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通用版)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通用版)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五年级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能力,包括动手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探究和合作,学生将研究和掌握各种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课程安排单元一:基本工具和材料使用- 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基本工具和材料的能力。
- 内容:介绍常见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剪刀、尺子、胶水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
- 活动:学生将根据指导使用工具和材料完成简单的手工制作任务。
单元二:简单机械原理- 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内容:介绍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实验。
- 活动:学生将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并观察其工作原理。
单元三:电路与电子元件- 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电路知识和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
- 内容:介绍电路的基本构成和电流的流动规律,以及常见的电子元件如电池、开关、灯泡等。
- 活动: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单元四:计算机基础- 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 内容: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方法,包括常用软件和互联网的使用。
- 活动:学生将研究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和使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单元五:科学实验与观察- 目标: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探究精神。
- 内容:介绍常见的科学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 活动:学生将根据指导设计和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评估本教学计划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生综合评估:1. 考察学生对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模型时的表现。
3. 检查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电路实验的操作能力。
4. 评估学生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表现。
5. 考察学生在科学实验和观察中的表现和记录能力。
评估结果将用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并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学年度小学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学年度小学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学习生活技能类:- 学习使用针线,完成基本的缝纫和织布作业。
-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如锤子、电钻等,掌握简单的修补和安装技巧。
- 学习绘制简单的草图和平面图,掌握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技巧。
- 学习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如纸花、纸风车、折纸等。
2.学习科技技能类:- 学习使用电脑和基本的办公软件,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制图和制作幻灯片等技巧。
- 学习使用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拍摄照片和视频,掌握基本的拍摄和编辑技巧。
- 学习使用简单的编程工具和机器人套件,掌握基本的编程和机器人控制技能。
3.学习实用技能类:- 学习简单的烹饪技巧,如切菜、炒菜等,培养学生的饮食健康意识。
- 学习基本的修车技能,如修理自行车等,培养学生的维修意识和节约意识。
- 学习基本的园艺和种植技巧,如种植花卉、蔬菜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意识。
教学方法:1.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项目学习: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教学资源:1.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劳动与技术教材。
2.工具和材料:提供适当的工具和材料,支持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活动。
3.参观和实习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劳动与技术的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表现,评价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水平。
2.作品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制作的作品的质量和创意,评价学生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3.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示,评价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最新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教学班,每班学生数为()人。
学生对劳动技术课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实验,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
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比较随便,影响了上课,这学期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教育。
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级的劳动技术课。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
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针法组合3、小钱包4、植树5、可乐瓶6、可爱的小淘童7、哈哈照相机8、常春藤插育苗法9、校服上的小标记10、养鸡11、肉饼蒸蛋12、休闲躺椅模型制作13、点亮金箍棒14、喷水动力车模型制作15、独轮手腿车模型制作16、洗衣机的使用17、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根据本学期五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
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劳动与技术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他们对劳动与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之间在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生活技能等方面。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多种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手工制作、种植养殖、家务劳动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措施1.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探索。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4. 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5. 结合实际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劳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新学期课程介绍及劳动工具认识让学生了解本学期课程内容,熟悉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纸艺制作:折纸动物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制作出可爱的折纸动物。
