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
三幅陆治作品评鉴
110“吴地雅事—无锡博物院藏文氏一门书画”展览是无锡博物院近年来策划的一个精品原创展览。
该展以文徵明作品为核心,旁涉至其子侄、学生作品,旨在通过实物图像来展示吴地丰富多彩的文人生活①。
展览在无锡获得成功之后,旋即又在深圳、合肥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陆治作为文徵明的重要门生,其有三幅作品被遴选参展,分别是《后赤壁赋图》、《临管夫人绿竹图》和《沧浪疏雨图》。
蒙佳友惠赠,笔者得以在图录中先睹展览风采。
又值展览在合肥巡展之际,见到了作品原件。
因笔者近年来对陆治研究颇感兴趣,本文笔者拟就展览中陆治的三幅作品谈谈个人看法。
一、《后赤壁赋图》卷评鉴《后赤壁赋图》卷,纸本设色,纵23.2c m,横119c m,画心主要描绘湖北赤壁胜景。
画面主要分为三段:右段以枯笔淡墨绘出杂树远滩,又作白帆点点隐现江面,作者以白帆待渡方向引出第二段。
第二段占画面比重最大,作者着墨亦最多,即画面主体赤壁胜境。
作者主要以折笔勾线兼以渴笔皴擦体现山石的峭拔质感,临江崖岸高耸奇崛,下有泉流冲波逆折,山体层峦叠嶂,苍松拿云攫石,一条依山盘桓的山路是画面的引导线,作者在山路上置点景人物有三,其中二人在山路初始段,正结伴往画面深处走。
另有一策杖高士在山路末段,他伫立崖巅,眺望远方,若有所思。
作者以高士目之所及方向引出第三段。
第三段以极简的笔墨绘出一段崖壁,崖壁高处为云雾所掩,真有“断岸千尺”之势。
款识在画心左上方:“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嘉靖戊午秋暮作于松陵道中,包山陆治。
”钤白文方印“陆治之印”、朱文方印“包山子”。
画心左下方钤有一枚鉴藏印“潘兰史”。
潘兰史即潘飞声(1858—1934),广东番禺人,字兰史,号剑士、心兰等,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
引首有喻长霖篆书“明陆包山后赤壁赋图”九个大字,落款“少岩仁兄雅正,戊寅嘉平八十二叟长霖。
”钤白文方印“喻长霖印”、朱文方印“乙未榜眼”。
喻长霖(1857-1940),浙江黄岩人,字志诏、子韶,近代大儒。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书画作品评述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1年第08期中國国家博物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受捐、购买、调拨等方式,汇集了数量较为可观的明代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的书画作品,其中既有可以确信的真迹名作,亦有一些颇具研究空间的争议之作,本文掇取数件,加以评述。
《真赏斋图》卷(图1)是文徵明88岁(嘉靖丁巳,1557)时,为当时无锡的收藏家、真赏斋主人华夏(字中甫)而作,绘画没有写明具体时间,卷后以楷书落款:“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
”在这之前,文徵明80岁(嘉靖己酉,1549)时已经为华夏画过一卷《真赏斋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图后接续有隶书、楷书两种《真赏斋铭》,落款分别为“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和“长洲文徵明著并书,嘉靖丁巳三月既望,时年八十有八”,两种书体的铭文书写时间差一个月。
这些表明铭文创作及书写时间与国博藏本绘画时间一致,是在上博本绘画完成的八年之后。
在国博本《真赏斋图》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画卷开始部分的湖石叠山。
湖石叠山处于画面上下位置,并占据了全卷二分之一的空间。
上博本《真赏斋图》中虽然也描绘了华夏真赏斋中的太湖石,但远没有如此的体量。
在技法上,88岁的文徵明将干笔、湿笔并用,皴法、染法融合,既有元代王蒙以来的繁茂深厚,又发展了吴门画派中由他所开创的空灵雅致之风,成功地营造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园居空间,可谓假山石之假、真丘壑之真。
卷后《真赏斋铭有叙》用小楷写就,全文为:真赏斋者,吾友华中甫氏藏图书之室也。
中甫端靖喜学,尤喜古法书、图画、古金石刻及鼎彝器物。
家本温厚,菑畬所入可以裕欲,而于声色服用一不留意。
而惟图史之癖,精鉴博识,得之心而寓于目,每并金悬购,故所蓄咸不下乙品。
自弱岁抵今垂四十年,志不少怠,家坐是稍落,弗恤而弥勤。
余雅同所好,岁辄过之,室庐靓深,庋阁精好,宴谈之余,焚香设茗,手发所藏,玉轴锦幖,烂然溢目。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下)文徵明系“明四家”之一,师从沈周,书画方面造诣极为全面,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
其绘画风格雅淡清逸、文秀沉静,构图丰满多样,尤其善于运用“钿文”的表现手法,主宰了明清绘画发展的主旋律。
赏析的作品有《山水图》、《积雨连村图》、《绿荫长话图》、《千林曳杖图》、《临溪幽赏图》、《溪山幽居图》、《湘君湘夫人图》、《林榭煎茶图》、《琴鹤图携琴访友图》、《兰竹画》、《古洗蕉石图》、《雪景山水图》、《溪亭客话图》、《碧荫坐钓图》、《春山烟树图》。
明代中期文徵明《山水图》赏析《山水图》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
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
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明代中期文徵明《积雨连村图》赏析《积雨连村图》立轴,纸本,水墨,纵87.9厘米,横29.1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
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
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明代中期文徵明《绿荫长话图》赏析《绿荫长话图》立轴,纸本,水墨,纵131.8厘米,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名《五月空山图》。
画兼深远和平远,对话,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处,道旁山重峦复,松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
构图严紧繁密,笔墨苍秀娴熟,画法师董、巨、“元四家”,而独具风格。
是文徵明的晚年细笔代表作。
明代中期文徵明《千林曳杖图》赏析《千林曳杖图》立轴,纸本,墨笔,纵35.3厘米,横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有人撑舟而归,有人荷杖小桥。
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
文徵明的书与画赏析
所 重 文徽 明 又从 书法 名 家吴 宽学 文 . 竟 书法 仿苏 东 坡 . 吴 然 颇 多 自得 . 文徵 明还 师从 李应 祯专 门学 书 沈 黄字 、吴 的苏 字 、李 的楷 法均 对 文 氏书法 技 艺的 形成 和 书学 思想 的 确立 有 深 刻 影响 . . 他还 与 当时苏 州 的文人 祝 允 明 、 唐寅 综 祯 卿辈 互 相 切磋 , 汲取 众长 . 徵 明真 行 、 、 、 . 文 草 隶 篆俱 佳 , 中最 为绝 其 者 则是 行 书和 小楷 . 里 主要 评述 其 行 书 , . 这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http://wwFra 细密精 巧意境清 幽 苍 劲有力气韵穆
维普资讯
颦 龚 重 读
此 三人 皆 一 名流 .文徽 明 从疖干 他 仇 到 了 良好 的救 夸 . 于 “ 器 晚成 . 终 大
一
处 从 用 笔 到 结体 都 可 看 出 文 微 明倾 心 于 黄 庭 坚 书 风 的 痕 迹 . 文徽 明用笔 特 点是 一 丝不 苟 . 提按 顿挫 明显 . 划 干净 利 点
落 . 劲挺 拔 。 健
