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工具书
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
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杂谈文史工具书是从事文史学习和研究的人不可或缺的,本文转自[启迪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而文史工具书种类繁多,因此在下拟将文史工具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作个简要介绍(到清代为止):一、语言文字类二、类书、政书类三、年鉴、手册类四、目录、索引类五、表谱、图舆类六、辨伪及其他文史工具书的发展简介:文史工具书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字书《史籀篇》和词书《雏名》,汉代出现了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字典《说文解字》和最早的词典《尔雅》,同时也出现了目录书《七略别录》和年表、政书、帛画地图,三国时期,曹丕组编《皇览》是有记载的第一部类书,晋李充撰《四部书目》开创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隋朝陆法言等编著的《切韵》,有音韵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宋时期,在继承前代体系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字、词、韵书,如《六书故》、《龙龛手鉴》、《广韵》、《集韵》、《埤雅》等;也出现了如《汉简》、《干禄字书》、《字通》、《班马字类》等一些专门性的字典词典。
在目录学方面,有《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子略》等;政书有《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类书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等等。
明清时代,工具书已经开始成熟,字词典类有《字汇》、《字通》、《康熙字典》、《经籍纂诂》、《经传释词》、《通俗篇》、《恒言录》、《迩言》、《助词辨略》等;书目类有《千倾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类书有《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渊鉴类涵》、《佩文韵府》等;年表、纪年有《历代纪元编》、《历代帝王年表》等;辨伪专著有《诸子辨》、《四部正讹》、《考信录》、《群书疑辨》等等。
第一类语言文字类语言文字类的工具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字典类工具书:研究汉字的形态、来源、发展变化和字义的,就是字典类工具书。
2、词典类工具书:研究词的来源和涵义的,就是词典类工具书。
3、语音字典:研究语音的专著就是语音字典,往往表现为韵书形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物殊的字典。
甲骨文字典pdf横排本
甲骨文字典pdf横排本
甲骨文字典是研究甲骨文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关于甲骨文字典
的PDF横排本,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甲骨文字典的PDF横排本是指将甲骨文字典的内容以
PDF格式进行排版,并以横排的方式呈现。
这种排版方式可以方便
读者在电子设备上阅读,并且更符合现代阅读习惯。
横排本的排版
方式可以使得每一页显示更多的内容,减少翻页的次数,提高阅读
效率。
其次,甲骨文字典的PDF横排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
一种
方式是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网站或资源,可能会有一些
免费或付费的下载链接。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购买正版的甲骨文字典
电子版,一些出版社或学术机构可能提供电子书的销售渠道。
无论
通过何种方式获取PDF横排本,都需要注意版权问题,遵守相关法
律法规。
此外,甲骨文字典的PDF横排本在阅读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确保所使用的PDF阅读器支持横排显示,并且可以进行放大、缩小、翻页等操作。
其次,甲骨文字典的PDF横排本可能会较大,
需要一定的存储空间和下载时间。
最后,阅读时可以结合其他工具或资源,如甲骨文的解读书籍、在线甲骨文数据库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甲骨文。
总结起来,甲骨文字典的PDF横排本是一种方便阅读和研究甲骨文的电子书籍形式。
获取PDF横排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或购买正版电子书的方式,使用时需要注意版权问题和阅读细节。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百年来甲骨文集成性工具书的编纂》
百年来甲骨文集成性工具书的编纂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自晚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即公元1899年为人所发现,到今年已有100周年了。
这一直接来自殷商时代的古文字记录,证明文献中的商王朝世系并非杜撰,是为信史,使中国有文字可资考索的历史相应上推到三千年前。
殷墟甲骨文堪与古埃及纸草、巴比伦泥版文字等相辉映,并且是与今日汉字一脉相承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唯一没有失落的文字,由此构成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甲骨文的发现,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之大事,经过海内外几代学者前赴后继创造性的探索,甲骨文中反映的殷商文化奥秘,逐渐揭示开来,崭然产生了甲骨学这门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科。
在甲骨学科领域,集成性的甲骨文工具书的编纂,百年来代有其作,最早的著作,实肇自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考释》(1914)和《xx契待问编》(1916)。
在百年甲骨学史上,这类工具书的编纂,大体有过三个热盛时期:一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王襄《簠室殷契类纂》(1920,天津博物院)、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1923,决定不移轩;又1927年删校本;又1971,台北艺文印书馆翻印本)、孙海波《甲骨文编》(1934,哈佛燕京学社)、曾毅公《甲骨地名通检》(1939,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以及日本高田忠周《古籀篇》(1925,古籀篇刊行会)等为代表。
一在五六十年代,以金祥恒《续甲骨文编》(1959,台北艺文印书馆)[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甲骨文编》(1965,孙海波《甲骨文编》改订本,中华书局;又1979年香港中华书局版)、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196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1967,汲古书院;又1971增订本)、永田英正《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索引》(1968,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赤井清美《书体字典》(1974,东京堂)和《书体小字典》(1976,东京堂)、小林博《古代汉字彚编》(1977,木耳社)等为著。
从“异”字看三种甲骨文字词典存在的释义问题
Th r e e Or a c l e — b o n e I n s c r i p t i o n Di c t i o n a r i e s ’ Pa r a p h r a s e s o f “ Yi ’ ’ a n d
Th e i r Ex p l a n a t o r y Pr o b l e ms
赵 静