3 纸艺制作:纸雕艺术学习纸雕的技巧,创作纸雕作品。
4 种植养殖:花卉种植了解花卉种植的方法,亲手种植花卉。
5 种植养殖:蔬菜种植掌握蔬菜种植的基本技能,体验种植的乐趣。
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五年级
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和技术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技术活动。
3.常见的劳动和技术工具。
4.劳动和技术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
1.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技术活动,如家务劳动、制作手工艺品等。
2.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和技术实践活动,如种植花草、制作简易手工等。
3.学生参观工厂、农田等地,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劳动和技术活动。
4.学生制作劳动和技术相关的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劳动和技术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评价学生对劳动和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评价学生展板或海报的设计和内容。
教学资源:
1.教科书和课件。
2.劳动和技术工具。
3.展板和海报制作材料。
教学时间安排:
五年级每周安排1-2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30-60节课。
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本文旨在探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技术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做好未来的准备。
一、教材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十八讲,每讲一个话题。
内容包括做面食、制作玩具、使用简单机械等主题。
教学过程中将着重强化学生的实践感受,通过动手制作和实地体验,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生活、科技、劳动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劳动的价值、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便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示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并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流程1、预览教学计划。
学生浏览教学计划,认真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对教学课程有一个大致了解。
2、讲解重点内容。
教师讲解本讲的重点内容,重点强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心理准备,认真掌握学习内容。
3、小组合作。
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创新、竞争的积极性。
4、实践操作。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实现课堂知识的应用,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5、总结归纳。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并对问题进行回答。
在小组内进行分享,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提高。
五、教学评估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同时也对学生的思考、表达和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2024年五年级人教版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35篇)
2024年五年级人教版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35篇)2024年五年级人教版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精选35篇)2024年五年级人教版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
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以及在现实劳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劳动的内在动机。
这套教科书,以项目为载体,旨在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导创新,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并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及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
这套书以引领儿童的实践操作为理念,以儿童的生活为源泉,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劳动,实践体验后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从而教育学生应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
3、通过教学,了解一些电的常识和常用电器的结构,掌握一些简单电器的制作技术,进行维修与设计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使他们在无穷的生活乐趣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一些制作的技巧,并能成功制作教材要求的作品。
难点:学会自己创造手工作品。
四、教学措施:1、从劳技课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制作的创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劳动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尽可能考虑学校的经费承受能力,节省开支,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尽量进行废物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通用20篇)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通用20篇)五年级劳动与技术篇1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观点。
(2)教育学生积极认真做好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并能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家庭,社会的生产劳动中去,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并掌握一定生产技术和具有初步经济管理能力的后备“新型农民”。
二、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认识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世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只有劳动才能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只有劳动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通过劳动实践,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勤劳俭朴、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通过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掌握一种以上的劳动生产技术,并在家务劳动、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和生产劳动中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
