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历史
摄影200年,发明摄影术的故事
摄影200年,发明摄影术的故事将影像保存下来,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
多数人以为,1839年是摄影的元年,因为达盖尔法摄影术(Daguerreotype,也称银版法)在这年的8月19日对世人公布的。
然而,乔瑟夫·尼舍弗朗·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早在1816年就拍摄出了《窗外风景》(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
如此算来,人类第一张照片的诞生到现在恰好200年时间。
那么世界摄影史也应该从1816年算起。
到今年恰好200年,这200年的历史,承载着人类在影像事业上探索的条条步履印迹。
本次展览,回顾的就是这200年历史中,有关影像技术最重要而闪光的时刻。
暗箱到照相机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画家们发明了一种写生神器"暗箱"。
暗箱前端装有镜头,光线穿过镜头到达一面镜子上,再由这面镜子投射到暗箱上面的毛玻璃上。
画家们会将一张白纸铺到这个毛玻璃上,并将映到纸张上的影像描绘出来,这要比对着实景写生容易多了。
摄影术发明后,暗箱就变成了照相机。
暗箱原理的观景工具人们根据暗箱原理,制作了大型的观景工具。
除了帮助画家们绘画之外,还成了上流社会的一种消遣方式,在一个巨大的暗箱内,王公贵族们一边谈论着哲学与艺术,一边欣赏从暗箱外面映射过来的风景投影。
人类第一张存世照片这块宽20厘米、高16.5厘米的锡版,是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的人类第一张存世照片《窗外风景》,现存于哈里·兰瑟姆中心。
这幅黑白照片是经过专家技术处理的拷贝品,从中可以看到模模糊糊的鸽子窝和屋顶,而在那块锡版原作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细节。
《窗外风景》原件这是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哈里·兰瑟姆中心展柜展出的尼埃普斯拍摄的《窗外风景》原件。
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机当年尼埃普斯亲手制作的照相机,现在保存在沙隆的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里,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照相机,距今差不多有200年了。
photo知识点总结整理
photo知识点总结整理一、摄影的历史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法国。
摄影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1. 早期的实验:19世纪早期,人们对图像的制作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例如利用化学物质和光线来制作图像。
达盖尔、尼埃普斯和达尔嘎尔是当时的一些先驱者。
2. 乔治•伊斯纳:1838年,伊斯纳发明了第一台可记录图像的相机,被认为是摄影的开创者。
他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风景”。
这一时期被称为“早期摄影”时代。
3. 古斯塔夫•雷普斯:1851年,雷普斯发明了定影术,这使得照片可以保存得更久。
这一创举加速了摄影的发展,也标志着摄影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4. 进入现代时代:20世纪初摄影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机也变得更加普及。
数码摄影的出现更是使得摄影艺术更加容易被人们接触。
5. 数码化摄影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摄影功课变得更加便携和便宜,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轻松拍摄图片,这使得摄影成为了大众艺术。
二、摄影的基本原理摄影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三部分:光线、镜头和感光材料。
1. 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没有光线就不可能有图像。
在光线照射到镜头上后,通过镜头的透镜和光圈,光线就会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图像。
2. 镜头:镜头是摄影的另一重要部分,它是将光线引导到感光材料上的媒介。
不同的镜头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广角镜头可以拍摄更广阔的画面,长焦镜头则可以将远处的景物拉近。
3. 感光材料:感光材料是记录图像的媒介,它可以将光线转化成图像。
感光材料一般有胶片和数码传感器两种。
三、摄影的基本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1. 黄金分割:画面整体被分为九个等分,主体物件应位于其中之一个交叉点上,这样会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
2. 对角线构图:将主体物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这样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张力。
3. 三分法则:将画面分为三个平等的部分,主题物体应位于1/3位置,画面的比例更加协调。
摄影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摄影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摄影历史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最早期的摄影技术是以暗箱为基础的摄影术,它利用日光透过小孔在暗箱内形成倒转的影像。
