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歌鉴赏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4、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
语文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说理透彻、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委婉含蓄。
语文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语文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笔、做铺垫、承上启下、前后呼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古诗词中常有艺术手法一、抒怀方法古诗词中常有艺术手法.直接抒怀 , 就是直抒胸臆 , 古诗词中常有艺术手法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 , 使我不得高兴颜” , 直接表达了自己歧视显贵、高傲孤单的形象 . 再如徐熙的《三峡吟》中“猿啼不自愁 , 愁落行人心” , 已经明确地告诉给人们诗中的羁旅之愁.间接抒怀 , 就是作者将感情都寄望于客观光景或事物形象之中, 表达得比较委婉委婉的细节表达 , 主要包含即事抒怀、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情况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典抒怀、借古讽今等.1.即事抒怀 . 经过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 抒发生者心里感受. 如苏轼的《被酒独行 , 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家三小孩 , 口吹葱叶送迎翁 . 莫作天涯万里意 , 溪边自有舞雩风 . ”诗中写了海南黎族的几个小孩口吹葱叶欢迎诗人的事情, 引起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触.2.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情况交融) . 即借自然光景抒发感情 , 这种诗在高考试卷上是大部分 . 如骆宾王的《夏季游山家同夏少府》、刘禹锡的《秋天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张元 ?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 行云)》、韩 ??的《残春旅舍》等都是.3.用典抒怀(借古抒怀) . 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 包含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梦想 .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本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 .用典,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 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委婉性, 收到回味无穷的成效 . 近几年用典抒怀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得愈来愈多 . 如张元?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 行云)》最后一句“起舞闻鸡酒未醒 , 潮落秋江冷” , 就是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 表现作者胸襟弘愿而壮志未酬的愁闷心情 . 诗人用廉颇自喻 , 老而不服老 , 表现出果断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信心 . 苏轼的《被酒独行 , 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溪边自有舞雩风” , 化用《论语》中“风乎舞雩 , 咏而归”的典故 , 表现自己逍遥自在的情味.4.借古讽今 . 是咏史诗中常有的表现手法 ,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 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牛马放多春草尽 , 原田耕破古碑存 . 云和积雪苍山晚 , 烟伴残阳绿树昏 . ”诗中描绘了古秦国一片萧索荒芜的情况, 寄望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穷感触.5.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己拥有的特点, 来表达某种理想或感情 , 诗中的物带有人品化的色彩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 清代饮醴泉 , 日夕栖山冈 . 高鸣彻九州 , 延颈望八荒 . ”诗人在作品中把自己比作凤凰 , 既标榜自己的高傲孤单 , 又说出自己的独出心裁 .6.以小见大 . 以小题材反应大问题的方法 . 如可朋的《种田鼓》:“农民田头鼓 , 王孙筵上鼓 . 敲鼓兮皆为鼓 , 一何乐兮一何必?上有骄阳 , 下有焦土 .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 , 令桑麻熟, 仓箱富, 不饥不寒, 上下一般足 . ”以小见大, 用农民敲鼓求雨和王孙敲鼓喝酒对照, 表达了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二、描绘手法1.对照 . 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同进行比较,在古典诗歌中有好多表现百姓磨难生活和怀古之情的伟大诗人常常是采纳对照手法,这种手法更能突失事物的特点 , 给人以鲜亮的印象 . 如白居易的《秦中吟 ? 歌舞》:“秦中岁云暮 , 大雪满皇州 . 雪中退朝者 , 朱紫尽公侯 . 贵有风雪兴 , 富无饥寒忧 . 所营唯第宅 , 所务在追游 . 朱轮车马客 , 红烛歌舞楼 . 欢酣促密坐 , 醉暖脱重裘 . 秋宫为主人 , 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 , 夜半不可以休 . 岂知阌乡狱 , 中有冻死囚 . ”全诗共有十八句 , 此中前十六句详写统治者骄豪侈糜的生活, 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的惨状, 就组成了激烈鲜亮的对照 , 震惊人心 .2.虚实联合(联想、想象) .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托 , 交叉在一同 , 表达同同样的感情 . 如杜甫的《月圆》:“孤月当楼满 , 寒江动夜扉” , 写眼前满月的清辉;而“故园松桂发 , 万里共清辉” 完整部是诗人的想象 , 是虚写 , 用来描绘故园桂花开放 . 本诗虚实联合 ,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想念 , 寄望诗人盼望万家团聚的美好梦想 .3.动静联合 .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向描绘和静态描绘 , 一动一静 , 相辅相成 . 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弯 , 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 , 子夜鲤鱼来上滩 . ”诗中前两句写出了山川的明媚感人和月色的清爽洁白 , 是静景;后两句写出了鱼抢新水 , 涌上溪头浅滩的俏皮 , 是动景 . 全诗动静联合 , 写出了兰溪山川的美好和蓬勃活力 .或以动衬静 , 或以静衬动 , 或乐景反衬哀情 . 如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曾为流浪惯别家 , 等闲挥袂客天涯 . 灯前一觉江南梦 , 难过起来山月斜 . ”“曾为流浪惯别家”表示本诗为羁旅诗, 要表达思乡之苦 . 而“等闲挥袂客天涯”, 是说自己对流浪在外其实不2/15而生 .5.衬着 . 对环境、光景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 , 以突出形象 , 增强艺术成效 .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衬着秋江光景萧杀氛围, 为他下文单独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 抒发感慨万千的复杂心情做好铺垫 . 诗人望中所见, 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风景, 引起了他下文出身飘零的感触 , 渗透了他老病孤愁的悲痛 .6.上下联合、远近联合、点面联合 . 即察看角度的变化与描绘的次序 .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深处有人家 . 泊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前两句描述了秋山远景 , 后两句描述了秋山近景 .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 活力勃勃 ,娇艳醒目 , 清爽刚毅 , 形象鲜亮 , 给人一种秋光似春色的美感 . 描绘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上而低等 .7.视觉、听觉、味觉等联合 . 如黄庭坚的《雨过至城中苏家》中的“花飞衣袖红香湿 , 柳拂鞍鞯绿色匀” , “红香湿”分别是视觉、嗅觉、触觉描绘 ,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8.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 . 所谓正面描绘 , 就是直接对要表现的对象进行描绘 . 所谓侧面描绘 , 即间接地描绘要表现的对象 , 也就是经过对其余事物的描绘来表现主要描绘的对象 . 如张伯淳的《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 开始“爱当垆年少 , 将雅调 , 寄幽情”,正面描绘乐曲的演奏者. 