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博弈悖论引发的思考
论推理的权变理性基础与不同体系的自洽性——以“蜈蚣博弈”为讨论对象
同时 文 章 涉 及 到 推 理 过 程 中 的 自我 实 现 效 应 的讨 论 , 强调 重视 常识 和 细 节 在 博 弈 之 中所 起 到 的 作 用 。
收益都从 n 开始 。现在假定 A首 先进行 +1
决策 ,之后是 B, 然后交替进 行。A,B间 博 弈次数设 为 1 8次 ,起始收益 为 1 9 。那
两类 , 其一 , 是Au n 等 学者所做 的 “ ma n 数
理纠正” 也就是通过完善公理 、 , 定义和假 设条件,以及推断结论 的数学和逻辑结构 ( 使模型更加 自洽 ) ,但是没有解决蜈蚣悖 论 的现实 与模型之 间的实际冲突 ,而仅仅 是将悖论排 除出模型 ;其二 ,是 Bn r imoe 和 B rad Wal e f9 6 等学者对 “ e n r ls r1 9 ) i 逆 推 J  ̄ 法 ”的否定 ,认为这种假设不符合 I l 3a 人 的现实认知 ,并且在进化博弈论之 中找
以减小损失 ;而 B发现 A有此戒备 ,又会 感到不安而进一步抢先行动; 而A发现 B 居
然 对 自己 的戒 备如 此 警 惕 ,于 是 不 得 又 进
一
这就产生 了一个难题 ( aa o :严 p rd x)
密的逻辑推理 的结论 ,却在单纯的模 型试 验层面 ( 实验者按照模型给 出的虚拟情境 进行决策 , 并不涉及其它更复杂 的考虑 ) 遭
从 以上 的两 种相 反 的观 点 ,我 们可 以看到 , 中的一 派从模 型本 身入手 , 其 可 以实现 自洽 (自圆其说 ) ;另一派则认 为
逆 推 归 纳 法 本 身 是 有 问 题 的 ,两 派 争 论 不休 。
“ 蚣 博 弈 ” Ce t e eGa 这 蜈 ( ni d me o p
蜈蚣博弈悖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蜈蚣博弈悖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蜈蚣博弈悖论是一个有趣的概念,在博弈论和经济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揭示了在一些情况下,个体的理性选择可能会导致整体结果的恶化,从而违背了我们对于理性行为的常识理解。
蜈蚣博弈悖论的概念最早由约翰·内许·纳什提出,他是一位著名的博弈论学者,也是电影《美丽心灵》中的主角。
在蜈蚣博弈中,两个博弈者面对着一个简单的选择:继续合作还是背叛对方。
合作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背叛会获得更大的收益。
然而,当双方都选择背叛时,他们获得的收益反而会比合作时更小,因为他们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双方都无法取得最优结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博弈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信息。
当一方选择背叛时,对方无法得知其真实意图,因此会做出相同的回应。
但如果双方都能够互相合作,他们将能够达到更优的结果。
然而,由于彼此之间的不信任,他们陷入了一个无法打破的困境。
蜈蚣博弈悖论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社会行为和决策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有时候人们的理性选择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最好的结果,而可能导致整体的恶化。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悖论现象也存在于合作与竞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权衡中。
了解蜈蚣博弈悖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并寻找解决方案来避免潜在的困境。
接下来的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蜈蚣博弈悖论的影响因素、应用领域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我们将深入分析其中的数学模型和实证研究,以期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增加对于合作与竞争的了解,我们可以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实现真正的共赢局面。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布局方式,它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用于引入主题并概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包括详细而系统的论述和分析。
结论部分是文章的结束,总结主要观点并给出进一步展望。
在本篇文章中,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蜈蚣博弈悖论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背景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引出文章讨论的目的。
用“难得糊涂”来化解“蜈蚣博弈”的困境
用“难得糊涂”来化解“蜈蚣博弈”的困境摘要:本文首先对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进行了介绍,主要针对“蜈蚣博弈”由逆向归纳法引发的困惑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现实的博弈中,非理性人的“难得糊涂”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达到个人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是我们追寻的一种境界。
关键词:蜈蚣博弈逆向归纳法博弈难得糊涂理性人一、名词介绍1.“蜈蚣博弈”“蜈蚣博弈”(centipede game)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由罗森塞尔(Rosenthal)在1981年提出的有限次动态博弈问题中的一个经典模型。
由于这个博弈的扩展式很像一条蜈蚣,因此被称为“蜈蚣博弈”。
蜈蚣博弈是指这样一个博弈:两个博弈方A、B轮流进行策略选择,可供选择的策略有“合作”和“不合作”两种。
博弈规则是:A、B轮流决策一次为一轮;在第n轮决策中,第一次若A选择“不合作”,决策结束,A、B的收益均为n;第二次若B选择“不合作”,决策结束,A得n-1,而B得n+2;下一轮则从A、B都得n+1开始。
假定A先选,然后是B,接着是A,如此交替进行。
假设A、B之间的博弈为一有限次,为99轮,共198个决策结,A、B双方各有99个决策结。
博弈树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所有收益数组中第一个数字是博弈方A的收益,第二个数字是博弈方B的收益。
在这个博弈中的博弈方A、B是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2.“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中的一句名言,二百年来妇孺皆知,被世人当作人生信条,一直流传至今。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难得糊涂”,就是指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不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纠缠;对一些可问可不问的事情,可以装作未看见;以理智的“糊涂”,去平息可能发生的矛盾,排解心中的烦恼之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做往往可以解除许多心理压力,化干戈为玉帛,达到共创和谐的目的。
