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诗格律派

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 梦苇、陈梦家等人。经过前期胡适的自然音节、 无韵等理论,后期的新诗诗人重新发现格律、韵 脚的重要,主张新诗的音韵,形成新月诗派。他 们深受西洋诗歌的影响,被称作“西洋律体诗 派”。新诗格律化的倡导和实践是他们最成功的 艺术目的,也是新诗文体的一次成功的转移。闻 一多是新月派的领军人物,既有理论又有实验。 徐志摩有实验而无理论,但由于他强大的个人魅 力和社会知名度,使得新月派日趋繁荣,同时他 比闻一多更出名,影响也更普及。新诗格律的先 行者,还有刘半农、陆志韦等。
又一异军:象征诗派

代表人物有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戴望舒、姚蓬子等。他们取法法国象征诗派,讲 究用比喻,不再歌咏人道主义,而多是情诗或情 感的诗。情调是孤独、哀伤、晦涩、颓废、飘渺 等等。他们没有共同宣言、没有主要刊物阵地, 没有大致的理论主张,他们只有共同的艺术渊源, 和创作风格上的基本一致。后来,戴望舒转向现 代诗派并成为领袖;穆木天、冯乃超都走向革命 道路,诗歌为大众和现实服务。
湖畔诗人

新诗运动中,真正致力于爱情诗创作的团体湖 畔诗社: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等。 朱自清评价:“潘漠华氏最是凄苦”,“冯雪 峰氏明快多了”,“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 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其中以汪 静之的成就比较大,得到胡适、周氏兄弟、朱 自清等各位前辈的赞赏、支持和帮助。1925年以 后,汪静之等湖畔诗人“以诗为武器”,加入 共产党,投身革命的洪流中。

周作人《小河》,被胡适称赞为新诗的第 一首杰作。无韵的、散文化的新诗(相当 多早期的新诗都是散文诗,结合散文与诗 的特点,比诗长比散文短)。此诗以明白 晓畅的口语构成隐喻,暗示因违反自然而 导致的悲剧。
胡适《梦与诗》,诗的经验主义。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胡适《谈新诗》成为前期诗作准则

诗体解放 提倡说理诗(周作人认为此类诗没有余韵)

自然音节,无韵亦可(周氏兄弟摆脱掉用韵,
走上欧化道路,创作散文化的诗。欧化、无韵的 作法从者日众,直到后来闻一多等人才重提新诗 格律问题)

诗的经验主义,以描摹写实生活为主,不 重想象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一个诗歌团体,主要 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等,主要代表成员包括田 间、艾青等人。当时正是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 八”、“一二八”两次侵略事变,而中国文坛 “还那么沉寂,一般人闹着洋化,一般人又还是 沉醉在风花雪月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诗 歌会决定用诗去配合革命斗争。诗歌大众化是他 们的艺术主张。描写现实,表现劳苦大众的生活, 歌唱抗日救亡运动则为其审美内容。他们的诗唤 醒了象牙塔中的诗人们,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艺 术观,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大众化的格调起到了 教育人民、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作用;但技巧 上缺乏锤炼,影响了诗歌的社会审美效应。

李金发:第一个有意识把西方象征派引进 中国诗坛的诗人,标志着欧美现代派文学 中的象征主义开始影响中国新文学的发展。 李氏的诗句法欧化,注重比喻,“一部分 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因 为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 感”,“许多人抱怨看不懂,许多人却在 模仿着”。他最早发表的象征诗《弃妇》, 是一首“把诗做得更像外国诗的诗”。他 的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 客与凶年》,以情诗为主,虽也有一些现 实主义色彩,然而情绪感伤颓废,照搬法 国象征主义手法,因此给人褒贬不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诗运动

1921—1924年间,诗坛上掀起小诗运动,并 形成一个小诗群体。周作人的最先翻译了 日本的俳句并写出《论小诗》等理论文章, 对日本的俳句、短歌,印度、希腊的宗教 短诗作出详尽的分析,认为小诗可以“写 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冰心受泰戈 尔短诗影响,出版了《繁星》、《春水》, 宗白华的《流云》等诗集,都是小诗运动 的代表作。小诗多是哲理诗创作。

