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其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等。
2. 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包括如何使用登山装备、如何应对高原反应等。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地考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位于阿尔卑斯山脉,法国、意大利和瑞士三国交界处。
2. 海拔高度: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
3. 气候条件:高山气候,四季分明,气温低,风力大。
2.2 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1. 如何使用登山装备:如登山鞋、登山杖、背包等。
2. 如何应对高原反应:如预防高原病、如何调整呼吸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
3.2 演示法:展示登山装备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应对高原反应。
3.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登山基地,实地了解登山环境。
3.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实践成绩:包括登山基地实地考察的表现、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介绍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讲解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
5.2 第二周:演示登山装备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应对高原反应。
5.3 第三周:组织学生参观登山基地,实地了解登山环境。
5.4 第四周: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有关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的教材。
6.2 教具:准备登山装备的实物或模型,如登山鞋、登山杖、背包等。
6.3 场地:安排登山基地的实地考察地点,确保安全。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导入:通过展示勃朗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登勃朗峰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登勃朗峰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登勃朗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登勃朗峰》。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勃朗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勃朗峰是什么样的山峰,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类似的山峰吗?你觉得登山对人们有什么意义?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勃朗峰的话题,例如:勃朗峰的攀登历史、勃朗峰的生态环境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2. 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3. 了解登山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方法。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 提高学生的户外生存技能;3.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勃朗峰简介1. 地理位置及特点;2. 登山历史及文化内涵。
2.2 登山技巧1. 装备选择与使用;2. 登山步伐与呼吸;3. 攀爬技巧与安全操作。
2.3 心理调适1. 应对高反及恐惧心理;2. 团队协作与沟通;3. 积极心态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图片展示:勃朗峰的自然风光;2. 提问:同学们对勃朗峰的了解有多少?3.2 讲解1. 教师讲解勃朗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2. 学生分享了解到的登山知识;3. 教师示范登山技巧和安全操作。
3.3 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登山模拟训练;2. 学生尝试攀爬模拟岩壁;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1. 评价自己在登山过程中的表现;2. 反思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1. 互相评价在登山过程中的表现;2. 提出改进建议。
4.3 教师评价1. 评价学生在登山过程中的技能掌握;2. 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收获与反思1. 学生分享登山的收获;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登山过程中的成长。
5.2 建议与期望1. 学生提出改进意见;2. 教师对下一阶段教学的期望。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模拟登山1. 设计一场模拟登山活动;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登山;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6.2 户外生存技能培训1. 学习户外生存基本技能;2. 学生动手实践,如搭建帐篷、生火等;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的游览经历。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法。
3.品味精彩语句,感受景物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作者游历,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法。
难点:品味精彩语句,感受景物之美。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阿尔卑斯山和它的主峰勃朗峰的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勃朗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勃朗峰地势高耸,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颇为壮观。
勃朗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登山运动胜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10。
90米,为阿尔卑斯山脉最大的旅游中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游历勃朗峰后如何描绘勃朗峰的美景的。
二、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了解作者马克吐温(Mark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这个笔名是当时船上的水手常用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3.检查预习,积累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日(yì)辚辚(lín)俯瞰(kàn)皑皑白雪(ái)巉峻(chán)拾级(shè)灼灼(zhuó)霓裳羽衣(ní)(cháng)颠簸(bǒ)打嗝(gé)(2)解释重点词语。
翌日:次日。
巉峻:险峻陡峭。
逗留:打断旅程,中途停留。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其位置、海拔、气候等。
2. 让学生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海拔、气候。
2. 登山的基本技巧:装备选择、步伐调整、呼吸节奏。
3. 登山安全知识:天气预报、防寒保暖、防止高原反应。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勃朗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自然地理特征。
2. 讲解:详细讲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登山的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登山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登山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五、教学资源:1. 勃朗峰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登山装备实物展示。
3. 登山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登山实战,选择合适的山峰,让学生亲身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2. 邀请专业的登山教练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
