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冰川地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羊背石与鲸背石。 • 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常 成群分布,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羊背石。 羊背石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两坡不对称; 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坡度平缓作流线形, 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 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 不平作锯齿状的陡坡
1、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角峰、 冰川谷(槽谷、U形谷)、羊背石;
2、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终碛垄、鼓丘; 3、冰水堆积 蛇形丘、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冰 水扇及冰水平原
冰蚀地貌
1.冰斗、刃脊和角峰。 • 冰斗是分布最普遍的一种冰蚀地貌。冰斗三 面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口, 外形呈围椅状。即冰斗是由冰斗壁、盆底和 冰斗出口处的冰坎(冰斗槛)所组成。 •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 ,具有指示雪线的意 义,可以根据古冰斗底部的高度来推断当时 雪线的位置。
二 冰川的分类 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 地 理 分 类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二、冰川的类型
1、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 冰盖,简称冰盖,是不受地形约束而 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50000km2 面积的冰川才当作冰盖。 主要有:南极冰盖(1380万km2); 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
2、山岳冰川
• 冰川的磨蚀作用,是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 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象锉刀一样,不断 地对冰川底床进行消磨和刻蚀.
2、搬运作用: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 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 游搬运。 ◆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统称为冰碛物,巨大 的砾石称为漂砾。 ◆冰碛物分为 6 种:表碛、侧碛、中碛、底 碛、里碛、终碛。大陆冰川只有底碛和终碛 两种。
(三)冰水扇及冰水平原
• 冰川融水从冰川的两侧(冰上河)和冰川底部 流出冰川前端或切过终碛堤后,地势展宽、变 缓,形成冰前的辫状水流,冰水携带的大量碎 屑物质就沉积下来,形成了顶端厚、向外变薄 的扇形冰水堆积体,叫做冰水扇。 • 几个冰水扇相互连接就成为冰水平原,又名外 冲平原。 • 冰水扇堆积物由分选中等的沙砾组成,含少量 漂砾,向下游粒径明显变小,磨圆度显著变好, 常有层理出现但极不规则。
第九章 冰川地貌
南极冰盖
•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年平 均温度多处于0℃以下,地表常被冰雪覆 盖或埋藏着多年冻土。 • 冰雪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作用, 由冰川作用所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
第一节 冰川和冰川作用
一、雪线与冰川冰
★ 全球85%的淡水资源以冰川的形式贮 存,其分布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0%, 总体积达 2.6 × 107 km3,若全部融化可 使海平面上升 66 m 。 1、雪线是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 积雪区的下界。 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角 峰 的 形 成
角峰 冰斗
冰斗、刃脊、角峰
角峰与刃脊
角峰(喜马拉雅山)
刃脊
2.冰川谷和峡湾 • 冰川谷又称U 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部 吉兰格峡湾 挪威盖朗厄尔峡湾 分是山地上升前的河谷,以后由冰川切割V 形河谷而成。 •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这里沿冰期 前河谷发育的山谷冰川,其下游入海后仍 有较强的侵蚀能力,继续刷深、拓宽冰床; 冰期后,受海浸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 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 为峡湾或峡江。挪威海岸有一个峡湾长达 220 千米,南美巴塔哥尼亚海岸的峡湾深 度达1288米。
• 鲸背石是迎冰面与背冰面均作流线型, 挖蚀作用基本不存在,说明冰底滑动应 以水层滑动为主,是更暖而冰下多水的 条件下形成的冰蚀丘陵。 • 羊背石和鲸背石的长轴方向,与冰川运 动方向平行,因而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 方向。
羊背石
羊背石
冰碛地貌
•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和 内碛等都坠落在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 的冰碛丘陵。