4 0 0 7 1 5 ) ( 西南 大学 汉语言 文献研 究所 ,重庆
摘
要: 通过对 “ 异”在三种甲骨文字词典中的义项分析, 认为 目前的甲骨文工具书的释义存在以下问题:
所弓 l 辞例 不够准确 ;成 书年 代 已久 ;工具 书对义项 的取舍需谨 慎。随着 甲骨文 新材料 的陆续 出现 ,新方法 的大 量 引进 , 甲骨 文字词典确 实有 了补充修 订 的必要 。
e x p l o r i n g o f he t l a t e t o r t o i s e s h e l l s , nd a he t u s i n g o f he t a d v a n c e d t h e o i r e s , t h e r e v i s i n g o f he t o r a c l e - b o n e ns i c i r p i t o n d i c t i o n a ie r s a r e
先生的 《 简 明甲骨 文词典 》 ( 增订版 ) ( 1 9 8 8年 出版第一版 ,
2 0 0 1 年 发 行增 订 版 ) 。
认为 甲骨文金 文中 “ 异 ”字同传世文献 一脉相承 ,为 “ 翼 敬 ,翼佐 ”之 义【 l J 。甲骨 文字词典 多采用此观 点。 甲骨 卜 辞距 后世甚远 ,固然有些字 形可 以追溯至 殷商 时代 的 甲骨文 ,然而 卜辞中的用法与传 世文献 中的用法迥 异 ,如 “ 如 ( 人名 ) 、嫔 ( 同 宾 ) 、勺 ( 祭祀 名 ) 、定 ( 地 名) ” 等, 我们 要小 心分 辨。裘锡 圭先生认 为 卜 辞 中的 “ 异” 有一 种不 同于 古书 中的用法,类似 《 诗 经》 中 “ 式”的用 法, 用 作副词 ;张玉金先生在 此基础上作 了进 一步 的研 究,
数字化背景下古文字字编类工具书的编纂与出版——以《新甲骨文编》为例
数字化背景下古文字字编类工具书的编纂与出版——以《新甲骨文编》为例洪飏【摘要】古文字学界向来就有编纂工具书的传统.古文字字编类工具书,是一种以图表的形式汇集古文字字形、表现释字成果、表达学术观点的工具书.它既是资料的汇编,又包含着大量的科研成果,集学术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数字化背景下,对古文字字编类工具书的编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编纂体例、排版用字等都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古文字学科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方便使用.以《新甲骨文编》的编纂为例,对其编纂体例、排版印刷用字、同形字和异体字的归部以及具体编纂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都分别加以剖析总结,有助于古文字工具书的编纂和方便学术界使用.【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9)001【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古文字字编类工具书;《新甲骨文编》;编撰体例;排印用字【作者】洪飏【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2中国古文字学界向来就有编纂工具书的传统,包括字编、字典、索引类工具书和资料汇编等。
所谓字编类工具书,是一种以图表的形式汇集古文字字形、表现释字成果、表达学术观点的工具书①李守奎.古文字字编类著作的回顾与展望[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123-127.。
这种形式的古文字著作起源于宋代的金石学研究,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学术累积丰厚。
自近代甲骨学兴起以来,甲骨文工具书的编纂就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从1914年罗振玉先生的《殷墟书契考释》一书问世至今,历时一个世纪,涌现出了多部专业工具书。
在今天数字化背景下,古文字字编类工具书的编纂体例、出版印刷中的用字、编纂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话题。
本文以作者全程参与过的《新甲骨文编》的编纂为例②刘钊,洪飏,张新俊.新甲骨文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初版.,略谈一点这方面的感受。
甲骨文工具书
第十一章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要籍一、甲骨文字考释的专书1.《契文举例》孙诒让,撰于1904年,但直到1913年此书原稿才在上海被王国维发现,后方得到出版。
是甲骨学史上第一部研究著作。
该书所据材料,仅《铁云藏龟》一书。
1917年《吉金盦丛书》本一册,1927年上海蟫隐庐石印本二册。
《契文举例》共分十章。
即:月日第一贞卜第二卜事第三鬼神第四卜人第五官事第六方国第七典礼第八文字第九杂例第十这是将甲骨文按内容进行分类的最早尝试。
《契文举例》一书所考释的文字,在今天看来,基本已无可取,但从历史的发展观点来看,此书“在甲骨学史上筚路蓝缕,它的草创之功是不能抹煞的”。
2.《殷墟书契考释》罗振玉,1914年石印本一册,1927年东方学会石印增订本三卷三册。
他在文字考证的基础上,结合史籍,再考求商代典制,“所得则有六端”:“一曰帝系”,“二曰京邑”,“三曰祀礼”,“四曰卜法”,“五曰官制”,“六曰文字”。
共考释并加以解说四八五字。
至1927年有将其增订出版,《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增至五七一字。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及《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在甲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国维1917年发表,收入《学术丛书》及《观堂集林》卷九。
此二文不仅考证了甲骨文中所见殷代先公先王,而且是“把甲骨文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标志着‘文字时期’进入了‘史料时期’”的重要论文。
4.《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1931年大东书局石印本二册,1982年科学出版社合《甲骨文字研究》、《殷契余论》、《安阳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辞》等为一编,以《甲骨文字研究》为书名,作为《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一卷出版。
郭沫若此书,不仅对断片缀合、残辞互补、缺刻横划、分期断代等方面多有发现,而且在文字考释方面也颇有创获。
此书开辟了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甲骨文字的新途径,在甲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甲骨文的历史)
汉字的鼻祖——甲骨文(37张)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可参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人文、地理、灾祸......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甲骨文字典》释义补正五则
《甲骨文字典》释义补正五则(首发)郭丽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1,作为甲骨文方面的权威辞书,是迄今为止最广博、最详实的甲骨文工具书,它为甲骨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本着希望辞书不断完善的心愿,笔者把使用过程所中发现的释义疏误之处,辑录如下,求教于方家。
【隹】《甲骨文字典》390页:用为语词之唯,典籍作惟、维。
按:“隹”字本义为鸟,“语词之唯”是其假借用法。
甲骨文中“隹”的本义用例很多。
如:(1)丁亥卜,贞,王田,往来无灾,擒隹百三十八,象二,雉五。
(合集 37367)(2)壬午卜,贞,王田,往来无灾,擒隹百四十八,象二。
(合集 37513)(3)王卜,贞,田梌,往……灾,王曰吉,兹御……获隹二百五十,象一,雉二。
(英藏2542)以上例句中,或言“擒隹”,或言“获隹”,其后均跟数词,表示擒获的具体数量,且隹与象、雉并列,表明其均为打猎所获之物。
《甲骨文字典》在“解字”时谓“甲骨文象鸟形,隹鸟本为一字,古文字从隹与从鸟实同。
”其说甚是。
但在“释义”时,却把“隹”仅释为“语词之唯”,不妥,当列出其本义“鸟”。
陈炜湛先生曾撰文指出《甲骨文字典》的这一疏漏,可作参考2。
另外,《甲骨文字典》426页对“鸟”的释义为:“一、星名。
二、地名。