3. 组织学生参观登山装备展览,了解不同品牌的登山装备及其特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有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合理,能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时,可以结合地图和卫星图像,更直观地展示其位置和环境。
2. 在讲解登山技巧时,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加深学生对技巧的理解和记忆。
3. 在登山模拟活动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确保学生的安全。
九、教学评估:1. 学生对登山实战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登山教练讲座的反馈和评价。
3. 学生对登山装备展览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方案】登勃朗峰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登勃朗峰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海拔、地理位置、气候等;(2)培养学生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引导学生了解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观察能力;(2)利用地图、登山器材等工具,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3)通过模拟登山活动,提高学生的户外运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克服困难的品质;(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登山运动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2. 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 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4. 登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5. 登山队伍的组织和分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登山器材的选择和使用、登山队伍的组织和分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演示法:展示登山器材,讲解使用方法;演示登山动作,讲解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登山队伍的组织和分工,分享心得体会。
4. 模拟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登山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登勃朗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登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海拔、地理位置、气候等。
3. 讲解登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如攀爬、滑坡、装备选择等。
4. 讲解登勃朗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登山英雄、登山文化等。
5. 展示登山器材,讲解使用方法,如登山鞋、背包、冰镐等。
6. 讲解登山队伍的组织和分工,如领队、协作、后勤等。
7.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登山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具有关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
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
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
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
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2.教学难点
-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如作者的情感变化、景物描绘的细腻之处。
-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灵活运用。
-指导学生将所学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的幽默、诙谐语言风格。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举例解释:
-生字词的学习是基础,通过课堂讲解、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
-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感受。
-分析课文中时间顺序的安排和景物描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
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9课登勃朗峰》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马克·吐温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2.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感受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3.写作技巧: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登勃朗峰》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新课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勃朗峰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我也注意到,这部分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进行解释,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
教学目标:
1.了解勃朗峰的地理、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对名山的兴趣和认识。
2.学习和体验登山者的勇敢精神和顽强意志。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4.理解古人将勃朗峰赋予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同时代名山的尊重和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激发学生对名山顶峰的向往之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登山所需的勇气和毅力。
3.帮助学生感悟勃朗峰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勃朗峰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勃朗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学生们是否听说过勃朗峰,以及对勃朗峰有什么了解。
二、呈现(15分钟)
1.给学生发放并阅读课文《登勃朗峰》。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登勃朗峰》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第四单元是“Travel with Me”,其中包括两篇文章,“Climbing Mount Everest”和“An Unforgettable Journey”。
本教学设计以第一篇“Climbing Mount Everest”为基础,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多种训练方式,深入探究作者登世界最高峰勃朗峰的心路历程和挑战,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奋斗精神和重视生命价值的思想观念。
旨在培养学生探求、探索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登山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2)理解勃朗峰的相关知识,越野登山的危险性和保护山峰的意义。
(3)掌握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尤其是如何讲述自己的成长和挑战。
2.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和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掌握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激发学生对勇气和毅力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保护和重视环境的态度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文章“Climbing Mount Everest”并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及人类征服勃朗峰的奋斗精神。
难点: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挑战和成果。