《 歌 》手 卷 纸 本 . 黑线 界 行 , 2 蓉 有 纵 6厘 米 . 145 横 3 《荔 枝 图 》 绢 本 , 重设 色 纵 2 6厘米 . 19厘 米一 9 横 1 画 厘 米 款署 :嘉靖 甲寅五 月 之望 书于 王 兰堂 徵 明 .铃 “ 文徵 明
款 署 :徵 明 钤 印 : 文徵 明印” 衡 山 ” 、朱文 印 此幅 作 .“ 白 品篇 幅较 大 .字体 也犬 .是 我馆 所 藏文 氏作品 中 的唯 一 大字 书法 文微 明 的字 能 大能 小 ,大 小惧 佳 他 有掌 握 多种 风格 字 体 并 扬长 避短 的 本领 .此 为他 较之 其他 前 后辈 书 家的 高 明之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综合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综合汇报人:2023-12-13•引言•画作风格与特点•画作技巧与鉴赏目录•历史价值与影响•文化内涵与传承•跨领域应用与推广01引言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文徵明位于江苏苏州,为明代弘治进士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所建,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文徵明与拙政园背景文徵明受王献臣之邀,参与拙政园设计并绘制此图。
创作背景画作内容艺术风格全图描绘了拙政园的三十一个景点,各景点间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
融合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体现了文徵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030201《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概述分析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艺术特色、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徵明的艺术造诣和拙政园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推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研究与传承。
综合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意义研究目的02画作风格与特点文徵明的画风细腻、清雅,注重笔墨韵味,追求自然、和谐之美。
细腻、清雅文徵明善于构图,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
构图巧妙文徵明在画作中善于融合自然与人文元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融合自然与人文文徵明画风简介画作以拙政园为题材,展现了园林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具有浓郁的园林风格。
园林题材文徵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园林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细腻描绘画作中融入了文徵明的诗意表达,通过园林景色抒发情感,使画面更具感染力。
诗意表达《拙政园三十一景图》风格分析画作中的意境与审美追求自然之美文徵明在画作中追求自然之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韵味和魅力。
营造宁静氛围画作中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抒发情感文徵明通过画作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使画面充满情感色彩。
03画作技巧与鉴赏文徵明运用自如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轮廓,使得整个画面流畅自然。
线条流畅自然采用散点透视法,将拙政园中的各个景点巧妙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卷。
唐寅文徵明
• 唐寅,字子畏,又字 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苏州人,才艺过人。
沈周
•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 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苏州)人。生 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他是明 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传世作品有《庐山高 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庐山高图》纸 本、谈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今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 《庐山高图》祝贺老师陈宽70寿辰而创作的 巨幅山水。陈宽字盂贤,号醒庵,祖籍临江(今江西清江), 所以画家描绘江西庐山之高,象征老师的道德高尚,同时 表示对老师的崇高敬意(这种象征意义取自《诗经· 小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唐寅的山水画特色
•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 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让他的画 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 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 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 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画,大幅气势 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 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 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 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文徵明的山水画特色
• 文徵明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 自成一冰姿倩影图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 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 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 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 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 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 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 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文徵明传世画作有《雨余春 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等。 • 文徵明的山水画文秀清雅文徵明的山水画给人以强烈感受,表 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上的追求,是画家对生活、对人生 的一种感悟和体味,是画家审美和品格的艺术再现。