闻一多:新月派主将,有鲜明的理论主张。他的理论影响 着新月诗人们的创作和理念。他提出“节的匀称”、“句 的均齐”、“音尺”,重音、韵脚;认为诗要有三美:音 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章句)。 他提倡“戴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诗。闻氏非常注重中西 合璧,不仅效仿西洋诗歌的体式,而且化用中国传统文化 的典故,造成一种繁丽典雅的艺术效果。他的第一部诗集 《红烛》,以写于异邦的爱国诗歌成名,名篇如《太阳 吟》、《一句话》等;另外还有如《忆菊》,体现了典雅 的美与现代文明生活情调的结合。第二部诗集《死水》, 是闻氏面对祖国的多难悲惨而创作出的沉痛之作。在艺术 上,《死水》比《红烛》更成熟和深刻,更重视诗歌的格 律和形式。《死水》格律极严,每一行由三个“二字尺” 和一个“三字尺”构成,节奏相同,字数也相同,双行押 韵,每节一韵,富于音乐性;内容极富色彩和动感。真正 达到闻氏提倡的三美。新诗的诞生期提倡自由体白话诗, 然而发展到一定时期,散文化倾向比较严重,而《死水》 对这种倾向起到了纠偏的作用。

朱湘:在新月派诗人中,朱湘更讲究诗的 外观形式的整齐。他的诗受古典诗词的影 响最深,在音韵和精神上化用古典诗词的 传统。他煞费苦心打造出既契合现代趣味 又古色古香的诗歌效果,音韵和谐,格式 严谨,却也有创新。名作《采莲曲》即可 看出朱湘的特点。虽然缺乏时代气息,然 而在格律音韵等形式方面达到的效果却能 给人极大的启发。
含混性:朦胧感、多义性等。 音乐性:“音乐是感觉,而不是声音”(卡鲁斯) 肉体性:不仅是精神上的,也有肉体上的感动和 满足,使人在肉体的感官上重新获得活力的经历。

诗歌的质量

诗歌的审美和意义是分不开的,意义是诗 人呈现出来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政治的、 文化的、道德的,在诗中的表达应该是人 性的。人性的厚泽程度,决定了一首诗的 质量。
诗歌特点

抒情性:浸润了诗人的情感和生命体悟。 可以说,真正的诗歌都是抒情性的,抒发 诗人的真实感情。诗歌自有检验真实性的 内在驱动。抒情性是直接性的一种表现。 那些应制的、拍马的作品不是诗,可叫伪 诗。
诗歌特点

语言:审美功能,最大限度突显某部分言 辞,或是言辞的某部分含义。其特点为含 混性、音乐性和肉体性。

徐志摩:思想驳杂,尝试的体式最多,也翻译, 讲究比喻,“他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了诗意的 提炼,我们从中不仅窥见自己,而且也窥见社 会”。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他做爱情诗,然而“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 情人”;也做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诗,然而 “总像不过是好心的公子哥儿的一时的同情”。 他追求爱、自由和美(胡适语)。第一本诗集 《志摩的诗》,是五四自由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简 洁回响;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有大量 激情的情诗,也有折射社会问题的诗作;第三本 《猛虎集》,技巧成熟,句式严谨音律和谐,然 而情绪感伤、空灵而神秘;最后一本《云游》, 格调更颓废、消极,“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 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气”。
30年代的新诗

新诗在走完第一个十年历程以后,呈现蓬 勃发展的势头,涌现出许多诗歌创作。即 现代派之后,左翼作家联盟开展了新诗歌 运动,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理念,形成中国 诗歌会、晋察冀诗群、七月诗派等等诗歌 团体。为推动民族解放而作出贡献。

