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关于屈原与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6 屈原与楚辞
屈原被贬离开国都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前278),秦将白起攻 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 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 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
②作品
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赋25篇。 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 作有《离骚》、 《九歌》(11篇)、 《天问》、《九章》(9篇)、《远 游》、《卜居》共2 4篇。 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屈原的作品共计2 3篇。正是这23篇 奠定了屈原在文学 史上的崇高地位。
离 骚
《离骚》充分表现了他的“美 政”理想: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 思想,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和贤臣, 深刻揭露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 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从而 表现了他坚持理想节操,“虽九死 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 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 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 斗争的实录。
③痴狂人生的沉湎者
1)理想主义者的痴狂情结 痴狂与愤怨有关: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 痴狂与绝望有关 2)理想主义者的向死而生情结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表示将用生命来殉自己的‚美政‛理想。
2.《九歌》的文化内涵
①颂神
‚暾将出兮东方,
照吾槛兮扶桑‛,‚青云衣 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东君》
②赞颂英雄
‚带长剑兮挟秦弓,身首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
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国殇》
③人神之恋
若人有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 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 赤 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 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 兮 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 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 昼 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 岁既晏兮孰华予。…… 《山鬼》
屈原和《楚辞》参考资料
词语解释补充: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佩刀陆离:参差杂乱→长剑低昂貌《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2.忽临睨夫旧乡..王逸《楚辞章句》:旧乡,楚国也。
言己虽升昆仑,过不周,渡西海,舞《九韶》,升天庭,据光曜,不足以解忧,犹顾视楚国,愁且思也。
另提供一说,供参考:旧乡,即指昆仑,而非楚国。
在上文里写道,诗人想象自己接受神巫劝告,远逝自疏,但忽然改变方向,“邅吾道夫昆仑”。
这是因为新疆、青海、甘肃一带的昆仑山是高阳氏的发祥地,也是高阳氏的葬地、人在困窘无望时,追念祖先,想到祖坟上去哭诉一番,寄托感情,是人之常情。
这里所“临睨”到的“旧乡”,正是指昆仑山。
看到祖先的发祥地,想到先人创建的基业正面临崩溃覆灭,怎么能不极度悲伤、顾而不行呢!所以,把“旧乡”解释成郢都、楚国,是不符合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和已行至西方上空的描写实际的。
(参阅姜亮夫《说高阳》,载《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思考题:一、如何正确理解《楚辞》的地方特色?先来看《楚辞》的地方特色,即所谓“楚味”。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至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
康回倾地,夷羿毙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
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
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
擿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
(《文心雕龙·辨骚》) 《楚辞》的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导源于楚人神话巫教观念的神巫色彩荆楚地区开发较晚,保留着比中原更多的远古神话和上古遗风。
《国语·周语》:“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
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
……神狎民则,不蠲其为。
”《楚辞章句·九歌序》:“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楚辞和屈原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 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天问》和《招魂》
《天问》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后,相传他走 进楚国先王之庙和公卿祠堂,见到壁上所 画的天地山川、神灵鬼怪及古代圣贤的故 事,于是援笔发问,以抒忧泄愤。诗中共 提出 170 多个问题,涉及很多神话传说和 历史故事,表现了屈原的怀疑批判精神和 深沉的忧国情绪。
第二十二节 屈原 的作品
离骚
1 、《离骚》的篇名和创作背景 《离骚》约作于怀王末年屈原被放逐之
后。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离骚”就 是“遭遇忧愁”的意思。王逸则把“离 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今人游国 恩认为“离骚”就是楚国的乐曲《牢 商》,其含义则是“牢骚”。
2 、《离骚》的内容
《离骚》全诗共 370 多句, 2400 多字,分 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诗人自序身世 、现实以及因参与政治革新而受谗被疏的 过程,抨击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后一部分 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诗人被疏之后的不懈求 索和最终选择
《九歌》中还常常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感 情,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例如如《湘夫 人》中这样描写湘君等候湘夫人的情景:
帝子降兮北渚 , 目眇眇兮愁余。嫋嫋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 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 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 2 )《离骚》中广泛运用了比 兴手法。
屈原使比不再局限于以物比物,兴也不仅 仅用于作品的发端。他用具体鲜明的形象 来比喻人的品质和志行,诗中的比兴带有 普遍的的象征意义,“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 句》)。