2021文徵明精品山水
文徵明精品山水文徵明精品山水明文徵明万壑争流图轴137X33cm 南京博物院藏此图纵134厘米,横32厘米,纸本,青绿设色,南京博物院藏。
图中山树嵯峨,满幅青绿,水流铮琮,满纸空明,林间山径上,有高士数人,信步缓行。
此图虽为青绿,却不作刻划细谨的描绘,而是细中有粗,信笔而写。
流水全用细线勾出,或直泻,或横流,或迂回,或滉漾,水色空明。
图的右上角,作者颇为独特地用极小的楷书题识“比余尝作千岩竞秀图,颇有思致,徐默川子□得之,以佳纸求写万壑争流为配。
余性雅不喜作配幅,然于默川不能终却,漫尔涂抹,所谓一解不如一解也。
是岁嘉靖庚戌六月既望,徵明识,时八十有一。
”知此图乃文徵明晚年应徐默川之求,为其《千岩竞秀图》所作的配幅。
文徵明此图,满纸青绿设色,其法是先将浅赭色普染山石,然后留下石根之赭色,再将石绿、石青,而至墨青(花青和墨)色,薄薄地按序自下而上,分层积染。
但文徵明匠心独运其一,青绿中调和淡墨,清润幽雅,已不似以往大青绿之奇艳夺目;其二,石色薄敷,不掩墨骨,故仍是元初赵孟頫青绿设色方法的衍变,无愧为文徵明晚年细笔青绿山水中的精品。
此图曾为著名家庞莱臣所得,成为其《虚斋名画》之一。
1959年和1962年,庞家孙辈庞增和分两次将其继承的137件上自宋元、下至民国的书画绝品捐献给了南京博物院。
《万壑争流图》遂成南京博物院之珍藏。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书画家。
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
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
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
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文徵明(1470年-1524年),字太素,号东篱,明代著名文人、画家。
他以文学和绘画双重身份著称于世,被誉为明代最杰出的绘画家之一、文徵明的绘画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笔墨秀丽,构图独特,富有情感和具备丰富的学识背景。
他的绘画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先,文徵明的笔墨秀丽是他绘画作品的明显特点之一、他通过浓墨重彩的运用,将画面的色彩鲜明而富有张力。
他的线条流畅,柔韧有力,充满生气。
同时,他对墨的运用极为熟练,能够巧妙地创造出不同的纹理和质感,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其次,文徵明的构图独特,善于借鉴传统的构图技巧,并进行创新和发展。
他擅长运用空间的透视和配角的安排,巧妙地安排画面中的主体和背景,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他还善于利用对比和对比鲜明的色彩,使画面更加饱满和平衡。
再次,文徵明的绘画作品充满了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现实,更是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他擅长运用笔墨和构图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受,给人一种奇特而深刻的美感。
最后,文徵明的绘画作品富含丰富的学识背景。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精通绘画,而且对诗词、历史和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
他擅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文学、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体验和研究成果,使绘画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文徵明的绘画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
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被誉为“文人画”的代表。
他的绘画风格独特,深受后世文人和画家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后来文人画的新局面,并对现代绘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文徵明的绘画特点主要有笔墨秀丽、构图独特、富有情感和具备丰富的学识背景。
他以其突出的绘画成就和独特的绘画风格,成为明代最杰出的绘画家之一,并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绘画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在后世一直被广为传颂,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明四家,元四家,清朝四王四僧画作欣赏
G15521
鲁晨雨安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后以字行,又改字徵仲,号衡山 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初曾任翰林院待诏,不久辞归。 工诗文书画。绘画擅长山水、人物、兰竹、花卉等。山水画画风呈 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 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 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棱角分明, 略加变形;用笔工细绵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这正是他 的作品带书卷气、利家画的特点;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 鲜丽中见清雅。细文山水属本色画,具较强装饰性、抒情味、稚拙 感和利家气。
王鉴
王鉴(王1598年一1677年),中国明末清初画家。字元照、
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王世贞孙,家富收藏,
曾任廉州知府,人称王廉州。擅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
王蒙,又常与王时敏相互切磋,加以发展、变化而自成一格。其
画善用中锋尖笔,披麻间解索皴画山石,皴法细密,墨色浓润清
逸。亦能画青绿山水,烘染得法,研丽融洽,意趣简淡。王鉴的
。王翚、吴历出其门下,孙王原祁得其指授。后人把他与王鉴、王 翚、王原祁合称“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亦称“清六家”。开创了 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兼工隶书,能诗文。作 品有《西田集》、《西庐画跋》、《浮岚暖翚图》等。
吴镇
吴镇(1280-1354),字中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博 学多识,性情孤傲,隐居乡里,在杭州以卖卜为生。他的画师承巨 然,善用湿墨,充分发挥水墨画的特性。尤喜作渔父图,表现苍茫 气象,均为江南名山景色,水墨圆浑苍润,笔法凝练坚实,喜作洒 脱流丽的草书题款,史称诗书画三绝,吴镇常用披麻长皴,山水师 巨然,自出新意,也善做墨竹.他的画风沉郁苍莽。传世作品有《嘉 禾八景图》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上)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之尘埃”。
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
