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样本
肾间质纤维化基础研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基础研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b4d5ba9312b3169a551a494.png)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102 期2019 Vol.6 No.102127肾间质纤维化基础研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金丽霞1,金丽军2(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2.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摘要】肾间质纤维化(RIF )作为慢性肾炎的一种病理结果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本文就其病理基础及诊断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肾脏疾病【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02.127.01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影响总人口的10-14%,并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患病率,一些研究表明,75岁以上的人中有30-50%受到影响[1]。
RIF 的病理评估是评估慢性疾病严重程度的中心,大多数RIF 的评估依赖于病理学家对特殊染色的评估,如III 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
视觉病理学家的评估可能容易出现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变异性,但有些方法采用了计算机化的形态计量,对于最佳方法没有明确的共识。
概述RIF 来自于细胞类型和分子途径的编排。
对RIF 的最佳定性和定量评估意见不一。
RIF 以肾小管和间质毛细血管的破坏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累为特征,具有广泛的病因。
通过RIF ,慢性肾脏疾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这些病理结果得到了临床观察的支持,即尿液中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标志物可作为肾脏预后的可靠指标。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治疗RIF 患者,寻求和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是绝对必要的。
1 基础研究间质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常见于许多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功能丧失。
肾间质纤维化可定义为胶原蛋白及相关分子在间质中的积聚。
间质胶原通常存在于肾脏中,特别是I 型和III 型,它们充当结构支架。
间质纤维化模式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或后果。
TGF-β1介导的Smad和ERK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TGF-β1介导的Smad和ERK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0fb8e6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f.png)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年第38卷TGF -β1介导的Smad 和ERK 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郭帅方敬陈志强(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00)中图分类号R392.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 (2022)06-0766-05[摘要]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受到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TGF -β1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
TGF -β1/Smad 和TGF -β1/ERK 信号通路是传导TGF -β1的主要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就TGF -β1/Smad 和TGF -β1/ERK 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肾纤维化;TGF -β1/Smad 信号通路;TGF -β1/ERK 信号通路;作用机制Research progress of Smad and ERK signaling pathway mediated by TGF -β1in renal fibrosisGUO Shuai ,FANG Jing ,CHEN Zhiqiang.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strac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nal fibrosis is regulated by growth factors ,cytokines ,chemokines and otherfactors.TGF -β1is the most important fibrogenic factor at present.TGF -β1/Smad and TGF -β1/ERK signaling pathways are the main signaling pathways of TGF -β1,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nal fibrosis.Therefore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thefunction of TGF -β1/Smad and TGF -β1/ERK signaling pathway in renal fibro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Renal fibrosis ;TGF -β1/Smad signaling pathway ;TGF -β1/ERK signaling pathway ;Mechanism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共同途径,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的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与患者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
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及α-SMA、TGF-β1和VDR表达变化
![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及α-SMA、TGF-β1和VDR表达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407cb3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2.png)
