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纪录片叙事
《2024年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范文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许多电视纪录片开始尝试故事化叙事方式,通过情节的编排、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的调整,将纪录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
本文将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二、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特点1. 情节编排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首要特点就是情节编排。
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将纪录片中的事件、人物和场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线。
这种情节编排不仅能让观众更容易理解纪录片的内容,还能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2. 人物塑造人物是故事的核心,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通过人物塑造来展现事件和主题。
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和表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3. 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叙事结构,将故事线、情节和人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叙事体系。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能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还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纪录片的主旨和意义。
三、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优势1. 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通过情节编排、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的调整,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能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和人物,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2. 突出主题和意义通过故事化叙事,可以将纪录片中的主题和意义更加突出地展现出来,让观众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3. 拓展观众群体故事化叙事能让纪录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引人入胜,从而拓展观众群体,吸引更多人关注和观看纪录片。
四、实践建议1. 注重情节编排在制作电视纪录片时,要注重情节的编排,将事件、人物和场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线。
同时,要注意情节的起伏和转折,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 深入刻画人物人物是故事的核心,要通过深入的刻画、描写和表现,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阅读难点
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阅读难点第五章《以红星照耀中国》是《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录片的核心章节,也是整个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艰辛与困难,以及红军在长征中的奋斗精神和坚定信念。
本章的阅读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了逃离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一次艰苦卓越的战略转移。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如高山、峡谷、河流等。
这些地理环境对红军的行军和战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敌人的追击与围剿。
在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考验,还要面对敌人的追击和围剿。
敌人不断调集兵力进行围剿,使得红军不得不经历多次战斗和脱险。
红军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采取灵活的战术来应对敌人的进攻。
三、粮食和物资的紧缺。
长征是一次漫长的行军,红军需要解决粮食和物资的供应问题。
由于敌人的封锁和围剿,红军很难得到充足的粮食和物资。
红军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征粮、抢粮、自给自足等方式来解决粮食和物资的紧缺问题。
四、红军的士气和信念。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昂的士气。
红军通过坚定的信仰和革命理想来战胜一切困难,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阅读本章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其中的难点:一、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了逃离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一次艰苦卓越的战略转移。
长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事件。
二、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辛与困难。
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如高山、峡谷、河流等。
他们需要克服自然环境的考验,同时还要应对敌人的追击和围剿。
三、认识红军的奋斗精神和坚定信念。
红军在长征途中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高昂的士气。
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红军的奋斗精神和坚定信念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
第五章 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第五章英国纪录电影学派英国电影界在1930-1940年间最为突出的大事就是纪录片学派的形成。
约翰·格里尔逊原是一个苏格兰的优秀的评论家和论文作家,到1929年才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摄制了《飘网渔船》这部以捕鱼为题材的影片。
