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构造运动60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海底扩张:美国的赫斯和迪茨 在地幔对流说的基础上,提出 了海底扩张说。这一学说认为, 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和大陆裂 谷处上升涌出,涌出的地幔物 质冷凝成新的洋底,并推开先 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 扩张。当洋底扩张到达海沟处, 向下俯冲,重新回到地幔中 。
24
25
板块构造学说
1968年法国勒皮雄根 据地震带、地形和地 质等方面的资料将全 球划分为七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 块、印度板块、非洲 板块、北美板块、南 美板块和南极板块。
沉积岩的岩相变化,就意味着地壳运动 的方向、速度变化;沉积岩的厚度变化却反 映了升降运动的幅度。
如果同一种沉积岩在浅海中沉积,当沉 积的厚度超过浅海深度,若超过愈多,说明 地壳下降幅度愈大。反之,如果同一种沉积 岩沉积很薄,甚至产生缺失,这就说明该地 区相对上升的幅度很大,也意味着该地区已 露出水面
(4)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位移可达几千千米。 运动中各板块间或分散裂开或碰撞焊合或平移相错,由此 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0
板块的划分:以板块边界为基础,将全 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1.欧亚板块; 2.非洲板块; 3.印度板块; 4.太平洋板块; 5.南极洲板块; 6.北美洲板块; 7.南美洲板块。
阿勒格尼运动
广西运动
加里东运动
埃里运动
中国构造期划分
阿
尔
喜山期
卑
斯
燕山期
期
印支期
海 西 期
加 里 东 期
晋宁运动 四堡运动 吕梁运动 鞍山运动
卡里利运动 乌克兰运动
贝尔特运动
晋宁期
吕 梁期
鞍 山 期17
18
第三节 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 南美与非洲大陆海岸线形 态极为相似
2.海底扩张 地磁场倒转 3.地幔对流 大洋中脊 连续的地震活动带把岩石圈分割成大小 不同的块体称为板块。
在这里,北美板块正在向北 移动,而太平洋板块则正在 向南移动。圣安德烈斯断层 最壮观的地方,是在它穿过 旧金山以南约480千米的卡 里索平原处。两大板块以每 年约13毫米的速率相互间在 一侧擦滑而过。有时,它们 的通道平滑,平安无事;有 时,它们相互间摩擦或碰撞 。当发生断裂、脱落时,便
可能引发大地震。
二、水平运动 地球物质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表
现为岩石圈的挤压或扩张、剪切。因而引起强烈的褶皱、
断层,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巨大的地堑、沟谷等(造
山运动)。
挤压
扩张
剪切
10
岩石圈中最大规模的水平运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动画演示
11
现代水平运动的典型例子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是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
该断层形成于140 Ma前的侏罗
代 新生代 中生代 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 晚元古代
纪 第四纪 第三纪 白垩纪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震旦纪
中元古代 早元古代
太古代
主要构造运动名称
中国
西欧
北美
喜山运动 新阿尔卑斯运动 帕萨纳运动
燕山运动 印支运动
新西米利运动 老西米利运动
内华达运动
苏皖运动
海西运动
纪,从那时至今一直运动。
1882~1946年间做了4 次定期
测量,发现断层西侧地块往西
北方向错动位移。平均1cm/a ,
1906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以及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强烈地震
主要是由于该断层错动位移引
起的。
12
San Andreas Fault 圣安得列斯断层航空照片
三根大理石柱
13
圣安德烈斯断层
3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方向和证据
4
一、垂直运动 是组成地球的物质沿地球半径方
向上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运动。 它主要引起地表海洋、陆地及其分布的变化(造
陆运动)、地势高低的改变、岩体的垂直位移以及层 状岩层中大型平缓弯曲的形成等。
5
地壳垂直运动的主要标志
1.沉积相及其变化 沉积相:能够综合反映一定古地理、古气候 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例如滨海碎屑岩相、 河流冲积相等。 2.超过沉积环境允许的沉积物厚度 3.地层接触关系 4.岩层产状的变化
19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 的上覆刚性岩石圈和下伏塑性软流圈;
(2)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 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其 驱动力来自地幔对流物质;
