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原则的适用.

合集下载

论法律原则适用的问题

论法律原则适用的问题

论法律原则适用的问题作者:李茂军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7期【摘要】法律原则是法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有着很强的可适用性。

在我国民主法治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离不开正确、合理的适用法律原则作为支撑。

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法律原则适用性并不是很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到其作用的体现。

所以,相关方面需要加强重视,深层次的分析其适用问题,并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处理。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法律原则适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法律原则;适用;问题引言法律原则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于法律原则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由此可见其开放性和包容性。

不过,法律原则的适用却是大家不是很熟悉的领域。

律师、司法官员以及当事人等更多的会在规则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忽视了法律原则的应用。

人们对于身边比较重要的问题极易忽视,正因为人们熟悉法律原则,所以时常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而是习惯其常态化的存在。

对于法律学者而言,可以从具体问题分析着手研究法学,或解构法律文本中的某项规定,或直接找寻一个案例进行讨论。

以便不断发现和拓展问题的边界和深度,使得法律原则从抽象转变成实践,更好的发挥其价值,为司法实务有效的开展提供助力。

一、法律原则概述法律原则是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也是法律产生、完善的重要准则,还是司法活动必须得遵循的基本指引。

法律原则并不是和法律制度同时产生的,其的出现是法学家推动的结果,有助于促进法律的完善。

美国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在自己的多项著作中阐述了法律原则,觉得法律是一个严密的体现,法律规范中蕴含了法律政策、规则以及原则等内容。

之后,阿克列西对德沃金的理论进行了补充,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法律原则的认识。

通过对法律理论的概括和研究,赋予了法律原则普遍性的特点,并且被人们广泛接受。

而且在各国立法中,法律原则也得以体现,成为法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现代法律的核心所在。

法律原则的适用概念

法律原则的适用概念

法律原则的适用概念法律原则的适用概念指的是法院在解决争议案件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论,即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或无法直接适用的情况下,通过运用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价值取向等来解决争议并裁判案件。

法律原则的适用概念是现代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法律案件的具体裁判方法和结果。

它是法院在裁判案件时运用的一种指导性原则,用以填补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对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法律原则的适用概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公平原则:公平是法律原则的核心价值之一。

法院在裁判案件时,要坚持公平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裁判的公正公平。

公平原则要求法院在裁判时,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以确保正义的实现。

2. 公共利益原则:法院在适用法律原则时,要考虑到公共利益的因素。

在一些涉及国家、社会或他人利益的案件中,要优先考虑公共利益,确保法律原则的适用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要求。

3. 效力原则:法律原则的适用应该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也就是说,法院应当确保法律原则的适用能够有效执行,所有相关利益主体都应当接受法律原则的适用。

4. 合理性原则:法律原则的适用应该是合理的。

法院在进行法律判断时要合理思考,并运用合理的原则和标准来确定案件的处理结果。

5. 司法稳定原则:司法稳定也是法律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院在裁判案件时,应尽量保持一致性,确保法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轻易改变现有的法律原则。

6. 适用的原则:法院在适用法律原则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既遵循一般原则又注重具体实践。

法律原则的适用概念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能够弥补法律条文的不完善,使法院在适用法律时更具有灵活性。

同时,法律原则的适用概念还能够保证当事人的合理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

然而,法律原则的适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争议。

因为法律原则相对主观,具体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释和裁判,容易引发争议。

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法律之美——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基本原理】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有三个:①穷尽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②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得越过规则适用法律原则;③若无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

因此,从裁判依据的角度来说,法律原则具有弥补规则漏洞和修正规则缺陷的双重价值。

【案例分析】新郎经过紧张筹备准备迎娶新娘。

婚礼当天迎亲车队到达时,新娘却已飞往国外,由其家人转告将另嫁他人,离婚手续随后办理。

此事对新郎造成严重伤害。

法院认为,新娘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侮辱了新郎人格尊严,判决新娘赔偿新郎财产损失和精神抚慰金。

关于本案。

观点一,由于缺乏可供适用的法律规则,法官可依民法基本原则裁判案件?答:正确。

本案中,由于找不到相应的规则来处理案件,原则自然可以直接充当案件裁判的依据。

观点二,本案法官运用了演绎推理?答:正确。

司法三段论是我国法官司法裁判的主要形式,即大前提(法律规范)+小前提(案件事实)= 司法判决,本案中法官的裁判显然是依据作为法律规范之一的法律原则作出的,因此满足司法三段论的特征。