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及α-SMA、TGF-β1和VDR表达变化谢盛彬;王伟铭;陈楠【摘要】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UUO模型组(模型组,n=16).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模型组建模后)第2、5、9、14天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分别采用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并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维生素D受体(VD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肾间质α-SMA和FN 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建模后第14天时达到高峰.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VDR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建模后第2天,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相对表达量已显著增加;建模后第14天,模型组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分别增高至假手术组的12.7倍和8.8倍,而VDR相对表达量下降至假手术组的3%.结论 UUO 模型大鼠建模后第14天可出现显著的肾间质纤维化;建模早期肾间质中α-SMA表达增加提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VDR表达的进行性减少提示其与肾间质纤维化有关.【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30)007【总页数】7页(P752-757,796)【关键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单侧输尿管梗阻;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维生素D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作者】谢盛彬;王伟铭;陈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肾脏内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肾脏内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肾脏内科,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6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多种病因所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最后共同通路。
ppar-α激动剂治疗肾纤维化的研究展望
![ppar-α激动剂治疗肾纤维化的研究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577570332cc58bd63086bd16.png)
实验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肾纤维化疾病进展,其中包括诱 导模型 ( 外科和化学)。氯化汞:一种肾纤维化的化学模型,作用 特点是肾成纤维细胞活化,ECM 过度产生和沉积,肾脏脂质过氧 化增加。导致 NF-ĸB 活性升高、大鼠肾坏死和肾小管功能不全。 阿霉素可以诱导大鼠肾病伴大量蛋白尿、肾小管基底膜损害,可能 引起炎症反应和间质纤维化。
介绍的单侧输尿管梗阻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 模 型,是可以导致肾小管萎缩和凋亡、巨噬细胞浸润、上皮间充质转 分化、ECM 沉积、Ⅰ型胶原沉积以及肌成纤维细胞积聚的病理状 态。在 UUO 模型的早期,肾血流量会有所增加,但随着梗阻时间 的持续,肾血管收缩增加,导致供血不足,肾组织管状细胞凋亡的 严重程度也会随着 UUO 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加剧。可以说在 UUO 模型中,血液动力学变化、上皮小管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 应 [5] 等共同导致了肾脏纤维化的产生。
核 因 子(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 免 疫 炎 症 反 应 主要的信号途径。NF-κB 作为炎症反应的活化中心,可引起肾 脏内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并分泌大量炎症因子,进而导致肾脏纤维 化的发生。此外,氧化应激也在肾纤维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氧化应激发生时,NF-κB 信号途径活化,启动肾小管 EMT 的 发 生。 另 一 方 面 ,氧 化 应 激 也 可 能 干 扰 肾 小 球 一 氧 化 氮( N O )的 产生,从而降低 NO 的活性,使得其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保护作 用下降。
动物的 UUO 模型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及可将对侧肾作为 控制因子等特点,且 UUO 动物模型复制了几乎与人类相同的纤维 序列,可用于模拟研究肾脏纤维化,进而为其更有效地治疗提供全 新的方案。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在 UUO 模型的基础上给予药物处 理,进而寻找可以延缓或预防肾功能丧失的有效药物。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ded67d2240c844769eaee8f.png)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年第 21 卷第 4 期
礄文献综述礄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新志1 ,何立群2倡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 2.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 E -研究院,上海 201203)
伤,不能适应肾小管和间质损伤及其纤维化的所有情况,但是该
收 稿 日 期 :2009 -08 -26 ; 修 订 日 期 :2009 -11 -19
方法能够在短期内造成纤维化,就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规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30873259) ;
及机制探讨而言,是一种较为快速、可靠的动物模型[8] 。
2007 级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肾小管间质疾病的研究工作.
久性坏死,从而易发生进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10] 。 霍冬梅等[11]
倡 通讯作者简介:何立群(1959-) ,男 ( 汉族) ,浙江宁波 人,现 任 上 海 中 医 采用经背部双侧肋弓下缘切口建立模型,认为具有比经腹正中切 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肾脏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口手术方式切口小、操作简单、手术视野清晰、干净,术前无需禁
关键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4-0969-03
Recent Advancement on Animal Models of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ZHANG Xin-zhi1 ,HE L i-qun2倡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2.Department of Nephrolo- gy, Shuguang Hospital, Key Laboratory of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ghai, 200021, China) Abstract: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closely correlates with deterioration of renal function.The experiments on animal
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
![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85b86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7.png)
三、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优缺 点评价
1、准确性:化学诱导模型的准确性相对较高,能够短时间内诱发明显的肝 肾损伤和纤维化,适用于药物筛选和短期疗效评价;而基因敲除模型能够更好地 模拟人类肝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讨特定基因在肝肾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2、可靠性:化学诱导模型的可靠性取决于剂量和给药频率的控制,不同批 次动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而基因敲除模型的可靠性则取决于基因敲除技术的 稳定性和实验操作的质量控制。
3、基因敲除模型
