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的并联运行技术
第9章 逆变器的并联技术

2016/12/30
济南大学物理学院
27
尽量减少两通道的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偏差 将会减少偏差电压,从而也会减小环流。 由图可知:通道1和通道2的 电流互感器次级电流分别为 流过采样电阻R1、R2的电 流,电流检测闭合环路表达 式为: IR1R1+IR2R2= (I1-IT)R1+(I2-IT)R2=0
为此逆变器模块不允许直接进行并联,需要采 取一定的均流措施,抑制环流的产生。
2016/12/30
济南大学物理学院
22
三、均流 如果不能保证逆变器输出电压频率、相位和幅 值相同的情况下,则将出现环流,造成极大的系 统损耗,甚至导致系统崩溃,供电中断。如何采 取有效的环流抑制措施是实现并联系统运行的 关键。 对开关变换器模块并联而言,其基本设计要求是: 1)各模块承受的电流能自动均衡,实现均流; 2)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输入电压和(或)负载 电流变化时,应保持输出电压稳定,并且均流瞬态 响应好。
2016/12/30
济南大学物理学院
28
一般取R1=R2,则IT=(I1+I2)/2体现了负载电流 均值和电流偏差,将其分离成有功功率和无功 功率的分量,并分别用于调整电压相位和电压 幅值,从而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均衡。
2016/12/30
济南大学物理学院
29
2. 主从式 在主从控制结构中,在系统中设置专门的稳压 及均流控制模块(主模块),从模块为电流跟随 器性质的逆变模块,各种负载条件下及动态过 程中均可很好地实现均流,从模块之间可以实 现功率冗余。 对主模块控制系统的电压环进行调节,其输出电 压信号作为内环电流的给定信号。从模块的电流 以主模块的输出电流为基准,跟随主模块的输出 电流,无需锁相环电路来实现同步。
逆变器并联运行的环流反馈控制

万方数据
.18.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期
%2瓦茗面‰一%’
噼+堕)G1
%:—唑(奠位嗡%)㈨, %5ii蕞‘%12嗡%’“。
‘=訾
联:丝墼
图3单台逆变器仿真模型
Fig.3 Simulation model of single inVerter
《=彘c鑫一
噼+墨)q
A
,,
(、
Z‘p
√v
、,) 2
姗。鲫帅
的波形如图7所示。两图中,从上至下分别为逆变 器1电压波形,逆变器2电压波形,逆变器l电流 波形,逆变器2电流波形。由图6、图7可知,在 只有电压反馈的并联系统中,逆变器输出电压较稳 定,但不能抑制参数差异导致的输出不均流,而加 入了环流反馈后,逆变器输出电压满足要求,且均 流效果也较好。
1000
SIMULINI(仿真软件对控制策略进行建模与仿真研 究,仿真结果证明了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均流效果, 因此该方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一
’1000
100…一——一・… o奄五丽—百两’丽
oi—五晶—石面j碡o.∞面—荀西百i广面而一矗i8 蛳■f.rj。f。,、?j八j
o.i2
∥3
o.2
f、?。i、,
o丽丽F丽而j
图4单台逆变器仿真结果
Fig.4 Simulation result of single inVerter
3.2两台逆变器并联系统仿真分析
111Stitute,2005,(3):59—61.
黄蕾,肖岚.基于同步调幅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2004,38(2):18.20.
HUANG Lei,XIAO Lan.StIldy of ParalleIing Inverter based
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方案论证

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方案论证一、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系统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相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
为了提高系统输出电压质量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二、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原理1.单相逆变器工作原理:单相逆变器是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的装置,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使直流电源通过逆变器的电感、电容等元件产生交流电压。
2.并联运行系统工作原理:在单相逆变器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多台逆变器的并联运行,共同为负载提供交流电源。
并联运行可以提高系统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负载适应性。
三、系统方案设计1.硬件设计:a.逆变器设计:采用全桥拓扑结构,选用高品质开关器件,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b.并联控制电路设计: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实现各逆变器之间的协同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2.软件设计:a.控制策略设计: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高精度、快速响应的输出电压控制。
b.保护功能设计:集成过压、过流、短路等保护功能,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切断电源,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系统性能分析1.输出电压质量分析:采用高品质逆变器和分布式控制策略,有效提高了系统输出电压的质量,降低了谐波含量。
2.系统稳定性分析:通过控制策略的优化,使各逆变器在并联运行过程中能够协同工作,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负载适应性分析:并联运行系统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自动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提高了系统的负载适应性。
五、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1.实验平台搭建:根据系统方案设计,搭建了实验平台,包括逆变器、并联控制电路、负载等部分。
2.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析了系统输出电压质量、系统稳定性、负载适应性等方面的性能。
3.结果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具有良好的输出电压质量、系统稳定性及负载适应性,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