4、以基础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通过劳动技术课教育和实践,增强学生体质,陶冶爱美情趣,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1、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基础教育和社会实践相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以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为准则,教材,教学,劳动实践不脱离现实,具有劳动实践的设施和基地、有进行创造、发明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3、必修课《劳动技能课》能为全体学生创造有动手活动的机会,以利发现人才;选修课《职业教育课》要确实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要贯彻《青少年保护条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四、考试方法1、以平时操作、劳动成果、劳动态度为主,以等级制记分。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通用6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通用6篇)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通用6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为贯彻落实新课标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培训的精神,切实提高我学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推进全面发展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将我校劳动技术培训计划公布如下:一、培训形式:1、结合农事活动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学习、分片培训、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介绍;2、结合教学工作进行培训。
二、培训内容:集中学习农业技术理论、并学习农业发展方向、农技推广技能办法,重点村小以水稻栽种为重点、辅以其它农业技术,其它村小围绕主要项目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
三、培训师资:由中心校安排对农活比较专业的老师担任劳动技术教师,培训内容责任到人。
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适时聘请职高专家或经验丰富的老农讲课,或聘请种植示范村干部、种植能手,进行经验介绍。
四、培训时间:根据农时适当安排时间授课、实习。
五、培训教材:拟定旗教研室新定的《农业新技术》一书。
在培训工作中,根据需要编印一些乡土教材、典型经验小册子,或者将好的技术、好的典型制成录像带,发至各村小学。
(1)活动设计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
(2)活动设计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
(3)活动直接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一领域切入,注意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他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起来加以设计,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
(4)计出来的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制定计划,提高计划执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劳动计划。
3. 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学会制定劳动计划,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和步骤,提高劳动效率。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2. 采用示范法,展示如何制定劳动计划,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制定计划。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等。
2. 准备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抹布等。
3. 准备劳动场地,如教室、走廊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2. 讲解劳动计划:讲解如何制定合理的劳动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任务分配等。
3. 示范劳动技能:示范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所学的劳动技能。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劳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劳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九、教学拓展1. 开展劳动竞赛:组织劳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提高劳动技能。
2. 参观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3. 开展劳动主题班会:定期开展劳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掌握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2.常见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习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掌握并熟练使用常见劳动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已经了解到什么是劳动,什么是技术,并引导学生思考二者的关系。
2.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关系,以及技术在劳动中的作用。
通过示例、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身边的劳动和技术,并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结果。
4.概念总结(5分钟):对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常见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劳动工具,并提问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分类。
2.分类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一些劳动工具实物或图片,让他们进行分类讨论,并找出各类劳动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3.操作实践(20分钟):准备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如锤子、扳手、铁锹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4.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不同类别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1.组织活动(15分钟):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扫、花坛整理等,让学生分组参与。
每个小组负责一项具体任务。
2.实施活动(30分钟):学生按照分配的任务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人教pep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pep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计划学科背景劳动与技术是五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研究劳动与技术,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
-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与技术知识,如手工制作、维修和改造等。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劳动与技术项目。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提出和实践自己的劳动与技术创意。
教学内容下面是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的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手工制作- 了解不同的手工制作材料和工具。
- 研究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编织等。
- 制作自己的手工作品,如手链、纸飞机、毛线小动物等。
第二单元:维修与改造- 研究一些日常用品的简单维修方法,如修补破裂的书包、更换损坏的钮扣等。
- 研究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改造,如制作废物利用艺术品、DIY玩具等。
第三单元:团队合作- 研究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 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劳动与技术项目,如制作彩灯、船模等。
- 研究如何有效地合作和分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单元:创意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 鼓励学生提出和实践自己的劳动与技术创意,如设计新款书签、发明简易机械等。
