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课后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课后答案

2.7用某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 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1)(1)(+=ωτωj j H ,幅频特性:2)(11)(ωτω+=A 由题意有%5)(≤ωj A ,即%5)(11≤+ωτ 又πππω20022===f T,所以ms 523.00 τ ,取ms 523.0=τ 幅值误差:%32.1%10011))(1/1()(2-=⨯-+=∆ωτωA 相位误差:03.9)arctan()(-=-=∆Φωτω2.8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s 3=τ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温差为二分之一时,t=2.08s温差为三分之一时,t=1.2164s2.10 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 ,在t=5s 时,输出为50mV ;在∞→t 时,输出为100mV 。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τ=8.5s3.5如果将100Ω应变片粘贴在弹性元件上,试件截面积24105.0m S -⨯=,弹性模量211/102m N E ⨯=,若N 4105⨯的拉力引起应变计电阻变化为Ω1,求该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解:ε/R R K ∆=,已知Ω=∆1R ,所以1001=∆R R 29243/101/105.01050m N m N A F ⨯=⨯⨯==-σ, 由εσE =得3119105102101-⨯=⨯⨯==E σε, 所以2105100/1/3=⨯=∆=-εRR K 3.6一个量程为10kN 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轴向受力,外径20mm ,内径18mm ,在其表面粘贴八个应变片,四个沿轴向粘贴,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Ω120,灵敏度为2.0,泊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为Pa 11101.2⨯,要求:(1)绘出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

《传感与检测技术(第2版)》习题答案 模块二、三 习题及答案

《传感与检测技术(第2版)》习题答案 模块二、三 习题及答案

模块二习题一、填空题1、热敏电阻按其特性来说可分为和。

2、不同型号NTC热敏电阻的测温范围不同一般为。

3、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是的。

4、热敏电阻为传感器温度仪表一般需要校验一次。

5、当焊件加热到的温度后将焊丝置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润湿焊点。

6、当焊锡完全润湿焊点后移开烙铁,注意移开烙铁的方向应该是大致的方向。

7、可直接用半导体二极管或将半导体三极管接成二极管做成。

8、温敏三极管,晶体管发射结上的正向电压随温度上升而近似线性。

9、检测温敏二极管的极性,可以通过进行判断,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

10、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与B的两端分别相接形成闭合回路,就构成了。

11、当两接点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温度T和T时,则在电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形成回路电流,这种现象称为,或称为热电效应。

12、热电偶的三个基本定律为、和。

13、晶体管的与热力学温度T和通过发射极电流存在一定的关系。

14、集成温度传感器则是将晶体管的作为温度敏感元件。

15、电流输出式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 (或摄氏温度)成正比。

二、选择题1、热敏电阻按其特性来说可分为( )。

A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B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C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E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D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ETC2、不同型号NTC热敏电阻的测温范围不同一般为( )。