二、“蜈蚣博弈”的困惑1.逆推归纳法求解“蜈蚣博弈”“蜈蚣博弈”是一个有限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求解其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最简便的方法是逆向归纳法。
蜈蚣博弈悖论 -回复
蜈蚣博弈悖论-回复什么是蜈蚣博弈悖论?蜈蚣博弈悖论是一种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悖论,也被称为蜈蚣逆理论或蜈蚣效应。
该悖论的思想基于一个关于博弈理论的假设,假设蜈蚣每次步行时一侧的腿按照一定顺序向前移动,而剩下的腿则静止。
但经过简单的逻辑推理可以发现,从理论上来说,蜈蚣即使有无限多条腿,也无法前进。
在蜈蚣博弈悖论中,玩家的行动是连续而不是离散的,也就是说在某一时刻每个玩家可以进行的策略是连续的。
这样一来,每个玩家都面临一个困境,在他未来的策略和行为中,存在无穷多种选择。
然而,理性的假设下,玩家需要同时考虑到自己和对手的行为,即使存在无穷多的可能性。
遇到无穷多的可能性时,蜈蚣是否能做出一个选择来保证其前进的问题就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根据传统的博弈理论,理性的玩家应该能够做出最佳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玩家能够做出接近无穷次的选择。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蜈蚣却无法做出一个能够使其前进的选择。
蜈蚣博弈悖论揭示了人类对于连续决策的困扰以及理性决策的局限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面临类似的问题,例如对于各种连续的投资机会的选择,或者是对于无穷可能性的考虑。
在解决蜈蚣博弈悖论时,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不确定性、个人风险偏好以及对即时收益和未来回报的权衡考虑。
另外,也需要了解到个体行为决策中的局限性,例如有限的认知能力和信息获取。
有人认为,蜈蚣博弈悖论说明了人类理性意识的有限性,因为理性决策并不是总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根据蜈蚣博弈悖论,人们在面临连续决策时需要做出选择,然而,由于不确定性和局限性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最佳选择的失误。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蜈蚣博弈悖论可能只是一种思维陷阱,毕竟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的无穷连续。
这种观点认为,虽然连续性会给决策增加复杂性,但理性决策仍然是可能的,并且人类可以通过合理的模型和策略来处理连续的决策问题。
总而言之,蜈蚣博弈悖论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概念,引发了人们对于连续决策和理性行为的思考。
蜈蚣博弈的哲理故事
蜈蚣博弈的哲理故事博弈,词语解释是局戏、围棋、赌博。
现代数学中有博弈论,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蜈蚣博弈的哲理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蜈蚣博弈的哲理故事蜈蚣博弈很简单,我举个实际运用的例子即可。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和孙刘联盟就是最典型的蜈蚣博弈。
孙刘联盟的博弈背景如下:公元208年,刘备和孙权联盟对抗曹操。
联盟维持时间越长,对孙刘两家越有利。
但是孙刘联盟必不能长久,其中有个争议问题,就是荆州。
孙权和刘备都可以选择直接撕破脸皮强占了荆州,这样会让联盟立刻破裂;他们也可以选择搁置争议,让联盟维持下去。
但是如果刘备在荆州经营越久,孙权就越没机会要回荆州。
不妨假设如果双方一直合作,经过20年之后,孙权就永远要不回荆州了(这个时间换成30年,40年都不影响结论)。
这时博弈者孙权想了,我在20年之后要不回荆州了,太亏了,那我干脆在第19年的时候撕破脸皮,直接抢了荆州算了。
孙刘联盟维持19年足够打败魏国了。
另一位博弈者刘备也想了,我感觉孙权这货在第19年的时候肯定会撕破脸皮,那我何不先下手为强,在第18年的时候翻脸。
18年联盟时间足够打败魏国了。
孙权又想了,我感觉刘备会在18年的时候肯定会先下手为强,那我何不在第17年直接撕破脸皮。
17年联盟时间足够打败魏国了。
这样一直博弈下去。
直到孙权想了,我觉得孙刘联盟要解除曹操的威胁,需要最少维持11年。
至少在11年前,刘备不敢和我翻脸。
那11年一到,我立刻翻脸让吕蒙夺了荆州吧。
刘备因为是博弈中优势的一方(实际控制荆州),行动必然比孙权保守,觉得孙刘联盟最少需要维持十三四年,彻底拿下襄樊之后,才能解除老曹的威胁。
于是决定在第14年翻脸。
由于孙权比较激进,所以最终先下手为强,在公元219年直取荆州。
孙刘联盟破裂,两败俱伤。
让还未大损元气的'魏国捡了便宜。
实际上孙刘联盟最优决策是,两边一起先灭了最强的魏国,再一决雌雄。
但是孙权不能接受这个安排,因为等灭掉魏国,荆州就拿不回来了,这样和刘备争霸胜算就很小了。
基于连续混合策略对长期蜈蚣博弈的分析
科技资讯2017 NO.18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21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蜈蚣博弈于1981年由Rosenthal提出。
博弈中有两个参与人,策略包括“合作”与“终止”。
博弈双方分先手与后手,轮流进行决策,当一方选择“终止”时,博弈即停止,否则双方将持续合作直到最终环节。
博弈的总收益会随着过程的持续而不断增大,但是每一参与者在自己本回合选择“终止”时的自身收益,要小于对方在下一回合选择“终止”时自己的收益。
根据持续的回合数,蜈蚣博弈可以被分为短期蜈蚣博弈、长期蜈蚣博弈和无限期蜈蚣博弈。
在“蜈蚣博弈”出现之前,逆向归纳法一直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
逆向归纳法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理性人假设,博弈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会做出使自己收益最大的决策;二是共同知识,博弈方对其他人行为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并且相互知道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判断。
“蜈蚣博弈悖论”是关于逆向归纳法的一个重要悖论。
根据逆向归纳法的推理,由于双方在每个环节都会选择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最终导致先手方拒绝合作,但这与实际中的选择明显不符。
1 文献综述理论探究方面,孙洪罡等[1]基于风险偏好分析参与者的支付满意率。
潘天群[2]在逆向归纳法的内涵中加入交流理性的概念。
何伟等[3]着眼于预期心理,认为参与者一旦在主动选择时能获得与被动选择最大利益相同的收益,就会产生终止的动机。
方志耕等[4]将“灰数规整”与顺推归纳法结合,通过计算期望值探究博弈终止时的纳什均衡。
胡晓娟[5]等利用“颤抖手”方法,详细论证选择波动时,参与人合作的条件。
在实践中,McKelvey和Palfrey [6]让参与者分别在四阶段低收益蜈蚣博弈、四阶段高收益蜈蚣博弈和六阶段蜈蚣博弈中做出选择,发现参与者很少选择第一轮终止,更多选择倒数第二、三轮终止。
11蜈蚣博弈-从终点出发地思维
20
爱情博弈
• 小丽与小冬的故事
• 从逻辑看,倒推法没有问题,但结论违背 直觉。
• 即使双方开始选择合作,合作也不会一直 持续下去。