(3)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缘则由于板块的 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第八章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 泛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 表层(岩石圈,主要是地壳)的机械运动. 如大洋板块的漂移和俯冲、大陆壳的破裂 及相对错移、区域性的隆升和沉降、地质 体的变形与变位等。构造运动也称为地壳 运动或岩石圈运动。
1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2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方向和证据 第二节 构造分区 第三节 板块构造学说 第四节 地震作用
14
地壳水平运动的主要标志
1. 垂直运动的多数标志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水平运动的影响,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纵弯褶皱组合、逆冲推覆、伸展与滑 脱拆离、平移断层、水系及山脊的错移等。
15
第二节 构造分区
1.构造运动的稳定区(板块内部)和活 动区(板块边缘)、 槽台学说
2.构造活动阶段
16
地 质 时代
6
岩相及厚度变化
• 比如说,地壳上升,沉积物的粒度变粗, 厚度变小,甚至没有沉积物,而使地表遭受 风化剥蚀(这是海退);如果地壳下降,沉 积物的粒度变细,厚度加大(这是海进); 如果地壳运动活动频繁,交替出现,自然沉 积物的粗细就复杂多变。反之,如果地壳运 动相对稳定,沉积物就趋于简单化。
7
岩相及厚度变化
8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古 罗马时代神庙的大理石柱是升 降运动的最好例子。柱子下部 一段是在1533年火山喷发时被 火山灰掩埋部分,柱面光滑; 其上2.7m一段在地壳下降时淹 没在海水中,被海水和牡蜊侵 蚀了许多小孔。18世纪中期, 全柱升出海面。19世纪,地面 又开始下沉,柱脚已被海水没。
海水侵蚀部分 9
21
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过程
板块构造学说是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构造运 动理论。它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22
大陆漂移:是德国探险
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 学家魏格纳提出。他从大 西洋两岸大陆边缘形态正 好可以拼接起来的现象着 手,搜集了大量有关地质 构造、古气候、岩石和化 石等资料,分析研究了它 们的相似性之后,提出了 大陆漂移的设想。
海底扩张:美国的赫斯和迪茨 在地幔对流说的基础上,提出 了海底扩张说。这一学说认为, 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和大陆裂 谷处上升涌出,涌出的地幔物 质冷凝成新的洋底,并推开先 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 扩张。当洋底扩张到达海沟处, 向下俯冲,重新回到地幔中 。
24
25
板块构造学说
1968年法国勒皮雄根 据地震带、地形和地 质等方面的资料将全 球划分为七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 块、印度板块、非洲 板块、北美板块、南 美板块和南极板块。
沉积岩的岩相变化,就意味着地壳运动 的方向、速度变化;沉积岩的厚度变化却反 映了升降运动的幅度。
如果同一种沉积岩在浅海中沉积,当沉 积的厚度超过浅海深度,若超过愈多,说明 地壳下降幅度愈大。反之,如果同一种沉积 岩沉积很薄,甚至产生缺失,这就说明该地 区相对上升的幅度很大,也意味着该地区已 露出水面
(4)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位移可达几千千米。 运动中各板块间或分散裂开或碰撞焊合或平移相错,由此 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0
板块的划分:以板块边界为基础,将全 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1.欧亚板块; 2.非洲板块; 3.印度板块; 4.太平洋板块; 5.南极洲板块; 6.北美洲板块; 7.南美洲板块。
阿勒格尼运动
广西运动
加里东运动
埃里运动
中国构造期划分
阿
尔
喜山期
卑
斯
燕山期
期
印支期
海 西 期
加 里 东 期
晋宁运动 四堡运动 吕梁运动 鞍山运动
卡里利运动 乌克兰运动
贝尔特运动
晋宁期
吕 梁期
鞍 山 期17
18
第三节 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 南美与非洲大陆海岸线形 态极为相似
2.海底扩张 地磁场倒转 3.地幔对流 大洋中脊 连续的地震活动带把岩石圈分割成大小 不同的块体称为板块。
在这里,北美板块正在向北 移动,而太平洋板块则正在 向南移动。圣安德烈斯断层 最壮观的地方,是在它穿过 旧金山以南约480千米的卡 里索平原处。两大板块以每 年约13毫米的速率相互间在 一侧擦滑而过。有时,它们 的通道平滑,平安无事;有 时,它们相互间摩擦或碰撞 。当发生断裂、脱落时,便
可能引发大地震。
二、水平运动 地球物质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表
现为岩石圈的挤压或扩张、剪切。因而引起强烈的褶皱、
断层,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巨大的地堑、沟谷等(造
