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的故事
陈毅的坎坷爱情:三段婚姻,还有一位女将军为他终身不嫁
![陈毅的坎坷爱情:三段婚姻,还有一位女将军为他终身不嫁](https://img.taocdn.com/s3/m/5720377d3169a4517723a3d0.png)
陈毅的坎坷爱情:三段婚姻,还有一位女将军为他终
身不嫁
本文导读:
早在陈毅做军长的时候,就跟萧菊英结婚了,本来两个人十分幸福恩爱,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因为一个小小误会,导致了一个大大的悲剧,因为有一次陈毅在去开会的途中遇到了袭击,当时陈毅坐的马死了,可是却没了人影,所以很多人都以为陈毅元帅遇害了,萧菊英也深以为信,心中十分伤心难过,悲痛欲绝的她最后决定要跟着陈毅一起去,但陈毅并没有死,而萧菊英却是真的离开了。
此后,赖月明就走进了陈毅的生活里,但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个人待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多,但两个人感情还是很好的,在长征的时候,还是赖月明照顾受伤的陈毅,后来陈毅要去其他地方指挥作战,在两个人分别的时候赖月明要求陈毅杀了她,最后经过苦心劝说,赖月明才罢休,但后来赖月明还是因为被逼着嫁给其他人而自杀了,这件事对陈毅同样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除了上面这两位妻子以外,陈毅还跟胡兰畦有一段爱情,胡兰畦是一个很漂亮的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有着极高的革命情怀,曾跟陈梦云结婚,夫妻两个还一同保护过陈毅,但事后很多年,陈毅都没有见过这对夫妇,后来再相见时,陈毅跟胡兰畦互诉情谊,但是组织上不同意,最后不得已二人只好放弃了这段爱情。
后来,陈毅当了上海市长,而且已经结婚,可是胡兰畦仍然在心中记挂着陈毅,但是陈毅已经有了家室,她已经没有机会了,但胡兰畦一生未嫁。
陈毅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为新中国的建立不怕牺牲不怕辛苦,让人敬佩。
舍身为国陈毅作文素材
![舍身为国陈毅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e4f2bc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d.png)
舍身为国陈毅作文素材一,法国留学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张安井村的一个富裕家庭,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大一些进入学校学习。
1916年他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他前往法国留学。
在法留学期间,他认识了蔡和森等共产主义人士,开始接受共产主义。
1921年北洋政府派朱启钤前往法国借款,打算以中国的筑路权、采矿权、税收作抵押,借款3亿法郎,用来购买军火。
陈毅等留法学生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召开“拒款大会”,反对北洋政府出卖中国权益。
随后他们到中国驻法公使馆门前抗议,结果遭到镇压,被遣返回国。
二,投身革命1922年陈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他前往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法大学支部书记。
1926年他返回四川工作,参与泸顺起义。
1927年他前往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委员会书记。
不久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陈毅因此前往参加起义军,担任第11军第25师第73团政治指导员。
国民党派大军围攻起义军,起义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被迫转战闽粤赣湘边界地区,进行游击作战。
1928年陈毅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党代表。
4月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陈毅则担任第12师师长,不久升任第四军军委书记。
1929年他又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代理前委书记。
1930年陈毅任红二十二军军长,率军北上,配合攻打吉安。
不久蒋介石派大军对苏区发动多次围剿,陈毅因此动员苏区民众与赤卫队,支持反围剿作战。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进行长征,陈毅则因为在作战时身负重伤,被迫留在苏区进行游击战。
当时国民党大军多次清剿留在苏区的红军,陈毅等人也与中央红军失去联系,但他意志坚定,不屈不挠,坚定的同国民党军进行游击作战,写下了《梅岭三章》等著三,抗击倭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陈毅代表游击队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合作。
孝顺的故事30个
![孝顺的故事30个](https://img.taocdn.com/s3/m/9cf7b2edf7ec4afe04a1dfd1.png)
孝顺的故事30个孝顺的故事:陈毅孝敬父母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走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十分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可是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十分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日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我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明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顺的故事:芦衣顺母的故事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
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
![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b5a1632f242336c1eb95eb6.png)
---------------------------------------------------------------最新资料推荐------------------------------------------------------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永不放弃,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小编在论坛上阅读浏览过一篇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这篇名人陈毅的刻苦故事写得很励志,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1901 年 8 月 26 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
五岁那年,父亲送他去私塾念书。
私塾老师叫毛崇芝,是个老秀才。
他学问渊博,教学严谨。