而司法三段论本身就是演绎推理在司法裁判领域的直接运用。

正所谓‘‘法官要在事实与规范之间进行目光的往返流转’’。

观点三,确认案件事实是法官进行推理的前提条件?答:正确。

司法三段论共有两个前提,大前提是法律规定,小前提是案件事实,因此确定大小前提就是法官进行演绎法律推理的前提条件。

观点四,只有依据法律原则裁判的情形,法官才需要损供裁理由?答:错误。

法官的任何判决均需要提供相应的理由,过程先于结果,理由优于结论正是司法的重要品质。

无论法官是依规则还是依原则裁判,均需要提供相应的理由。

法律原则优先适用案例(3篇)

法律原则优先适用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原则,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优先适用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市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A公司向B公司供应一批货物。

合同签订后,A公司按照约定向B公司交付了货物。

然而,在货物交付过程中,由于A公司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部分货物损坏。

B公司发现货物损坏后,要求A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A公司认为,根据合同约定,货物在交付过程中发生的损坏应由B公司自行承担。

双方协商未果,B公司将A公司诉至法院。

三、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货物损坏的责任应由哪一方承担?是按照合同约定,还是适用法律原则?四、法律原则分析1. 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由原则是指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订立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在本案中,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符合合同自由原则。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合同双方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诚信的原则。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在本案中,A公司工作人员在货物交付过程中疏忽,导致货物损坏,违反了公平原则。

3. 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指合同双方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在本案中,A公司工作人员在货物交付过程中疏忽,违反了诚信原则。

五、法律原则优先适用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在本案中,A公司工作人员在货物交付过程中疏忽,违反了诚信原则。

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研究

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研究

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研究引言法律原则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原则,它在法律适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法律实践中,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往往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展开研究,探讨法律原则的内涵及其在具体案例中的适用问题,旨在深入分析法律原则的适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法律适用提供理论支撑。

一、法律原则的内涵法律原则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规范,它是对法律的一种概括性表述,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稳定性。

法律原则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公平正义原则、法治原则、合理预期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等等。

这些原则在法律实践中具有统一的指导作用,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规范要求。

二、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在具体的法律实践中,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法律原则是抽象的概括性规范,其适用需要考虑到具体案例的特殊情况。

不同的法律原则之间可能存在互相制约和冲突的情况,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案件中进行权衡和取舍。

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是一个需要权衡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具体案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在当前的法律实践中,法律原则的适用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法律原则的具体适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在具体案例中的适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不同法官和裁判员在具体案例中对法律原则的适用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导致不同的案例可能得到不同的判决结果。

法律原则的适用与具体案例的联系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一些案例在适用法律原则时存在一定的辨证困难。

法律原则的适用方法和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导致在具体案例中的适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当前法律原则的具体适用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和挑战性。

这主要是因为法律原则的具体适用需要兼顾到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又需要兼顾到具体案例的特殊性和公正合理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深入研究法律原则的适用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以期为法律原则的适用提供更为有效的规范和指导。

法律的适用和法律适用原则的适用原则

法律的适用和法律适用原则的适用原则

法律的适用和法律适用原则的适用原则所谓法律的适用,是指将法律具体应用于相关事物、行为或纠纷的过程。

而法律适用原则则是指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

法律适用原则的正确运用能够保障司法公正、统一法律解释与适用,确保司法决策的公信力。

本文将围绕法律的适用和法律适用原则的适用原则展开论述。

一、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是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

法律的适用涉及到多个要素,包括法律规定、事实认定和证据评价等。

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法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法律和相关法规,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裁决。

二、法律适用原则的适用原则法律适用原则是指在法官裁决案件时应当遵循的一些准则和原则。

它旨在保证法律适用的公正性、统一性和合理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适用原则。

1. 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是指在适用法律时,应当首先依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和适用。

法律优先原则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法律的统一性。

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在适用法律时应当保证各方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法律的适用不能有任何歧视和偏袒,要以平等为原则,实现公正审判。

3. 适用事实原则适用事实原则是指在适用法律时,应当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判断和裁决。

法官应当对案件事实进行认真查证、充分了解,以确保法律的适用符合实际情况。

4. 留存证据原则留存证据原则是指在适用法律时,应当保留和采纳有利于案件解决的证据。

法官应当对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和评估,充分考虑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5. 衡平原则衡平原则是指在适用法律时,应当兼顾利益平衡和公平合理。

法官应当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平衡利益关系,实现公正判决。

6. 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指在适用法律时,应当预防和防范可能产生的危害和损失。

法官应当依法对可能带来社会危害的行为进行预防和打击,保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三、法律适用原则的适用意义法律适用原则的适用对于司法公正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原则的适用经典案例(3篇)

法律原则的适用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原则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和规范,是法律精神的核心。