鼓丘的平面图
冰水堆积地貌
(一)蛇形丘 • 它是一种狭长、弯曲如蛇行的高地。两坡对 称,丘脊狭窄;一般高度15~30 米,高者达 70 米;长度由几十米到几十千米,北美有长 达400 千米的。 • 蛇形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是略具分选的沙砾堆 积,夹有冰碛透镜体,具有交错层理和水平 层理结构 • 蛇形丘分布于冰川作用区内,它具有多种成 因,常见的是冰下隧道堆积。
• 当冰川末端补给与消融处于平衡时,冰碛物就会 在冰舌前端堆积成弧形长堤,称为终碛垄(堤)
• 在冰川谷坡上往往可以发现高度不同的多列侧碛, 一般高度为数十米左右称侧碛垄(堤) 。上游源 头开始于雪线附近,下游末端常与终碛垄相连。
★鼓丘
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陵。 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 鼓丘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 缓,一般高度数米至数十米,长度多 为数百米左右。鼓丘在山岳冰川作用 区少见,而在大陆冰川区则往往成群 地分布于终碛堤内不远的地方。
悬冰川
冰斗冰川 非洲肯尼亚内罗毕北肯尼亚古火山上的冰斗冰川
山谷冰川
山麓冰川
冰帽
三、冰川作用
(一)冰川作用 1、冰蚀作用:挖蚀与磨蚀; 2、搬运作用: 3、堆积作用:
1.冰蚀作用 • 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破坏能力。冰 蚀作用包括挖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 冰川的挖蚀作用,主要因冰川自身的重量 和冰体的运动,致使底床基岩破碎,冰雪 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从而使裂 隙扩大,岩体不断破碎,冰川就像铁犁铲 土一样,把松动的石块挖起带走。
山岳冰川是完全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主 要分布于中低纬高山地带,在亚洲山区尤其发 育。山岳冰川发育于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 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
◆根据冰川形态、发育阶段和地貌特征的差异, 山岳冰川可再分为:悬冰川(<1km2)、冰斗 冰川(数km2)、山谷冰川、山麓冰川(极地 或高纬)、平顶冰川(是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 的一种过渡类型,发育在起伏和缓的高原和高 山夷平面上,故又名高原冰川或高山冰帽)。
★雪线的分布高度
雪线的分布高度取决于气温高低与降雪量大 小,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气温分布控制,全球雪线高度最高不在赤道, 而是在亚热带高压带,如南美安第斯山雪线高达 6400m(世界最高)。在赤道非洲为 4500 —— 5200m,阿尔卑斯山降低至 2400 —— 3200m,而 北极则只有100 —— 300m。 ◆受降雪量控制,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雪线高度约 4600m,其北坡则升高至约 5500m; ◆受坡向影响,天山北坡雪线高度为 3500 —— 3900m,南坡为 3900 —— 4200 m。
冰碛物类型
侧碛
侧碛
中碛
底碛
终碛
冰舌
终碛
冰川的搬运
明永冰川
表碛(细)
明永冰川
表碛(粗)
明永冰川
表碛与侧碛
侧碛与终碛
漂砾
冰川融水与冰碛物
3、堆积作用: 冰川消融以后,以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 堆积下来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 冰碛物结构疏松,堆积杂乱,无层理,磨 圆度极差。
第二节 冰川地貌
2、冰川冰
◆降雪→粒雪(一般粒径<1mm,由升华再 结晶作用形成)→ 冰川冰(致密块状,密度 为 0.9 左右,由重压下的重结晶作用生成)。 ◆冰川可成冰、水、汽三相并存状态。在重 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冰体向雪线以下地区缓 慢流动,伸出冰舌,形成冰川。 ◆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 (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 川厚度)。
冰 斗 地 形 图
冰斗(天山,8月)
古冰斗(太白山太白池)
★冰斗与刃脊
当山岭两坡发育了冰斗,随着冰斗的 进一步扩大,斗壁后退,岭脊不断变 窄,最后形成刀刃状的锯齿形山脊, 称为刃脊。 由三个以上的冰斗发展所夹峙的尖锐山峰, 叫做角峰。如珠穆朗玛峰,外形呈巨大的 金字塔形。
A角峰;B刃脊;C冰斗湖;
雪线
天山雪莲1
冰川冰
冰川冰
冰舌
海螺沟冰川冰瀑
冰舌融水
百度文库
冰舌融水(七一冰川)
高大的冰塔林
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
绒布冰塔林
冰川冰与冰塔林
南极冰盖1
南极冰盖2
格陵兰冰盖
冰山的形成
2002年3月
南极冰山
悬冰川
冰斗冰川
横断山脉
祁连山七一冰川
天山一号冰川
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山麓冰川
平顶冰川
海螺沟冰川
悬谷1
U 形谷1
峡湾2
挪威
峡湾3
新西兰
冰臼2
鼓丘景观
冰川内部冰洞考察
南极
谢谢大家
(二)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
• 冰砾阜是一种圆形的或不规则的小丘,由一些初经 分选、略具层理的粉沙、沙和细砾组成;其上常覆 有薄层冰碛物。是冰面或冰川边缘湖泊、河流中的 冰水沉积物,冰川消融后沉落到底床上堆积而成。 • 冰砾阜阶地只发育在山岳冰川谷中,由冰水沙砾层 组成,呈长条状分布于冰川谷地的两侧,形如河流 阶地。是冰缘河流的沉积,在其与原冰川接触一侧, 因冰体融化失去支撑而坍塌,从而形成了阶梯状陡 坎。 • 锅穴指分布于冰水平原上的一种圆形洼地,深数米, 直径十余米至数十米。锅穴是埋藏在沙砾中的死冰 块融化引起塌陷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