学童如果不守纪律,不完成课业,他责罚严厉掐,因此学童们见了他有点汇害怕。
但陈毅却并不畏惧谢这位严师的管教,他对那裙些极为难懂的文言诗书似卯乎有着特别的爱好,而且唉他似乎有着一般儿童所没咖有的超常的记忆力。
老师乎所数的子曰、诗云,他只烹要回家读三遍,就能琅琅螺背出。
老祖父见陈毅如此渝聪慧,也常常给他点儿小渤奖励。
这样,陈毅对念书吊、背书更感兴趣,他常常掌把那些要背的篇目背得滚耶瓜烂熟为止。
在私塾周里,每到背书的时候,常辽常有不少学童因背不1 / 3出而肘受到塾师打手心的惩罚。
蔗然而陈毅却从来未尝过打隋手心的滋味,因为别的学绎童背不出的,他都能从容陀而流利地背出来。
老师对尿那些背不出的学童说:彝你们要好好向陈毅学学,哟他年纪比你们小,背得这厦样熟,你们年龄比他大,殖却背不出,难道不难为情饵吗?在私塾里,陈毅念渔了一年多的书,读完了《性大学》、《中庸》、《论熟语》、《孟子》,虽然他谈并不理解这些篇章的意义檀,但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茂了基础。
由于他聪慧好学已,成绩出类拔萃,便被同惹窗学友们称为小神童概。
陈毅虽然聪慧好学输,但家境清贫,没有钱买弘当时价格昂贵的纸,父母震为此犯了愁。
十个陈毅元帅的故事ppt课件
![十个陈毅元帅的故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15295ecaaedd3383c4d3d5.png)
5.亲临孟良崮一线
• 点评:
• 蒋介石想一口吞掉华东野战军,以十个整编师 的力量围攻,情势不可谓不危急,如若此时,
将军畏死,士兵怕难,不作死战的准备,必然
被敌消灭。“不是我们消灭敌人,就是敌人消
灭我们”,陈毅将军一语将险恶形势道破,唤 起了全军将士与敌决一死战之心。
• 面对十面埋伏的境地,孙子兵法有云,“疾战
• 1953年3月,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得知肖纯锦被家乡江西永新 县公安部门来人捉回去了,立即打电话给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 建议肖纯锦不能杀,因为他于革命有大的功劳。结果肖纯锦安 全回到上海,陈毅与上海市委统战部、组织部商议,安排肖去 复旦大学任教,同时推举肖为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委员。
• 不久,陈毅到了北京见到毛主席后,将此事原委据实相告。毛 泽东听完后点头道:“你陈毅办事,算是有板有眼。这位肖先 生,看来与我们交情匪浅,帮助不小,过去救了你陈毅,又援 助了新四军,现在你仁义救他,也是应该的。共产党不能不20讲 人情嘛。”
陈毅妙对老方丈显示了他爱我中华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情操胸怀雄才大略的非凡智慧深厚的中华诗词底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赢得了老方丈的赞美和支持为新四军东进抗日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个陈毅元帅的故事
段新
网名:duanxinxyz
1
摘要
本ppt讲述了陈毅元帅的十个故事: 1.坐中国船去上海;2.宁可不要救 尸首;3.巧用妙语对方丈;4.宁愿 淋雨不扰民;5.亲临孟良崮一线; 6.以身作则剃光头;7.替败军之将 说话;8.巧请化学家出山;9.危难 中救出恩师;10.护人有“先见之 明”。
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4
1.坐中国船去上海
• 点评: • 青年学生时代的陈毅同志,胸中充满
陈毅的故事四则
![陈毅的故事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c3316e3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1.png)
2019年第6期他从未当过总司令,却被称作“陈老总”,这是因为他为人随和、令人亲近。
他既是开国元帅,又是诗人、外交家,曹禺说他性格可爱,夏衍迷他的妙语连珠,柳亚子称他为“兼资文武此全才”的将军。
毛泽东有句最普通的名言:“陈毅是个好同志。
”或许年代相隔久远,人们对这位文武兼备的儒将之风采,只能在他的文字传记中领略一二。
一台水力轧花机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
当时,农村生产力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清代时安装的农业机械。
以轧棉花的机械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
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不久,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
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到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陈粟”之间不加点在我军战史上,有这么一对“黄金搭档”:陈毅和粟裕。
自八一南昌起义至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屡次合作夺取重大战果,并一直保持了亲密无间的上下级关系。
尤其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数度请求陈毅与自己同任职、共进退,成就了我军战史上的一则佳话——“陈粟”之间不加点。
在作战中,陈老总负责抓全局,粟裕负责谋划作战,他俩之所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因为两人都坚持在党性原则、纪律规范内开展工作,从来没有在争权夺利上动过心思。
即便1948年毛泽东决定将陈毅调至中原野战军、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依然坚称陈毅司令员对华东野战军不可或缺,最终经中央同意,粟裕只以“代司令代政委”身份总领华野军务。
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故事
![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808bab4d4d8d15abe234e3b.png)
陈毅元帅孝敬父母的故事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愈来愈老。
陈毅孝敬父母故事
![陈毅孝敬父母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c15eee96294dd88d0d26bcd.png)
陈毅探母的故事xx班 xxx 整理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
朋友,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吗?我们给了他们什么呢?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
当父母还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好吗?”随意买的宵夜,亲自煮一顿家常的晚餐,陪母亲逛逛街,唠唠家常,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这些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温馨。
陈毅元帅的围棋故事
![陈毅元帅的围棋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b2f41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7.png)
陈毅元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围棋爱好者。