法律原则的适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美国诉斯通案(United States v. Stone)为例,探讨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二、案情简介美国诉斯通案是一起涉及版权法、宪法第一修正案和正当程序原则的经典案例。

案件起因于斯通出版了一本名为《坏女孩日记》的书,书中涉及了多名公众人物的隐私。

美国联邦政府以侵犯版权为由,将斯通告上法庭。

斯通则认为,其行为属于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且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违反了正当程序原则。

三、法律原则的适用1. 版权法原则在审理本案时,法院首先对版权法原则进行了适用。

根据美国版权法,版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独占的复制、发行、表演、展示等权利。

在本案中,斯通未经相关公众人物同意,擅自出版涉及其隐私的书籍,侵犯了他们的版权。

因此,法院认为斯通的出版行为构成了版权侵权。

2. 宪法第一修正案原则然而,斯通认为其行为属于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

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确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的法律;不得限制言论、出版或集会的自由。

”法院在审理本案时,对宪法第一修正案原则进行了适用。

法院认为,斯通的书籍内容涉及公众人物的隐私,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虽然斯通在出版过程中未经相关公众人物同意,但其行为并未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规定的言论自由。

法院认为,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并非绝对的,但在此类案件中,法院应充分权衡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关系。

3. 正当程序原则在本案中,斯通还提出了正当程序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是指,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斯通认为,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违反了正当程序原则。

法院对此进行了审查。

法院认为,虽然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程序上的瑕疵,但并未对斯通的合法权益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因此,法院驳回了斯通关于正当程序原则的诉求。

论法律原则的适用

论法律原则的适用

摘要适用法律规则处理个案是法律适用的常态,法律原则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直接适用于个案。

相对于法律规则而言,法律原则作为法律规范的一种,与法律规则一样具有适用的必要性与价值,其在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补充法律规则的漏洞、解决法律规则的冲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还体现在指导法官审理案件、实现个案正义等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使法律更好地与社会相协调一致。

但另一方面,法律原则也有其明显的缺陷:由于内涵高度抽象,外延宽泛,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对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所以当法律原则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标准发挥作用时,会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不能完全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同为法律规范,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和方法却不同于法律规则。

在法律实务中,为保证法律原则被援引的合法性不被质疑,援引必须遵循严格的条件和方法。

此外,在发挥法律原则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法律原则的滥用,只有在一定范围和界限内适用才能使法律原则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超过这个度只能适得其反。

关键词法律原则;必要性;条件;方法;限制;范围AbstractApplicable law rule processing of legal application case is the norm, legal principle only in very special circumstances are directly applicable to case. Relative legal rule, legal principle as a kind of legal norms,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as the necessity and value, its in overcoming the rule of law stiff disfigurement, and added the rule of law loophole, solve the conflict rules of law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ts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judge which case, realize case etc. Justice。

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的适用原则法律的适用原则是指在具体法律适用过程中,依据一定的原则来确定适用的范围、方式和方法。

这些原则旨在保障法律的公正、合理和可预见性,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法律适用原则。

1. 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是指法律在解决争议和规范行为时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它要求法律的适用应优先考虑法律的规定,而不是根据其他因素或个人意愿作出决策。

因此,在处理纠纷时,法官应该首先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根据其规定来判断案件的性质和给予合适的处理。

2. 平等适用原则平等适用原则是指法律在适用过程中应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得有任何歧视或偏袒。

按照平等适用原则,法律对于相同情况下的不同当事人应当给予相同的待遇和保护。

这个原则旨在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和机会。

3. 具体适用原则具体适用原则是指法律适用时应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和情况做出判断,避免简单套用法律条文。

法律的适用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案件的具体特点来确定适用的方式和方法。

这个原则充分考虑到案件的差异性,增加了法律适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4. 国际公法原则国际公法原则是指在国际法适用时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国际公法原则,国家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应尊重国际法的规定,并遵守国际间的契约和义务。

这个原则强调了国家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并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5. 解释适用原则解释适用原则是指在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和适用时,应根据法律的精神和目的来确定合理的解释。

法律的解释应当贴近实际情况,根据法律的目的和宗旨来进行合理解释,以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和司法公正。

总结起来,法律的适用原则是法律适用过程中所需遵守的一系列准则和原则,以保障法律适用的公正、合理和可预见性。

在具体的适用中,我们需要遵守法律优先、平等适用、具体适用、国际公法和解释适用等原则,以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和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法治社会,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适用原则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适用原则法律的适用原则是指在具体案件中,法院如何运用法律规定,以便正确、公正地解决纠纷。