21
9
可以倒推的人生
• 1976年冬天,19岁的李恕权在休斯顿太空总署工 作,同时在休斯顿大学主修电脑。业余时间全部 放在音乐创作上 • 一位叫凡内芮的朋友在他事业起步时给了他最大 的鼓励 •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凡内芮又热情的邀请李恕权 到她家的牧场烤肉…… • 李恕权的梦想: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 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肯定。 第二,我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 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同意满 足他们每个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 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 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 外界沟通的电话……
14
• 决定命运的是选择,而非机会
• 如果只能活六个月,你会做哪些事情呢?会更多 的做哪些事情?会和谁共同度过这六个月呢? •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你今天的生活 是由三年前所做出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抉择, 却将不仅决定你三年后,更会影响你最终离开人 世时的样子。这就是人生博弈的法则
18
• 这人一路上越想越生气,于是等到敲开邻 居家门后,他没说:请把你的父子借给我 用一下。却张嘴说道:留着你的破斧子吧, 我才不稀罕你的东西。 • 我们要思考的是:难道倒退法存在问题?
19
蜈蚣博弈的悖论
• 倒推法师分析完全且完美信息下的动态博 弈的有用工具,也符合人们的直觉,但是 在某种情况下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缺陷 • AB进行博弈,可供选择的策略是合作与不 合作。规则是:AB两次决策为一组……
第八讲 蜈蚣博弈
A —— B —— A ——…… A —— B —— A —— B —— (1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0,3) * (2,2) * * * (8,8) * (7,10) * (9,9) * (8,11)
A —— B —— A ——…… A —— B —— A —— B —— (1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0,3) * (2,2) * * * (8,8) * (7,10) * (9,9) * (8,11)
A —— B —— A ——…… A —— B —— A —— B —— (1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0,3) * (2,2) * * * (8,8) * (7,10) * (9,9) * (8,11)
感悟
• 这就是一个五年期限的倒后推理过程。实际上还可以延长 或缩短时问跨度,但思路是一样的。 • 当你无所茫从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手来,静静地问一下自 己:五年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哪些事情能够帮助你达到 目标?你现在所做的哪些事情有助于你达到这个目标吗? 如果不能,你为什么要做?只有你能清清楚楚地回答这些 问题时,休才能算是具备了学习人生博弈的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那么就需要检讨一下自己想要成 为什么样的人。 • 如果你没有清晰的目标,就会被诅咒一辈子,为那些有清 晰目标的人工作,事实就是如此。当你在人才上奔波时, 所追求的不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是努力为了达成别 人的目标,就是这么简单。
基于信念变化的蜈蚣博弈悖论解悖探析
逆推归纳法是博弈论及博弈逻辑研究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由策梅洛(E.Zermelo)在讨论象棋博弈问题时首先使用,后经泽尔腾(R.Selten)完善及推广。
逆推归纳法主要用于求解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特点是,两个或多个局中人轮流博弈,局中人完全了解全部局中人任何决策可能导致的收益情况,并且局中人在进行每一次决策时完全知道之前阶段中自己和对手的策略。
逆推归纳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分析,向后推理、逐步倒推,直到博弈开始阶段局中人的决策。
逆推归纳法是完全归纳推理,结论是必然的。
然而这种逻辑严密的推理方法得到的预测或结果与现实中的博弈行为往往不一致,这就是“逆推归纳法悖论”的基本内涵。
逆推归纳法悖论的典型案例有连锁店悖论,有限重复囚徒困境、蜈蚣博弈悖论等。
真正引起人们对逆推归纳法悖论极大关注的是罗森塔尔(R.Rosenthal)首先研究的蜈蚣博弈悖论[1]。
逆推归纳法悖论是一种合理行为悖论,体现的是博弈论推理与人们实际行动的矛盾,这种矛盾无疑对博弈理论的合理性提出了挑战。
一尧蜈蚣博弈的逆推归纳法分析及悖论蜈蚣博弈悖论属于典型的逆推归纳法悖论,运用逆推归纳法分析博弈所得到的结果与人们的直觉不一致,并且与实验及现实博弈结果均发生了偏离[2]。
图1蜈蚣博弈的原始模型罗森塔尔在1981年的文献[3]中给出了3个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模型,其中之一便是蜈蚣博弈的原始模型,如图1所示;后来宾默(K.Binmore)进行基于信念变化的蜈蚣博弈悖论解悖探析张峰1,赵绪涛2(1.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摘要:逆推归纳法是研究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常用方法,通过完全归纳得到必然结论,但用于分析蜈蚣博弈时理论预测与人们的实际博弈行为发生偏离,导致悖论。
蜈蚣博弈的结构精致而复杂,局中人对博弈收益情况的权衡以及局中人试图在非合作的博弈机制中进行合作的主观倾向,影响了局中人决策时的信念变化。
第八讲 蜈蚣博弈
人生博弈的目的和法则
• 决定命运是选择,而非机会。 • 人生博弈的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更好地实现想要实现的目 标(你必须把目前年度的4~10个目标写出来,找出一个 核心目标,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自己的目标设定 一些详细的计划,然后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依照计 划进行)。 • 人生博弈的法则: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你今 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所做出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抉择, 却将不仅决定你三年后的,更会影响你今后更长时间,甚 至最终离开人世时的样子。
作业
• 二、计算下你从现在到毕业一年后有多长时间?毕业一年 后你想让自己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哪些努力能够帮助你达 到目标?你现在所做的有助于你达到这个目标吗?如果不 能,你为什么要做?利用倒推法制定一个从现在到毕业一 年后的具体规划? • 三、如果突然有一天你被查出来身患重病,只能活六个月, 你会做哪些事情昵?会更多地做哪些事情呢?会和谁共同 度过这六个月呢?
