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卫南长滩人与党项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打印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探究中卫南长滩人与党项族在风

俗习惯上的差异

院系:政治与历史学院

课题负责人:白晨

班级:2013级历史学班

学号:201302210112

探究中卫南长滩人与党项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内容摘要:西夏是11世纪到13世纪初建立在中国西北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封建政权。公元1227年被崛起于草原的蒙古大军所征服,西夏随之湮灭在历史之中。之后的西夏遗民融入到蒙元帝国,或进入中原的河北、安徽,或迁移到青海或者南迁到四川、云南甚至进入到今尼泊尔境内。而本文所提及的南长滩人也是西夏遗民之一,这也被西夏学泰斗李范文先生考察认定。作者通过实地走访南长滩,了解其风俗习惯,并与相关史料中记载西夏人风俗习惯方面的内容加以对比,从而展示中卫南长滩人与西夏党项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关键词:南长滩人; 党项族; 风俗习惯 ;差异

南长滩村的地理位置极其现状:

南长滩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乡,地处宁夏甘肃两省交界处,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滩地而得名。该村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个村庄,南长滩的面积只有195平方公里,却拥有“三个宁夏第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2008年12月被国家确定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村”。因为群山阻隔,南长滩村几乎与世隔绝,交通十分不便,渡船成了进出村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南长滩村共有1068口人,村民80%姓拓,以养牛羊和种植果树为主,果树主要是枣树和梨树,长枣和香梨是其主要特产全国闻名。近几年来,特别是2005年党项民俗村的建设,使得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历史传说:

据传说西夏时期党项后裔的一支拓拔氏逃难至此地并世代定居下来,经营数百年缔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南长滩人自称党项族的后裔,并且代代相传。南长滩村的拓氏现在还保留着重修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族谱,族谱用传统的方式装订,手工书写有历次修订的序。在2013年又重新修订。序言记载跨度很大,从公元386年拓跋珪到李元昊乃至明清都有记载,内容庞杂。从序言文字里能感受到人类变迁的跌宕起伏,800年来散落的西夏党项后裔的一支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个平静的小山村中。这是党项族作为一个民族主体消失以后至今发现的最鲜活的实体之一,而且这个村庄的名字已经走进了李范文先生所著的《西

夏通史》里面。

为了更好的研究本课题,作者亲自到南长滩村实地了解当地人的婚姻、信仰、丧葬、建筑、饮食与节日等方面的内容,并和该村村支书拓守卿进行了交流。进入南长滩村的路,实在难以前行且道路坎坷不平,两边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山略显沧桑,等到了黄河边已经没有了去路,只有在渡口换乘渡船进入村子,这似乎给我们增加了又一层神秘感。下船之后便到了南长滩村,还有西夏文书写的村名,村子不大,被群山环绕,给人一种八、九十年代的感觉。进入村子,便开始了接下来的考察。

一、婚姻

党项人的早期的婚姻是收继制,这种形式充满着原始社会的色彩。但在西夏建国以后,随着其不断与中原交流,婚姻形式变为一夫一妻制。迁入西北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汉族婚姻的影响,党项人的婚姻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普遍盛行,其次是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并存,再次是族际婚姻较为流行。此外在西夏中后期某些喇嘛教派僧侣的婚权。①1在《天盛律令》当中也有对婚姻的规定。主要内容有:同姓不婚良贱不婚,寡妇和被俘者不婚,如果违反这些规定的话,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例如《天盛律令》中规定:同姓结婚判处三年媒人传语者之罪,判处刑期一年。(《西夏天盛律令》卷8《行非礼门》)可以看出西夏法律之完备,当时对媒①林雅琴《西夏人的婚姻与丧葬》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人的处罚是西夏特有的规定。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的党项人婚俗与宋人没有什么不同,封建色彩浓厚,同时仍保留党项人的部分传统色彩。而南长滩人在婚俗方面已与汉族婚姻形式无异,与当地中卫人更无明显差别。通过走访我们无法发现其与西夏党项人婚俗上的联系,时间已经过去800年,南长滩人是很难保留其先祖的习惯,在和当地汉人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已经被逐步完全的汉化,因此,现在我们无法从婚俗方面找到南长滩人与党项人的相似之处。

二、丧葬

西夏党项族主要的丧葬的方式主要有,水葬、土葬、塔葬等几种形式。党项人早就有盛行火葬的习俗:人年80以上死者,以为令终,亲戚不哭;少死者,则云天枉,共悲哭之。有琵琶、横吹,击缶为节,死则焚尸,名为火葬。(北史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生活在河流周边的党项人,大多死后水葬。西夏境内大部分人实行火葬,这也是延续了党项民族的传统。只有上层贵族为体现其封建等级地位,学习汉人实行土葬。位于银川的西夏王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塔葬主要用于西夏境内的高僧,是一种特殊的理葬形式,以体现僧侣地位的崇高和西夏崇佛的意识。总之西夏党项人的丧葬方式因文化意识和封建等级等原因呈现多种形式,同时也是其封建化不彻底的表现。

通过比较,南长滩人的丧葬较汉族人无异,其形式与汉人的趋同。人死之后会举行仪式,埋葬时装入棺材,放入挖好的墓坑,覆土填埋之后上面留有墓冢,还会立碑,而且每年会有祭奠活动,南长滩人的

丧葬已与当地人无异,难以看出有党项人遗留下的痕迹。

三、信仰

西夏党项人是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的,这种速度是飞快的。因此我们在探究其许多风俗习惯上,仍可看到还存在早期原始社会或原始社会末期的印迹。同时也说明它的封建化过程之快,使其封建化难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封建化是不彻底的。就拿其信仰来说,党项人早期信仰多神教,盛行巫术,崇信自然和鬼神。但在发展后期。特别是建国初期,西夏统治者笃行佛教,广建庙宇,大量刊行和翻译佛经,僧侣地位很高是构成西夏统治的三大支柱之一。当时,除佛教外,还有道教,景教,伊斯兰教的存在,同时也大量的汲取汉族封建文化。2①特别是位于农村偏远地区仍然存在鬼神巫术。西夏的宗教是多元的,但佛教居于统治地位,同时还存在其他宗教形式。

但走访南长滩人我们没有发现其信仰与当地人无异。也没有看到任何宗教的寺庙。随着历史的变迁,他们的宗教信仰上已消失。

四、建筑

由于西夏灭国至今已愈800年,加之当时蒙古人的屠城行为,导致今天西夏在建筑方面留存的不多。而我们主要从住房来探讨西夏的建筑形式。西夏党项族的住房有其独特的习惯。早期的党项人以畜牧①吴天墀《西夏史稿》商务书馆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