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df78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e.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保护和开辟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重要手段,旨在提供给游客一个独特而夸姣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自然环境保护1.1 保护生态系统: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植被、水资源和野生动物。
通过设立保护区、限制开辟行为和加强环境监测,确保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管理水体污染:规划中应考虑水体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污染物进入河流和湖泊,保持水质清澈,为游客提供健康的水上活动环境。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规划合理的保护区划和生态走廊,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二、景观资源开辟2.1 优化景点布局:规划中应根据地理条件和景观特点,合理布局景点,使其更具吸引力和联贯性。
同时,考虑游客流量和交通便利性,提供良好的遨游体验。
2.2 丰富旅游项目:规划中应结合地方文化和历史,开辟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如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体验和特色美食,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2.3 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景观资源开辟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开辟和资源浪费。
采用绿色建造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基础设施建设3.1 交通便利性:规划中应考虑到风景名胜区的交通便利性,建设道路、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系统,方便游客的出行。
3.2 旅游设施建设:规划中应考虑游客的基本需求,建设酒店、餐饮和卫生设施,提供舒适的住宿和用餐环境。
3.3 安全设施设置:规划中应设置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紧急救援系统和警务巡逻,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四、文化遗产保护4.1 文化景点保护:规划中应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如古建造、传统村落和历史遗址,保持其原貌和历史风貌。
4.2 文化活动组织:规划中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文艺演出和民俗展览,展示地方文化魅力。
4.3 文化教育推广:规划中应加强文化教育推广,开设文化讲座、工作坊和导览服务,提高游客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6319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f.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成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规划。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能够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2. 提升旅游体验:通过规划,可以提供更好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满意度,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能够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1. 生态保护原则: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风景名胜区的人文历史价值,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体验。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方法1. 调研分析:通过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文化资源、旅游市场等方面的调研,全面了解区域特点和潜在问题。
2. 目标确定:根据调研结果和规划目标,确定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3. 空间布局: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规划目标,合理规划区域内的景点、交通、住宿等设施的空间布局,提高旅游设施的利用率和游客的便利度。
4. 环境保护: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合理规划和管理景区内的植被、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5. 产业发展:根据规划目标,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相关的旅游产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6. 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五、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实施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实施,提供财政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4a5f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9.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其规划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自然资源保护1.1 合理规划景区边界:通过科学研究和实地勘察,确定景区的自然边界,合理划定保护区域,保护珍稀植物、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2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自然景观,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植被恢复、水体管理等,以恢复自然景观的原貌和生态平衡。
1.3 引导游客环保旅游:设置环保宣传牌、设施和导游解说,引导游客遵守旅游规则,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旅游设施建设2.1 交通便利化:规划和建设交通枢纽,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路线,方便游客到达景区,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2.2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购票、导览等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2.3 住宿和餐饮设施:合理规划和建设酒店、民宿和餐饮设施,满足游客的住宿和用餐需求,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文化遗产保护3.1 修复和保护古建造:对于景区内的古建造,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3.2 文物展示和解说:建设文物展示馆和解说中心,通过展览和解说,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3 传统文化活动举办: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传承和宏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四、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4.1 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景区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材,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4.2 就业机会创造:景区规划中注重就业机会的创造,提供多样化的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4.3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在景区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平衡旅游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保护自然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04ae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9.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资源,具有较高旅游欣赏价值和开辟利用潜力的地区。
规划是风景名胜区开辟利用的基础,旨在保护和提升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
本文将从五个部份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内容、规划原则、规划实施和规划效果。
一、规划的重要性1.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
规划将合理规划遨游路线,避免过度开辟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1.2 保护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规划要保护这些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历史建造、文物等资源,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
1.3 促进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不仅要保护环境和文化,还要兼顾经济发展。
规划可以引导合理的旅游开辟,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规划的内容2.1 景区整体布局:规划要考虑景区的整体布局,包括遨游路线、交通设施、停车场等。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遨游效果。
2.2 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2.3 设施建设:规划要考虑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的规划。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规划的原则3.1 可持续发展: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统一起来。
规划要考虑长期发展,避免短期利益对景区造成的伤害。
3.2 公众参预:规划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公众参预的方式制定规划方案。
这样可以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综合协调:规划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景区内外的利益关系。
规划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进行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四、规划的实施4.1 制定详细规划方案:规划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122e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d.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以促进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1. 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和特点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二者相结合的独特景观为主要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欣赏性的地区。