后边“尽百喙春和 , 群喧夜寂 , 老凤孤鸣 . 都来四条弦里 , 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 运用侧面描绘的手法 , 衬着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 开启了读者的想象力, 填补了正面描绘的不足 .三、修辞手法1.比喻 . 用一种事物或情况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况 ,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 有突失事物特点 , 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 如李白的《古风(其十)》中“齐有倜傥生, 鲁连特高明 . 明月出海底 , 一朝开光曜” , 前两句直接赞叹鲁仲连 , 三、四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 , 光芒闪烁 , 令人仰慕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述的意象更为形象生动外, 还可表现出意象的神态特点 . 如“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山中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以眉喻月, 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表现出了它的俊秀;以镜喻兰溪之水, 写出了兰溪水之清亮明亮, 亦反衬出月光的明亮 .2.比较 . 把物看作人来描绘叫拟人 , 把人看作物来描绘或把甲物看作乙物来描绘叫拟物 . 比较有促进读者产生联想、使描绘的人或事物表现得更形象、重生动的作用.如涨潮的《商调 ? 黄莺儿》:“花落意尴尬 , 向泥中 , 着意衔 , 携归画栋修花口” , 采纳拟人的手法 , 把“花”“燕”都写出人的神态 , 拥有人的感情和思想 .3.借代 . 借用有关事物来取代所要表达的事物 , 借代包含用部分取代全体、用详细取代抽象、用特点取代人和事物 .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能够使语言更精练 , 更委婉 .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 , 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 ”诗顶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取代叶和花 , “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旺盛和花的凋落 . 词人惜花 , 为花悲喜 , 为花形醉 , 为花憎风恨雨 , 实质是委婉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痛惜之情 .4.夸张 . 对事物的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减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亮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 . ”诗中的“三万里”“五仞天”“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 , 正是这些夸张描绘 , 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 对苟且偷生、不去光复失地的乞降派的愤懑, 以及对遗民遭到的磨难的深切怜悯, 表现得酣畅淋漓 .5.象征 . 经过特定的、简单惹起联想的详细形象 , 表现与之相像或邻近特点的观点、思想和感情 . 比方松、竹、梅、菊等一类事物被人们给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 诗人常借用它们表达必定的思想感情 , 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 ? 壬子被召 , 端仁相饯席上作》的“余既滋兰九畹 , 又树蕙之百亩 , 秋菊更餐英” , 以“兰”“蕙”“菊”来象征自己高尚贞洁的品行 . 杜甫的《客从》顶用“客泉”象征广大被盘剥的劳感人们 , 用“客泉珠”象征劳感人民用血汗创建的劳动果实 .古诗词使用的手法还有多种多样, 但高考试卷上一般只考察常有的艺术手法 . 阅读的时候 , 要先理解诗歌内容 , 掌握此中的情理 , 再去思虑手法之妙 . 解答赏析题目时 , 要看清楚问的是抒怀方法仍是描绘手法, 假如对艺术手法(特点、角度)发问, 则是对各样手法的全方向思虑 . 回答时 , 先明确手法 , 再联合诗歌内容加以简单解说 , 最后揭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这种手法的妙处 . 有时一首诗或一句诗 , 使用了不一样的艺术手法 , 解说其主要手法即可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型(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1、记述 .2、描绘 . 可分为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3、谈论 .4、抒怀 . 可分为直接抒怀与间接抒怀. 间接抒怀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例:1、直接抒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先人 ,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但是涕下 .2、间接抒怀 : 借景或借物抒怀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居大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己拥有的特点, 来表达某种理想或感情,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品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谢亭送别劳歌一误解行舟 , 红叶青山川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 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风景, 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 , 以哀景写乐 , 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 ,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 写诗人在山中看见的实景 ,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情况 , 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 , 也能够说是用来比较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前舟已眇眇 , 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 , 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 , 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 , 广陵哪处在?“全部景语皆情语 . ”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下手, 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感情给 3 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 3 分 .评析示例:秋天远山传来寺庙悠久的暮钟, 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 凄凉黯淡的夜晚风景衬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 诗人运用反衬手法, 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 , 归巢了 . 鸟飞东南 , 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去西北 , 去亲愈远 . 这更惹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忧愁 .(三)表现手法:1、动静联合对事物、光景作动向、静态的描绘, 二者相互映托 , 组成一种情味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 ,子夜鲤鱼来上滩.从诗的构造看 , 前二句是静景 , 后二句是动景 , 结句尤其生动传神 , 一笔勾画 , 把整个画面画活了 , 令人感觉美好的兰溪山川充满蓬勃活力, 是全诗最出色的画龙点睛.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任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前一句写山上干干净净的松树, 洁白的月光 , 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 , 都给人以明亮幽静的感觉——这是经过静态描绘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分, 流势增大 , 从石上流过 , 淙淙有声——这是动向描绘, 以动衬静 ,更反衬出山中的安静 .2、以动衬静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平常 ,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 长年悲倦游“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 以动衬静 . 是为反衬 .3、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对描绘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绘是正面描绘;描绘对象四周的事物 , 使对象更鲜亮、突出的是侧面描绘 .