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和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护理与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正确开展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我院内科20多名糖尿病患者从药物治疗、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结果表明: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和细致入微的综合护理绝大多数患者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病情控制良好,达到预防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日标。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护理;健康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尿糖,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即“三多一少”症状。常见并发症有感染、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其临床分型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特异性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检查包括:
1).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200mg/dl)可确诊本病.
2).尿糖 : 简便易行,除老年及肾功能不全者外,可作为判断疗效指标。尿糖测定包括餐前一次尿糖定性、分段尿糖定性定量、24小时尿糖定量。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对诊断有疑问者可进行,于服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后0.5、1、2、3小时取血测血糖。
4).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 : 可反映取血前8至12周的血糖水平。
5).血脂测定: 本病多伴有血脂异常,应定期监测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低密度脂蛋白等。
6).血、尿酮体测定: 可及时发现酮症。
1.临床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共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6—71岁,病程4—14年不等。在这25例糖尿病患者中,有5例1型糖尿病病人,20例2型糖尿病病人,并且绝大多数都合并其他并发症。其中7例肾功能严重损害,并发眼病—视网膜病变,7例合并高血压、肾功能损害,4例病人肥胖伴高血压,6例合并脑血管病变,1例糖尿病足。经过各方面的积极治疗和医疗团队精心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一直都控制良好且恢复乐观.
2.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超重及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可导致疾病加重。病人都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所以,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疾病知识教育、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能够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自我监测、饮食活动、运动方法,能正确合理地控制饮食,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危害。我们护理工作者应该建立糖尿病患者个人档案,定期监测血、尿糖,病人全程参与合作,才能坚持并达到预期效果。
2.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品种繁多,患者不能擅自选购,使用时应该遵循医嘱,通过科学配伍,定时定量的服用,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以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1.1口服降糖药
对于2型糖尿病一般首选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要保证患者能够正确地服用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和教育。我们应该告知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告知患
者磺脲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厌食胃酸分泌增多,腹部烧灼感,同时服用制酸剂可减轻或防止发生。服用剂量过大或饮食不配合可发生低血糖反应。较少见药物过敏,粒细胞减少、贫血、皮肤瘙痒和皮疹等。双胍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上述口服降糖药物对肝、肾功能减退者不宜使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溃疡病、胃肠炎病人应忌用。
2.1.2 胰岛素
2.1.2.1胰岛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为防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小时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用1mL空针抽取所需量作皮下注射。药瓶和皮肤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地更换注射部位。避免二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当有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后抽长效胰岛素,以免长效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映而影响药效,注射胰岛素时间为餐前30分钟,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
2.1.2.2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罕见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护士应作好抢救准备。
2.1.3酮症酸中毒治疗及护理
2.1.
3.1合理安排输液输液是抢救DKA首要关键的措施,由于严重失水,故应迅速补液。立即给予建立2条静脉通道,一条快速输入0.9%生理盐水加入胰岛素(根据血糖决定胰岛素剂量),另一管给输入其他液体如抗生素,纠正电
解质和酸碱失衡等药物。如无心力衰竭,开始补液速度应快,2 h内2条管最多可输入1 000 ml~2 000 ml,开始4 h输液量占总失水量的1/3,以便较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以后逐渐减慢,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决定输液速度。补液量须视失水程度而定,一般按患者的失水量相当其体重的10%估计,若超过原来体重10%以上者,应分批于2 d~3 d逐渐补足,不宜太快太多,以免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总液量一般为4 L/d~5 L/d,以后逐渐减少。当血糖下降至13.9 mmo/L时,液体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加入胰岛素(按2 g~4 g葡萄糖加入1 U胰岛素计算)。
2.1.
3.2胰岛素治疗静脉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是目前治疗酮症酸中毒最常
用方法,采用胰岛素加入液中静脉滴注,胰岛素入量一般以0.1 μkg/h计算。每1 h~2 h抽血查血糖、血酮、Tco2,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浓度,使血每小时下降3.3 mmol/L~5.6 mmol/L为宜,不宜下降太快,以免造成脑水肿,病情稳定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
2.1.
3.3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定时抽血检查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然后对症治疗。如初始血钾正常,一般在胰岛素治疗后3 h~6 h,就要补钾。因血钾随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而且多随尿排出。如Tco2仍较给应用5%碳酸氢钠,低钠者还应补钠。
2.1.
3.4积极治疗并发症,去除诱因:及早治疗并发症和去除诱因是抢救本病的关键之一,严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DKA常并发感染,应根据感染部位选择相应抗生素,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地控制饮食,可以减轻B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糖尿病在临床上多以饮食、运动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通过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延缓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该做好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健康宣教,使糖尿病患者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糖尿病生活质量。
2.2.1 饮食治疗的原则低糖、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营养搭配的原则。限制糖摄入,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等,提供食用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少食油腻煎炸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