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

合集下载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最后的姿势的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学生能够运用身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最后的姿势的情感;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展示最后的姿势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最后的姿势的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PPT、音乐、视频;2.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3. 教学环境:教室内部空间宽敞,方便学生进行表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播放一段与最后的姿势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对最后的姿势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最后的姿势的意义是什么?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讲解最后的姿势的定义和内涵,包括姿势的动作、表情和情感;2. 介绍最后的姿势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的代表作品;3. 分析最后的姿势对人们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步骤三:技能训练(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后的姿势的主题,并进行创作;3.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确定最后的姿势的动作和表情,并设计合适的音乐和背景;4.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5. 教师给予学生表演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步骤四: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每个小组进行最后的姿势的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评价进行总结,强调最后的姿势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2. 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3.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最后的姿势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最后的姿势原文 最后的姿势阅读理解及答案(优秀3篇)

最后的姿势原文 最后的姿势阅读理解及答案(优秀3篇)

最后的姿势原文最后的姿势阅读理解及答案(优秀3篇)最后的姿势篇一2023年11月3日的一天,我正好是40岁,当时我成功在中国大陆上创建了一家属于中国的手机公司,并成功地在中国大陆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发行上市。

15年之后我的这个手机品牌已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建起了分公司,后又将这个品牌推行到美国,欧洲。

2023年6月的某一天,这时我正好70岁,我有两个孩子,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比较大的是男的,今年42岁,比较小的是女的,她今年37岁,一天我在步行回家的路上,突然昏倒在地,路过的行人看见我昏倒在地,马上打了120把我送到了医院到了医院,医生先对我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治疗。

过了一会儿我醒了过来,发现我的妻儿正在病床旁守着,我看到我醒啦,悲伤的脸色马上就变的喜悦了当我神智完全清醒的时候医生来为我进行身体检测,后经过检查断定我是因为工作繁忙而引起了绿色作文网某种心血管儿疾病可能会引起死亡。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我的家人刚刚还一副喜悦的表情,现在又变得悲伤了,这次的悲伤比刚才还要严重,医生为我开了点药,让我要按照她说的服用方法每天服用。

一个月后,我按照医生的话,每天吃药,可还是没有见效,某一天我突然觉得胸口很痛,呼吸不上来,慢慢的我又昏倒了,医生给我做了紧急手术,我的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的等待着手术做完了,医生走出了手术室,我的家人连忙上前询问着我的情况,当他们得知我已淹淹一息的时候,眼泪控制不住的往下流,他们赶忙跑到了我的身边,我申请的望着我们家人,然后用我微弱的语气,对我的孩子说,孩子以前我因为工作繁忙,没怎么关心过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无论工作多忙忙也要多关心关心家人,两个孩子诚恳的点了点头,就这样我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最后的姿势作文篇二通过两个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恪于职守的谭老师,认识了舍己为人的哈尔威船长,认识了智勇双全的郑成功,他们都是英雄,也许只是默默无闻的,但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谭千秋,他只是某一所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但他在灾难来临时,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他这种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精神,却让人不禁敬佩!5月12日清晨,谭千秋老师像平常一样,给小女儿洗漱穿好以后,便早早去学校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
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最后的姿势易错字音:短暂zàn着zhuó想坍tn塌震撼hàn诠quán释
2.易错字:塌陷震撼生死攸关洗漱凹陷瞬间
3、课文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

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
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
千秋!”易考点:
(1)人物品质:镇定自若
爱生如子恪尽职守舍生忘死舍己为人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
a、绘声绘色(ABAC)独来独往、动手动脚、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多才多艺
b、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点明题目,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
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
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最后的姿势文本解读

最后的姿势文本解读

《最后的姿势》的教材解读虎琰一、析课题,弄清文本结构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时,首先引入眼帘的是课题,课题是课文的旗帜和眼睛,常常隐含着课文的脉络和情感,透过它,我们可以清晰地探寻课文的行文结构。

虽然有的课题显示结构,但大多数课题不直接显示,我们只有通过对课题的审、读、问、拓、比、琢等行为来分析结构,弄清文脉。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的题目没有直接显示课文结构,我们可以对课题可以这样分析:课文几处写到了“最后的姿势”?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通过思考,我们容易发现课文三处写到了“最后的姿势”,第一处是地震发生时的危急时刻对谭千秋具体动作的描述,第二处事地震后救援人员的叙述,第三处既是对谭千秋的评价,更是直接点题。

读着这三处描写,我们就能发现课文时按照地震前、地震时、地震后的顺序来写,先写地震前谭千秋对家人和学生的行为,再写地震发生时的危急时刻谭千秋的言行,最后写地震后人们对谭千秋的评价,借助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立体式地歌颂了谭千秋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这样解读,课文的脉络就很清楚了。

