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冠脉血运重建介入术患者系统教育的强化护理策略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完全冠脉血运重建介入术患者系统教育的强化护理策略探讨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主要住院原因之一,随着人口的逐步老龄化,老年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合理管理老年冠心病不完全血运重建介入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治疗改善预后的研究对此类患者虽然至关重要,但临床关注和研究还是非常之少。我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病变并行不完全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82例,对他们进行整体护理并在随访中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方案分析,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病变并行不完全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82例,患者心功能(NAHY分级)为Ⅱ~Ⅲ级,均为不稳定心绞痛及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所用支架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脏器功能衰竭者,恶性肿瘤者、代谢紊乱、及贫血和左主干患者。多支病变的定义:前降支(包括粗大的对角支)、回旋支(包括粗大的钝缘支)、右冠脉(包括粗大的锐缘支)等直径≥2 mm的主要冠脉中有2支及其以上的血管狭窄达到70%以上。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的定义:冠脉血管介入治疗术(PCI)后所有主要的冠脉及其分支无70%以上残余狭窄者为完全血运重建,遗留任何1支以上冠脉及其分支残余狭窄≥70%者为不完全血运重建。

1.2方法

1.2.1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护理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 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30±9.2)岁。两组患者病程、血压、血脂、心功能、心率、肝肾功能、生活方式及血管病变支数等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对强化护理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追踪随访3年。比较终点事件,再住院率,死亡率。

1.2.2强化护理干预组患者严格進行出院指导及护理干预出院后强化干预措施,要求患者应在家属陪同下恢复一般日常生活,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监测血常规,指导患者观察出血征象。建立患者病历档案,详细记录一般资料和联系方式。出院1个月内回访1次/w,以后1次/月。回访内容包括患者生活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对服药的依从性等。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一般健康指导及干预。

1.2.3应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表《医院情绪抑郁及焦虑量表》(HADS),HADS 包括两个分量表,及焦虑量表HAD-A和抑郁分量表HAD-D,HAD-A大于6为焦虑障碍,HAD-D大于7为抑郁障碍,二者合计分数大于15为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应用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护理强化干预组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心理量表分析。在生活质量上,根据每位患者的综合危险因素,针对性地进行积极的干预,首先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着手,

如鼓励患者采取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提倡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使有效指导达到95%或以上。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对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进行心理状态量表的分析表明:强化组42例患者及一般护理组40例患者中具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分别为28例和25例,抑郁症状的患者分别为24例和26例,焦虑抑郁双重症状者49例和41例。可见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具有较高的负性情绪。应用有效的强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于干预后1年进行评定结果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见表2。

2.2强化护理干预组其冠心病3年内再住院率比较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每次住院时间强化护理干预组为(7.35±2.11)d,对照组为(14.26±4.31)d,P<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死亡率比较强化护理干预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老年人是一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危险人群,具有临床特殊特点,心绞痛不稳定,多支血管弥散性病变程度严重,左心室功能受累多,并且由于老年的冠心病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差,心律失常及其他并发症也增多,导致长时间的PCI 具有一定的限制。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往往又并存肺肾等脏器疾病及功能受损,不宜行CABG,可做不完全PCI,根据其年龄,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病变,来决定治疗的策略,即一期或分期手术以及完全或不完全血运重建,不完全血运重建即指仅对引起临床心绞痛症状发作的”罪犯”病变或供血大范围心肌的严重病变进行血运重建手术[1]。而专家认为,由于老年高危患者的预期寿命有限,应着眼于罪犯血管,考虑不完全血运重建,仅对引起症状的血管进行治疗,而对直径小于1.5mm或者非缺血相关血管不予处理,这样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还能减少无谓的支架置入。多支病变患者病情复杂,预后不佳,PCI技术诞生初期,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几乎只能通过CABG 实现血运重建[2]。这种治疗有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的作用,但较完全血运重建者差,故应加强出院后的随访,提供有效的护理建议,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护理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护理工作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病房不仅是治疗康复的地方,而且也是获取健康知识的学校,不完全血运重建术作为近几年冠心病治疗的新理念以来,在临床受到更多患者的接受,近5年内我们完成不完全血运重建冠心病患者82例,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已逐步完善,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很好的健康教育,但

在患者出院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患者还应了解疾病的继续治疗原则、注意事项和紧急处理方法,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康复有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很多患者脱离了指导,使病死率和并发症一再升高。因此出院护理策略不能流于形式,应更加系统、有序、有效。管理者和教育者(护士)必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获得教育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是了解否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不仅是患者的要求,更是我们应完成工作的一部分[3]。本研究通过了解不完全冠脉血运重建术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的特殊心理需求进行了干预,发现有效的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由此研究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护理服务的人员,找出患者预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原因,不断评估医疗护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找出适合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的最新策略,推广至所有不完全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

总之,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指导,使患者既完成规律的检查和用药随访,生活质量得以保证,延长了生存率,又减少了患者因反复入院而带来的沉重的生活和社会负担。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治疗和护理理念具有重大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沈卫峰.心血管疾病新理论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4.

[2]景在平.血管腔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2-334.

[3]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7-170.编辑/成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