A -50℃—+300℃B -50℃—+300℃C -50℃—+300℃D -50℃—+300℃3、热敏电阻为传感器温度仪表一般()需要校验一次。

A 每1—3年B 每2—2.5年C 每1—0.5年D 每2—3年4、当焊锡完全润湿焊点后移开烙铁,注意移开烙铁的方向应该是大致()的方向。

A 45°B 45°C 45°D 45°5、温敏三极管,晶体管发射结上的正向电压随温度上升而近似线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胡向东 刘京诚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胡向东 刘京诚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解:(2) A = π ( R 2 − r 2 ) = 59.7 ×10−6 m 2
F ∆R1 = ∆R2 = ∆R3 = ∆R4 = k AE R = 0.191Ω
∆R5 = ∆R6 = ∆R7 = ∆R8 = −µ∆R1 = −0.0573Ω
(3)U0 = 1mV
3.7 图 3.5 中,设负载电阻为无穷大(开路),图中,E=4V,
第三章 思考题和习题 3.1 应变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的。 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在力、力矩或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形变,变换 成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传递给与之相连的应变片,将引起应变敏感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 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量输出。输出的电量大小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3.2 电阻应变片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按组成材料有金属和半导体之分,金属应变片受力时,主要是基于应变效应,是引起 应变片的外形变化进而引起电阻值变化,而半导体应变片时基于压阻效应工作的,当受力时, 引起应变片的电阻率变化进而引起电阻值变化。 按结构形式有丝式和箔式之分。丝式是应变金属丝弯曲成栅式结构,工艺简单,价钱便 宜。箔式是采用光刻和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工艺复杂,精度高,价钱较贵。 3.3 引起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的原因是什么?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是什么? 一是电阻温度系数,二是线膨胀系数不同。 单丝自补偿应变片,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应变片,补偿电路 3.4 试分析差动测量电路在应变式传感器中的好处。 灵敏度提高一倍,非线性得到改善。
2.8 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τ = 3s 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
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温差为二分之一时,t=2.08s 温差为三分之一时,t=1.22s 2.9 玻璃水银温度计通过玻璃温包将热量传给水银,可用一阶微分方程来表示。现已知某玻

4287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胡向东(书中课后习题解答)

4287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胡向东(书中课后习题解答)



2 2f 200 T ,所以: 0 0.523ms
取 0.523ms , 2f 2 50 100
1 1 ( ) 2 幅值误差: A( ) 1
所以有: 1.32% A() 0
1 100% 1.32%
0 t<0 x(t) { 1 t0 单位阶跃信号:
X(s) L[x(t)] x(t)e st d t
0
进行拉氏变换:
1 s
H(s)
一阶系统传递函数:
Y(s) 1 X(s) 1 s
1 1 1 1 s s s s 1
t /
Y(s) H(s) X(s)
解:①非线性误差: 取六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输出测量值,即
x :0.02 0.04 0.06 0.08 0.10
y :0.64 4.04 7.47 10.93 14.45
设拟合直线方程为: y a0 a1 x
0.64 4.04 L 7.47 10.93 14.45 则
0.10 14.45
ˆ :0.604 4.055 y
7.506 10.957 14.408 0.036 0.027 0.042


:0.036
0.015
Lmax 0.042
∴非线性误差为: L ②迟滞误差: 第一循环: 第二循环: 第三循环: ∴
0.042 100% 0.3% 14.5 0.5
Rmax 0.08 100% 100% 0.5714% yFS 14
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 2 版)》习题参考答案(20150914 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参考答案参考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参考答案参考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参考答案第1章 检测技术基本知识1.1单项选择:1.B2.D3. A4.B1.2见P1;1.3见P1-P3;1.4见P3-P4;1.5 见P5;1.6 (1)1℃(2)5﹪,1﹪ ;1.7 0.5级、0.2级、0.2级;1.8 选1.0级的表好。

0.5级表相对误差为25/70=3.57﹪, 1.0级表相对误差为1/70=1.43﹪;1.9见P10-P11;1.10见P11- P12;1.11 见P13-P14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及应用2.1 填空1.气体接触,电阻值变化;2.烧结型、厚膜型;3.加热器,加速气体氧化还原反应;4.吸湿性盐类潮解,发生变化2.2 单项选择1.B 2. C 3 B 4.B 5.B 6. A2.3 P17;2.4 P17;2.5P24;2.6 P24;2.7 P24-P25;2.8 P25;2.9 P26;2.10 P30-312.11 应变片阻值较小;2.12P28,注意应变片应变极性,保证其工作在差动方式;2.16 Uo=4m V ;2.17 P34;2.18 P34;2.19 (1) 桥式测温电路,结构简单。

(2)指示仪表 内阻大些好。

(3)RB:电桥平衡调零电阻。

2.20 2.21 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传感器的延迟时间越短越好;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则其量程越大,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2.23 P44;2.33 P45第3章 电容式传感器及应用3.1 P53-P56;3.2 变面积传感器输出特性是线性的。