【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关于屈原与楚辞
【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关于屈原与楚辞第一篇:【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关于屈原与楚辞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楚文化源于中原文化,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二、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原很一致。
三、习俗和审美趣味上“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崇尚巫风的习气受夏商文化和当地土著民族风气的影响。
对楚国审美风气影响明显,使其艺术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四、楚当时由盛而衰,内部政治黑暗,贵族间相互倾轧的社会现实。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生平及思想。
(一)两次放逐经历。
一次汉北,一次江南,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二)主张联横,对理想充满信心,对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满了哀怨、愤激。
二、楚辞。
(一)“楚辞”之名始见于汉武帝时,这时已经成为专门学问,与“六经”并列。
(二)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是指有楚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三)直接渊源是《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祭歌的浪漫精神,影响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由于楚辞和汉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又称“屈赋”。
(四)西汉末,刘向辑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
《汉书·艺文志》载屈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共24篇。
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
《离骚》一、概述。
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一)“离骚”解释。
司马迁:遭受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王逸: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云:“离,别也;骚,愁也。
”(二)一般认为写于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二、思想。
(一)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感情反复迸发,形成回旋复沓的特点。
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精讲
• (3)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对楚辞的产生有着重要的 作用。 • A、《诗经》的影响 • 《橘颂》、《天问》篇基本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加以 重叠而成,《诗经》的比兴手法也为楚辞所继承并发展。) • 皮锡瑞:“《三百篇》后得风、雅之旨者,惟屈子楚辞” (《经学通论》) • B、在形式方面,楚辞也接受了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辞采 的游说之风的浸染。 • 无论从闳阔的篇章、汪洋恣肆的气势、自由灵活的句式, 还是从接近口语的虚词之运用,对楚辞体的形成发展都有 启发和推动意义。
•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 龙· 辨骚》)作为一代文学标志的楚辞,正 是屈原根植于楚文化的沃土,沐浴中原文 化之风,吸取了楚国民间文学的营养,而 “自铸伟辞”的天才创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 一、屈原生平、思想与创作情况 1、生平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 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出 身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其祖先屈 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 地,乃以“屈”为氏。屈原一生经历了 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 楚以“蛮夷”自称,中原人也称之为“南蛮”、 “荆蛮”。楚文化除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 不可分割的联系外,其变异性极为突出,无论在 地理、物产、风俗、民情、服饰、制度、语言、 音乐等方面,都呈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 •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特别在宗教方面,“信巫 鬼,重淫祀”(《汉书· 地理志下》) • 桓潭《新论》记载:“楚灵王简贤务鬼,信巫觋 (xi,男巫师),祀群神,躬执羽帗(bo),起舞坛 前。吴人来攻,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顾 应之曰‘寡人方乐神明,当蒙福祐,不敢救 民。’”
2、“楚辞”产生的文化渊源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屈原和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学习笔记:屈原和楚辞屈原和楚辞楚辞,既指战国时屈原创作的一种“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新诗体,又指西汉刘向编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书中辑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汉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原创造的诗体而成的作品。
《楚辞》和《诗经》都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楚辞产生于楚地,其中既有楚文化的特点,又融合着中原文化的某些特征。
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就是楚文化中巫文化影响的产物。
《楚辞》中的一些作品如《九歌》、《阳春》、《白雪》等都是当时楚地的乐曲名称。
长短不一的句式、句尾或句中用语气词“兮”等特点也和中原地区的歌谣体式不同。
而有些作品的四言句式和隔句句尾使用“兮”字则是受中原文化中《诗经》的影响。
可以说,楚辞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共同的产物。
当然,如果没有诗人屈原的创造,也不会有楚辞的成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是楚国的贵族。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怀王和楚顷襄王两个时期。
怀王时,曾任怀王左徒,他博闻强志,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对内主张举贤授能。
屈原又有杰出的外交才干,“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深受怀王的信任和重用。
但因为他的改革措施触动了一部分旧贵族的利益,上官大夫靳尚在怀王面前对屈原进行诬陷,离间怀王和屈原的关系,屈原因此遭到怀王的疏远,被免去左徒之职,只做了一个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教育的官,后来还被怀王流放到汉北地区。
屈原被放逐之后,他以前实行的政策全部中止,楚国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败,不但损失了大片国土,最后连楚怀王也被秦国拘留,死在了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因为反对令尹子兰等人的投降政策,再次受到谗害,被流放到江南沅水、湘水一带。