三、人名。
”也属于缺释本义。
“鸟”在甲骨文中有如下用例:(4)获鸟二百十二,兔一。
(合集41802)(5)获鸟一百四十八,兔一。
(合集37513)(6)丁巳[卜],贞鸟鸣□。
(合集17367)例(4)、(5)中的“鸟”用为本义当无疑问。
例(6)从句子结构来看,“鸟”很可能也是本义用法,鸟鸣意为鸟叫,主谓短语,但因卜辞不全,尚不能定论。
【玉】《甲骨文字典》34页:计玉之量词。
按:《甲骨文字典》“解字”时引《说文》:“玉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
”并解释说“、,正象以丨贯玉使之相系形,王国维释玉是也。
”其说甚是。
但释义却为“计玉之量词”,不确。
古文字工具书书单
古文字工具书书单
《说文解字》:最著名、最权威的古文字典,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撰而成,收录了上万个汉字,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康熙字典》: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大型字典,收录了多达四万余个汉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字典。
《甲骨文合集》:收录了中国商周时期出土的甲骨文,是研究古代汉字的重要参考资料。
《金文编》:收录了中国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金文,涵盖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竹简汉字字形字义表》:收录了战国时期出土的竹简文字,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说文新证》:对《说文解字》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是研究古代汉字的重要参考资料。
《字源》:汉字起源和演变的研究著作,对于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洪武正韵》:元代刘大夏编撰的韵书,收录了当时的常用字音和词汇,对于研究古代汉语音韵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甲骨文书籍目录
(四) 目录7919 甲骨文书籍目录容庚中德学志德文增刊第3期 1940年7920 殷虚甲骨文字及书目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之一节学衡第45期 1925年9月又收入卫聚贤撰中国考古小史(中)商务印书馆 1933年12月又收入王静安先生遗书静安文集续编商务印书馆 1940年又收入王国维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40年商务印书馆版王静安先生遗书 1983年9月7921 甲骨类书目黄立猷金石书目之一卷 1926年7922 甲骨金石书目分类略述黄仲琴中山大学图书馆刊第2卷3期 1928年第3期7923 殷契书录陈振东 2卷1册 1930年8月7924 甲骨类目容媛金石书录目之一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乙种之二1930年又再版本 1992年又增订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年6月又日本东京大安书店影印商务印书馆版 1963年(与金石书录目补编合)7925 殷契书目录陈准图书馆学季刊第6卷1期、第7卷2期 1932年3月、1933年6月又瓯风杂志第1、6、7期 1934年1、6、7月7926 甲骨文论著目录董作宾北京大学讲义排印本 1932年9月又北平图书馆读书月刊第2卷7期 1933年4月又单行本7927 甲骨文类王幼侨等编修续安阳县志·艺文志附刊金石录木刻本 1933年8月又台北市安阳文献编辑委员会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影印本 1982年7月7928 甲骨文、Inscriptions on Stone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洋文献参考类目 1934-1994年度7929 甲骨学目录并序李星可中法大学月刊第4卷4期 1934年2月7930 殷虚学文献小志[日]石滨纯太郎龙谷史坛第14号 1934年7931 甲骨书录解题邵子风商务印书馆石印本一册 1935年11月又收入甲骨学论著提要目录三种台北县永和华世出版社 1975年7932 殷虚学文献小志补[日]石滨纯太郎龙谷史坛第18号 1936年7933 国立中央研究院参加教育部第二次全国展览会出土品目录梁思永燕京学报第21期 1937年6月又单行本又台北东方文化出版社燕京学报影印本 1972年7934 甲骨之著录朱剑心金石学所收商务印书馆 1940年又再版本商务印书馆1948年又三版本商务印书馆 1955年9月又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1981年 7935 甲骨学类目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二集下册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之一1944年3月又香港文友堂书店影印本 1970年11月又台湾大通书局影印本上册 1972年10月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又收入民国丛书第二编之七十四·历史地理类上海书店1990年12月又收入北京图书馆甲骨文硏究资料编委会编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年3月又编入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外一种(下)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又收入宋镇豪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二十一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7936 契学综览(1)甲·资料篇[日]水泽利忠甲骨学第1卷1号 1951年10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上册 1972年7937 契学综览(2)乙·契文学篇[日]水泽利忠甲骨学第1卷2号 1952年10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上册 1972年7938 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胡厚宣中华书局 1952年1月又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本 1966年又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3年9月又1999年8月版又收入甲骨学论著提要目录三种台北县永和华世出版社 1975年7939 殷墟关系文献目录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京都)第23册·殷代青铜文化之研究 1953年3月7940 契学综览(3)丙·殷商学篇[日]水泽利忠甲骨学第3号 1954年10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上册 1972年7941 甲骨类容媛金石书录目补编考古通讯1955年第3期又与金石书录目合日本东京大安书店影印本 1963年7942 甲骨文分类研究的商榷柯纯卿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会刊第2期 1956年7943 甲骨文著录、考释及研究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二所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学论文索引(上编) 科学出版社 1957年6月7944 甲骨文、金文关系文献目录(1956-1957)[日]林巳奈夫甲骨学第6号 1958年3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上册 1972年7945 甲骨文、金文关系文献目录(1957年后半-1958年)[日]加藤常贤甲骨学第7号 1959年3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下册 1972年7946 甲骨文、金文关系文献目录(1959年1月-12月)[日]加藤道理甲骨学第8号 1960年3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下册 1972年7947 