山运动)。
挤压
扩张
剪切
10
岩石圈中最大规模的水平运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动画演示
11
现代水平运动的典型例子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是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
该断层形成于140 Ma前的侏罗
代 新生代 中生代 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 晚元古代
纪 第四纪 第三纪 白垩纪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震旦纪
中元古代 早元古代
太古代
主要构造运动名称
中国
西欧
北美
喜山运动 新阿尔卑斯运动 帕萨纳运动
燕山运动 印支运动
新西米利运动 老西米利运动
内华达运动
苏皖运动
海西运动
纪,从那时至今一直运动。
1882~1946年间做了4 次定期
测量,发现断层西侧地块往西
北方向错动位移。平均1cm/a ,
1906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以及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强烈地震
主要是由于该断层错动位移引
起的。
12
San Andreas Fault 圣安得列斯断层航空照片
三根大理石柱
13
圣安德烈斯断层
3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方向和证据
4
一、垂直运动 是组成地球的物质沿地球半径方
向上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运动。 它主要引起地表海洋、陆地及其分布的变化(造
陆运动)、地势高低的改变、岩体的垂直位移以及层 状岩层中大型平缓弯曲的形成等。
5
地壳垂直运动的主要标志
1.沉积相及其变化 沉积相:能够综合反映一定古地理、古气候 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例如滨海碎屑岩相、 河流冲积相等。 2.超过沉积环境允许的沉积物厚度 3.地层接触关系 4.岩层产状的变化
19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 的上覆刚性岩石圈和下伏塑性软流圈;
(2)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 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其 驱动力来自地幔对流物质;
(3)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缘则由于板块的 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第八章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 泛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 表层(岩石圈,主要是地壳)的机械运动. 如大洋板块的漂移和俯冲、大陆壳的破裂 及相对错移、区域性的隆升和沉降、地质 体的变形与变位等。构造运动也称为地壳 运动或岩石圈运动。
1
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
2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方向和证据 第二节 构造分区 第三节 板块构造学说 第四节 地震作用
14
地壳水平运动的主要标志
1. 垂直运动的多数标志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水平运动的影响,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纵弯褶皱组合、逆冲推覆、伸展与滑 脱拆离、平移断层、水系及山脊的错移等。
15
第二节 构造分区
1.构造运动的稳定区(板块内部)和活 动区(板块边缘)、 槽台学说
2.构造活动阶段
16
地 质 时代
6
岩相及厚度变化
• 比如说,地壳上升,沉积物的粒度变粗, 厚度变小,甚至没有沉积物,而使地表遭受 风化剥蚀(这是海退);如果地壳下降,沉 积物的粒度变细,厚度加大(这是海进); 如果地壳运动活动频繁,交替出现,自然沉 积物的粗细就复杂多变。反之,如果地壳运 动相对稳定,沉积物就趋于简单化。
7
岩相及厚度变化
8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古 罗马时代神庙的大理石柱是升 降运动的最好例子。柱子下部 一段是在1533年火山喷发时被 火山灰掩埋部分,柱面光滑; 其上2.7m一段在地壳下降时淹 没在海水中,被海水和牡蜊侵 蚀了许多小孔。18世纪中期, 全柱升出海面。19世纪,地面 又开始下沉,柱脚已被海水没。
海水侵蚀部分 9
21
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过程
板块构造学说是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构造运 动理论。它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22
大陆漂移:是德国探险
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 学家魏格纳提出。他从大 西洋两岸大陆边缘形态正 好可以拼接起来的现象着 手,搜集了大量有关地质 构造、古气候、岩石和化 石等资料,分析研究了它 们的相似性之后,提出了 大陆漂移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