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
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赏析
有 元代倪 云林 的 画境能和 之相似 , 冷寂 中带有 孤独的 美感 。
四 、《 仿赵伯骗 后赤 壁图》和 其他作 品 的对 比
岁时 临习 戴进 《 谢太 傅游 乐山 图轴 》 , 例如 勾画 山石轮 廓 、 枯木寒 林
、文徵 明的 山水 师承 来自一日 “ 怀云 楼 ” 。
和 前后 《 赤壁赋 》的豪迈 奔放 相 比 ,《 寒 食帖 》 更清 晰真实 的 文林 和 沈 周是 挚 友 , 文 徵 明二 十岁 时 就 跟沈 周学 画 , 所谓 “ 粗 表达 了办轼 在黄 州的 心境 。开篇 则写 : “ 吾 以来 黄州 , 已过 三寒食 ” ,
一
礴深远 。
三、 充分 阐释 了苏 轼 的文学作 品特点
本 来对 于 苏轼 蒙放 的 诗文 作 品 , 无 须 做探 微 的工 作 , 因 为激 情 进发于 一 瞬 , 感 受也是 一击 即 出, 作者 是随 情而动 , 而 观者 也更应 该 沉浸在 文 中大 江东去 , 物是 人 非的共 鸣之 中 。但 不能 忽略 的是在 办 轼被贬 黄 州的 背景之 下 , 这 种感 慨和怀 古 还是 有一定 深意 可寻 。而 这种 略带 失意 , 酒兴 正至 , 怀古 叹今之 气息 也是 后人 常用 《 赤壁 赋 》 苏 轼在 《 后赤 壁赋 》中 略有 低沉 的描述 , 不 能太 看作 消极 悲观
首先 , 是和文 徵 明自 己大 幅作 品的对 比 。提到 的是和 《 仿 赵伯 都有 宋 人笔 意 和 情趣 。同是 学 习元 人绘 画 的文 徵 明 , 习 黄 子久 、 黄 骊 后赤壁 图》尺幅和 气势相像 的作 品首推创 作时 间跨度 很大的 《 桃 鹤 山樵的 同 时, 更吸 收 了米家 山水 的清逸 。文徵 明的 田 园派风格 也 源 问津 》图卷 。 受到 了赵 孟 的影响 , 能 够看 出赵孟 对他 的 影响之 大 。在 赵孟 糖 中也经 常可 以见到 , 都有悠 然见 南山之气 息 。
私藏文徵明款青绿山水长卷《烟雨江南》赏鉴
私藏文徵明款青绿山水长卷《烟雨江南》赏鉴张丁帅【摘要】一件署款文徵明的绢本青绿山水长卷,20世纪90年代由荣宝斋重新揭裱,画卷引首部分有晋葆良所题行书“烟雨江南”.从时代特征来看,此卷当属晚明或清早期作品.不论从构图、用笔、设色、状物技法,还是从落款格式、书法、名章等,均可见非文徵明所为.其总体格调低于通常为文徵明代笔的诸画家之作,却高于较常见的“苏州片”.故此卷当是由文徵明同时期或至晚早于清初的不知名书画行家的托名之作,或者行家里手的临摹之作.再或者,此卷本来是明清之际无款之作,只是风格略近文徵明而被添以伪款,钤以伪印.【期刊名称】《艺术探索》【年(卷),期】2016(030)004【总页数】7页(P41-47)【关键词】文徵明;书画鉴定;青绿山水【作者】张丁帅【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120.9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历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祖居衡山,故又号衡山居士。
作为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在自己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于艺术上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就,于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于诗文上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从正德至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者唯“明四家”,而文徵明又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文徵明从学沈周,并吸取赵孟頫、王蒙、吴镇等画法,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
其画风呈现粗笔(“粗文”)和细笔(“细文”)两种风貌。
粗文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枯木竹石画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1]细文山水属本色画,又分水墨(包括浅绛)和青绿两类。
其青绿山水画法主宗赵孟頫,兼取赵伯驹和赵伯骕,也融入“元四家”和“二米”笔墨,形成了丰姿多彩、行利兼备的青绿山水风貌。
文徴明 真赏斋铭并序
文徵明真賞齋銘并序引言文徵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作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被誉为“文人画四大家”之一。
他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山水自然的独特观察力。
其中,他的真赏斋铭并序,作为对自己画作的评价和心得体会,成为了他艺术探索的总结和启示,也是我们了解文徵明艺术追求的重要依据。
真赏斋铭并序的背景真赏斋铭并序是文徵明在其画作真赏斋图(即《真赏斋图轴》)上所题写的铭文,并附有一篇序文。
这幅长卷是文徵明48岁时创作的,以重纸为绢,绘制了他自己的真赏斋,同时画上了亲友的肖像。
这幅画作以及附言铭和序文被视为文徵明晚年的代表作品之一。
深入解读真赏斋铭并序真赏斋铭1.志在存真2.沾约之间3.叠金之泡4.德庸同配真赏斋铭的意义志在存真在这一句铭文中,文徵明表达了他艺术创作的追求,即要追求真实和真诚。
他认为只有真实的描绘和真诚的内心体验才能创作出有灵魂、有意义的艺术作品。
这种追求也反映了文徵明对于艺术的崇高理念。
沾约之间文徵明在这个词组中表达了他对细微之处的关注和追求。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通过对细节的打磨和观察才能达到完美的表达效果。
沾约之间意味着在每一笔、每一点中都蕴含着大师的匠心和艺术追求。
叠金之泡这个词组是文徵明用来形容自己的作品的。
叠金之泡意味着他的画作如金子般堆叠起来,每一幅画作都像是一个金色的气泡。
通过这个词组的使用,文徵明想要表达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意图,同时也表明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和自豪。
德庸同配在这句词组中,文徵明想要表达他对于德行和才能的重视。
他认为只有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人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画作。
德庸同配给人们一个启示,即只有身心健康、内外兼修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艺术创作的高度。
真赏斋的序文真赏斋的序文由文徵明所撰写,它既是对自己作品的说明,也是对自己艺术心得的总结。
序文中的内容更加详尽地揭示了文徵明的艺术观念和他对于绘画的追求。
关于真赏斋真赏斋是文徵明建造的一个书屋,也是他用来专心致志于艺术创造的地方。
文徵明作品
文徵明作品
摘要:
1.文徵明的简介
2.文徵明的艺术成就
3.文徵明的代表作品
4.文徵明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文徵明,原名文璧,字徵明,号衡山,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他生于明宣德九年(1434 年),卒于万历八年(1580 年),享年147 岁,是明朝中期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徵明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和书法两个方面。
在绘画方面,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等,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