其特点包括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设施完善等。
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意义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对风景名胜区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规划和管理,旨在保护和开辟其资源,提升旅游体验,促进经济发展。
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合理规划景区内的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对环境造成破坏。
2. 提升旅游体验规划应着重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包括景区交通便捷性、旅游设施完善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3. 促进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规划应注重挖掘景区的特色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步骤1. 资源调查与评估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人文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文化遗产、旅游设施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资源调查和评估的结果,确定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明确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3.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包括景区的布局设计、交通规划、旅游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社会参预与意见征集规划方案制定完成后,应进行社会参预和意见征集,听取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ea043e3186bceb18e8bb1d.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论文一、项目背景玉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鞍山市区东部,规划总面积为20.21平方公里,由玉佛山森林公园(玉佛山、立山、双头山、营城子西山四块林地组成)、二一九公园、玉佛苑三部分组成。
二、现状分析玉佛山风景名胜区由自然山林、城市公园、玉佛苑三个游览内容不同的区域构成,各景区间通过不同的景观和游赏内容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内容丰富、景观序列开合有度、游览特色鲜明的风景游览系统。
三、规划设计分析玉佛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按游览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分区:一是生态文化健身区,主要是以玉佛山山林为主,体现生态保育和自然生态文化游赏的特点,通过景区内次级景区或景群的科学划分,实现一年四季对风景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游人进行合理分流,达到自然风景旅游和生态保育有机结合目的;二是休闲文化娱乐区,主要是以二一九公园区域为主,体现地域文化、城市历史和山水园林特色,以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相结合,凸显东北城市山水园林的特点;三是玉佛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以玉佛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5平方公里的区域,以佛文化、玉文化和玉佛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其文化特征和内涵,将玉佛苑景区融入玉佛山风景名胜区大的生态文化背景之中,体现佛学文化的精髓和境界。
(一)生态文化健身区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提高景区综合实力,推进玉佛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工作,保护景区生态资源,对玉佛山景区重点区域进行了生态文化健身区域规划设计。
1.玉佛山体育健身长廊玉佛山健身长廊规划设计的区域是环山路国际酒店至瞭美塔段约41万平方米。
一是对玉佛山环山路国际酒店至瞭美塔段两侧的健身广场进行整理,给健身市民提供一个清新规整的健身场地。
预计改造建设内容有健身广场约20处;新建林间步道和登山小路约3万米长、2米宽,总计6万平方米。
二是对环山路国际酒店至瞭美塔段路两侧绿地进行改造整理,组织路旁植物景观,美化景区环境,预计改造路旁绿地约15万平方米。
建成后的玉佛山健身长廊是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建设水平最高、功能最完备的公益性休闲健身场所。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8f87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d.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而闻名的地区。
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者,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并以某虚拟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有助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 文化保护: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通过规划,可以保护历史建造、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提升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3. 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1. 提升旅游体验:规划应注重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包括景区交通便利性、景点布局合理性、旅游设施完善性等方面。
通过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2. 保护自然景观:规划应注重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包括山水、湖泊、森林等。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减少人为破坏,保护自然景观的原始美和生态功能。
3. 传承文化遗产: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造、文化景点和传统手工艺。
通过规划,可以将文化遗产融入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中,提升其文化内涵和独特性。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方法1. 调查研究:在规划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等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应包括景区布局、旅游设施建设、文化保护等内容,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3. 实施规划方案:制定规划方案后,需要有序地实施。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efda2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a.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提升其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背景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为了保护和开发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提供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设施、改善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规划目标1. 保护自然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保护和修复风景名胜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提升旅游设施:改善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提供更多的便利和舒适度,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3. 改善交通条件: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游客的到达和出行。
4. 促进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四、规划内容1. 自然景观保护: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景观,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旅游设施建设:根据游客的需求,合理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包括酒店、景区导览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
3. 交通网络优化: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率和运输效率,方便游客的到达和出行。
4. 文化传承推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等形式,传承和推广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五、规划原则1. 可持续发展:规划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2. 公众参与:在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 综合协调:规划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的综合协调性。
4. 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规划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和变化。
六、规划实施1. 资金筹措: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计划,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引入等方式,确保规划的资金来源。
2. 项目实施:根据规划内容,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d8fe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4.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的地区。
规划风景名胜区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其资源,提供游客满意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可以确保自然景观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1.2 促进可持续发展:规划可以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 提升旅游体验:规划可以优化景区的布局和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方法2.1 资源评估: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其独特之处和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2.2 空间规划:根据资源评估结果,制定景区的空间规划,包括景点布局、交通规划、设施设置等。
2.3 管理措施:制定管理措施,包括保护措施、游客管理、环境监测等,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三、景点保护与开发3.1 自然景观保护:采取措施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如限制开发区域、建立保护区等。
