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光摄影的历史
一、历史原因可分下面几个方面
1、哲学的山水观,原因:天人合一学说。中国古代哲学家很重
视“天人合一”学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而不争。”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站在河边,面对河水日夜
奔流不息的景象,发出感叹之声。时光易逝,生命短促的叹息。西
汉董仲舒写《山川颂》,面对大山大河,感受到人的渺小,大自然
的宏伟。
2、宗教的山水观:古代人们对山水既敬畏,又害怕。《抱朴子》说:“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也。”封建
统治者,更是要祭神,“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在史书中都有记载。
3、审美山水观:中国人对山水观的形成,从蒙胧到逐步清晰。〈庄子•知北游〉中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看到山水林木呵,看到丘陵土地呵,我感到非常快乐。到魏晋时代,文人对山水游兴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影响很大,人们向往山
林的兴趣更高。士大夫隐逸山林之风盛起。
二、文学艺术的影响
1、诗歌的影响:《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诗。《楚辞》中有描
写山水的辞赋。《乐府》中的描写山水诗“天苍苍,野茫茫,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
悠见南山。”《唐诗》里有大量的山水诗。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发白帝城》;“朝矢白帝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往,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甫的《望岳》:“岱示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代钟神秀,阴阳
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
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贺知章《咏柳》;“碧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成,二月春风似剪刀。”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
有可留。”
2、散文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散文中,意境以山水为多。晋,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元人汤采真说:“山水之为物,禀造成
化之秀,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乐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万顷波,未易摹写。”特别是唐宋八
大家写了不少散文游记,影响很大。如宋人王安石的《游煲禅山记》,近代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烩炙人口。茅盾的《白杨礼赞》、《风景谈》也是上品。
3、绘画的影响:①是历代有名画家画的山水名作。如元代的画
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图,长卷》现藏台湾故宫和浙江博物馆,各一半。古代画家很多,山水画作拍卖的价格也很高。
②是不少山水画论出现。最完整论述山水的画论是宋代郭颐的《林泉高致》。此书详细讲解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三、现实社会的影响
①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国泰民安,社会安定。老百姓休养生息,思想开放。
②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居乐业,国防巩固。
③是摄影人对拍摄风光片的爱好。祖国大好河山,风光秀丽,人见人爱。收入大提高,再加照相机的普及,大多数家庭买得起照相机,有了工具,人人上阵拍照。
④是摄影协会的提倡,大奖赛的兴起。各地为了发展本地经济,扩大影响,大力搞摄影大奖赛,赛事大都是本地的风光片。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是旅游胜地。
⑤是旅游业兴起。老百姓手中有了钱后,就喜欢到各地旅游,风光拍摄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