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摘要:一、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简介二、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三、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的优点与应用四、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的调试与维护正文:一、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简介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是一种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它主要由两个反星形连接的逆变器组成,通过并联方式实现高压直流输出。
这种电路具有较高的输电效率和可靠性,可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高压直流输电的需求。
二、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输入交流电源经过变压器升压后,分别接入两个反星形连接的逆变器。
2.逆变器中的晶闸管根据控制信号导通和关断,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3.两个逆变器输出的直流电分别经过平波电抗器和滤波器,形成高压直流输出。
4.高压直流输出通过直流输电线路传输到负载端。
三、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的优点与应用1.高效: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的输电效率较高,能够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
2.可靠性高:采用两个逆变器并联工作,一台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可继续供电,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3.应用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电路参数,满足不同场合的输电要求。
4.噪声低:采用逆变器直接输出高压直流,省去直流变压器,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噪声。
5.应用广泛: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气化铁路、船舶等领域。
四、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的调试与维护1.调试前,应仔细检查电路元件的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完整性。
2.在调试过程中,逐步加大负载,观察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确保电路稳定性。
3.定期检查电路元件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4.保持电路周围的清洁,避免尘埃和潮湿对电路造成损害。
5.定期对电路进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双反星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电路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现代电力系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动力传输解决方案。
多逆变器并联的均流控制策略

多逆变器并联的均流控制策略多逆变器并联的均流控制策略是指通过将多个逆变器连接在一起并联运行,实现电流的均匀分配和控制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多逆变器并联可以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每个逆变器的负载和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多逆变器并联的均流控制策略可以分为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两种方式。
硬件控制主要通过电路设计和元件选择来实现,而软件控制则主要通过算法和控制策略来实现。
在硬件控制方面,可以采用电流传感器和电流分配电路来实现逆变器之间的电流均衡。
电流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每个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并将其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调整每个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使其输出电流保持在设定值附近。
电流分配电路则根据每个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大小来调整其输出电压,以实现电流的均衡分配。
在软件控制方面,可以采用分布式控制算法和通信协议来实现逆变器之间的协调控制。
分布式控制算法可以将整个并联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并为每个子系统分配一个控制器。
控制器之间通过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协调,以实现逆变器之间的电流均衡。
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CAN总线、Modbus和Ethernet等。
除了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还可以采用自适应控制算法来实现逆变器之间的电流均衡。
自适应控制算法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负载情况,动态调整每个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和电流分配策略,以实现最佳的电流均衡效果。
多逆变器并联的均流控制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可靠性,还可以降低每个逆变器的负载和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多逆变器并联还可以实现系统的容错能力,当其中一个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其他逆变器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总之,多逆变器并联的均流控制策略是一种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硬件和软件控制方式,并采用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实现逆变器之间的电流均衡,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主从控制策略

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主从控制策略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研究并探讨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主从控制策略。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需求增加,三相逆变器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以及工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并联控制作为一种提升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手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通过深入了解三相逆变器控制策略以及主从控制原理,进一步研究并验证并联控制的必要性与优势,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文章的背景和意义,并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接下来,在“二、三相逆变器控制策略”中,我们会介绍三相逆变器的基本原理,并列举出其他常见的控制策略。
然后,在“三、主从控制策略及其设计原理”一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主从控制架构的概述、工作原理以及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在“四、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中,我们将介绍实验的设置与测试平台,并对不同并联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最后,在“五、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会总结本次研究的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关于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主从控制策略方面的详细阐述和深入理解。
通过本文内容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三相逆变器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并深入学习主从控制策略的设计原理以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此外,通过对不同并联控制策略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读者还可以对这些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比较。
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并促进该领域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三相逆变器控制策略:2.1 三相逆变器基本原理:三相逆变器是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用于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和断开来改变输出电压的形式和幅值。
在三相逆变器中,通常采用六个双向开关(IGBT或MOSFET)来实现对正弦波输出的控制。
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