3.2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修复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传承历史文化。
3.3 设施开发:根据规划,合理开发景区的设施,提供游客需要的服务,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四、游客管理与服务4.1 游客流量控制:制定游客容量限制,防止过度拥挤,保护景区环境和资源。
4.2 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游客所需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导览服务等。
4.3 游客教育:开展游客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促进文明旅游。
五、规划实施与评估5.1 规划实施:将规划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确保各项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5.2 监测评估: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措施。
5.3 合作交流: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合作交流,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不断完善风景名胜区规划。
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可以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91d9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1.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一系列规划原则和方法,以指导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工作。
同时,通过对某风景名胜区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出了该区域的规划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1. 引言风景名胜区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价值。
合理规划风景名胜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旅游资源的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风景名胜区规划成为了相关部门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2. 国内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研究现状2.1 国内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风景名胜区规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规划原则和方法。
例如,提倡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
同时,国内也浮现了一些成功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如杭州西湖、黄山等。
2.2 国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例如,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加强公众参预等。
同时,国外也有一些成功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如美国大峡谷、澳大利亚大堡礁等。
3.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和方法3.1 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
3.2 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3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方法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培训员工、改善设施设备等方式,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4. 某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议4.1 区域概况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某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该区域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年均接待游客数量约100万人次。
4.2 规划目标通过规划,该风景名胜区的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游客消费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f7ac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3.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而吸引游客的地区。
它们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保护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
二、背景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在制定规划方案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了解风景名胜区的潜力和挑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数据。
定性研究方法用于分析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定量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游客需求和经济效益。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科学的规划建议。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原则1.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包括植被、水源和野生动物。
规划中应考虑生态保护区的设立和环境监测措施的实施。
2.提升游客体验:规划应注重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包括景区设施的改善、导游服务的提升和信息传达的改进。
同时,规划应考虑游客的安全和便利性。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应注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包括旅游业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当地产品的推广。
规划中应考虑与当地企业和社区的合作。
4.保护文化遗产:规划应注重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造、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
规划中应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五、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以某国某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其规划案例。
该风景名胜区拥有壮丽的自然体面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面临游客过多、环境破坏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该风景名胜区成功实现了自然保护、游客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六、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挑战与机遇风景名胜区规划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资源限制、政策法规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然而,规划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包括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文化交流的促进。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76e6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f.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地区。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为了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提升旅游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目标与原则,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2. 保护生态环境:规划能够合理利用和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升旅游体验:规划能够优化景区布局和交通设施,提供更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1. 保护自然景观:通过规划控制开发强度,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保持其原始美态,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 丰富文化内涵:规划要注重保护和传承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观,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3. 提升旅游服务:规划要优化景区设施和服务,提供便捷的交通、舒适的住宿、多样化的餐饮等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4. 促进经济发展:规划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要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人文关怀原则:规划要注重保护和传承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观,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3. 综合协调原则:规划要综合考虑景区的自然、文化、经济等多个因素,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整体规划的一致性。
4. 公众参与原则:规划要充分听取和尊重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意见,加强公众参与,实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五、案例分析:某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案1. 概况介绍:该风景名胜区位于某省,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但由于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面临生态环境破坏和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46df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d.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研究,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风景名胜区,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介绍了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从空间布局、资源保护、游客管理、交通规划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最后,以某风景名胜区为例,具体分析了其规划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规划、可持续发展、空间布局、资源保护、游客管理、交通规划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历史文化遗产等为主要资源,以旅游观光为主要功能,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地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各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增长点。
