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思想中的自然
论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_
论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王西平内容提要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
“道”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生成、演进的总根源、总根据。
自然,是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是道的属性、性能,是“道”生成、演化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法则、规律。
“道”在生成、演化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是“无为而无不为”,是“自然而然”的法则的体现。
“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省略语,主要着眼于人类社会,是老子的一种政治主张和人类行为规范。
宇宙万物、人类社会自然而然生成、演进总的驱动之势,是任何外力难以阻挡的,千万亿年以来总是“自己如此”。
但由“道”所生成的宇宙万物,人类社会中的个体、群体存在物,皆有其生存的外部环境,不受外力干预、影响是绝对不可能的。
外力,有有害的,也有有益的。
一切生命体,特别是人类能够识别而予以接受、防御或抵抗。
这些,都由“道”的自然而然的规律所涵盖。
道、自然、无为、道法自然,是极具哲学内涵和意义的概念。
关键词 道 自然 无为 外力 道法自然〔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4-0033-05 近年来,道学研究界围绕老子的“自然”观念开展了新一轮研讨,某些学者对老子的“自然”观念有一种所谓“独特”的新理解。
其核心观点是,老子“自然”不像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是指“道”的属性,实际“自然”是指与“道”相对的万物自己而然的状态,此状态的实现则有赖于“道”的“无为”。
不少学者认为:“道法自然”是说“道”效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这里的“自然”也是指自己如此、自己而然。
“‘道’效法‘自然’”这一观点,从根本上颠倒了“自然”与“道”的关系。
“道法自然”是老子极其重要的宇宙论、社会论思想,其真正含义,是不是就是“道”效法“自然”,以“自然”为法?这是值得认真、深入讨论的大问题。
笔者欲就此发表不同的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对古今名人关于“道法自然”的解释之评说河上公章句《道德真经注》卷一“象法第二十五”①注解“人法地”曰:“人当法地,安静和柔也。
老子的思想哲学法则:“自然”
老子的思想哲学法则:“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万物创生的根源,所以人、地、天都要法“道”,但道并不是毫无规则的,为所欲为的,她还必须以自然为法则。
这并不是说“道”的上面还有一个自然的东西,要道去遵循。
“自然”是自然而然,是自然就如此的意义,应理解为道的精神所在。
是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中最主要的部分,或者说是主导性的部分。
是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也,道和德之所以得到万物的仰尊,就在于她们常法自然,道和德的价值就在于自然,若不以自然为法就会失去其价值。
老子的思想以“道”为基础,但是他的思想却在“自然”两个字上。
他的人生哲学、政治思想哲学故都是以自然为宗,他的宇宙论观念也以自然为法。
因此我们若把老子的哲学,说成是“自然哲学”,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的哲学观念是“自然”,老子思想的哲学法则也是“自然”。
老子的思想体现在人生的哲学上时,就是无欲——无私、无为——无争,前者是修己的根本,后者是处人的原则,因为无欲所以能够知足,因为不争说以能够谦和;知足者常乐,谦和者者受益。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其争。
”无私则能成其私,不争则莫能与此争。
都是依据自然的结果,这和道德依循“自然”,“万物莫不尊而贵德”是同出一理的。
无私——无欲、无为——无争,还表现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所谓的无常心,就是无私心。
若是作为管理者或统治者,既然是无私心当然也就会以百姓心为心了。
若用现在的理念来说的话就是民主之心了,也就是民主的思想了。
难怪有人在评点道德经时说,这是民主国家运用思想和法则。
但在老子来说,只是顺其“自然”,只是顺应自然而已。
“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
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要“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自身又怎么能有为呢?“我无为而民自化”管理者又何必要有为呢?自然无为的结果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论老子哲学中的自然与无为
论老子哲学中的自然与无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在老子的哲学中,自然与无为是两个核心概念,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
本文将从老子哲学中的自然和无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其思想内涵及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首先,老子哲学中的自然观念是其思想的基石之一。
老子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根源,宇宙万物皆由道而生,道是自然界的规律和本源。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了道作为宇宙生成的根本力量。
他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逆自然而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和幸福。
这种自然观念体现了老子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尊重,提倡人们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悟自然的奥秘,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
其次,老子哲学中的无为思想是其独特的价值观之一。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不要刻意干预事物的发展,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和努力只会破坏事物本来的平衡和秩序,反而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和困扰。
因此,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即在不为的状态下做到无不为,不为功利而行事,不为名利而劳心,不为私欲而追求,从而达到心无挂碍,自然而然地做到万事顺利。