关于陈毅元帅的围棋故事,我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陈毅元帅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领导了许多著名的战役。
然而,陈毅元帅并非只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还是一位围棋高手。
据传闻,陈毅元帅在战争间隙,常常与战友们一起下围棋,以消磨时光,锻炼思维。
有一次,陈毅元帅与一位围棋爱好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对弈。
对手是当时我国著名的围棋大师吴清源。
这场比赛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战,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陈毅元帅虽然没有专业的围棋训练,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与吴清源大师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决。
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双方都使出了看家本领。
陈毅元帅凭借着出色的大局观和敏锐的直觉,逐渐占据了优势。
然而,吴清源大师并未气馁,他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不断地寻找机会扭转局势。
最终,在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之后,陈毅元帅成功地击败了吴清源大师,赢得了这场围棋比赛。
这场比赛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陈毅元帅的围棋才华得到了广泛认可。
陈毅元帅本人也非常谦虚,他表示自己只是运气好而已,并没有真正战胜吴清源大师。
这场比赛成为了陈毅元帅一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陈毅元帅的围棋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围棋的比赛经历,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陈毅元帅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在战争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这种精神品质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以上就是关于陈毅元帅围棋故事的内容。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给您带来启发和启示。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请随时提问。
我会竭诚为您解答。
陈毅探母的名人故事
![陈毅探母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5d2c17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d.png)
陈毅探母的名人故事引言陈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英勇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除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的形象,很少有人知道他身后的另一面,特别是他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索陈毅探母的名人故事,并揭示陈毅背后的温情与深情。
童年时期陈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在中国的江苏省农村长大。
他和他的母亲关系密切,从小就充满了亲情。
陈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给了我无尽的爱和支持,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陈毅对母亲的依赖和感激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深厚的感情在他日后的人生道路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父亲的逝世在陈毅还很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
这对于年幼的陈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对母亲的关爱更加深刻,同时也激发了他独立自主的精神。
陈毅回忆道:“母亲经历了巨大的悲伤和困难,但她始终坚强地支持着我,给我力量。
”探寻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毅渐渐离开了家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他对母亲的思念始终如一。
每当有机会,他就会返回故乡,与母亲团聚。
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时期,陈毅也不遗余力地寻找母亲的下落。
他通过各种渠道探听消息,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母亲。
重逢的喜悦当陈毅与母亲再次相见时,无尽的喜悦涌上心头。
陈毅对于与母亲的重逢充满了感激之情,并表示愿意为母亲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母子俩在一起的时光格外珍贵,他们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互相倾诉心声。
陈毅写道:“母亲是我心灵的支柱,她给了我照亮前方道路的力量。
”母亲的离世然而,命运的无情让母子二人的故事再次发生变化。
在陈毅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母亲突然因病去世。
这对陈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的内心再次充满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陈毅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乡,亲自处理母亲的后事,向母亲表达了最后的敬意和思念。
母亲的精神虽然母亲已经离世,但她的精神继续在陈毅的心中存在着。
陈毅常常回忆起母亲的叮嘱和教诲,这给予了他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陈毅的故事四则
![陈毅的故事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b4a8e1c9a45177232e60a221.png)
2019年第6期他从未当过总司令,却被称作“陈老总”,这是因为他为人随和、令人亲近。
他既是开国元帅,又是诗人、外交家,曹禺说他性格可爱,夏衍迷他的妙语连珠,柳亚子称他为“兼资文武此全才”的将军。
毛泽东有句最普通的名言:“陈毅是个好同志。
”或许年代相隔久远,人们对这位文武兼备的儒将之风采,只能在他的文字传记中领略一二。
一台水力轧花机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
当时,农村生产力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清代时安装的农业机械。
以轧棉花的机械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
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不久,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