1826年,法国画家尼斯福尔斯·尼伊普斯首次使用暗箱摄影术成功制作了一张照片。
随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术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盐摄影术,开创了摄影技术的新时代。
此后,摄影技术进一步发展,包括胶卷摄影技术、数码摄影技术等的出现,使得摄影更加普及和便捷。
二、摄影技术1. 光线光线是摄影的基础。
摄影师要善于利用光线,合理地调节曝光时间和光圈,以获得清晰、鲜艳的照片。
早上和傍晚的光线比较柔和,适合拍摄人像和风景;阳光强烈的正午时段要尽量避免拍摄,以免出现过曝或者阴影过重的问题。
2. 构图构图是摄影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好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
常见的构图手法有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黄金分割等。
此外,还要考虑景深、透视等因素,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3. 镜头摄影镜头有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等不同种类,每一种镜头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选择合适的镜头是摄影中很重要的一环。
4. 曝光曝光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不同的曝光参数可以决定照片的明暗、清晰度等表现效果。
合理的曝光可以帮助摄影师获得优秀的作品。
5. 后期处理数码摄影时代,后期处理成为摄影的重要环节。
通过后期处理软件,可以对照片进行修饰、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摄影类型1. 风景摄影风景摄影是指以自然景色、城市景观、风光等为对象的摄影。
在拍摄风景时,要尽量选择景致迷人的地点和角度,善于捕捉光线和氛围,使得照片更有感染力。
2. 人像摄影人像摄影是以人物为主题的摄影类型。
在人像摄影中,要注重抓住人物的特点和情感,使用合适的光线和构图手法,以展现人物的魅力。
3. 静物摄影静物摄影是指以静态的物品或物体为主题的摄影类型。
在这类摄影中,要注重构图和光线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吸引人。
摄影近代史
1.尼埃普斯1826年拍摄的《窗外景色》是世界第一张自然拍摄照片2.金属板固定影像照片《牵马的孩子》便是尼埃普斯1825年拍摄的。
这帧照片是有确切年代可稽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3.1839年8月19日,法兰西学术院举行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正式认定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创立了摄影术,并将这一发明公布于世。
1839年8月20日出版发行了《银版摄影术与透视画的演进实录》一书。
后来被简称为“达盖尔摄影手册”的书迅速传遍欧美。
4.1839年,塔尔博特得知达盖尔法即将公布,便于1839年1月申报了自己创立的负像、正像摄影系统。
1841年,经过改进完善后的负正系统摄影才在英国正式获得了专利权。
塔尔博特把他的这一摄影方法命名为“卡罗式摄影”5.塔尔博特除作为摄影主流负正系统发明人而载入摄影史册外,在1844年至1846年间发表了著名作品《自然的画笔》、《打开的门》6.希尔·亚当森的肖像摄影稳定地展示了卡罗摄影的优点7.勒·格雷1850年,成为“美术沙龙”平面艺术组中的第一位摄影家,1855年在世界展览上获得头奖。
1856年拍摄《海上的双桅船》8.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国家最高当局支持的摄影团体“英国皇家摄影会”在伦敦成立9.画意摄影的真正开拓者,还要数雷兰德。
1857年,雷兰德在英国曼切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代表性摄影作品《人生的两种选择》10.罗宾逊式的画意摄影又被称为“风俗画意摄影”1858年代表作《弥留》罗宾逊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艺术摄影实践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摄影理论家和活动家,1869年出版《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11.1884年,罗宾逊又发表《照片的构图方法》一书12.卡梅伦,英国人,她的创作堪称19世纪摄影“古典”时期的一座高峰。
1867拍摄《叫我跟从,我就跟从,让我去死》13.纳达尔,法国人,1858年乘热气球拍摄巴黎,首开空中俯拍鸟瞰摄影之先河,于70年代拍摄的《乔治·桑》和《威尔特·李·杜》则具有典型的纳达尔人像风格14.爱默森1889年发表的美学理论名著《自然主义摄影》。
风光摄影的概念
风光摄影的概念风光摄影,是以展现自然风光之美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原创作品(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筑摄影等) ,是摄影中的一个门类。
从摄影术诞生那天起,风光摄影就独占鳌头。
人类第一张永久性摄影作品就是风光(1826年,法国人埃普斯拍摄了他自家窗外的景物《鸽子窝》)。
风光摄影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题材 ,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最全面 ,从作者发现美开始到拍摄 ,直到与读者见面欣赏的全过程 ,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能够在一定主题思想表现中 ,以相应的内涵使人在审美中领略到一定的信息成分,由此也将使人凭添些过目不忘的情趣。
在中外摄影史上,风光摄影占尽了风头,出现了众多风光摄影大师。