分析
• 结果为【97,0.1.2,0】或【97,0,l,0,2】 • 不妨站在这四人的角度分析:显然,5号是最不合作的, 为他没有被扔下海的风险,从直觉上说,每扔下去一个潜 在的对手就少一个;4号正好相反,他生存的机会完全取 决于前面还有人活着,因此此人似乎值得争取:3号对前 3 两个的命运完全不关心,他只需要4号支持就可以了;2号 则需要3票才能活。 • “向前展望,倒后推理”,推理过程应该是从后向前,因 为越往后策略越容易看清。
第八讲 蜈蚣博弈悖论
从终点出发的思维
蜈蚣博弈悖论
• “蜈蚣博弈悖论”(简称“蜈蚣悖论”)是在博弈论及博
弈逻辑的研究中发现的悖论,是一种合理行为选择的悖论。 “蜈蚣博弈”(centipede game)是由罗森塞尔(Ros enthal)在1981年提出的一个动态博弈问题。由于这个博 弈的扩展形很像一条蜈蚣,因此被称为“蜈蚣博弈”。 • 它是指这样一个博弈:两个博弈方A、B轮流进行策略选 择,可供选择的策略有“合作”和“不合作”两种。他们 的博弈展开式如下:
蜈蚣博弈悖论 -回复
蜈蚣博弈悖论-回复蜈蚣博弈悖论: 如何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引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扰,集体行动的困境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集体利益,造成了集体行动的失败。
然而,在与集体行动相关的问题中,一个有趣又引人深思的经验——“蜈蚣博弈悖论”展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究竟什么是蜈蚣博弈悖论?它为什么能够突破集体行动的困境?该如何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们一步步解答这些问题。
第一部分:蜈蚣博弈悖论蜈蚣博弈悖论是一种博弈模型,其名字来源于一种有毒的动物——蜈蚣。
虽然一般来说,蜈蚣具有强烈的威胁性,但在这个博弈模型中,蜈蚣的策略显得不同寻常。
假设有两只蜈蚣,每只蜈蚣在每一回合中都能够选择向前走或者停止。
蜈蚣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走出一段距离。
然而,与我们的预期不同的是,在这个博弈模型中,两只蜈蚣在每一回合中都会选择停下来,因为它们害怕对方前进,而自己却停下来。
这种现象明显违背了我们对于个体理性行为的直觉认识。
第二部分:集体行动困境为了更好地理解蜈蚣博弈悖论,我们需要先了解集体行动困境。
集体行动困境是指当个体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时,最终导致整个集体付出更大的代价的情况。
蜈蚣博弈悖论可以看作是集体行动困境的一个具体例子。
在这个博弈模型中,蜈蚣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它们害怕对方前进,而自己却停下来。
这种恐惧心理让它们无法接受个体的理性选择,而选择了停下来,导致整个集体都无法前进。
第三部分:克服集体行动困境的方法那么,如何克服集体行动困境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个体在集体行动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1. 激励机制:为了促使个体更倾向于合作,可以设计一些激励机制,例如奖励制度或者惩罚制度。
通过设定合适的激励,个体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整个集体的影响,并更愿意做出与集体利益一致的选择。
2. 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促进集体行动的协调也是重要的一步。
当个体能够充分理解彼此的利益并形成信任时,他们更有可能做出为集体利益最大化的行动。
基于“蜈蚣博弈悖论”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
。本刊重稿 0
S I N E E H O O Y N O MA I N CE C &T C N L G F R T O I
21年02
第 2 期 3
基于“ 蜈蚣博弈悖论” 的晋商创业者诚信特质分析
苗敬 毅 蔡呈 伟 ( 山西财 经大 学 管理 科学 与工 程学 院 山 西
节—— B——。 —— ÷ …… _ . I ^ — ——◆ + ——+ 8— . , o _ ・O o o) ol
仉 1 《3 ) q) (. 2习 9 固 &9 07 ̄o .o ) 9) (8t1 9 9,o )
由“ 蜈蚣博弈悖论” 可知 , 在交易初期 , 若存在一方不 守信 . 则其所 获的利益远低于选择合作策略所取得的利益。 因此 . 了取得更 大的 为
【 关键词】 晋商创 业者 ; ; 诚信 蜈蚣博弈
0 前 言
晋 商作为拥有 5 0多年底蕴 的商帮 . 0 其传承 自创业者 的“ 诚实守 信” 一直被后来人津津乐道 , 晋商诚信广为人知 。 晋商供奉 的是关羽 “ 对这位侠肝义胆 的先人 的崇 尚到 了极致 。以德洽商 、 信义 、 重 贵忠诚 . 就是 当年很多晋商 的号规 。 口 然 目前 已经有不少文献对晋商为何会 ”虽 如此重视信用 问题进行 了研究 , 但这些研究多从儒家思 想和传统道德 角度进行 的 , 比如 “ 家文化熏 陶出来的晋商在 经营过程 中非 常注重 儒 诚信原则 , 在其崛起和发展 的过程 中尤其注重商业信誉 晋商“ 虽亦 以 营利为 目的, 凡事则 以道德信义为根。 [禺 ”吖 有个案分析 . 2 也是偏重道德 和社会舆论所构成的约束机制 . 这种分析忽视 了当时社会经 济背景对 晋商是否守信 的影响 本文利用 “ 蜈蚣博弈悖论 ” 模型对晋 商创业者 为何 会极其 重视 信 用这一问题进行 了研究 , 从当初晋商创业者所面临 的经济环境进 行分 析, 讨论 了晋 商守 信的原 因。 这对 当今社会 出现 的信用 缺失的 问题也 有其借鉴意义
蜈蚣博弈悖论 -回复
蜈蚣博弈悖论-回复什么是蜈蚣博弈悖论?蜈蚣博弈悖论,又称为蜈蚣状博弈,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悖论。
它描述的是一个由两个参与者进行的零和游戏,参与者轮流选择合作或背叛对方,而双方的利益与对方的选择相互关联。
尽管这个博弈看起来很简单,但其结果却会让人感到意外和困惑。
首先,让我们来具体描述一下蜈蚣博弈的规则。
假设有两个参与者A和B,他们需要在连续的若干轮中做出合作或者背叛的选择。
如果两个参与者都选择合作,那么每一轮的收益都会增加;如果其中一个参与者选择背叛而另一个选择合作,那么背叛的一方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合作的一方将获得较少的收益;如果两个参与者都选择背叛,那么每一轮的收益都会变得更少。
参与者的目标是尽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蜈蚣博弈中,一种常见的策略是所谓的“背叛第一”。
这意味着参与者会在游戏开始时就选择背叛对方,无论对手选择了什么。
理论上,这个策略似乎很合理,因为如果对手选择了合作,那么背叛的一方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如果对手选择了背叛,那么背叛的一方至少不会比对手利益减少得更多。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蜈蚣博弈中,这个看似合理的策略并不是最优的。
在该博弈中,最优的策略是双方都选择合作,即使对手选择了背叛。
这是因为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他们将可以在每一轮中获得较高的收益。
而一旦某一方选择了背叛,双方的收益都会减少,导致他们无法达到最优结果。
那么这个悖论的原因是什么呢?一种解释是参与者之前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信任。
如果两个参与者能够互相合作并达成协议,他们将能够互利共赢,获得更高的收益。
然而,在博弈过程中,双方只能看到对方的选择,而无法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
这导致了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和担心,从而选择了保护自己利益的背叛行为。
另一种解释是参与者的理性决策。