贝塚茂树教授、水野清一教授著作目录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京都)第40册 1960年3月7948 甲骨文、金文关系文献目录(1960年1月-1961年)[日]加藤道理甲骨学第9号 1961年8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下册 1972年7949 董作宾先生论著要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四种下册庆祝董作宾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 1961年6月 7950 甲骨文字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编) 科学出版社1965年又商务印书馆新一版 1978年10月又再版本 1983年6月7951 古文字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乙编) 科学出版社1965年又商务印书馆新一版 1978年10月又再版本 1983年6月7952 An Annoted Bibliography of the Publications on the Inscribed Oracle Bones Excavated from the Yin Ruins (甲骨学专书提要及论文目录) 彭树杞(Peng Shu-qi) 中国文化第6卷3期,台北(Chinese Culture,Vol.Vi,no.3, Taipei) 1965年6月又收入甲骨学论著提要目录三种台北县永和华世出版社 1975年7953 侯家庄第一ОО一号大墓殷代石玉骨牙文物展览目录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1966年7954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著作目录王懋勤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四十周年纪念特刊 1968年10月7955 中国文字索引——自第一册至四十册白玉峥中国文字第41册 1971年9月7956 商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资料室编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1949-1974)(中册) 成都市印刷二厂 1975年12月7957 甲骨学论著提要目录三种邵子风胡厚宣彭树杞台北县永和华世出版社 1975年(此为甲骨书录解题、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甲骨学专书提要及论文目录三书之合成)7958 Les Jiaguwen,Essai Bibliographique et Synthése des études (甲骨学论著目录概要)[法]戴迪耶(M.Christian Deydier) 法兰西远东学院丛刊第151卷(Publications de I'école Francaise Déxtrême-Orient Volume CVI,Paris) 1976年7959 殷墟卜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编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49-1966) 文物出版社 1978年12月7960 从骨臼刻辞看殷墟甲骨的管理方法与我国图书目录的起源郑伟章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7961 甲骨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二编)上册中华书局 1979年8月7962 甲骨学论著目录(1949-1979)肖楠古文字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 1979年8月7963 1972-1976.6古文字学论文目录(国内甲骨.金文部分) 吴旭民古文字第1期上海青年古文字学社油印本 1979年9月7964 李济先生著述目录李光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1本4分纪念李济、屈万里两先生论文集 1980年12月又考古锁谈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2月 7965 岛邦男博士著作目录甲骨学编辑部甲骨学第12号 1980年8月7966 加藤常贤博士著作目录甲骨学编辑部甲骨学第12号 1980年8月7967 郭沫若著译书目上海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甲种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8月7968 中国的古文字学关系情报[日]江村治树甲骨学第12号 1980年8月7969 论古代中国(1965-1980 日文文献目录)周迅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0年7970 谈谈甲骨文献的排列次序程磊宁夏图书馆通讯1981年第2期7971 徐中舒先生论著目谢忠梁先秦史研究动态1983年第1期7972 目录学的起源王德恒历史知识1983年第4期7973 高去寻先生主要著作目录臧振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4本1分芮逸夫、高去寻两先生纪念论文集 1983年3月7974 甲骨卜辞徐元邦白云翔考古200期总目录索引 (1955.1-1984.5) 科学出版社1984年5月7975 古代目录学简述冀淑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4年12月7976 文史工具书简表张建均八小时以外1984年第6期7977 汉文字学要籍概述罗君惕中华书局 1984年5月7978 先秦史籍陈秉才王锦贵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之一节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4年5月7979 甲骨学商史论著目(1981年)宋镇豪先秦史研究动态1985年第1期7980 殷商文化论著目编者殷都学刊1987年第1~4期7981 殷虚甲骨各家著录省称对照表周何台北师范大学讲义 1980年7982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刘一曼郭振录温明荣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8年8月7983 林巳奈夫教授著作目录(1952-1989)林巳奈夫教授退官记念会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1989年3月7984 夏史夏文化研究书目[美]周鸿翔香港大学中文系文史丛书之四 1990年5月7985 殷商历法研究论著目常玉芝汲古第19号日本东京汲古书店 1991年6月7986 甲骨学与殷商史论著目录濮茅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7987 胡厚宣先生著作选目胡振宇甲骨学与殷商史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又中国文字新21期台北艺文印书馆 1996年12月又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7988 伊藤道治论文著作目录和内容提要姚平甲骨学与殷商史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7989 殷墟甲骨卜辞北京大学考古系资料室编中国考古系文献目录(1900-1949) 北京大学考古系丛书文物出版社 1991年7月7990 甲骨文论著简目(一九七九年八月-一九八二年十月)仁言甲骨学与殷商史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7991 李学勤论著选目晓云先秦史研究动态 1992年第1期7992 一九九二年先秦史论著目录马季凡先秦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2期7993 张政烺先生论著目录吴荣曾主编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7994 董作宾先生著作目录秦照芬傅斯年、董作宾先生百岁纪念专刊台北中国上古秦汉学会1995年12月7995 李陆琦教授著作目录中国文字新22期李陆琦教授逝世纪念特刊 1997年12月7996 夏商周天文年代学参考文献汪前进“夏商周断代工程”简报第23期 1997年5月16日7997 甲骨卜辞文物编辑部编文物五○○期总目索引文物出版社 1998年6月7998 殷墟卜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信息中心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71-1982) 文物出版社 1998年6月FD补遗:日本汉学家林巳奈夫教授著作目录邱德修书目季刊第23卷3期 1989年12月(177-185)饶宗颐教授主要学术专著目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庆祝饶宗颐教授七十五岁论文集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1993年(165-179)伊藤道治先生主要论著目录王震中先秦史研究动态(总30期)1998年第1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仁著作目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9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品目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98年10月松丸道雄先生著述目录论集·中国古代の文字と文化日本汲古书院 1999年8月。