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
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是指将多个三相逆变器连接并联,通过集中控制,实现对并联逆变器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优化控制。
该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中。
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并联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并联逆变器的具体应用需求,设计合适的拓扑结构,包括串并联和平行并联等,以实现多个逆变器之间的互连和分配负载等功能。
2. 并联逆变器的电流共享控制:通过合理的电流共享控制算法,实现并联逆变器中各个逆变器电流的均衡分配,避免因电流不均衡导致系统不稳定。
3. 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控制: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并联逆变器中的输出电压进行监测和调节,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确保并联逆变器系统的输出功率质量。
4. 并联逆变器的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设计有效的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策略,实现对并联逆变器系统中故障的快速检测和隔离,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并联逆变器的通信与协调控制:通过通信系统实现对并联逆变器系统中各个逆变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调控制,实现整个系统的集中控制和优化运行。
当前,并联逆变器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逆变器拓扑结构的设计和电流共享控制算法等方面,未来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联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控制、容错控制和通信与协调控制等关键技术,以提高并联逆变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原题

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原题(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设计思路3.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工作原理4.并联运行系统的优缺点5.结论正文1.引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逆变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许多应用场景中,为了提高电源输出功率,增加系统可靠性,常常需要将多个逆变器并联运行。
本文主要探讨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
2.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设计思路在设计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适合的单相逆变器模块,具备足够的功率输出和电压调节范围。
(2) 设计逆变器的控制电路,包括 PWM 信号生成、电流和电压采样等。
(3) 设计并联电路,包括电流和电压传感器、功率调节电路等。
(4) 设计电阻负载和变压器的连接电路,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中,每个逆变器都会输出一个电压信号,这些电压信号在并联后为负载提供电力。
为了保证并联系统的稳定性,需要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各逆变器之间的锁相,使得输出电压的频率和相位保持一致。
此外,通过检测负载电流和各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可以实现均流控制,使得各逆变器的输出功率接近相等,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4.并联运行系统的优缺点并联运行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电源输出功率,满足负载需求。
(2) 增加系统可靠性,当某个逆变器出现故障时,其他逆变器仍可继续工作。
(3) 实现均流控制,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然而,并联运行系统也存在以下缺点:(1) 系统结构复杂,需要设计并联控制电路。
(2) 系统中的互连线可能受到干扰,导致系统不稳定。
(3) 当负载电流发生较大波动时,均流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5.结论综上所述,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在提高电源输出功率、增加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设计难度和系统稳定性问题。
第1页共1页。
同型号逆变器并联的方法

同型号逆变器并联的方法
同型号逆变器并联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的两种常见方法:
方法一:直接并联法
1. 将两台逆变器并排放置,确保逆变器之间的间距足够。
2. 将并联用逆变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在一起,使用相同的接线方式和连接器。
3. 将并联用逆变器的输入端口分别接入电源和负载,以确保逆变器可以正常工作。
4. 按照逆变器操作说明书的要求,依次启动两台逆变器,调节输出电压和频率,使其与电网或负载相匹配。
5. 将并联用逆变器接入电网或负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电源电压和负载电流,使逆变器正常工作,并保持逆变器输出功率平衡。
方法二:智能并联法
智能并联法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对所连接的逆变器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保证各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等参数的一致性,实现逆变器的稳定并联。
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逆变器的型号和控制系统而异,建议参考逆变器的使用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
需要注意的是,逆变器并联使用时必须保证相位和电压同时相同时才可以,否则将会烧毁逆变器。
同时,逆变器并联时,极性必须接对,即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
此外,连接线线径必须足够粗,并且应尽可能减少连接线的长度。
总之,逆变器并联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逆变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如果不确定如何进行并联操作,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参考逆变器的使用说明书。
400Hz中频单相电压源逆变器的并联运行控制

