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生平介绍整理

合集下载

天才画家毕加索的简介优秀5篇

天才画家毕加索的简介优秀5篇

天才画家毕加索的简介优秀5篇巴伯罗·鲁伊斯·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毕加索的生平是怎样篇二在毕加索3岁的时候,他失去了母爱加上接踵而来的地震,使小毕加索的心灵受到了创伤。

那个时期的毕加索极其敏感,脆弱,害怕与孤独,这种性格影响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

毕加索自幼聪颖,对艺术有着非凡的见解,经常有一些使大人们吃惊的“创作”。

那些奇思妙想的构图,搭配均匀的色彩展现了他超常的天赋。

毕加索的父亲在结婚以前是放荡不羁的青年,总是喜欢尝试各种极限运动,由于各种因素后来决定画画,并成为一名美术教师,毕加索也许是继承了父亲放荡不羁的性格和画画的基因。

在父亲的引导下,13岁的时候创作了人生的第一部作品《赤脚的女孩》,16岁参加画展,当年又考进了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

但是毕加索不喜欢学院里那种沉闷的气氛,因此一年后自己退学了,这实际上是毕加索初次叛逆的表现。

19岁的时候毕加索回到巴黎,深受梵高、高更等艺术家的影响,同时也学习西班牙的一些著名画家的画风。

在1900年到1904年,毕加索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创作的环境,开始他的艺术生涯。

毕加索的一生,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是不断毁灭旧思想创造新思想的一生。

毕加索平生

毕加索平生

土耳其装束的夫人
黑色时期(非洲时期)
1906年至1910年
土耳其装束的夫人
黑色时期(非洲时期)
1906年至1910年
这幅《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 ‘玫瑰红时期’跃入‘立体主义时 期’的跳板,即受到原始艺术的影 响,也注意了几何学的基本形,画 中的手是写实的,而脸却似土著面 具式的形象。
综合立体主义
哭泣的女人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5年至1945年
格尔尼卡
田园时期
1946年至1973年
1954年,法兰丝娃· 季洛离开毕加 索。毕加索在瓦洛里斯结识了贾桂 琳· 罗克,之后便与这女人共度余 年。1959年之前他们居于康城, 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 的女人》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女》 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 续工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 后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 米城堡 德· 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 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 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 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 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 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两姐妹
蓝色期
• 在蓝色时期,毕加索受到 在西班牙的旅程以及挚友 卡洛斯· 卡萨吉马斯自杀的 影响,作品采用苦涩的色 调,有时并取用阴沉的题 材,像是妓女、乞丐、酒 鬼等。尽管毕加索曾回忆 道:“我在卡萨吉马斯的 死后学着以蓝色做画。”
生命
蓝色时期
年老的吉他演奏者
贪婪的小女孩儿
玫瑰时期(粉红时期) 1904年至1906

2·作品时期
毕加索 一生艺术活动
蓝色时期
玫瑰时期
黑色时期
综合立体主义
古典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田园时期

毕加索生平

毕加索生平

毕加索1881—1900年童年时期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895年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1897年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1900—1903年蓝色时期1902年完成“蓝色自画像”;1903年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1904—1906年玫瑰时期1904年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

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1905年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1906年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1907—1916年立体主义时期1907年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1909年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1917—1924年古典时期1917年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1918年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1920年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1922年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1925—1932年超现实主义时期1927年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

并生下女儿马姬;1929年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

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1932—1945年蜕变时期1932年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1933年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1934年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1936年西班牙内战暴发。

认识多拉。

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1937年创作完成《格尔尼卡》;1942年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1943年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45年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1946—1973年田园时期1947年儿子克洛德降生。