基因敲除技术是通过改变动物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或功能,模拟人类肝肾纤 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敲除动物体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 或Smad基因,诱发肝肾纤维化。此模型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肝肾纤维化 的发病机制,探讨特定基因在肝肾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缺点是操作复杂,实验 周期长,且存在伦理道德问题。
二、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1、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博来霉素是一种由轮枝链霉菌产生的碱 性糖肽类物质的多组分复合抗生素,被广泛用于诱导肺纤维化。通过在动物身上 注射博来霉素,可以引发炎症和纤维化反应。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肺纤 维化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
2、石棉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石棉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可导致肺癌和肺 纤维化。通过让动物吸入石棉,可以模拟石棉诱发的肺纤维化。这种模型有助于 研究石棉对肺部的影响以及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四、结论
肺纤维化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来全面理解其发病机制。 动物模型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模拟人类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为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研究能够进一 步揭示肺纤维化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支持。
MCP-1与酒精性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MCP-1与酒精性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71e3d41cf84b9d528ea7a14.png)
小球 和肾小管 P G —B 的表达均增 加( < .5 , DF P 0 )随着 乙醇 0 作用时间延长 , 各模型组之间 肾小管 内 P G — 的表达也 D FB
逐渐增加(< . ) PO 5。 0 23 M P 1 肾问 质纤 维 化 . C- 与 MC P一1 于 趋 化 因 子 C 属 C亚 家 族 , 一 种 分 泌 型蛋 白 是 质 。其主要功能是趋化 和激活单核细胞至炎症部位 。人类 M P 基 因位于 1 C 一1 7号染色体(7q1 . 2 。 P 1的 1 12q1 ) MC 一 受体 C R C 2是一类表达于不 同类 型细胞( 单核 细胞 、 记忆 T
中国 中医药 咨讯
・
2 1 年 1 月上 第 2 第 3 期 00 1 卷 1
N v mb r 01 Vo . No31 o e e 2 0 1 2 .
3 26・
J u l f iaT a io a hieeMe iieIfr t n o ma n r dt n l o Ch i C n s dcn nomai o
2 酒 精 性 肾 间质 纤维 化 的 相 关 实 验研 究
管上 皮 细 胞 E T M 。 222 血 小 板 源 性 生 长 因 子 ( D F 与 R F .- PG ) I 通 过 实 验 发现 ,与 发 生 病 变 的 但 非 纤 维 化 的 肾小 管 上 皮 细 胞 相 比 ,D F在 间 质 纤 维 化 的 肾小 管 上 皮 细 胞 表 达 PG 更多 , 在肾问质纤维化的诱 导和发展 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在酒 精性 肾损害实验中发现 , 酒精灌 胃 1 2周末肾小 球系膜 细胞 外基 质增 多 , 胶原纤 维沉积 , 同时模 型组与对照组相 比 , 肾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e80f3014791711cd791725.png)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肾纤维化是各种形式肾脏病发展的最终共同途径,其结果是肾脏功能进行性不可逆转的损害,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肾纤维化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致肾脏损害因素,均可导致肾纤维化。
因此,建立好的肾纤维化模型对于研究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延缓肾纤维化的措施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实验证实,肾纤维化与炎性细胞的侵润、成纤维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和肾小管萎缩有关[1]。
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慢性病理过程,很多细胞介质和生长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一过程。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 3 个方面: 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主要包括促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和起保护作用的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TEMT or EMT) 过程的作用,包括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的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 Ⅰ、Ⅲ、Ⅳ) 、纤维连接蛋白( FN) 等; 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包括 Smad 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 主要是Smad2、Smad3 和起负调节作用的Smad7) 和非TGF-β依赖的Smad 信号转导通路( 如ERK/P38MAPK) 。
1 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导致的肾纤维化模型大鼠UUO模型的制作方法: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取右侧卧位,局部剃毛,常规消毒铺孔巾,选择左侧背部肋下约0.5cm为切口,依次切开皮肤至腹膜后,游离肾脏及输尿管,将左侧输尿管用组织钳托起取中段部位,用止血钳夹住,在管两端各用丝线结扎后剪断输尿管,然后连续缝合皮肤。
UUO的特点是:进行性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小管和间质细胞增生,肾实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这些改变最终导致小管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2],肾实质被纤维组织取代,而肾小球相对不受影响,不会产生高血压或脂代谢异常[3]。
肾脏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https://img.taocdn.com/s3/m/9b04900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b.png)
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方法及其选
05 择
药物治疗在肾脏纤维 化治疗中的应用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物、抗纤维化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 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 抗纤维化药物:如ACEI/ARB、虫草制剂等 •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肾脏纤维化进展缓慢,但不可逆
• 纤维化程度与肾脏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 • 纤维化程度越高,肾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小
肾脏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共同途径