(关羽)出帐提刀 , 飞身上马 .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 叫声大力 , 如天摧地塌 , 岳撼山崩, 众皆失惊 . 正欲打听 , 鸾铃响处 , 马到中军 , 云长提华雄之头 , 掷于地上 , 其酒尚温 . ——节选自《三国演义》夜雪已讶衾枕冷 ,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 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简炼朴素 , 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 , 而是借人的感觉作侧面描绘 . 首句写触觉 , 二句写视觉 , 三四句写听觉 . 诗人以不一样感觉 , 不停变换角度 , 到处写人 , 又到处写雪 .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峙的条件 , 以一些事物为衬托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 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峙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 称反衬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细风岸 ,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 天地一沙鸥 .月夜杜甫今晚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子女 ,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用小子女的“不解忆”反衬老婆的“忆”, 突出那个独字 , 又进一层 .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 ,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 更教明月照流黄 .[ 注] “九月”句意思:北风吹落木叶, 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流黄”:一种绢 , 此处指帷帐 .简要剖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立两个特点, 适量睁开) .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单;用“明月照流黄”衬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亮对照, 突出少妇精神上的难过;寒砧声、落叶声衬托少妇想念, 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氛围亲密联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 其余说法言之成理 , 自作掩饰即可 .5、渲染对环境、光景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 以突出形象 , 增强艺术成效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滔滔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 , 落魄新停浊酒杯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 ,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 衬着秋江光景的特点 .6、用典一般而言 ,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化用古人语句 ,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为杜甫点化 , 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又如《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 引用杜牧诗句 ,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 , 是虚写 .②引用神话故事 , 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 , 有“江娥啼竹素女愁 , 李凭中国弹箜篌” ,②用历史故事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是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 , 《史记 ?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 , 匈奴闻之 , 号曰汉之飞将军 . ”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 曾记 , 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有名的典故 , 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说说你的见解.答案: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 , 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②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超脱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 , “白白与红红” , 一树花分成、白两色 , 高标逸韵 , 独到新奇 , 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 这首词还用了映托对照写法, 以梨花之白 , 杏花之红既映托又对照 , 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 , 超拔于春季群芳之上 .7、以小见大:由平庸细微的事情反应重要的主题.以小物写大主题以小景传大境地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 , 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触 , 堪称大内容 , 大主题 , 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倒是经过 " 小物 "" 小事 " 来显示的 .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 " 折戟", 想到汉末分裂混乱的年月 , 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 , 后二句把 " 二乔 " 未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峙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 写得详细、可感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 ,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次联的“潮平两岸阔” ,“阔”, 是表现“潮平” 的结果 . 春潮涌涨 , 江水浩渺 , 放眼望去 , 江面仿佛与岸平了 , 船上人的视线也因之宽阔 . 这一句 , 写得恢弘阔大 , 下一句“风正一帆悬”, 便愈见出色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悬着的样子 .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由于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 风虽顺 , 却很猛 , 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 只有既是顺风 , 又是微风 , 帆才能够“悬” . 那个“正”字 , 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 但还不单这样 , 如王夫之所指出 , 这句诗的妙处 , 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姜斋诗话》卷上) . 能够假想 , 假如在曲波折折的小河里行船 , 老要转弯子 , 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 假如在三峡行船 , 即便风顺而风和 , 却依旧波翻浪涌 , 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 诗句妙在经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 , 把平野宽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虚实关系1、虚实联合2、化虚为实3、化实为虚诗歌中的“虚”诗歌的“虚” ,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地 .详细说来 , 诗歌中的“虚”包含以下三类:1、仙人鬼魅世界和梦幻 . 诗人常常借助这种虚无的境地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 诗云:“日月照射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李白描述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 这种虚景是作者以前经历过或历史上以前发生过的情况 ,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佳人李煜月下花前何时了 , 旧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栏杆玉砌应犹在 , 不过朱颜改 . 