现代派:形成于30年代。从新月诗派和象征 派演变而来。追求的是“纯诗”的艺术主 张。一些原新月派或象征派的诗人在变为 现代派以后,诗歌的成就更大。例如原为 新月诗人的何其芳、卞之琳和李广田;原 来受象征派影响的戴望舒等等。他们扬弃 了新月派的曼妙情趣和象征派的冷眼颓废, 诗风明快,舍弃语言的欧化。他们转向自 我的开掘,擅长表达人生的忧郁和欣慰, 以暗喻的手法抒写内心的隐屈。他们抒发 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展示自我灵魂在工业 社会面前的悲哀。

“就本质而言,诗更富于精神性和真理性,它 利用直接的视觉和直觉,把握周围的物质世 界、日常经验,并透达灵魂深处。小说戏剧 之类只有通过虚构,模仿世界的真实,其阅 读效果靠的是魅惑;而诗的结构永远敞开, 真实是本然的。” ——林贤治
诗歌特点

直接性:瞬间、突发、全息。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神思”刘勰

戴望舒:最初十分看重新诗的音乐效果, 热衷讲究平仄的间隔使用。朱自清评价他: “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的,而是 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看 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 处。”但很快戴的主张有了极大的改变和 超越。“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 乐的成分”;“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 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 诗情的程度上”;“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 碍诗情,或使诗成为畸形的”等。抗战以 后,他以明快激昂的语言和爱国激情创作 乐观健康的诗篇。


周作人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人的文学, 成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理 论支持。这也是胡适提倡的诗歌“经验主 义”的深化。 “为人生”的写实诗派主要来自“文学研 究会”,有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徐 玉诺、郭绍虞、叶绍钧、冰心、郑振铎、 庐隐等。


沈尹默《三弦》
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它直晒着长 街上。 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 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葺草草,都浮着闪闪的 金光。 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 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 不声不响。
五四新诗的最高成就:郭沫若

和小诗运动差不多同时的,郭沫若新诗 《女神》异军突起,被称为五四新诗的最 高成就。其诗有两点创新:泛神论和反抗 精神。代表了创造社的最大特色:感伤主 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郭氏给中国新诗界 带来了叛逆者的形象,也带进了豪放雄浑 的英雄基调。他“厌恶形式”,“主张绝 对的自由”,而实际上郭氏新诗采用了多 种诗体表现,也就是说,他在实践诗体解 放的同时,却也多方面地试验着新诗的体 式。
诗歌的灵魂来源

“我在写作时并不觉得自由,不过,我是因 为渴望自由而写作的。” ——塞弗尔特 诗人只有在自由的心灵状态中,才能进行 最真挚的创作。任何钳制思想自由的环境, 都足以打击甚至毁灭诗人的神思甚至灵魂。

新诗运动的影响源头

清末诗界革命: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 等,提倡“我手写我口”,采用俗话口语 新思想外来翻译名词等入诗。 外国诗歌的影响,多数作者具有外国文学 的涉猎或背景。标点、分段分行等新诗做 法均来源于外。



新诗发轫于“五四”前夕,第一次出现在 《新青年》四卷一号上,胡适之、沈尹默 和刘半农,诗九首。 第一本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 以《新青年》为阵地,最早一批尝试者, 第一代诗人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 康白情、鲁迅、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 等。
早期新诗的三个阶段

新诗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自 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这时期为 新诗的尝试期,多种诗歌运动和流派涌现, 大约都可归入到以上三种诗派表现中。从 放弃古诗格律创建新诗形式,到重现诗歌 格律;从寻找中国意蕴到模仿外国诗歌的 象征手法和色彩;无不充满探索。新诗的 第一个“十年”为草创时期。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
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新诗的来源和发展。 掌握新诗的相关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理 解相关的流派主张和发展脉络及历史背景。 提高鉴赏新诗的能力;辨析好诗与坏诗。 体会诗人的内在心灵,体会他们与时代、 时局的联系和微妙距离。
参考书目

《新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 大系•诗集》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 集》艾青;《新中国文学精品文库• 诗歌卷》 雷达;《中国新诗五十年》林贤治;《中 国现代诗人论》谢冕;《中国当代新诗史》 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诗歌史》程 光炜;《20世纪中国新诗流派研究》李骞; 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