毕加索人物及作品介绍

毕加索人物及作品介绍

代表作品
5. 超现实主义 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品是《梦》(1932年 )和《格尔尼卡》 (1937年)。这些作 品运用了梦幻和荒 诞的手法,表现了 人类的潜意识和无 意识
6. 抽象主义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品是《吉他》 (1955年)和《斗牛 场》(1964年)。这 些作品已经完全脱 离了具象的描绘, 运用各种线条、色 彩和形状表现作者 的主观感受和情感
代表作品
3. 立体主义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少女》(1907年)和《亚维尼翁的少女》(1907年)。这 些作品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规则,运用几何形状和断裂的线条表现物体,强调了 物体的多角度和多层次
代表作品
4. 古典主义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奥尔南的葬 礼》(1914年)和《田园曲》(1914年)。 这些作品回归了传统的绘画风格,以 写实的表现手法描绘人物和风景
-
清新简约风
十分感谢大家观看
演示文稿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为观众服务。演示文稿 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
汇报人:XXXX
风格
2.
代表作品
1. 蓝色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品是《青年男子头 像》(1901年)和《 蓝色自画像》 (1903年)。这些作 品以蓝色为主调, 描绘了沉重、苦闷 和忧郁的主题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2. 粉红色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拿烟斗的男孩》(1905 年)和《年轻的女士》(1905年)。这些作品以粉红 色为主调,描绘了轻快、明亮的主题
毕加索人物及作品介绍
-
生平简介 代表作品 影响与评价
1.
生平简介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出生于1881年,去 世于1973年,是西班牙的一 位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 家和陶艺家。他以其创新性 和颠覆传统的艺术风格,成 为了当代西方艺术史上的重

毕加索生平

毕加索生平

毕加索简介: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全名:中文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外文名:Pablo Picasso国籍:西班牙出生日期:1881年10月25日逝世日期:1973年4月8日职业:画家剧作家诗人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代表作品有:《亚维农的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

毕加索简介:1881—1900年童年时期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1895年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1897年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1900—1903年蓝色时期(人生的低潮)1902年完成“蓝色自画像”;1903年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玫瑰时期(粉红色时期,遇见自己的爱情)1904年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

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1905年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1906年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1907—1916年立体主义时期1907年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1912年把上胶的纸贴到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1917—1924年古典时期1917年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1918年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毕加索精力充沛的作品(13张)1920年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1922年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1925—1932年超现实主义时期1927年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

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人物简介

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人物简介
• 独特的艺术风格
• 个性化的人物表现
毕加索人物塑造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 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
• 受到西班牙和法国文化的影响
• 反映社会现实和矛盾
•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04
毕加索的艺术遗产与影响
毕加索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对立体主义艺术家的影响
• 为立体主义艺术家提供了借鉴
• 对立体主义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人物简介
DOCS
01
毕加索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毕加索的早年生活与艺术教育
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
• 父亲是画家兼艺术教师
• 早期受到家庭的艺术熏陶
1895年赴巴塞罗那学习艺术
• 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院学习
• 受到当地艺术氛围的影响
立体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影响
01
立体主义理论的形成
• 受塞尚和非洲艺术的启发
• 强调几何形状和结构
02
立体主义理论的发展
• 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
• 多种形式和技巧的探索
03
立体主义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 为抽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 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立体主义作品的特点
抽象、简化的形式
⌛️
色彩搭配简约
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 改变了传统绘画观念
• 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毕加索作品在当代艺术市场的地位
毕加索作品的市场价值
毕加索作品的艺术价值
• 高昂的拍卖价格
• 丰富的艺பைடு நூலகம்作品
• 艺术市场的热门话题

毕加索

毕加索

艺术时期 (二)
玫瑰红时期 (1903年到1906年)
1904年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 永久地定居下来,随着他迁居巴黎、与菲 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他的蓝色风格时 期也宣告结束。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 到他的画布上的单一蓝色中去(《扇子女 人》),很快成为他画布上主要的颜色 (《花篮女人》)。那种暖洋洋的、娇滴 滴的玫瑰红色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 的一片蓝色。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现在 画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 或是魁梧的人。"玫瑰红时期"就这样开始了, 毕加索的油画进入了完全新的世界,一个 与流浪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界,于是 也有人称之为"马戏团风格"(《马上的姑 娘》)。
毕加索的生平与画作
演讲人:材物141班 徐昌梅
毕加索
1 个人简介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是当 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 大的艺术天才,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 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 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 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 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 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观赏马戏团的演出,粉红色时期开始。 吉洛。
1911年30岁 邂逅艾娃-谷维。 1912年31岁 与费尔南德分手。 1915年34岁 艾娃因肺结核逝世。 1917年36岁 至意大利为俄罗斯芭蕾舞
团作舞台设计,邂逅舞者欧嘉-科克
1946年65岁 与方斯华姿-吉洛同居。 1954年73岁 与方斯华姿-吉洛分手。 1961年80岁 与35岁的雅克琳娜-洛

毕加索的故事

毕加索的故事

毕加索的故事毕加索,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毕加索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9岁时就已经能够制作出令人惊叹的逼真绘画作品。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被西班牙皇家美术学院录取,展现出了他在绘画领域的天才。