问君能有若干愁 , 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好汉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说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析:李煜《虞佳人》中“栏杆玉砌应犹在 , 不过朱颜改” , 句中“故国”的“栏杆玉砌”存在 , 但此时其实不在眼前 , 也是虚象 . 作者将“栏杆玉砌”与“朱颜”比较着写 , 很有故国悲凉 , 事过境迁之感 .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云:“说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 明显不是发生在眼前 , 故也是虚景 .3、想的将来之境 . 虚境是没有生的, 它表的情将向来延长到将来而不停.故写愁 , 将倍增其愁;写将倍增其.雨霖柳永寒蝉悲凉 , 亭晚 , 雨初歇 . 都无 , 迷恋、舟催 . 手相看泪眼 , 竟无凝噎 . 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沉沉楚天 .多情自古离 , 更那堪冷淡清秋!今宵酒醒何 ?柳岸、残月 . 此去年 , 是良辰好景虚 . 便有千种情 , 更与何人 ?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 , 暮沉沉楚天”外 , 写的都是眼前景、事 , 写人和心的人不忍分又不得不的心情 , 是写;下片写后生活的想 , 是虚写 , 着意描人孤单孤独的心情 . 虚写 , 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 , 惹起者的想象 . 虚合 , 酣畅淋漓写出了离的恋恋不舍之情 .b 有是相相成形成衬着衬托, 进而突出的中心的 .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胡天牧 , 月明羌笛戍楼 .借梅花何落 , 吹一夜天山 .前二句写的是景 : 胡天北地 , 冰雪融化 , 是牧的了 . 夜晚士赶着群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开篇就造成一种塞中不多的和平宁的氛围.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 , 又组成一种虚景 , 忧如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 它四散 ,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关山 . 诚然是写声成象 , 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设想 , 以出之 , 虚之又虚 . 而虚景又恰与雪月明的景配搭和 , 虚交 ,组成美好的境界 .踏莎行欧阳修候梅残 , 溪柳 , 草薰暖征 .离愁无 , 迢迢不停如春水 .寸寸柔 , 盈盈粉泪 , 楼高莫近危倚 .平尽是春山 , 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上写 , 通早春色象反“行人”的离愁 . 下写虚 . 通“行人”想老婆凭望 , 想念“行人”的愁苦之象 , 来写愁思 . 妻思夫 , 夫想妻 . 虚相生 , 进而将离愁抒得酣畅淋漓.塞上听吹笛高适雪胡天牧 , 月明羌笛戍楼 .借梅花何落 , 吹一夜天山 .前二句写的是景 : 胡天北地 , 冰雪融化 , 是牧的了 . 夜晚士赶着群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开篇就造成一种塞中不多的和平宁的氛围.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 , 又组成一种虚景 , 忧如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 它四散 ,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关山 . 诚然是写声成象 , 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设想 , 以出之 , 虚之又虚 . 而虚景又恰与雪月明的景配搭和 , 虚交 ,组成美好的境界 .化虚:把抽象感情与真理予详细而生的形象, 运用比 .只恐双溪蚱舟 , 不多愁 .君能有若干愁 , 好似一江春水向流 .烟外寒化虚 , 如“化光景情思”?声茅店月 , 人迹板霜 .“ 声茅店月 , 人迹板霜”一 , 把六种形象性的:声、茅店、月、板、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同 , 些描述的形象 , 已不再不过事物的客物象 , 而是融入了作者悲凉悲体的意象了 . 人正是利用些意象的合 , 组成一种“道路辛苦、旅愁思”的境界 .(四)构形式:歌的构形式 , 常的首尾照 , 开山、深入 , 卒章志 , 渡、、伏笔等.1、抑把要抑否认的方面和要必定的方面同出来, 只突出此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彼或抑彼此的目的. 有先后抑和先抑.怨王昌。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法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是中国⽂化艺术瑰宝中⼀颗耀眼的明珠。
古诗词鉴赏也是历年⾼考语⽂的必考点,这块⼉也是童靴们⽐较难驾驭的版块。
今天,⽼师就把古诗词鉴赏中常⽤的艺术⼿法做⼀些归纳,希望对⼤家有⽤!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浥清尘,客舍青青柳⾊新。
”(《送元⼆使安西》王维)3、托物⾔志如:“千岩万壑处深⼭,远看⽅知出⾼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声⾃远,⾮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叫⼀春残,声声万古冤。
”(《⼦规》余靖)5、巧⽤衬托如:“江⾬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堤。
”(《台城》韦庄);侧⾯烘托如:“红籍⾹残⽟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野塘漫⽔可回⾈。
”(《春⾬》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万⾥归⼼对⽉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初惊见草芽。
⽩雪都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贾⽣才调更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问⿁神。
”(《贾⽣》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不见⼈,但闻⼈语响。
” (《⿅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冷青松。
”(《过⾹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鸟鸣点染云溪⼭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出、鸟鸣虽是动景,然⽽最终的⽬的是要写出⼭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上。
冷风来何处⾹?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昏黄。
”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诗歌鉴赏常用艺术手法大全
记叙【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议论【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赏析】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现手法起兴【概念】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虚实结合【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联想【概念】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诗歌鉴赏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1.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可以是人衬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可以是物衬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可以是物衬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3.虚实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通常是体会诗词中的字词、意境、句意、语言特色、主旨、技巧、结构思路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b、托物言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咏石灰》)c、感物伤怀“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d、情景交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 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 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 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 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 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 欧阳修《踏莎行》:
3、赋、比、兴