•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最终都可能发展为肾脏纤维化 • 肾脏纤维化程度是评估慢性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肾脏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并发症密切相关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会增加肾脏纤维化的风险
•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易感人群的识别与预防策略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遗传史、慢性疾病史和不 良生活方式的人群
• 有家族遗传史:如多囊肾、Alport综 合症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 有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 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 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 盐饮食、缺乏锻炼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 未来研究方向:肾脏纤维化研究的未来方向主要包括 • 深入探讨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揭示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 •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如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 • 寻求早期诊断和预测指标,提高肾脏纤维化的防治效果
• 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脏纤维化的研究将取得更多 突破,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展
• 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评估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2cf9b055901020207409c31.png)
[标签:标题]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本文关键词:纤维化,研究进展,模型,动物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本文简介:摘要:肾纤维化为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所必经的相同病理路径,病理改变分为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
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等存在现实意义。
目前,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制作包括药物或毒物诱导、手术模型以及基因敲除等多种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等方面各具特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本文内容:摘要:肾纤维化为慢性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所必经的相同病理路径,病理改变分为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
肾纤维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对慢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治疗药物的研发等存在现实意义。
目前,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制作包括药物或毒物诱导、手术模型以及基因敲除等多种模型,不同动物模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等方面各具特点,尚无法完全模拟人类慢性肾疾病,这提示慢性肾疾病发病的复杂性,对于其病理机制认识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肾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肾纤维化是肾单位损坏,间质中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及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细胞外基质生成过度并沉积发生的肾小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 GS)、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 并最终丧失肾功能。
确诊肾纤维化的金指标为肾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包括观察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基底膜的病理形态。
肾纤维化的大体病理观察主要是:肾脏明显硬化、减小,表面不平整、颗粒样变;镜下观:肾间质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殖、纤维化形成;肾小球大部分发生硬化、透明样改变,毛细血管破坏,系膜基质增生;由于肾小球血流受阻,而造成肾小管发生萎缩,病变轻处,残余肾代偿性增大;生化检测主要表现在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24 h尿蛋白定量异常[1].诱导肾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或毒物(氯化汞、环孢素A、肾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手术(输尿管单侧结扎、5/6肾切除模型、肾缺血-再灌注等)、单侧肾切除复合AngⅡ等复合因素以及转基因模型等等,本文对常见模型综述如下。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分析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e420dba300a6c30d229f56.png)
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分析摘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临床上对终末期肾病只能靠透析或者肾移植来维持生命,因此了解肾间质纤维化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220-011.研究背景肾间质纤维化是指在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致病因素下所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异常增加,降解减少,沉聚于肾小球/肾间质内,引起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导致肾单位丢失,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有的病变过程。
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都证明了肾间质损伤程度加剧慢性肾脏病的恶化[1]。
进入终末期肾脏病之后,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2.肾间质纤维化的致病因素肾间质纤维化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常见接触药物或毒物所致肾间质炎症,例如随着造影剂在临床上应用增加,造影剂所造成的肾间质纤维化,也常见于先天性遗传疾病,急性肾间质肾炎持续进展,尿路堵塞,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2]。
3.肾间质纤维的发病机制3.1 细胞因子、炎症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参与,并相互作用。
如涉及的核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TG 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MCP-1)、醛固酮等均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3-4]。