后来,他移居到巴黎,并开始接触到当时的现代艺术潮流,受到了印象派和立体派等不同艺术流派的影响,这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经历了多次转变,他曾经尝试过各种不同的绘画技巧和风格,包括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形式的革新而闻名,他擅长将不同的视角和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毕加索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版画、陶瓷等多个领域,他的创作产量极其丰富,作品数量众多。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盛宴》、《牛头》、《吉尔康的少女》等,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他对形式和色彩的独特理解,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毕加索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本身,更在于他对艺术界的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和艺术理念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潮流,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

毕加索的一生都在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创新,他不断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为后人树立了艺术的典范。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也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毕加索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和艺术理念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对艺术充满激情和执着追求的先驱者。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成为艺术界的永恒传奇。

巴勃罗·毕加索——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巴勃罗·毕加索——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巴勃罗·毕加索——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巴勃罗·毕加索介绍中文名:巴勃罗·毕加索外文名:Pablo Picasso国籍:西班牙出生地:西班牙马拉加出生日期:1881年10月25日逝世日期:1973年4月8日职业:画家、剧作家、诗人、雕塑家毕业院校: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立体主义运动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斗牛士》,《格尔尼卡》,《和平鸽》,《梦》,《亚威农少女》领域:绘画、雕塑、版画、陶瓷、舞美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人物生平童年时期1881年,毕加索生于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的马拉加市,是唐·何塞·路伊兹·伊·布拉斯可(Don José Ruiz y Blasco)和玛莉亚·毕加索·伊·洛佩兹(María Picasso y López)的第一个孩子。

毕加索生平和作品

毕加索生平和作品

毕加索生平和作品毕加索和他的画(2)毕加索(1881~1973)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下面介绍毕加索不同时期的部分作品,供你欣赏。

一、蓝色时期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并在1904年定居在那里。

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背景简化(《熨烫衣服的人》),避开光感和深度的感觉,把人物结合成一种简单的图样,其中沉重,强烈而流动的线条,给人以不真实的、虚拟世界的印象(《两姐妹》)。

这种线条具有情感的重量。

画家后来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富于表现力的线条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从观察人的动作和姿势中得到的。

这一时期也是毕加索对现实生活关注的时期,他还没有脱离普通群众太远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强于艺术性的表现。

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

至于为什么毕加索会采用蓝色作为主调,尚没有确定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

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1、熨烫衣服的女人2、两姐妹3、一个盲人的早餐4、悲剧5、《人生》196.5cm x 128.5 cm1903年这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

他在这一时期,目击贫困、绝望与孤寂的人们,加上好友卡萨赫马斯因失恋而自杀的影响,其作品常以蓝色为主调,加强了忧郁和悲哀的气氛。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一、生平简介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和乔治·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的创始者。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代表作品有:《亚威农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梦》。

二、作品风格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

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

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

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

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艺术作品是伟大的人物创造的。

毕加索简介以及部分作品

毕加索简介以及部分作品

毕加索简介以及部分做品之阳早格格创做毕加索(1881~1973)出死正在西班牙,是当代西圆最有创制性战做用最长近的艺术家,他战他的画正在天下艺术史上吞噬了不朽的职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做品总计近37000 件,包罗: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仄版画 6121幅.巴勃罗·毕加索是个不竭变更艺术脚法的探供者,影像派、后影像派、家兽派的艺术脚法皆被他汲与改选为自己的风格.毕加索的才搞正在于,他的百般变同风格中,皆脆持自己细犷刚刚劲的本性,而且正在百般脚法的使用中,皆能达到里里的统一与战谐.毕加索有过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做品不管是陶瓷、版画、雕刻皆如童稚般的游戏.正在毕加索一死中,从去不特定的教授,也不特定的子弟,但是通常是正在两十世纪活跃的画家,不一部分能将毕加索挨启的前进讲路实足迂回而进.也正果此毕加索是一位实实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毕加索正在那个多变的世纪之初从西班牙去到当时的天下艺术之皆巴黎,启初他一死灿烂艺术的创制之旅.正在20世纪,不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般,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衰名,不但是果他成名甚早战《格我僧卡》等传世杰做,更果他歉沛的创制力战多姿多彩的死计,他留住了洪量多层里的艺术做品.毕加索完毕的做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正在画画、素描除中,也包罗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拆束等制型表示.正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天下各大好术馆不竭推出有闭他的百般分歧本量的回瞅展,有闭毕加索的话题不竭,而且时常戴有新的论面,好像他还活正在人间.《格我僧卡》《第一次圣餐》《祭坛男孩》《酒馆的“四只猫广告”》《等待角逐启初的斗牛士战公牛》《脚里捧着鸽子的孩子》《小丑恶》《母亲战孩子》《窗前的桌子》《雕塑家》《黄头收的女子》《扔石头的少女》《无题》。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扩展资料:毕加索的艺术手法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

