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润滑系统PPT课件
浮子式集滤器
分流离心式机油滤清器
3) 机油散热器、 冷却器
降低机油温度,保 持润滑油一定的粘 度。
4) 阀门
(1) 限压阀 限压阀用以限制润滑系中机油的最高压力。
(2) 旁通阀 旁通阀用以保证润滑系内油路畅通,当机油滤 清器、机油散热器堵塞时,机油通过并联在这 些部件上的旁通阀直接进入润滑系的主油道, 防止主油道断油。
第7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1. 概述 2. 润滑油路 3.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4. 曲轴箱通风装置
摩擦的危害
❖发动机克服摩擦消耗功率,导致有效 功率减小;
❖加速工件表面模损; ❖磨擦生热可能使工件表面烧损,降低
零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为了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就必须
对相互运动零件表面进行润滑。润滑的 作用是在摩擦表面上覆盖一层润滑油, 使相互运动的零件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 的润滑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 率损失,减轻零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将润滑油送到运动部件表面而实现润滑 的系统称为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2) 强制通风
从曲轴箱抽出的气体导入发动机的进气管,吸入气缸再 燃烧。这种通风方式称为强制通风,汽油机一般都采用 这种曲轴箱强制通风方式,这样,可以将窜入曲轴箱内 的混合气回收使用,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
4. 曲轴箱通风装置
•机油
(1)“SAE”用来评定机油粘度,后面跟随的数字由5至50不等, 数字越大机油越稠,反之越稀。冬季润滑油: SAE0W、 SAE5W、 SAE10W、 SAE15W、 SAE20W、 SAE25W;非冬季润滑油有: SAE20、 SAE30、 SAE40、 SAE50。 SAE10W-30?
(2)“API”是评定机油优劣级数的,它用“S”表示汽油, “C”表示柴油,随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机油级别。“A”是最低 级,“H”是最高级,常用的有“C”、“D”和“F”等级别, 例如“API CD”就表示“API”标准中用于柴油机的“D”级机 油。
发动机润滑系统(一)ppt课件
2.推广方式: 微信内以“微信名片”的形式 发送至好友,好友添加后 微信会自动统计累计亲的加人数据, 包括“人数”“奖励金额” 微信内回复“统计”即可查看数据 微信内回复“提现”即可申请提现 表中赠送内容可累计后一起兑换, 微信内回复“人工客服”, 告知想要兑换的内容“序号”即可。27
13
自润滑
特点: 用自润滑轴承代替 普通轴承,如尼龙、 二硫化钼等 。
14
润滑系统组成及主要部件
15
润滑系统组成
①润滑油储存装置:油底壳 ②润滑油升压装置:机油泵 ③润滑油冷却装置:机油散热器 ④安全和限压装置:限压阀、旁通阀 ⑤润滑油滤清装置:集滤器、粗滤器、细滤器 ⑥润滑系工作检查装置:油压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机油尺
16
机油泵
作用: 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 内不断循环。 分类: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外啮合式机油泵 和内啮合式机油泵两种。
17
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压油腔 吸油腔
主动齿轮由凸轮轴或曲轴驱动旋转, 在吸油腔内,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逐渐脱 离啮合,吸油腔容积增大,机油被吸入吸 油腔,并由齿轮与泵壳的齿隙带入压油腔, 在压油腔内,主动和从动齿轮逐渐进入啮 合,压油腔容积减小,机油被排向润滑油 道。。
冷却
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还 可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 起冷却作用。
液压
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 液压挺住,起液压作用。
防锈
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 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 蚀生锈。
缓冲
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 吸收冲击并减少振动,起减 振缓冲作用。
清洗
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 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 其他异物。
液压
润滑
密封
润滑系统
13
自润滑
特点: 用自润滑轴承代替 普通轴承,如尼龙、 二硫化钼等 。