《甲骨文字典》前七卷释义辨正举例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引用本文格式:赵惠娟《甲骨文字典》前七卷释义辨正举例[学位论文]硕士 2013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
姓名:张斌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指导教师:吴毅
20080603
摘要
“华南虎事件”是2007年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起始于这样一个疑问:“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有关方面为何要造假?
The institutional fake is enslaved to the public, the media, the public opinion, the validity would be damaged by the fake, but the local have no choice, so he has to use the experts to help to fake.
In order to deceive the public,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to blank off all the information.
But now the monopo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s challenged by the public, the media. They are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faking but also the accelerating factors, which is self-contradictory.
1有关华南虎的资料很多,本资料来源于新华社报导中的附带介绍. 见新华社(北京)报导2007年10月12日“最新照片证实野生华南虎再现陕西巴山腹地”.
有关甲骨文的书籍
有关甲骨文的书籍
以下是几本关于甲骨文的书籍:
1.《商周古文字典》: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学勤。
这是一本详细介绍商周时期古文字和甲骨文的字典。
2.《甲骨文释读》: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振铎。
这本书从甲骨文的形态、构造、用法等角度系统地分析了甲骨文,并对其进行了释读。
3.《甲骨文编》: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王国维。
这是一本明代王国维所编写的甲骨文汇编,收录了商周时期出土的甲骨文资料。
4.《金文与甲骨文的对照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寿祺。
这本书通过对比金文和甲骨文的异同,深入探讨了两种古文字之间的关系。
5.《甲骨文学概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林贤治。
这本书是一部介绍甲骨文学研究的专著,内容涵盖了甲骨文的历史、字形、字义、用法等方面。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书籍
以下是对一些典型的古文字字形表书籍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到你。
《金文编》:是一本工具书,共收古文字(含金文、陶文)六千七百个,于民国十三年印行,编撰者为朱芳圃。
全书分二十二类,以部首分类,每类各举若干字,依笔画多少及次序排列。
该书收字最多,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甲骨文编》:这是一本工具书,收甲骨文约三干六百个,编撰者为王襄,于一九五九年出版。
该书以单字为编排顺序,按部首分类,并注明出处,每字下略论其本义及假借义。
《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这本书收录了殷墟甲骨文四千五百多个单字及一千多个合文(一个字由两个或多个部件组成),并配有单字的拓片图像。
此书具有工具书的查找功能和学术研究的功能。
它不仅是一部实用的甲骨文识字字典,而且通过对甲骨文合文的研究,对甲骨文语法、形义关系、构形特点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甲骨文选释》:这本书对北京大学科学社影印出版的《甲骨文合集》中的一些字词进行了注释、解说。
主要内容包括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词义、卜辞的断句、卜辞内容及书契特点的说明等。
《古文字类编》:这本书是一部大型的古文字资料汇编。
全书共分十二类,包括金石、陶文、玺印、货币、量器、度量衡、吉语、哀策、木简、帛书、文字学著作引文及未分类等,收录了从商、周至秦汉的古文字资料,其中包括大量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
此书既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也可以作为研究古文字的资料使用。
《古代汉语字形表》是一套全面介绍汉字字形演变的大型工具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古代汉语专家编写。
该书按照字的部首分类编排,共分14个大类,每个字头下设有“字形描述”、“字形分析”、“同义字”、“近义字”等栏目,内容丰富全面,分析深入浅出,既有知识性、科学性,又有趣味性、可读性。
以上书籍仅供参考,具体还需要根据您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书籍。
甲骨文字诂林pdf
**《甲骨文字诂林》概述**《甲骨文字诂林》是对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工具书,汇聚了古今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了解和探究古汉字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种文字记录,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窗口,通过这一文字的解析,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先们的智慧和才情。
**内容简述**该书主要按照甲骨文的字形、结构、意义进行分类编排。
对于每一个甲骨文,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包括其可能的读音、在古代文献中的用例、与其他字的关系、以及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背景等。
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字世界,使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学术价值**《甲骨文字诂林》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或工具书,它还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体现了几代学者对于甲骨文的深入挖掘和研究。