法律的适用原则是司法实践的基石,它确保了法律的公正与统一性。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需要综合运用多个法律原则,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和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一、普通法适用原则普通法适用原则是指法官在处理案件时依据先例判决、惯例和法律解释等传统法律观念,形成的一种适用法律的方法。

普通法适用原则强调以历史判例为基础,根据先例的原则来解决类似问题。

这种原则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英国法院的裁判中,判例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后来的案件可以借鉴先前相似案例的判决。

二、法律平等原则法律平等原则是指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分贵贱、身份、地位、性别、宗教或种族等因素,保障每个人的权益。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不得因个人喜好或歧视某个特定群体,而偏向于某一方当事人。

法律平等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保障公正审判的重要保障。

三、法律公正原则法律公正原则要求法官在司法决定中,要客观中立,不偏不倚地行使审判权力。

法律公正原则要求法官对案件中的事实和证据进行严密审查,综合运用法律条文进行判决,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公正原则是司法公正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四、法律权威原则法律权威原则要求法律的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

法律是国家权威机构制定、公开宣布的规则,其效力来自于法律机关的授权。

法律权威原则强调法律的效力和权威,保证了法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文本的规定进行,不能随意解读或扩大其适用范围。

五、法律自由裁量原则法律自由裁量原则是指法官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经验和判断对案件做出决策的权力。

法律自由裁量原则体现了法官的专业判断和灵活运用法律的能力,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更合理和公正的判决。

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

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

权 以“ 质的规定性” 同时也 因为法律 原则的“ , 冲突存 在” 而获 得其 自身的必然性 。在 对 法律 原 则进 行选择 适 用的过 程 中要特
别 关 注“ 律 解 释 ” 法 问题 。
[ 关键 词]法律原则 ; 合法性 ; 自由裁量 ; 解释 [ 中图分类号]D 0 F1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 7—2 3 2 1 )40 7 —5 6 42 7 (0 10 —0 80


法 律原 则选 择 适 用 的概 念 界 定 及 其在 司 法
实践 中的意 义
其 明显 , 翻开 这些 法 典 , 则 性 法 律 条 文 占 了绝 对 规
虽然 “ 律 原 则 如 何 适 用 ” 司 法 实 践 中 的 难 法 是 题, 但对 于法 律原 则 与 法 律 规则 在 适 用 上 的不 同特
内容 具体 明确 , 们 只适用 于某 一类 型 的行 为 ; 法 它
律原 则对 人 的行 为及其 条 件有 更大 的覆 盖 和抽 象
性, 它们 对从 社会 生 活 或 社 会关 系 中概 括 出米 的某

可原 ; 对于最后一个原 因则反映了长期以来所存在
着 的法学 理论 和 司法 实践 的脱 离 问题 , 或者 说在 “ 法 律原 则如 何 适用 ” 这样 一个 难题 面前 , 律 工作 者特 法
多数 。其次 , 由于法律规则 自身的具体性 和明确性 , 在加上中国大陆法的传 统 , 法律规则 在司法过程 中
的运 用往 往 被认 为更 能 体 现达 到正 确 、 法 的法 律 合
适 用 要求 。 最 后 , 是 最 为 重 要 的一 个 原 因 , 司 固 也 从
点却有较为成熟 的研究成果。其 中, 学者们最有价 值 的研究 是对 两 者适用 范 围和适 用 方式 之差 异 的发

法律原则的适用

法律原则的适用

法律原则的适用法律原则的适用—以泸州遗赠案为例摘要:关于2001年四川泸州遗赠案的判决,至今仍然是法学研究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之所以有争论,就在于在该案有明确有效的法律规则适用时,是优先适用法律原则还是适用法律规则。

本文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原则的效力、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法律原则适用的限制等几个方面,并结合泸州遗赠案,对法律原则进行了分析,力求能更好的、更加全面的了解法律原则。

关键词:法律原则;法律规则;适用;限制一、案件回顾(一)案情简介原告:张学英被告:蒋伦芳本案被告60岁的蒋伦芳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某厂职工黄永斌于1963年6月经恋爱登记婚姻,婚后夫妻关系一直较好。

但是妻子蒋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只得抱养了一个儿子(黄勇,现年31岁,已成家另过)。

这给家庭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1990年7月,蒋伦芳因继承父母遗产取得原泸州市市中区顺城街67号房屋所有权,面积为5l平方米。

1995年,因城市建设,该房被拆迁,由拆迁单位将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新马路6—2—8—2号的77.2平方米住房一套作补偿安置给了蒋伦芳,并以蒋个人名义办理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1994年,黄认识了一个名叫张学英(即本案中的原告)的女子,并且在与张认识后的第二年同居。