统Ⅲ 然 而 , 变器 输 出 的并联 是交流 量 的并联 , 求 。 逆 要
1 引 言
目前,许 多特 殊场 合 都 需要 使用 大 容 量和 高 稳
定 性 的 4 0 逆变 电源 , 提 高 电源 容量 和 稳 定 性 0 Hz 而 的最好 办法 是采用 多 台逆变 器 并联 .以组 成冗 余 系
控 制 的 目的 。该方 案完 全通 过外 特性 下 垂来 实现 各
谢 孟 1,李 耀 华 ,蔡 昆 ,王 平 , 2
10 3 ) 0 0 9 (. 1中国科学院 电工研究所 , 北京 10 8 ; . 0 0 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摘 要 : 对 两 个 并 联 联 接 的 单 相 电压 源 逆 变 器 进 行 了 详 细 的 电路 分 析 , 明 了每 个 逆 变 器 输 出 电压 的 幅 值 和 相 针 证 位 可 以分 别 由其 输 出功 率 的 无 功 分 量 和有 功分 量单 独 控 制 。 针 对 4 0 z 变 器 的 特 点 。 出 了一 种 共 享 同步 信 号 并 0H 逆 提 的外 特 性 下垂 控 制 方 法 , 得 了很 好 的均 流 效 果 。 通 过 在 Ma a 的仿 真和 在两 台 1 k 样 机 上 的 实验 . 明 了该 取 t b上 l .W 5 证 方案 的有 效 性 。
各 个 电源 的输 出电压在 幅值 、频 率和 相位 上 都保 持
一
有限 . 导致 数字 控制 本 身 的相 位 量化 误差 比较 大 . 若 仅 依靠 外特 性 下垂 来实 现相位 同步 是很 困难 的。 本 文 提 出 了 一种 介 于 有 线和 无 线 之 间 的方 案 . 各 单 元共 享 一 个 由定 时 器 发 出 的 4 0 0 Hz同步信 号 . 各 逆 变器 的参 考 正 弦 电压 信 号 与该 同步 信 号 同步 。 同步信 号通 过 光纤传 播 , 既可 远距 离传 输 . 不会 受 又
组合式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第4 J 第 1期 6卷
21 0 2年 1月
电 力 电子 技 术
P w rElcr n c o e e t is o
Vo. 6,N . 1 4 o1
J n ay2 1 a u r 0 2
组合式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

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一、什么是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是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通过将多个光伏逆变器连接在一起,形成并联运行的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效率,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二、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工作原理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1.多个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到同一个光伏电池阵列,并行地接收光伏电池组的直流电能。
2.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在输出端提供给负载或并网。
3.光伏逆变器之间通过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控制,确保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当其中一个光伏逆变器故障或需要维护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至其他正常工作的逆变器,以保证系统的连续供电。
三、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优势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某个逆变器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切换到其他逆变器实现恢复,减少停机时间和影响范围。
2.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并联模式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灵活地增加或减少逆变器的数量,以适应光伏电池阵列的变化和系统容量的升级。
3.提高系统的效率:逆变器并联可以减小单一逆变器的负载,降低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4.降低系统的成本:通过并联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逆变器资源,减少新设备的采购和安装成本。
四、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应用场景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1.大型光伏发电站:在大型光伏发电站中,通常需要安装数十甚至上百个逆变器,采用并联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2.商业和工业用途:在商业和工业建筑中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并联多个逆变器,能够应对不同规模和需求的负载。
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各个光伏电池阵列可以采用并联模式,提高利用率和供电能力。
五、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技术挑战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技术挑战:1.逆变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和协同控制:光伏逆变器之间需要通过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控制,以确保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UPS并联系统逆变器并联均流控制技术

常把根据电路结构不同把 UPS 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互动 式 [1]、在线式 [2]、后备式 [3]。
传统的用电设备使用单台 UPS 系统已经足以满足其
图 1 UPS 原理图
60 日用电器技术·创新 /
用电需求,但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大型用 电设备的推广应用,因此对 UPS 电源的容量需求越来越 大。所以单台 UPS 系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 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并联多台 UPS 系统来提高 UPS 系统的 容量,但是同时在并联 UPS 系统中由于各个并联逆变器 间极易出现环流,而环流的过大会导致系统并联失败, 这就造成了系统的稳定性不够高。所以研究可以实现对 各个并联 UPS 系统实现准确控制从而实现各个逆变器并 联均流具有了重要意义。
储能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储能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储能逆变器及其联系统是一种将储能装置与电网相连,实现电力的储存和释放的系统。
储能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性能。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储能逆变器及其联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常用的控制装置,并逐步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步:了解储能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储能逆变器是一种将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设备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能实现双向功率流的装置。
它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 储能:将电网低负载时的多余电能储存到储能设备中,以备后续需要释放时使用。
2. 平滑功率:在电力需求瞬间增加时,通过释放储能设备中的电能来提供功率需求,实现对电网的调节和平滑功率。
3. 回馈电力:在电网低电能供应的情况下,通过向电网输出储能设备中的电能,实现对电网的回馈支持。
第二步:了解储能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储能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电压的控制方法和基于功率的控制方法。
基于电压的控制方法:1. 电压控制模式:根据目标电网电压进行电流控制,使逆变器输出的电压与目标电网电压保持一致。
2. 电流控制模式:根据目标电网电流进行电压控制,使逆变器输出电流与目标电网电流保持一致。
基于功率的控制方法:1. 有功功率控制模式:根据目标电网的有功功率进行电压和电流控制,使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与目标电网的需求保持一致。
2. 无功功率控制模式:根据目标电网的无功功率进行电压和电流控制,使逆变器输出的无功功率与目标电网的需求保持一致。
第三步:选择适合的控制装置储能逆变器的控制装置通常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件。
在选择控制装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装置应具备稳定的电气性能和可靠的运行能力,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2. 精度和响应速度:控制装置应具备高精度和快速的响应速度,以实现对电网负载变化的实时监测和调节。
3. 通信协议和接口:控制装置应支持常用的通信协议和接口,以方便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联接和数据交互。
光伏并网多个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及实现