如安塞尔·亚当斯。
风光摄影无论你运用任何角度,终极目的是摄影者运用镜头语言进行的一次审美活动。
在自然界面前,精心布控光线的技术摄影也好,融入自己心境的主题摄影也好,均是用镜头语言描绘对自己脚下土地和山河的热爱。
没有思想,作品就没有生命。
风光摄影应该贯穿以精神和思想,其作品才更有内涵,才更有哲理。
用相机简单记录风景很容易,但是要拍摄出精彩的风光照片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事实上,风光是最难拍摄成功的题材,要捕捉到被放大的风光场景中那种戏剧化的效果,以及精神气质、色彩和环境气氛等都是很困难的。
正如我们这本书中所讲的,风光场景中的精彩瞬间转瞬即逝,常常与我们的镜头失之交臂。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风光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摄影创作的实践中,并提出了风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动的,风光摄影师要善于捕捉。
风光摄影是一种艺术,要象一个艺术家一样去思考,把作品看成是你思想的表达,而不是作为摄影师,仅仅把它拍成照片。
你要带着一个画家或者诗人的感觉走入同一场景,被感动、被鼓舞,从而产生灵感,然后把摄影作为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去进行拍摄。
把你自己的对感觉的诠译、自己的决定以及自己的感受注入每一幅作品。
摄影不能单单依赖于被摄体或摄影技也有这样的说法:风光摄影是摄影领域中的阳春白雪。
摄影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摄影发展史
摄影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摄影发展史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记录历史、展示美丽景色、捕捉珍贵瞬间的使命。
从古代到现代,摄影技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摄影史的发展之路。
一、古代摄影的雏形古代人类尝试着捕捉世界的图像已有悠久历史。
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子学派提出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制造出简易的相机。
而在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科学家欧几里得研究了光线的传播,也为后来的摄影技术打下了基础。
二、早期摄影的发展摄影术正式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法国化学家约瑟夫·尼埃普斯·尼埃佩发明了暗室和镀银板,使得在暗室中曝光的图像可以被固定下来。
他的发明被视为早期摄影的雏形,并奠定了后来摄影技术的基础。
随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在1826年成功地通过银版摄影法拍摄到了第一张被认可的摄影作品,从此掀开了摄影的新篇章。
三、胶片摄影的崛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胶片摄影技术的引入使得摄影过程更加便捷。
英国人乔治·伊斯特曼在1884年成功制造出了可卷曲的柔软胶片,使得摄影机可以更轻便和灵活。
这项发明彻底改变了摄影工艺,使得摄影成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并为摄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数码摄影的革新20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摄影技术应运而生。
数码摄影利用数字传感器将图像转化为电子信号,在内存卡中储存并可以随时复制、编辑和分享。
这一革新使得摄影更具实用性和便捷性,同时也为后期的图像处理和修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五、手机摄影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发展,摄影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摄影师的专利。
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即刻分享美图。
智能手机内置的多功能摄像头和各种拍摄应用程序,使得摄影更加简单易行。
手机摄影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摄影方式,成为了记录生活、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六、虚拟现实摄影的前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崛起为摄影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借助虚拟现实摄影技术,我们可以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影像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实景之中。
摄影史上的里程碑
摄影史上的里程碑第一张照片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
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
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
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
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
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
