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知识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生活方式定义
• 生活方式定义: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 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 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 余性和享受性。
.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 旅游——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和其他 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 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
国外关于旅游的概念
• (1)tourism
•
1811年收入《牛津词典》
• (2)travel
•
国际上通用tourism
.
旅游的定义
• (1)交往定义 • (2)目的定义 • (3)流动定义(艾斯特定义) • (4)相互关系定义 • (5)生活方式定义 • (6)消遣定义 • (7)经济定义
.
(1)交往定义
主动学习与 团队协作 (10%)
自然旅游景观介绍 民族风情介绍
地方风味特产介绍 知识测评
项目学习 成绩
(70%)
平时成绩 (20%)
.
课堂考勤 课堂回答 课后作业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业知识概述
.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业知识概述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旅游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市场 国际旅游与区域旅游合作、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日及中国年度旅游主题
• 结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道。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并在奴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绝大部分活动 不属于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 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 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 要。
本课程通过对旅游与旅游业知识、中国的历史 文化、民族民俗、宗教、饮食与药膳、风物特产 、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自然旅游景观、会展旅 游与主题公园、旅游名录名区名城、广东旅游和 部分海外客源地的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自 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概况,从而为以后旅游工作打 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
课程考核与评定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的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
.
.
.
.
.
.
.
.
.
.
.
.
.
• 吉林长白山天池 • 德天瀑布 • 金滩 • 内蒙古大草原 • 黄山 • 九寨沟 • 泰山 • 巴黎埃菲尔铁塔 • 北京世界公园 • 悉尼歌剧院 • 英国白金汉宫 • 日本富士山
.
你想环游全国吗?
.
.
《导游基础》课程简介
《导游基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局”; • 1982年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旅游一词正式出现。
.
帝王巡游
公务旅行:郑和下西洋
古代文人漫游
湖与元气运, 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 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 乌宿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 歌声人流水。
——李白·《游高淳丹阳湖 》
.
宗教 旅行:
唐僧 西天 取经
第一节 旅游
.
我国关于旅游的概念
• (1)观光——源于2000多年前的《易经》中的“观 国之光”和《左传》中的“观光上国”,也就是指观 看、考察一国一地的礼乐文物、风土民情等。
• (2)旅行——主要指古代帝王巡游、官吏的宦游、文 人墨客的漫游、和尚道士的云游,以及学者的科学考 察、群众性的踏青等活动。
• (3)旅游的出现: • 1964年,国务院正式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
.
迁徙、旅行、旅游三者的区别
➢ 迁徙: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 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 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 居点。
旅行:离开常住地在外地短时间停留,其外出的目的可以是多种 多样的。它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
• 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 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 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 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 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 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 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
(2)目的定义
•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 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 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 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 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 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
(3)流动定义(艾斯特定义 )
•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 ,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的 旅游的定义。
•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 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 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 赚钱的活动。
.
(4)相互关系定义
• 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 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 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 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 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 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 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 :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 的综合性。
旅游是有动机内涵的,外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是 旅行和游览的统一体。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
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 [提问]部落A擅长耕作,部落B擅长守猎,随着生产技术与守猎工 具的进步与改良,两个部落都有了剩余食物,这种情况下,会出 现什么现象?
• 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 ,剩余食物出现。 2.纺织技术、冶金、建筑、运输等行业出现;第二次社会分工 ,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 3.产品交换、生产技术交换,导致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因此也便产生了旅行 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 旅游业已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 • 一、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 1、旅行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 2、人类有意识地外出活动始于原始社会
末期,并在奴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 3、“迁徙”与“旅行”、“旅游”的异
同。
.
• [提问1] • 近代考古发现,某些相隔数万公里的两地出
土的史前人类遗骨化石存在很多相同的遗传特 征,为什么? • [提问2] • 原始人类在交通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为什 么仍然要不断的迁徙? • • [提问3] • 这种不断的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 游活动?为什么?
