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教师在讲解普希金时,提到他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并给学生举例说明了“多余人”的特点。
下列举例不恰当的是()。
A.《谁之罪》别尔托夫B.《当代英雄》毕巧林C.《罗亭》罗亭D.《钦差大臣》赫列斯达可夫【答案】 D2、阅读某教师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教学时,许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认知不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总有一些点顾及不到。
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形式,第一,它要求学生要有主人公意识,要有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指导作用。
第二,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协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索,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第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第四,综合性学习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健康的网络意识,充分开发并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对上述教学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综合性学习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助指导B.综合性学习是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紧密结合C.无论是跨领域学习还是跨学科学习,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D.网络资源丰富多元,网络教学方便快捷,学生和教师都可直接从中获益【答案】 D3、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
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 D4、在学习完契诃夫的《变色龙》后,学生对这种短小精悍但却哲理丰富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为学生补充了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新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打印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打印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打印版)1.总则1.1 目的和意义1.2 课程理念1.3 基本原则2.课程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内容3.1 听3.1.1 听故事3.1.2 听古诗词3.1.3 听报告3.2 说3.2.1 口头表达 3.2.2 文字表达 3.3 读3.3.1 识字识词 3.3.2 阅读理解 3.3.3 阅读活动 3.4 写3.4.1 书写3.4.2 写作4.教学要求4.1 基本要求4.2 发展要求5.教学内容选则与组织 5.1 内容选则5.2 内容组织6.教学方法与手段6.1 教学方法6.2 教学手段7.教材教具7.1 教材7.2 教具8.评价与考核8.1 评价原则8.2 评价方法8.3 考核方法9.育人与素养培养9.1 语文与思想道德 9.2 语文与审美情趣 9.3 语文与文化素养 9.4 语文与科学素养 9.5 语文与人文素养9.6 语文与生活实践10.教学组织与实施10.1 整体组织10.2 课程实施要点11.错误处理12.附件附件: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知识与技能选项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二:六年级上册学生用书一览表注释:1.语文: 指语言文字学科的简称,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习。
2.识字识词: 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汉字和常用词语的读音、写法和基本意义。
3.阅读理解: 指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信息,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4.阅读活动: 指通过各类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写作: 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用文字表达思想、观点和感情。
6.内容选则: 在语文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进程,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7.内容组织: 在语文课程中,将教学内容组织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
8.评价原则: 在语文课程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情况时,遵循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1. 引言语文是中小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开展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将详细介绍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并分析其主要特点和改革意义。
2. 课程目标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批判性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具备继续升学和参加社会工作的能力”。
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社会交往非常重要。
终身学习能力则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能力。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最后,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备继续升学和参加社会工作的能力。
这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升学或就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 主要特点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相对于以往的版本,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主要的改进和创新。
3.1 强调语文的实用性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语文教育相比,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语文不再是纯粹的学术科目,而是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注重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2 推崇多元文化2018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国际视野。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大家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展开研讨。
下列对该任务群学习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B.从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C.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D.选用评论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答案】 D2、(2019年真题)某男,45岁,平日喜食辛辣,脾气暴躁。
近日突发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证属肝火犯肺,宜选用的成药是()A.导赤丸B.芩连片C.黛蛤散D.西黄丸E.新雪颗粒【答案】 C3、学习文言文句式时,有一位学生对宾语前置句进行了整理。
下列不应出现在其整理结果中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古之人不余欺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 D4、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下列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
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B.父异焉C.稍稍宾客其父D.并自为其名【答案】 C6、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多样化题材”主题活动,要求各小组按题材分类整理相关诗歌作品。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1、古代诗词阅读课上,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象,列举了以下示例,并请学生找出“琵琶”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句子。
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D.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周砥《次韵发齐门》)【答案】 A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A.视频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B.配乐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D.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答案】 D3、老师在讲解艾青《我爱这土地》时,让学生赏析诗中的句子,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答案】 D4、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
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学习拓展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韵味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答案】 C5、阅读综合性学习“校园演说家”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1、以下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自由写作”教学的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师抓住学生生活中交往的情感需求,使学生有了作文的真实期待.适时切入了作文话题:介绍自己B.用比喻的形式介绍怎么写作文.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有欠考虑C.为学生提供检测材料.容易让学生形成形式化思维,不利于学生作文内容的丰富D.学生提出的问题欠缺深度.由此可见教师对课堂生成的把控失当【答案】 A2、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关学习任务群的内容。
下列教师笔记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宽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B.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C.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D.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研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增进对人类文明史上多样文化并进的事实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理解【答案】 C3、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A.语文教学要民主而有效,“民主”是将思考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是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上均有收获B.大多数人都能够根据文本分析得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不用再带着学生去理解分析C.通过不同的角度概括莲花的美德,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D.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答案】 B4、在学习《北京的胡同》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出的“京昧儿”,播放了北京胡同的纪录片和老北京的小贩儿的吆喝声儿。
最新2018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共74页)
【精品】最新2018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共74页)★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一课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
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答案】 B2、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3、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 D4、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答案】 D5、阅读某教师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参考高中学生的生理发展状态B.课堂教学的高潮要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形成C.教师的语言具有艺术性与节奏感可使课堂富有和谐的音乐美D.有趣的提问可以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答案】 C6、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古代诗词阅读课上,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象,列举了以下示例,并请学生找出“琵琶”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句子。