这部具有"交响乐式的"蒙太奇并给英国银幕带来一种异国情调的纪录片,是格里尔逊亲自导演的唯一作品。
这部影片的成功使一些和格里尔逊一样出身于著名大学的热衷于电影的青年,以格里尔逊为核心,组成了一个团体。
格里尔逊成了他们的制片人,获得英国政府几个部(如邮政部、卫生部和殖民部等等)和若干开明的资本家(如瓦斯公司、航空公司、铁路公司、海运公司和茶叶进口商等等)的支持。
这位艺术倡导人在此后十几年中一直为很多纪录片筹集资金。
这些纪录片中尽管有些明显地是为宣传的需要而摄制的,但它们却继承了在欧洲大陆已经衰落的先锋派所开创的研究,加以发扬光大。
英国纪录片学派一开始就采取了1930年各种先进的倾向,如华尔特·罗特曼的"交响乐式的"蒙太奇手法,法国先锋派的各种倾向,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人的理论,尤里斯·伊文思最近的作品以及弗拉哈迪的经验等等。
英国这一学派,从它开始起,就在纪录片中使用了一种象影片《世界的旋律》那样,将主题和变调很好地配合起来的方法。
他们对于构图、蒙太奇和摄影的兴趣超过了对主题的兴趣;对于那些缺少异国情调,没有新颖造型的主题,都不屑摄制。
自1930年至1934年在第一批倾向于这种作风的纪录片作家当中,有擅长分析的阿瑟·艾尔顿(曾摄制《世界的呼声》和《飞机引擎》),批评家兼论文作家保罗·罗沙(曾摄制《交接点》),斯图亚特·莱格(曾摄制《架设海底电缆的船》),特别是那位表现手法稍嫌软弱但却很巧妙、精练而尖锐的巴锡尔·瑞特(曾摄制《翻山越谷》、《巴尔贝德的磨坊》、《来自牙买加的货船》等等)。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王列第五章纪录片的创作准备
第二节 理解与熟悉
对题材与市场需求的深入理解 与熟悉,是创作前必须的准备 工作
对选题的充分理解
文化 视点
平民 视点
纪录片是记录今天影响明天,记录的是人 对自身、对历史的思考以及人自身生存状 态、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 考。
在产业化背景下,决定栏目生存的标准主要是收 视率和广告额,这是受众对象化的现实结果和评 判依据。在策略上:锁定目标市场,吸引有效市
纪录片的生产模式
独立制 作人制
片
导演除了考虑投资 人的意图外,发挥 较为自由
栏目化纪录片实际上就是商品化,受 收视率、制片人和栏目定位、风格的
制约,注重收视率和投资回报率。
栏目化 制片
纪录片创作的管理模式
(一)制片人中心制 制片人是整个栏目的行政领导和艺术总监,他(她)对整个栏目的宏观策划、 栏目定位、栏目理念、节目统一标志、财务、人员、收视率、市场推广、公共 关系以及栏目的每一期节目内容和艺术质量负责。
解说词的写作手法
(一)对位写法 即解说与画面内容一致。注意,画面是解说所指,但并非重复,画面要开拓 解说的蕴意,或给人以更多的信息,或强化解说的视觉作用,或形象地展示解 说内容。 (二)写意法 即画面对解说表现的内容不是很一致,不是实写,而是一种写意、联想,往 往使用空镜头,这样的画面要求美。 (三)反衬法或称对立写法 声画展示的不是同一内容,画面增加了电视的信息量,有力地表现主题,尤 其是在回忆过去悲惨的、落后的、凄凉的等反面事情方面,用反衬法非常合适。
纪录片中的采访
深入采访是纪录片作品成功的关键
方法
在采访前,了解掌握人物和事件的背景材 料,拟定方向。
对当事人的前期采访不宜次数过多,时间不 宜太长。
u2侦察机被击落纪录片
u2侦察机被击落纪录片U2侦察机被击落纪录片导言: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一部关于U2侦察机被击落的纪录片,无疑将引发人们对这个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入探讨和了解。
本文将以U2侦察机被击落为主题,详细分析纪录片的内容、意义和影响。
第一章:U2侦察机的背景介绍在冷战期间,U2侦察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用于侦察敌方地面目标和军事基地的一种重要飞机。
其设计初衷是携带高空相机,以飞行在极高的高度上,并以其惊人的高度和速度来避免受到敌方防空火力的攻击。
U2侦察机在发射时并没有发动机点着,而是靠滑行和前推动力来进行飞行。
第二章:美国U2侦察机被击落的事件经过纪录片将会详细讲述1959年5月1日的那个惊心动魄的日子,当时美国一架U2侦察机被苏联军方击落。
讲述该事件的纪录片将从侦察任务的目的和背景开始,如何落入苏联的防空火力网中,以及飞机如何被击中并坠毁的细节。
同时,还将探讨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的困境和国际关系的摩擦。
第三章:事件的影响和后果U2侦察机被击落事件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和后果。
这一事件导致了美苏舆论之间的激烈争论,也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纪录片将会深入讨论当时这一事件对美苏关系以及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探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第四章:事件的背后故事纪录片将深入探讨U2侦察机被击落事件背后的故事。
这包括美国情报机构对于事件的反应和失误,以及事件对美国政府决策和舆论的影响。
此外,纪录片还将挖掘涉及到该飞机和任务的军事和技术细节,以及解密的相关文件和档案。
第五章:纪录片的深远影响U2侦察机被击落的纪录片将会对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带来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事件,人们将更好地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紧张局势。
纪录片还将揭示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人们在艰难时刻面临的抉择。
此外,纪录片还会给人们带来对于侦察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U2侦察机被击落的纪录片无疑将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纪录片解说词
楚国八百年纪录片解说词楚国八百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璀璨辉煌的朝代。
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开始,持续到公元前二世纪,楚国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深远的影响力而闻名于世。
本纪录片将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楚国八百年的辉煌与沧桑,探寻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意义。
第一章:楚国兴起(公元前11世纪 - 公元前6世纪)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画卷上,楚国的篇章渐渐展开。
楚国兴起于黄河南部的中原地区,其首都设在故都郢(今湖北荆州)。
而楚国的崛起,则离不开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忠勇善战的楚人以昂扬的战斗精神和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与邻国展开征战和贸易,不断壮大自身。