这种无为的境界体现了老子对于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追求,提倡人们要超越功利主义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在当代社会,老子哲学中的自然与无为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人们往往感到焦虑和迷茫。
而老子的自然观念提醒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势而为,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和功名利禄,要学会放下执念,回归内心的宁静。
同时,无为思想也告诉我们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成功和成就,要顺势而为,顺其自然,做到心无挂碍,超脱世俗的纷扰,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总之,老子哲学中的自然与无为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从老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势而为,做到心无挂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通过《老子》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老子》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引言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这部经典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通过对《老子》的解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1. 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老子》中,有一种重要观念叫做天人合一。
它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互动。
宇宙万物都是由太极(阴阳)相生相克而成,而人也是宇宙大道中的一部分。
2. 尊重自然、追求与谐
根据《老子》,人应该尊重自然,并且努力和谐地融入其中。
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我们能够达到心灵平静和身体健康。
这种追求与谐也意味着我们应当适应变化、避免贪婪和过度消费。
3. 自我放下、无为而治
《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提倡自我放下并顺应大道。
通过不过分干预事物的发展,我们可以实现自然而然地达到最好的结果。
这种观念也为我们提供了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找到平衡和和谐的方向。
4. 敬畏自然、保护生态
《老子》还传递出一种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价值观。
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只是宇宙大道中微小的一部分,并且应当尽力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在有限中追求无限
根据《老子》,人应该在有限的存在里追求无限的意义。
通过与自然相融合,我们能够超越具体个体的局限,接近更高深层次的智慧和境界。
结论
通过对《老子》的理解,我们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紧密且重要的联系。
尊重、谦逊并与谐地融入自然成为我们实现心灵平静、身心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同时,这也引领着我们探索更高深层次的智慧和意义。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包括阐述自然观、生态观和治理观。
这些维度综合构建了老子在生态自然方面的思想体系,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老子的自然观是基于无为而治的原则。
他认为自然是一个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的整体,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循环。
他将自然比作“大川”,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进程和运作方式,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违背它。
老子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
这种自然观对于当代社会,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的背景下,人类需要积极拥抱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老子的生态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他提倡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提倡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
老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
这种生态观对于当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背景下,人们需要重新认识和尊重自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
老子的治理观强调无为而治和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过度干预和控制会破坏自然的原有秩序,人类应该保持谦虚而谨慎的态度,顺应自然的自发演化。
老子主张以德治国,倡导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
这种治理观对于当代社会的治理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信息爆炸和社会变革加速的时代,政府和管理者需要反思权力的运用方式,采取适度的干预和管理,给予个体和组织更多自主权,以实现社会稳定和个人自由的平衡。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人们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个人利益,忽视了自身与自然的联系。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醒人们重新认识自然,重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论老子自然概念的三重含义
南开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论老子“自然”概念的三重含义学号:********名:**年级:2009级专业:哲学学院:哲学院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4月18日论老子“自然”概念的三重含义摘要“自然”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道德经》中“自然”的名词意义是前提和目的,动词意义为过程,形容词意义为外在表现。
