《诗经》大多数是抒情诗,运用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色。
9.《诗经》就本质上,是乐曲的歌词;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教师小结: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及其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学习我们《诗经》中爱情诗的名篇《静女》,是邶国的民歌,邶国是现在河南境内。这首诗距今已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但是我们读《诗经》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祖先在运用汉语方面的技巧已经非常高超了。两千年后,我们现在看《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国风”,每一首都是非常优美的。几千年前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我们现在的喜怒哀乐大体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读《诗经》,能够被他们感动,就是这个原因。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我们探讨一下,共同走进《诗经》这个迷宫。
三、诵——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ū) 俟(sì) 见(xiàn) 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注意读出四言诗节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个别句式灵活处理。
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分组读、个人读、全班齐读。
4.检查诵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通假字
爱:通“薆(aì)”,隐藏,遮掩。见:通“现(xiàn)”,出现。
说:通“悦(yuè)”,喜爱。归:通“馈(kuì)”,赠送,馈赠。
女:通“汝(rǔ)”,你的。这里指“肜管”。匪:通“非(fēi)”,不是。
5.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
四、课堂小结
从《静女》一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上古时期淳朴的民风,及诗中这种美好的情感。《诗经》中的这类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下节课让我们去诗歌中感受这种美好的情感世界。
五、布置作业
背诵《静女》全诗。
六、板书设计
爱:通“薆(aì)”见:通“现(xiàn)”
说:通“悦(yuè)”归:通“馈(kuì)”,
女:通“汝(rǔ)”匪:通“非(fēi)”
七、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前,可以让学生互读,彼此找出不足之处,然后再站起来朗读效果会更好,能更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