四、教学步骤Step 1: Lead-In为了引出主题,老师让学生观看一些登山者攀登勃朗峰的图片和视频。
并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你对登山有什么了解和认识?你愿意登山吗?为什么?Step 2: Pre-reading老师通过播放“Climbing Mount Everest”的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回答以下问题:(1)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2)What do you know about Mount Everest?(3)What do you think it takes for someone to climb Everest?Step 3: While-reading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挑战,以及人类征服勃朗峰的奋斗精神。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教案初二语文登勃朗峰(5篇)
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教案初二语文登勃朗峰(5篇)关于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教案一首先,遇到了很多困惑。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好玩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布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
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仔细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学问,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根底。
地理新教材充分表达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习对学生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学问。
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技能。
在教学中肯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力量的提高。
其次,组织好、引导好学生。
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体。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索等内容相吻合。
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与这种新课改精神很吻合,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本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模式的大力推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可是本人总觉得在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做得不够。
再次,应当仔细讨论新教材。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敏捷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是系统的学问集合,而是敏捷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加的教学工具。
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分。
对于比拟生疏的教材编排,更应仔细钻研,吃透。
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
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展整堂回忆的作用,为下节课调整教学供应一些参考;有助于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将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为以后的教案修改供应依据;课后准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根底上准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承受学问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为撰写论文供应素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存与创新。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其位置、高度、地质构造等。
2. 让学生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户外活动能力。
3. 通过登勃朗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高度、地质构造等。
2. 登山的基本技巧:使用登山器材、攀爬技巧、平衡保持等。
3. 登山安全知识:防止高原反应、避免自然灾害、保持体力等。
4. 团队协作: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登山技巧和安全知识。
2. 实践操作法:模拟登山过程,让学生体验并掌握登山技巧。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团队协作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2. 教学器材:登山器材模型、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资料:登山案例分析、团队协作理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勃朗峰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登山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3. 实践操作:模拟登山过程,让学生体验并掌握登山技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登山过程中的团队协作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模拟登山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掌握登山技巧的情况。
2.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登山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结束后,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表现和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登山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
2. 邀请专业登山运动员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登山经验和心得。
3. 引导学生关注登山运动的发展,了解国内外登山领域的最新动态。
八、教学反馈:2. 听取学生对登山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3. 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与户外活动。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登勃朗峰》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登勃朗峰》的学习,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勃朗峰的壮丽图片和攀登过程中的精彩瞬间,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播放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勃朗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攀登者面临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背景知识的理解。
3.组织课堂讨论时,提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策略在本节课中的应用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成员负责一部分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
“作者在攀登勃朗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4.知识拓展:介绍勃朗峰的地理知识、攀登历史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课后巩固: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方法方面: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2)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意境;