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
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
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
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
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街》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
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直到1837年,达盖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的实验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
摄影艺术演变
摄影艺术演变摄影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摄影艺术的诞生,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
1839年,法国艺术家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开端。
这一时期,摄影主要用于肖像和风景记录,摄影师们通过长时间曝光来捕捉静态图像,作品往往具有一种静谧而庄重的美感。
胶片时代与艺术探索随着20世纪的到来,胶卷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摄影技术的发展。
柯达公司推出的布朗尼相机使得摄影变得更加普及,普通人也能够轻松地记录生活。
在艺术领域,摄影师开始探索不同的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如纪实摄影、抽象摄影和概念摄影等,摄影逐渐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彩色摄影与创新实验20世纪中叶,彩色摄影开始流行,为摄影艺术带来了新的表现力。
艺术家们利用色彩的丰富性进行创作,产生了许多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多重曝光、长曝光等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中,摄影师们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来表达个人的艺术观点和情感。
数码摄影与当代趋势进入21世纪,数码摄影技术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摄影行业。
数码相机和手机摄影的便捷性使得摄影更加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记录下身边的美好瞬间。
此外,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让后期制作成为可能,摄影师可以通过数字工具对照片进行编辑,创造出超越传统摄影限制的作品。
社交媒体与摄影传播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摄影艺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台如Instagram、Pinterest等成为展示摄影作品的新场所,也为摄影师提供了与观众直接互动的机会。
这种即时分享的文化促进了摄影风格的快速演变,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摄影流派和表现形式。
结语摄影艺术从最初的技术尝试发展到如今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其演变历程反映了技术进步和文化变迁的密切关系。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摄影艺术仍将持续演化,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以上内容遵循了百度文库的社区规则和国家法律法规,未包含任何敏感或不当信息,并确保了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摄影的发展历史
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摄影作品,所获得的感觉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
第一张照片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
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
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
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
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
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
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
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
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
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
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街》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
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摄影的历程是如何发展的