第二章:楚国文化的瑰宝(公元前6世纪 - 公元前4世纪)楚国八百年间,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辉煌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楚国以楚辞和楚韵为代表的文学艺术,赋予了楚人深沉的情感表达和浪漫的人生追求,更使楚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纪录片将通过现代舞台剧、舞蹈和歌曲等形式,生动展现楚国文化的瑰宝和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三章:楚国的军事辉煌(公元前4世纪 - 公元前3世纪)楚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丰富的战争经验。
鄢郢之战、鸿门宴、丹湘洲之战等著名战役,揭示了楚军的勇敢、智慧和军事战略的卓越。
本章将通过重建古代战争场景,展示楚国在军事领域的辉煌成就,探寻历史上楚国军队背后的组织、装备和战术。
第四章:楚国的兴衰与影响(公元前3世纪 - 公元前2世纪)楚国八百年间,经历了兴盛与衰落的轮回。
与秦国的激烈争夺导致楚国的灭亡,但楚国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影响力却延绵至今。
纪录片将通过重温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以及楚国对后世的影响,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楚国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楚国的奇迹与传承(公元前2世纪)楚国虽然已经灭亡,然而八百年的历史却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纪录片将通过现代考古和历史学研究成果,呈现楚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影像手段来记录、展现真实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等的媒介形式。
其叙事结构是指电视纪录片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呈现其主题和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影像、音效、文字等元素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般来说,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引子引子是电视纪录片的开头部分,它通常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场景或者一段有趣的故事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引子的作用是让观众对纪录片产生兴趣,并且为后续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主题介绍主题介绍是电视纪录片的第二个部分,它通常通过文字、影像等元素来介绍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介绍的作用是让观众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为后续的故事做好铺垫。
三、故事叙述故事叙述是电视纪录片的核心部分,它通常通过一系列的场景、人物、事件等元素来展现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故事叙述的作用是让观众深入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并且通过故事的展开来引导观众对主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四、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是电视纪录片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通常通过一个高潮场景或者一个重要事件来展现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高潮部分的作用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并且为纪录片的结尾做好铺垫。
五、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电视纪录片的最后一个部分,它通常通过一段总结性的文字或者影像来结束纪录片的故事。
结尾部分的作用是让观众对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为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总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需要根据其主题和内容来设计,通过引子、主题介绍、故事叙述、高潮部分和结尾部分等元素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完整word版)《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纪录片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2/24、授课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使用教材:《纪录片创作》,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课程简介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纪录片”,一个充满诱惑与魅力的名字.纪录片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纪录片》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实现手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新闻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进度表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文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难点是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的概念.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技巧误区。
第五章纪录片叙事
《尤利西斯》、《野草莓》、《广岛之恋》
共同特点: 晦涩难懂
第一节 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 叙述者或见证事实的发生,或是故事情节的主角, “我”叙述自身经历的事件和事件进程中自身的认
知 过程。
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者不参与情节,不在故事中充当任何角色,只 是客观地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第一节 叙事视角
1、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突出特点: 真实感强,能够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刻表现, 充分展开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 冲突和丰富复杂的思绪。
寄畅园里的枫叶红得比往年早,但是没有往年美了。 南仙家里开的“亦畅”茶园,这时该是生意最好的时候 吧!哎,都过去了。师傅走了,母亲走了。我和南仙都老 了。
喻湘涟师傅的家在无锡惠山镇孙家桥的一条老巷子 里,平时65岁的喻湘涟住在女儿买的商品房里,只是白 天才来这里做做泥人。
第二节 叙事方式
“究竟谁在叙述?”