14
润滑系统组成及主要部件
15
润滑系统组成
①润滑油储存装置:油底壳 ②润滑油升压装置:机油泵 ③润滑油冷却装置:机油散热器 ④安全和限压装置:限压阀、旁通阀 ⑤润滑油滤清装置:集滤器、粗滤器、细滤器 ⑥润滑系工作检查装置:油压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机油尺
16
机油泵
作用: 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 内不断循环。 分类: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外啮合式机油泵 和内啮合式机油泵两种。
17
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压油腔 吸油腔
主动齿轮由凸轮轴或曲轴驱动旋转, 在吸油腔内,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逐渐脱 离啮合,吸油腔容积增大,机油被吸入吸 油腔,并由齿轮与泵壳的齿隙带入压油腔, 在压油腔内,主动和从动齿轮逐渐进入啮 合,压油腔容积减小,机油被排向润滑油 道。。
冷却
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还 可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 起冷却作用。
液压
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 液压挺住,起液压作用。
防锈
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 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 蚀生锈。
缓冲
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 吸收冲击并减少振动,起减 振缓冲作用。
清洗
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 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 其他异物。
液压
润滑
密封
润滑系统
发动机润滑系统精品PPT课件
a.齿轮式机油泵(分为外齿轮式机油泵和内齿轮式机油泵)
外齿轮式机油泵
特点:结构简单, 加工方便且工作 可靠,使用寿命 长,较高供油压 力,国产桑塔纳 等轿车采用
主动 齿轮
从动 齿轮
内齿轮式机油泵
主从齿轮同向 转动,进油口 有真空度吸油; 出油口体积减 少压油
出油口
从动齿轮
月牙 板
进油 口
主动齿轮
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演示
第七章 发动机的润滑系
授课学时:3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组成、润滑方式;了解润滑油类型 及选择;理解润滑系统循环油路及控制理解;掌握机油泵等主要部件结 构与工作原理。
重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润滑方式、润滑油路,主要零部件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 难点: 发动机润滑油路及控制。
教学要点: 一、 润滑系统作用与类型 润滑系统的作用;发动机的润滑方式。 二、 润滑系统组成和润滑油路 润滑系统组成;润滑系油路。 三、 润滑系主要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油泵构造和工作原理;机油滤清器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机油散热
粗滤器
作用: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直径为0.05—0.1mm以上)的
杂质。
进油口 旁通阀
安装:
进油口
串联在机油泵
与主油道之间。
外壳
纸滤芯 拉杆
纸质滤芯
上端盖
微孔滤纸
芯筒
折叠型
下端盖
波纹型
粗滤器的工作方式
细滤器
作用:用来清除机油中细小(直径在0.001mm)的杂 质。
安装:由于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采用并联方式。 分类:过滤式细滤器、离心式细滤器
主油道
机油 泵
3、机油散热器
(1)功用:保证机油保持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外齿轮式机油泵
特点:结构简单, 加工方便且工作 可靠,使用寿命 长,较高供油压 力,国产桑塔纳 等轿车采用
主动 齿轮
从动 齿轮
内齿轮式机油泵
主从齿轮同向 转动,进油口 有真空度吸油; 出油口体积减 少压油
出油口
从动齿轮
月牙 板
进油 口
主动齿轮
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演示
第七章 发动机的润滑系
授课学时:3
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组成、润滑方式;了解润滑油类型 及选择;理解润滑系统循环油路及控制理解;掌握机油泵等主要部件结 构与工作原理。
重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润滑方式、润滑油路,主要零部件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 难点: 发动机润滑油路及控制。