摄影的历程是如何发展的摄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影像存储、处理、传播,从观念到形式均进入了新时期,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摄影的历程是如何发展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摄影发展的时代历程1826年法国N•涅普斯利用自己制作的光学暗箱,以日光蚀刻法经过8小时的曝光拍摄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窗外的风景”。
1835年,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版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这种显影方法大大缩短了感光时间记录明亮光线下的景物只需20~30分钟,使摄影的实用变为现实。
1839年8月19日法国正式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的诞生日。
摄影的诞生标志着摄影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和不断成熟、完善的新时期。
在达盖尔研究摄影法的同时,1835年,英国人F.塔尔博特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相纸负片,通过负片可以冲洗无数张照片,大大降低了摄影成本。
1851年,英国.阿彻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这种摄影法曝光时间短,可以不使用三脚架,它的出现促使了手持相机的发明。
1888年,美国伊斯曼制造了第一架“柯达”相机,又推出柯达胶片,透明胶卷的出现为后来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6年,彩色胶片的诞生,为人类的摄影技术带来了绚丽的色彩。
人们可以通过照片欣赏多彩多姿的世界,而不必再不能留住明丽的色彩而感到遗憾。
近几年,数码相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摄影常规,数码摄影的各种优势受到各行各业和个人用户的青睐,也使摄影变得更加有趣。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170年的发展道路。
在这17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
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如果将摄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再到实际应用、产生价值当作一个过程,摄影所用的器材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必备工具,只有当它在摄影者的掌握、操作之下,生产出的产品——摄影作品才具备价值。
摄影史与流派分析
摄影史与流派分析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捕捉和记录影像来表达创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在摄影的发展历程中,各种不同的流派相继出现并发展,为摄影带来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本文将对摄影史以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进行分析。
一、摄影史1.1 早期摄影技术的发展早期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39年,法国人尼斯佛尔·尼艾普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制作出了一张照片。
从那时起,摄影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2 爱情摄影时代的到来19世纪末,爱情摄影成为摄影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摄影师开始运用不同的技巧和灯光来拍摄生活场景中的人物。
这些照片充满了情感和温暖,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1.3 现代摄影的崛起20世纪初,现代摄影开始兴起。
摄影师们开始尝试新的技术和风格,用相机记录人们生活中细微的瞬间。
他们关注社会、自然和人的关系,呈现出了现实主义和新艺术主义的特点。
二、摄影流派分析2.1 纪实摄影纪实摄影是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
通过真实无加工的照片,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
这种流派的作品力求客观、真实和自然,通常不进行后期调整和处理。
2.2 肖像摄影肖像摄影是一种注重表达人物形象和个性的摄影形式。
摄影师通过构图、光影和拍摄角度等手法,捕捉人物的情感和特点。
肖像摄影可以分为单人肖像、人物组合和群体肖像等多种形式。
2.3 风光摄影风景摄影以自然环境为主题,传达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敬畏。
摄影师常常通过合适的光线和构图,捕捉到大自然中的美丽瞬间。
风光摄影强调景深、色彩和构图的平衡,以创造出独特而令人难忘的画面。
2.4 抽象摄影抽象摄影强调形式和色彩的抽象感,摄影师通过将日常事物拍摄成抽象的图像,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抽象摄影追求摄影作品独特的艺术感和意境,同时也让观众可以对作品产生个人的解读。
2.5 记录性摄影记录性摄影以纪录历史的形式呈现。
摄影师通过记录特定时刻或特定事件的照片,向观众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如战争摄影、新闻摄影等都属于这一流派。
论风光摄影历史变化
论风光摄影历史变化一般对于风光摄影的理解是风景摄影,但在中国,风光摄影却绝对是一个带引号的特定词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关于风光摄影的长论文,供大家参阅。
