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微课用
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的微课设计教案26
![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的微课设计教案26](https://img.taocdn.com/s3/m/020bf599bceb19e8b8f6baf8.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知识点:句型转换练习一、自然导入同学们好,这节微课我们要学习的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出示课题:《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二、整体感知(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一>什么是陈述句?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也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
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二>什么是反问句?1、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明知故问: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
2、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3、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
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4、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朗读时语调较高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三、句型转换练习(一)陈述句改成反问句: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练一练: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还要去掉否定词,再加上句号。
例: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微课教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017062af45b307e87197a9.png)
微课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微课名称: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知识点来源:版本:各种教材版本均可学科:语文年级:三、四年级知识点描述:教授学生几种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简单有效的方法。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学生尝试做几道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的题目。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适用对象:小学中段学生(三年级四年级)设计思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经常,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预感比较差,没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没能找到有效的方法。
这个微课将通过分析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教学生轻松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子特点。
2、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3、会运用总结过的方法改陈述句和反问句。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的特点1、出示: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指名读出示: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生: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不同点:句式不一致反问句带有:难道……吗不知道?陈述句带有:知道。
2、出示: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比较异同生: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不同点:句式不一致反问句带有:怎么……呢能?陈述句带有:不能。
3、总结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能够分析出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异同。
反问句中,一般都带有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而陈述句没有,反问句中,有反问词“不”“没有”而改为陈述句怎么没有,反之亦然,反问句的句尾点号为“?”而陈述句为“。
”二、方法总结第一步是:去掉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把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
讲反话.如“是”就改为“不是”,“相信”改为“不相信”,“能”改为“不能”等。
第三步是: “?”改为“。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通过以上训练我们掌握了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会做反问句改陈述句的题目,那么反过来,怎样把陈述句改回反问句呢?你会根据以上总结的方法,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吗?生讨论交流师梳理板书第一步是:添加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相互转换》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相互转换》微课程学习任务单](https://img.taocdn.com/s3/m/95614d6b48d7c1c708a14516.png)
能力巩固提升
四、学习任务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1、能发现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2、能知道陈述句和反问句在文字和标点上的不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转换陈述句和反问句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五、学习困惑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相互转换》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异同点。
2、灵活转换陈述句和反问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学习资源
(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
PPT教学动画
三、学习方法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微课教学设计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137ceb7cd184254b3535ec.png)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句型特点,了解并掌握二者之间的互换规律。
2.能熟练地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规律。
2.能熟练地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二、实例讲解
1.指导学生将反问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1)出示小锦囊:将反问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的步骤。
(2)出示例句,引导学生运用小锦囊将反问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2.指导学生将陈述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反问句。
(1)出示小锦囊:将陈述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反问句的步骤。
(2)出示例句,引导学生运用小锦囊将陈述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反问句。
三、小结拓展
出示小练习。
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互换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完整版)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
![(完整版)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https://img.taocdn.com/s3/m/037880e377232f60ddcca1c6.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微课教学设计【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但有时还是会会出现错误,除了一些学生把句子意思搞反外,没能很好地理解原句,也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教学内容出自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二中的温故知新部分。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在进行互换时,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语感较差、没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有不少同学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常常做错。
只有学习得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学会!二、认识陈述句与反问句1.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子。
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而在朗读时则用降调。
它包括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种:女口:今天下雨了。
(肯定形式)我不喜欢这幅画。
(否定形式)2.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也就是明知故问。
它的句末一般用问号,如:“难道我会不知道?”特殊的反问句句末也可用感叹号。
女口:“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遵循原则两种句式的互换应该遵循“在不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的情况之下。
四、学会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我们先来学习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老师这里有四个小锦囊教给大家,它们是“变、去、改、读”。
2.下面我们以“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为例进行学习。
一变: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
(完整版)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
![(完整版)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https://img.taocdn.com/s3/m/0db69b7b856a561253d36f26.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微课教学设计【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但有时还是会会出现错误,除了一些学生把句子意思搞反外,没能很好地理解原句,也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教学内容出自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二中的温故知新部分。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在进行互换时, 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语感较差、没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有不少同学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常常做错。
只有学习得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学会!二、认识陈述句与反问句1.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子。
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而在朗读时则用降调。
它包括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种:如:今天下雨了。
(肯定形式)我不喜欢这幅画。
(否定形式)2.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也就是明知故问。
它的句末一般用问号,如:“难道我会不知道?”特殊的反问句句末也可用感叹号。
如:“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遵循原则两种句式的互换应该遵循“在不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的情况之下。
四、学会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 我们先来学习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老师这里有四个小锦囊教给大家,它们是“变、去、改、读”。
2. 下面我们以“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为例进行学习。
一变: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
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换](https://img.taocdn.com/s3/m/75117c9cfab069dc502201e0.png)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微课教学设计【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但有时还是会会出现错误,除了一些学生把句子意思搞反外,没能很好地理解原句,也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教学内容出自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二中的温故知新部分。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在进行互换时, 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语感较差、没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有不少同学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常常做错。
只有学习得法,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今天老师来教大家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学会!二、认识陈述句与反问句1.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子。
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而在朗读时则用降调。
它包括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种:如:今天下雨了。
(肯定形式)我不喜欢这幅画。
(否定形式)2.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也就是明知故问。
它的句末一般用问号,如:“难道我会不知道?”特殊的反问句句末也可用感叹号。
如:“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遵循原则两种句式的互换应该遵循“在不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的情况之下。
四、学会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 我们先来学习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老师这里有四个小锦囊教给大家,它们是“变、去、改、读”。
2. 下面我们以“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为例进行学习。
一变: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这难道不是我的练习本吗”。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b3bfec58f5f61fb7366681.png)
反问句: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怎么会关闭呢?