3.3 P58-P59;3.4 P59-P613.5 当环境相对湿度变化时,亲水性高分子介质介电常数发生改变,引起电容器电容值的变化。

属于变介电常数式。

3.6 参考变面积差动电容传感器工作原理。

参考电容式接近开关原理。

3.8 (1)变介电常数式;(2)参P62 电容油料表原理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及应用4.1 单项选择1.B;2.A4.2 P65;4.3 P68;4.4 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自由行程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1. ~4传感元」信号调节转换电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辅助电、.、、、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 差动技术;② 平均技术;③ 补偿与修正技术;④ 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0.1答: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0.2答:①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②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③信号调理器:对于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转换的装置。

④变送器:能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

1.1解:1.2解:1.3解:带入数据得:拟合直线灵敏度0.68,线性度±7%1.4解:设温差为R,测此温度传感器受幅度为R的阶跃响应为(动态方程不考虑初态)1.5解:此题与炉温实验的测飞升曲线类似:1.6解:1.7解:所求幅值误差为1.109,相位滞后1.8答:静特性是当输入量为常数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

1.9答:传感器的静特性由静特性曲线反映出来,静特性曲线由实际测绘中获得。

1.10答:人们根据传感器的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1.11解:①理论线性度:②端点线性度:由两端点做拟和直线中间四点与拟合直线误差:0.17 0.16 0.11 0.08所以,1.11③最小二乘线性度:所以,1.111.12解:1.13解:质量块(质量m),弹簧(刚度c),阻尼器(阻尼系数b)根据达朗贝尔原理:2.1解:2.2证:略去的第二项,即可得2.3答:①金属电阻应变片由四部分组成:敏感栅、基底、盖层、黏结剂、引线。

分为金属丝式和箔式。

②其主要特性参数:灵敏系数、横向效应、机械滞后、零漂及蠕变、温度效应、应变极限、疲劳寿命、绝缘电阻、最大工作电流、动态响应特性。

2.4答:2.5解:»满量程时:2.6解:»2.8解:2.9答:2.10解:2.11解:3.1答:①种类:自感式、涡流式、差分式、变压式、压磁式、感应同步器②原理:自感、互感、涡流、压磁3.2答:差分式灵敏度:3.2单极式传感器灵敏度:比较后可见灵敏度提高一倍,非线性大大减少。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课后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课后答案

2.7用某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 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1)(1)(+=ωτωj j H ,幅频特性:2)(11)(ωτω+=A 由题意有%5)(≤ωj A ,即%5)(11≤+ωτ 又πππω20022===f T,所以ms 523.00 τ ,取ms 523.0=τ 幅值误差:%32.1%10011))(1/1()(2-=⨯-+=∆ωτωA 相位误差:03.9)arctan()(-=-=∆Φωτω2.8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s 3=τ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温差为二分之一时,t=2.08s温差为三分之一时,t=1.2164s2.10 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 ,在t=5s 时,输出为50mV ;在∞→t 时,输出为100mV 。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τ=8.5s3.5如果将100Ω应变片粘贴在弹性元件上,试件截面积24105.0m S -⨯=,弹性模量211/102m N E ⨯=,若N 4105⨯的拉力引起应变计电阻变化为Ω1,求该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解:ε/R R K ∆=,已知Ω=∆1R ,所以1001=∆R R 29243/101/105.01050m N m N A F ⨯=⨯⨯==-σ, 由εσE =得3119105102101-⨯=⨯⨯==E σε, 所以2105100/1/3=⨯=∆=-εRR K 3.6一个量程为10kN 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轴向受力,外径20mm ,内径18mm ,在其表面粘贴八个应变片,四个沿轴向粘贴,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Ω120,灵敏度为2.0,泊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为Pa 11101.2⨯,要求:(1)绘出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课后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课后答案