正常肾间质组织中有少量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浸润,它们可以起到清除感染物质并促进组织修复。
而肾病患者肾间质的巨噬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同时可以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导致组织损伤和纤维化[5]。
抑制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表达及抑制巨噬细胞激活的细胞因子可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6]。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782043b83c4bb4cf7ecd130.png)
1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多种细胞 ( 如间质成纤维细胞 。肾小管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皮细胞等 )转变或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有关。
近年来人们 发现 ,转分 化机制是肌 成纤维细 胞 ( y .bo l t m of r a , i b s
ei o ii uyJ.riR s 0 0 8 ( : 3 x o xcn r[ B a e, 0 , 51 1 . t t j ] n 2 8 )4
[l 煜敏 , 仁 佃, 钧 , . 性 氨基 酸 、氧 自由基与 缺血 再 2 】刘 徐 黄怀 等 兴奋
[9 1】姚立农, 曾小莉. 6受体激动剂对急性出血性休克大鼠心肌 阿片 保护的研究 [. J临床麻醉学杂志, 0 , (0:8 】 2 9 51) . 0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 14 (0 1 5 08 — 3 6 1 89 2 1 )3— 2 7 0
肾脏纤维化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 、损伤、药物等的作用
下 ,间质细胞及 细胞间质增 多 ,尤其是基 质蛋 白合成 增加 、基质 降解
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间质中以 I 型和Ⅲ型胶 原为主的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逐渐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
胞 (rx luua cl ,P C ,观察到细胞形态 由典型的鹅卵石 poi bl es T ) ma t r l
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因此 ,围绕肾间 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倍受重视。本文综述
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c76b04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0.png)
[5]
,继而被自分泌运动因子( Autotaxin,ATX) 转
化为 LPA,其中 ATX 是 LPA 合成的关键力量。 此外,
除了在胞外途径的溶血磷脂 - 自 分 泌 蛋 白 ( the lysophospholipids - ATX,LPS - ATX) 作用下产生的 LPA,还
可以通过细胞内的其他途径产生 LPA,并与其受体特
理解,并强调 LPA - LPAR 信号轴的未来治疗潜力,其
中 LPAR1、LPAR3 的功能是近年来 研 究 的 热 点。 因
此,LPAR 拮抗剂在缓解,甚至逆转疾病进展中具有至
关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肾小管上皮 - 间充质转化
( epithelial -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是 肾 间 质 纤
异性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主要有四条胞内途径:①磷
脂酸 -磷脂酶 A1 或 A2( the phosphatidic acid - phospho-
lipase A1 or A2 ,PA - PLA1 / PLA2) 途径;②从头合成
甘油 - 3 -磷酸酰基转移酶( the de novo glycerophosphate
Cell Mol Immunol,2021,18(2) :350-362.
[3] Sun D,An X,Ji B. TRIM34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 by enhancing cell fusion and phagocyto-
tein 6 facilitates growth and migration of breast cancer
EPO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EPO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24a2af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b.png)
EPO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EPO 信号通路肾间质纤维化肾脏内分泌缺氧肾性贫血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递增,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可呈现共同的肾脏病理表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伴肾单位丢失,管周毛细血管破坏,炎症细胞聚集以及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肾功能改变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深入研究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是获取慢性肾脏疾病治疗靶点,延缓肾脏病进展的重点。
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tin,EPO)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EPO信号通路的特点以及其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加以综述,探寻EPO信号通路作为靶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价值。
一.EPO在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对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EPO是一种n-链糖蛋白,由166个aa组成,在成年期在肾脏中产生,同时作为一种肽激素和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HGF),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
EPO是一种肽激素,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由胎儿肝脏产生,在成人体内由肾脏产生。
EPO受体(EPOR)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包括神经元、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
在体外,EPO可减少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根据Lee M, Kim SH研究结果表明,hEPO-MPs通过Smad2、Smad3和p38MAPK通路调节TGF-β1诱导的MDCK细胞EMT,并显著减弱单侧输尿管梗阻肾脏的肿瘤抑制因子(tumor-inhibiting factor,TIF)【1】。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RIFs)转化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的肌成纤维细胞,其缺氧诱导的EPO表达缺失,被认为是TIF合并肾性贫血的中心机制。
慢性肾脏病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e558d1ba8114431b90dd85e.png)
[8】Fofine
M,Torregrossa R,Ced M.et a1.TGF—betal induce epithelail
transition
mesenchymal
but
not
myofibmblast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A
A.Molecular basis of renal
fibrosis[J J.Pediatr Nephrol, II,
2000,15(3-4):290-301.