叙述者划分为两种类型: 客观叙述者与干预叙述者。
第三节 叙事态度
客观叙述者中的“客观”,就是强调对外部世界的 “实录”,消除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的痕迹。
“客观也是一个有各种不同定义的词。从某一层次 说,客观是一切主观或武断的对立面:作者不应让 个人态度介入故事的再现。从正面设想,客观可能 意味着作者应该不仅抵制他或她自己的个性,而且 抵制叙述声音。不是去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是 应该允许读者通过戏剧式呈现(如对话)直接体验 它。”
第四节 叙事时间
概述的方法: ◆文字式时间压缩方法 即用字幕、解说、人物对话的几句话或一段文字囊 括一个长的或较长的故事时间。 ◆画面式时间压缩方法 • 通过画面中的钟表、鸡鸣、日历等变化,来表述
时间的流逝。 • 用许多镜头切换或者叠化来实现概述。 • 有时镜头不变而通过光线变化来省略大量时间。 • 通过快镜头对故事时间进行概述。
人物类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分析
人物类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分析本篇硕士论文导航:【题目】人物纪录片制作特点研究【第一章】《不老中医》人物纪录片叙事探讨绪论【第二章】人物类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分析【第三章】《不老中医》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分析【第四章】人物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分析【第五章】人物类型纪录片的声音叙事探析【总结/参考文献】《不老中医》纪录片创作总结与参考文献2、人物纪录片《不老中医》的叙事视角分析2.1、人物纪录片的叙事视角2.1.1、叙事视角含义"叙事是一种行为,一种把故事呈现给受众的能动过程。
";在纪录片创作中,叙事贯穿于前期策划筹备、整个拍摄和记录的过程中,甚至包括后期的编排。
这不仅仅是针对纪录片的主人公而言,同样也是适用于纪录片创作者。
所谓的叙事视角,指的是叙事者观察和进行故事叙述的角度。
在人物类纪录片中一个是主人公自身角度的叙事,另一个则是拍摄者角度的叙事,是叙事者观察叙事这个事件的落脚点。
并且,创作者还需要通过这个叙事视角达到与观众产生共鸣,得到观众的认同。
这就要求纪录片的创作者对叙事编排有极其强度的敏感性,对叙事策略有高度的了解和把握。
从叙述者的叙事视角来看,一般有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
不同的叙事视角有着不同的叙事功能,能给纪录片的叙事内容带来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2.1.2、人物纪录片的叙事视角类型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多为内部聚焦视角,它是一种限知视角,特点在于焦点凝聚在故事内部的人物身上,能够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感。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多以"我";或者故事本身的主人公为叙述者进行叙述,这种是用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的作品可以保证其客观记录的真实性,增强纪实感,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叙事范围仅限于个人"我";,始终都是围绕着与"我";有关的一切情节展开的故事发展,主观成分太多,但是适用于主观情绪的表达,有利于情感渲染。
在电影艺术中最典型的对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运用,即徐静蕾导演改编自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片中以女人"我";为叙述者和故事主人公进行叙事,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全片中都无法得知作家R 的想法,仅有的一些信息也不过是从女人的话语里得到。
《真实如何呈现 阐释学视野下的纪录片叙事策略 文化发展学术文丛》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三 阐释:偏见 的介入与修正
二 叙事视角: 选择性的客观角
度
一 叙事语言: 纪实性的视听语
言
三 故事叙述: 客观的内容呈现
第三章 阐释与重构:纪录片 主观介入叙事策...
第一节 心绪 呈现叙事策 略对事实的
建构
第二节 主题 先行叙事策 略对于事实 的建构
一 遮蔽性叙 事:被限制
的阐释
二 阐释学对 话中的意义 生成
02 第一章 纪录片创作的 阐释学与叙事学意义 第三章 阐释与重构:
04 纪录片主观介入叙事 策...
目录
05 第四章 创造性阐释: 纪录片真实再现叙事 策...
07 后记
06 第五章 结语
纪录片创作者对于创作对象的表现,从根本上来看是一种阐释行为。主观介入、客观记录、真实再现是纪录 片的三种基本叙事策略。本书以阐释学为基本理论背景,结合叙事学理论与方法,针对具体的纪录作品,对于这 三种叙事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为从根本上揭示“什么是真实,如何实现真实”这一纪录片的终极问题提供路径。
二 神话的意指 与运作
一 过滤歧义: 认知范畴的划定
三 封闭的认知 路径
第四章 创造性阐释:纪录片 真实再现叙事策...
第二节 真实再 现叙事策略的构 成手段及功能
第一节 真实再 现叙事策略的阐 释学意义及路...
第三节 真实再 现叙事策略需把
握的原则
二 时间距离: 事件与意义的基
础
一 原初世界: 效果历史之中的
02
二 阐释 学视野下 的纪录片 本文
03
三 语言 性
04
四 效果 历史
06
六 节日 庆典
05
五 对话、 游戏、节 庆
第二章 偏见的扬弃:纪录片 客观记录叙事策...