根据博弈论的基础,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做出选择。
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背叛的策略似乎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最大化个体利益。
然而,这种个体利益最终会导致整体利益的减少,从而让参与者无法达到他们的最优结果。
蜈蚣博弈的现实例子
蜈蚣博弈的现实例子蜈蚣博弈是一种博弈论中的经典博弈模型,用来描述两个参与者在决策时的利益冲突与合作。
在这个模型中,两个参与者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对方,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下面列举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蜈蚣博弈的应用和影响。
1. 战争与和平:在国际关系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背叛决定着和平与战争的结果。
如果每个国家都选择合作,那么可以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实现共同繁荣。
然而,如果有一个国家选择背叛,可能会导致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2. 竞争与合作:在商业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体现了蜈蚣博弈的特点。
如果企业选择合作,可以通过合并、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然而,如果企业选择背叛,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导致市场失衡和消费者受损。
3. 婚姻关系:夫妻之间的合作与背叛也体现了蜈蚣博弈的模式。
如果夫妻双方都选择合作、信任和支持对方,他们的婚姻关系可能会更加稳定和幸福。
然而,如果有一方选择背叛,比如出轨或隐瞒重要信息,可能会导致婚姻破裂。
4. 政府与市民: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蜈蚣博弈来描述。
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公正、高效的公共服务,并保护市民的权益,市民则会愿意遵守法律、纳税并支持政府的决策。
然而,如果政府没有履行其职责,或者市民不信任政府,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和公共利益受损。
5. 团队合作:在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
如果团队成员都能够相互信任、合作和支持,团队的绩效和效率会得到提升。
然而,如果有个别成员选择背叛,比如不履行承诺或不尽职尽责,可能会破坏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6. 经济合作: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是蜈蚣博弈的一个例子。
如果各国能够建立互利共赢的贸易体系,可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然而,如果有个别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或操纵市场,可能会导致贸易战和经济动荡。
7. 友情与背叛:在人际关系中,友情也可以用蜈蚣博弈来解释。
如果朋友之间能够互相信任、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友谊将会持久和稳固。
以蜈蚣博弈研究烟草工业合作生产的发展思路
以蜈蚣博弈研究烟草工业合作生产的发展思路郑东平邓建乐摘要:文章针对当前烟草工业合作生产面临的问题,通过蜈蚣博弈研究问题背后的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合作生产;蜈蚣博弈一、合作生產与战略联盟中国烟草行业内的合作生产,之前又这种战略联盟是竞争企业间的横向合作,属于竞合关系。
由于横向联盟内的各成员有着相同、相似或者具有替代性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具有较明显的竞争性,如何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是联盟能否较好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当前合作生产面临的问题合作生产在行业的指引下,迅速发展,为输出企业做大卷烟品牌和输入企业持续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输入企业为了持续增长,对输入品牌的单箱税利要求越来越高,合作生产也开始遇到瓶颈了。
第一、需要输出的品牌大部分是规模型品牌,以三类烟为主,其带动输入企业税利持续较高增长的能力越来越有限。
第二、行业一、二类烟竞争非常激烈,这就使得输出企业自身提结构、增效益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支撑输出品牌结构的持续提升。
第三、输出企业得不到品牌输出部分的税利,却要分薄营销费用,品牌做得越大,单箱营销费用越低,这一方面影响了输出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输出品牌做大做强的营销难度,逐渐步入非良性循环。
第四、输出企业的品牌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危机感有所减缓,而且自身进一步做大的难度递增,所以积极性递减。
第五、对于输入企业来说,这几年由于丢掉了不良品牌的包袱,同时通过合作生产带来的资源,集中精力培养了自有重点品牌,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随着自身效益的快速提升,对输入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否则会拉低其自身的发展速度。
实际上,输入企业在解脱发展危机感以后,面对税利增长越来越低的输入品牌,其品牌输入的积极性自然也越来越低。
可见,之前合作生产能够开展得如火如荼,除了行业政策引导因素外,一是因为输入企业有危机感,不得不合作;二是因为输入企业能看到非常直接的利益,直接吸引其合作;三是输出企业由于先前的发展较好,在合作早期带动输入企业轻而易举;四是在行业大品牌战略的指引下,输出企业积极冲击战略目标,为自有品牌谋取一席之地。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
一般来说,蜈蚣是一种小型、长形的节肢动物。
他们有很多条小腿和弯曲的身体,这使得他们非常灵活。
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蜈蚣的第一反应是讨厌、恐惧甚至是恶心,这是因为它们长得不好看,而且很多种蜈蚣都是有毒的。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蜈蚣身上获取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蜈蚣的生命力很强。
不仅因为他们能够活动非常迅速,而且也因为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强,包括适应温度变化和找到食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学习蜈蚣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这可以使我们更加自信,更有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
其次,蜈蚣有很强的攻击性,因为很多种蜈蚣都有毒。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也可以保持这种攻击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困难的时候保护自己。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够放弃自己,而应该有自我保护和坚定的决心。