[4]Seceia
T M。Maniem C,Belloni
A
s,et a1.Role of angiotensin
in
endothelin一1 and L-type calcium channel
于Smad信号通路在RIF中的可能机制。我们进一步探讨防治
RIF的新策略。
3.了越来越多的
研究证实.它不但能加速急性肾衰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 而且能减缓慢性肾衰的进程。在肾脏。HGF主要表达于肾间质 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以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 泌的形式。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一TEC。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 用.Docherty等【12]报道HGF可以阻止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 胞凋亡。在不同的细胞中,HGF通过不同的方式阻断TGF.Bl 的信号转导。 调控ECM代谢的降解酶系统主要包括:(1)基质金属蛋 白酶(MMPs)是舍有锌指结构的一个酶家族,对多种细胞外蛋 白具有溶解作用;(2)TIMPs,其特异性抑制物是MMPs,MMPs 与1rIMPs相互作用,是影响ECM降解或堆积的重要因素。 体内外实验证实HGF是一种重要的抗纤维化的因子。 HGF延缓IuF的可能机制如下:(1)HGF可中和TGF.B,的促纤 维化作用,如HGF抑制TEC及内皮细胞凋亡,促使TEC分支 形成,保护和重建肾小管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刺激或诱导蛋白 酶及一些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ECM:(2)HGF可抑制TEC表达 d一平滑肌肌动蛋白(d.SMA)。阻止TE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并减弱由TGF.B,诱导的E一钙依赖蛋白的表达抑制,且呈剂量 依赖性,还可减少FN在细胞外沉积:(3)HGF可促进基质金属 蛋白酶一9(MMp-9)表达.同时抑制rnMP.1和TIMP一2表达,从
槐杞黄颗粒调控Notch信号通路干预IgA肾病肾脏纤维化的效应机制研究演示稿件
![槐杞黄颗粒调控Notch信号通路干预IgA肾病肾脏纤维化的效应机制研究演示稿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4adc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e.png)
槐杞黄颗粒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01
抑制Notch信号通路激活
槐杞黄颗粒能够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Notch 受体、配体和下游效应分子的表达水平。
02
调节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
槐杞黄颗粒能够调节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包 括但不限于Hes1、Hey2、Jag1、Dll1等。
04
实验设计与方法
实验动物与分组
实验动物
选择健康雄性大鼠,体重200-250g,适应性饲养一周后进行实验。
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槐杞黄颗粒组和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
给药方案与处理
给药方案
槐杞黄颗粒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给予相应药 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 盐水灌胃。
05
结果与分析
槐杞黄颗粒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减轻肾脏纤维化程度
槐杞黄颗粒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纤维细胞增生,减轻肾脏 纤维化程度,保护肾功能。
抑制炎症反应
槐杞黄颗粒能够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肾脏炎症 反应,延缓肾脏纤维化进程。
调节细胞因子表达
槐杞黄颗粒能够调节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和抗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表达 ,促进肾脏修复和纤维化逆转。
抑制纤维化进程
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槐杞黄颗粒能够抑制肾脏纤维化的发生与 发展,保护肾功能。
03
Notch信号通路与肾脏纤维 化
Notch信号通路的概述
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 胞间信号转导系统,在细胞发育和组 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由Notch受体、Notch配体和下游 效应器组成,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 相互作用,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 凋亡等过程。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d9a3f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0.png)
03
肾单位损伤及修复
肾纤维化过程中,肾单位受到损伤,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萎缩、硬化
和功能丧失。同时,肾脏固有细胞发生增殖和分化,参与损伤修复过
程,但过度修复会导致纤维化的发生。
肾纤维化的诊断与评估
病理学诊断
生化指标
肾活检是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通过观察 肾脏病理切片,可以判断肾脏是否发生纤维 化及纤维化的程度。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特点与 研究进展》
2023-10-28
目 录
• 肾纤维化概述 •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 •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应用 •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肾纤维化概述
肾纤维化的定义
• 肾纤维化: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固有细胞损伤,从而 引发一系列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肾脏发生纤维化的 病理过程。