书中的每一个解释、每一个观点,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多方考证得出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对于从事古文字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古文字的认识和解读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但即便如此,《甲骨文字诂林》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是我们与古人沟通的桥梁,更是我们认识自己文化根源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甲骨文字诂林》作为一部研究甲骨文的权威著作,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普通读者中,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更加坚定地走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
希望这本书能够继续发光发热,为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甲骨文的书籍
甲骨文的书籍罗振玉1914年编《殷虚书契考释》和1916年编《殷虚书契待问编》,王襄1920年《簠室殷契类纂》(天津博物院),商承祚1923年《殷虚文字类编》(决定不移轩自刻本)、1927年出了删校本、1971年中国台北艺文印书馆翻印本,日本高田忠周1925年《古籀篇》(古籀篇刊行会),孙海波1934年《甲骨文编》(哈佛燕京学社),曾毅公1939年《甲骨地名通检》(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金祥恒1959年《续甲骨文编》(中国台北艺文印书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1965年《甲骨文编》、孙海波改订本(中华书局)、1979年香港中华书局版,李孝定1965年《甲骨文字集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岛邦男1967年《殷墟卜辞综类》(汲古书院)1971出增订本),日本永田英正1968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赤井清美1974年《书体字典》(东京堂)和1976年《书体小字典》(东京堂),日本小林博1977年《古代汉字汇编》(木耳社),高明1980年《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徐中舒1981年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四川人民出版社)和1989年《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日本小林石寿1985年《展大甲骨文字精华》(木耳社),1987年《拓影展大甲骨文字字典》(木耳社)和1988年《五体篆书字典》(木耳社),加拿大许进雄1981~1988年《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一~九卷《中国文字》新四~十二期连载),日本高嶋谦一1985年《殷虚文字丙编通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孟世凯1987年《甲骨学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赵诚1988年《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中华书局),日本师春妙石1988年《古典文字字典》(东方书店),姚孝遂1988年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中华书局)和1989年《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饶宗颐1989~1999年《甲骨文通检》(已出先公先王先妣贞人、地名、天文气象、职官人物、田猎与祭祀等五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日本松丸道雄与高嶋谦一1993年合编《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东京大学出版会),日本水上静夫1995年《甲骨金文字典》(雄山阁)、于省吾1996年主编《甲骨文诂林》(中华书局)等。
朱芳圃人物简介,主要成就有哪些?
朱芳圃人物简介,主要成就有哪些?本文导读:最先在著述中提出了“甲骨学”这一学术概念,并获国内外学界认可【据胡厚宣先生的《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率先以“甲骨学”用于论著标题的,是朱芳圃先生。
朱氏在1933年出版专著《甲骨学文字编》,1935年又印行《甲骨学商史编》。
同时,1934年《中法大学月刊》有李星可《甲骨学目录并序》,1935年复旦大学《文学期刊》有郑师许《我国甲骨学发现史》,此后“甲骨学”作为学科名称便广泛流行。
】(见李学勤《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早年译有《日本人论瑞典高本汉中国音韵学》一书。
民国18年,发表《珂罗倔论谐声原则与外国学者研究古声母之结论》(《东方杂志》,第二十六卷第一期) 1933年出版《甲骨学文字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甲骨学商史编》(中华书局)两书,反映了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早期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创当时甲骨文工具书新类型,使之成为同郭沫若、罗振玉、商承祚齐名的专家。
胡厚宣称其是“很有用的工具书”。
【前者集可识之字834个,较罗的《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增274字,商之《殷墟文字类编》增129字。
】从1928年至1937年,与董作宾等专家一道参加了先后对河南安阳殷墟的15次发掘和甲骨文的研究工作。
曾主持河南大学历史系工作,开设《文字学》、《训诂学》、《甲骨学》等课程。
1941年《殷契卜叹考》发表于《学术论丛》(抗战时期创办的一个学术公开刊物)1943年,《程瑶田年谱初稿》【(发表《河南大学学术丛刊》在第1期上),对程瑶田的生平活动与学术事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抗战至建国前,与丁乃通、张长弓、张邃青、任访秋等学者一起在河南大学开展民俗学研究。
任建国后最早的一份史学刊物——《新史学通讯》【(《史学月刊》前身)编委。
当时参加编委编辑工作的还有郭晓棠、张邃青、宋泽生、刘绍盈、孙海波、孙作云、毛健予、史苏苑、郭人民、王存华、王云海等专家教授】1961年12月,写成《殷周文字释丛》三卷,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
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研究——兼论甲骨文索引工具书的编撰的开题报告
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研究——兼论甲骨文索引工具书的编撰的开题报告介绍《殷墟卜辞综类》是岛邦男先生的博士论文,该论文关注的是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卜辞,主要目的是对这些卜辞进行分类、研究和分析。
同时,该论文还涉及了甲骨文索引工具书的编撰,这也是本篇开题报告所要探讨的主题。
背景甲骨文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这些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卜辞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对于史学、考古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甲骨文的数量庞大、内容繁杂,研究难度也非常大。
因此,编制一部甲骨文索引工具书,对于研究者来说非常必要和有益。
研究内容本篇开题报告所要探讨的主题包括两个方面:1.《殷墟卜辞综类》的研究2.甲骨文索引工具书的编撰1.《殷墟卜辞综类》的研究《殷墟卜辞综类》是岛邦男先生的博士论文,其研究对象为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卜辞。