在屈原再次被放逐的期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楚国国都郢都沦陷,顷襄王外逃。
公元前233年,楚国被秦国消灭。
约在郢都沦陷的那一年,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死的时间据说是夏历五月五日,后来人们每年的这个时间便到江边举办赛龙舟等活动来纪念他,端午节因此而产生。
2017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屈原和楚辞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节 楚辞的产⽣ 1.楚辞的名称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夫屈原开创的⼀种新诗体。
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等⼈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的作品,⼜把西汉贾谊等⼈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
⾄东汉王逸加⼊⾃⼰的⼀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汉代⼈往往把“楚辞”称为“赋”,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
“楚辞”和“赋”,不仅体式不同,⽽且其性质也有很⼤差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较整齐。
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
2.楚辞的产⽣。
综合运⽤:楚辞产⽣的相关要素。
⼀、楚辞⾸先是楚⽂化的产物。
1.楚辞的产⽣,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着道地的楚地⽅⾔等。
⼆、楚辞的产⽣还受到北⽅⽂化的影响。
1.南北的思想⽂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化渐为楚⽂化所汲取。
2.战国时期北⽅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当也对楚辞有不⼩影响。
总之,楚辞的产⽣,既源于楚国固有的⽂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也接受了北⽅⽂化的影响,在楚辞的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的印记。
楚辞是在南北⽂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于楚国的地域特⾊鲜明的新诗体。
3.楚辞的⽂体特点 综合运⽤:楚辞的⽂体特点。
就体式⽽⾔,楚辞实际上有两种: ⼀、类于《诗经》⽽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前者基本是四⾔体⽽少⽤虚字,后者也是四⾔体⽽单句句尾⽤“兮”字。
(不是楚辞的典型体裁)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从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从体式⾔,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增长,句式也由四⾔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屈原和楚辞
司马迁说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
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 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我们认为:《渔父》显然不是屈原所作,至于《大 招》,也不应该是屈原所为。《远游》和《卜居》 两篇不好确定。
屈原的作品(二)
《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 三种类型的代表。其中,《离骚》一组,《九歌》 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参考书目
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陈子展《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版。
《九歌》、《招魂》、《天问》
《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 品,都不直接涉及屈原本人的生活经历。 前二种与楚地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有 密切关系,后一种却是对神话传说和社 会历史的质疑。但这三部作品,又从各 方面曲折地反映了屈原的个性和思想情 感,同时也是研究楚文化的基本材料。
《九歌》
《九歌》的名称,见于《左传》、《离骚》、 《天问》和《山海经》,可见这是一种古老 而著名的乐曲。
第四节
其他楚辞作家
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司马迁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 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而终莫敢直谏。” 宋玉、唐勒、景差三人中,唐勒无作品存世。 而景差,王逸《楚辞章句》在《大招》一篇下 先标为屈原作,又说“或言景差”,且《大招》 又非出色之作,可存而不论。故可以具体评述 的,宋玉一人而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屈原与楚辞
屈原与楚辞一、屈原1、生活背景:屈原生活于楚怀王、楚襄王由盛转衰的时代。
2、生平概述: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3、屈原的政治理想(儒家理想)“美政”①国君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②“举贤授能”、“罢黜奸佞”③“修明法度”4、屈原的性格:感情激烈,直接袒露,非常自信5、屈原的人格美:①独立不迁②上下求索③好修为常(爱好修洁)6、对于屈原的评价及描述:(1)“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2)屈原主张美政,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名逐利。
(3)屈原追求真理,坚持不懈。
(4)屈原有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反复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急迫心情。
7、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九歌》(共11篇)、《天问》、《九章》(共9篇)、《远游》和《卜居》(共24篇)8、关于《九歌》(一)《九歌》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
”②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中原《九歌》“(夏代经典《九歌》”。
③第三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楚地《九歌》”,也被称为“民间《九歌》”。
④第四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屈原《九歌》”。
(2)《九歌》的前十篇各祭祀一神,末篇《礼魂》是前十篇通用的送神曲,所祭祀的神灵有三种,即天神、地祇、人鬼之魂。
二、《楚辞》1.《楚辞》的定义: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成为专称,指战国时期以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具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歌,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2、《楚辞》的地位:《楚辞》成为《诗经》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集。
3、最早的《楚辞》注体:东汉、王逸《楚辞章句》4、《诗经》与《楚辞》不同的美:(1)《诗经》属于“诗型美”(2)《楚辞》属于“骚型美”5、对《楚辞》的评价:浓郁的宗教情调;想想丰富,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情感热烈奔放,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诗境恢弘瑰丽;文采华美、绚烂。