风花雪月近百年:论风光摄影因为它实在与带有自然客观的风景摄影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这个词汇中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社会内容过于冗杂,像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迷团,深刻地纠缠在我们的现代视觉历史和当代文化生活之中。
摄影术传入中国已愈百年。
它在我们中国人的现代进程中起到过什么样的作用?是历史同步的见证,还是国人心灵的镜子?解读风光摄影或许能够得到一个答案。
摄影术在西方诞生后,在其早期模仿绘画的襁褓时期,摄影人拍照风景和画家的观看是一样的,因为冗繁的操作程序和绘画差不了多少。
他们在对风景的观看上也极力向绘画看齐。
人们从文艺复兴以后形成的对风景绘画的印象,显然锻炼和规范了摄影师的视觉习惯。
另外,从社会利益角度,新生的职业——摄影,也必须在传统视觉产品的生产竞争中争得地位和尊重。
这两个方面都逼使摄影向绘画无条件地靠拢,以期获得能够生存的传统“艺术”资格。
画意摄影的出现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艺术史现象。
当科技的发展终于使摄影具有了快速观看的可能,人们才发现摄影在镜像客观的特点之外还有瞬间性特点和暴露细节真实的魅力,于是人们对摄影的功能作用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
摄影开始从艺术的阴影中挣扎出来,进入了它特立独行的发展时期。
摄影在社会生活中开始发挥广泛和积极的作用,进入商业、科学和新闻传媒等众多领域。
作为风景摄影,也从原来模仿绘画的格局中游离出来,成为19世纪殖民主义地理发现的工具。
在这一时期,许多摄影师已不满足于画廊中那种诗意的风景表现,而是狂热地在镜头中记录和展示那些在遥远的东方,曾经是文学语言想象中的景观。
因为传媒后面大量读者的好奇心期待,几乎是一个无法添满的巨大市场。
至此,风景摄影分野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走向。
一个是紧张地走在社会生活前面,作为人类眼睛的延伸和发现工具的风景摄影;一个是仍在古典视觉艺术殿堂中苦苦挣扎寻求审美资质的画意风景摄影。
风景摄影概念内涵及发展演变-摄影论文-艺术论文
风景摄影概念内涵及发展演变-摄影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风光摄影论文第七篇:风景摄影概念内涵及发展演变风景摄影在不到十年时间里,至少有三波争议高潮,其中以2012年9月四月风网站组织的当代语境下的景观摄影研讨会和2018年8月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主题为风景摄影与自然观的第十三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争论尤为激烈。
风景摄影在当代艺术及摄影界有较大争议且无法定论。
在当代,有风景的影像的载体变化、风景自身内涵变化、风景摄影师的文化素养变化、风景影像消费者的观念方式及文化背景的变化、风景摄影的传播方式变化,这几个变量让风景摄影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显得较为尴尬,极易引起混淆的实践与理论争议。
我们尝试从五个方面探索风景摄影的观念流变,为研究当代风景提供基础依据。
风景的内涵及风景摄影的构成要素风景是一种语言,无论自然风景还是人文景观都以其自身语言向世人叙说风景内涵。
因网络的普及与摄影设备的大众化,当代风景摄影实践探索极度活跃,风景摄影似乎成为介于与观念之间的摄影新类型。
而风景摄影背后的自然观、人文观及其反省意识等问题,让我们看到风景摄影当代变异。
先从风景摄影的概念内涵分析。
风景文字考及其人文内涵风在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其含义为自然的风的本义并已经完成从自然向文化的过渡,被赋予浓厚的感彩。
到了《诗经》,风就具有了教化功能。
景字的出现比风略晚,从现有资料看,甲骨文中无景字,金文和篆书中有,却是会意兼形声字。
风与景本义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风为流动的空气,景为光线。
随着文义的演变,风字融入了人的因素,偏重个体情感。
景字逐渐具有人所栖居环境之意,偏重环境因素。
风景一词自其出现以来,就具有风光与景观的内涵,其具体对象所指,却因不同时代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同而有所不同。
当代社会,风景所指对象,其含义重点从风向景过渡,且更注重人文景观的社会意义,但仍未突破传统风景的概念,只是具体对象与概念的外延有了扩大。
杀人放火看风景:19世纪的中国摄影
杀人放火看风景:19世纪的中国摄影约翰·汤姆逊:福建闽江,金山寺,约1870年徐淳刚 | 文摄影史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清晰的,实则迷雾重重。
19世纪初,摄影术正式发明,通常的说法是,1839年达盖尔摄影法标志着摄影的诞生。
1839年也是虎门销烟。
塔尔博特在1835年就研制出了第一张相纸负像,用来印制正像。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通常认为是尼埃普斯1826年拍摄的《窗外的景色》,但1825年他已拍摄了《牵马的少年》。
接下来的历史稍微清楚一些。
1840年鸦片战争。
1844年中国有了第一张照片:于勒·埃及尔拍摄的《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耆英。
1850年蛋白印相发明。
1851年湿板摄影法诞生。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71年干版摄影法诞生。
1873年铂金印相发明。
1885年第一卷伊士曼胶卷诞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而“在中国的摄影史”或广义的“中国摄影史”也于鸦片、大炮、照相机的侵略和输入进程中得以发生。
1840年代,摄影术像鸦片、大炮一样征服了中国。
到1850-70年代,中国南方尤其广东、香港诞生了一大批重要的摄影先驱和照相馆,如赖阿芳、梁时泰、雅真照相馆、宝记照相馆、同兴照相馆等。