发展前景与展望
揭示发病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有 望更深入地揭示肾纤维化 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 更多线索。
发展新型治疗策略
基于新的动物模型,未来 有望发现更多针对肾纤维 化的新型治疗策略,提高 治疗效果。
完善疾病评估体系
未来可能建立更完善的肾 纤维化评估体系,以便更 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疾病进 展。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模型的构建方法,选择合适的药物 、毒素或手术方法。
定期进行肾功能和病理学检查,评估肾脏纤维化的发 展情况。
03
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应用
研究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疾病模拟
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的肾纤 维化过程,帮助研究者深入理
解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病理学研究
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病理学检查 ,研究者可以观察到肾纤维化的 病理变化,如肾小球硬化、肾小 管萎缩等。
肾脏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肾脏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8aa730ff78a6529647d5350.png)
肾脏纤维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刘必成石家庄肾病医院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附属中大医院肾科肾脏纤维化(renal fibrosis)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关键原因,其病理特征为肾单位结构毁损,肾脏固有细胞消失,细胞外基质成份堆积。
据国际肾病学会估计,全球成人CKD 患病率高达10%,其中不少患者将不可避免地因肾脏纤维化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患者必须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我国目前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人数正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医疗费用巨大。
攻克肾脏纤维化一直成为慢性肾衰竭防治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
人类对肾脏纤维化认识已经数百年。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解剖学家米开朗基罗就发现肾脏发生萎缩。
1827 年,英国医生Bright 首先发现肾炎能够引起肾脏萎缩。
1952 年,Robert Platt提出肾脏结构改变最终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1955 年,Poul Iversen 和Claus Bruns 首次将肾脏活组织检查应用于肾脏病诊断。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肾脏纤维化是肾脏慢性炎症疤痕修复的灾难性结局。
因此攻克肾脏纤维化,必须要搞清楚肾脏炎症反应是如何启动的,炎症反应启动后肾脏固有细胞发生了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如何才能被临床监测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难题。
肾脏的炎症反应是如何启动的?肾脏炎症反应是肾脏纤维化形成的始动因素。
研究证实,包括创伤、感染、免疫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代谢紊乱、遗传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病因均可诱导肾脏发生炎症反应。
现在认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最易遭受各种损害性因素的刺激,内皮细胞损伤是激发肾脏炎症反应形成的重要原因。
内皮受损后,一方面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促凝血物质释放,局部微血栓形成;另一方面,促炎物质释放,炎症细胞浸润、粘附,释放炎症介质(包括生长因子、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
而炎症介质对肾脏固有细胞(如上皮细胞、足细胞、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和炎症细胞的交互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沟通、联络和激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是各种形式肾脏病发展的最终共同途径, 其结果是肾脏功能进行性不可逆转的损害, 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肾纤维化类型多种多样, 不同的致肾脏损害因素, 均可导致肾纤维化。
因此, 建立好的肾纤维化模型对于研究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延缓肾纤维化的措施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实验证实, 肾纤维化与炎性细胞的侵润、成纤维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和肾小管萎缩有关[1]。
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慢性病理过程, 很多细胞介质和生长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一过程。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3 个方面: 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 主要包括促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和起保护作用的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 TEMT or EMT) 过程的作用, 包括表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的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 Ⅰ、Ⅲ、Ⅳ) 、纤维连接蛋白( FN) 等; 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 包括 Smad 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 主要是Smad2、Smad3 和起负调节作用的Smad7) 和非TGF-β依赖的 Smad 信号转导通路( 如 ERK/P38MAPK) 。