摘 要 :传统 的 逆变器 并联 控制 方案 中各 个模 块相互 之 间存在 连线 。随 着模 块数 目的 增加 和模块 间距 离 的增
大, 各个 模 块之 间 的信 号容 易受 到 干扰 。根 据逆 变器 弗联 运 行 的原理 , 文分 析 了几 种 逆 变器 并联 的 控制 方 该 案, 比较 了几种 常见 的 P Q下 垂法 的优 缺 点 , 一步研 究 了无 互联 线 逆变 器并 联控 制策 略 , 进 介绍 了一 种 更 加适 合 光 伏并 网 系统 的无 置联 线逆 变 器并联 控 制方 案 , 方 案考 虑 了并 网线 路 电阻 以及谐 波 的影 响 , 该 提高 了系统 的动态 响应 能力 。通 过仿 真验证 了此 方案 的 可行性 。 关键 词 : 光伏并 网 ; 变器 并联 ;Q法 逆 P
m e h d t k s i t a co n i t o a e no c u to gr f d-c ne t d l e r ss a c n h pa a r  ̄csM e wh l, lo i pr v s t e d n on c e i e it n e a d t e i n m ct f o hr no an i i as m et o e h y am i c
中 图分 类 号 :M 6 T 4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00 ( 1)50 1— 4 10 - 172 1 -0 lo 0 0
Abs r ct T ad t aln e t rp r l n r l c em e hchha e t o ne t n a o g e h m o l i h n r as n t e n J — ta : r ion v re a al co to h i i el s sw i v he c n c i m n ac due W t t e i c e e i h L o h m be fmodue nd t e i c e s h sa ce a o g m o l , e sgn s a o g e ch m o l e v l r bl o s fe t re — ro ls a h n r a eso t e dit n m n f duest i al m n a h due 8r une a e t u ri e f r n e ceAcc r n t h rn i e o a al e  ̄ i n o n re st i p ay s s v r lpa a lliv t r c t c e e a d n o dig o t e p i cpl f p r l op r o ive t r , s pa eran lz e e a r l n er on r s h m s.n el f h e e ol c m p r dv n a s a d s d an a esof e e al o n onPQ o  ̄ h dsFu e .t y ft o to e hn l y o ar l o a esa a t ge n dia v t g v r r m s c dr op m o , Rh rsud s o he c n r l c oog fp al t el
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原理

单相逆变器并联运行是指将多个单相逆变器连接在一起,共同输出交流电力。
其原理如下:
1. 并联控制:通过控制系统对多个单相逆变器进行并联控制,使其输出频率、相位和电压保持一致。
2. 电流均衡:在并联运行中,通过电流均衡控制,使每个单相逆变器输出的电流相等,从而保证各个逆变器的负载均衡。
3. 电压均衡:通过电压均衡控制,使每个单相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相等,从而保证各个逆变器的负载均衡。
4. 通信同步:通过通信系统实现多个单相逆变器之间的数据同步,确保各个逆变器的运行状态一致。
5. 故障保护:在并联运行中,如果其中一个逆变器发生故障,其他逆变器会自动接管其负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原理,多个单相逆变器可以实现并联运行,共同输出交流电力,提高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和可靠性。
共直流母线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运行方式