教学要点: 一、 润滑系统作用与类型 润滑系统的作用;发动机的润滑方式。 二、 润滑系统组成和润滑油路 润滑系统组成;润滑系油路。 三、 润滑系主要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油泵构造和工作原理;机油滤清器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机油散热
粗滤器
作用: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直径为0.05—0.1mm以上)的
杂质。
进油口 旁通阀
安装:
进油口
串联在机油泵
与主油道之间。
外壳
纸滤芯 拉杆
纸质滤芯
上端盖
微孔滤纸
芯筒
折叠型
下端盖
波纹型
粗滤器的工作方式
细滤器
作用:用来清除机油中细小(直径在0.001mm)的杂 质。
安装:由于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采用并联方式。 分类:过滤式细滤器、离心式细滤器
主油道
机油 泵
3、机油散热器
(1)功用:保证机油保持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发动机润滑系统ppt
《发动机润滑系统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发动机润滑系统概述 • 发动机润滑油 •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部件 •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优化与改进建议
01
发动机润滑系统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发动机润滑系统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 为发动机内部的摩擦表面提供润滑,减少磨损,提高发动机 效率,同时还能起到冷却、清洁和密封的作用。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检查润滑油油位
定期检查润滑油的油位,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如果油位过低,应及时添加润滑油;如果 油位过高,应适当减少润滑油。
更换润滑油
根据使用说明书或维修手册的建议,定期更换润滑油。在更换润滑油时,应选择与发动机 型号和用途相匹配的润滑油,并确保更换过程的清洁和卫生。
检查滤清器
提高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总结词
提高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能够降低发动机的能耗和故障率。
详细描述
采取一些措施可以提高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优化机油泵的设计、改善润滑油的流动 路径、使用先进的滤清技术等。此外,通过合理安排维护计划,确保润滑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也 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润滑系统故障的原因与分类
• 原因 • 机械故障:如轴承磨损、齿轮损坏等。 • 液压故障:如油泵磨损、油路堵塞等。 • 电气故障:如传感器失灵、电磁阀不动作等。 • 润滑系统设计不合理。 • 分类 • 按故障发生部位:轴承故障、齿轮故障、油泵故障等。 • 按故障发生原因:机械故障、液压故障、电气故障等。 • 按故障发生时间:长期性故障、突发性故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发动机润滑系统概述 • 发动机润滑油 •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部件 •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优化与改进建议
01
发动机润滑系统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发动机润滑系统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 为发动机内部的摩擦表面提供润滑,减少磨损,提高发动机 效率,同时还能起到冷却、清洁和密封的作用。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检查润滑油油位
定期检查润滑油的油位,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如果油位过低,应及时添加润滑油;如果 油位过高,应适当减少润滑油。
更换润滑油
根据使用说明书或维修手册的建议,定期更换润滑油。在更换润滑油时,应选择与发动机 型号和用途相匹配的润滑油,并确保更换过程的清洁和卫生。
检查滤清器
提高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总结词
提高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能够降低发动机的能耗和故障率。
详细描述
采取一些措施可以提高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优化机油泵的设计、改善润滑油的流动 路径、使用先进的滤清技术等。此外,通过合理安排维护计划,确保润滑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也 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润滑系统故障的原因与分类
