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素材大集合知识表格: 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doc资料
高二生物辅导(二)第二章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反射弧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反射弧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反射弧的基本概念1. 反射弧的定义反射弧是由刺激引起的特定的神经信号传导路径,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突触连接。
这种反射性的神经传导路径能够让身体迅速做出反应,而无需经过大脑的意识控制。
2. 反射弧的特点反射弧具有迅速、自动和无意识的特点。
它可以在毫秒内完成反应,并且不需要人的思考和决策参与。
这种特点使得反射弧成为人体保护自身的重要机制。
3. 反射弧的分类根据刺激的性质和信号传导的路径,反射弧可以分为生理性反射弧和病理性反射弧。
生理性反射弧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例如膝腱反射;而病理性反射弧则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例如脊髓损伤引起的病理性踝反射。
二、反射弧的机制1. 反射弧的传导路径反射弧的传导路径包括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和传出神经元。
当外界刺激到达传入神经元时,它会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突触连接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将冲动传递给传出神经元,使得相应的肌肉得到收缩或放松,从而完成特定的反射动作。
2. 反射弧的调节反射弧的传导路径可以受到调节和调控。
例如,一些反射弧的活动可以受到上位神经中枢的影响,而进行抑制或增强;另外,一些条件反射也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新的神经连接和反射动作。
3. 反射弧的发育反射弧在人体的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体系或神经系统的发育而发生变化。
婴儿出生时的一些原始反射,例如吸吮反射和踝反射,是其生存和发育的重要保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原始反射逐渐被抑制和替代,而更复杂的条件反射则逐渐发展和成熟。
三、反射弧的生理和病理意义1. 反射弧的生理意义反射弧在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危险和伤害,例如热烫伤引起的痛觉反射和膝跳反射;它也是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和协调运动的基础。
2. 反射弧的病理意义一些病理性的反射弧可以成为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
例如,踝反射的消失可以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等问题;另外,一些过度活跃的病理性反射也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复习总结无答案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总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反射弧、神经元、神经、神经纤维1、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指人体通过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
●反射弧:(1)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五部分。
反射的类型: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和复杂反射。
2、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部分。
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
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
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
●神经元的功能:种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且能把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兴奋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双向传导;静息时膜内为,膜外为(外内);兴奋时膜内为,膜外为(外内),兴奋的传导以膜传导为标准。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1)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乙酰胆碱、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到,与后膜上的结合(本质为糖蛋白),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在发挥完作用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注意: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性。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性(2)从结构上来说,突触可以分为两大类:A.轴突——树突表示为:B.轴突——细胞体表示为:(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突触传递的比较: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的判断1.在神经纤维上(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汇编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5.6.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时,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部分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8.体温调节人由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环境,出汗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散热增多、产热增多、体温不变、酶活性不变。
9.水盐调节10.下丘脑功能:(1)调节中枢: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生物节律的调节中枢(2)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血糖浓度感受器 (3)内分泌腺:合成促……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血糖升高胰岛B 细胞靶细胞胰岛素下丘脑血糖降低胰岛A 细胞靶细胞肾上腺胰高血糖素下丘脑肾上腺素血糖升高老年成年幼年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等距取样法逐个计数法估算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五点取样法如我国人口普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主要仪器:血细胞计数板方法:抽样检测法两条曲线①横纵坐标的意义、坐标原点②曲线的起点、走势、特殊点N 0③注明K 值④两条曲线要标明名称K J 型S 型⑤条件:J 型: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S 型:空间资源有限、存在天敌⑥J 型与S 型曲线的区别:不存在K 值,种群持续增长⑦两曲线不同是因为自然界存在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存斗争因环境阻力而淘汰的种群个体总数11.特异性免疫 12.1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无专门产生结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①合成生长素(1)原料:色氨酸(2)本质:吲哚乙酸(IAA )(3)生长素类似物:2,4-D ,α-萘乙酸 ②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运输 ③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④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⑤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⑥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可作除草剂) ⑦体现两重性的现象:项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而茎的背地性、向光性没有体现。
高中生物 必修三神经调节 知识点总结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细胞体和凸起(轴突和树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有些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如:下丘脑的某些细胞可产生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2、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规律性应答(2)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3)发生条件:反射弧的完整性,适宜的刺激,具有神经细胞的多心的动物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5)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功能:对刺激做出应答①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②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③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但刺激前者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反射,但刺激后者产生的效应就不能称为反射,即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效应器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而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④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⑤具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生物才有反射,植物和单细胞生物没有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2、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机制(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传导形式: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3)特点:双向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分析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1)突触的结构①突触前膜: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其内液体属于组织液③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基础知识点优选版
础知识点优选版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 兴奋,并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 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种类:2、反射:定义: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环境变化作出的 应答。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就有的,低级的神经中枢(脑干、脊髓)参与完成,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如 :反射种类 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参与完成,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如:3、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 ):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 )组成 ( ):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 )(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树突细胞体 轴突神经末梢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功能等归纳为下表: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化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有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均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完成反射的条件:、。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2)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
高中生物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素材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感受器:指传入神经的末梢。
是机体内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
7、传入神经:也叫感觉神经,是将兴奋从感受器传送到神经中枢的神经。
8、神经中枢:是脑或脊髓的灰质部分,具有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功能。
9、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
是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送到效应器的神经。
10、效应器: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1、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2、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13、离子通道:是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质,离子进出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
14、静息电位:未受刺激时,K+外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15、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Na+内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16、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7、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8、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9、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20、在生物体内,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沿着“树突→胞体→轴突”方向传导;而在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21、突触类型: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22、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汇编
