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图片、史料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教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问题探究法3. 史料分析法4.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邓世昌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英雄是谁吗?他是在什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从而引出课题——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 战争背景(7 分钟)展示 19 世纪末日本、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中国在清朝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2. 战争经过(10 分钟)结合地图,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重点介绍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马关条约》(8 分钟)展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 战争失败原因(5 分钟)引导学生从清政府、日本、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xx教育目标1.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课时:一课时课型:讲授新知识课教法:多媒体电化教学、讲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具: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板书设计投影片、小结投影片、材料和练习投影片、《黄海大战》录像带、《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板书设计:(另页)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从古至今,两国邦交友好几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是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
(投影板书:第四章第二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一个区区小国,竟然那么大胆对中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发动侵略战争。
究其根源是什么?2.讲授新课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
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个别提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对外政策上,日本统治者竭力推行军国主义,他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双方的影响。
3.能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关系的深远影响。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给东亚地区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简要介绍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分析中日之间在朝鲜、台湾等地的矛盾与冲突。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介绍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分析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结果。
3.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日本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甲午战争给中日关系带来的深远影响。
五、课堂练习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及背景。
2.小组演讲,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
六、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材料,撰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读后感。
2.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东亚地区的影响,展开独立思考,撰写文章或演讲稿。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东亚地区历史发展的兴趣。
以上就是本次的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国际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一起看看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近年来,中日两国的南海争端日益严重,从领土纠纷上升到了国家历史恩仇的高度,随着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学习和同学们对于本课知识课前的预习,想必大家对于中日两国从历史到现代以来的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中日两国争端的起因发生在什么时候体现在什么事件上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我们都要对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态度表示肯定,然后引出今天课上所讲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中日两国关系紧张化的历史渊源所在。
二、回顾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现状(展示课件)1.晚清政府现状: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二、德育目标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三、能力目标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投影《冰心的遗憾》,简介冰心。
冰心,1900年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参加过抗击日侵略军的战争,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
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其它的北方港岸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上。
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一代文学大师冰心晚年没有写成纪实性的长篇之作《甲午战争》,为什么没写成?今天我们一起带着冰心的遗憾,走进这段悲壮的历史。
投影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大国崛起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起止时间?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日本由一个殖民地国家一跃为亚洲强国,其个中原因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由一个受列强侵略、丧失了大量主权的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强国。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历史背景,如洋务运动、民族危机等。
(2)提问:甲午战争前,中国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2.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讲解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关系,如朝鲜半岛问题、琉球群岛问题等。
(2)分析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守旧思想,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讲解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平壤战役、旅顺口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2)分析北洋水师在战争中的表现,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等。
(3)引导学生探讨: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为何屡战屡败?4.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如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等。
(2)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如民族危机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等。
(3)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如民族觉醒、戊戌变法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甲午战争中汲取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6.作业布置(2)让学生收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是否满意?3.作业布置和评价是否合理?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讲解背景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前,中国面临着哪些内忧外患吗?比如,当时的清政府内部是怎样的情况?我们来看看这段历史视频,了解一下当时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篇一: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145篇二:甲午中日战争(人教版)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材料分析战前情况,了解战争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学会思考的能力,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3、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拟的方法,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促进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开展。
〔二〕过程与方法1、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提供相关图片核材料,加强教学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的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2、教师在导学质疑和演示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拟,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大肆输出资本,使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沦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伤害。
2、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认识抗击外来侵略保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认识清失败的原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台湾人民的抗日,认识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局部,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三、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学习内容概况有清楚的了解2、教师补充材料,学生在教师的带着下阅读分析材料,分析战前情况,了解战争背景并得出中国战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第一部分:导入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和结果。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
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