2.7用某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 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1)(1)(+=ωτωj j H ,幅频特性:2)(11)(ωτω+=A 由题意有%5)(≤ωj A ,即%5)(11≤+ωτ 又πππω20022===f T,所以ms 523.00 τ ,取ms 523.0=τ 幅值误差:%32.1%10011))(1/1()(2-=⨯-+=∆ωτωA 相位误差:03.9)arctan()(-=-=∆Φωτω2.8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s 3=τ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温差为二分之一时,t=2.08s温差为三分之一时,t=1.2164s2.10 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 ,在t=5s 时,输出为50mV ;在∞→t 时,输出为100mV 。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τ=8.5s3.5如果将100Ω应变片粘贴在弹性元件上,试件截面积24105.0m S -⨯=,弹性模量211/102m N E ⨯=,若N 4105⨯的拉力引起应变计电阻变化为Ω1,求该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解:ε/R R K ∆=,已知Ω=∆1R ,所以1001=∆R R 29243/101/105.01050m N m N A F ⨯=⨯⨯==-σ, 由εσE =得3119105102101-⨯=⨯⨯==E σε, 所以2105100/1/3=⨯=∆=-εRR K 3.6一个量程为10kN 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轴向受力,外径20mm ,内径18mm ,在其表面粘贴八个应变片,四个沿轴向粘贴,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Ω120,灵敏度为2.0,泊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为Pa 11101.2⨯,要求:(1)绘出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习题解答
当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 ,故输出电压 =0;当衔铁位于零位以上时, ,则 ;当衔铁位于零位以下时,则有 , 。只能根据 的符号判断衔铁的位置在零位处、零位以上或以下,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
答:相敏检测电路原理是通过鉴别相位来辨别位移的方向,即差分变压器输出的调幅波经相敏检波后,便能输出既反映位移大小,又反映位移极性的测量信号。经过相敏检波电路,正位移输出正电压,负位移输出负电压,电压值的大小表明位移的大小,电压的正负表明位移的方向。
y代表水银柱高(mm), x代表输入温度(℃)。求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及灵敏度。
解:一阶传感器的微分方程为
式中τ——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传感器的灵敏度。
∴对照玻璃水银温度计特性的微分方程和一阶传感器特性的通用微分方程,有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为2s,灵敏度为1。
→∞时,输出为100mv。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②霍尔电势
霍尔电势与霍尔电场E、载流导体或半导体的宽度b、载流导体或半导体的厚度d、电子平均运动速度v、磁场感应强度B、电流I有关。
③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 。
为了提高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霍尔元件常制成薄片形状。又霍尔元件的灵敏度与载流子浓度成反比,所以可采用自由电子浓度较低的材料作霍尔元件。
解: ,
∴ ,
∴τ
解: ,

解:当 时共振,则
所以:
ω)和相位差φ(ω)各为多少?
解:二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当f=600Hz时,


当f=400Hz时,

第3章电阻式传感器
答:常用的电阻应变片有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应变效应导致其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设压力为0MPa时输出为0mV,压力为0.12MPa时输出最大且为16.50mV。

解:①求非线性误差,首先要求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误差,拟合直线在输入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多数情况下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0.1答: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0.2答:①敏感元件: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②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③信号调理器:对于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转换的装置。

④变送器:能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

1.1解: 1.2解:601051030033=⨯⨯=∆∆=-X U k Cmm S S S S ︒=⨯⨯=⨯⨯=/20.50.22.03211.3解:带入数据得:b kx y +=)(b kx y i i i +-=∆22)(i i i i i i x x n y x y x n k ∑-∑∑∑-∑=222)()(i i i i i i i x x n y x x y x b ∑-∑∑∑-∑∑=68.0=k 25.0=b1.3拟合直线灵敏度0.68,线性度±7%∴25.068.0+=x y %7535.0%100max ±=±=⨯∆±=FS L y L γ238.01=∆35.02-=∆16.03-=∆11.04-=∆126.05-=∆194.06-=∆1.4解:设温差为R,测此温度传感器受幅度为R 的阶跃响应为(动态方程不考虑初态)())1(3/t e R t y --=当()3R t y =时⇒22.132ln 3=-=t 当()2R t y =时⇒08.221ln 3=-=t1.5解:此题与炉温实验的测飞升曲线类似: 1.6解:())1(9010/T t e t y --+=由()505=y ⇒51.895ln 5=-=T ()⎩⎨⎧=--=-5.0)1(2025/T e t y T t ()68.71=y ()36.52=y1.7解:所求幅值误差为1.109,相位滞后n n j s n n n j s s j G ωωξωωωξωωωω21122222+⎪⎪⎭⎫ ⎝⎛-=++==)(()109.110005005.021********211222222=⎥⎦⎤⎢⎣⎡⨯⨯+⎥⎥⎦⎤⎢⎢⎣⎡⎪⎭⎫ ⎝⎛-=⎥⎦⎤⎢⎣⎡+⎥⎥⎦⎤⎢⎢⎣⎡⎪⎪⎭⎫ ⎝⎛-=n n j G ωωξωωω'42331000500110005005.02122121︒-=⎪⎭⎫ ⎝⎛-⨯⨯-=⎪⎪⎭⎫ ⎝⎛-⎪⎪⎭⎫ ⎝⎛-=--tg tg n n ωωωωξϕ'4233︒1.8答:静特性是当输入量为常数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