以上三种词性是一体的,共同构成老子“自然”概念的全部内涵,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在老子看来,“自然”是人的内在本质属性,人们去追寻它并返归于它,于是在行为上表现为“无为”,同时呈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最终结果为达到三种“自然”的统一,身心行为俱达至“自然”之境。
老子“自然”思想的现代意义在于:要求现代个人及社会群体,追寻“自然本源”,修养“自然本质”,遵循“自然规律”。
关键词老子;自然;“元初”;无为“自然”一词首先出于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是第一个将其作为哲学概念提出的哲学家。
老子对于“自然”极为推崇,“自然”观点贯穿于整个道家思想的发展历史,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
正如谢扬举先生所指出的,这个概念的提出和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先人对自己生存模式的理性刻画,宣告了中国文化中一种原则性思维规则和价值理念的诞生,也预示着中国文化走上了追求最佳态势、高度亲近自然的发展道路。
”①由此可以看出,“自然”概念在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居于重要地位。
正是因为自然概念的重要性,因而在学术史上有无数人对此概念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然而众说纷纭,其间难免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对于老子“自然”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
一、老子“自然”概念的文本及其诠释要理解“自然”,首先必须要回归文本。
《道德经》中,直接提到“自然”一词的段落共五处:①谢扬举:《老子“自然”概念的实质和理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第23卷第1期。
1.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老 子中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
老子中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老子中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智慧。
在当今社会,当我们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时,重新审视老子的这一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子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试图为人们寻找一种和谐、宁静的生存之道。
“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
而“法自然”则是指道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不受人为的干预和破坏。
在生态领域,“道法自然”意味着自然界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秩序,人类应该尊重并顺应这些规律,而不是肆意地去破坏和征服。
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生物、每一个元素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比如,森林中的树木、花草、动物、微生物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树木为动物提供了栖息之所和食物来源,动物的活动又有助于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植物的繁衍。
而微生物则分解着动植物的遗体,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着土壤的肥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类常常出于自身的利益和欲望,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
例如,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结构破坏、环境污染;无节制地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使得土壤和水源受到污染,危害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
这些行为都是违背了“道法自然”的原则。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还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尽管我们拥有科技和智慧,但也不能傲慢地认为可以主宰一切。
自然界有着无穷的奥秘和力量,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
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飓风等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渺小。
这就警示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不要轻易地去挑战自然的权威。
同时,“道法自然”也倡导一种简单、适度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更奢华的生活。
论老子的“自然”
政” 个层 次。同时, 老子》中, 三 在《 自然跟无为是密切结合在一起 的。当然, 无为 并不是说是无所作 为, 而是统 治者
所采 用的一种统治方式和策略, 也就是“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所要达到的社会状态便是“ 百姓 皆谓 ‘ 自然 一 。而 我
“ 是 ” 正 是 状 事 用 法 的一 种 , 质 上 “ ” 的一 如 也 本 然 字 个重要 用法 就是 表示某 种情况 下事 物存 在 或者 变化 的 相 应 状 态 、 势 。1 趋 【 从现 存文 献 看 , “自”、 然 ” 字 合 为 “自然 ” “ 二 一
年 先 生 认 为 始 于 阮 籍 《 庄 论 》 天 地 生 于 自然 ”3, 达 “ 【 J
一
直 扑 朔 迷 离 , 其 遗 著 《 子 》( 道 德 经 》) 区 区 但 老 《 以
五 华 民族 发 展 史 其
上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 本 文 着 重 探 讨 老 子 “自 然 ”的
思想 。
词 时提 出 , “自然 ” 不 是 名 词 , 是 状 词 .也 就 是 并 而
《 文 》云 : 说 “自, 也 。 象 鼻 形 。 鼻 ”这 里 指 出 了
“自 ” 的本 义 , 是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正 “自 ” 有 “自己 ” 又
的 意 思 , 《 子 ・离 娄 上 》: 人 必 自侮 , 后 人 侮 如 孟 “ 然
之 ; 必 自毁 , 后 人 毁 之 ; 必 自伐 , 后 人 伐 之 。 家 而 国 而 ” “自” 早 期 还 有 开 始 、 在 由… … 来 的 意 思 。 《 文 》 云 :然 , 也 。乃 “ 烧 ” 。王 引之 说 又 “ 烧 ” 燃 义
老子的自然观
老子的自然观一自然的本义自然本是道家首创的独特概念,早期的古代典籍,大多没有提到自然一词。
自然最先出现在《老子》中,战国中期以后使用渐多。
自然一词的意义常被误解。
最常见的误解是把自然当作自然界,这是把自然的现代意义当作了古代意义。