2.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PPT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
例如:“你们对中国近代史有了解吗?”“你们知道中日关系吗?”“你们听说过甲午中日战争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背景和原因 (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例如:“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是在哪个时期发生的吗?”“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是什么吗?”帮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以及双方的利益冲突。
Step 3:主要经过 (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经过。
例如:“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吗?”“你们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胜负结果吗?”帮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争结果。
Step 4:影响 (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
例如:“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吗?”“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吗?”帮助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Step 5:总结与评价 (5分钟)教师总结讲解的内容,并提出问题进行学生回答。
例如:“你们觉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大吗?为什么?”“你们觉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生活有何影响?”鼓励学生就刚才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黄海海战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展示甲午战争的经过。
(2)运用比较法,分析《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异同。
(3)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
(2)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心态。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2.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 《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 辅助材料:甲午战争相关地图、图片、文献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戊戌变法,引导学生进入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
(2)展示甲午战争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关注《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过程,突出重点史实。
(2)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
(3)探讨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奋发图强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7. 课后作业:(1)复习甲午战争的时间、过程和结果。
(2)深入研究《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思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
甲午中日战争板书教案
答案: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在1894年发动的发动战争的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叫甲午战争。
3、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1)A 黄海大战:近代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受着列强侵略的中国,国破山河在,面对列强的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一直在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林则徐、关天培、太平天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也同样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勇杀敌甚至为国捐躯的爱国官兵,邓世昌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下面同学们阅读下黄海大战的内容,谈谈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时间为2分钟)B 先讲过程:北洋水师从威海出发,到达大连,再到达大东沟。
日本从本土出发到达大东沟,双方在此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C黄海大战的结果: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损失差不多,黄海海战以后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D邓世昌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提问E 名人面对面:比如他现在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提问(2)辽东战役:日制造了旅顺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学习丁汝昌(4)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时间为2分钟)提问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主要原因)B: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C: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D: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4、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一味妥协、腐败无能,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5、首先,请同学们把《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签订条约的中日双方代表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在书本上画出来。
(时间为2分钟)提问重点答案:1895年4月中国代表李鸿章,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顺口溜: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
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
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
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_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案8910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北师大版《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本课主要讲述在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由于采取正确的措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因而使得唐朝步入鼎盛的基本史实。
2、学情:通过影视作品,学生对于唐朝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武则天、唐玄宗等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来协助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以上基本史实的了解,学习搜集课本中有关说明“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这一观点的材料的方法,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创意:通过对武则天图像的观察及描述,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通过课文中(唐语林)中记载一段有关唐玄宗统治史料,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通过收集课本中有关说明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史料(如杜甫诗、“唐朝疆域图”、丝织品、唐三彩陶俑图片、曲辕犁等),学习搜集有效信息进行验证史料的方法,明白任何一个史实都要有支撑点的道理。
课后记:用心爱心专心1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
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甲午中日战争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结果。
2.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等,从而引出甲午中日战争。
2.课堂讲解(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日本的侵略野心: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膨胀。
清政府的腐败: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清政府仍然腐败无能。
民族矛盾加剧:朝鲜半岛问题成为中日矛盾的焦点。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
8月1日,清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10月24日,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占领大连、旅顺。
1895年1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加剧了民族危机,促进了民族觉醒,推动了戊戌变法。
对日本:提高了国际地位,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亚洲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为列强瓜分中国提供了借口。
3.课堂互动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分析中日两国的差距。
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讨论如何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侵略野心、清政府腐败、民族矛盾加剧2.过程:战争爆发、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事、威海卫战事3.结果:《马关条约》签订4.影响: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使学生了解了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3.能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激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兴趣。
2.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束于1895年。
这次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而展开的一次战争。
背景是在清朝衰败时期,列强们相继入侵中国,瓜分中国领土;起因是朝鲜发生动乱,日本为了维护自己在朝鲜的利益,出兵进攻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分为海战和陆战两个阶段。
在海战阶段,日本以其优势的海军,击败了中国海军,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在陆战阶段,日本进攻中国东北,迅速占领了辽东半岛等地。
最终,中日双方通过调停会议,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赔款两亿两白银,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一个缩影。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列出自己的观点。
4.总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全班的总结。