运用比兴手法,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有助于 对诗歌的理解;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直叙, 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 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无名氏《孔雀东 南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 我旧时裳。“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对 事物作形象描写)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 咏的事物)。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 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 又是比。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 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 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美人 李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 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 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以乐景写哀情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倍增 其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乐。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二两句极言春光融洽,景象清新, 令人赏心悦目。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 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 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三、四两句写出了岁月荏苒,归期遥 遥,流露出漂泊的伤感。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 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
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解释下列诗句的大意,体会其结构特点。 秦时明月汉时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5、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 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 主人下马客在船 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 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愁情是很抽象的,但在李煜
笔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在李清照笔下则 变得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贺铸 笔下,则化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
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 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 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 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用事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3、 陶者 对比
[中吕]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 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 一声长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有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按顺序,绘声绘色、声色并茂。
通过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渠道多角度描摹。
①、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表现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诗词鉴赏的十大技法
诗词鉴赏的十大技法技法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技法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1.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3.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举例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举例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古诗词鉴赏也是历年高考语文的必考点,这块儿也是童靴们比较难驾驭的版块。
今天,老师就把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一)比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分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五)反复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例如: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六)对比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例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七)隐语(谐音)、双关作用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
例如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诗词鉴赏方法整理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古诗词鉴赏方法整理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首诗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写景?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 • 杜甫《绝句》
以动衬静(1分)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 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然船尾传来“拨 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末句写动、 写声,以动、声衬静,愈见其静;极力突出了江 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结 合诗句分析2分)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 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 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2.想象和回忆。 3.设想之境。
虚实结合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 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 离别的依依不舍。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屈曲貌)静,船尾跳鱼拨 剌(bō là 鱼尾拨水发出的声音)鸣。
4、诗歌后两句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以动衬静
以“喧”来反衬“静”。正如"蝉噪林 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 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 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 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 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 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 寂阴森,荒凉可怕。
采用了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的手法。山本来是不 动的,但在作者笔下它仿佛是凌空舞动的银蛇, 是竞相驰骋的大象。这一“舞”一“驰”,就把 北国雪后河山写得生气而灵动了。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 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 试比高。
5、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写景有什么特点?