在对这些卜辞进行分类、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岛邦男先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1 卜辞的种类和分类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卜辞进行分类,岛邦男先生将卜辞分为外圆卜、内圆卜、法卜、辞卜、数卜五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1.2 卜辞的特点和意义岛邦男先生对每种类型的卜辞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释,揭示了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对卜辞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3 卜辞与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的关系在对卜辞进行研究的同时,岛邦男先生还考察了卜辞与古代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通过阅读卜辞,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2.甲骨文索引工具书的编撰甲骨文的数量非常庞大,为了更好地研究甲骨文,需要编制一部综合的索引工具书,以便研究者对甲骨文的内容、用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检索和分析。
在这方面,岛邦男先生虽然没有直接编制索引工具书,但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2.1 整体梳理甲骨文甲骨文的内容繁杂,经过三千多年的时间,有的已经模糊不清,有的被破坏或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要籍一、甲骨文字考释的专书1.《契文举例》孙诒让,撰于1904年,但直到1913年此书原稿才在上海被王国维发现,后方得到出版。
是甲骨学史上第一部研究著作。
该书所据材料,仅《铁云藏龟》一书。
1917年《吉金盦丛书》本一册,1927年上海蟫隐庐石印本二册。
《契文举例》共分十章。
即:月日第一贞卜第二卜事第三鬼神第四卜人第五官事第六方国第七典礼第八文字第九杂例第十这是将甲骨文按内容进行分类的最早尝试。
《契文举例》一书所考释的文字,在今天看来,基本已无可取,但从历史的发展观点来看,此书“在甲骨学史上筚路蓝缕,它的草创之功是不能抹煞的”。
2.《殷墟书契考释》罗振玉,1914年石印本一册,1927年东方学会石印增订本三卷三册。
他在文字考证的基础上,结合史籍,再考求商代典制,“所得则有六端”:“一曰帝系”,“二曰京邑”,“三曰祀礼”,“四曰卜法”,“五曰官制”,“六曰文字”。
共考释并加以解说四八五字。
至1927年有将其增订出版,《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增至五七一字。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及《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在甲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国维1917年发表,收入《学术丛书》及《观堂集林》卷九。
此二文不仅考证了甲骨文中所见殷代先公先王,而且是“把甲骨文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标志着‘文字时期’进入了‘史料时期’”的重要论文。
4.《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1931年大东书局石印本二册,1982年科学出版社合《甲骨文字研究》、《殷契余论》、《安阳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辞》等为一编,以《甲骨文字研究》为书名,作为《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一卷出版。
郭沫若此书,不仅对断片缀合、残辞互补、缺刻横划、分期断代等方面多有发现,而且在文字考释方面也颇有创获。
此书开辟了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甲骨文字的新途径,在甲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于省吾,初编1940年石印本一册,续编1941年石印本一册,三编1944年石印本一册。
全书共收考释文章98篇,文字考释简练、精到、严谨,并将所释就之字再放到有关卜辞中去核校,做到了文从字顺,在学术界有重大影响。
6.《甲骨文字释林》于省吾,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上卷是将《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所收98篇论文加以删订,共存53篇而成。
本书的中、下卷,一部分是经过删削的作者解放前所写《骈枝》四编中的文章,有十篇是重新改写的。
另一部分是改写、改定的解放后在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字考释论文。
全书共收入文字考释之作190篇。
《甲骨文字释林》一书是于省吾研究甲骨文的总结,考证并加以解说了300个甲骨文字,为甲骨学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7.《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杨树达,中国科学院1954年出版。
该书卷上说字的论文共三三篇,分识字、说义、说通读、说形等四类。
卷下考史论文共二〇篇,分人名、国名、水名、祭祀、杂考等五项。
《卜辞琐记》之部则收入考证四九条。
书中所考文字及史事皆较允当,而且文字精练,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8.《耐林庼甲文说卜辞求义》杨树达,1954年群联出版社印行。
本书《耐林庼甲文说》之部共收入6篇论文,而《卜辞求义》之部共考证甲骨文字210多个,按28韵部排列。
此书所考文字及所论史实,不少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9.《殷墟文字记》唐兰,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共收入考释论文三三篇。
此书与他的《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一起,集中了他对甲骨文字的考释所得。
此外,他的《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等专著也对文字理论和文字多有解说。
二、甲骨学研究著作1.《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1933年发表。
此文是甲骨学史上划时代之作,为甲骨学和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自此以后,二百七十三年的晚商甲骨文才犁然贯通为五个不同时期,我们才有可能认识和研究晚商各个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
2.《甲骨断代问题》严一萍,1982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
全书由下列部分组成:序。
一,前言。
二,月食所引起的问题。
三,甲骨的异代使用问题。
四,上甲片示与用侯屯。
五,贞人跨越时代与历扶。
六,贞人扶的书体。
七,相同称谓的不同时代(甲、父;乙、母;丙、兄;丁、子)。
八,后语。
此外,《甲骨断代问题》随文附图三五二纸,便于读者将书中的论述与所引甲骨对照。
3.《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195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由总论、文字、文法、断代上、断代下、年代、历法天象、方国地理、政治区域、先公旧臣、先王先妣、庙号上、庙号下、亲属、百官、农业及其他、宗教、身分、总结、附录等二十章组成,全书七十五万字。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自甲骨文1899年发现,至1956年以前近65年研究成果的巨著。
4.《殷墟卜辞研究》日本岛邦男,1958年出版,中译本1975年由台湾鼎文书局出版。
本书由《序论》和《本论》组成,是总结甲骨学研究成果的巨著。
上篇全面研究了甲骨文所反映的祭祀制度,特别是对周祭的论述颇为详密。
下篇则全面考察了商代社会情形,特别是方国、地理。
本书行文中插入表格、甲骨摹本及地图,在地图上还标明走向及日程,与正文的论述互相对照,对读者十分方便。