5335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部分计算题解答演示教学

5335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部分计算题解答演示教学

第一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论 作业与思考题1 •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由 由3.5V 减至2.5V ,求该仪器的灵敏度。

依题意:已知 X i =4.5mm ; X 2=5.5mm ; Y i =3.5V ; Y 2=2.5V求:S ;解:根据式(1-3)2•某测温系统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各自的灵敏度如下:铂电阻温度传感器:0.35 Q/电桥:0.01V/ Q;放大器:100 (放大倍数);笔式记录仪:0.1cm/V求:(1 )测温系统的总灵敏度;(2)纪录仪笔尖位移 4cm 时。

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依题意:已知 S 1 = 0.35 Q/ S 2=0.01V/ 幼S 3=100; S 4=0.1cm/V ; A T=4cm求:S ; A T解:检测系统的方框图如下:(1) S=S x S 2x S 3X S=0.35 x 0.01 x 100X 0.1=0.035(cm/C)(2)因为:SL T 所以:L4T114.29 (C)S 0.035答:该测温系统总的灵敏度为0.035cm/ C ;记录笔尖位移4cm 时,对应温度变化114.29 C 。

3 •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_600 C,引用误差分别为 2.5%、2.0%和1.5%,现要测量500 C 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2.5%,选哪台仪表合理?依题意,已知:R=600C; )=2.5%; &=2.0%;3=1.5% ; L=500 C ; Y = 2.5%求:Y 1 Y>2 Y 34.5mm 变到5.0mm 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 有:SY 丫丫1 2.5 3.5XX 2X 15.5 4.51V/mm答:该仪器的灵敏度为-1V/mm 。