共直流母线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运行方式宋春伟;郭永洪;曾正;孙丽宏【摘要】为使共直流母线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GIPS)实现理想无环流运行状态,各并联单元输出的脉宽调制电压波形需要保持一致,也就是各并联单元驱动信号需保持同步.借助并联系统各单元驱动信号的同步约束规律,可容易将被提出的H桥死区消除正弦脉宽调制应用于共直流母线GIPS,从而避免死区效应对并网电流的影响.由数字信号处理器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结合的数字控制系统易于实现所提出的并联运行方式.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运行特点与有效性,GIPS基本能够实现无环流运行状态并且在整个运行阶段无需设置死区时间.%Keeping no difference in the instantaneous output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PWM) voltages of parallel inverters was the ideal operation status of a grid-connected inverter parallel system ( GIPS) to a-chieve no circulating current among parallel inverters .In other words , the gate control signals for swit-ches in parallel inverters should be synchronized .By means of the uniform constraint of the gate control signals for switches , the H-bridge dead-time elimination 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 ( SPWM ) presented can be easily applied to GIPS with common DC link .Thereby ,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by dead time can be avoided .The proposed operation method is easy to be implemented on the digital con-trol board us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DSP) and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 FPG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features of the proposed operation method . GIPS can basically achieve no circulatingcurrent among parallel inverters , and the dead-time isn't neces-sary within the entire running time .【期刊名称】《电机与控制学报》【年(卷),期】2017(021)012【总页数】8页(P9-16)【关键词】共直流母线;并联;并网逆变器;环流;死区【作者】宋春伟;郭永洪;曾正;孙丽宏【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27;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27;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4大容量并网逆变器可以用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静止无功发生器、有源电力滤波器等。
全桥逆变器输入端并联电容