1 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导致的肾纤维化模型
大鼠UUO模型的制作方法: 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取右侧卧位, 局部剃毛, 常规消毒铺孔巾, 选择左侧背部肋下约0.5cm为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至腹膜后, 游离肾脏及输尿管, 将左侧输尿管用组织钳托起取中段部位, 用止血钳夹住, 在管两端各用丝线结扎后剪断输尿管, 然后连续缝合皮肤。
UUO的特点是: 进行性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小管和间质细胞增生, 肾实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这些改变最终导致小管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2], 肾实质被纤维组织取代, 而肾小球相对不受影响, 不会产生高血压或脂代谢异常[3]。
对UUO肾脏进行组织学观察, UUO术后3天, 能够看到梗阻肾发生间质纤维化损害, 表现为成肌纤维细胞激活, 纤连蛋白过表示, 间质基质沉积, 一直持续到14天(观察期结束)[4]。
50%-60%的小鼠UUO模型最终的纤维化依赖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的表示, 从而在肾间质中ANG-Ò浓度显著高于血浆浓度。
大鼠UUO是研究肾间质病变较好的动物模型, 其方法简便, 病变均一, 有较好的重复性。
UUO已成为一种研究肾纤维化机制的重要模型, 是评价改进肾脏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的重要模型。
许多可定量的病理生理改变在UUO后一周发生, 这使它成为研究具有吸引力的模型, 此种模型的一些研究结果已同梗阻后肾病的病人的一些观察结果作比较。
许多证据表明啮齿类动物的UUO模型可反映
人类肾脏疾病过程[5]。
2 肾大部切除所致的慢性肾衰模型
5/6肾切除手术一期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先切除右肾, 随后结扎左肾上、下极并切除之, 不要损伤两侧肾上腺。
切除之肾组织称重, 以右肾重量减去所切除的左肾肾组织重量来间接估算残余肾重量, 并算出切除率。
大鼠5/6肾切除后肾脏特征性改变有: 肾脏早期代偿性肥大, 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高压力, 继之出现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囊萎陷、系膜进行性扩张、小管间质性损害, 后者表现为小管细胞萎缩、小管扩张、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 最终发展为进行性肾功衰[6]。
3 硝酸双氧铀(UN)所致的肾纤维化模型
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腹腔内单次注射UN0.5mg/100g体重。
此种模型的病理生理改变为,肌酐清除率下降、尿蛋白排泄增加,肾组织羟脯氨酸浓度增加。
形态学观察发现,纤维化区域包含明显扩张及萎缩的肾小管,且这些肾小管基底膜增厚。
这些变化从给予UN后4周至观察期结束都可看到。
给予单剂量UN确实可诱导肾间质纤维化,是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一个简单过程, 可作为研究预防治疗措施的实验模型[7]。
可是, 存在一定风险, 这种动物模型能
够产生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 但未导致进行性纤维化[8]。
4微栓塞导致的进行性慢性肾衰大鼠模型
右肾切除后,单次注射小球体(直径20-30Lm)至左肾动脉。
病理生理改变: 接受了大约5×105个(0.8mg)小球体的大鼠, 4周后出现显著的蛋白尿, 其后发生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此微栓塞诱导的肾衰新模型在研究微循环障碍时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面有显著作用。
5 缺血-再灌注模型
雄性Wistar大鼠或Lewis鼠, 切除左肾,钳夹右肾蒂45分钟。
其病理生理改变为,迅速发生蛋白尿、间质纤维化、肾功能丧失。
缺血性急性肾功衰可导致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永久性缺失, 从而易发生进行性慢性肾衰。
这个模型与上调TGFB和TIMP等纤维化相关基因有关。
可是,也有人发现,在20周观察期限内, 暂时性暖缺血未引起任何纤维性(如羟脯氨酸)改变。
6 马兜铃酸(AA)肾病模型
盐耗竭雄性Wistar大鼠每天皮下注射AA 1mg/kg体重(低剂量AA组),10 mg/kg体重(高剂量AA组)。
也有人对雄性Wistar大鼠每天腹膜内注射AA 5mg/kg体重, 共16周[9]。
还有人对雌性新西兰白兔每天腹腔内注射AA 0.1 mg/kg体重, 共17-21个月。
病理生理改变为, 第10天、 35天,高剂量组发生糖尿、蛋白尿、血
清肌酐水平升高,尿亮氨酸氨基肽酶降低, 而低剂量组未引起显著反应。
高剂量组的组织学表现是,发生与淋巴细胞浸润(10天)和被间质纤维化(35天)包围的小管萎缩有关的小管凋亡。
两组都可看到泌尿道上皮发育不良, 在注射部位还可看到成纤维细胞肉瘤。
AA 诱导的肾纤维化模型与环孢素诱导的肾病模型相似[10]。
AA对肾组织有慢性毒性作用,可引起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11]。
此模型
提供了一个研究肾纤维化病理生理途径的有用模型[19]。
7 嘌呤霉素(PAN)肾病模型
零天时,SD大鼠腹腔内一次注射PAN 1.5mg/kg体重, 在接下来的4天内某一天完成右肾切除术, 然后在3、 4、 5周时,腹腔内给PAN 0.43mg/kg体重。
病理改变:给予第一剂PAN后,肾功能暂时受损。
给予第二剂后,发生了进一步的肾损伤,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明显局灶性小球硬化。
从第1周到12周,小管间质凋亡增加,这与肾功能及小管间质损伤有关。
8 环孢素A肾病模型
环孢素A在橄榄油中稀释到浓度为15mg/ml, 每天给盐耗竭大鼠皮下注射环孢素A 15mg/kg, 共28天。
此模型的组织学改变可分成2类, 即间质炎症和瘢痕形成及小动脉病变。
间质纤维化病变包括间质基质扩张, 伴有小管变形和萎陷、小管基底膜增厚。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