自然的本义就是自己如此。
“自”就是“自己”,“然”就是“如此”。
“自然”的原始意义就是自然而然,没有外力人为的强制作用,没有突然的改变。
把自然当作自然界,则老子所说“道法自然”就成了最早的生态保护的理论,然而这并不符合自然一词的古义,这样解释自然一词,貌似提高、实则限制和贬低了老子哲学的现代意义。
老子对大自然的尊重,主要体现在“人法地,地法天”的陈述之中,而不是“道法自然”一句。
在先秦时期,代表大自然的词汇主要就是天、地、万物。
以自然指代自然界是很晚的事。
与此相关的另一种误解就是认为道家讲自然,必然会排斥人为,结果就是无所事事。
这也是对老子的无为的错误理解。
其实,老子所讲的自然恰恰是人类社会中的自然,是人类行为中的自然而然状态。
提倡自然的对人类社会行为提出一种方向和理想,而不是提倡不做事。
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七章)“功成事遂”就是做事的结果,不是无所事事的结果。
可见,自然是一种高超的境界,是“功成事遂”而又没有对百姓造成骚扰和压迫的表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功成事遂,是没有勉强的、没有造成冲突的、没有突然变化的、没有引起压迫感的建立功业的过程和结果。
反之,强迫的、引起剧烈变化的、造成冲突的功业就是非自然的。
以历史事实来说,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而达到的成就是非自然的,而汉初效法黄老之学的文景之治则是比较自然的,而文景之治的时候也不是大家都不做事。
所以,老子之自然不是平时所说的没有人类文明的自然状态,不是与人类或人为相对的概念,而是与勉强、紧张、压迫、冲突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值得追求、向往的状态,也就是一种价值。
老子在第十七章中曾经把社会的管理者或统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的是理想的社会管理者,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管理者,百姓各自安居乐业,只是知道最高统治者的存在而已,并没有明显感到他的威望的影响或支配作用,这就是“太上,下知有之”。
《老子》自然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道法自然
《⽼⼦》⾃然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道法⾃然“道”在⽼⼦的思想中有两层意思:⼀是宇宙的本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认为,“⾃然”是⾄⾼⽆上的。
所谓“⾃然”,就是“⾃然⽽然”,也就是没有外⼒影响的这个世界的本来⾯⽬,它既应当包含所有“⾃然”的存在,也应当包含“⾃然”运⾏的规律。
就“道”⾃⾝来说,就是⾃⼰如此之义,⽽就“道”与万物的关系来说,就是顺应万物之固有本性、使之⾃然⽽然地演化之义。
在⽼⼦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万物皆源于“道”。
“天下万物⽣于有,有⽣于⽆。
”《⽼⼦》认为“道”产⽣万物有个过程,“道⽣⼀,⼀⽣⼆,⼆⽣三,三⽣万物。
”[1] “道⽣⼀”,即“道”⾃⽣,“⾃本⾃根,⾃⽣⾃成”;“⼀⽣⼆”,即“道”分化为阴阳⼆⽓;阴阳⼆⽓的统⼀叫做“冲⽓”(冲虚之⽓),由阴⽓、阳⽓、冲⽓三者产⽣了万物。
道是万物起始的源头,也是宇宙万物⾃然运⾏的规律,万物皆和谐统⼀于道。
“道”是宇宙间⽣成万事万物的⾃在本体。
⽼⼦⽤“⼤盈若冲,其⽤不穷”(《⽼⼦•四⼗五章》)论述了本体、本原同是“道”的思想。
“⼤盈若冲,其⽤不穷”的“⼤”,也就是“道”,“道”的表现是“冲”。
“⼤盈若冲”说明空间并⾮真空,⽽是充塞满了物质的空间。
《⽼⼦•⼆⼗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寂兮寥兮,独⽴不改,周⾏⽽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道,名之⽈⼤。
⼤⽈逝;逝⽈远;远⽈反。
”可见,《⽼⼦》所说的道,既是世界的统⼀原理,⼜是世界的发展原理。
⽼⼦在这⾥明确说了“道”是“先天地⽣”的⽆、有混成之物。
混成之物遍布空间,“⽆”、“有”处于运动状态,永不停息。
“道”纯任⾃然,它⽣成世界万物,没有任何⽬的性,⽽是⼀种“⾃在⾃为”的结果。
作为世界的发展原理,“道”“独⽴⽽不改,周⾏⽽不殆”,不停地运动,永远都不会改变。
《⽼⼦》认为,宇宙中的具体事物⼀直处于变化之中,不是永恒的,但“道”却是绝对不变的,也只有“道”是永恒的,“道乃久”。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之一,其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其中蕴含的生态自然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基本维度,并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这些基本维度出发,探讨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天人合一老子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顺其自然而行,与自然相融相通,不应过分干预和破坏自然界。
在老子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尊重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对自然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成为当代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天人合一的观念更显重要。
老子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人类活动不能脱离自然环境,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
二、顺应自然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地去干预自然,而是要按照自然的规律去行事。
这反映了老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在当代社会,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老子提倡的顺应自然的思想更加深刻。
如果我们可以像老子所说的那样,不去人为地去破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顺其自然,不要强行干预,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这一思想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各种事物都习惯用强制手段加以干预和管理,往往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告诉我们,有时候,顺应自然、顺应事物的规律,不要过多地强调干预和管理,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老子的这一思想可在当代社会中得到启示,为我们提供解决诸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包含了对自然的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等多个方面的倡导和教诲,为我们提供了在处理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方面的思考和方法。
老子道法自然名词解释
老子道法自然名词解释
摘要:
1.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简介