黄的妻子蒋发现此情况后,加以劝告但无效。

1996年底,黄和张租房公开同居,以“夫妻”名义生活,依靠黄的工资(退休金)及奖金生活和共同经营。

2000年9月,黄永斌与蒋伦芳将蒋继承所得的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新马路6—2—8—2号的房产,以8万元的价格出售给陈某。

双方约定在房屋交易中产生的税费由蒋承担,故实际卖房得款不足8万元。

2001年春节,黄、蒋夫妇将售房款中的3万元赠与其养子黄勇另购买商品房。

2001年2月,黄永斌到医院检查,确认自己已经是晚期肝癌。

在其即将离开人世的日子里,原告张学英面对旁人的嘲讽,以“妻子”身份守候在黄的病床边。

黄在2001年4月18日立下遗嘱:“我决定,将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泸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一半(即4万元),以及手机一部遗留给我的朋友张学英一人所有。

法律原则的功能及适用

法律原则的功能及适用

法律原则的功能及适用法律原则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规范和普遍规律,它具有统一、指导和调整法律适用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法律原则的具体功能,并探讨其在不同法律领域的适用。

一、法律原则的功能1. 统一功能法律原则是法律体系中的总原则,它可以起到统一法律适用的作用。

不同的法律条文可能在具体规定上存在差异,但法律原则可以弥合这些差异,使法律在不同情况下能够形成一致的解释和适用。

通过依据法律原则,可以协调和统一各个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保证法律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指导功能法律原则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为法律解释和适用提供明确的方向。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律师和其他执法机构可以借助法律原则来解决具体的案件和纠纷。

法律原则可以提供一种分析案件和找出解决方案的框架,引导司法实践的进行。

3. 调整功能法律原则能够调整法律规范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对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需求,法律规范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演变。

法律原则作为法律体系的基石,可以在调整法律适用的同时保持规范的连贯性,确保社会各方的利益得到合理的平衡。

二、法律原则在不同法律领域的适用1. 刑法领域在刑法领域,法律原则对于定罪和量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规定明确的犯罪行为和刑罚,确保对犯罪行为的惩罚符合法律规定,同时也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公正原则要求司法机关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必须独立、公正,严格依法适用刑罚,维护社会正义和法治。

2. 民法领域在民法领域,法律原则对于合同、侵权和财产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契约自由原则要求合同的成立应当基于自愿、平等和公平原则,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责任原则要求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财产权利保护原则要求保护个人和法人的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稳定。

3. 行政法领域在行政法领域,法律原则对于行政机关的决策和行为具有约束力。

例如,合法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依法进行,确保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法律规则与原则的适用

法律规则与原则的适用

51.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案件审判中,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B.案件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答案:ABD条件和行为模式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所以当法律原则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标准发挥作用时,会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不能完全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1.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即使出现了法律规则的例外情况,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理由,法官也不能以一定的原则否定既存的法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

根据上述表述,AB项是错误的,C项是正确的。

D项中,法律规则的适用方式是“全有或全无”的方式,而非是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因此,D项错误。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一见钟情,就不能天长地久,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么好的福气,遇到愿意疼你爱你,陪你在俗世烟火里细水长流的人。

让你心动的,不一定可以陪你一生到老,只有愿意陪你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过平淡生活的人,才是你最终的选择。

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有一颗浪漫的种子,只是有的种子不断发芽,抽枝,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密匝的情感叶子,遮挡住了现实的视线,沉迷在浪漫的追求之中,不得自拔。

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它围住了你的某一些欲望,尤其对浪漫的欲望。

如果没有婚姻这座围城,那么关于性,人和低级动物,就没有了区别。

那么你的人生,可真谓是乱七八糟。

别一直去询问对方爱不爱你,嘴巴上的甜言蜜语,解决不了现实的残忍。

时间,是最好测量感情的仪器。

只有相互懂得和理解,感情才会不被时间扼杀,谁都渴望心底深处的浪漫。

但是浪漫,只能做为一种生活情趣,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浪漫的感情,是相辅相衬的,需要的是相互的平衡,只有一个人默默付出,那么必定会失败。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人浪漫的相爱了,于是他们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法律原则的适用和修正

法律原则的适用和修正

法律原则的适用和修正法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它为社会提供了一种秩序和规范的框架。

然而,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法律原则的适用和修正也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法律原则的适用和修正对社会的影响,并针对特定领域作出深入分析。

一、法律原则的适用和变革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法律原则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变革。

法律原则的适用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例如,在信息化时代,法律如何规范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审慎地审视现有法律原则的适用性,以便能够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