他的山水画取法于宋元名家,注重笔墨和构图,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在书法方面,他精通行书、楷书、隶书等,尤其擅长行书,被誉为“明朝第一行书家”。
文徵明的代表作品有《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寒梅傲雪图》等。
其中,《千里江山图》是他的山水画代表作,画面上江山壮丽,气势磅礴,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文徵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被誉为“文人画的高峰”。
同时,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
在总结文徵明的艺术成就时,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勤奋和毅力。
他一生致
力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不仅在绘画和书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涉猎诗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琴赋》文徵明 评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琴赋》文徵明评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文化大家和艺术家,他的琴赋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
琴赋是指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来描绘和抒发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文徵明的琴赋作品在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化价值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和影响力。
在文徵明的琴赋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以音乐为媒介来描绘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等内容。
他的琴赋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古典雅致的特点,而且在情感表达上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的变化。
通过对音乐和文字的巧妙结合,文徵明使得琴赋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更加生动深刻。
文徵明的琴赋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文化意义。
他善于在作品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思想、佛教禅理和道家哲学等。
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展现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的琴赋作品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表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情感。
综上所述,文徵明的琴赋作品在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化价值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和影响力。
他的琴赋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艺术表现力,成功地将音乐和文字结合起来,通过琴赋展现了个人情感、人生哲理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这些作品不仅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和艺术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一、文章的总体结构:本文的总体结构可以采用三段式的形式。
首先是引言部分,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和背景,概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然后是正文部分,对文徵明的琴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并探讨其艺术表现和文化意义。
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观点,给出对文徵明琴赋的综合评价和影响,并提出对后世的启示。
二、引言部分的结构:引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1.1 概述: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文徵明作为一位重要的文化名人,他的琴赋作品被广泛传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上)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徽明像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
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
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
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毕生嗜好交游,外师造化,汲取养料,创作量较丰,所作散藏于海内外一些公私典藏机构或藏家手中,文征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东园图》等。
明代中期文徽明《人日诗画图》赏析《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本幅画作名曰《人日诗画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画作作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文徵明与友人朱性甫、吴次明、钱孔周,门生陈道复及其弟陈津,雅集自家停云馆。
此作即以此次文人雅集为主题,绘竹树映带、溪水新涨之处,有茅屋数椽,图书满架,二三好友正围案清话,左侧一人正撑伞冒雨跨桥而来。
笔致简括秀润,点苔浓淡相宜,气息温雅,境地清幽。
画幅自钤:"停云生"白文印。
浅析文徵明《桃源问津图》