5.4 纪录片的叙述节奏与风格
第五章结构与视角:纪录片剪辑论第四节纪录片的叙述节奏与风格大家好,我是李蓉,上一讲,我给大家讲述了叙述视角,这一讲,我将和大家来讨论叙述节奏与风格。
《礼记·乐记》“节奏,谓或作或止。
作则奏之,止则节之”。
节奏是运动的产物,是生命本身的现象,存在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影视纪录片的节奏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指的是叙述性节奏,是以情节发展为基础的人物动作的速度、力度,摄影机运动速度、方向,音乐、音响、色彩、光影的配合等。
外部节奏,指的是造型性节奏,是通过剪辑手段造成的影片节奏,以镜头的推、拉、摇、移、甩、跟等技巧的运动速度,镜头的分切与组合,段落的组接与转换等。
先说说内部节奏,它是以客观世界发展为依据的节奏,是指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发展的强度和速度。
这种强度和速度的变化,使观众的情绪随之起伏,即情节节奏和情绪节奏。
导演普多夫金说过,“客观世界是一个有节奏的整体,而人们通过眼睛、耳朵,有时通过皮肤,只能接受这个世界的部分印象而已。
他接受印象的速率随着他自己情绪激动或平静而变化。
但是他所看到的客观世界的节奏却是以不变的速度进行。
”我们分析这句话,他指的是客观世界的节奏不变,而人的心理节奏可变。
叙述性节奏该如何把握呢?一是节奏基调的把握,必须符合内容的要求和情绪的要求。
二是节奏曲线的设计,要遵循事实本身的因素,即曲线形成依据;要考虑结构变化的因素,即节奏快慢的变化,如有些渐变逐渐推向高潮,再由节奏的突变造成紧张气氛。
请看《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开头这一段,配音员先平静的语调叙述着法国国家档案馆存放着自7世纪以来的档案资料。
继而说到了路易十六的日记,并说国王的日记非常简洁,平时的记载的内容就是打猎或无事。
紧接着镜头开始推近,记述了“14日,星期二,无事”(03:25),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
说到这里,配音员语气加重,节奏产生突变,“显然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
纪录片的叙事与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与结构冷冶夫纪录片是与故事片相对的一种电视节目体裁,如果说故事片相当于文学中的小说,那么纪录片就是报告文学。
纪录片和报告文学的选题一样都来自于生活现实,它不需要虚构故事情节,也不需要对事件进行过度的渲染,好的纪录片甚至只是生活原生态的一种自然记录。
那么,为什么面对同一事件,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兴致盎然,有的人却讲得平淡无奇、味同爵蜡?关键就在于结构方式与叙事技巧的不同。
在纪录片创作中,叙事的技巧和结构的方式不仅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处理的过程,更是创作者通过素材的挑选和组合,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过程。
也就是说,叙事结构是创作者赋予素材以意义和解释的手段和形式。
一部纪录片艺术质量的高低和思想意义的深浅,不仅取决于纪录片拍摄到的内容,也取决于对于这些内容的剪辑与组合。
剪辑组合得体,原本好的内容可以变得更加精彩,某些一般的内容也能发挥得较为出色。
相反,剪辑组合不当,就有可能糟蹋原本非常好的素材,使原本十分精彩的内容失去应有的效果。
所以,叙事和结构对于作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要甚于素材本身。
由于生活积累、人生感受、艺术功力和艺术追求的不同,不同的创作者有不同的叙事技巧和结构方式。
即使出自同一创作者的不同纪录片,其叙事风格也不会完全相同,正如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
但是,另一方面正如建筑学上的分类一样,尽管房屋的结构千差万别、形态各异,我们依然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他们粗略地分为几类,比如木制结构,石制结构、土木结构和钢筋混沥土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也一样可进行这样的分类,纪录片常见的叙事方式有:画面加解说式、访谈加解说式和客观记录式。
一、画面加解说式。
这一叙事方式曾是我国纪录片的主导叙事方式,那时,由于受苏联“形象化政论”的影响,绝大多数纪录片采用了这种叙事方式。
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和《话说运河》。
在实际创作中,一般是先有选题,主创人员根据选题写出文字稿本,领导审查通过后开始拍摄。
《传播叙事》-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叙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062课程名称:传播叙事英文名称:Cross Media Narrative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旨以叙事理论为基础,探讨叙事的基本构成,说明传播媒介如何用故事向社会讲述人生经验、传递文化共识、诠释事件意义。
课程设计涉及口语传播、视觉修辞、影音和新媒体传播,引领学生熟悉了解每一种传播类型的叙事技巧和结构。
同时,学生应掌握通过故事叙事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课程因为是在大三学生下学期,后半段将结合学生考研等进一步进修和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加入理论学习。
英文简介:Based on narrative theory,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xplore the basic structure of narrative, and explain how the media use stories to tell life experience to the society, convey cultural consensus, and interpret the significance of events. The course design involves oral communication, visual rhetoric, audio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and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leading students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narrative skills and structure of each communication type.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promo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rough story narr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以学生具备叙事内涵基础能力为教学目标。