中国文学史之屈原与楚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被明代王世贞称为“千古情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嫋嫋兮秋湛湛江水兮有枫,目击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
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飞。
刘邦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榈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陶渊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李白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李白杜甫一、楚辞的概念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人黄伯思所说:“盖屈盖屈、、宋诸骚宋诸骚,,皆书楚语皆书楚语,,作楚声作楚声,,纪楚地纪楚地,,名楚物名楚物。
”东观余论东观余论》》)二、二、““楚辞楚辞””的产生化和楚国文化的交流融合。
2、楚国信巫、事鬼、祭神的民情风俗,对神的民情风俗,对《《楚辞楚辞》》的产生有着接影响。
一、屈原生活的时代特点”,屈原生活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在这样一个关系到楚国成败兴亡的激烈斗争的时代。
二、屈原的政治主张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联三、屈原的生平事迹)字原,通常称为屈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原;芈姓屈氏。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三闾乡乐平里人,岁任楚国左徒26岁任楚国左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26兼三闾大夫。
初颇受楚怀王信任。
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
但令尹尹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
但令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受张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受张仪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远秦的意见。
后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屈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屈公元前278公元前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于, 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于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原的政治思想破灭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2.大学语文 屈原和楚辞
分析一
课文将诗分为前后两部分。大体上说,前者写物, 后者抒情。这种表达模式给唐代绝句的写法和后来抒 情散文影响深远。诗的第一部分先说橘树生长在有背 景无限开阔(皇天、后土)的沃土上,而且扎根深厚, 这样才会枝繁叶茂,果实丰美。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诗里描写橘树的整体形象的十分优美,绿叶、素荣、 枝坚挺拔、棘锐、果美。对于这种形象的创造,不应 晚年所作。正因为根深才会树茂,才会具有独立不迁 的品格,给人“纷其可喜”的印象。
《离骚》重点语句赏析
(12)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开眼界,打算往东西南北去四处观光。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我的花环是参差而又多趣呀,馥郁的花气啊会向四方远飏。 (1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世上的人们任凭他各有所好,而我的习惯是专于爱好修洁。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重点语句赏析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叹息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 多么艰苦。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便 已被人折毁。 (2)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我又要继续着用白 芷花来替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 也不肯悔改。
《楚辞》与屈原
“风骚”
“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 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 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 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 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 为文学的代名词。
(最新整理)屈原与楚辞1..
《九歌》以祭歌形式,并吸取楚民间神话故事,抒发情感。
《天问》采用卜问形式,涉及大量神话传说,怀疑与批判精神。
《离骚》采撷神话与一些巫术活动,抒写怨情。
《招魂》则直接模仿民间巫觋招魂词形式,带有民间宗教色彩。
总之,楚辞是从楚地巫文化的土壤里生长诗苑奇葩。其奇 特的构思、宏伟的结构、华丽的词采、新颖的语言形式,构 成了完全不同于《诗经》的显著艺术特征。是一种带有强烈 个性和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新文学、新诗体。
屈原的批判也直指昏庸的楚王: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2021/7/26
31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 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 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021/7/26
22
《离骚》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 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
2021/7/26
23
一、《离骚》解题
司马迁云:“离骚者,犹离忧也。”(遭受 忧患)
2021/7/26
7
2.山河雄奇壮丽
楚国幅员辽阔,拥有突兀的高山,浩瀚 的大泽,奔腾的长江,从而形成了一种 雄奇、壮丽、幽幻的景色。楚地的这种 烟云变幻,气象万千的奇异风光,对诗 人屈原浪漫主义气质的培养,艺术美感 的薰陶,无疑会起很大的作用。
屈原与楚辞
二、屈原的影响
对后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A、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 志法,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 远。……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B、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C、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D、杜甫《戏为六绝句》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 后尘。” E、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 影响于后世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C、《九章》——与《离骚》大体一致,是流浪者 之歌。(共9篇:《惜诵》《涉江》《哀郢》《抽 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 《悲回风》) D、《天问》——即问天,通过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表现出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E、《招魂》——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 曲折委婉地表达爱国心曲。招魂对象,或为屈原 自招,或招楚怀王之魂。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楚辞、《离骚》 2、楚文化的特色 3、屈原的思想和主要作品简介 4、《离骚》的思想特色 5、《离骚》的艺术特色 6、屈原的影响