然而,由于规划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一些风景名胜区存在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游客滞留等不利因素,亟需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保护资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规划能够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防止资源的过度开辟和破坏。
2. 提升品质:规划能够提升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品质,改善景区环境,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3. 促进发展:规划能够引导风景名胜区的有序发展,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4. 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能够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平衡旅游业与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空间布局原则:(1)合理划定功能区域:根据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点和旅游需求,划分核心区、保护区、开辟区等功能区域,合理布局各区域的景点和设施。
(2)保护生态环境:规划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景区内的绿地、湖泊、山水等自然景观,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提升空间体验:规划中应注重提升游客的空间体验,通过景观设计和空间布局,创造出独特的旅游环境,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c39d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2.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资源,经过规划、开发和管理,具有较高观赏、游憩和科普价值的区域。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休闲需求的增加,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规划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2. 提升景区形象:规划能够将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游客。
3. 促进经济发展:规划可以引导景区的合理开发,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保障游客安全:规划能够合理安排景区的游览路线和设施布局,提供安全、便捷的游览环境,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现状及问题1. 规划不完善:部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的规划思路,导致景区资源利用不充分、开发不均衡。
2. 开发压力过大:由于旅游业的繁荣和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一些风景名胜区面临开发压力过大的问题,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 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4. 缺乏科学管理:部分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不科学,影响了景区的运营和发展。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解决方案1. 制定综合性规划:针对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综合性规划,包括景区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和长远性。
2. 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限制开发强度,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3.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根据游客需求和市场需求,完善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好的游客体验。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e78f2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0.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它们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1. 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和特点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地区,吸引游客观光和休闲。
其特点包括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文化遗产的丰富性、游客服务设施的完善性等。
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风景名胜区规划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关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当前风景名胜区的现状、问题和需求。
3. 规划设计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景区布局、景点开发、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内容。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内容1. 景区布局合理划分景区的功能区域,如游客服务区、景点区、休闲区等。
同时考虑游客流量、景点分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确保布局合理。
2. 景点开发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游客需求,选择合适的景点进行开发。
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升景点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3. 交通规划合理规划交通网络,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到达各个景点。
同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禁止破坏性开发活动,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五、案例分析以某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其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划实施的经验教训。
六、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然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be85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1.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风景名胜区规划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要资源的旅游景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内涵。
其规划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提升地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并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规划能够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 促进旅游业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能够提供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旅游业的繁荣。
3. 提升地方经济:风景名胜区规划能够有效整合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1. 保护自然环境:通过科学规划,确保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提升游客体验:通过规划,提供更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3.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4. 传承文化遗产:通过规划,保护和传承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游客对于地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实现整体性和协调性。
2. 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应注重长远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保护性原则:规划应强调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4. 可行性原则:规划应具备可行性,考虑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可承担性。
5. 公众参与原则:规划应充分听取和吸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规划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五、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案1. 自然景观保护:制定严格的自然保护区划,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ad5e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8.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题,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以满足人们休闲、观光、娱乐等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景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原则以及实施过程。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旅游业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能够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升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景区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4.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居民的需求,通过提供更好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1. 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旅游资源,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价值。