锋绘2020年第1期300㊀㊀作者简介:吴树愿(1997-),女,苗族,贵州铜仁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浅析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吴树愿(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摘㊀要:在传统绘画中,从文学作品转化成视觉形象呈现出来的作品在画史中并不少见.文徵明的«桃源问津图»就是以 桃花源 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是其桃源绘画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不仅体现了文徵明对 桃花源 主题的文本«桃花源记»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他以绘画角度对 桃花源 主题的重新塑造,并且还兼具了他中晚期的艺术风格和笔墨特征.本文试着从题材㊁表达方式㊁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徵明的«桃源问津图».关键词:文徵明;«桃源问津图»;桃花源㊀㊀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璧),字徵明.明代时期杰出的画家㊁书法家㊁文学家.与祝允明㊁唐寅㊁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才子 .画史上与沈周㊁唐寅㊁仇英合称 吴门四家.文徵明既是一位对传统出色的继承者,又是一位独辟蹊径开发新一种绘画风格的奠基者,这使得他在吴中文人里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核心人物,不管是对同时代还是后人学者都有着关键的㊁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1㊀«桃源问津图»题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 桃花源 这个带有世外仙境意味的词语就成为了中国文人争相表述的题材,似是在含蓄的将其社会理想和精神家园述与世人知,因此这词也就成为了隐居避世的文化符号.此后, 桃花源 已然成了中国文人的桃花源在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是一种重要的意象,其意蕴丰富,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文徴明可游可居的«桃源问津图»就是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绘画创作.«桃源问津图»,纸本设色,卷33ˑ810c m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这幅画可以说就是文本意境呈现,也就是从文学作品转化成视觉形象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所以在读文徴明的«桃源问津图»这幅画之前,必定需要先读几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方能理解其意境.相关文献记载,文徵明一生中大约画过七件以 桃源 为题材的作品,«桃源问津图»是其中之一.2㊀表达方式2.1㊀«桃园问津图»的章法从作品来看,画面完全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叙述故事情节的,主要表现的是不小心误入桃花源后的情节.他采用长卷式的方法来表达,整张画面的笔法变化并不大,变化复杂的是章法的起承转合㊁轻重缓急㊁疏密㊁大小㊁前后关系.整张画面寄托情感的方式都在空间关系上,由狭窄的峡谷到豁然开朗的小桥流水㊁房屋俨然,传达的都是一种优美舒适的世外情感.在用笔上或轻或重,表面上严谨实则严而轻快,整张画追求一种空灵㊁明亮的,似是桃源仙境的一个画面意境.«桃源问津图»里笔法线条粗细旋转富于变化,墨色浓淡干湿相宜,层次丰富,意境迷人.2.2㊀场景之间的联系在处理故事情节时,他的思想是紧紧跟随着原文故事情节来推移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点,而其间的主次虚实关系都处理得很明确.打开画卷,看到的是 忽逢桃花林㊁舍舟入 这一段,层层的远山㊁苍翠的松树㊁茂密的桃花林㊁蜿蜒流动的溪水,而作为这一小节 画眼 的片叶小舟就停靠在桃林之中,含蓄的露出来,叙述了 山有小口㊁舍船入 似是为下一个故事情节作铺垫. 山有小口㊁舍船入 这里,身着青衣白裤,手上拿着船桨,并且这个船桨在整幅画面中出现了三四次,似是用于区别渔人与桃源居民的标志,在陶渊明的原文中,是山有小口,而在画面中是一个比人还高的山洞,在此处可以看到文学作品转换成视觉图像的差别.接下来画面里是层层山石树木,这一节的中心点溪水,掩映在松密相间的树林里,有的物象,文徵明画的很细,但细得并不拘谨,反而使黑与黑之间产生了呼应关系,并且黑得有变化,有主次,山头与山头之间也有呼应关系.随着画卷的继续展开,渔人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桃源人看见与他们不同的渔人便纷纷靠近了来,渔人他手持船桨作揖,向桃源中人问路,这是画面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与画卷名称相紧扣的画面重心.往后继续打开画卷,渔人第三次出现在画面里,这是整张画面的尾声了,也是原文中各家相邀渔人至其家里的部分,在这一段里并没有直接画出渔人离开桃源的画面,而是用其他表达方式来表现的.并且画面的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之间的主次㊁虚实关系很明确,在这里要是一边看画一边读原文的话,情感方面在无形之中会受到一种引导,情绪也会随之而变.文徵明有取舍的描绘了«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原文中的景色或是人物文徵明都通过自己的理解给描绘了出来.3㊀结语中国传统绘画与文学是相互影响㊁共同发展的.只是在文学作品和图像形象相互转换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徵明的«桃园问津图»就可以反映出这一点,画家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取舍一些东西的,并非完全的照着原文来绘制,会增加或是省略一些故事情节,从而达到自己所追求的一种艺术效果.参考文献[1]陈师曾.中国绘画史.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2]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碧山深处绝纤埃_面面轩窗对水开——文徵明《谷雨品茶图》赏读
26□惠新华《谷雨品茶图》明·文徵明纸本设色142.3cm×40.9cm 1531年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文徵明《谷雨品茶图》赏读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
谷雨与雨水、小满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民间有在谷雨节气摘谷雨茶的习俗。
因谷雨前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所以在谷雨品新茶也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吟咏描绘的对象,一些爱茶成痴的画家甚至留下了不少以“茶”为题的书画作品。
明代文徵明当数嗜茶如命的书画家。
他曾说“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又曰“门前尘土三千丈,不到熏炉茗碗旁”。
据统计,他仅仅写到茶事的诗作就有150余首,有关茶事题材的绘画作品数量亦很可观。
本文,我们欣赏文徵明的《谷雨品茶图》,以领略明代文人雅士谷雨时节品茗清谈的雅趣。
《谷雨品茶图》描绘的是文徵明与其学生陆师道(字子传)于山林草舍中品茗清谈的场景。
图中环境幽雅,一派生机;堂舍轩敞,内有明净几案,书卷、笔砚、茶壶、茗盏等置于几上;师徒二人端庄正坐,茶寮中泥炉砂壶,炉火正炽,一童子正生火煮水准备烹茶,其身后的几案上摆有茶罐及茗盏;舍外苍松高耸挺拔,丛树环抱,一条溪流绕舍而过,一座石桥横跨其上,一位红衣高士正踏桥而来,好一派清淡雅逸之象。
画面上方题诗曰:“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
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表明27了画家描绘此图的意旨为以画记事。
后面紧题“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
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
真一段佳话也”,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及缘由:嘉靖十年(1531年)谷雨刚过,新茶正香,山中茶事刚刚开始盛起,时年21岁的陆师道过访苏州,特地来拜访61岁的老师文徵明,于是文氏以茶事招待自己的门生。