全桥逆变器输入端并联电容是一种常见的电路设计,它可以起到保护电路、提高稳定性等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并联电容在全桥逆变器输入端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首先,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全桥逆变器输入端的功率因数。
当电流通过全桥逆变器时,会产生谐波电流,这些谐波电流会使功率因数变低,进而影响电路的效率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联电容可以吸收谐波电流产生的脉冲电压,从而降低电流中的谐波分量,提高功率因数。
其次,并联电容可以降低输入电流的峰值,从而减少电路的发热和损耗。
当电流通过全桥逆变器时,会产生较大的峰值电流,这些峰值电流会导致电路发热和损耗增加。
通过并联电容,可以有效地吸收这些峰值电流,从而降低电路的发热和损耗,延长电路的使用寿命。
此外,并联电容还可以提高全桥逆变器的稳定性。
当输入电压或负载变化时,全桥逆变器可能会产生震荡或停顿。
通过并联电容,可以平滑输入电压和负载的变化,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全桥逆变器的稳定性。
在设计并联电容的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电容类型和规格,以满足电路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电容在容量、耐压、频率特性等方面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全桥逆变器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 合理配置电容的数量和位置,以充分发挥电容的作用。
需要根据电路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电容的数量和位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3. 注意电容的散热问题。
电容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采取适当的散热措施,以保证电容的正常工作。
4. 考虑电容的绝缘问题。
并联电容需要连接在电路上,因此需要保证电容的绝缘性能良好,避免出现短路等问题。
总之,并联电容在全桥逆变器输入端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发热和损耗、提高稳定性等。
在设计电路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电容类型和规格、合理配置电容的数量和位置、注意散热问题以及保证绝缘性能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百≯ 守
圈5两逆变器并联向负载供电
上式表明,两模块有功功率的均衡主要取决于功 率角al和82的一致性,而无功功率主要取决于逆变 器输出电压有效值EI和E2的一致性。令各模块
∞2∞o—m·P
V=Vo—n·Q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套——第—七—次——奎—国—学—术——舍—设———————————————————~~
逆变器的并联运行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刑 岩戚惠严仲光赵修抖(南京210016)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其供电系统的容量、性 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也推动着电力电子技术的 研究不断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多模块并联实现 大容量电源被公认为当今电源变换技术发展的重要 方向之一。多个电源模块并联,分担负载功率,各个 模块中主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太大减小,从根本上提 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同时,各模块的功率容量减小 而使功率密度大幅度提高。另外,多个模块并联,可 以灵活构成各种功率容量,以模块化取代系列化,从 而缩短研制、生产周期和成本,提高各类开关电源的 标准化程度、可维护性和互换性等。
(1)一台或多台投人运行时,相互问及与系统的 频率、相位、幅度必须达到一致或小于容许误差时才 能投人,否则可能给电网造成强烈j中击或输出失真。 而且并联工作过程中,各逆变器也必须保持输出一 致,否则。频率的徽弱差异的积累将造成并联系统输 出幅度的周期性变化和波形畸变;相位不同使转出幅 度不稳。
(2)功率的分配包括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均分 配,即均流包括有功和无功均流。直流电源的均流技 术不能直接适用。
本相同,Uh引起的偏差电流j dr|,,则滞后U1、U2 90‘,因此对相位偏差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偏差电流有 功分量的控制,使两通道分担的有功功率趋于均衡; 雨对幅值偏差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偏差电流无功分量 的控制,使无功功率趋于均衡。
偏差电流可以通过圈2电流检测环CT LOOP实
现。设通道1、2的电流互感器副边电流分别为,1、
式中。o、Vo分别为空载时的角频率和有效值,m、n 分别为m和V的下降率。
下垂特性使各模块的功率流受控。两模块并联 时,下垂特性使系统的频率和电压跌落到新的工作 点,该点环流最小。 2.2非线性负载的均流
此时。视在功率S的表达式中又增加丁一项谐 波电流造成的失真功率D:
S2=P2+Q2+D2 与基渡无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不同,只词速逆变器输出电压的 基波分量不会影响失真功率,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 一是作为失真功率的函散调整电压环增益,使电压环
(1)各个逆变器模块的基准信号发生电路之间 通过局部反馈(同步信号)实现基准信号的同步(同 频、同相、同幅),为各模块提供公共的基准信号;
(2)各模块的电压调节器的辕出信号共同作用 生成各模块公共的电流基准。
并联系统突出的结构特点是: (1)电压基准同步环节和电流基准生成环节分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七班奎国学书会议
4热同步并机技术[8]