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到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陈粟”之间不加点在我军战史上,有这么一对“黄金搭档”:陈毅和粟裕。
自八一南昌起义至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屡次合作夺取重大战果,并一直保持了亲密无间的上下级关系。
尤其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数度请求陈毅与自己同任职、共进退,成就了我军战史上的一则佳话——“陈粟”之间不加点。
在作战中,陈老总负责抓全局,粟裕负责谋划作战,他俩之所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因为两人都坚持在党性原则、纪律规范内开展工作,从来没有在争权夺利上动过心思。
即便1948年毛泽东决定将陈毅调至中原野战军、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依然坚称陈毅司令员对华东野战军不可或缺,最终经中央同意,粟裕只以“代司令代政委”身份总领华野军务。
革命抗战先烈英雄事迹(通用5篇)
![革命抗战先烈英雄事迹(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0b042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6.png)
革命抗战先烈英雄事迹(通用5篇)篇一:陈毅将军的英勇事迹陈毅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之一。
他在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了勇敢和无畏的精神,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英雄。
陈毅将军于1901年11月21日出生在安徽省歙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在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工作。
随后,他一直在军事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指挥了一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他曾经率领部队在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战斗,象夜袭和山地作战等。
在整个抗战期间,陈毅将军始终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勇气。
回忆起这段艰难的岁月,他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护我们的祖国,把它从敌人手中夺回来。
”1949年以后,陈毅将军继续在政府和军队中担任重要角色。
他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总理、外交部长等职务,为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陈毅将军于1972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对于他的逝世,全国人民莫不感到深深地悲痛和惋惜。
陈毅将军虽已离世,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篇二:刘胡兰的青春事迹刘胡兰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烈士,她用她的青春和生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胡兰的家境虽然贫困,但她一直热爱学习,并通过勤奋努力成功考入了鲁迅文艺学院。
然而,在1945年的一次肃反”中,她被错误地判定为叛徒,被迫离开学校。
此后,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
在战斗中,刘胡兰表现出了非常勇敢的精神和极高的献身精神。
她曾经在被敌人追赶的情况下,冷静地在一个房间里等待着,为了掩护同伴,最终不幸牺牲。
刘胡兰在年仅17岁的时候壮烈牺牲,但她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她的青春和生命如同一束火焰,一直燃烧着,激励我们不断向前,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篇三:叶剑英将军的抗日事迹叶剑英将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将领,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名人孝顺的故事
![名人孝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294974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0.png)
名人孝顺的故事名人孝顺的故事精品【5篇】名人孝顺的故事11、陈毅孝敬父母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感言】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庭坚,官居四品尚“涤亲溺器”,陈毅之位更高还为母亲洗尿裤。
黄母身边自然不乏佣人侍女,陈母床前当然也是守护有人,像洗涤便器、尿裤这类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们为何还要事必躬亲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是做儿子的天职与本分,因为“养儿须报父母恩”。
2、百里负米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毅爷爷小时候的故事。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
![毅爷爷小时候的故事。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https://img.taocdn.com/s3/m/a4c8e14b0066f5335a812171.png)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
五岁那年,父亲送他去私塾念书。
私塾老师叫毛崇芝,是个老秀才。
他学问渊博,教学严谨。
学童如果不守纪律,不完成课业,他责罚严厉,因此学童们见了他有点害怕。
但陈毅却并不畏惧这位严师的管教,他对那些极为难懂的文言诗书似乎有着特别的爱好,而且他似乎有着一般儿童所没有的超常的记忆力。
老师所数的子曰、诗云,他只要回家读三遍,就能琅琅背出。
老祖父见陈毅如此聪慧,也常常给他点儿小奖励。
这样,陈毅对念书、背书更感兴趣,他常常把那些要背的篇目背得滚瓜烂熟为止。
在私塾里,每到背书的时候,常常有不少学童因背不出而受到塾师打手心的惩罚。
然而陈毅却从来未尝过打手心的滋味,因为别的学童背不出的,他都能从容而流利地背出来。
老师对那些背不出的学童说:“你们要好好向陈毅学学,他年纪比你们小,背得这样熟,你们年龄比他大,却背不出,难道不难为情吗?”在私塾里,陈毅念了一年多的书,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虽然他并不理解这些篇章的意义,但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于他聪慧好学,成绩出类拔萃,便被同窗学友们称为“小神童”。
陈毅虽然聪慧好学,但家境清贫,没有钱买当时价格昂贵的纸,父母为此犯了愁。
而学堂要求学生练字临帖。