二、寻文眼,体悟文本情感俗语说,“言为心声”。

每一篇课文都是为了表述作者内心的那份情感,这类课文尤其明显。

如何去体会这份情感的呢?抓“文眼”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读文本的方法。

“文眼”是课文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是窥探作者情感的窗口。

它一般在课文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在课题里。

因此,读这类课文时,我们要寻找“文眼”,通过追问“文眼”来把握情感。

仔细读一读《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们会发现,课文始终是围绕“最后的姿势”这句话来写的,其中“最后”二字最打动人心。

因此,这篇课文的“文眼”用一个句子来概括就是标题,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最后”二字。

读着“最后”这个沉甸甸的词语,追问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越来越清晰:为什么是最后的姿势而不是感人的姿势?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姿势?叩问文眼,反复阅读文本,我们豁然开朗:这是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是对工作负责任的姿势,是留给人们的永恒的姿势,是用生命诠释对学生爱的姿势……读着读着,我们会自然明白:课文不仅仅是一件事情的叙述,一个人物的描写,更是一种情的传达,一首爱的赞歌。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 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 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 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 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 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第二段
1的姿势
•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 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 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 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生命姿势。
(感受爱与责任)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 他双臂 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 深陷下去,血肉模糊,身下还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 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精读第一处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 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 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 )进行细节描 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 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 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 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 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 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 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 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 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最后的姿势》,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和社会的破坏力。

2. 培养学生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最后的姿势》的内容与主题分析。

2.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介绍。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4. 启发学生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展示《最后的姿势》的封面和简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谈谈他们对战争的认知和感受。

主体:1. 介绍《最后的姿势》的作者和背景,并简要介绍小说的内容。

2. 请学生阅读小说的第一章,并让他们表达对于主人公和故事主题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小说的观点和想法。

4.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结构、意象等元素,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魅力。

5. 提示学生思考并讨论小说中所表达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和观点。

6. 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写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短文,表达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总结:1. 汇总学生的观点和感想,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推动和平、反对战争。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战争和和平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参与相关主题的讲座,加深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和理解。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写作表现评估。

3. 学生的读后感或短文评估。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形象生动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将废墟描绘得如同坍塌的梦境,将救援描绘得如同寻找希望的旅程,这种语言风 格使作品更加具有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
05
文章寓意与价值
文章寓意解读
01 02
生命的意义
文章通过描述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的选择,彰显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 长短,而在于如何去活。谭老师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不在长短, 而在于无愧于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谭千秋老师生死存 亡之际的伟大选择,感悟他舍己为人的 高尚品质。
VS
教学难点
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外貌 、语言、动作及侧面描写塑造英雄人物形 象。
学生问题与应对策略
学生问题
对于谭千秋老师的牺牲精神,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或感同身受。
应对策略
通过深入讲解课文背景、人物描写及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谭千秋老师的牺牲精神。同时,可以结 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敬仰。
文章主题探讨
本文主题是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师 德和奉献精神,以及他对教育事
业和学生的热爱。
通过谭老师的英勇行为和为学生 留下的宝贵财富,彰显了他伟大 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文章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 学习谭老师的奉献精神和对待工 作的热情,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
的贡献。
03
人物形象分析
主人公形象特点
舍己救人的精神
谭千秋老师在危机时刻选择保护学生,而非自己逃生,展现了一种高尚 的舍己救人精神。这种精神是人间大爱和无私奉献的体现。
03
教育者的使命
谭老师的英勇行为彰显了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诠释了为人师表的风范和责任。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7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7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7篇)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篇一《最后的姿势》这课文讲述的是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课中能够让学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是课文的教学重点。

在课堂上,就应该围绕着这个重点,提出自学提示:1、“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句话中你体会出谭老师怎样的形象?2、围绕“在生与死之间,谭老师选择了怎样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也是谭老师怎样的姿势?从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一个怎样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抓住三个动作,突出撑,这是怎样的撑啊,撑在桌上,弓着身子,意味着谭老师将用他的血肉之躯去挡住纷纷砸下的一切,撑在桌上,谭老师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撑在桌上,他要保护课桌下的那四个学生呀。

再结合下面一节,反复读这个动作,让谭老师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高大起来。

这节课我还运用了图片、音乐、有渲染力的语言进行评价和过渡,这一切都是为了引领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情中走进文,在文中读出人,实现人文性的目标。

课结束前,我又补充了抗震救灾中其他老师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悟人间真情。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篇二《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四川发生的汶川地震而改编的。

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伸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扬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思想感情。

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时候我主要抓住了四处教学描写,感受其预示着什么。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要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的精神品质。

(2)学习环境及场景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谭千秋老师在生死攸关时刻做出选择的艰难,感受他的大爱与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在灾难中勇敢救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危险面前,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2、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老师在生死瞬间的选择,去感受他那令人震撼的“最后的姿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废墟、坍塌、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介绍了谭千秋老师的身份和他的日常表现。

(3)从“平常”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谭千秋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2、学习第 2 7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 7 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发生时的语句。