陈述句:21世纪和反问句互换的四个关键点:
关键一:确定反问词的位置。
关键二:肯定与否定的互换。
关键三:句末语气词的增去。
关键四:句号和问号的互换。
2、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三点注意事项:
三、例句对比,感受区别。
第一组:出自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
陈述句: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反问句: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原文)
第二组:出自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穷人》
陈述句:这不是闹着玩的。
反问句:这是闹着玩的吗?(原文)
通过对比,发现原文中的反问句要比陈述句表达的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二、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形式。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在朗读时用降调。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它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在书写时句末用问号,在朗读时用升调。而且,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通过观看转换过程发现反问句的基本格式就是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加反问词肯定否定互换加语气词句号变问号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
年级
小学六年级上册
学科
语文
教材
版本
人教版
知识点
名称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设计者
三河市东营小学王济
视频时长
4分53秒
微课
教案
设计思路
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互换。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微课_教学设计(1)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微课_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cacf6c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a.png)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相互转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成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他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对于我们二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很有必要。
设计理念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相互转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也是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句式变换的方法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这样的练习,课上我对此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利用微课程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总结句型转换的方法。
另外,我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不少的同类练习,不用写,只要说对即可,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
2、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相互转换的方法,并且能够灵活恰当地运用两种句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中总结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两种句型的比较,了解两种句式的异同。
教学难点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示范法、训练法学法:观察法、模仿法、练习法教学准备课件、导学单、练习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小红:你看,池塘里的荷花真美啊!小明:池塘里的荷花难道不美吗?小红:不,你说错了,池塘里的荷花很美!小明:哈哈,我知道呀,我说的这句叫反问句,它表达的意思和你说的那句是一样的!我猜你一定没有好好预习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吧。
师:好了,不闹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要学的内容吧!“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相互转换”一、教学过程。
1、认识反问句和陈述句。
师:首先来认识什么是陈述句和反问句吧?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句子吧,要仔细看,找不同哟。
第一句是:她是我的老师。
第二句是:她不是我的老师。
师:来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吧?小明:这两个句子都是在说一件事情。
但是第一句说的是“是”,第二句是“不是”。
师:说的太好了,那老师就来做个总结吧!其实这两个句子就叫陈述句,它一般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说话人看法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
1、加:即加上表示反问语气的词:“难道……吗”“怎么……呢”等。
2、改:即把“。”改成“?”。
3、变: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1)即把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 不能、不会、没有等); (2)把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 (是、能、会、有等)。
第一步:加上表示反问的语气词“难道……吗” 第二步:把“。”改成“?” 第三步:找到原句中的肯定词“是”改成“不是”。 第四步: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1、去:即去掉表示反问语气的词:“难道……吗”“怎么……呢”等。
2、改:即把“?”改成“。”
3、变: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 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 (是、能、会、有等)。
4、查:即检查转换后的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例三:难道我把这件事告诉他,不是不道 德的 吗?。
我把这件事告诉他,不是不道德的。
我把这件事告诉他,是道德的。
第一步:找到反问词,把它去掉。 第二步:把“?”改成“。” 第三步:在“是”前面加上否定词“不”。
第四步: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例四: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 是真吗理?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第一步:去掉反问词“难道……吗”。 第二步:把“?”改成“。” 第三步:找到原句中的否定词“不是”改成“是”。 第四步: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学以致用
1、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改 成反问句)
4、查:即检查转换后的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例一:难道 我们不 能浪费时间吗?。
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第一步:加上反问词“难道……吗” 第二步:把“。”改成“?” 第三步:把否定词“不能”改成“能” 第四步: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 致。
例二:难道 字典不 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难道字典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小姑娘天真的心灵,难道不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2、对于浪费水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改成பைடு நூலகம்问句)
对于浪费水的现象,难道我们能容忍吗?
3、我们不好好学习,怎么能报效祖国呢?(改成陈述句)
我们不好好学习,就不能报效祖国。
4、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改成陈述句)
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归纳总结: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于集乡洪庙小学
秦
梅
陈述句
含义: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分类:肯定句和否定句。 注意: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而在朗读时
则用降调。
反问句
含义:表面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 某种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分类: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 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 1、看反问词,有则去,无则加。 • 2、看否定词,有则去,无则加。 • 3、看标点符号,句号变问号,问号变句号。 • 4、读句子,看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一致。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