关于秋天的纪录片
关于秋天的纪录片第一章:秋天的季节秋天,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也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
当夏日的炎热逐渐散去,凉爽的秋风带来了一丝清凉,大地的颜色也渐渐变得丰富多彩。
红叶、金黄的稻田、熟透的果实,都是秋天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景色。
第二章:秋天的气候秋天的气候多变,有时暖阳洒满大地,有时寒风刺骨。
在北半球,秋分是秋天的开始,这一天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之后白天逐渐变短,夜晚变得更长。
温度也开始下降,人们开始穿上厚衣服,享受着凉爽的秋天。
第三章:秋天的植物秋天是植物的盛果季节。
树木的叶子变得金黄、红色,像火焰一样燃烧着。
枫树、银杏树、榆树等树种的叶子在秋天展现出了它们最美的一面。
果园里,苹果、梨子、葡萄等水果成熟了,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人们在秋天采摘水果,品尝甘甜的果实。
第四章:秋天的动物秋天是动物们忙碌的季节。
有些鸟类开始迁徙,寻找更适合过冬的地方。
候鸟们在天空中形成了壮观的队列,展现着它们的飞行技巧。
其他动物们也在秋天准备过冬。
松鼠忙着收集松果,为冬天的存粮做准备;熊类在秋天吃饱后进入冬眠,等待春天的到来。
第五章:秋天的风物诗秋天是诗人们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灵感。
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写过描绘秋天的诗歌,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这些诗歌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人们对逝去时光的思念,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深情。
第六章:秋天的庆祝活动秋天也是人们丰收的季节,许多地方都有丰收节庆祝丰收的到来。
比如,中国的中秋节是庆祝秋天丰收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菊花等。
在西方,感恩节是庆祝收获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家庭聚会,共进丰盛的晚餐,表达对上天的感恩之情。
第七章:秋天的文化秋天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秋天被赋予了丰收、富饶的象征意义,是诗人们最爱吟咏的主题之一。
而在日本,秋天是赏枫的季节,人们会去赏红叶,举行赏枫祭等活动。
在西方,秋天与万圣节、万圣节前夜等节日联系在一起,人们会化装打扮,举行派对,玩“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
适合高一学生看的纪录片
适合高一学生看的纪录片《探寻宇宙奥秘》第一章:神秘的黑洞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隐藏着无数令人着迷的奥秘。
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一种极为奇特的天体,它具有强大的引力,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
科学家们对黑洞的研究,让我们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纪录片将带领我们进入黑洞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二章:神奇的生物界地球上的生物界繁复多样,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适应能力。
从微观的细胞到巨大的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本纪录片将带领我们了解各种生物的生存技巧和生态角色,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第三章:神秘的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们的兴衰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事情,更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本纪录片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探寻古代文明的瑰宝。
我们将揭开埃及金字塔的神秘面纱,走进中国的长城,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第四章:神奇的科学发现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本纪录片将带领我们走进实验室,了解科学家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发现的背后故事。
我们将探索DNA的奥秘,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神秘的自然奇观地球上有许多壮丽的自然奇观,它们的形成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从大瀑布到火山喷发,从极光到沙漠奇观,本纪录片将带领我们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我们将沉浸在宏伟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地球的伟大和脆弱。