(3 分)解:(1)根据公式(1-21 )— 100%R这三台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m16002.5%15.0 Cm2600 2.0%12.0 Cm3600 1.5%9.0 C(2)根据公式(1-19 )100%L支三台三仪表在500C时的最大相对误差为:m1m1100%15100% 2.75% L500m2m1100%12100% 2.4% L500m3m1100%9100% 2.25% L500可见,使用2.0级的仪表最合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胡向东 刘京诚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胡向东 刘京诚_著)_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由题意有 A( jω) ≤ 5%
,即
1
≤ 5%
1 + (ωτ )
又ω = 2π = 2πf = 200π T
,所以 0 ≺ τ ≺ 0.523ms ,取τ = 0.523ms
(1/ 1 + (ωτ ) 2 ) −1
幅值误差: ∆A(ω) =
×100% = −1.32%
1
相位误差: ∆Φ(ω) = − arctan( ωτ ) = −9.30
2.6 试解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叠加性和频率保持特性的含义及其意义。 当检测系 统的输入信号是 由多个信号叠加而 成的复杂信号时 ,根据叠加性可以 把复杂
信号的作用看成若干简单信号的单独作用之和,从而简化问题。 如果已知 线性系统的输入 频率,根据频率保 持特性,可确定 该系统输出信号中 只有与
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成分才可能是该输入信号引起的输出,其他频率成分都是噪声干扰,可以 采用相应的滤波技术。
温度(℃)。求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及灵敏度。
τ =1s ; K = 1×10 −3
2.10 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 t=0 时,输出为 10mV,在 t=5s 时,
输出为 50mV;在 t → ∞ 时,输出为 100mV。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τ =8.5s
2.11 某一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在阶跃输入激励下,出现的超调量大约是最终稳态值的 40%。 如果从阶跃输入开始至超调量出现所需的时间为 0.8s,试估算阻尼比和固有角频率的大小。
内径 18mm,在其表面粘贴八个应变片,四个沿轴向粘贴,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
值均为120Ω ,灵敏度为 2.0,泊松比为 0.3,材料弹性模量为 2.1×1011 Pa ,要求: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设压力解:①求非线性误差,首先要求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误差,拟合直线在输入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多数情况下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1)端点线性度: 设拟合直线为:y=kx+b, 根据两个端点(0,0)和(,),则拟合直线斜率: ∴*+b= ∴b=0(2)最小二乘线性度: 设拟合直线方程为01y a a x =+, 误差方程01()i i i i i y y y a a x v ∧∧-=-+= 令10x a =,21x a =由已知输入输出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有:直接测量值矩阵0.644.047.4710.9314.45L ⎡⎤⎢⎥⎢⎥⎢⎥=⎢⎥⎢⎥⎢⎥⎣⎦,系数矩阵10.0210.0410.0610.0810.10A ⎡⎤⎢⎥⎢⎥⎢⎥=⎢⎥⎢⎥⎢⎥⎣⎦,被测量估计值矩阵01a X a ∧⎡⎤=⎢⎥⎣⎦由最小二乘法:''A A X A L ∧=,有答:非线性误差公式:max 0.106100%100%0.64%16.50L FS L Y γ∆=±⨯=⨯= ② 迟滞误差公式:max100%H FSH Y γ∆=⨯, 又∵最大行程最大偏差max H ∆=,∴max 0.1100%100%0.6%16.50H FS H Y γ∆=⨯=⨯= ③ 重复性误差公式:max100%L FSR Y γ∆=±⨯, 又∵重复性最大偏差为max R ∆=,∴max 0.08100%100%0.48%16.50L FS R Y γ∆=±⨯=±⨯=± 用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果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 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1()()1H j j ωτω=+幅频特性:()A ω=由题意有()15%A ω-≤15%-≤又22200f Tπωππ=== 所以:0<τ<取τ=,ω=2πf=2π×50=100π幅值误差:()100% 1.32%A ω∆==-所以有%≤△A(ω)<0相位误差:△φ(ω)=-arctan(ωτ)= 所以有≤△φ(ω)<0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τ=3s 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指示出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教学大纲作者胡向东参考答案第4章电感式传感器.doc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教学大纲作者胡向东参考答案第4章电感式传感器.doc

第4章电感式传感器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14线圈;铁芯;衔铁;变压器式交流电桥;谐振式测量电路变磁阻式传感器15变隙式;变面积式;螺线管式;线圈互感量;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16调频;调幅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17振幅测量;转速测量;无损探伤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18①增加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19绕组匝数;穿过线圈的磁通;磁阻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四、简答题变隙式差动变压器结构工作原理:假设:初级绕组计、,次级绕组和*2尹2評2。

两个初级绕组的同名端顺向串联,两个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则反相串联。

当没有位移时,衔铁C处于初始平衡位置,它与两个铁芯的间隙有空力二力力二匚,贝|J绕组々臼和伤臼间的互感虬少绕组"仏和伤b的互感叫,相等,致使两个次级绕组的互感电势相等,即&2a=&2b°由于次级绕组反相串联,因此,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匕乔2尹2说。

当被测体有位移吋,与被测体相连的衔铁的位置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互感a u a 工町,两次级绕组的互感电势宠3工&2『输出电压^o=e2a_e2b^0,即差动变压器有电压输出,此电压的大小与极性反映被测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知识点: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2、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与衔铁的活动位置、供电电源、线圈匝数、铁芯间隙有关。

知识点:变隙式电感传感器3、答:为改善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非线性可采用差动结构。