2.讨论主题: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文章的语言特色、作者的写作手法、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等。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勃朗峰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勃朗峰的壮美景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勃朗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勃朗峰的壮美景色。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2.感受作者对勃朗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讲解法: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勃朗峰的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勃朗峰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积累:通过讲解、板书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3.文本研习: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了解勃朗峰的特点
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4.思维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评价作者的观点,认
识作品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5.课堂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
登勃朗峰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勇敢、团队协作和自信心;
3.增强学生的体能和耐力;
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PPT、图片、地图等参考资料;
2.学生准备:运动鞋、运动服装、水杯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5分钟):
展示登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登山是一项挑战,需要勇气和毅力。
2.知识教授(10分钟):
通过PPT讲解登山的基本知识,包括装备选择、气候变化、高山病等。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
3.技能训练(20分钟):
分成小组进行绳结练习,教授常见的登山绳结的打法和应用场景。
4.体能训练(15分钟):
在场地上设置障碍物,要求学生跳、爬、爬升等动作,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
5.团队合作(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指令伸缩身体,要求学生配合默契,完成任务。
6.竞赛环节(20分钟):
设置模拟登山比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要求学生充分运用之前学到的技能和知识。
7.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分享感想和体会。
强调登山需要毅力和坚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四、板书设计:
登勃朗峰教案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技能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登山能力。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竞赛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挑战意识,同时也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登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环境保护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文化背景:介绍马克·吐温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的美国社会。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识别并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存在一定难度。
-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观所传达的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
5.培育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与运用: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崎岖”、“蜿蜒”、“凌空”等,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进行描述。
-文学欣赏:分析课文中对勃朗峰自然景观的描绘,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熟读并背诵课文《登勃朗峰》,理解作者马克·吐温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崎岖、蜿蜒、凌空、腾云驾雾等。
3.领略勃朗峰的自然风光,学习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以“游记”为主题的第五单元中的一课。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游记数量并不多,且多为文言文。
本教材安排游记单元,是一个颇具新意的设计。
《登勃朗峰》的语言和写法,在本单元中,别具特色,是个亮点。
除了具备一般游记的特点外,又用小说笔法,塑造了人物形象,为游记染上了幽默和传奇的色彩。
可以以此作为本课的切入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游记的兴趣。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可以做到自行理清文章游踪。
八年级学生学生已经能够运用多种方式,通过朗读,从语言中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呈现高水准的精彩朗读。
因此,我设计了多种朗读指导,使“读”贯穿了这节课的始终。
学习目标:
1.根据作者游踪,理清文章思路。
2.透过标点符号与语言的结合,在各种语气的朗读中,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3.理解到“标点符号”是文章中无声语言,传递着无穷的意义。
4.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根据作者游踪,理清文章思路。
2.透过标点符号与语言的结合,在各种语气的朗读中,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教学难点:
1.理解到“标点符号”是文章中无声语言,传递着无穷的意义
2.透过标点符号与语言的结合,在各种语气的朗读中,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目的:不同的标点有不同的语气,会制造幽默效果。
)
1.设计灵感。
?! ——
分别用以上四种不同的标点说出同一句话。
产生意外的幽默。
2.师:李祎昕和马宇泽是好朋友。
李祎昕和是马宇泽好朋友?李祎昕
和是马宇泽真的是好朋友!李祎昕和马宇泽--------好朋友------曾经是。
标点不同,表示的语气是不是也不同呀?对,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中,标点与语言相配合,就制造了我们现在这样意想不到的幽默。
马克-吐温的作品便是如此。
《登勃朗峰》自成一派,就有着别样的幽默。
二、整体阅读,理清游踪。
(目的:在老师的部分引导下,能快速筛选信息、自主理清游踪)
速读课文两遍后,检测
(1)填写词语(我读句子,你们填写词语。
挑两人前面写)
我们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
彩霞满天,白云,轻歌曼舞……
我可是的车夫之王啊。
(批改完,齐读一遍)
(2)这是自读课文,我们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文旁批,完成表格。
上山部分我带着大家一起来填写。
下山部分自己动手填写。
上山部分是一篇典型的游记——写景散文,跟常见的游记是一样的。
下山部分却换了另外一种写法,风格完全不一样。
旅途中不仅有风景,也有奇人奇事。
这是本课一个特色。
三、选择阅读、体会幽默。
(目的:在老师的朗读指导下,透过标点的语气、语言的语气,体会文章的幽默,作者的生活态度)
师:选择你喜欢、你认为幽默的语句和段落,反复读,反复揣摩。
最后读书展示,读出幽默感。
(三分钟时间准备)
提示:1.推荐的阅读重点有:1段、8段、9段
2.形式自由:可一人;也可找帮手,合作朗读。
第一段:怎样才能读出幽默感呢?
师指导:
①老师给“一路”“相当”加上重音(语速放慢、语量加强)学生读,试试效果。
②学生自主给其他句子加几处重音(如“灼热难当”“可怜可悯”“可在”),再读读,试试
③老师再指导,“物有所值”(在这里,物真的是很值吗?当然不值,反话正说,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读出讽刺、调侃的语气。
此处的幽默体现在我们徒步的自由自在与他们骑骡乘车的束缚受限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中。
第8段:怎样才能读出幽默感呢?(透过破折号体会车夫重复、颠倒、不合逻辑、酒气十足的说话方式)
师:本段有个标点用得特别频繁,对,破折号。
他把本段的破折号都打成了嗝,为什么这样做? 文中有提示“他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你看第8段中,车夫的话就一直在重复,“不要浮躁”“静下心来”“不必烦恼”。
“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多狂妄啊!