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和社会变革。
这次战争使中国人民意识到国家的危机,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奠定了基础。
六、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的论文。
要求论述清楚影响的方面,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七、课堂反馈:学生交流自己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影响的观点,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和指导。
同时,教师给学生进行评分,以了解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读历史事件和书写历史议论文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珍视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设计一个短视频或图片,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兴趣;2.通过一个小游戏,测试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步骤二:学习与探究(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挑选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每个小组通过PPT或海报的形式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探讨意见。
步骤三:讲解与总结(30分钟)1.教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主归纳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教师向学生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并引导学生对战争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3.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热爱国家的情感。
步骤四:课堂讨论和互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就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展开思辨性的讨论;2.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模拟辩论,一个阵营代表日本,一个阵营代表中国,就甲午中日战争的胜败原因进行辩论。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20分钟)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议论文;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立场,但需要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小组呈现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研究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历史议论文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文书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2016年11月29日[海南师范大学]文院14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课]姓名: [刘景行]学号: [201402050123]班级: [文学院14历史]一、【目标阐释】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这几场战争中的爱国名将。
②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③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锻炼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观看电影片段,了解甲午战争的有关史实。
②讨论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道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②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是清政府腐败造成的③增强爱国意识,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①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②通过学习黄海大战,学习邓世昌的爱国壮举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影视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这个片段那个镜头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播放《甲午风云》片段并课题板书。
在听完后,学生能够回答出歌曲为片段中致远舰沉没、日本海军入侵等镜头。
为什么致远舰会沉没?日本为什么要入侵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2、新授呈现①黄海大战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命名由来,播放影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黄海大战的战况。
②马关条约黄海大战过后,清政府一味地妥协,使得日军气焰嚣张。
清军节节败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只能委曲求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内容: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找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赔款,设厂,增辟口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导入新课。
2.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历史背景,分析战争原因。
3.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
(2)讲述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如邓世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
4.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5.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7.作业布置(1)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注重挖掘英勇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1.讲解战争原因时,要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讲解原因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吗?”讲解过程时:“现在我们来到了甲午海战,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中日甲午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背景及经过。
2.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2.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图片中所揭示出的信息。
Step 2: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15分钟)1. 解释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1874年,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1884年日本占领琉球,企图进一步占领台湾。
中国政府未能坚决应对,导致中日之间矛盾加剧。
2. 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索:1884年,日本侵略台湾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中日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Step 3: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20分钟)1. 介绍战争爆发后的战况:1884年8月,中国决定派兵保卫台湾。
双方在平潭海域爆发了海战,中国军队被日本军队击败,台湾被日本占领。
2. 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机:中国军队虽然起初处于不利境地,但随着抗战的继续进行,中国军队逐渐与日本军队形成了相对均势,最终促使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Step 4: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2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2. 展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并得出结论。
3. 汇总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交流,汇总总结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Step 5:小结(5分钟)通过问题回答的形式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例如:“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如何?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有哪些?”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和感想。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
2.掌握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
3.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甲午战争的原因和主要战役。
三、教学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沙盘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好奇心。
2.知识讲授(20分钟)通过讲解PPT,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原因和主要战役。
并向学生解释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15分钟)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给学生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甲午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4.展示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班级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通过展示,让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5.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的影响的小论文,要求结构清晰,论述有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的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分配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在知识讲授环节中,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展示交流环节中,可以设立一些规则和指标,评选出最佳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课后作业方面,可以设计一些扩展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甲午战争的影响。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甲午战争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本节课设计合理,活动有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河北平山回舍中学杜霞霞【课程标准】(实验版)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011版)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黄海大战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邓世昌的故事和为邓世昌做颁奖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使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海大战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本课授课对象是农村初二学生,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处在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所以宜采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理性思维正在形成中,对历史事件有一定分析能力,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堂上可采用合作探究法,比较学习法,材料学习法等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外,初二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灵活应用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等,以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教法和学法有机统一。