另外,蜈蚣的身体非常灵活,这使得他们能够很快地逃脱危险。
这教给我们,灵活性和速度可能是在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要想真正成功,我们需要保持眼力和感应灵敏度,以应对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总之,从“蜈蚣”的一些特点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益的思考方法和人生道理。
必须承认,蜈蚣看起来并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小动物,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生命中的价值。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前几天,在咖啡厅里看到了一只蜈蚣,它慢慢地在地上爬行,身体上方的两排腿交替着移动。
它的身体细长,一只两只……直到28只。
它的身体颜色鲜艳,红黄相间,一看就让人印象深刻。
我忍不住想起了它在中国的寓意——“蜈蚣打滚”,意味着遇到困难时,应该反复的思考、摸索,直到摆脱困境。
因此,这让我想到了蜈蚣的生存之道。
它们的身体极为柔软,在狭窄的缝隙中也能穿梭自如,擅长高速移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穿过很长的距离,给猎物一个猝不及防的攻击。
蜈蚣的触角像天线一样,可以探测到很远的地方的气味和声音,帮助它们感知到附近的危险,躲避敌人的攻击。
但是,在我的思考中,我认为生存之道并不只是在意自己的防御和移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反躬自省,与周围的生物互相合作,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环境。
我们人类有时候也需要像蜈蚣一样,在面对困难时,需反复思考,探索解决方法;像蜈蚣一样,需要时常反躬自省,了解自身的优缺点。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发掘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建立起和谐、合作的社会环境。
因此,“蜈蚣打滚”这个寓言并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困难时要坚持,更是要引导我们在生存的途中,要注重自身的实力和环境的营造。
在不断的学习、自我完善和吸取经验的道路上,我们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立足。
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关注他人的声音,倾听他人的意见,了解他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合作。
可是,总有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合作,认为自己足够强大,可以独立完成一切。
但实际上,合作是一条通向共同成功的唯一道路。
毕竟,人类社会的胜利不仅仅在于个人的实力和勇气,大部分的胜利还是建立在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
最后,我想说,发现蜈蚣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它注重自身实力、反躬自省,并建立了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人类应该也要借此启示,不断完善自身,理解他人,互相合作,在困境中不断前行,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秀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
由“蜈蚣”引发的思考“蜈蚣”是一种生物,它具有一条长长的身体,每一节身体上都有一对脚,据说蜈蚣的脚数目与它的年龄有关,每通过一个年龄层次,它的脚就会多一对。
这个现象引发了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蜈蚣的身体可以看作是时间的体现。
蜈蚣的每一对脚就像一个年龄层次,通过时间的流逝,它的脚就会不断增加。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时刻都是我们生命的一段,我们通过经历的每一个时刻逐渐成长,体验成长的过程。
而蜈蚣的身体长度也代表了时间的长度,每一节身体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逆转的一瞬间,我们不能回到过去,也无法预知未来。
生命就像蜈蚣的身体一样不断延伸,直到终结。
蜈蚣的脚数也引发了对时间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时间流逝是不可逆转的,但蜈蚣的脚数却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的。
这让我想到了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
我们通过时钟等工具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分,用来统计时间的流逝。
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准确地感知时间的流逝呢?人们常说“光阴似箭”,但我们是否真的能感受到箭飞过的时间?或许,我们感知到时间的方式更像是蜈蚣的脚数,通过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和经历的时刻来感知时间的流逝。
蜈蚣的多脚给我带来了另一个思考,那就是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蜈蚣的脚数目与其年龄相关,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蜈蚣所具有的脚数是不同的。
这让我想到了人类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性格和才能,就像蜈蚣的每一对脚都是独一无二的。
蜈蚣的多样性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差异,正如我们要欣赏和尊重每个蜈蚣不同的脚数一样。
通过对“蜈蚣”的思考,我对时间、生命和个体差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蜈蚣的生命让我意识到时间的无法逆转和不断延伸,它的脚数让我思考时间的感知和多样性。
而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经历时间的流逝,更是为了体验和欣赏多样性,尊重个体差异。
我希望通过对“蜈蚣”的思考,能够更加珍惜时间,尊重差异,活出我独一无二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步 A 将选择 不合作 , 此时各自的收益为 1! 这 个结论是令人悲伤的。 不难看出, 在该博弈的推理过程中 , 运用的是 逆推归纳法。从逻辑推理来看 , 逆推归纳法是严密 的, 但结论是违反直觉的。直觉告诉我们, 一开始 就停止的策略 A 、 B 均只能获取 1, 而采取合作性策 略有可能均获取 100, 当然 A 一开始采取合作性策 略有可能获得 0, 但 1 或者 0 与 100 相比实在是太 小了。直觉告诉我们采取 合作 策略是好的。而 从逻辑的角 度看, A 一开始应选择 不合作 的策 略。是逆推归纳法错了 , 还是直觉错了 ? 人们在博 弈中的真实行动 偏离 了运用逆推归纳法关于博 弈的理论预测, 造成二者间的矛盾和不一致 , 这就 是蜈蚣博弈的悖论。 对蜈蚣博弈进行实验的结果也表明 , 在绝大多 数任意选择的博弈方之间进行该博弈, 一般都不会 出现逆推归纳法预测的博弈方 A 在一开始就选择 结束博弈时双方收益为 1 的结果。蜈蚣悖论对逆 推归纳法的有效性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逆推归纳法 是否失效了?