第六章:神秘的人类身体人类身体是一个神奇的机器,它的各个部分和系统协同工作,保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本纪录片将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人体的奥秘,了解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我们将了解人类身体的适应能力和免疫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这些纪录片的观看,我们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妙的世界,探寻宇宙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叙事视角
2、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摄制者、叙事者、观众的视角重合。 纪实风格强烈的纪录片较多采用这种叙事视角。 最具客观真实性,但是它能包括的信息量却有 限,而且过于冷静的态度也容易与主体产生隔膜。
情节性较强的纪录片 作用: 出人意料
第一节 叙事视角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有利于叙事者运用自己全知全能的优势全方位地 叙述客观事实。 可以全方位地叙述事实,把事件的各个方面展现 在观众眼前,交代来龙去脉,探讨其原因意义; 可以直接以叙事者的姿态独立出现进行价值评判。 预言所构成的叙述策略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悬念: 不是事情本身的悬念,而是知道事情的结果后对 于事情的过程的悬念。
“意识流”、“潜意识”理论
《尤利西斯》、《野草莓》、《广岛之恋》结构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借用几何学上“圆”的定义,把一部纪录片的主题 或
中心,也就是纪录片的创作者试图在片中所说的 “核”
作为“圆心”。以所有人物、事件与这个中心的关 系
为半径。
《秘境追踪之纳斯卡线条》 纳斯卡线条之谜的神秘的原因主要有: 这是什么时期留下的线条?古人是怎样修建这些线条的?这
第三节 叙事态度
干预型,就是叙述者在作品中明显表现出自身的立 场和看法。 “它可以或多或少自由地表达主观的感受和评价, 在陈述故事的同时具有解释和评论的功能”。
第三节 叙事态度
客观叙述者叙述手段,主要有客观画面和人物的同 期声,尤其用长镜头来表现事物。此外,也可用客 观的解说来叙述人物和事件。
主观叙述者,有时是通过主观镜头及其运动来表现 主体意识的,如用空镜头、写意镜头、特写等来抒 发感情、发表评论。
外视角 故事叙述者与故事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即其“观察 位置处于故事之外”,用自己旁观者的眼光来叙事。 较易对事件进行宏观把握和客观评价,往往较为冷 静、客观、可靠。
第一节 叙事视角
单一视角 叙述者仅从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叙述事件,不存在叙 述视角发生转移。
多元视角 若干个角色视角和叙述者视角在动态中进行组合, 或者说由不同人物所承担的观察、叙述故事的主体 不断变换,以达到对事件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描 述。
电视纪录片
第五章 中国纪录片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叙事视角 叙事方式 叙事态度 叙事时间 叙事结构
第一节 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 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切入角度。它不但为我们 提供了观察问题的可能,而且还包含着叙事判断、 明显或者隐蔽的情感倾向。 对叙事视角的分析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外视角和内视角 单一视角和多元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
第二节 叙事方式
“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往往采用一些可传递自我意 识存在的方式来让观众感觉到他的存在。
通过摄像机的摇晃来传达。 用一些指点干预的解说词来实现。 通过主持人把自己的行为展示给观众,引导观众参 与事件。 有的纪录片虽然外叙述者没有入画,但是人到场了。
第三节 叙事态度
叙事态度 主要强调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态度。
第一节 叙事视角
《亨利八世》
内容背景:亨利八世迫不及待地去参加武士比武,那是 他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画面:亨利八世兴奋地骑着马参加武士比赛,与他的对 手格斗。
解说: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参加比武。
内容背景:亨利八世成功地与第一位妻子离婚,他的情 人安妮博琳因而成功地被加冕为后。
画面:安妮的油画与群众欢呼场面的真实再现。 解说:她将在几年后被送上断头台。
第一节 叙事视角
全知视角叙事 叙述者所掌握的情况多于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物, 知道他们的过去与未来。
限知视角 叙述者主动放弃全知的权利,只是通过故事中某个 人物的视野观察事物,或者只了解部分情况,并把 所了解到的部分当作整体。
第一节 叙事视角
内视角 故事叙述者采用故事内人物的眼光来叙事,即故事 的叙述者本身就是故事中的人物,也就是故事叙述 者的“观察位置处于故事之内”。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但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偏 见和感情色彩。
第四节 叙事时间
(2)省略 表述时间为零,故事时间在叙述中没有得到任何反 映,或者说不叙述某一阶段发生的事。
(3)等述 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相等。 最佳的表达方式: 长镜头
第四节 叙事时间
(4)抻长 叙事时间长于故事时间。 实现方式: • 慢镜头。 • 平行蒙太奇。 • 多方位、多视点、多景别拍摄同一事物,加以剪
第一节 叙事视角
4、编辑型全知视角 (常见)不同主体的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全
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之间的转换。
编辑型全知视角 纪录片既能够以旁观者的姿态叙述或评论事件, 又可以深入人物内心,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殊形态 下的全知视角。