5.《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饶宗颐,1959年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二十卷,上、下二册。
本书对当时所能见到的六十多种甲骨著录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是一部集大成式的著作。
《殷代贞卜人物通考》提出了“分人研究法”,对分期断代研究和全面整理甲骨卜辞很有参考价值。
6.《商代史料——中国青铜时代的甲骨文》美国吉德炜,1978年美国加州大学出版。
它对台湾、香港以及国外其他地区的甲骨学研究成果,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它不仅反映了西方甲骨学者研究的最新成就,而且对欧美一些国家了解和研究甲骨文这一古老华夏文明也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7.《甲骨学》严一萍,1978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
上、下册,一四三〇页,分为九章:认识甲骨与殷商的疆域;甲骨的出土传拓与著录;辨伪与缀合;钻凿与占卜;释字与识字;通句读与识文例;断代;甲骨文字的艺术;甲骨学前途之展望。
《甲骨学》不仅可供学者研究时参考,而且对初学甲骨的人,也是很好的入门读物。
三、商史与甲骨学史专著1.《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1930年上海联合书店出版,又1947年群益出版社重印《郭沫若全集》本,又1954年人民出版社第一版本,又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198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一部“划时期的作品”,在我国史学界“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特别是用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甲骨文,开辟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虽然在写作此书时,“在材料的鉴别上每每沿用旧说,没有把时代性划分清楚,因而便夹杂了许多错误而且混沌”,但本书所“用的方法是正确的”。
它与《甲骨文字研究》等书“辅车唇齿”,奠定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科的基础。
2.《十批判书》郭沫若,1945年重庆群益出版社初版。
又1956年科学出版社第一版,又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198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3.《奴隶制时代》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又1954年人民出版社第一版,1973年人民出版社第二版,又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三卷,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4.《中国史稿》第一册郭沫若主编,197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体现了郭沫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看法。
《中国史稿》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文献材料与考古学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恢复了中国古代社会面貌,为以后通史书的编写提供了范例。
5.《甲骨学商史论丛》初、二、三集胡厚宣。
此书不仅谈到了商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农业生产,而且谈到了商代上层建筑如封建制度、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天神崇拜等方面。
此外,对商代的天文历法、气象和医学等方面也做了深入研究。
可以说,《论丛》一书涉及了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6.《商殷帝王本纪》周鸿翼,1958年香港出版。
7.《殷代地理简论》李学勤,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唯一一本有关商代地理研究的专著。
8.《商周史料考证》丁山,1960年龙门联合书局出版。
书中搜集了大量甲骨文、金文材料以及古文献中的记载,并旁及前人的解说,论述了商、周两代,特别是商代历史上的一些问题。
9.《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胡厚宣,195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10.《甲骨学六十年》董作宾,1965年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
11.《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王宇信,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重印。
书中不仅对甲骨学近三十年的成果进行概括,而且提出了甲骨学研究未来方向。
12.《殷墟卜辞研究——科技篇》温少峰、袁庭栋,1983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八章,分别论述甲骨文材料所反映的商代天文学、历法、气象学、农业、畜牧、交通与驿传、医学、手工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本书是目前唯一一本专门论述商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综述之作。
四、重要的工具书与入门著作1.《甲骨文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
2.《古文字类编》高明编纂,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
3.《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主编,线装本于1980年,标准版于198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4.《甲骨文字集释》李孝定编述,八册,1975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出版。
5.《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胡厚宣编,1952年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中华书局重印。
6.《殷墟卜辞综类》日本岛邦男编纂,1967年汲古书院出版,1971年增订出版,1979年增订本第二次印刷。
7.《殷墟甲骨文简述》孟世凯,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8.《甲骨文史话》肖艾,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9.《中国甲骨学史》吴浩坤、潘悠,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0.《古文字学初阶》李学勤,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
第十二章甲骨学史上有贡献的学者及其研究特点甲骨文研究较有影响的学者:第一个十年(1899年——1909年),王懿荣、刘鹗、孙诒让和美国人方法敛等。
第二个十年(1910年——1929年),增加了罗振玉、王国维()有学者称这一时期的甲骨学研究为“罗、王之学”)和日本人林泰辅、英国人金璋、加拿大人明义士等。
第三个十年(1929年——1930年),增加了王襄、商承祚、叶玉森、胡光炜、容庚、闻宥、丁山、董作宾等。
第四个十年(1930年——1939年),增加了郭沫若、束世澂、刘朝阳、吴其昌、唐兰、孙海波、朱芳圃、陈梦家、闻一多、金祖同、胡厚宣和美国人白瑞华、英国人吉卜生、苏联人布那柯夫等。
第五个十年(1940年——1949年),增加了于省吾、张宗骞、李旦丘、曾毅公、杨树达和德国人魏特夫格等。
第六个十年(1950年——1959年),增加了管燮初、李学勤、赵锡元、姚孝遂、饶宗颐、严一萍、李棪、张秉权、金祥恒和日本贝塚茂树、岛邦男、赤塚忠、白川静、池田末利、林巳奈夫、伊藤道治、松丸道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