(5)生活方式定义
• 生活方式定义: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 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 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 余性和享受性。
.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 旅游——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和其他 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 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
国外关于旅游的概念
• (1)tourism
•
1811年收入《牛津词典》
• (2)travel
•
国际上通用tourism
.
旅游的定义
• (1)交往定义 • (2)目的定义 • (3)流动定义(艾斯特定义) • (4)相互关系定义 • (5)生活方式定义 • (6)消遣定义 • (7)经济定义
.
(1)交往定义
主动学习与 团队协作 (10%)
自然旅游景观介绍 民族风情介绍
地方风味特产介绍 知识测评
项目学习 成绩
(70%)
平时成绩 (20%)
.
课堂考勤 课堂回答 课后作业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业知识概述
.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业知识概述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旅游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市场 国际旅游与区域旅游合作、旅游组织 世界旅游日及中国年度旅游主题
• 结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道。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并在奴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绝大部分活动 不属于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 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 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 要。
本课程通过对旅游与旅游业知识、中国的历史 文化、民族民俗、宗教、饮食与药膳、风物特产 、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自然旅游景观、会展旅 游与主题公园、旅游名录名区名城、广东旅游和 部分海外客源地的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自 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概况,从而为以后旅游工作打 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
课程考核与评定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的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
.
.
.
.
.
.
.
.
.
.
.
.
.
• 吉林长白山天池 • 德天瀑布 • 金滩 • 内蒙古大草原 • 黄山 • 九寨沟 • 泰山 • 巴黎埃菲尔铁塔 • 北京世界公园 • 悉尼歌剧院 • 英国白金汉宫 • 日本富士山
.
你想环游全国吗?
.
.
《导游基础》课程简介
《导游基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局”; • 1982年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旅游一词正式出现。
.
帝王巡游
公务旅行:郑和下西洋
古代文人漫游
湖与元气运, 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 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 乌宿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 歌声人流水。
——李白·《游高淳丹阳湖 》
.
宗教 旅行:
唐僧 西天 取经
第一节 旅游
.
我国关于旅游的概念
• (1)观光——源于2000多年前的《易经》中的“观 国之光”和《左传》中的“观光上国”,也就是指观 看、考察一国一地的礼乐文物、风土民情等。
• (2)旅行——主要指古代帝王巡游、官吏的宦游、文 人墨客的漫游、和尚道士的云游,以及学者的科学考 察、群众性的踏青等活动。
• (3)旅游的出现: • 1964年,国务院正式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
.
迁徙、旅行、旅游三者的区别
➢ 迁徙: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 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 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 居点。
旅行:离开常住地在外地短时间停留,其外出的目的可以是多种 多样的。它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
• 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 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 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 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 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 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 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
(2)目的定义
•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 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 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 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 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 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
(3)流动定义(艾斯特定义 )
•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 ,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的 旅游的定义。
•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 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 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 赚钱的活动。
.
(4)相互关系定义
• 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 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 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 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 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 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 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 :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 的综合性。
旅游是有动机内涵的,外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是 旅行和游览的统一体。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
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 [提问]部落A擅长耕作,部落B擅长守猎,随着生产技术与守猎工 具的进步与改良,两个部落都有了剩余食物,这种情况下,会出 现什么现象?
• 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 ,剩余食物出现。 2.纺织技术、冶金、建筑、运输等行业出现;第二次社会分工 ,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 3.产品交换、生产技术交换,导致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因此也便产生了旅行 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 旅游业已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 • 一、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 1、旅行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 2、人类有意识地外出活动始于原始社会
末期,并在奴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 3、“迁徙”与“旅行”、“旅游”的异
同。
.
• [提问1] • 近代考古发现,某些相隔数万公里的两地出
土的史前人类遗骨化石存在很多相同的遗传特 征,为什么? • [提问2] • 原始人类在交通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为什 么仍然要不断的迁徙? • • [提问3] • 这种不断的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 游活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