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D.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周砥《次韵发齐门》)【答案】 A2、某教师在讲完《游褒禅山记》之后,设计了“漫步山水,欣赏华夏风光”的课外阅读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语言文字应用B.诗歌与散文C.文化论著研读D.小说与戏剧【答案】 B3、阅读某教师关于《寓言四则》的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A.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C.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吸引了学生注意力D.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唯一任务【答案】 D4、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B.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D.导向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最为关注的问题【答案】 D5、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
下列举例合适的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答案】 D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30题)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专题研究,为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教师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分类。
下列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C.范增数目项王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答案】 C2、教师在讲解《故都的秋》时,讲到了“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时,举例说明与其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
下列举例合适的是()。
A.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他起床B.罗马经历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C.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D.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在桌上,等待你坐下去狼吞虎咽【答案】 D3、初中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文学作品之最,学生做了以下笔记。
其中无误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史记》B.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班超的《汉书》C.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D.《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答案】 C4、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设计的诵读环节是“学生先自由诵读《沁园春·长沙》,再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充分演绎自己对本词情感的体会。
最后听录音朗读。
”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设置自由朗读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初读中解决词中的字音、字词问题B.个别朗读可展示个人风采,调动积极性,个别朗读次数越多越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要求C.听录音朗读不仅能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断句错误及情感把握不准的地方,还能充分引导学生领悟毛泽东词的意韵,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入景D.录音朗读后让生对比己之不足,教师再相机指导诵读,对学生朗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答案】 B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30题)1、教师在进行“小说与戏剧”专题授课时,选择了以下篇目,其中不适合的是()。
A.《雷雨》B.《边城》C.《哈姆莱特》D.《白杨礼赞》【答案】 D2、(2018年真题)理中丸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其处方的君药是()A.党参B.炮姜C.饴糖D.土白术E.炙甘草【答案】 B3、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答案】 C4、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联系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把握小说的细节描写B.分析关键词语,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C.教师步步设疑引导,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D.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不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答案】 D5、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陆游《卜算子·咏梅》B.郑燮《竹石》C.贺知章《咏柳》D.于谦《石灰吟》【答案】 C6、期末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定语后置的相关知识,下列属于该类句式的是()。
A.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 A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作品为《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教授这一单元时,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培养学生的观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B.由于这三篇作品题材相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C.鼓励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D.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答案】 B8、外国文学名著阅读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总结高老头的结局。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40题)1、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 C2、阅读某高一教师在暑假时给学生布置的暑假作业,按照要求答题。
A.该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作业,做到了因材施教B.该教师分组依据学生考试成绩,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C.一组学生基础薄弱,假期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查漏补缺D.二组学生基础扎实,假期作业有助于他们拓宽阅读面、增加积累【答案】 B3、阅读《<呐喊>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B.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C.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D.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答案】 C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列教师对“探究学习”的记忆与认识正确的是()。
A.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B.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C.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方式D.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答案】 B5、某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包含《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学习完这些课文后,学生对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求教师再为其推荐几篇这样的文章,以下不满足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30题)1、阅读综合性学习“校园演说家”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A.比赛评价角度多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B.竞赛人人获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C.学校规定演讲主题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D.初赛的准备时间过长,会消耗学生的参赛热情【答案】 A2、教师指出在元、明、清三代,我国长篇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就这一时期产生的长篇小说进行了推荐阅读。
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答案】 D3、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方式,教师列举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语句来说明。
下列语句中,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B.《钴镯潭记》C.《洛神赋》D.《雁荡山》【答案】 C5、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理解错误的是()。
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C.应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D.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进行跨学科学习【答案】 B6、在进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个综合性学习时,老师给大家讲几个以吝啬鬼形象出现的小说人物,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B.泼留希金(《死魂灵》)C.严监生(《儒林外史》)D.聂赫留朵夫(《复活》)7、教学《社戏》一课时,教师想为学生推荐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小说。
[精品]最新2018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共74页)
[精品]最新2018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共74页)对这方面相关的内容略加展开,大致约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表中提到有关的名称,则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
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二、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
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一)基本原则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
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50题)1、阅读《牧鹅散记》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B.借多媒体显示强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清晰印象.并适时检验自己的思路及其表达.以便接下来自觉自为地有所矫正C.紧扣学习的重点、难点:品味科学小品准确生动的语言。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D.适度地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体验阅读文本、习得知识、积累语言、获得独自的见解,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答案】 C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的基本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A.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B.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够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C.学生要从细节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D.学生要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答案】 C3、阅读以下《滕王阁序》的备课案例(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B.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C.设计难点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D.诗文阅读重点在于整体感悟、体会艺术效果【答案】 B4、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
下列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是()。
A.六合B.四海C.海内D.中原【答案】 D5、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组织学生策划并举办了一场“文学知识竞赛”。
在“快速抢答”环节中,主持人出示了以下内容,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并判断正误。
下列文学常识内容说法有误的是()。
A.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达.芬奇传》《米开朗基罗传》B.契诃夫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C.《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都是大仲马的作品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正剧【答案】 A6、阅读某教师教学《过秦论》的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最新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去掉“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1.语文课程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
2.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对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