• 原因 • 机械故障:如轴承磨损、齿轮损坏等。 • 液压故障:如油泵磨损、油路堵塞等。 • 电气故障:如传感器失灵、电磁阀不动作等。 • 润滑系统设计不合理。 • 分类 • 按故障发生部位:轴承故障、齿轮故障、油泵故障等。 • 按故障发生原因:机械故障、液压故障、电气故障等。 • 按故障发生时间:长期性故障、突发性故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8发动机润滑系统 ppt课件
2020/12/27
15
三、机油的选用
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
柴油机油——柴油机油使用等级的选用主要根 据柴油机强化程度。
汽油机油——汽油机油使用等级是根据汽油机 的强化程度和进排气系统中的附加装置来选定。
机油黏度的选用
选用依据主要是地区的季节气温。
气温低选择黏度小的机油;气温高选择黏度大的机油。 冬季选择黏度小的机油;夏季选择黏度大的机油。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7
组成
组成
油底壳 集滤器、机油泵、油管和油道 粗滤器、细滤器 旁通阀、安全阀
需润滑的部位:
曲轴:主轴颈、连杆轴颈 凸轮轴:轴颈、凸轮工作面、偏心轮工
作面、螺旋齿轮
正时齿轮
活塞销-活塞、活塞-缸壁 摇臂轴-支座 挺柱-座孔 机油泵传动轴-座孔 (空气压缩机*)
号数越大机油黏度越大,适用于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使用
上述牌号的机油只有单一的黏度等级,称为单级机油。需 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随时更换机油
目前使用的机油大多数具有多黏度等级,称为多级机油, 即同时具有含W的冬季用机油黏度等级和非冬季用机油黏 度等级,两黏度级号之差至少等于15,其牌号有SAE5W /20、SAE10W/30、SAE15W/40、SAE20W/40等。
(注:有下划线的部位常用压力润滑。)
2020/12/27
5
油路
主要在缸体和缸盖中加工出孔道作为油道
机油控 制阀
发动机前端 盖内的机油
过滤器
气缸盖
凸轮轴
可变配气定 时机构
节流孔
传动链张紧器
喷油嘴
机体主油道
主轴承
发动机润滑系统ppt
更换方式
更换机油时,需要先拧开油底壳螺丝,将旧机油放出。然后,用机油滤清器 扳手拆下机油滤清器,用布擦干净后,再安装新的机油滤清器。最后,加入 适量的机油,并检查机油液面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机油滤清器的清洗与更换
清洗
如果机油滤清器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定期清洗,以清除滤纸上的杂质和油污。清 洗时,需要使用专用的滤清器清洗剂,并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01 矿物润滑油
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价格较 为便宜,但使用寿命较短,性能 一般。
03
02
半合成润滑油
合成润滑油
由合成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价格 较高,但使用寿命较长,性能较好 。
由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混合 而成,价格和性能介于矿物润滑 油和合成润滑油之间。
04
特点
不同种类的润滑油具有不同的化学 组成和性质,因此在不同种类的发 动机中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可以有效地延 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发动机 的工作效率。
0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零部件
机油泵
1 2
作用
将机油从油底壳中泵出,并加压输送到发动机 的各个摩擦表面,降低摩擦阻力,减少发动机 损耗。
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机油泵可分为齿轮式、转子式 、往复式和旋片式等。
3
工作原理
通过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相互啮合,将机油 从吸油腔推向压油腔,再通过机油压力调节阀 调节机油压力。
使用符合发动机要求的 机油,并定期更换机油 。
检查机油喷嘴滤网是否 顺畅,及时进行清洗或 更换。
在拆装或保养发动机时 ,注意保护机油喷嘴不 受损伤或堵塞。
机油冷却器故障
总结词:机油冷却器 故障可能导致发动机 过度磨损或损坏。
更换机油时,需要先拧开油底壳螺丝,将旧机油放出。然后,用机油滤清器 扳手拆下机油滤清器,用布擦干净后,再安装新的机油滤清器。最后,加入 适量的机油,并检查机油液面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机油滤清器的清洗与更换
清洗
如果机油滤清器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定期清洗,以清除滤纸上的杂质和油污。清 洗时,需要使用专用的滤清器清洗剂,并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01 矿物润滑油