- 研究如何将创意变为实际作品,培养实践和执行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示范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给学生示范和指导,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 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
- 评价学生完成的劳动与技术作品,包括手工制作、维修与改造等。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学到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
大部分学生对劳动课并不陌生,因为在平时的值日和班级卫生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劳动经验,为学习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在了解劳动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学会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劳动,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2.掌握生活中常见材料的特性及用途;了解简单的加工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工艺品。
3.了解各行各业的社会意义,增强热爱劳动的观念;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劳动的技能。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让学生体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1.掌握生活中常见材料的特性及用途;了解简单的加工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工艺品。
2.掌握纸的基本折法及泥塑的捏法、木板制作的基本方法、各种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等)的基本剪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做事要细心,有恒心。
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策略。
2.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3.运用不同评价,尊重学生劳动成果。
4.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讲清为什么时再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
5.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拓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6.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7.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8.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9.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和素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11.加强合作学习,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1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统一。
13.教学中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特制定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本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收获。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劳动教育:介绍劳动的意义、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观念。
2.劳动技能训练:学习简单的工具使用、测量、切割、拼接等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技术教育:了解生活中的科技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安排1.第一周:劳动教育主题,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第二周:劳动技能训练,学习简单的工具使用,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3.第三周:技术教育主题,介绍生活中的科技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
4.第四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第五周:劳动技能训练,学习测量、切割、拼接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第六周:技术教育主题,介绍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7.第七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演示法: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劳动技能。
3.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劳动与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湘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课程背景湘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是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技能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和技术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剪纸、剪纸串、黏土塑型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其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单元:剪纸艺术- 研究剪纸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研究剪纸的历史和文化知识2. 第二单元:剪纸串- 研究如何制作剪纸串- 制作不同形状和图案的剪纸串- 发挥创造力,设计个性化的剪纸串作品3. 第三单元:黏土塑型- 研究黏土的基本操控技巧和造型方法- 创作简单的黏土作品,如动物、植物等- 发展创意思维,设计独特的黏土作品4. 第四单元:劳动和生活- 研究不同职业的劳动方式和技能要求- 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分享自己对劳动的体验和感悟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授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实践与操作: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和练,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合作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促进彼此的研究和进步。
4. 提问与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鼓励他们进行改进和进一步提高。
3. 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活动。
教学资源1. 教材:湘教版小学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教材2. 辅助教材:相关的剪纸和黏土制作教程、图片和视频资源3. 工具和材料:剪刀、剪纸、黏土等劳动和技术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教学时间安排本学期共计教学时间为X周,每周X课时。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1000字本教学计划是对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一个总体规划,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劳动与技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2. 教材内容: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实验、手工制作、机械原理、物理原理、电子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2)学习手工制作的技能和工具使用,能够根据要求完成规定的手工制作任务。