更多的西洋摄影师和东洋摄影师也因打仗、经商、传教、刺探情报或文化考察而进入中国拍摄,如菲利斯·比托、约翰·汤姆逊、托马斯·查尔德、威廉·桑德斯、山本赞七郎等。
在1875年撰写的文字中,约翰·汤姆逊曾盛赞赖阿芳的摄影,可见当时中国顶尖摄影师的技术与西洋摄影师的水平相差无几。
这是“中国摄影”开创的年代,也是西方人不断向中国开炮的年代,摄影的题材以建筑、街景、商贸、风光和人像为主,当然也少不了战争。
不过,摄影在当时更多是随军记录、新兴商业、文化观察和技术实践,和我们今天讲的“文献”、“艺术”有很大区别。
这时候,摄影是侵略也是交流,但最终让位于交流,摄魂术成为摄影术。
从绘画脱胎而出的风景摄影——《风景摄影史》
从绘画脱胎而出的风景摄影——《风景摄影史》在摄影诞生的那个年代,人们在为照相机的纪实能力欢呼雀跃的同时,实践者发现实际上只有两种拍摄题材可以掌控自如:一种是自然风景,另一种是人工建筑。
这不仅是因为自然所具有的优美动人和建筑本身的宏大壮观,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感光材料还难以得心应手地记录略有动感的影像,更不要说高速运动的场景了。
千年亘古不变的自然景色和器宇不凡的人工建筑自然就成为第一批进入摄影家视野的合适景观,反过来,摄影家的镜头也为此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历史遗存。
雨天的Broadway大街,Edward Anthony,纽约,1859年这时期的风景摄影,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风格体系:一是欧洲摄影家的作品,以细腻优美见长;二是美国西部摄影家的作品,以粗犷豪放令人瞩目。
令人感兴趣的是,风景摄影家不仅从优秀的古典风景绘画中汲取了大量的养料,使风景摄影一上来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而且不需要经历风景绘画所需要的诸多技术的“磨难”。
反过来,风景摄影的各种实验性创作手法,也大大影响了一批风景画家的创作实践。
安东尼·比托,《菲莱岛》首先,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些早期摄影家在从事摄影实践之前,大多是一些颇具功力的画家。
比如在摄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法国摄影家芒代·达盖尔(Mande Daguerre,1787—1851),这位被公认的摄影术发明者,在尝试摄影实践之前,就是一位优秀的风景画家。
芒代·达盖尔肖像照片他的一幅题为《树林景观》1 的纸上铅笔画,就是对自然景观所作的生动写照。
芒代·达盖尔,《树林景观》这幅作品如今被收藏在位于纽约的乔治·伊斯曼机构的国际摄影博物馆中,对于以摄影闻名的达盖尔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Daguerre, The Artist's Studio, daguerreotype, 1837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一旦达盖尔掌握了具有精确纪实能力的摄影手段之后,却很少见他将镜头对准自然的风景,他要么在自己的摄影室中精心构置场景,拍摄画意的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要么在巴黎的街头寻寻觅觅,支起三脚架曝光城市的建筑。
风光摄影的发展与展望
论风光摄影的发展历程和展望姓名:***学号:***********班级:10工业设计本系部:机电工程学院指导老师:***论风光摄影的发展历程和展望摘要:风光摄影虽然风光一词从字面上看指的是大自然的景色,并非人文的景观,然而风光摄影照片可以包括人,建筑物以及其它可以增加情趣的因素.早期的摄影由于其存在技术的局限性,大多数摄影者实际上只拍摄建筑和风景。
在当时把风景作为一种拍摄对象不但越来越普遍,甚至还影响了当时的绘画风格,随着技术的发展,照相机的功能也得到了提高,风光摄影也变的越来越普遍,但水平却越来越高。
关键词:风光摄影;历程;展望一、早期的风光摄影两大风格体系欧洲摄影家——细腻优美代表人物: 法国人-居斯塔夫·勒·格雷欧洲的风光照片最早在摄影发明之初就已经出现,1830-1840年间当时受限于相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摄影师选择的拍摄对象都是不会动的物体。
欧洲早期的风光摄影的发展是从拍摄海景摄影的居斯塔夫·勒·格雷开始, 1856年,格雷拍摄了风光照片《孤帆浮影》并获得极大成功。
其通过复杂的拍摄方法制造出一种富有层次感和影调的效果,给人一种波涛汹涌的强烈感受。
美国西部摄影家——粗犷豪爽代表人物:威廉·亨利·杰克逊蒂莫西·奥沙利文风光摄影在这一时期从个体创作走向群体行为,尤其在美国,以西部开发为背景,诞生了一批优秀的风光摄影家。
其中最著名的摄影家有威廉姆·亨利·杰克逊,拍摄过国内战争的蒂莫西·H·奥沙利文等。
他们拍摄的美国荒原成为当时美国人心目中理想的未经破坏的伊甸园,被认为是美国的民族精神准确的表达。
二、风光摄影在欧洲的发展欧仁·阿杰一生有5552张照片被巴黎市历史博物馆收藏,他用近40年的时间拍摄和纪录巴黎市区街道。
阿杰都选在清晨人们尚未开始活动的时候出门拍摄。
纪念碑、老教堂、小巷里的旧建筑、街角、橱窗等、巴黎的贫穷与富有被阿杰全部的拍摄了下来。
西湖风光:20世纪初,英美传教士拍摄的西湖美景
西湖风光:20世纪初,英美传教士拍摄的西湖美景杭州西湖,闻名遐迩。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来到过西湖,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书画碑。
近世以降,照相术发明,更是有许多西方传教士接踵而至,定居西湖,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
图为一名传教士在船上拍摄的西湖,左边应该就是西湖小瀛洲。
来到西湖的传教士们大多分属于英国和美国的圣公会、内陆会、南长老会、北长老会、浸礼会等教派。
他们不仅传教,还在此兴办学校、医院,将西方文明引进中国。
工作之余,他们就会拿着相机,拍下那个时代西湖山水的真实影像。
图为山中小庙。
在兴学办医之余,传教士们的兴趣爱好就是游历西湖山水,用相机记录西湖的人文山水。
历经沧桑,这些美景许多已不存在,但这些留存至今、角度各异的照片却保留了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图为参天古木。