在某些领域,法律原则的适用甚至需要进行修正和推陈出新。

以环境保护为例,传统的法律原则未必能够有效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法律原则,如生态文明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二、法律原则在商业和经济领域的适用与修正商业和经济领域是法律原则适用和修正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法律原则如何适用于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交往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这方面,国际公法原则和国际商法原则的修正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在新兴经济领域,例如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法律原则的适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平衡科技创新和法律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不阻碍市场发展是一个重要议题。

因此,法律原则必须不断进化和修正,以适应新兴经济领域的需求。

三、法律原则在社会伦理和价值观领域的适用与修正法律原则的适用和修正也不可避免地与社会伦理和价值观的变化相关。

在婚姻和家庭领域,随着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的变化,法律原则也需要相应的修正。

例如,同性婚姻合法化就是社会伦理和法律原则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人权领域,法律原则的适用和修正亦是不容忽视的议题。

以女性权益为例,随着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法律对性别歧视的禁止和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原则逐渐完善和加强。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国家,性别歧视仍然存在,因此,法律原则的适用与修正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法律原则的适用

浅谈法律原则的适用

浅谈法律原则的适用作者:刘佳瑶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3期摘要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是极其不同的概念,法律原则的本质属性特征就决定了法律原则的适用是有比较强的任意性,因此在适用的时候,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规制,就有可能导致裁判恣意。

并且在法律原则适用的过程中,又有可能出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冲突,法律原则自身的冲突等适用上的问题。

因此,本文主要从泸州遗产案说起,重新构建泸州遗产案,浅谈法律规则的适用。

关键词法律原则自由裁量司法适用作者简介:刘佳瑶,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1-066-02一、泸州遗产案案情回顾从“泸州遗赠案”的判决以来,人们对于这个案件有着很大的争议,同时也引起对对于法律原则适用的反思。

首先我们对于案件进行一个回顾。

案件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A在去世之前立了遗嘱,将其财产遗赠给和其同居并且曾在其生病时照顾的B,并且已经过公证。

A去世后,B要求A的妻子Q交付遗赠财产,遭到Q的拒绝,为此起诉到法院。

一审法院裁定:遗赠虽然是A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形式而言是合法的,但A的遗赠行为“违反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违反婚姻双方关于夫妻应当互相忠诚、互相尊重,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驳回了B的诉讼请求,B不服且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援引《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即民法上的所谓的“公序良俗”的原则,同时认定本案的遗赠行为无效,因此维持原判。

本案在初审和终审时,裁判都适用了民法中“公序良俗”的相关规定。

即便是从“公序良俗”的角度认定遗赠无效,但是根据《继承法》的规定,H对于Z的遗赠是有效的遗赠,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法律原则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法律原则和具体的法律规则之间的关系?在具体适用时是不是有先后顺序。

二、法律原则适用的限制这里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法律原则是否能够直接适用于相关案件中?笔者认为,应该严格按照适用规则的相关顺序,只有在不能能够从具体确定的法律规则里面找到适用的依据的时候,才能考虑适用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适用_案例(3篇)

法律原则的适用_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于2005年取得一块土地使用权,并依法取得相关建设许可。

2007年,开发商开始在该地块上建设住宅小区,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工。

2009年,开发商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

在破产清算过程中,部分购房者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其购房款及利息损失。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开发商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购房者购房款及利息损失。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一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第一百零七条:破产财产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

四、法律原则的适用1. 合同法原则:本案中,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的购房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开发商未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开发商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购房者购房款及利息损失。

2. 物权法原则:本案中,购房者已支付购房款,但未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购房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不影响合同效力。

因此,购房者已实际取得房屋所有权,开发商不得以未办理物权登记为由拒绝承担违约责任。

3. 破产法原则:本案中,开发商已进入破产程序,破产财产应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浅谈个案中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

浅谈个案中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

浅谈个案中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浅谈个案中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在司法实践中,法律原则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功能,但是法律原则的具体适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能性条件、前提条件和限制条件.法官在裁判案件时,既要保障社会的正义的实现也要注重个案公平正义的维护。

“四川泸州遗赠案”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颇受争议的案件,曾经在司法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美国的“里格斯诉帕尔玛案"是普通法系国家关于法律原则司法适用最为典型的案件.本文将在以上两个案例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

为了维护法的安定性和权威性,通过对法律原则适用的适当限制,法律原则也可以作为法官裁判案件的依据.在个案中根据法律规则的具体情形来适用法律原则。

具体分为三种情形,第一、当存在既定的法律规则时,依靠法律原则防止适用法律规则违背立法目的;第二、在不存在既定法律规则的情况下,适用法律原则填补法律漏洞;第三、当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之间出现抵触时,法官对个案法益的权衡成为必要。

