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写意性”的人文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写意性”的人文内涵
摘要:“写意”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观念,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美学范式。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和表率,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确立了以后中国画的基本艺术特征和美学规范。

关键词:写意性;工笔画;写意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98-01
一、“大象无形”的中国绘画写意观念
中国传统绘画中重“写”尚“意”的理论开始于唐宋,成熟于元。

元代以前对“写”与“意”是单独进行论述的。

“写”便是画,可引申为一种倾吐、宣泄的方式。

“意”便是意思,指画家的主观意识情趣,通常称为“尚意”、“表意”。

它们一个指的是方式,一个却指的是内容。

明确将“写”与“意”相连,将“画意”变成“写意”则是元代的汤垕在《画鉴》中提出来的,他所强调的“写意”是指类似书法中的直抒胸襟的以“写”的方式表达“意”的内容,即是指书写胸中之情思意趣。

自此,“写意”一词便成了中国画中的理论术语。

写意性不是绘画中略显抽象的图像,也不是相同于工笔技法的一种绘画体系,是建立在画家对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自然物象深入观察基础上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它是一种思维意识和
审美想象凝聚的,贯穿于整个中国画领域的一种艺术思想。

从历史上看,“写意”是欧阳修的“画意不画形”、“写意”是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写意”是米友仁的“墨戏”后,“写意”是扬雄书论提出的“心画”等等……到元代逐渐形成的概念。

二、异曲同工的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
自古以来,人们根据不同表现手法,将中国画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总是习惯性的、错误的把写意性对应着写实性而谈,人们误以为只有“写意画”里才含有“写意性”,认为工笔画仅限于具象的描摹而并非还有意象的成分。

其实从东晋顾恺之遗留下来的中国最早的画论和画评来看,我国此时的工笔画已开始重“神”、“意”、“形”的描绘了,而中国笔墨从此时开始趋向于疏放淋漓,挥洒自如,也就是今天所见的“写意画”。

这种绘画方式是自东晋开始七百多年后才得以出现的,远远迟于中国“工笔画”的发展与成熟。

工笔画与写意画从绘画审美的角度而言,在风格形态和笔墨用法上有明显差别和不同的侧重点,工笔画重法度、倡严谨,强调“以形写神”;写意画则擅笔墨、精诗文,追求“似与不似”的意象。

两者虽然用笔不同,但相同的是在处理形神关系上都要求“形神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

从根本上讲,两种国画种类的基本要求都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具备中国绘画传统基因的同质性,传统工笔画也具有“写意性”的艺术特征,两者有异曲同工
的相通之处。

我们所说的写意画只是一种绘画的表达方式,并不能算是标准的某种绘画技法。

“写意性”更多针对写实观念而言,而“写意画”则对应工笔画画体而言。

“写意画”与“工笔画”是共同构成中国画技法体系的两路基本画体。

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的说传统“工笔画”早于“写意画”,就已经开始表达“意”的存在了。

三、在意境与人文精神交汇中成长的传统绘画
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具有写意性的特质,这是中国画重抒发、重写意的创作精神所要求的。

意境是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范畴,意境是中国画的核心和灵魂。

重视意境是中国画所独具的民族特色。

意境的创造源于创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生活深层的感悟。

作品的意境之美源自画家对自然物象美的表现,也是画家精神和情感的呈现。

“意境的表达”取决于画家自身,包括画家本人的认识、修养、品格、素质,以及画家对物象的情思、感受等方面的内容。

如张越作品《鱼·予》系列作品中把鱼和少女放在一个画面里,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个事物被画家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更高的提升了画面的想象空间。

让我们在欣赏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少女向往鱼类的自由生活和想逃离现实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近代画家俞致贞画的《荷花》里,空白形成无际的天空,空白可以是云,可以是雾,可以是大地,可以是海洋。

由于空白的运用,画面有限的空间被突破,境界得到无限的提升,在意境上巧妙
的体现了工笔的“写意性”意味。

由此看来在绘画创作中,意境就是核心,只有完美的意境才能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怀,因而,意境的表达是最具“写意性”的。

齐白石曾说过:“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绘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写意性则正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上”。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正是通过“神似”、“写意”的审美追求、比兴的手法、笔墨的运用及完美和谐的形式显现出来。

“神似”与“写意”密切相关。

“‘神似’则是‘写意’的目标和最高境界。

二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和审美追求。

这种艺术观使中国画家可以摆脱时空限制,超越客观物象,获得更大艺术表现的自由。

他可以融汇自己的修养、学识、个性和表现技巧,最大限度发挥想象力,把所见、所知、所感、所想综合成一种创作意识,从而创造出物我交融的作品。

”显然中国的写意艺术观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中国绘画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绘画的表现手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使得人文精神贯穿于中国传统绘画之中,成为绘画的生命和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