雷峰塔是西湖最经典的风景之一。
旧雷峰塔于1924年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西湖南岸的雷峰塔,塔下似乎还有一个左手叉腰站立的人。
与远观不同,近观雷峰塔,似乎更能感受它的雄伟和苍凉:我们可以看到塔身表面的野藤和灌木,塔边的缺口······图为另一个角度的雷峰塔及其倒影。
湖边的照壁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似乎印证着雷峰塔所蕴含的佛教文化气息。
不知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在雷峰塔倒塌后,是否与许仙终成眷属了呢。
图中的塔为保椒塔,白色的楼房是西方传教士兴办的医院,照片近处的西洋犬使整幅照片动静相间。
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医院,不可否定为中国医学、医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至今还深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光摄影的历史
一、历史原因可分下面几个方面
1、哲学的山水观,原因:天人合一学说。
中国古代哲学家很重
视“天人合一”学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而不争。
”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站在河边,面对河水日夜
奔流不息的景象,发出感叹之声。
时光易逝,生命短促的叹息。
西
汉董仲舒写《山川颂》,面对大山大河,感受到人的渺小,大自然
的宏伟。
2、宗教的山水观:古代人们对山水既敬畏,又害怕。
《抱朴子》说:“山无大小,皆有神灵。
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也。
”封建
统治者,更是要祭神,“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在史书中都有记载。
3、审美山水观:中国人对山水观的形成,从蒙胧到逐步清晰。
〈庄子•知北游〉中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看到山水林木呵,看到丘陵土地呵,我感到非常快乐。
到魏晋时代,文人对山水游兴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影响很大,人们向往山
林的兴趣更高。
士大夫隐逸山林之风盛起。
二、文学艺术的影响
1、诗歌的影响:《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诗。
《楚辞》中有描
写山水的辞赋。
《乐府》中的描写山水诗“天苍苍,野茫茫,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
悠见南山。
”《唐诗》里有大量的山水诗。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朝矢白帝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往,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杜甫的《望岳》:“岱示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代钟神秀,阴阳
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
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贺知章《咏柳》;“碧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成,二月春风似剪刀。
”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
有可留。
”
2、散文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散文中,意境以山水为多。
晋,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元人汤采真说:“山水之为物,禀造成
化之秀,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乐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万顷波,未易摹写。
”特别是唐宋八
大家写了不少散文游记,影响很大。
如宋人王安石的《游煲禅山记》,近代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烩炙人口。
茅盾的《白杨礼赞》、《风景谈》也是上品。
3、绘画的影响:①是历代有名画家画的山水名作。
如元代的画
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图,长卷》现藏台湾故宫和浙江博物馆,各一半。
古代画家很多,山水画作拍卖的价格也很高。
②是不少山水画论出现。
最完整论述山水的画论是宋代郭颐的《林泉高致》。
此书详细讲解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三、现实社会的影响
①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国泰民安,社会安定。
老百姓休养生息,思想开放。
②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居乐业,国防巩固。
③是摄影人对拍摄风光片的爱好。
祖国大好河山,风光秀丽,人见人爱。
收入大提高,再加照相机的普及,大多数家庭买得起照相机,有了工具,人人上阵拍照。
④是摄影协会的提倡,大奖赛的兴起。
各地为了发展本地经济,扩大影响,大力搞摄影大奖赛,赛事大都是本地的风光片。
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是旅游胜地。
⑤是旅游业兴起。
老百姓手中有了钱后,就喜欢到各地旅游,风光拍摄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