2.道法自然的概念与内涵
3.道法自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应用
正文: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立者。
他的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道法自然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旨在阐述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道法自然,是指道(宇宙的本源和规律)所体现出的自然而然的状态。
它强调万事万物都应该遵循道的原则,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发展。
这一理念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法则,而非人为的干预和强制。
在道法自然的思想指导下,人们应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境地。
在现代社会,道法自然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借鉴道法自然的思想,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人际关系、企业管理等方面,道法自然也提醒我们要遵循规律、顺应民意,以实现和谐共处。
总之,老子道法自然的名词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处理事物的方法,引导我们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活。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是指老子关于自然生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
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万物和宇宙。
万物都是由“道”生成和维持的,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不要人为干扰和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老子追求和谐、平衡、无为而治的自然状态,主张养生、保护生态环境,提倡“无为而得”的生活方式。
老子认为,自然是至高的存在,人应该谦逊地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 生态环境保护:老子提倡顺应自然,不要人为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资源的消耗,还自然以清洁和谐的环境。
2. 社会和谐发展: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行干预和改变自然的发展轨迹。
在当代社会,社会和谐发展是重要的目标,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社会的平等、公正、可持续发展。
3. 个体修养与健康生活:老子主张“无为而得”,即顺应自然,顺从自然的发展规律。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竞争压力,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放下功利心和虚荣心,适应自然的变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保持个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而行。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紧迫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5.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子提倡顺应自然,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人们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争斗不休,滋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保持谦逊和宽容,以互相理解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为我们指导合理生活,保护环境,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老子“道法自然”
老子“道法自然”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
1,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你肉体出生,一次是你灵魂觉醒。
当你觉醒时,你将不再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2,当你发愿利益众生时,所有的资源都会流向你,因为资源是服务众生的。
3,懂得爱,成为爱的那一天,你将不再寻找爱、追求爱、渴望爱。
幸福不是找到你爱的和爱你的,而是成为爱本身!4,灵魂来到地球,不是为了体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是为了喜怒哀惧,功名利禄。
灵魂因着净化提升的需要来到地球,所有利益众生、利益地球的修炼、修行都会让灵魂净化提升。
爱与慈悲是净化提升的必经之路与究竟之路。
5,小我讲利,先利再益,烦恼不断。
大我讲义,先义后利,快乐回家。
爱自己不是爱你的小我,而是联结回归你的自性本我,清静、慈悲、光明,爱就是你的本性。
6,当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会来帮你!当你为己谋利,背道而驰,天就会来罚你!爱是通天的门票,恨则是地狱的通缉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选择在你。
7,记住:当你全然敞开时,最先进来的是光和爱,不是怨恨和伤害。
因为光最快,爱最高!8,所有天赋的资源都是让你替天行道,义行天下的。
辜负上天的美意和厚爱,你就关上了幸福喜悦的大门!9,当我们不认可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评判别人。
当我们不接纳自己时,我们就开始抗拒别人。
当我们没有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要求别人。
总之,我们内在感觉匮乏时,我们就开始折腾、折磨别人。
10,受害者就会成为加害者。
你渴望得到的满足也正是你无法为别人做到的!你缺失的也正是你不能分享给予别人的。
自我了解、自我满足、自我负责,这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
11,做你自己,不是做你想要的自己,是做回你本来的、本源的、清净无染的自己。
老子美学思想中的“自然”
老子美学思想中的“自然”摘要:老子的哲学观中的核心是“道”,奠基于此基础上的“自然”是老子美学的核心,通过“自然”引出自然而然、无为、朴拙之美、虚静这些都是“自然”下的审美意识,老子的美学思想强调的是无为的美,反对过分雕琢,追求万事万物自然的美,反对过分雕琢并不是反对一切修饰,在不违背“自然”的情况下稍加修饰,保留事物最原本的意识形态的美是老子所推崇的,除此之外老子崇尚的自然观众还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主张真正美的音乐、真正美的形象是自然浑成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自然;朴拙;审美情趣;自然而然;无为提到《老子》人们印象中更多的是一部哲学著作,其实不然老子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开端,虽然他直接论述的美学思想并不多,但却蕴含丰富的美学思想。