《人物·手捏戏文艺人喻湘涟》
第一节 叙事视角
画面:江南水乡风光。 画外音:一切都成了过去。在我的印象里,还依稀记得 小时候上河塘外公家的院子里,秋天的风很大,满院子 的小泥人儿都晾干了,盼着盼着,龙头河里,苏北人又 摇着毛毛船来了,天天如此。哎……(长叹气)一切都成 了过去,在梦里。
第一节 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 叙述者或见证事实的发生,或是故事情节的主角, “我”叙述自身经历的事件和事件进程中自身的认
知 过程。
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者不参与情节,不在故事中充当任何角色,只 是客观地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第一节 叙事视角
1、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突出特点: 真实感强,能够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刻表现, 充分展开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 冲突和丰富复杂的思绪。
价值时间就是功能性的或具有美学、艺术意 义的,能够起到表达主题作用的时间。 (3)与故事时间的一往直前、不可逆转的特点不 同,叙事时间具有可逆性和自由调度性。
第四节 叙事时间
对时间的处理的方式: (1)概述 纪录片叙事时间短于故事发生时间。 功能: 压缩、加快节奏、拓展广度。 前提: 艺术是有所取舍的。
第五节 叙事结构
4、套层结构
有些作品中的各内容层次之间不仅仅是并列的、不分主 次的关系,各并列内容层面之间还可能具有对比、类比 的意味,即并列的内容层面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
套层结构主要是“套”起不同的时空。
广义: 现实时空和历史时空。(文献纪录片) 狭义: 编导在作品中有意营造两个时空来进行对比,让历史时 空与现实时空之间形成关照。
第五节 叙事结构
5、散点透视 适宜于内容层面覆盖面大,而本身关系松散的作品。 散点透视是一种抒情性大于叙事性的结构。 特点: 在于弱化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作品内容之间的关系转到这些内 容共同营造的情感基调、意境氛围上来。
第五节 叙事结构
6、意识流结构 通常是故意摒弃作品内容层面之间显而易见的关 系,为了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而放弃能够使作品逻 辑紧密的一种特殊结构。 20世纪初,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开创的
《九月的某一天》
第五节 叙事结构
第一条线索: 德国慕尼黑在筹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全城居民因此而兴奋。由于这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次在德国举办奥运会,所以,当犹太人 的国家以色列代表团在大卫星旗帜的带领下步入会场时,成了非常 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一刻。为了这种和平气氛,在奥运村内,全世 界运动员友好地相处,德国警察基于消除党卫军阴影的历史原因, 特地放松了警卫,只在奥运村中派驻便衣。 第二条线索: 一位以色列运动员的幸福生活。观众看到的大量影像都是他的家庭 录像,我们在这个段落中看到他的成长,看到他与新婚妻子的甜蜜 生活,一直到他参加了慕尼黑运动会。 第三条线索: 一个黎巴嫩青年的生活。
“讲述” ↓
“自我意识”的叙述
“展示” ↓ 自然而然的叙述
第二节 叙事方式
自然而然的叙述者隐身于文本之中,尽量不露出写 作或叙述痕迹,仿佛人物、事件自行呈现,由此造 成一种真实的“幻觉”。
“竭力持中立态度和尽量做到忘记自我,就好像观 众应当做的那样:忽视故事是经某种中介媒体过来 的这一事实,反而相信他们所看到的正是生活中所 发生的”。
辑,能使叙事时间长于故事时间。
第四节 叙事时间
(5)停顿 故事时间缺失,叙事时间存在。 • 叙述的停顿是一种描述状态。
停顿的方式: • 定格 • 空镜头
第五节 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 指创作者根据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运用蒙太奇思 维方式对众多零散的素材作出取舍和布局,将它们 组织成有机的整体。
影片各个内容层次之间的关系: 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或递进关系、 时间顺序关系、相关对比映衬关系等。
第五节 叙事结构
1、线性结构 内容层次之间有比较鲜明的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 系、递进关系。 特点: 按事物进程的自然次序或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组 织、安排材料,脉络清晰,结构单纯,简单易懂。
第五节 叙事结构
2、复调结构 非常西化的结构:复调结构。 适用于并列关系的内容。 复调音乐 盛行于中世纪时期音乐类型,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特点: 若干个旋律同时进行,却又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 体。在横的关系上各种声部又彼此形成良好、协调 的和声关系。
第四节 叙事时间
故事本身的时间与用来叙述故事的时间
故事本身的时间 就是指被讲述事件的时间。 “底本时间”: 底本时间就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状态的时间。这一 时时间可通过运动进行量度。
第四节 叙事时间
用来叙述故事的时间 特点: (1)故事发生时间是立体的,叙事时间是线性的。 (2)叙事时间是价值时间。
叙述者划分为两种类型: 客观叙述者与干预叙述者。
第三节 叙事态度
客观叙述者中的“客观”,就是强调对外部世界的 “实录”,消除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的痕迹。
“客观也是一个有各种不同定义的词。从某一层次 说,客观是一切主观或武断的对立面:作者不应让 个人态度介入故事的再现。从正面设想,客观可能 意味着作者应该不仅抵制他或她自己的个性,而且 抵制叙述声音。不是去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是 应该允许读者通过戏剧式呈现(如对话)直接体验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