【课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 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或者电子白板班班通),自制PPT课件等。
【课前预习】教师提供预习提纲,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本课内容。
1、甲午战争的爆发的原因及得名原因。
2、黄海大战的时间,地点,中国作战部队,及英雄人物。
3、搜集邓世昌的英雄故事,概括邓世昌的优秀品质,假如邓世昌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邓世昌致颁奖词。
4、《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双方代表,内容及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李鸿章在日本马关遇刺的视频。
看完视频,学生会产生遇刺者是谁,为什么遇刺的疑问。
教师答疑:他是当时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这一年他七十二岁,此次马关之行让李鸿章从此背上卖国的骂名。
李鸿章去日本马关做什么,为什么会在马关遇刺呢?事情还得从一场震惊中外的侵略战争说起。
这场战争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甲午中日战争。
导入本课。
(板书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过渡语: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哪个同学说说这个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二、解题教师提问: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的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教师总结甲午点名战争的时间,中日是交战的双方。
过度语:中日之间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我们先来了解战争的背景,探讨战争的原因。
(板书原因)三、互动学新知(一)探究战争的原因教师结合材料从中日两方面介绍背景1、中国教师讲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王朝从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年代开始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时,建立起的北洋水师,装备精良,堪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
北洋水师的两艘主力舰,定远舰和镇远舰,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但北洋水师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2、日本(1)教师展示图片然后教师讲解:在19世纪中期,日本同当时的中国(晚清政府)一样,是个落后的,闭关锁国的,封建的国家,遭到列强的侵略。
但日本是个好学的民族,他积极向先进的欧洲国家学习,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历史上称明治维新。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可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市场狭小。
日本政府决定对外侵略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到路,不久日本就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幻灯片展示日本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教师提问:大陆政策的核心是侵占哪个国家?最终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过渡:为了实现其目的,我们看看日本是如何做的?(2)教师出示材料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
到1892日本提前完成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
从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
战前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军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
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从战舰的灵活性和火炮速度上超过了北洋海军。
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学生齐读材料教师提问:材料说明日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日本扩军备战,伺机发动侵华战争,为了发动侵华战争,日本派大量间谍到中国刺探情报,搜集信息准备与中国开战。
(3)教师出示材料日本派大量间谍到中国,有的装扮成医生,有的装扮成商人……他们调查了中国沿海登陆地点,军队运送方式,战略目标,作战地形,清军驻守情况等;对清军的军队训练,枪炮制造局等做了详尽的记录;秘密绘制出了详细的军用中国地图。
学生读材料3、问题探究出示问题:日本的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的那场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教师再次出示背景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教师板书原因:大陆政策)教师总结过渡:日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是必然的,只是得找个借口,日本也积极寻找借口。
机会来了,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前去帮助镇压这次农民起义,清军出兵朝鲜,日本也加紧向朝鲜派兵,并且不断增加兵数,矛头直指中国。
(二)战争的经过1、战争概况教师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简单介绍战争的经过。
198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的丰岛海域,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了战争。
丰岛海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随后,中日两国在朝鲜平壤,黄海大东沟,中国的辽东半岛,威海卫进行了激战。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视频讲的是这场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看完视频同学们回答视频讲的是那次战役,战役的时间,地点,中国作战部队,及战役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2、邓世昌与黄海大战(1)观看视频教师播放有关黄海大战的视频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
过渡语:看完视频我们来回答问题(2)抢答问题教师再次出示问题,视频中讲到的战役的名称,地点,中国作战部队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学生回忆黄海大战的概况,抢答问题。
时间:1894年9月地点:黄海大东沟中国作战部队:北洋舰队英雄人物:邓世昌(板书黄海大战邓世昌)过渡语:除了视频中讲到的邓世昌的故事,你还知道邓世昌的其他故事吗?(3)讲故事:讲讲邓世昌的感人故事学生讲故事过渡语:听了邓世昌的故事你感动吗?你被邓世昌的什么精神或品质所感动?(4)学生谈感学生谈向邓世昌学习什么精神或品质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是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
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也起到了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光绪皇帝听闻此事,挥豪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我想所有听过他故事的中国人都会感动,他完全可以入选感动中国人物。
请你为邓世昌致颁奖词(5)致颁奖词:两名同学先后到讲台前宣读颁奖词,其他学生掌声鼓励。
教师对学生的致词做出评价如:这位同学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邓世昌的崇敬与赞美。
写的真好,如果是原创的话,可以向中央电视台投稿。
设计意图:宣传邓世昌的事迹,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又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过渡语:邓世昌死的很悲壮,但他的牺牲并没改变整个战争的结局。
黄海一战,日军受到重创,首先退出战场。
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仍可作战,可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出海迎战。
导致,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随后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辽东半岛,很快就占领了辽东半岛。
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3、旅顺大屠杀教师结合图片资料简单介绍旅顺大屠杀和日本否认旅顺大屠杀的事实。
教师讲解:当日军攻下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城市旅顺时,竟屠城四日,整个旅顺城,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全城两万多人,仅存36人,其他全被日军杀害。
这36人还是因为掩埋尸体才得以幸存。
更可恨的是,日军为掩盖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体火化埋葬,并在墓地上竖起“清国阵亡将士之墓”的木牌,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这是一位英国人亲眼所见教师出示一位英国人亲眼所见的旅顺的屠杀的材料教学意图:使学生感受日军惨无人道,禽兽不如的罪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教师总结:日军是那么的残忍,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又在中国的首都南京杀我同胞30多万。
可到目前为止,日本也不承认他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过渡语:辽东半岛沦陷后,日军又入侵山东半岛,进攻北洋舰队海军基地威海卫,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最后全军覆没。
战争进行到此,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已被日军占领,这对清政府有什么危害?我们看地图,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就像人的两只胳膊合渤海守护者京师的安全。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已被日军占领,相当于断其两臂,黄海也被日本控制,清政府的统治中心,已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刀锋之下。
清廷被迫求和,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
中国又一次战败,为什么呢?当战争进行时,清政府在干什么?这个人认识吗?(4)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教师出示慈禧太后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从1891年到1894慈年禧太后挪用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建造了自己的超级大别墅:颐和园。
从1894年1月起,慈禧太后等人就开始筹备她的60万岁庆典,为了营造喜庆的氛围,全城装饰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