此外,陈毅还给自己规定,每天除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加练1000个大字,1000个小字。
陈毅让父亲给自己买了一些价格便宜的草纸,沾着米汤在草纸上写字,写完后拿出去晒干,第二天再写。
如此循环往复,寒暑不息。
老师对于陈毅书包里有一大叠草纸感到很奇怪,通过问陈毅方才知道其中原委。
用秤一称,足有一斤多重!他说:“这纸里的字不仅是米汤写的,更是凝聚着他的心血啊!”还有一次,他正在看书时,妈妈端来一盘饼和一碗芝麻酱,叫他蘸着吃。
陈毅的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因为每天都要用,所以墨盒经常是开着的。
陈毅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不知不觉中,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还挺香的。
陈毅的故事四则
![陈毅的故事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6a60f975852458fb770b56ea.png)
陈毅的故事四则作者:春奇来源:《新长征》2019年第06期他从未当过总司令,却被称作“陈老总”,这是因为他为人随和、令人亲近。
他既是开国元帅,又是诗人、外交家,曹禺说他性格可爱,夏衍迷他的妙语连珠,柳亚子称他为“兼资文武此全才”的将军。
毛泽东有句最普通的名言:“陈毅是个好同志。
”或许年代相隔久远,人们对这位文武兼备的儒将之风采,只能在他的文字传记中领略一二。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
当时,农村生产力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清代时安装的农业机械。
以轧棉花的机械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
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不久,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
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到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陈毅与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在我军战史上,有这么一对“黄金搭档”:陈毅和粟裕。
自八一南昌起义至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屡次合作夺取重大战果,并一直保持了亲密无间的上下级关系。
尤其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数度请求陈毅与自己同任职、共进退,成就了我军战史上的一则佳话——“陈粟”之间不加点。
在作战中,陈老总负责抓全局,粟裕负责谋划作战,他俩之所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因为两人都坚持在党性原则、纪律规范内开展工作,从来没有在争权夺利上动过心思。
即便1948年毛泽东决定将陈毅调至中原野战军、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依然坚称陈毅司令员对华东野战军不可或缺,最终经中央同意,粟裕只以“代司令代政委”身份总领华野军务。
365夜故事(一)_陈毅小时候
![365夜故事(一)_陈毅小时候](https://img.taocdn.com/s3/m/f2041ed57f1922791688e829.png)
陈毅幼年时非常喜爱读书,他的身边总是带着书,一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那简直比小孩子吃糖还高兴。
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进门就看见了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书,竟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独自一个房间里专心地读起书来,一边读一边用毛笔批点。
他完全沉浸到书中去了,亲戚几次来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
亲戚只好把刚蒸好的糍粑(一种糯米做的食品)和糖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着糍粑,注意力却还在书上。
糍粑本该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
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面条来,只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众亲友,大伙儿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陈毅却平静而风趣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陈毅忘我的学习精神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陈毅吃墨水的故事
![陈毅吃墨水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479590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1.png)
陈毅吃墨水的故事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少年时代就非常爱学习。
入学前,他就学会了好几百个字,会背诵一些浅显的诗文。
5岁入学后,他学习更加认真,不论是背诵还是写算,都名列前茅。
有一次,语文教员毛老师到陈毅家吃午饭,看见一个用一叠草纸订成的本子,每张纸都很厚。
陈毅父亲对他说:“这是世俊(陈毅的学名)的练习本。
”毛老师十分惊奇:“是练习本,怎么没见上面有一个字?”原来,陈家早已破产,家里穷困得买不起纸和笔,可陈毅每天还自己规定写50个大字、100个小字。
为了给家里节省开支,陈毅就用笔蘸米汤在草纸上练字。
写的时间久了,那叠草纸就被米汤浆成了一张张坚硬的纸块。
毛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他抚摸着陈毅的头说:“孩子,好好练吧!”陈毅非常爱读书,常常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了一本好书,他简直是如获至宝,读起来常常是废寝忘食。
还有一次,陈毅到一个亲戚家过端午节,进门后,看见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的书,于是,他忘了走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一个空房里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他一边看,一边用笔摘录重要章节,到了吃饭的时候,亲戚几次来请他,他都舍不得把书放下。
亲戚见他这样用功就不忍再打扰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给他端去。
陈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书本和摘录上,粽子本来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书桌上的墨砚里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一连吃了两个粽子,竟然没有品出异味来。