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

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

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

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

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

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

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

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
期的忧郁动力。

毕加索的生平及艺术特色

毕加索的生平及艺术特色

毕加索的生平及艺术特色毕加索(Picasso Picasso1881-1973) 毕加索,1881 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国穆然城。

自幼喜好艺术。

当时流行的各种艺术流派,诸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对他都有吸引力。

自画像创作1900~1905年是他创作的早期阶段。

作品初用蓝色调,后又用粉红色调,描绘充满孤寂、悲怆的贫困者、残疾人、江湖艺人等。

代表作《熨衣服的妇女》、《喝苦艾酒者》、《杂技演员之家》等,均属批判现实主义范畴,含有浓重的悲剧成分和民族特色。

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表明其创作已转入立体主义阶段。

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公开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进行挑战。

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环境描写,只有几个面的结构。

这类作品在不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情况下,同时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并将拼贴 ... 引进绘画。

代表作有《小女孩和曼多林、《卡恩韦勒像》、《静物与藤椅》等。

1915年以后,他的画风由立体主义转向新古典主义。

1922年的《竞跑》、《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肖像》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宏伟的气势,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作。

《坐着的女人》创作于西班牙内战时期,反对佛朗哥政权。

壁画《格尔尼卡》,表达了他不满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镇滥杀无辜平民的悲愤之情。

在德国纳粹占领法国后,他坚持爱国主义气节,在巴黎闭门作画,拒绝法西斯利诱。

1944年他参加了法国 ... ,表示要把绘画当做武器,用以抵抗和打击敌人。

大型油画《尸骨存放所》就是通过对纳粹集中营的描绘,表示了对法西斯兽行的愤怒谴责。

20世纪50年代初,他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运动,他的一幅《鸽子》版画,被选为巴黎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标。

这期间他的重要作品还有《朝鲜的屠杀》和《战争》、《和平》等,不仅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侵略,而且用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好战者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及人类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毕加索

毕加索

First Communion, 1895-96, oil on canvas, Museo Picasso, Barcelona. 第一次圣餐
自画像Self Portrait, 1899-1900, charcoal on paper, Museo Picasso, Barcelona
蓝色时期 (1901年到1903年)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 德蕾莎· 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 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 结构。作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 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 玛尔的肖像》; 毕加索的黑白作品(2 张)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38年 创作《女孩与小船》(《girl with a boat》)
Guitar, 1913, charcoal, pencil, ink, and pasted paper
Nude, I love Eva
Bottle of Pernod (Table in a Café)
Violin and Guitar 小提琴和吉他
Clarinet and Violin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2年 把上胶的纸贴到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
1917—1924年古典时期

介绍毕加索

介绍毕加索
拓展艺术表现手法 毕加索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运用了拼贴、涂鸦、 实物粘贴等手法,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力。
引领艺术潮流 毕加索的作品风格多变,从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 主义时期到超现实主义时期等,每个时期的作品都引领了 当时的艺术潮流。
对后世艺术家启示与借鉴
勇于突破传统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充满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突破,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后世艺 术家产生了极大的启示。
01
03
此外,毕加索还创作了其他多幅静物画作品,如《有 藤椅的静物》、《花与果盘》等,都以其独特的艺术
语言和表现形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04
毕加索通过这幅作品展现了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对平 凡事物的独特审美,同时也表现了立体主义对静物画 的影响和变革。
04 毕加索艺术思想 解读
追求自由与创新精神
毕加索一生致力于追求艺术创作的自由,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束缚和限制,坚持独立 思考和创新。
立体主义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 影响,推动了抽象艺术、构成主
义等流派的发展。
超现实主义及其他风格尝试
超现实主义
毕加索在创作中尝试将梦境、幻觉等超现实元素融入作品中, 描绘出独特而令人着迷的超现实景象。代表作品有《格尔尼卡》 等。
其他风格尝试
除了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毕加索还尝试过现实主义、表现 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展现出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多样的创作 面貌。
通过这幅作品,毕加索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 平的向往。
《亚维农少女》等人物肖像画
《亚维农少女》是毕加索早期立 体主义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五
位少女的形象。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被几何化、抽 象化,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则和
比例关系。
毕加索通过这幅作品探索了人物 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达,展 现了立体主义对人物形象的独特 处理方式。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简介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简介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简介一、生平简介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和乔治·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的创始者。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代表作品有:《亚威农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梦》。