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价格较 为便宜,但使用寿命较短,性能 一般。
03
02
半合成润滑油
合成润滑油
由合成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价格 较高,但使用寿命较长,性能较好 。
由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混合 而成,价格和性能介于矿物润滑 油和合成润滑油之间。
04
特点
不同种类的润滑油具有不同的化学 组成和性质,因此在不同种类的发 动机中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可以有效地延 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发动机 的工作效率。
0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零部件
机油泵
1 2
作用
将机油从油底壳中泵出,并加压输送到发动机 的各个摩擦表面,降低摩擦阻力,减少发动机 损耗。
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机油泵可分为齿轮式、转子式 、往复式和旋片式等。
3
工作原理
通过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相互啮合,将机油 从吸油腔推向压油腔,再通过机油压力调节阀 调节机油压力。
使用符合发动机要求的 机油,并定期更换机油 。
检查机油喷嘴滤网是否 顺畅,及时进行清洗或 更换。
在拆装或保养发动机时 ,注意保护机油喷嘴不 受损伤或堵塞。
机油冷却器故障
总结词:机油冷却器 故障可能导致发动机 过度磨损或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更换润滑油
当行驶了规定里程后或没有相同牌号的机油添加 时,需更换全部机油。 1)预热发动机后熄火。 2)拧下油底壳放油螺塞放尽机油。 3)拧紧螺塞,添加新机油至规定位置。
35
检查机油压力
1)通过驾驶室仪表板上的机油压力表读数。 2)通过仪表盘上的机油压力报警灯判断机油压力。 3)在机油压力传感器位置拧上油压表检测机油压力。
43
• 注意:
采用气压制动的汽车,空气压缩机磨损严重,也会导致机 油消耗异常。松开贮气筒放污螺塞,如有大量油污排出,则 说明空气压缩机磨损严重。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装置不良,也会导致机油消耗异常。
44
机油变质
由于高温和氧化作用,即使正常情况下, 机油也会变质,这种现象称为“老化”。 老化的机油含有酸性化合物,不但使机油 变黑、粘度下降,而且腐蚀机件。
障的诊断方法
一、机油泵的维修
1.齿轮式机油泵 2.转子式机油泵 3.机油泵的装配与调试
22
齿轮式机油泵的维修
(1)检查齿轮与泵壳径向间隙 (2)检查齿轮与泵壳轴向间隙 (3)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4)检查主动轴和从动轴与承孔配合间隙(千分尺 和内径百分表测量轴外径和孔内径,计算间隙) (5)检查机油泵限压阀:钢球移动灵活;在实验 台上做阀开启压力试验。
机油。
40
机油压力过低
机油压力突然降低
原因:机油严重泄漏或机油泵损坏所致。 应立即使发动机熄火,以免造成严重机械 事故。
41
机油压力过高
现象: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长时间高于 正常标准。
原因分析
给主油道供油过多或传感器后油路不畅。可能的原因 有:限压阀故障、传感器之后的油道堵塞、轴承间隙 过小、机油粘度过大、机油压力表或机油压力传感器 损坏等。 新装配的发动机,若出现机油压力过高,应重点检查 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的配合间隙。 如果点火开关打开但不起动发动机时,机油压力表指 针不回位,应重点检查机油压力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
1.润滑系的维护 2.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
32
1.润滑系的维护
1.检查润滑油油面位置 2.更换润滑油 3.检查机油压力 4.疏通油道
33
检查润滑油油面位置
1)预热发动机; 2)熄火后3MIN,抽出机油尺擦净, 插回到底再 拔出察看油位应在上下刻度之间。 3)若油量多则放出部分 4)若油量少,则添加至规定位置,注意应添加相 同牌号的机油。
1.机油泵的维修方法 2.机油泵的装配与调试 3.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
18
(二)、实训要求
1.熟悉掌握机油泵的维修方法 2.了解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
(三)、实训准备
工具车、工具箱、工件盘、清洁工具、专用 工具、发动机一台、安全工服
(四)、实训内容
1.检查齿轮与泵壳的间隙以及齿轮间的间隙 2.润滑油的更换,机油压力的检查,常见故
诊断方法:
检查机油量。 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起动发动机观察喷油情况。 若喷油无力,应依次拆检机油滤清器、旁通阀、限压 阀、集滤器、油管路和机油泵; 若喷油有力,则应检查机油压力表和传感器。
39
如果机油压力始终过低,且有曲轴常、运转一段时间后压力迅速 降低
分析
机油除了最基本的润滑作用外,还具有冷 却、清洗、缓冲、密封和防锈等功能。
7
2.机油的分类
根据气温选择机油
8
3.机油的更换周期