如果变压器的供电电源稳定,则传感器具有稳定的输出特性;另外,电源幅值的适当提高可以提鬲灵做度,但耍以变压器铁芯不饱和以及允许温升为条件。

增加次级线圈和初级线圈的匝数比值和减小铁芯间隙都能使灵敏度提高。

知识点:变隙式电感传感器4、答: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耍有变隙式差动传感器和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两种结构形式。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根据输出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口J以反映出彼测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如采用差动整流电路,可消除零点残余电压,根据输出电压的符号可判断衔铁的位置,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如配用相敏检波电路,可判断位移的人小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1.4 传感器是如何分类的?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设压解:①求非线性误差,首先要求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误差,拟合直线在输入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多数情况下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1)端点线性度: 设拟合直线为:y=kx+b,根据两个端点(0,0)和(0.12,16.50),则拟合直线斜率:212116.500137.50.120y y k x x --===--∴137.5*0.12+b=16.50 ∴b=0∴端点拟合直线为y=137.5x在0.02MPa 处非线性误差最大 (2)最小二乘线性度:设拟合直线方程为01y a a x =+, 误差方程01()i i i i i y y y a a x v ∧∧-=-+= 令10x a =,21x a =由已知输入输出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有:直接测量值矩阵0.644.047.4710.9314.45L ⎡⎤⎢⎥⎢⎥⎢⎥=⎢⎥⎢⎥⎢⎥⎣⎦,系数矩阵10.0210.0410.0610.0810.10A ⎡⎤⎢⎥⎢⎥⎢⎥=⎢⎥⎢⎥⎢⎥⎣⎦,被测量估计值矩阵01a X a ∧⎡⎤=⎢⎥⎣⎦由最小二乘法:''A A X A L ∧=,有10.0210.041111150.30'10.060.020.040.060.080.100.300.02210.0810.10A A ⎡⎤⎢⎥⎢⎥⎡⎤⎡⎤⎢⎥==⎢⎥⎢⎥⎢⎥⎣⎦⎣⎦⎢⎥⎢⎥⎣⎦0.644.041111137.53'7.470.020.040.060.080.10 2.94210.9314.45A L ⎡⎤⎢⎥⎢⎥⎡⎤⎡⎤⎢⎥==⎢⎥⎢⎥⎢⎥⎣⎦⎣⎦⎢⎥⎢⎥⎣⎦'0.020A A =≠ ()1111221220.0220.30 1.11511'0.30515250'0.02A A A A A A A A---⎡⎤⎡⎤⎡⎤∴===⎢⎥⎢⎥⎢⎥--⎣⎦⎣⎦⎣⎦ []11.11537.532.847''15250 2.942172.55X A A A L ∧---⎡⎤⎡⎤⎡⎤∴===⎢⎥⎢⎥⎢⎥-⎣⎦⎣⎦⎣⎦01 2.847a x ∴==- 12172.55a x ∴==∴拟合直线为y=-2.847+172.55x答:非线性误差公式:max 0.106100%100%0.64%16.50L FS L Y γ∆=±⨯=⨯= ② 迟滞误差公式:max100%H FSH Y γ∆=⨯, 又∵最大行程最大偏差max H ∆=0.1mV ,∴max 0.1100%100%0.6%16.50H FS H Y γ∆=⨯=⨯=③ 重复性误差公式:max100%L FSR Y γ∆=±⨯, 又∵重复性最大偏差为max R ∆=0.08,∴max 0.08100%100%0.48%16.50L FS R Y γ∆=±⨯=±⨯=± 2.7 用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果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 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1()()1H j j ωτω=+幅频特性:()A ω=由题意有()15%A ω-≤15%≤又22200f Tπωππ=== 所以:0<τ<0.523ms取τ=0.523ms ,ω=2πf=2π×50=100π幅值误差:()100% 1.32%A ω∆==-所以有-1.32%≤△A(ω)<0相位误差:△φ(ω)=-arctan(ωτ)=-9.3º 所以有-9.3º≤△φ(ω)<02.8 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τ=3s 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指示出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解: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为()1ty t e τ-=-∴ln[1()]ty t τ-=-∴*ln[1()]t y t τ=--∴1312*ln[1]*ln[]3*(0.405465) 1.216433t s ττ=--=-=--=,1211*ln[1]*ln[]3*(0.693) 2.0822t s ττ=--=-=--=2.9 玻璃水银温度计通过玻璃温包将热量传给水银,可用一阶微分方程来表示。