三、屈原的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1)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影响到无数的爱国 志士。 (2)崇高峻洁的人格。坚守人格节操,决不随 波逐流,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而志不悔。 (3)芳菲弥彰的风格。诗歌的风格与高尚的人 格高度一致,人格通过诗歌风格得以展示。 (4)个人创作的前驱。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个人创作的诗人。
三、屈原作品简介
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 原的作品共计23篇。
代表篇目: A、《离骚》——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主旨是 忠君爱国。 B、《九歌》——对神的礼赞,寄托了自己不遇 明主的哀怨。(组诗,共11篇:《东皇太一》 《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 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 魂》)
复习签到7: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复习签到7: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组队对抗惰性,跟着大师兄,一起签到学习!“文学考研”微信公众号的第一轮《古代文学》复习正式开始啦!第一轮复习主要以【通读和精读教材】为主,精读的速度不宜过快,不然会有遗漏。
今年,大师兄将陪着大家一起读教材,把必须掌握的内容,一举拿下。
每个人的复习进度不一样,如果觉得自己惰性比较大,很难自主安排复习时间。
那么,建议跟着大师兄一起复习。
每天坚持打开“文学考研”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师兄推送的教材内容,然后签到。
大师兄会按照教材顺序,每天在公众号推送【复习内容】,有书的,可以跟着一起划重点,没有书的,可以做一下笔记。
希望参加2019文学考研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坚持学习!每天学习完,都可以在下面留言【签到】或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监督你学习!坚持才是胜利!加油!第五章屈原与楚辞(过常宝撰)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歷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幷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多种文化的交融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水流域,一度领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袤疆域据《战国策·楚策一》载:“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阳。
地方五千里……。
”所指位置大约包括今之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以及陕西、河南、四川、贵州的一部分。
这大概可以概括楚国兴盛时期的地域。
,这里到处都分布着江湖山峦,物产丰茂《汉书·地理志下》云:“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羋姓楚贵族和一些被羋姓贵族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
羋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部落,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楚蛮”之地,都丹阳《史记·楚世家》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楚文化源于中原文化,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二、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原很一致。
三、习俗和审美趣味上“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崇尚巫风的习气受夏商文化和当地土著民族风气的影响。
对楚国审美风气影响明显,使其艺术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四、楚当时由盛而衰,内部政治黑暗,贵族间相互倾轧的社会现实。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生平及思想。
(一)两次放逐经历。
一次汉北,一次江南,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二)主张联横,对理想充满信心,对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满了哀怨、愤激。
二、楚辞。
(一)“楚辞”之名始见于汉武帝时,这时已经成为专门学问,与“六经”并列。
(二)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是指有楚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三)直接渊源是《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祭歌的浪漫精神,影响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由于楚辞和汉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又称“屈赋”。
(四)西汉末,刘向辑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
《汉书·艺文志》载屈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共24篇。
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
《离骚》一、概述。
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一)“离骚”解释。
司马迁:遭受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王逸: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云:“离,别也;骚,愁也。
”(二)一般认为写于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二、思想。
(一)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感情反复迸发,形成回旋复沓的特点。
1、大致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到“岂余心之可惩”,自叙家世生平,认为自己具有“内美”。
他坚持自我修养,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和情操。
2、后部分幻漫诡奇,以象征性行为,突出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
(二)主旨是爱国和忠君。
1、“系心怀王”的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用婚姻爱情不谐比喻君臣的疏远,可解释为忠君。
2、国君一定程度上是国家象征,通过国君实现兴国理想,忠君是爱国的一部分。
3、爱国之情和宗族感情连在一起。
4、爱国更表现在对楚国现实关切,反复劝戒楚王向先贤学习,吸取教训。
5、对奸佞小人的仇恨,对宗国命运的担忧,批判精神。
(三)“美政”理想,即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1、国君应该具高尚的品德。
2、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
3、修明法度。
4、对自己不幸身世的哀叹,饱含着悲愤之情。