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高温氧化及燃烧物混入等 原因,将劣化变质,润滑性能下降。因此,机油应 适时更换,机油滤清器也应同时更换。
机油更换周期,因车型和行驶环境而不同。如果 汽车经常频繁起步、短距离行驶或在多尘地区使用 , 机油的更换周期应相应缩短。
23
检查齿轮与泵壳径向间隙
24
检查齿轮与泵壳轴向间隙
25
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26
转子式机油泵的维修
(1)检查转孔子轴与承孔配合间隙(千分尺和内径
千分表)。 (2)检查外转子与泵壳配合间隙 (3)检查内、外转子啮合间隙 (4)检查子转子端面与泵盖轴向间隙
27
检查外转子与泵壳配合间隙
28
检查内、外转子啮合间隙
36
疏通油道
当发现油道堵塞或发动机大修前进行。 用铁丝缠上布条粘汽油清洗,用压缩空气吹净。
37
2.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润滑系的常见故障:机油压力过低、过高、机油 消耗异常、机油变质。
38
机油压力过低
现象: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长时间低于正 常标准。
机油压力始终过低
原因分析 传感器前的油路不畅、供油不 足、传感器后的油路泄油过快。
发动机刚起动时,油底壳内油量比较充足。运转一段时间后, 部分机油被泵入油道,油底壳内的油量减少。
刚起动时机油温度较低,而运转一段时间后,机油温度升高。 而温度影响机油粘度,机油粘度影响机油压力。
原因
机油量不足或机油粘度过低。
诊断
先检查机油量,机油量充足,则是机油粘度过低。
机油粘度过低的原因:润滑油品质不良、冷却液或汽油稀释
润滑系统
任务要求:
1. 掌握润滑系统的功用和组成 2. 了解润滑系统各部件的作用
2
一、理论知识部分
1.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2.机油 3.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3
1、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
润滑系统的组成
4
润滑系统示意图
5
2、机油
1.机油的功用 2.机油的分类 3.机油的更换周期
6
1.机油的功用
9
3.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1.机油泵 2.机油集滤器 3.机油滤清器 4.机油尺
10
1.机油泵
•
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11
内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12
转子式机油泵
13
2.机油集滤器
浮式集滤器
14
固定式集滤器
15
3.机油滤清器
车上机油滤清器位置
16
4.机油尺
检查机油液面高度
17
二、实训部分
(一)、实训目的
29
检查子转子端面与泵盖轴向间 隙
30
机油泵的装配与调试
1.边装配边检查各部位配合间隙。 2.装配后调试:将时油口浸入清洁的润滑油内, 用手转动机油泵轴,润滑油会从出油口流出来, 用拇指堵住出油口,会不压力感,且泵轴转动困 难。 3.试验台检查:泵油量、泵油压力。
31
二、润滑系的维护与常见故障 诊断
42
机油消耗异常
现象:机油平均消耗量超过0.1~0.5mL/100km。 原因分析:
外部泄漏、进入燃烧室被燃烧所致。 烧机油原因:活塞与气缸间密封不良、气门油封损坏。
诊断:
应先检查有无漏油。 进行急加速试验,排大量蓝烟,说明烧机油严重。 测气缸压力或观察曲轴箱窜气诊断气缸密封情况。 检查气门油封。
更换润滑油
当行驶了规定里程后或没有相同牌号的机油添加 时,需更换全部机油。 1)预热发动机后熄火。 2)拧下油底壳放油螺塞放尽机油。 3)拧紧螺塞,添加新机油至规定位置。
35
检查机油压力
1)通过驾驶室仪表板上的机油压力表读数。 2)通过仪表盘上的机油压力报警灯判断机油压力。 3)在机油压力传感器位置拧上油压表检测机油压力。
43
• 注意:
采用气压制动的汽车,空气压缩机磨损严重,也会导致机 油消耗异常。松开贮气筒放污螺塞,如有大量油污排出,则 说明空气压缩机磨损严重。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装置不良,也会导致机油消耗异常。
44
机油变质
由于高温和氧化作用,即使正常情况下, 机油也会变质,这种现象称为“老化”。 老化的机油含有酸性化合物,不但使机油 变黑、粘度下降,而且腐蚀机件。
障的诊断方法
一、机油泵的维修
1.齿轮式机油泵 2.转子式机油泵 3.机油泵的装配与调试
22
齿轮式机油泵的维修
(1)检查齿轮与泵壳径向间隙 (2)检查齿轮与泵壳轴向间隙 (3)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4)检查主动轴和从动轴与承孔配合间隙(千分尺 和内径百分表测量轴外径和孔内径,计算间隙) (5)检查机油泵限压阀:钢球移动灵活;在实验 台上做阀开启压力试验。
机油。
40
机油压力过低
机油压力突然降低
原因:机油严重泄漏或机油泵损坏所致。 应立即使发动机熄火,以免造成严重机械 事故。
41
机油压力过高
现象: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长时间高于 正常标准。
原因分析
给主油道供油过多或传感器后油路不畅。可能的原因 有:限压阀故障、传感器之后的油道堵塞、轴承间隙 过小、机油粘度过大、机油压力表或机油压力传感器 损坏等。 新装配的发动机,若出现机油压力过高,应重点检查 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的配合间隙。 如果点火开关打开但不起动发动机时,机油压力表指 针不回位,应重点检查机油压力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