必修三知识汇编第一章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 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 多细胞动物: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养料O2外界环境=======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废物CO2 淋巴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一般不超过1℃)。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一、神经调节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突体神经纤维轴突2.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综合作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内负外正;兴奋时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教版⾼中⽣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兴奋传⼊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配的肌⾁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体的突触⼩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脑的⾼级功能(1)⼈脑的组成及功能:⼤脑:⼤脑⽪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级中枢,是⾼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听觉、视觉、运动等⾼级中枢;⼩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体平衡;脑⼲:有许多重要的⽣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功能是⼈脑特有的⾼级功能语⾔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级功能:学习与记忆1)、⾎糖的含义:⾎浆中的葡萄糖(正常⼈空腹时浓度:3.9-6.1mmol/L)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同⼀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清除抗原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式靶细胞(被抗原⼊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同⼀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如⼲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被释放⾄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对象抗原被抗原⼊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式效应B细胞产⽣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6、艾滋病:(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原体名称:⼈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五、动物激素在⽣产中的应⽤:在⽣产中往往应⽤的并⾮动物激素本⾝,⽽是激素类似物1、催情激素提⾼鱼类受孕率:运⽤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鱼类的受孕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 细胞体和凸起(轴突和树突)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有些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 如:下丘脑的某些细胞可产生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2、反射(1)概念: 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 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规律性应答(2)类型: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发生条件: 反射弧的完整性, 适宜的刺激, 具有神经细胞的多心的动物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感受器: 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 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4)传出神经: 传导兴奋至效应器(5)效应器:组成: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功能: 对刺激做出应答①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②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 形成的突触越多, 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③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 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但刺激前者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反射, 但刺激后者产生的效应就不能称为反射, 即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效应器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 而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④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 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反射弧完整, 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⑤具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生物才有反射, 植物和单细胞生物没有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 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2.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机制(1)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 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传导形式:电信号, 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3)特点: 双向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分析①静息电位产生时, 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 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 同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属于协助扩散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1)突触的结构①突触前膜: 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 其内液体属于组织液③突触后膜: 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 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 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信号转变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③如果测量的部位都在细胞膜外,在指针内偏左侧刺激,首先在电流表左侧 出现负电荷,而右侧仍然为正电荷,会出现第一次偏转(向左);当电流表右侧 出现负电荷,而左侧为正电荷时,会出现第二次偏转(向右)。因此,电流表偏 转方向为两次偏转(先左后右)。
A)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丁区域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静息时,由 于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 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理,A错误;兴奋在神 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既可能向左传导,也可能向右传导,D正确;若 兴奋向右传导,则甲区和丙区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正确;在膜内, 兴奋部位(乙区)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丁区)形成了电位差,有了电荷 移动,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由兴奋部位(乙区)流向未兴奋部位(丁 区),这样,局部电流就不断地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引起电位变化, 兴奋不断向前传导,C正确。
只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方可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与反射弧的认识误区 (1)效应器包括两部分,运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 (3)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方法透析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如图1)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2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形,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 称为后角,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如图2)
反射弧知识点总结
反射弧知识点总结1. 反射弧的基本概念反射弧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的一种自发性的神经兴奋和传导现象。
当身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感觉神经末梢会传递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加工和处理后,产生相应的运动神经冲动,使相应的肌肉产生收缩或松弛,从而使身体做出相应的自动反应。
反射弧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神经活动形式,不需要脑的参与,能够实现身体的自动保护。
2. 反射弧的传导路径反射弧的传导路径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和运动神经传导通路。
当外界刺激到达感觉神经末梢时,感觉神经纤维将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加工和处理后,产生相应的运动神经冲动,通过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继续传导到相应的肌肉,使肌肉产生收缩或松弛,从而实现身体的自动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和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共同参与,形成完整的反射弧传导路径。
3. 反射弧的反射弧弧的过程反射弧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感觉器官接受刺激,感觉神经传递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产生运动神经冲动,运动神经传递到肌肉。
首先是感觉器官接受刺激,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刺激,比如皮肤感受到热、冷、压力等刺激。
接着是感觉神经传递兴奋,感觉神经纤维将刺激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然后是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产生相应的运动神经冲动。
接下来是产生运动神经冲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运动神经冲动通过运动神经传导通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
最后是运动神经传导到肌肉,运动神经冲动到达肌肉后,使肌肉产生收缩或松弛,产生相应的自动反应。
4. 反射弧的分类根据反射弧的不同传导路径,可以将其分为封闭性反射弧和开放性反射弧两种类型。
封闭性反射弧是指刺激感受器后,兴奋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后,没有产生相应的运动反应的一种反射弧。
比如眼睛的对光反射就是一种封闭性反射弧。
开放性反射弧是指刺激感受器后,兴奋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后,产生相应的运动反应的一种反射弧。
【知识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完整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完整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形式的反射现象。
而完整
反射弧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
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完整反射弧的组成包括光源、反射体和观察者。
光源是
产生光线的物体,反射体则是光线反射的表面,观察者则是观察反
射光线的人或物体。
光源发出的光线首先会照射到反射体上。
反射体的表面会使光
线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会沿着特定的角度进入观察者的眼睛或者其
他感知器官。
这样,观察者就能看到反射体上的物体或景象。
完整反射弧的各个部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源提供了光线,没有光源就没有反射的光线。
反射体则是反射的媒介,它决定了光
线的反射角度和反射质量。
观察者则是最终的接收者,他们通过观
察反射光线来感知反射体上的物体或景象。
除了这些基本的组成部分之外,完整反射弧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比如光线的强度、反射体的表面特性、观察者的位置等等都会对反
射效果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完整反射弧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它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体的特性以及观察者的感知。
只有当这些部分都得到恰当的协调和作用,才能呈现出完整的反射效果。
因此,了解完整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反射现象。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
6
低于
7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