三、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奋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人格,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探求的热情和功业未就的焦虑,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美人、香草意象。
(一)美人意象或比喻君王,或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所以全诗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二)香草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作为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香草美人意象构成象征比喻系统。
(三)“香草美人”、“求女”、香草和飞升作为象征手法,与楚文化紧密相关的。
(四)与《诗经》在形式上的比较。
《诗经》:整齐划一而典重屈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
建立在对民间文学学习基础上的。
屈原以前,楚地民歌句式参差不齐,并且采用“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如《越人歌》(《说苑·善说》),促成句式变化;吸收大量楚方言。
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
”“顿挫悲壮,或韵或否”,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其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一、《九歌》。
(一)幽微绵缈的情致和优美的诗歌形式,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改定后保留,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
(二)体质:11篇。
闻一多:《九歌》首尾两章(即《东皇太一》和《礼魂》)分别为迎、送神曲。
中间的九章为娱神曲,《九歌》因中间九章而得名;所祭的神只有东皇太一,中间九章所写的诸神、鬼皆是陪衬。
9篇在形式上不同于《东皇太一》,更少拘束,符合上古“索祭”之礼,主要借男女恋情来吸引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向往。
(三)思想内容:1、诸神:《东皇太一》为至尊天神,《云中君》祭云神丰隆(又名屏翳),《湘君》、《湘夫人》皆祭湘水之神(舜妃娥皇、女英),《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
2、以描写爱情为主,也表达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
如《东皇太一》颂赞辞,庄严富丽,显示主神和陪祭诸神的区别。
3、人神情感的摹写,除《东皇太一》、《国殇》、《礼魂》外,其他篇皆有此内容。
如《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王世贞推为“千古情语之祖”(《艺苑卮言》)。
《九歌》中抒发的贞洁自好、哀怨伤感之情绪,可看做是屈原心情流露。
(四)艺术性。
1、具明显的表演性。
(1)歌乐舞合一。
对舞乐的描述,如《东皇太一》:“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2)有独唱、对唱、合唱。
如《湘君》、《湘夫人》。
2、心理描写细腻深入,除倾诉外还叙写细节,如《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论证留兮中洲?”,《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诗薮》)。
二、《九章》。
(一)体制。
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
“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二)内容。
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叙述身世和遭遇。
写作年代如硃熹所说:“随事感触,辄形于声。
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
”(《楚辞集注》)。
其中《橘颂》是屈原早期作品,借咏物述志。
全篇比兴,四言体,;《抽思》在汉北作;其余各篇流放江南时作,抒写自己忧国伤时的情怀。
《哀郢》对楚国即将覆亡的哀叹。
这种情绪贯穿于《九章》各篇;《涉江》抒写义行高洁不为世人理解的悲哀,表达不变心从俗的决心。
以奇服象征品格清高脱俗,文气从容冲雅。
(三)更具纪实性;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表现情感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
三、《天问》。
(一)体制。
1、“天问”即列举历史和自然界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2、共172问,大致次序先问天地形成,次问人事兴衰,最后到楚国现实。
(二)思想。
蒋骥说:“每于国运兴废、贤才去留、谗臣女戎之构祸,感激徘徊,太息而不能自己。
”(《山带阁注楚辞·馀论》)焦虑而急切的情感状态,失望和愤懑,以及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三)以“曰”字领起,几乎都由问句组成,节奏明快而强烈;全诗基本以四言句为主,间以少量五、六、七言;四句一组,每组一韵,也有极少数两名一韵。
四、《招魂》。
(一)怀王死后,为招怀王招魂而作。
全诗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
(二)内容以屋宇、服饰、姬妾、饮食及舞乐,以招楚怀王亡魂。
(三)可能在招魂仪式中演唱。
丰富的想象力,铺陈手法,根据地域方位特点,营造出或险恶阴森或华美豪奢的意境,优美抒情的描述,如乱辞:“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一、流变。
(一)《九辩》主要抒发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把秋景的凄凉寂寞和自身的失意之情交织,“悲秋”主题由此发端。
悲愤深沉的风格。
(二)《高唐赋》、《神女赋》。
分别写楚怀王和襄王梦遇巫山高唐神女之事。
前者以铺陈景物风光为主,后者以描摹神女之美为主;《神女赋》不但写神女之美,也写她洁身自持。
文笔委婉曲折,状貌传神,肆意铺陈,而且略陈讽谏,开汉大赋先河。
(三)《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是楚辞至汉大赋的过渡阶段。
二、屈原的影响。
(一)砥励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在逆境中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的精神。
(二)屈赋的艺术。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1、首先,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
就句式而言,以杂言为主,词语繁富,重视外在形式美,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浪漫的精神气质。
(1)主要表现为感情奔放,追求理想,凸现抒情主人公形象,想象奇幻等。
(2)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3)象征手法可概括为香草美人,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王逸:“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楚辞章句·离骚经序》),又包含了一些原始宗教的情感体验,屈原使之更富现实感。
每日一练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三、填空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
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篇。
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7、“天问”意思是。
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四、简答1、你怎样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楚辞》在艺术上的新境界表现在那几个方面?3、如何看待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五、论述1、屈原《离骚》中的爱国精神。
2、屈原《九歌》和《九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