在“四川泸州遗赠案”中,第一审人民法认为:黄永彬将所有财产赠给“第三者"的这种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二审法院以遗赠人黄永彬的遗赠行为违反的公序良俗原则,应属无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但是我国《继承法》第16条明确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而且,该遗嘱是黄永彬本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示,并且通过公证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

其次,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我国《继承法》属于特别法,《民法通则》属于普通法,就本案应当优先适用《继承法》。

在对个案进裁判时,如果存在具体法律规则,一般情况下,适用法律原则裁判案件的结果与直接适用法律规则不一致,法官不能放弃具体法律规则适用法律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合同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了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学界通常被认为是关于公序良俗的规定.公序良俗原则体现了“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和“权利不可滥用"的辨证统一。

法律原则适用的规则案例(3篇)

法律原则适用的规则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原告”)被告:某政府部门(以下简称“被告”)原告某房地产公司于2008年取得某地块土地使用权,用于房地产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原告发现被告在该地块上存在部分违章建筑,严重影响原告的开发进度和利益。

原告多次与被告协商解决,但未果。

于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土地原状。

被告辩称,其在该地块上的违章建筑系历史遗留问题,原告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已经知晓该情况,且被告已采取了一定的整改措施。

原告无权要求被告拆除违章建筑。

二、法律原则本案涉及的法律原则主要包括:1. 公平原则:指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当公平合理,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2. 公序良俗原则:指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

3. 法律适用原则:指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当依法适用相关法律法规。

4. 损害赔偿原则:指因一方行为给另一方造成损失时,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法律规则本案涉及的法律规则主要包括: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一条: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二条:因物的使用、收益、处分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条: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九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案例分析1. 公平原则:本案中,原告作为土地使用权人,有权要求被告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土地原状。

被告作为土地所有权人,有义务维护土地的合法权益。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法作出公正判决。

2. 公序良俗原则:被告在土地上存在的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社会秩序。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当依法维护社会公德,保障周边居民的合法权益。

3. 法律适用原则:本案中,法院应当依法适用《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原告和被告的权益进行认定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适用法律规则处理个案是法律适用的常态,法律原则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直接适用于个案。

相对于法律规则而言,法律原则作为法律规范的一种,与法律规则一样具有适用的必要性与价值,其在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补充法律规则的漏洞、解决法律规则的冲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还体现在指导法官审理案件、实现个案正义等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使法律更好地与社会相协调一致。

但另一方面,法律原则也有其明显的缺陷:由于内涵高度抽象,外延宽泛,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对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所以当法律原则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标准发挥作用时,会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不能完全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同为法律规范,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和方法却不同于法律规则。

在法律实务中,为保证法律原则被援引的合法性不被质疑,援引必须遵循严格的条件和方法。

此外,在发挥法律原则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法律原则的滥用,只有在一定范围和界限内适用才能使法律原则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超过这个度只能适得其反。

关键词法律原则;必要性;条件;方法;限制;范围AbstractApplicable law rule processing of legal application case is the norm, legalprinciple only in very special circumstances are directly applicable to case.Relative legal rule, legal principle as a kind of legal norms,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as the necessity and value, its in overcoming the rule of law stiffdisfigurement, and added the rule of law loophole, solve the conflict rules of law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ts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judge which case, realize case etc. Justice。

Relieves the gaps between the standard and the facts, which can make lawsbetter consistent with the society. But on the other hand, legal principle also has its obvious flaws: because the connotation anddenotation broad highly abstract, and not as the rule of law that to assumeconditions, behavior patterns and legal consequences have specific clear rules, so when the legal principle directly as the referee when the standard function case, will give judges larger discretion, and so cannot be completely assured legal certainty and predictability. The same for the laws, legal principle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methods were different legal rules. In legal practic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legality of legal principles are quoted are notquestioned, quotes must follow strict conditions and methods. In addition,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f legal principles, but also to prevent the abuse of legal principles, only in certain scope and boundaries to make legal principles applicable within the function properly, more than the degrees can backfire.Keywords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suitable necessity;condition and method;boundary and limit目录绪论 (1)一、法律原则适用的必要性 (1)(一)、指导法官审理案件 (2)(二)、补充法律规则的漏洞 (3)(三)、解决法律适用的冲突 (3)(四)、实现个案正义 (4)二、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和方法 (5)(一)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 (5)1、适用法律规则会导致不公的个案 (5)2、没有相关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个案 (5)(二)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 (6)1、必须依据客观标准进行价值判断 (6)2、必须建立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之上 (7)3、归纳建立适用法律原则的类型体系,提高适用的统一性 (8)三、法律原则适用的限制和范围 (9)(一)、适用法律规则或使用类推推理就可以公正解决的案件 (9)(二)、不得将脱离法律背景的道德原则以法律原则的名义直接适用 (10)(三)、法律原则适用的范围不宜扩大.............................................11 参考文献 (1)论法律原则的适用绪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我国经济在全球化的环境中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复杂化。