现已知某玻璃水银温度计特性的微分方程是2dyy x dt+= y 代表水银柱高(mm ), x 代表输入温度(℃)。

求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及灵敏度。

解:一阶传感器的微分方程为()()()n dy t y t S x t dtτ+= 式中τ——传感器的时间常数;n S ——传感器的灵敏度。

∴对照玻璃水银温度计特性的微分方程和一阶传感器特性的通用微分方程,有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为2s ,灵敏度为1。

2.10 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 ;在t=5s 时输出为50mv ;在t →∞时,输出为100mv 。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解:00()()[()()](1)ty t y t y t y t e τ-∞-=--, ∴00()()5010ln[1]ln[1]0.587787()()10010y t y t ty t y t τ∞---=-=-=---,∴τ=5/0.587787=8.5s2.11 某一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在受到阶跃输入激励下,出现的超调量大约是最终稳态值的40%。

如果从阶跃输入开始至超调量出现所需的时间为0.8s ,试估算阻尼比和固有角频率的大小。

解:10.283.5714568ζ====,22 3.4270.82d T ππω===⨯,4.26/n rad s ω===2.12 在某二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测试中发现,谐振发生在频率216Hz 处,并得到最大的幅值比为1.4,试估算该传感器的阻尼比和固有角频率的大小。

解:当n ωω=时共振,则max 1 1.4(),0.3621A ωζζ=== 所以:222161357/n f rad s ωππ==⨯=2.13 设一力传感器可简化为典型的质量-弹簧-阻尼二阶系统,已知该传感器的固有频率0f =1000Hz ,若其阻尼比为0.7,试问用它测量频率为600Hz 、400Hz 的正弦交变力时,其输出与输入幅值比A(ω)和相位差φ(ω)各为多少?解:二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21()[1(/)]2(/)n n H j ωωωζωω=-+幅频特性:122222(){[1(/)]4(/)}n n A j ωωωζωω-=-+ 相频特性:22(/)()arctan 1(/)n n ζωωϕωωω=-- ∴当f=600Hz 时,122222(){[1(600/1000)]40.7(600/1000)}0.947A j ω-=-+⨯⨯=,220.7(600/1000)0.84()arctanarctan 52.6961(600/1000)0.64ϕω⨯⨯=-=-=︒-;当f=400Hz 时,122222(){[1(400/1000)]40.7(400/1000)}0.99A j ω-=-+⨯⨯=220.7(400/1000)0.56()arctanarctan 33.691(400/1000)0.84ϕω⨯⨯=-=-=︒-。

第3章 电阻式传感器3.2 电阻应变片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常用的电阻应变片有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应变效应导致其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3.4 试分析差动测量电路在应变电阻式传感器测量中的好处。

答:① 单臂电桥测量电路存在非线性误差,而半桥差动和全桥差动电路均无非线性误差。

② 半桥差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灵敏度比单臂电桥提高了一倍。

全桥差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灵敏度是单臂电桥的4倍。

3.5 将100Ω电阻应变片贴在弹性试件上,如果试件截面积420.510S m -=⨯,弹性模量112210/E N m =⨯,若由4510N ⨯的拉力引起应变计电阻变化为1Ω,求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解:/R RK ε∆=已知11,100R R R ∆∆=Ω∴= 329245010/110/0.510F N m N m A σ-⨯===⨯⨯ 由E σε=得9311110510210E σε-⨯===⨯⨯所以3/1/1002510R RK ε-∆===⨯3.6 一个量程为10kN 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轴向受力,外径20mm ,内径18mm,在其表面粘贴八各应变片,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120Ω,灵敏度为2.0,波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E=2.1×1011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