悖论 (paradox ) 源 于希腊语 , 英文 Paradox 即似 是而非、 自相矛盾的意思。悖论指肯定它真, 就推 出它假 ; 肯定它假, 就推出它真的一类命题。历史 上有很多悖论, 如芝诺悖论、 说谎者悖论、 罗素悖论 等, 这些悖论的发现和求解对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 的推动作用。
此被称为 蜈蚣博弈 。 蜈蚣博 弈可 以有不 同的 版本 ( Megiddo, 1986; Aumann, 1988; Mckelvey & Palfrey, 1992) , 本文 给出 的是较常见的一种 ( Rosenthal, 1981) 。它 是指这样 一个博弈: 两个博弈方 A、 B 轮流进行策略选择, 可 供选择的策略有 合作 和 不合作 两种。规则是 : A、 B 两次决策为一组, 第一次若 A 决策结束, A、 B 都得 n, 第 二次若 B 决策 结束, A 得 n- 1 而 B 得 n+ 2; 下一轮则从 A、 B 都得 n+ 1 开始。假定 A 先 选 , 然后是 B, 接着是 A, 如此交替进行。A 、 B 之间 的博弈次数为一有限次, 比如 198 次。假定这个博 弈的各自的支付给定如下图:
这个 博弈中的博弈 方 A、 B 是如何 进行策略选 择 的? 当 A 决策时 , 他考虑博弈的最后一步即第 198
收稿日期 : 2004- 08- 24 作者简介 : 张峰 ( 1975- ) , 女 , 内蒙古人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 主要从事现代逻辑研究。
30
步: B 在 合作 和 不合作 之间作出选择时 , 因 合 作 给 B 带来 100 的收益, 而 不合作 带来 101 的 收益 , 根据博弈逻辑的基本假设 理性人假设 , B 会选择 不合作 。但是, 要经过第 197 步才到第 198 步, 在 197 步, A 考虑到 B 在第 198 步时会选择 不合作 的 100 合作 收益 98; 此时 A 的收益是 98, 小于 B 合作时 那么在第 197 步时 , 他的最优策略是 不 因为 不合作 的收益 99 大于 合作 的 如此推论下去。最后的结论是: 在第
一
蜈蚣博弈悖论
蜈蚣博弈悖论 ( 简称 蜈蚣悖论 ) 是在博弈 论及博弈逻辑的研究中发现的悖论, 是一种合理行 为选择 的悖论。 蜈蚣博弈 ( centipede game) 是由 罗森塞尔 ( Rosenthal) 在 1981 年提出的一个动态博 弈问题。由于这个博弈的扩展形很像一条蜈蚣, 因
在上图中, 所有得益数组中第一个数字是博弈 方 A 的得益 , 第二个数字是 博弈方 B 的得益。在
能性, 因此它得出的结论是比较可靠的, 确定的各 个博弈方的策略组合是有稳定性的。 逆推归纳法在逻辑上是严密的 , 然而它存在着 困境 ; 蜈蚣悖论恰好反映了这种 困境 。许多学 者试图克服这些理论困难 , 探究逆推归纳法是否有 坚实的逻辑和理性基础 , 是否有效, 从而产生了广 泛的争议和严重的分歧。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以 Aumann 为代表的支持逆推归纳法的观点和以 Bin more 等为代表的否定逆推归纳法的观点
第 8 卷 第 1期 2005 年 1 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8 No. 1 Jan. 2005
逻辑今探
主持人 : 中国人民大学陈慕泽教授
。
Aumann 等学者通过对逆推归纳法所使用的理 性假设和理性基础的内 涵, 包括知 识和理性的概 念、 理性的公共知识的定义方式的重新审视和定位 等, 给逆推归纳法提供较可靠的逻辑基础 , 保证逆 推归纳法在理论上能够成立。他们所做的工作主 要是完善从公理、 定义和假设条件出发推断结论的 数学和逻辑结构 , 但是却没有解决如何从实际出发 解释现 实中遇到的问题。 Selten( 1975) 提出了 颤 抖手均衡 ( Trembling hand equilibrium) 的思想 , 认为 博弈方所犯的错误都只是意外、 偶然的。 以 Binmore 等为代表的否 定逆推归 纳法的学 者, 主要用 进化法 ( The evolutionary approach) , 即 从进化 的角度 分析 和理 解这 个难 题。他 们认为 Aumann 等逆推归纳法支持者使用 的 公理 定义 定理 证明 的方法论或理论模式 , 片面注重数 学或逻辑方面的合理性, 忽视放入这些数学模型和 逻辑框架的内容本身是否成立或是否有前提 , 忽视 其结果是否有现实意义, 采用的不是学术研究中正 确的思想方法。 Binmore 等用进化的方法检验和讨 论逆推归纳法的有效性 , 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逆推 归纳法不可能用进化的方法加以 模拟 , 也就是说 找不到可能得出与逆推归纳法相同的预测的进化 方法或机制