《老子》中对“自然”的解释成为之后美学思想中最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
“自然”是老子的首创概念,研究老子美学中的“自然观”就相当于研究中国美学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思想中对于美的追求。
一、《老子》中的“自然”在《老子》中“自然一共出现了五次。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言贵。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功成事遂,百姓都说:我自然……事情办完了,老百姓都说:我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里的自然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自己本该如此”“本来的样子”我们可以理解事物的本原即“自然”。
第二处“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这句话的意思为:一切要顺应自然。
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这句话是从自然的角度来阐释的,这里的自然是:合乎自然的法则即自然规律,这是老子的“自然而然”思想。
第三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靠大地的能量去生长,不仅仅是人万物都是靠大地的能量生长。
大地靠天的能量生长,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雨。
因为天下雨雨到地上成水,水在滋养打地。
天是靠道的能量来生长。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自然、生态和宇宙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入手,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
1. 自然与人的关系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首先体现在对自然与人的关系上。
他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老子看来,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生活,而不是逆自然而行。
他认为,自然界是广阔无垠、包容万物的,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这种理念在当代被认为是倡导绿色生活、推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自然界的平衡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自然界的平衡。
他认为,天地万物之间存在一个统一而动态的平衡状态。
在这种平衡状态下,各种事物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至于过度消耗资源或破坏环境。
老子主张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界的平衡,不要过度干预自然的运行,以免破坏这种平衡状态。
这一思想对于当代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具有启示作用。
3. 自然的自发性在老子看来,自然是具有自发性的。
他认为,自然无需人为干预,就能够自行运行并维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擅自干预自然往往会导致许多问题,如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老子主张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界的自发性,不要贸然干预自然的运行,尊重自然的本性,保护自然的原始状态。
这一思想也促进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
二、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1. 弘扬生态文明当代社会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
倡导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理念,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通过弘扬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可以加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2. 促进可持续发展3. 培养生态伦理4. 推动环境保护运动5. 构建美丽中国。
论汉代《老子注》对自然的诠释
论汉代《老子注》对自然的诠释
汉代《老子注》是对《道德经》的注释,其对自然的诠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老子注》强调了自然的无为而治。
它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是无为而治的,有自己的自然规律。
人类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而不去干预,不要过分追求功利,要尊重和顺应自然的本性。
《老子注》中提到:“道者……抱一以为天下式,地德以顺之,君子以容其德也。
”意思是说,道是宇宙的根源,应该以道为准则。
尊重和顺应道的运行规律,就能够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老子注》对自然的诠释中强调了阴阳思想。
阴阳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两种力量,也是事物运行的本源。
《老子注》中指出:“夫天以乾阳,地以乾阴,变化之情,皆自乾之所作也。
”意思是说,天属于阳,地属于阴,事物的变化都源自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
《老子注》还将阴阳与人的道德行为相对应,认为人们应该根据阴阳的原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保持平衡与和谐的状态。
《老子注》对自然的诠释中重视了宇宙整体的观念。
它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宇宙整体中,万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老子注》中提到:“天地之为物震,中国之为德善者,皆因天地也。
”意思是说,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到天地之气的影响。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力量,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实现自身的自由和和谐。
汉代《老子注》对自然的诠释表现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强调了无为而治、阴阳思想、宇宙整体的观念。
这是对自然界运行规律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对于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谈谈对老子自然法的看法