• .(1)清溪水最主要的特点是清澈。(1 分)手法:衬托手法,以新安江水水 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的更加清澈。 (2分)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 清溪水,把两岸群山比作“屏风”, 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 在清溪水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 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无 比。(2分)
• 城东早春 • 杨巨源 •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 • 绿柳才黄半未匀。 •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 • 出门俱是看花人。 •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 代皇家园林。 •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3 分)
• • • • • •
•
• •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 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 胜,以柳闻名。 ⑴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 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2分)看到远飞的燕 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 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2分)
• 另外,还有把无情之静化为有情之动。 • 如中唐李德裕被贬至海南岛崖州(今 海南省琼山县),其《登崖州城作》: • 青山欲共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 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常伴随着比拟修辞方 式相融相生的(我们在题干中如果看到要 求分析诗句中“动”与“静”的关系时就 需要特别关注。)
7、 虚 实
反衬。诗中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笔墨,极力渲染元 夕的热闹景象,其目的就是为了从反面衬托一个冷 的特写:“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突出了“那 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的品性。
侧面描写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 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对罗敷的美,在这里没有直接的描写,而是通 过写见到罗敷者的动作行为来间接地加以表现, 这就是侧面描写。这种描写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 像空间,是一种巧妙的写法。
(2)间接抒情: 把情感寄予在 描写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
相关术语:1、借景抒情、以景衬 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融) 情于景) 2、托物言志(咏物诗) 3、借叙抒情、因事抒情、寓情于 事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反衬: 乐景衬 哀情; 哀景衬 正衬:乐景衬乐情 乐情 正衬:哀景衬哀情
• • • • • •
①手法:对比、用典,【1分】形象:写出了一个少年 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 的诗人形象。【 1分】②情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 下片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 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 分】 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2 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 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 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托物言志:借助松、竹、梅、菊、 柳、山等体现人的思想情感。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 • • •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 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 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三、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 物、事件、景物所作的具体描绘和 刻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景)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 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 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写人)
诗歌鉴赏复习 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 写、抒情、议论。
一、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 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二、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四、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 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 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 抒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描写手法
描写对象一:景
1、比较以下两首诗歌,说出它们写春景 的不同特点。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白描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细描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也称侧面衬托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不借助任何外物,
直接抒发情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 • • • •
送魏万之京⑴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 容? • 答案: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魏万的劝 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 光。
化虚为实 (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 具体)
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愁是无形的,可剪可理之物是有形的, 无形之愁被化为有形之物来写了。
• • • • •
•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 已漫游十年之际。 • (1)清溪水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为了突出清溪 水这一特点,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 结合诗句赏析。(5分)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描 动静
正面 景 物 描 写
虚实
不同 角度 色彩、声音、形态、气势 感官感觉
明暗
远近高低
侧面 衬托
对比
描写对象二:人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思念 之情的?(3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主要是通过一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家书将要 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 念。
第二句采用了以静写动,化动为静的写法。 一个“挂”字维妙维肖地写出倾泻的瀑布 在“遥看”中的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 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而第三、四句则 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望庐山瀑布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诗中是如何写瀑布的?
下面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何种手 法?
南宋民歌: 月子弯弯照九州 月子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家飘零在外头?
这首民歌运用对比的方法,反映了社会动荡 时期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
这首诗采用了何种手法突出 “那人”的形象?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 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题大庚岭 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请概括并简要简述。3分 • (2)此诗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 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