事后,文徵明以画记事,将此佳话落于绢素以传后世。
此图,山石树木的描绘工整细腻,人物形象刻画精到,用墨设色淡雅清润。
平地、树根和山石缝隙间的野草,以深浅不一的色调进行点苔;不同种类的树叶采用墨色相间的手法和技巧进行表现,画面右侧的树叶先用胡椒点和夹叶法画出,再以淡花青色渲染,远树则以混点墨色画出,左侧矮树使用大混点墨色画出,苍松的松针以淡花青渲染,山坡上的几株枯树调浓墨以没骨法绘就,于高低错落之间彰显坚韧与有力;远山空勾无皴,以淡花青墨渲染而出,氤氲朦胧,苍翠欲滴;茅舍和树干以赭色染出,平地、山坡施以淡淡的青色。
文彭 琴罢倚松玩鹤 赏析
文彭琴罢倚松玩鹤赏析以文彭琴罢倚松玩鹤赏析"以文彭琴罢倚松玩鹤"是一幅清代画家文徵明的作品,以绘画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幅作品以独特的构图和精湛的技艺,展示出了文徵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将对这幅作品进行赏析。
这幅画作以一位文人坐在松树下为主题,画面整体氛围宁静而恬淡。
画面中的松树树姿挺拔,枝叶繁茂,树干粗壮,展现出松树的顽强生命力。
而文人身着宽松的长袍,坐在松树下,抚琴而坐,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和音乐的热爱。
而在文人身旁的鹤,则是象征长寿和祥瑞的吉祥物,增添了整幅画的神秘感和庄重感。
画面的构图非常巧妙,将松树、文人和鹤都巧妙地安排在画面的左侧,形成了一个弧形的构图,使整幅画显得和谐而有序。
松树的高大挺拔与文人的身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文人的独特性格和内心的宁静。
而鹤则作为画面的点睛之笔,给整幅画增添了一丝生动和灵气。
在绘画技法方面,文徵明运用了写意的笔法,以简洁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松树的形态和纹理,给观者一种自然的感觉。
而在描绘文人和鹤的部分,则更注重了细节的表现,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文人的面部表情和衣纹,以及鹤的羽毛和形态。
整个画面色调柔和,以淡雅的墨色为主,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整幅画作通过对松树、文人和鹤的描绘,以及构图和笔法的运用,展现了文徵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画面简洁而富有内涵,给人以一种平和宁静的感受。
观赏这幅作品,让人仿佛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总结起来,"以文彭琴罢倚松玩鹤"是一幅展现文徵明独特艺术风格的画作。
通过对松树、文人和鹤的描绘,以及构图和笔法的运用,展现了文徵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者,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文徵明绘画作品欣赏-1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名称】明文徵明石湖图【年代】明代【简介】纸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
本幅右上隶书石湖二字,左下钤印:文壁印白方,停云生白方。
又行书分得石湖,衡山文壁。
千顷东南麓,登临兴渺然。
断烟山外树,明月镜中天。
故事追文穆,闲情付玉川。
鸥亭盟再续,农圃胜常专。
自吸泼为酒,行看水变田。
冯将华发在,游赏谢飞仙。
《横塘》、《石湖》二页是《明贤姑苏十景册》中画页。
清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名称】明文徵明横塘图【年代】明代【简介】册页,纸本,设色,尺寸不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文徵明所作小幅画之一,萧疏简练,格调高雅,淡逸文静。
【名称】明文徵明玉川图【年代】明代【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3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以远山横亘,平滩杂树作远景;中景则画悬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中布置繁密,山石树木间屋舍俨然,板桥溪水,静中有动。
全画布局精巧,用笔细谨,有工秀清苍之美。
【名称】明文徵明霜柯竹石图【年代】明代【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76.9厘米,横30.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太湖叠石,旁植杂树、枯枝、修篁。
画面力求自然,不作巧饰矫作之态,反映画家宁静平和的心绪。
正如自题诗中所云:“书几薰炉静养神,林深竹暗不通尘。
齐居见说无车马,时有敲门问药人。
”柯木多用枯笔,遒劲秀拔,足见书法功力。
笔墨洒脱清逸,为画家成熟之作,写于六十二岁。
【名称】明文徵明山水图【年代】明代【简介】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
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
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名称】明文徵明积雨连村图【年代】明代【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87.9厘米,横29.1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
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
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名称】明文徵明绿荫长话图【年代】明代【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131.8厘米,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名《五月空山图》。
画兼深远和平远,对话,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处,道旁山重峦复,松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
构图严紧繁密,笔墨苍秀娴熟,画法师董、巨、“元四家”,而独具风格。
是文徵明的晚年细笔代表作。
【名称】明文徵明千林曳杖图【年代】明代【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35.3厘米,横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有人撑舟而归,有人荷杖小桥。
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
【名称】明文徵明临溪幽赏图【年代】明代【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127.8厘米,横5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山坡上松柏、杂树高耸茂密,绿荫下溪水蜿蜒,溪上横卧小桥,桥上一老者临溪赏景,其后有童子侍立。
用笔细谨,着墨精巧,意境清幽。
【名称】明文徵明溪山幽居图【年代】明代【简介】纸本,87.5cm×27.3cm,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壬子年作,钤印:征明,落款:嘉靖壬子秋日征明。
【名称】明文徵明云壑观泉图【年代】明代【简介】嘉靖辛卯(1531年)作。
钤印:文徵明印、衡山、停云。
题识:嘉靖辛卯夏四月,写云壑观泉图。
征明。
签条:宣统辛亥十月上虞罗振玉审定真迹。
钤印:振玉之印。
鉴藏印:戴培之鉴藏书画印、角茶轩收藏书画之印。
【名称】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年代】明代【简介】《湘君湘夫人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为纸本设色,纵100.8厘米,横35.6厘米。