谈谈对老子自然法的看法
老子自然法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一种思想观念。
他赞扬自然界,认为自然界是完美的,它不能被人为地改变,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达到完美。
这种思想观念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它被称为“自然法”。
老子认为,自然界的本质是无常的,它们会在不断变化,而人类也要遵循这种自然变化。
他说:“自然界有自然规律,
这是不可改变的,如果人们不遵循这些规律,就会出现灾难。
”他认为,人们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尊重自然界,才能达到真正的完美。
按照老子的自然法,人们要尊重和研究自然界的规律,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掌握自然界的规律,并根据自然界的规律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然而,老子的自然法受到了批判。
有人认为,老子的自然法过分强调自然界的变化,忽略了人类可以通过人为活动来改变自然界。
此外,有些人认为,老子的自然法过于抽象,难以实施。
尽管如此,老子的自然法仍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它也被广泛应用到现代生活中。
现代人也可以从老子的自然法中获益,他们可以从自然界中研究到很多东西,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从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总之,老子的自然法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它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的变化,并学会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从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只要人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实践老子的自然法,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7-26作者简介:刘栋梁(1973-),男,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do:i 10.3969/.j issn .167127864.2010.06.025论老子思想中的自然刘栋梁(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 要:/自然0是理解老子哲学思想的关键,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
老子思想的形成是从对自然的关注起步的。
老子抽象的最高范畴)))道)))就是源于可以感知的大自然,/自然0是老子思想的发源地并贯穿其思想的各个方面,老子用/自然0将其学说建成体系,以/道法自然0为哲学的逻辑起点阐发了/自然0的宇宙观、认识论和辩证法及社会政治观。
关键词:老子;道;自然;核心;体系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864(2010)0620061203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但在我深入地学习体会老子的学说、将多种介绍老子思想的书比较之后,发现有一个/一以贯之0的词)))/自然0)))可作为老子哲学思想的/关节0,将其思想贯穿为一体。
/自然0是理解老子哲学思想的关键,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
老子思想的形成是从对自然的关注起步的,/自然0是老子思想的发源地并贯穿其思想的各个方面,老子用自然将其学说建成体系,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自然0这一重要的哲学范畴并深入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以/道法自然0为哲学的逻辑起点阐发了/自然0的宇宙观、认识论和辩证法及社会政治观。
/自然0形成了老子思想独特的/道0,就让我们沿着/自然之路0来体会老子吧! 一、/自然0在老子中的内涵/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0此段话为我们界定了域中的四/大0,且这四/大0之间有一个层次高低的关系,四大中人最小而道最大。
但对于这一章的解释异义也颇多,就是因为/道法自然0中的/自然0引起的。
有人说,域中有四大,而/道法自然0可知/道0之外还有/自然0,岂不是域中有五大吗?也有人说:人法地,而地法天,岂不是人不法天不法道么?如何化解这些分歧呢?我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其一,要了解老子语言表达的特征。
/老子多用活语,含盖之句。
人法地云云,数句相衔一意,使不明此为活语,为含盖句,则法地、法天、法自然似各有所指,而非递申词,不可通矣。
0[1]其二,就是弄懂自然的真正的含义。
推老子之意,人在域中为四大,则以人是三才之一。
因此可知四/大0间的不平等的地位。
何为/三才0?天地人也,所以/道0与/三才0不处一个层次上,可以理解为/道0是总体,/三才0是具体。
人能仰观俯察,近取远求,地大充盈,无所不载,但又为天所覆,因此天大于地。
但天再大,仍被道所涵,故道大无限。
再进而观察就知道/天不予而物化,地不产而万物育。
0(5知北游6篇)/道自然无为而无不为0,故人应以自然为法。
老子二十五章中说/道0为天地万物之母,/道0就是自然,而子有母之本性,故统天地万物之本性都是自然。
道与天地万物圴为自然,可知/道法自然0并非/道0外有/自然0,而是/道0即/自然0。
那么,/道法自然0该如何理解?道效法自然吗?其实也正是这样,但如此一来就使人费解了。
为便于理解这一点,我认为应这样思考,还仍然使用/道法自然0,其含义为:道效法自然而然的运行方法,此处的/自然0应理解为/事物自己运行的方式)))自然而然0。
但是分析到这里还得对自然的含义作进一步的理解,为此我专门查了训诂的书籍,在5广雅#释志6一书中说:/然,成也。
05墨子#经上6说:/故,所得而后成也。
0/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0这里的/然0字有/成0之意,所以/自然0即/自成0。
因此我认为:自然就是一存在物全部地或主要地自生或至少自行规定自己,而无需外在的力量。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物自行规定自己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就是自然。
至此,我们就明白/自然0一词是怎么来的了,为什么给它起名叫第9卷 第6期2010年11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 rnal of Luohe VocationalT echnology Co ll egeVo.l 9 No .6Nov .2010/大自然0了,而且我们也很容易清楚/自然0所引申出来的一些规定。
由于世界是以主体与客体相对立的方式存在的,故/自然0的对立面就是/他然或人为0,否定了他然与人为才能是自然。
因此,我认为老子一书中的自然可以理解为:1.自然界的自然;2.自然而然的运行方式;3.无他无外力;4.无人为或无为等。
这些词语都是自然之意。
老子的思想就是建立在自然这样的含义之上。
它是排除任何外来的附加因素而以自然本身及规律特征来说明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形成,并以/自然0的思想来解释一切直至社会的和谐。