二、作品风格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

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

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

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

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艺术作品是伟大的人物创造的。

毕加索的简介 巴勃罗

毕加索的简介  巴勃罗

毕加索的简介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全名:帕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毕加索作品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令人发囧的名字....) 主要生平主要生平主要生平主要生平1881—1900年童年时期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1895年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1897年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1900—1903年蓝色时期(人生的低潮)1902年完成“蓝色自画像”;1903年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1904—1906年玫瑰时期(粉红色时期,遇见自己的爱情)1904年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

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拿烟斗的男孩》1905年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1906年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1907—1916年立体主义时期1907年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1909年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1912年把上胶的纸贴到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1917—1924年古典时期1917年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1918年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1920年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毕加索作品1922年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1925—1932年超现实主义时期1927年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

[键入文字]毕加索简介西班牙毕加索1895 年,父亲接受巴塞罗那美术学校的教职,不久全家迁居巴塞罗那。

毕加索从小跟父亲学画,很早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

迁居巴塞罗那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当地美术学校。

他15 岁那年,画了一幅《科学与仁爱》,被录取参加在马德里举办的国家美展,并在马拉加美术比赛中获得金质奖章。

1901 年,毕加索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在法国生活了72 年,直至1973 年逝世。

其间,他曾多次想回国,但因种种原因都未如愿。

1940 年4 月3 日申请加入法国国籍也未获批准。

毕加索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

他曾3 次辗转巴黎,都因画卖不出去,生活没有着落而返回西班牙。

直至1904 年4 月,他第四次去巴黎,在一所号称洗衣坊的破旧的公寓里租了一间破房才定居下来。

这期间,他生活中充满辛酸,他的画描绘了社会底层的人生悲剧。

《海边的穷人》、《人生》、《洗衣妇》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不久,在洗衣坊附近住进一个马戏团,毕加索对马戏演员的生活产生了同情,《花衣小丑之家》等表现演员悲惨生活的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毕加索早期的绘画受印象派的影响。

1905 年,毕加索先后结识美国美术收藏家和俄国实业家,他们纷纷向他购画,毕加索终于摆脱了贫困。

之后,他先后访问了俄国、法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不断地进行艺术探索,他的画的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907 年,毕加索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问世,从此与勃拉克开创了一个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后来形成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

1920 年前后其作品较注意写实,而1925 年后的作品又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

毕加索热爱和平,痛恨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和平成为其绘画的主题。

1。

毕加索的童年时期

毕加索的童年时期

毕加索的童年时期巴勃罗·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毕加索的生平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毕加索的生平简介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毕加索的童年时期1881年,毕加索生于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的马拉加市,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

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

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

毕加索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

作为坏学生,在学校关禁闭已成了毕加索的家常便饭,禁闭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墙壁,可是毕加索却很高兴。

因为他可以带上一叠纸,在那里自由地绘画。

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

1889年,毕加索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毕加索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他又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加索生平介绍
毕加索自画像:从这些自画像里,我们可以透过毕加索的眼睛看毕加索……
1896年1901年1906年1907年1938年1972年
第二课:毕加索艺术时期分段欣赏
蓝色时期(1901年到1903年)
毕加索在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

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

至于为什么毕加索会采用蓝色作为主调,尚没有确定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

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玫瑰红时期 1903年到1906年
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大略简洁笔法,而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

黑人时期 1907-1909,或者说是立体主义的发韧期
在1906年末,毕加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结,并且标志着他未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开端。

这部作品就是《亚威农的姑娘》。

这位西班牙画家的着眼点,不像野兽派那样放在色彩上,而是放在形体上,他采用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雄浑有力的、宽广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合起来。

这些平面甚至发展到超越单个的物象,囊括周围的全部空间。

这时我们还没有达到完全理性地控制物体,但是,毕加索的画已经导致我们必须走上这一道路。

到1909年,毕加索才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语言是从事物的内涵去认识和解析,而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
绘事物的形象了。

立体主义时期 (1910-1911是分析立体主义时期;1912-1914是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古典主义时期
要求有丰富的意境、优美的构图,元素间对应的完整。

其中有很多是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获得创作的灵感。

牧笛在海滨的女人Picasso的母亲Picasso夫人情人超现实主义时期及抽象主义时期
在超现实主义时期里,毕加索的人物外形柔和,当然是毕加索式的柔和,线条却又梗又硬,具有希腊式面孔的女人,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正面和侧面的缝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