一些原本不存在的矛盾也开始显现了出来,甚至现有的法律规则已经不能解决,个案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社会的安定、人民生活的幸福,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点就是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在个案中无能为力时,我们就应当适用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所有法律应用中一个通用的前提和准则,所以应用法律原则来实现个案的正义,并不违背法律,反而更有利于法律树立其威信,彰显其正义。

鉴于此,笔者着手于本文,针对个案正义的实现,对我国的法律原则的适用做了一下较为详细的探讨并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愚见,以求为中国法律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法律原则适用的必要性在此解释一下法律原则的含义。

《辞海》中“原”含“根本”之意,“则”为“规章”“条文”“榜样”“准则”的意思。

由此“原则”的含义为“根本准则”。

关于法律原则的含义,国内外各学者各抒己见,不一而同。

英国学者哈特认为,法律原则是用来进行法律推理的权威性出发点,它不预先假定任何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赋予确定的具体法律后果1。

我国学者徐国栋将法律原则定义为“法律原则是其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根本原则,是对作为民法主要调整对象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以及立法者在民事领域所行政策的集中反映,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

”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在其著作《法理学》第三版中这样界定法律原则的含义“法律原则是指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原的综合性的原理或出发点。

”各学者对法律原则的定义虽然有所差别,但通过他们的定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作为社会科学的法,与其他学科相同,在产生、发展过程中总有一㈠些东西不会被时代所遗弃,而在历史的长流中淀积下来,此为法律原则的精神和集中体现,是法学界的普遍真理,无需被证明而被广泛认可,他们就是法律原则。

作为各种法律规则起源的法律原则是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则,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规范着人类的行为,而且发挥着审判准则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宫宝芝《论法律原则及其司法价值》河北法学第20卷第5期(一)指导法官审理案件法律推理是以法律规则为大前提,以案件事实为小前提,根据逻辑三段论得出结论的过程。

法律解释是指……。

在以法律规则为大前提进行法律推理的过程中,必须对该法律原则进行正确的解释,然而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可能存在歧义,即使面对同一法律规则,不同的法官可能做出不同的解释,尤其是立法上有缺陷的情况下,无法适用非常具体的法律规则,或者连具体的法律规则都没有的情况下,法官如何进行法律解释来审理案件?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必要环节。

我们认为,以案件事实为小前提,根据逻辑推理进行法律解释、进行法律推理的出发点。

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法律原则的作用就是指导法官对法律进行取舍,首先,选择正确的法律规则。

这里的指导是指对法官思想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法官主观追求的结果,面对某一案件,法官会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原则来分析案件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可能是法官接受正规法学教育的结果,面对法律问题法律就会潜意识地运用法律原则来分析和判断。

确定了应当适用的法律规则后,对该具体的法律规则如何再具体解释的过程中,法律原则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般而言,立法技术较高、表达科学严谨的法律规则中,若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者极为详细,则法律原则在法官对其解释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相反,若立法存在技术上的缺陷,或法律规则没有明确完整的表达出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则法律原则在解释过程中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借助这些原则对法律规则进行合乎本意的解释。

此外,在没有具体或相关法律规则可以直接运用到待定案件时,法官常常以法律原则作为大前提,在进行充分论证后,对案件进行调解或判决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以法律原则为准则,法官对没有具体法律法规可使用的案件的审判才不致发生过分的偏差。

(二)补充法律规则的漏洞“所谓法律漏洞是指以现行法规定之基本思想及内在目的,对某一项问题可期待规定,而未设规定之谓。

”尽管现代立法不断完善,立法技术也不断提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而立法者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法律漏洞是不可避免的。

有了法律漏洞,随之而来的即“疑难案件”,案件之所以疑难就在于没有可直接应用的法律规则。

如何解决法律漏洞问题,实践中存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制定新法,但是制定新法需要严格的执行程序,耗时较长,不仅不能解决燃眉之急,而且也不利于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其次,报请最高院进行司法解释,但此法又需层层请示,既增加了各级法院负担又不利于提高办案效率;此外,用法律原则来填补法律漏洞是更为现实的一种方法,法律原则因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属于不确定的规则,给法官留下相当范围的自由裁量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