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越来越被强调和显现出来。要上好一堂课,应注意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注重关注学生。

1、注重关注学生的“经验”

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体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去探究。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经历过程。从而让学生不再是根据教师预设的程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2、注重关注学生“思考”

我们认为一堂好课学生应该带着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处处填塞问题,学生应该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教师引导他们积极地、深入地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整堂课学生“对答如流”,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这是一种低级的机械操作,全盘的行为主义泛化学习。这样的课当然不是好课。

3、注重关注学生“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严重的不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应该是学生怎么活动。分析这堂表现课,老师与学生的“讲--答”配合得“天衣无缝”,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信息,被禁锢在机械刻板的模式中不能自拔,不能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丧失了通过丰盛的活动达到知识的内化,更无法产生教学的生成性。

因此一堂好的课是关注学生“活动”课。

4、注重关注学生“再创造”

1/ 2

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正的模仿和纯正的记忆。从提供的案例分析,教师从“概念、例题、练习、总结”的教材内容的演绎教学,成为不可逾越的程式,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问题,更没有给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

这种为教材而教,不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无法促进学生发展的。

总之,一堂课的好坏,严重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