画幅的中间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
此画是根据屈原《楚词.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绘的。
传说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嫁舜帝为妻。
舜帝卒后,二女投于湘江之中,被人们称为“湘君”和“湘夫人”。
此图画面简洁明快,毫无背景衬托,而纯以人物形象本身刻画性格,人物的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细劲而舒畅,有益表现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动态,给人以飘飘若仙之感。
文徵明万壑松风图立轴文徵明列岫楼夏宴图手卷文徵明临流观瀑扇面文徵明山水立轴文徵明溪山雨意镜心明文徵明琴鹤图清高宗御题轴本幅纸本纵六三.四公分横二九.二公分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设色画松阴蕉叶。
桐荫茅斋。
斋中两人坐对。
一童子携琴至。
一鹤啄苔。
自题。
茅簷灌莽落清阴。
童子遥将七尺琴。
流水高山堪寄兴。
何须城市觅知音。
徵明。
钤印二。
文徵明印。
悟言室印。
御题行书(乾隆丙子御题。
诗文不录)。
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
乾隆鉴赏。
五玺全。
宝笈三编。
宣统御览之宝。
编者按。
标笺为琴鹤图:石渠宝笈三编名为携琴访友图。
文征明山水册明文徵明画兰竹轴本幅纸本纵六二公分横三一.二公分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著录水墨画石上兰丛作花。
荫竹两茎。
自题。
清真寒谷秀。
幽独野人心。
结意青霞珮。
传情绿绮琴。
徵明。
钤印五。
停云。
徵明印。
悟言室印。
徵明。
玉磬山房。
有復初题。
谁是同心友。
幽兰在空谷。
疎篁更娟娟。
闲情寄双玉。
曾闻缑岭笙。
欲解湘江佩。
翛然太史笔。
斋居坐相对。
甲辰五月十二日復初题赠。
钤印三。
华。
江湖小隐。
明伯。
御题行书(乾隆壬午御题。
诗文不录)。
鉴藏宝玺八玺全。
嘉庆御览之宝。
宣统御览之宝。
宣统鉴赏。
无逸斋精鉴玺。
上二印钤於左边幅。
收传印记子孙永保。
子京父印。
寄傲。
项元汴印。
墨林山人。
檇李。
子京父印。
项墨林鉴赏章。
墨林秘玩。
御题翰墨林。
明文徵明古洗蕉石图轴本幅纸本纵一一四.八公分横二八.六公分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著录著色画。
无款。
左方下有停云馆一印。
上方文彭录张雨。
饶介之。
倪瓒。
杜琼。
赵宗文。
周鼎。
钱昌。
吕太常。
诸诗。
并徵明和句。
张外史伯雨尝得古铜洗。
种小蕉白石上置洗中。
名之曰蕉池积雪。
赋诗云。
铜驼陌上得铜洗。
曾见汉朝风露零。
寒光未蚀劫灰黑。
古色犹带宫苔青。
金人垂泪漫怀古。
玉女洗头真寓形。
天公作池媚雪蕉。
何以报之双玉饼。
周江邨作蕉池积雪轩饶介之追和外史韵。
周君张君先后尔。
以蕉养雪谁先零。
积玉得名亦齿齿。
孤鸾落羽何青青。
岂不能供一日乐。
讵有长存千载形。
铜官铸洗洗独在。
笑灌翠碧宜铜缾。
倪元镇次前韵。
雪中芭蕉见图画。
蕉石积雪将凋零。
风翻窗裏浪花白。
雨压床头孕青诗。
人超轶。
有远思。
造物变幻难逃形。
尔亦林居喜幽事。
晓挹石溜携铜缾。
种蕉依石名蕉雪。
积雪常存蕉未零。
淡影半笼云尚浅。
素光相照色逾青。
秋风不剪新抽叶。
春水难消已冻形。
句曲老仙亲灌处。
辋川庄上汲铜缾。
杜琼用嘉。
凡物深培出常类。
宜尔雪寒蕉不零。
孤根傍石一何洁。
数叶含风长自青。
目前无座竟成趣。
笔端有神能忘形。
怡然相对不相厌。
此意犹如雪在缾。
赵宗文。
爱尔东原延绿亭。
不随凡卉一时零。
诗中有画人如玉。
眼底无尘雪亦青。
几叶自成鸾舞影。
一拳谁作虎潛形。
雨声英漫云根湿。
我合携之溜玉缾。
周鼎伯器。
读书窗外灵苗异。
托根石罅难凋零。
一拳满水自然白。
数叶庄春依旧青。
浓云只讶凤垂翼。
素质犹疑羊化形。
惟有梅花可同调。
好折霜枝溜胆缾。
钱昌允言。
先君温州尝同吕太常追和其韵。
好事品题成小巧。
古贤风韵未凋零。
仙人掌上一团雪。
摩诘图中四序青。
聊尔栽培供一笑。
不须剂洗是忘形。
何当月下仍招我。
赠子中冷水满缾。
吕太常。
古洗翠呈孤屿白。
蕉旋新叶甘露零。
水面云根浮玉净。
雪中山色向人青。
仙舟夜静寒生濑。
汉物岁长神练形。
月上虚堂作相对。
钓帘何惜倾溜缾。
汉洗苍苍留色相。
蕉生白石不凋零。
壁拥雪霁波沈绿。
蓬岛云横嶂乱青。
气兼汉水虚含象。
物是古今同委形。
昨夜凉风起天末。
剖将甘露滴银缾。
空山白石汉垒洗。
不与时世俱凋零。
天星坠尚地皎皎。
土花蚀雨何青青。
千年物色本同幻。
前辈画格能遗形。
怀贤吊古意无极。
一笑醉倒双银缾。
先君文衡山追和。
嘉靖丙辰秋八月望日。
三桥居士文彭书於金台石室中。
钤印二。
寿承。
文彭之印。
鉴藏宝玺三玺全。
嘉庆御览之宝。
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丹诚。
珍秘。
宜尔子孙。
真赏。
琴书堂。
另一印漫漶不识。
明文徵明画雪景轴本幅绢本纵一四○.四公分横五九.二公分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浅设色画空山积雪。
古柏凝烟。
野岸舟横。
一人倚栏远眺。
自题。
腊月江南木叶残。
一宵深雪变峰峦。
山空莫道无光景。
万柏苍苍领岁寒。
徵明。
钤印二。
文徵明印。
徵仲。
鉴藏宝玺五玺全。
宝笈三编。
宣统御览之宝。
明文徵明溪亭客话轴本幅纸本纵六四.五公分横三三.一公分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著录淡著色画。
款题云。
绿树阴阴翠盖长。
雨余新水涨回塘。
何人得似山中叟。
对语溪亭五月凉。
徵明。
下有徵明。
徵仲父印。
二印。
御题行书(乾隆戊寅御题。
诗文不录)。
鉴藏宝玺五玺全。
重华宫鉴藏宝。
乐善堂图书记。
石渠继鉴。
嘉庆御览之宝。
宣统御览之宝。
宣统鉴赏。
无逸斋精鉴玺。
明文徵明苍崖渔隐轴本幅绢本纵七五.三公分横三二.四公分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著录著色画。
款题云。
苍岩千尺镇烟霞。
鸡犬渔梁隔隐家。
何处流来春水远。
自停兰棹看飞花。
徵明。
钤印二。
文徽明印。
雁门世家。
鉴藏宝玺三玺全。
嘉庆御览之宝。
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蕉林鉴定。
苍岩子。
观其大略。
上二印钤於左边幅。
明文徵明春山烟树轴本幅纸本纵四九.九公分横二○.七公分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著录淡著色画。
款题云。
千村绿树一溪分。
百叠晴峦锁白云。
貌得江南烟雨意。
错教人唤米敷文。
徵明。
下有徵仲一印。
后王谷祥题云。
树色犹台雨。
山容未歛云。
草堂闲注目。
春意正氤氲。
谷祥。
钤印一。
谷祥。
又彭年题云。
雷平春色晓氛氲。
天外三峰碧玉文。
为问华阳洞中客。
可能持寄陇头云。
彭年。
钤印一。
山阴散人。
又袁褧题云。
春水没渔矶。
春云连树绿。
落景在遥山。
江南雨新足。
袁褧。
钤印一。
尚之御题行书(乾隆甲戊御题。
诗文不录)。
鉴藏宝玺五玺全。
乾隆御览之宝。
钤於诗塘。
养心殿鉴藏宝。
石渠继鉴。
嘉庆御览之宝。
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真赏。
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
珍秘。
宜尔子孙。
丹诚。
琴书堂。
公。
信公珍赏。
明文徵明春云出山图轴本幅纸本纵六八.八公分横二四.五公分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著录墨画。
款题云。
春云半出山突兀。
春树乱摇风雨来。
谁识杜陵新句法。
浣花溪上草堂开。
徵明。
钤印三。
徵。
明。
玉磬山房。
鉴藏宝玺三玺全。
嘉庆御览之宝。
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蕉林书屋。
苍岩。
棠村审定。
上二印钤於左边幅。
文徵明,明代杰出画家。
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