2. 提升旅游体验:通过规划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通过规划和引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规划和管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注重长期发展,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保护优先原则: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任务,规划应尊重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3. 适度开发原则:规划应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需求,适度开发和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4. 公众参与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和意见,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共识,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五、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实施过程1. 调研和分析:通过调研旅游资源、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情况,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础和现状,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e989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5.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主要资源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景观、文化和旅游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旅游业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 保护自然环境: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引导游客流动:规划可以合理引导游客的流动,分散游客压力,减少拥堵和环境破坏,提高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4.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可以促进风景名胜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现状和问题1. 规划不完善:目前一些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存在缺失和不合理之处,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
2. 开发过度:一些风景名胜区为了迎合旅游业的需求,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导致环境破坏和景观质量下降。
3. 游客拥堵:一些知名的风景名胜区由于游客过多,导致拥堵和安全问题,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安全。
4. 缺乏综合管理:一些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部门之间协调不畅、责任不清等问题。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解决方案1. 制定科学规划:针对不同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考虑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并注重可持续发展。
2. 加强保护和修复: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和景观修复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景区原有的美丽风貌。
3. 引导游客流动: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游览线路设计,引导游客流动,减少拥堵和环境破坏,提高游客体验。
4. 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风景名胜区综合管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明确责任分工,提高管理效率。
五、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促进旅游业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引导游客流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ffbd5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b.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历史文化遗产等特色而吸引大量游客的地区。
它们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完善的规划方案,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该区域的资源,提供游客满意的旅游体验,并确保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游客需求和经济潜力进行综合分析。
三、规划目标1. 保护自然环境:通过合理规划,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采取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 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人们对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通过规划,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3. 提供优质旅游体验:通过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质量。
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和景点,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规划,推动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四、规划内容1. 自然环境保护措施:a.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
c.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符合标准。
2. 文化遗产保护措施:a. 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b. 加强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护历史建筑、文物和传统文化。
c. 组织文化活动和展览,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3. 旅游设施改善:a. 建设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包括交通、餐饮、住宿等。
b. 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服务,方便游客的出行。
c. 提高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
4. 旅游活动丰富化:a. 开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如登山、徒步、划船等。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aa29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a.png)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热门去处,其规划设计对于提升旅游体验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
一、规划目的1.1 确保游客安全:规划设计要考虑游客的安全,包括道路交通、防护设施等。
1.2 保护自然环境:规划要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平衡。
1.3 提升游客体验:规划设计要考虑游客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游览路线和设施。
二、规划要素2.1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风景名胜区的用地性质和分布,合理规划景点、停车场、餐饮等设施。
2.2 设施规划:设计合理的设施布局,包括停车场、卫生间、游客中心等,提升游客体验。
2.3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植被、水源等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
三、规划流程3.1 调研分析:对风景名胜区的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进行调研,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3.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设施布局等。
3.3 审批实施:规划方案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开始实施,确保规划设计符合法律法规。
四、规划案例分析4.1 黄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注重生态保护,设施齐全,游客体验良好。
4.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注重景点连贯性,游客可便捷游览各个景点。
4.3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融合了佛教文化,提供了独特的精神体验。
五、规划未来发展5.1 智能化建设:未来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将更加智能化,包括智能導覽、智能停车等设施。
5.2 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平衡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5.3 创新设计:规划设计要不断创新,结合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打造独特的风景名胜区。
结语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是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希望本文对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有所启发,为未来的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中国历史悠久,崇尚自然,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而中国自古便有注重人文的传统。
“中国之宫室庭园,家屋居住,莫不有人文精神其内”。
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也正因此,许多甲盖天下的园林胜景,并不仅仅胜在湖光山色,更胜在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它们往往由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
所以,我们在进行规划中应充分重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作用。
风景名胜,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凡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为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等级的划分及管辖(1)风景名胜区等级的划分风景名胜区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三级:①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由市、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