(3)熟悉机械原理、物理原理、电子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其应用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其集体奉献和服务意识。
(2)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相关知识点和技能基本操作。
2.问答法:通过提问回答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技能。
4.实验法: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原理,掌握基本实验方法。
5.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相交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1.科学实验: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制定实验方案,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形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包括:(1)物理实验:如测量物体质量、大小、密度、压力等。
(2)化学实验:如制作气体、物质变化等。
(3)生物实验:如观察昆虫生长变化、植物生长特性等。
2.手工制作: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制作规定的手工制品,如鲜花、风车等。
3.机械原理:学生了解各种机械构造原理,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如杠杆、轮轴、斜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的五{1}、五{2}两个教学班,每班学生数为40 人左右。
由于我担任这两个班的数学课,所以对学生比较熟悉。
学生对劳动技术课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实验,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
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比较随便,影响了上课,这学期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教育。
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级的劳动技术课。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
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针法组合3、小钱包4、植树5、可乐瓶6、可爱的小淘童7、哈哈照相机8、常春藤插育苗法9、校服上的小标记10、养鸡11、肉饼蒸蛋12、休闲躺椅模型制作13、点亮金箍棒14、喷水动力车模型制作15、独轮手腿车模型制作16、洗衣机的使用17、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本学期五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要求、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性质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
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
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
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与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如学生开展关于绿化与环保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绿化的分布情况、种类、好处、破坏情况等,得出了加强绿化、保护绿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这样较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35 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6、写好教学反思,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五、课时按排第一周:茶杯套 1 课时第二周:奇妙的针法组合 1 课时第三周:小钱包 1 课时第四周:植树 1 课时第五XX:可乐瓶1课时第六周:可爱的小淘xx1 课时第七XX:哈哈照相机1课时第八XX:XX插育苗xx1课时第九周:校服上的小标记 1 课时第十周:养鸡 1 课时第十一XX:肉饼蒸蛋1课时第十二、十三XX:休闲躺椅模型制作2课时第十四XX:点亮金箍棒1课时第十五XX:喷水动力车模型制作1课时第十六XX:独轮手腿车模型制作1课时第十七XX:洗衣机的使用1课时第十八XX: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第十九XX:期末考课时1《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教案第 1 课茶杯套教学目标:1.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线材料和铜片的特点。
2.巩固结、穿、绕、缠、编、抽等编法技术,学会用云雀编制一个茶杯套。
3.理解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养成热爱劳动技术和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导重点:用云雀结编制茶杯套教学难点:运用打结方法编制富有创意的花纹教学准备:毛线、铜片、茶杯、剪刀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材质1.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不同材质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2.用我们已学的中国结编制方法,就能制作出魅力的茶杯套。
二.研究茶杯套底部的编制方法.1•教师示范:①•根据茶杯的高度确定线绳的长度,一般线绳的长度为茶杯高度的2倍②•根据铜片的大小,剪下若干段线绳,并运用云雀结绕铜片盘法③•在距离铜片1.5 2cm处,将相邻的两根线绳打云雀结④.打完第一圈的结后,接着打第二圈的结,同时保持长度不变⑤.一次完成所有的云雀结⑥.用剪刀剪去杯套顶部的多于线绳⑦.取三根线绳,编结成麻花辫⑧.将辫子绳穿过杯套的顶部2.学生尝试练习.1).控制线绳的xx.2).杯底的云雀结是否扎实三.学习云雀编制茶杯套的花纹.1.教师示范.⑴在线绳的不同长度的位置打结.让学生观察菱形花纹的格状是否发生变化⑵采用不同的交叉组合.让学生观察花纹是否有幻化⑶小杯套的收口2.学生尝试练习.⑴通过线绳的交叉改变花纹⑵顺利完成收口⑶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四.编制实践.选择自己喜欢的线绳和图文.编制1只小杯套.五.茶杯套的展示.1.在班中展示完成的茶杯套2.讲茶杯套在杯子上试一试.再次调整.3.鼓励学生用小被套盛放各种物品,感受他的使用价值六.课堂总结2.奇妙的针法组合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基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教学重点:能看懂样品的使用的针法.按照图示学习编织一种织物。
教学准备:普通绒线棒针 2 根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不同的编织1.出示毛衣,感受不同的针线编织2.想:你曾在那些服饰中见过?二:学习几种基本织片的编织1.上针的平面织法: A 教师示范①起针② 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制上针③ 翻至里侧的第 2 行,编织下针④ 重述上述编法B:学生尝试①学生一边看图样,一边尝试编制②与样品进行比较2.起伏编织教师示范编法:一行下针和一行上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表侧还是里侧,都是编织下针① 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织下针③翻至里侧的第二行,也编织下针④重复上述编法,反复编织下针学生尝试:学生分小组编织,组长负责指导3.双松紧编织:为两针上针和两针下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位于表侧行还是位于里侧行,都是先编织两针上针,再编织两针下针教师示范:①起针②先编织两针上针,在编织两针下针③按照上述针法,反复编织三.学生尝试编织1.选择上述一种针法,试着编织一件织品2.上下针组合变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单松紧针法.规划针法等四.织品展示:1.展示已经完成的织品2.可以织成一条围巾五.课堂总结.第 3 课.小钱包教学目标:1.通过对织片缝制,装饰,做成一只精美的小钱包,了解编织技术的生活价2.通过动手编织制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教学重点:利用上节课中完成的织片,通过缝制,装饰,制作一个精美的小钱包教学难点:装拎带与缝合织片教学过程:一.作品赏析 1.出示几件完成的钱包成品2.思考上节课完成的织品的用途① 想想可以把他制成那些生活中的小饰物② 想一想他的编织方法是怎样的?3.揭示主题:小钱包二.学生做做:1.编织基本织片:选用自己喜欢的针法.组合编织完成一块基本织片.一般长为20cm 宽为8cm2.娤拎带① 教师示范:取下棒针,用穿编的方法传入两根绒线,两端各留出可抽拉的线头② 学生尝试练习,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缝制织片① 教师示范:将织片对折,用缝衣针缝合下边和侧边② 学生练习注意:缝制时将织片沿长边对折,缝合底边和另一侧边即可4.