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来面条,见他满嘴是墨,便召来家人看,大家见了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陈毅起初还不知众人在笑什么,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见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误吃了墨汁,他诙谐地对大家说:“吃了墨没关系,我正觉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
陈毅元帅的游击战故事
![陈毅元帅的游击战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9e619f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1.png)
陈毅元帅的游击战故事
陈毅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中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在游击战争中,他也有着许多令人敬佩的故事。
1940年,陈毅元帅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湖南省南部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
游击战争。
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成功地打击了日军和汉奸势力,保
护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次战斗中,陈毅元帅率领的部队遭遇
了日军的重兵围攻。
他们被迫撤退到一座山洞里,但是日军紧追不舍,陈
毅元帅和他的战士们陷入了绝境。
陈毅元帅决定采取一种非常勇敢的行动,他带领几名战士冲出山洞,向日军发起了突袭。
他们用手榴弹和步枪向日
军猛烈开火,制造了混乱和恐慌。
在这个混乱的时刻,陈毅元帅和他的战
士们趁机逃脱了。
这次突袭不仅让陈毅元帅和他的战士们成功逃脱了日军
的追击,还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他们继续在湖南省南部开展游击
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毅元帅的这个故事告
诉我们,游击战争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
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们才
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陈毅元帅的游击战故事
![陈毅元帅的游击战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3212d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4.png)
陈毅元帅的游击战故事
在中国抗战期间,著名的陈毅元帅曾经参加过游击战。
陈毅元帅于1939年9月18日加入八路军第四军,并担任第三军大领导。
之后,他参加了河北省的多次游击战,其中最著名的是回原作战,此次作战陈毅元帅率领着8万人,把在河北省驻扎的日军给完全消灭了,而且仅仅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此次任务。
在参加游击战时,陈毅元帅运用了极具创意的作战策略,例如利用锁国河和大沽河的水分为游击部队创造良好的作战环境,让日本军队穷追猛打。
而且陈毅元帅懂得利用当时军事技术的优势,将抗日部队的武器尽可能地装备到当地的抗日单位上,解决地方抗日单位的武器装备的问题,从而有效解决日军的挑战。
在参加游击战的过程中,陈毅元帅还把把一些解放军作战士变成了机动小分队,派他们单独进行前沿作战,深入敌后,搜集情报,他们几乎总是在穿刺敌人阵地的前沿,使用快速和有效的“游击”方式击溃敌人,使陈毅元帅率领的八路军部队的战斗活力日益增强。
虽然陈毅元帅参加的游击战不多,但是他参加的每一次游击战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陈毅元帅用他的军事智慧,杜绝了战场上的流血以及残酷无情,展现了中国军队忠诚与勇猛的精神,也是当今八路军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
陈毅的故事阅读理解
![陈毅的故事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40332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f.png)
陈毅的故事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陈毅的故事,完成下列小题。
陈毅的故事陈毅五岁半就在一家书塾读书。
他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一天,毛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
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了,从锅里透出了糊味儿。
妈妈刚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糊了,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往灶前冲去。
“不要打孩子!”毛老师连忙劝阻,“饭烧糊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专心用功,我就喜欢。
”说着,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陈毅点点头。
毛老师从陈毅手里那过书一看,原来是一篇还未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
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打墨点的是生字。
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的课文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听课时,格外留心,再抓住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绩好的“秘诀”。
人们称赞你是“小神童”,说你天资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陈毅的故事阅读理解训练题:1. 短文已用“//”分为两段,写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同学们都称赞陈毅为“小神童”的原因有两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中的“学问”指,“多学多问”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秘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在文中划出具体描写陈毅学习成绩好的秘诀的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毅的故事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
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
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
"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
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
"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
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