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里馆①

王维

【原文】

独坐幽篁②里,弹琴复长啸③。

深林④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②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③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④深林:指“幽篁”。【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文学常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赏析】

诗中写人物活动,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内容概括】

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全诗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理解与拓展】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与拓展: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3.独坐、弹琴、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阅读训练】

一、阅读《竹里馆》,回答后面的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案与提示: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2.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阅读《竹里馆》,回答后面的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后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答案与提示:1.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2.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3.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的景象。

春夜洛城①闻笛

李白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②,散入春风③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④,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①洛城:今河南洛阳。②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③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④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译文】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文学常识】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现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赏析】

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内容概括】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理解与拓展】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说说它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与拓展:1.①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②表达了游子思乡之苦。2.“满”字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传到洛城,无处不在,无处不闻。并釆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②表达了诗人思亲念家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

一、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案与提示:1. 听到《折杨柳》笛曲2.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