装饰:用自己挑选的装饰材料缝在小钱包上,起到美化的作用① 装饰品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动手编织② 装饰注意图像色彩三.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优劣四.课堂交流扩张1.作品评价:应注意穿编,缝合技术掌握程度及作品整体的美观程度2.思考:这些织片除了编钱包外,还能制作那些小饰品:?(手机袋..钥匙袋)3.利用可与时间尝试其他的编织制作四.课堂总结第 4 课.植树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2.初步学会植树的一般方法和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3.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植树的一般操作和养护管理的操作教学难点:栽植的深浅.操作时学生难以把握教学准备:树苗铁锹剪刀水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①植树造林不但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② 植树造林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大事2.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每年的 3 月12 日是植树节,植树节前后,全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3.为什么选择 3 月12 日为植树节?春季,在下雨前的一两天植树最好,因为这些天气的空气湿度大,栽植前后树叶水分蒸发减少,能使数目成活率高二.介绍植树的一般方法1.植树的工具:铁锹剪刀水桶等2.植树的一般掌握① 侧枝:若果树苗的枝条过多,移栽后仍需蒸发大量的水分,可能造成供养不足,使树苗枯萎死亡.所以在移栽树木时要进行合理剪枝.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促使树木的成活② 挖坑:用铁锹在将要植树的地面上挖一个树坑,树坑的深度和直径要比树苗的根系或所带的土球大一些③栽植:先在树坑的底部回填部分松土,然后将树苗轻轻的放入树坑中扶正,一边填涂土一边将土踩实④浇水:泥土回填完毕后,现在树坑周围挖成高1520cm的土壤,土坑内地应大于树穴,槽约10cm,然后向土壤内浇足够的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土根紧密结合,以利用根系的发育,最后盖土成丘.(注意:第一次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三:课堂交流 1.为了让小数健康成长,使其造福人类,植树后的养护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对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2.学生交流讨论3.总结:养护管理时应该浇水,施肥,除草等等四.时间活动1.联系区委会,少工会给学生创作机会2.在时间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第 5 课.可爱的小陶童教学目标: 1.学会对黏土的捏,揉,搓,压等技法2.能制作出原粒形内空的泥人胚子,并对胚子进行刻画,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制作3.了解泥土到烧制成陶器的过程,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及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对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教学难点:是对胚子的雕刻教学准备:黏土,圆柱体棒,彩色颜料笔,小刻刀,釉,烤箱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中间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台湾的陶塑,崇宁的雕镂陶等文明于世,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小陶壶二、设计制作方案1.阅读课文“陶器的制作”小组讨论设计十个小陶壶的制作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制作方案及分工三、学学做做1.圆柱体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围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简单以便脱模)2.将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状:8 字形,上面是脑袋,下面是身体(注意:头要大一些才可爱)3.用小竹签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头发,头巾等,并用收捏出娃娃的圆脸蛋4.将彩童晒干后,涂上颜色(晒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阴凉处,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裂开)四:作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2.请个别学生进行经验介绍五、课外扩展课外学做一只XX, —只小猫或其他动物第 6 课.哈哈照相机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纸工的剪.切.画等技法,学会做一件纸工小玩具,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到橡皮筋动力的作用2.通过纸工玩具的制作,增及童趣和童乐,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且提高对纸工玩具制作的兴趣和制作发明的欲望教学重点:相机的构造和设计教学的难点:橡皮筋的安装教学准备:卡纸橡皮筋棉线图片剪刀小刀教学过程:、中、F、\ 1>、—T一、课前谈话我们利用一些卡纸和橡皮筋,制作一部有趣的玩具照相机,不过里面的照片可以事先准备好,就看你怎么给小伙伴一个惊喜了二、新课引入1.请学生谈谈有关照相机的更新过程2.教师引入:哈哈照相机是20 实际60 年代的玩具3.作品欣赏:思考①为什么拉制棉线后,哈哈照相机的镜头会晚上弹?②相机内的照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你会设计出更生动有趣的照片来吗?4.小组合作:尝试分工三、学学做做①先将两张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下对齐,在卡纸上点 A.B.C三点,将卡纸分成四等分②以B.C两点为中点画一个长方形,并在 A.C两点的右侧取两点为点D.E③用小刀按长方形的外廓线切割,并将纸片向上翻折,当作相机的镜头,然后在A上钻个小孔,穿上单根橡皮筋,并打个结,另一头穿过点F打个结,注意调整好橡皮筋的拉力,使他打开穿④在点D和点E处,用两根橡皮筋横向固定⑤在点E处的橡皮筋中间系一条细线,拉动细线使橡皮筋下垂,这对照相机的镜头就打开了⑥ 准备拍照,盖上镜头⑦ 拉动细线,镜头向上翻四、学生评价1.根据相机的制作,xx 和创新进行评价2.交流创新照相机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利用各种之和或其他物品,设计制作更多的照相机五、课外扩展让学生模仿小记者采访同学,进行拍照第7课.xx扦插育苗法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常春藤扦插育苗的一般方法与优越性2.初步学会常春藤扦插育苗及扦插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3.养成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教学重点:xx 扦插育苗操作操作难点:插条扦插技巧及扦插管理教学材料:xx 插条剪刀铲子洒水壶花盆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扦插育苗是植物繁殖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具有繁殖速度快,插条易采集,遗传性状变化小,管理方便等特点2.思考:怎样做才适合常春藤插条的成活?(使泥土保持一定湿度,前期需要适当遮光,冬季适当保暖)二、学学做做1.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①修剪插条:常春藤的插条厂10-5cm, —般有3个结位,扦插前剪去下端的叶子②做苗床,根据插条的多少,设计并做好扦插育苗的苗床(花盆)③扦插:在苗床泥土中间铲子梨出深10cm 的插槽,将插条插入,用手按实泥土(注意:株距3cm)④浇水:扦插完后浇水(注意: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三、课后管理 1.课堂中常春藤扦插操作主要看准备是否充分2.课后管理是关键,包括后期的及哦水,扦插成活率第8 课.校服上的小标记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中国四大名秀的有关艺术特点及常用针法2.了解并初步掌握绣花的基本针法,斜行针,链边针,锁边针等3.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并完成校服上的小标记教学的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绣花的基本针法的技能教学的难点:自行设计一个简单图案并完成校服上的小标记教学准备:针剪刀绣花线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地方需要绣花?2.你会绣花吗?打算绣怎么样的图案作为校服的标记呢?3.介绍xx 的四大名绣① 苏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