此处的幽默体现在车夫重复、颠倒、不合逻辑、酒气十足的说话方式上。
第9段:怎样才能读出幽默感呢?(本段提高要求:老师指导怎么读才能把破折号突出强调出来,进而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师:这段也是有很多破折号,他们仍然打成了嗝。
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可以再高一点,再往深处想一想:作者既然反复使用这个破折号,就表示作者想把这种不同寻常的,不正常的停顿给突出强调出来。
怎样读才能突出这个打嗝呢?我想了想,觉得这个嗝可以长着打,也可以短着打,可以声音大着打,也可以声音小着打。
大家试试。
总结:破折号与作者语言相得益彰,才会产生这样令人捧腹的幽默效果。
本段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车夫的语言是狂的行为也是狂的,他的表情却是威严、和颜悦色的。
脑补一下这个画面:车夫要一本正经说出这些搞笑的话。
真是幽默十足,反差萌!
四、写作练习(目的:把第10段作者转述换成车夫朋友的自述,在写作中感受作者高级、大气的幽默)
师:第10段是写车夫朋友的,本段中车夫朋友并没有直接说话,而是作者在转述,那我们来帮帮忙,让车夫自己开口说话。
把他想说的话,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车夫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他朋友也是法国人,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
那朋友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
总结:写得真好!车夫朋友也很有意思嘛!他俩真是一对活宝啊!他们说话都那么大口气那么夸张,其实人家是有底气的!他们哪来的底气啊?对,高超的驾车技术和对路况的充分把握上。
我们可以再往深处想一想。
他们在哪里工作啊?勃朗峰啊,阅读提示里叫“白色的山峰”欧洲最高山脉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啊,每年都有人在那遇难啊,对于车夫和他朋友来说,这份工作是相当危险的。
他们抱怨了吗?有负面情绪吗?完全没有,对待客人,反而热情大方、自信洒脱。
这是多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啊。
我们再往深处想一想。
作者登的也是勃朗峰啊,害怕了吗?又遇到车夫这号人啊,酒驾啊!让作者一行几经不测之险,作者抱怨了吗?责难车夫了吗?都没有!摊上这么个车夫,作者还觉得幸运呢!你看!作者对待生活,何尝不也是率性、洒脱、乐观向上的呢!轻松幽默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大气的生活态度!只有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洒脱率
性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大气、高级的幽默!
板书:轻松幽默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大气的生活态度!
五、结尾彩蛋(目的:结尾段唯一一处没有用破折号的地方,透过分析,体会作者对车夫由衷地欣赏和赞叹)
师:最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文章最后一段11段,感受作者对车夫由衷地欣赏和赞叹!感受作者大气的生活态度!
朗读提示:
1.把破折号读成“哈哈”试试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开心、愉快的旅途,老师把破折号换成了“哈哈”)2.又加了几处重音,如“果然”“疾风”“上等”“结果”等,试试。
结尾彩蛋
11段中作者唯一一句没有用破折号的句子是:
结果,到达沙蒙尼旅馆后,我们住进了上等的房间。
老师要把逗号,逗号,换成破折号合适不?
结果——到达沙蒙尼旅馆后——我们住进了上等的房间。
显然不合适:文中凡是有破折号的地方,都带有作者玩笑、调侃的成分。
而“我们成功抵达沙蒙尼旅馆,并住上上等的房间”这个结果,是作者想要客观夸赞的。
不夹杂任何一点夸张的成分。
作者的潜台词可能是:嘿!看吧!他没有骗人的!他说到做到了!他是信守诺言的!他真的是名副其实的什么啊!车夫之王(让学生说)!
六、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意识到:标点真的是文章中的无声语言,不声不响,传递着无穷的意义和力量。
?!------
分别用以上标点,干净利索地结束全文“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
”,呼应开头和前文
师: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吧?就上到这吧!------完美!
下课!(PPT展示作业)
七、作业布置
写作:选择今天上课读书有特色的一位学生,用小说笔法,塑造他的形象。
要求:至少出现三处标点,可以制造幽默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