②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市、县人民政府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备案。
③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国务院审定公布。
(2)风景名胜区的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的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
①风景名胜区依法设立人民政府,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
②风景名胜区没有设立人民政府的,应当设立管理机构,在所属人民政府领导下,主持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
设在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单位,除各自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都必须服从管理机构对风景名胜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使我们在风景规划中取得成功,发挥人文景观资源在旅游业上的作用。
无论是自然的景观,还是人造的景观,好与坏的评判都不能离开人类的审美观。
在古代中国,人们强调内在的情感想像与外在的形象塑造的统一。
中国古诗词中讲究“托物寓情”,由此丰富引申出更饱满的情感。
“情景合一”由此而出。
情景合一才能使人产生意境,由此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
园林意境的产生也离不开“情”。
绍兴沈园是宋代的“越中名园”,而真正使其成为千古名园的却是那首千古绝唱《钗头凤》。
重新修复开放后的沈园,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们畅游在“竹影清幽”、“红梅照水”的美景之中的同时,无不为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悲剧而唏嘘不已,“情景合一”的诗意境界由此而生。
园林审美的过程就是游客对园林艺术的观感、体味、思索,直至升华为主体意境的过程。
这也是园林艺术的生命。
而园林景观中最能引起人们情感变化的即为人文景观。
故从美学意义上来说,人文景观不仅是风景名胜区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也是人们审美出“情”的主要对象,一个风景区的灵魂之所在。
所谓风景名胜呢个,是指可以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以人为事件和人为因素为主的景观。
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而又独特的文明成果。
在内容非常丰富、门类异常复杂的成就中,可以成为人文景观的大约可分为四类。
1文物古迹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古窟卉、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
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
2革命活动地现代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战场遗址、遗物、纪念物等。
例如,新兴的旅游地井岗山除也具有如画的风景外,“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地方”这些人文因素,无疑使其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观。
而大打“鲁迅牌”的旅游城市绍兴,起主导作用的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堂等旅游点也都是这类人文景观。
3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 例如,高水准的音乐厅、剧院及各种展览馆、博物馆。
像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这样把科研、科普、观赏、参与结合为一体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光地也是此类人文景观的一种。
4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
例如,近几年的旅游“旺地”云南,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有赖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劳作习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饰、节日活动等。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为了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一般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风景名胜区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遗产,风景名胜区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只有在确保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多种功能。
因此,保护优先是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二、综合协调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
虽然保护是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核心,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将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性之一就是风景区内包涵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所以只有将各种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综合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三、突出自然原则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维护景观的地方特色,强调回归自然,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
四、环境承载力原则承载力原则意味着任何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极限的,风景名胜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
当使用强度超过某一阈值或临界值时,资源环境将失去其持续利用的可能。
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必须要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之内,这是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五、分区管理原则根据风景资源价值与分布,划分功能分区,严格实行“山上游,山下住”、“区内游,区外住”、“区内景,区外商”、“区内名,区外利”的管理原则,在保证风景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六、统一规划、分期发展原则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遭到破坏的风景名胜区还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自然恢复阶段。
所以对待风景名胜区规划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妥善处理近期实际与远景目标的矛盾,从最终目的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关于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布置,经过批准的规划是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风景名胜区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部分。
一、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为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两个阶段。
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问题,结合当地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根据风景区的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定发展战略布置。
风景名胜区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1.进行风景名胜资源调查与评价,明确风景资源价值等级,保存状况以及风景名胜区主要存在问题。
2.分析论证风景名胜区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战略。
3.拟定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包括资源保护目标、旅游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
4.论证并原则确定风景名胜区性质、范围(包括外围保护地带)、总体布局以及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措施。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综合研究和确定风景名胜区的性质、范围、规模、容量、功能结构、风景资源保护措施,优化风景名胜区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引导风景名胜区健康、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1.根据地形特征、行政区划和保护要求,划定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包括外围保护地带。
2.确定风景名胜区规划性质、发展目标、规模容量。
3.根据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确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风景游赏组织。
4.确定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保护措施与要求。
5.确定风景名胜区天然植被抚育和绿化规划。
6.确定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7.确定风景名胜区基础工程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环保、环卫、能源、防灾等设施的发展要求与保障措施。
8.确定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9.制定分期发展规划。
10.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提出措施建议。
二、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任务和主要内容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规定风景各区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在风景名胜区内,应根据景区开发的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景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主要内容有:1.详细确定景区内各类用地的范围界线,明确用地性质和发展方向,提出保护和控制管理要求,以及开发利用强度指标等,制定土地使用和资源保护管理规定细则。
2.对景区内的人工建设项目,包括景点建筑、服务建筑,管理建筑等,明确位置、体量、色彩、风格。
3.确定各级道路的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风景名胜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是针对明确的建设项目而言,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风景名胜区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把保护放在首位。
风景名胜区不能仅仅考虑本地区的利益,要有全局和长远的眼光。
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把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和管理好。
做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