二、/自然0是道的本性及最高境界/道0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也是最高概念,天地万物在/道0的意义上是平等的,都是按照自己的状态存在的。
/道0是宇宙万物之本,也是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和法则,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0[2]这说明老子的/道0从本体论上说,就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本源,一切都产生于道。
接下来老子又对/道0作了具体的描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0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其意就是:如果可以说清楚解释明白,就不是真正的/道0了。
老子的/道0包含了万物之理,它是没有实体的、永恒不变的,又是无法赋予其名称的,因为不论你将其称作什么它都将只局限于你所将它称为的物质而失去了它/道0的特性。
老子认为/道0是无相的、无声的、无形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即/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0所以也就无法名状,故称/无名0。
/无名0是道的本体,而/有名0是道的作用,显示万物的界限,而道的最大本性也是最高境界就是/无为0。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不名有。
爱养万物不为主,可名于大。
0一切事物的存在与长养,包括宇宙和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道0并不以外在的强制力去约束它,正体现了老子/自然无为0的精神特质,这也正是/道0的最高境界。
三、/自然0辩证法老子的道还包含了许多的辩证法思想。
他认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存在的条件,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而老子这些辩证法思想也正是在观察了许许多多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之后才形成的,因此/自然0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源泉。
站在天地之间的老子从源源不断的水中,从未雕未琢的木中,从用之不勤的牝中,从专气致柔的婴儿身上看到了辩证法的亮光和风彩。
水是老子生活的内容,也是他思考的对象。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
其无以易之。
0在老子的眼中,水是天地间最柔弱的东西,但它却能冲击最坚强的东西,这一点没有什么能替换。
水的品性启示着老子,老子把它概括成柔能克刚这样的法则。
/弱之胜强,柔之克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0实际上,老子在这里已经把自然现象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其中包含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柔弱和刚强本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可以说,水是老子开启辩证法的钥匙,正是在水的/弱之胜强,柔之克刚0的启示下,老子才发现了一系列的辩证关系。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万物皆在生生化化反复地运转着,天下万物皆从有之中而生,可是这个/有0还是从/无0生化而来的。
在自然界中,/有0和/无0相伴而生,而/长0和/短0相恃而现,/高0和/下0相恃依倚,/音0和/声0互为和合; /弱0和/强0相互转化,/前0和/后0互为随从。
在生活中,/美0与/丑0、/难0和/易0、/正0与/邪0、/善0与/恶0都是相伴构成的,即老子所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隨。
0而任何一对矛盾都是使事物达到和谐的内在动力,所以/自然0是老子辩证法的/原版0。
四、/自然0认识论老子认识论的主线是排斥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作用的,他的认识论应是一种直观的认识方法,且是理性直观的认识,这是他认识论的核心。
其认识论的直观特性集中在他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玄鉴0。
其意就是内心光明,心灵深处明澈如镜,以致于能清晰地观察到事物。
/清除玄览0就是涤除妄见、先见,使心灵封闭保持虚静无杂念的自然状态,不受他然的影响,不以任何先入为主的思想来面对认识对象,从而深察及微观世界,远则照见一切,然后观察纷繁的事物现象探求自然世界的源流。
因此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0即足不出户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从窗户向外窥望,能够见天道。
出去的越远所获得的知识越少,圣人不出行便知道一切,不用观察现象便能明察事理。
老子又说学的越多对于认识道越有减损,应将浮华的知识减损再减损才能达到无为无我的境地,方能体认到道。
这乍听起来很神秘,但实际上就是要求人在认识时要保持心灵的/自然0状态,不要有人为的、他然的、主观的等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
老子这种认识论有一定的道理及合理之处,其合理的思想得到稷下道家的采纳和发扬,及至荀子也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和改进,提出/虚一而静0的认识方式。
他说:/虚一而静,谓人之大清明。
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
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纷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裹矣。
,,夫恶有蔽矣哉!0(5解蔽6)很明62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显,荀子在此处也是讲究心灵的自然状态,保持心灵的宁静专一,保持大大的清明状态才能不受/他然0的干扰,这也是通过解蔽的方式来达到/自然0认识。
这在认识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就是所谓的/自然0认识之道,但是应该清楚荀子的认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感性认识之上的,这已经完全不同于老子神秘的理性直观的认识论了。
但在认识方法上毕竟有相同之处,都讲究心灵的/自然0。
五、/自然0治道/道0作为万物的本源,道法自然,万物皆法自然,人及人类社会亦是如此。
/自然0体现在国家社会的治理上就表现为/无为0的方法,即任凭人、社会自然而然地运行,作为统治者不应该推行统一的政策规范人类社会,要给每个人以自由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使社会自然运转。
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后而义,失义而后礼。
0仁义和礼被老子看成大道不行于人的结果,是巧伪与奸诈的根源,后来庄子更进一步地提出礼教和仁义是对人性的戕害,所以道家主张人们的生活应该遵循其真性即自然本性生活,/无以人灭天0,即不要拿人为的规则去改变乃至毁灭人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