这个博弈的结果是 , 乙选择 进入 , 甲选择 容 忍 。在这个博弈中甲的威胁是不可信的。乙是这 样推理的 : 假定我( 乙) 进入, 甲如果 打击 , 它的得 益为 2; 容忍 的得益为 5。甲是理 性人, 它将 选 容忍 的策略。既然我 预测到甲将 容忍 , 我在 进入 和 不进入 间进行选择时 , 进入 的得益为 1, 不进入 的得益为 0, 作为理性人我将选择 进 入 。当乙选择 进入 策略时 , 甲的推理是 : 如果采 取 打击 , 我的得益为 2; 容忍 的得益为 5, 选择 容忍 是理性的策略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 , 可以看出逆推归纳法的逻辑基 础是这样的: 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理性的博弈方 , 在前阶段选择行为时必然会考虑后行为博弈方在 后面阶段将会怎样选择行为 , 只有在博弈的最后一 个阶段选择的、 不再有后续阶段牵制的博弈方 , 才 能直接作出明确选择。而当后面博弈方的选择确 定以后, 前一阶段博弈方的行为也就容易确定了。 由于逆推归纳法确定的各个博弈方在各阶段 的选择, 都是建立在后续阶段各个博弈方理性选择 的基础上的, 因此排除了不可信的威胁或承诺的可 31
[ 1]
逆推归纳法悖论的典型。笔者认为, 逆推归纳法悖 论的产生其实是源于逆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问题 , 即逆推归纳法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 内有效。忽略了这一点笼统去谈论逆推归纳法的 有效性不是科学的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 , 对于逆推归纳法的有效性, 可以从 以下情况分析 : 1. 从逆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来看, 应当避免在 较长阶段的动态博弈中使用逆推归纳法。在博弈 阶段和路径数量是有限的情况下 , 逆推归纳法成立 的概率比较高。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较多阶段的 动态博弈中逆推归纳法的适用性。博弈的阶段数 不同 , 博弈方的策略选择会有很大的差异。 以象棋博弈为例说明这个问题。象棋博弈是 一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 而且博弈阶段和路径数 量是有限的 , 但由于象棋博弈的路径数量很大、 分 支选择很多, 即使用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也无法在 短时间内找出每步的最优决策, 因此象棋比赛中不 可能有人一开始就用逆推归纳法下棋。但是实践 却表明, 下棋人往往在象棋博弈的局部阶段, 即在 有限步数、 有限选择的范围内局部地使用逆推归纳 法。正因为如此, 才有 下一步看三步 的说法。 又如 , 在蜈蚣博弈中 , 如果阶段数增加 , 理性的 博弈双方合作的可能性会更大; 相反 , 如果蜈蚣博 弈的阶段数大大减少, 比如说只有 3 个阶段, 那么 开始时合作的可能性就小得多, 因为选择合作的潜 在利益减少了很多 , 而承担的 初始风险却是 同样 的, 逆推归纳法的逻辑随时可能起作用。 因此 , 逆推归纳法适合在完全且完美信息的有 限博弈中应用。其中 有限 表明 , 博弈方的数量是 有限的, 博弈的阶段数是有限的 , 同时任一阶段中 可行的行动数目( 分支选择) 也是有限的。 但是 , 在遇到两条路径利益相同的情况时逆推 归纳法会发生选择困难。因为逆推归纳法是通过 逐个阶段的唯一最优选择寻找均衡路径的方法, 如 果某个博弈方在某个阶段遇到两种无差异的行为 , 就无法确定唯一的最优路径 , 逆推归纳法程序会在 这里中断。逆推归纳法不能分析比较复杂的动态 博弈。 2. 逆推归纳法的有效性与博弈方的利益密切 相关。博弈方是否根据逆推归纳法来预测行为, 取 决于逆推归纳法的路径是否符合博弈方的真正利 益( 即长远利益、 整体利益) , 如果符合 , 博弈方就会 依逆推归纳法进行策略选择 , 那么逆推归纳法就会 成立。
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 , 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 一 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逆推归纳法是完全 归纳推理 , 其推理是演绎的, 结论是必然的。 以市场进入博弈为例, 来看如何运用逆推归纳 法。假定有甲、 乙两个企业 , 甲企业一直独占某城 市的市场, 每年的垄断利润是 10 亿。乙企业为了 进入这个市场 , 需要 4 亿元的投资。当乙企业准备 进入的时候, 甲企业必须决策 : 或者 容忍 进入, 就 是收缩产量维持高价, 利润降为 5 亿元 , 这时乙企 业的利润也是 5 亿元 , 减去投资费用 , 实得 1 亿元 ; 或者展开商战 对抗 , 就是加大产量, 降低价格, 力 图把进入者挤出去 , 这时甲企 业的利润降到 2 亿 元, 乙企业得到 2 亿元还抵不过投资的 4 亿元 , 亏 损 2 亿元。对于甲而言, 一旦乙进入, 利润会受损 很多 , 乙最好不要进入。因此 , 甲向乙发出威胁: 如 果你进入 , 我将打击。这个博弈扩展式可用博弈树 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