一种称做“热同步并机”的邀变器件并联技术。已 应用在UPS产品中。它不需要在两台UPS之间设 置通信信号,在先进的微处理器所提供的数字信号处 理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独特的自适应调控技术,每台 UPS只需检测自己的输出电压、电流、相位和功率的 变化状态.就能实现同步和均流。其基本原理是:首 先,两台uPS的输出电压被调至相同的幅度,参数和 性能的一致性必须很好。在这一前提下.并联工作 时,若其相位略有差异则输出波形处于“超前”状态的 那台,就会承担较大的负载电流。因此,每台UPS检 测自己每个周期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当变化量增大 时,说明其相位超前、应略降低输出频率。每次频率 的调节量(步长)是投小的,以确保负载均分的平滑性 和频率精度。它可以做到模块的均流的不平衡度小
法。数据采集与处理,V01.14,№.41999
10邢岩,严仲光.一种新的并联运行逆变器系统的研究。电 力电子技术,V01.33,No.6.1999.12
作者简介
戚惠硕士研充生,研充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
邢岩、严仰光晃另一文
噼一Conu_o【Led md 0且砥一CoauoUed PWM lnv咀瞄妇
UPSParalldOperation IEEETram.onPE’V01.10.N。5,1995. 547^一558
6叶家盒,赵国蜂。PWIvl逆变器双机并联运行控莉系统的研 究。电子电子技术.1996年第3期 '篙伟.陈坚.罾_WM遒变器的并联运行。电力电子技术, 1.997年第3期.30—33 8李成章、智能化UPS供电系统原理与维修。北京:电子工 业出版社,99.3 9邢岩.严仰光.逆变嚣并联系统中基准信号同步的一种方
这一方法适合开环控制的低频调制逆变器,电流
一
篷彗一
2.1竣性负载的均流
令ZE。为纯感性,由图5,可导_出模块f(i=l,2) 的有功功率
P|-譬smi
Q;:业掣 无功功率
图2电流检测环
图4并联系统中一个模块的控捌框图
‘‘‘11£dj【}
图3系统控制框田
检测、分解和控制实现电路复杂,调节时同长、精度 低。
80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DC/IX;变换器并联运 行技术,现已取得实用性的成果,而新的均流技术、系 统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同主电路和 控制电路的研究发展过程一样,逆变器并联运行技术 的研究也是在借鉴DC/[】c并联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深 人,但由于其正弦输出,其并联运行远比直流电源困 难,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2外特性下垂法[4]
出发点类似于直流输出变换器并联均流的下垂 法。模块间没有控制信号连线。它仅以本模块有功 功率、无功功率和失真功率为控制变量,从而使各模 块独立工作。各模块有自己的控制回种,之间唯一的 连接是各模块交流并联功率输出线。均流靠模块内 部输出频率、电压和谐波电压分别随之辖出的有功功 率、无功功率和失真功率呈下垂特性,从而实现同步 和均漉。
缺点是只适用于电流型控镧的逆变器。
参考文献
0pe口妇of 1 D.E,BAKER.E,R.HONIGFORD.Pa.,-alJel
VSCF Electical Power C,eslerat01.s.8AE一881410
2严仰光主编,航空航天器供电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工业 出版社,1995
3王晨.空速恒频率电源变换器研究【硕士论文3。南京:南
PDC的主要功能是监控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 按各单元的视在功率Si为各工作单元分配电流。
该并联系统采用单一电压调节器,CCPI单元无 需同步电路.故系统稳定性好.易于容量扩展;均流效 果好。问题是VCPI、OCPI和PDC是不同性质的模 块单元,构成复杂,不能完全实现系统冗余,存在故障 瓶颈现象。
京航空航天大学,199"1 4 A Tuladhar,H J/n,T Unger.K M^uch ParaIId Operation
of Srlde Phase Inverter Modules With No Conm9]lDrdtdⅢ艟一
tiom.A瞰:卯.94—100
5 Jhn—hhChin andCKIIg—LungChu.CarbOnationVoI卜
散在各个逆变器模块中.各模块完全等价。 (2)构成并联系统时不用附加额外的控制模块,
通过模块阃的少量信号线(2~3条)实现输出同步和 均流。
(3)理论上可以任意数目模块关联,也可单机运 行。其优良的控制性能体现在:
fi]关联系统的动、静态性能不低于单模块设计 性能。
[2]各模块电感电漉的均衡程度基本上只取决 于各模块电汽反馈系数的一致性。当电流采样电路 参数安全相同时,理论上各模块控有均流误差。
(3)故障保护。除单机内部故障保护外,当均流 或同步异常时,也要将相应逆变器模块切除。必要时 还要实现不中断转换。
目前,实现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几类典型方法有:
1自整步法[1。2。3]
并联系统中各模块是等价的,投有专门的控制模 块。通过模块的均流线实现同步和均流。源于航空 恒速恒频(CSCF)电源的白整步并联技术[2]。其基
如[5]介绍的主从式并联系统,由一个电压控制 PWM逆变器(vI:P1)单元、数个电流控制pWM逆变 器(oCPI)单元(功率单元)和功率分配中心(PDC)单 元组成并联系统。并联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6,它包
括:
CCPI单元必须具备快速响应性能以跟随所分担 的负载电流,不需要PLL实现同步,故可适应VCPI 输出频率的变化。输出电压被看作干扰输人、通过前 馈加以补偿。
vCPI单元通过锁相环(PLL)使其正弦输出电压 与市电或自身产生的基准电压信号同步、而输出电流 取决于负载性质。它与常规的逆变器或UPS无异。
228
无主从同步、均流技术【9.10]
在分析和借鉴逆变器现有关联方法的基础上,我 们研究了一种基于先进的电流型瞬时反馈控制技术 的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构成方式。其实现要点是:
偏差电压Ud(=Uda+‰),从而酸小环流,d(』山十
jh)(圈1(a))。类似CSCF电豫系统,逆变器输出端 一般接有串联电感L和分流电容C构成的输出滤波 器,但并联时两通道问的差模阻抗(Z】一Z2)(图l “))只含L,而C归人负载阻抗。忽略导线电阻,则
Ud|引起的偏差电流J血,滞后U^90’、与U1、U2基
该方案的优点是各模块仅在负载端相连、方便现 场组成并联系统,特别适合于分布式并联系统。缺点 是下垂特性造成系统的频率和电压随负载而变、偏离 理想工作点(虽然理论上偏离可以很小)。文中提供 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均流效果不够理想、特别是 动态过程或带非线性负载时。算法实现复杂。
3主从模块法[5,6,7]
227
中玛电工技术学喜电力电于学会第七'次仝国学术会议
的增益和带宽随谐波分量而降低,从而得到所需的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