1.润滑系的维护 2.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
32
1.润滑系的维护
1.检查润滑油油面位置 2.更换润滑油 3.检查机油压力 4.疏通油道
33
检查润滑油油面位置
1)预热发动机; 2)熄火后3MIN,抽出机油尺擦净, 插回到底再 拔出察看油位应在上下刻度之间。 3)若油量多则放出部分 4)若油量少,则添加至规定位置,注意应添加相 同牌号的机油。
1.机油泵的维修方法 2.机油泵的装配与调试 3.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
18
(二)、实训要求
1.熟悉掌握机油泵的维修方法 2.了解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
(三)、实训准备
工具车、工具箱、工件盘、清洁工具、专用 工具、发动机一台、安全工服
(四)、实训内容
1.检查齿轮与泵壳的间隙以及齿轮间的间隙 2.润滑油的更换,机油压力的检查,常见故
诊断方法:
检查机油量。 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起动发动机观察喷油情况。 若喷油无力,应依次拆检机油滤清器、旁通阀、限压 阀、集滤器、油管路和机油泵; 若喷油有力,则应检查机油压力表和传感器。
39
如果机油压力始终过低,且有曲轴常、运转一段时间后压力迅速 降低
分析
机油除了最基本的润滑作用外,还具有冷 却、清洗、缓冲、密封和防锈等功能。
7
2.机油的分类
根据气温选择机油
8
3.机油的更换周期
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高温氧化及燃烧物混入等 原因,将劣化变质,润滑性能下降。因此,机油应 适时更换,机油滤清器也应同时更换。
机油更换周期,因车型和行驶环境而不同。如果 汽车经常频繁起步、短距离行驶或在多尘地区使用 , 机油的更换周期应相应缩短。
23
检查齿轮与泵壳径向间隙
24
检查齿轮与泵壳轴向间隙
25
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26
转子式机油泵的维修
(1)检查转孔子轴与承孔配合间隙(千分尺和内径
千分表)。 (2)检查外转子与泵壳配合间隙 (3)检查内、外转子啮合间隙 (4)检查子转子端面与泵盖轴向间隙
27
检查外转子与泵壳配合间隙
28
检查内、外转子啮合间隙
36
疏通油道
当发现油道堵塞或发动机大修前进行。 用铁丝缠上布条粘汽油清洗,用压缩空气吹净。
37
2.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润滑系的常见故障:机油压力过低、过高、机油 消耗异常、机油变质。
38
机油压力过低
现象: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长时间低于正 常标准。
机油压力始终过低
原因分析 传感器前的油路不畅、供油不 足、传感器后的油路泄油过快。
发动机刚起动时,油底壳内油量比较充足。运转一段时间后, 部分机油被泵入油道,油底壳内的油量减少。
刚起动时机油温度较低,而运转一段时间后,机油温度升高。 而温度影响机油粘度,机油粘度影响机油压力。
原因
机油量不足或机油粘度过低。
诊断
先检查机油量,机油量充足,则是机油粘度过低。
机油粘度过低的原因:润滑油品质不良、冷却液或汽油稀释
润滑系统
任务要求:
1. 掌握润滑系统的功用和组成 2. 了解润滑系统各部件的作用
2
一、理论知识部分
1.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2.机油 3.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3
1、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
润滑系统的组成
4
润滑系统示意图
5
2、机油
1.机油的功用 2.机油的分类 3.机油的更换周期
6
1.机油的功用
9
3.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1.机油泵 2.机油集滤器 3.机油滤清器 4.机油尺
10
1.机油泵
•
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11
内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12
转子式机油泵
13
2.机油集滤器
浮式集滤器
14
固定式集滤器
15
3.机油滤清器
车上机油滤清器位置
16
4.机油尺
检查机油液面高度
17
二、实训部分
(一)、实训目的
29
检查子转子端面与泵盖轴向间 隙
30
机油泵的装配与调试
1.边装配边检查各部位配合间隙。 2.装配后调试:将时油口浸入清洁的润滑油内, 用手转动机油泵轴,润滑油会从出油口流出来, 用拇指堵住出油口,会不压力感,且泵轴转动困 难。 3.试验台检查:泵油量、泵油压力。
31
二、润滑系的维护与常见故障 诊断
42
机油消耗异常
现象:机油平均消耗量超过0.1~0.5mL/100km。 原因分析:
外部泄漏、进入燃烧室被燃烧所致。 烧机油原因:活塞与气缸间密封不良、气门油封损坏。
诊断:
应先检查有无漏油。 进行急加速试验,排大量蓝烟,说明烧机油严重。 测气缸压力或观察曲轴箱窜气诊断气缸密封情况。 检查气门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