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传统家训的文化特质与当代意义-精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家训的文化特质与当代意义

实践证明,传统家训是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传统家训文化特质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以发端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儒家经典为本源,后经三国两晋隋唐数百年间家庭宗法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融合洗礼,发展到宋元明清现代时渐次定格为中国传统治家教子的育人法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家庭教育者所推崇。其中以“立德树人”“家国同构”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已根深蒂固植入人心,成为人们所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并贯穿于家训文化始终的教育主线,家训文化对社会而言可谓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地规范并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因此,无论是竹简纸帛传媒的古代,还是网络信息共享的当代,传统家训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人文范式都会对家庭及社会成员的精神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和社会影响力。

1传统家训文化发展概述

“传统家训,是指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一定社会时代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1]家训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以宗亲制度为主导并为传统社会所推广的人文育人范式,是中华文化绵延至今未被割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家训文化,始发于先秦两汉,此时主要以先秦诸子的思想为滥觞,收存于子集、史传、文集、类书等文献中,词语不多,篇幅不长,大多是因事生教,有感而发,语句凝练,发人深省,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家训方式如《尚书》中的“周公诫成王”,《论语》中孔子的“过庭之训”等,这是传统家训文化的启蒙阶段。到三国两晋隋唐时可谓传统家训文化的成长期,这个阶段经过若干朝代的修正完善,中国宗法制度已基本具备了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具有普遍约束力人事道德规范。此时最具代表意义的家训经典当属北齐颜之推所着的《颜氏家训》,该着成书于隋朝初年,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它以文字形式系统地将“修,齐,治,平”的思想,通过着书立说传播给家庭成员,再经过家庭成员的研读消化,进一步反馈给社会,使家训文化在宗法制度和统治阶层的共同宣传推动下,成为代代相传的社会文化形态得以普及,依此开创了家训文化“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教育之先河。

宋、元、明、清至现代是传统家训文化发展成熟的第三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启蒙和成长,这个时期的家训家规,已成为家喻户晓人们竞相效仿的家教文化,此期虽仍以儒家思想为主旨,但同时也根据各个时代的需求时有创新。如<包拯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曾文正公家训》,《左文襄公家书》,《林则徐家书》,《傅雷家书》等,还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育主义”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教育理念,都是该时期家训文化思想的体现。概言之,家训作为中国的特殊形态和家教范式,包含着强大的文化育人功能,其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对社会成员的道德伦理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普遍的约束力。规勉每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民族文化自信,时刻勉励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修、齐、治、平”的理想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