(2)交流描写地震的句子,感受地震的可怕。

(3)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谭千秋老师是怎么做的?(4)重点研读谭千秋老师的动作和语言:“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最后的姿势》课件

《最后的姿势》课件

词语解释
1.废墟:指受灾后变成荒凉的地方。
2.坍塌:倒下了
3.震撼:强烈地震动,也指对人心灵的影响大
4.诠释:说明解释。
5.生死攸关:攸,所;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理清课文脉络。
第1部分[1节]:谭老师像平常一样上课。
第2部分[2-7]:地震时谭老师指挥学生逃生, 并用身体护住四个学生。 第3部分[8-10]:写人们对谭老师的评价。 第4部分[11-12]:赞颂谭老师的崇高精神。
听课文录音,完成: 2、注意难读的生字,把读起来有困难 的生字画下来,听完后查阅资料,读 准字音。
生字词
tān yōu

tán 谭 āo 凹 shù 漱 gǎn 感

zhī 吱 quán 诠 xū 墟 shì 释 hàn 撼
默读课文,思考:
1.找出并理解课后第二题中的词语。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2.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地震前 (2)地震时 (3)地震后 (4)赞英雄
作业:
1、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学了 本课,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请你写 一篇读后感。
2、搜集汶川大地震中英雄教师 的事迹在班上汇报。
⒍最后的姿势
⒍最后的姿势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
听课文录音,完成: 1.最后的姿势是一种怎样的姿势?哪 些语句描写了谭老师在地震中的表现? 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写下 自己的体会。 2、注意难读的生字,把读起来有困难 的生字画下来,听完后查阅资料,读 准字音。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感受爱与责任)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 拿!快..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最后的姿势》课文原文

《最后的姿势》课文原文

《最后的姿势》课文原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6 最后的姿势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

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

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最后的姿势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

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最后的姿势”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老百晓已完成校对〗〖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最后的姿势课文原文

最后的姿势课文原文

最后的姿势课文原文最后的姿势课文原文《最后的姿势》课文讲述了2008年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在14:28汶川地震来临时,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课文原文,欢迎查看!原文2008年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

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

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是为国家着想……”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砸下来,楼房塌陷了……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的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的说。

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身上。

”获救的同学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

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在学生们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师,就让我们为他深深地鞠一个躬。

(全体师生鞠躬)那么,谭老师究竟有什么可敬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与谭老师来个零距离接触。

二、共同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1、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透过字里行间,感受谭老师的可贵品质,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⑴谭老师告诉学生们“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出示,生读)师:这是谭老师的言传,是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为下文危难之时他坚定的抉择埋下伏笔,他这样做,不是偶然的,与他的人生追求,平时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息息相关。

⑵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透过这三个叹号,你明白了什么?(读出情况危急)⑶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⑷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在文中找出与这一句想照应的句子。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这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六年级上语文说课稿最后的姿势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说课稿最后的姿势苏教版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我会带领学生通读课文,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等,帮助他们理解谭千秋老师的精神品质。此外,我还会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震中的其他英雄人物,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对于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地震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伟大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尤其是谭千秋老师的故事。因此,学生可能存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障碍,尤其是对谭千秋老师精神的深入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及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价值观层面的东西存在一定的困难。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若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仍有困难,我将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我会进行具体的反思和改进,如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和视频。这些真实、震撼的图片和视频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震的破坏力,以及在这种灾难中人们的勇敢与无畏。接着,我会向学生简要介绍谭千秋老师的事迹,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谭千秋老师的精神品质的感悟,地震相关知识的掌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谭千秋老师的舍己救人精神,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种精神。
二、学情分析导

《最后的姿势》人物形象分析

《最后的姿势》人物形象分析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按“震前、震中、震后”的顺序,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课文在表现人物特点时,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第4-6自然段抓住谭老师的语言、动作,描写了他是如何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亡了留给自己的感人事迹。

这儿要带学生重点去品读。

例如:由“短暂的几秒”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

而“立即”一词则表现出谭老师的当机立断。

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谭老师本来有机会能够从容自保的,但是他首先想到了学生。

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张开了双臂,护住了四个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学到这儿,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谭老师的行为既是一种本能,也是他优良品质的一种必然体现。

课文第8——10自然段,则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一位老师,三个不同身份却具有典型代表性人物的语言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崇高师德。

例如:“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倒我们的身上。

”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从“飞身、扑”两个词我们能够知道,面对死亡,谭老师没有退缩,没有躲闪,而是毫不迟疑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

这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也印证了前文他给学生讲的“人生的价值”的一段内容。

学到这儿,让学生去感悟谭老师不但给学生讲了人生的价值,他更是用自己的壮举告诉了学生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这样,学生的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课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得谭老师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文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文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文知识点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文知识点1、课文主要描写了当地震灾难突然袭来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的事,歌颂了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恪尽职守、爱生如子的崇高精神。

2、“凹”的笔顺是:竖横折折竖横折横凸的笔顺是:竖横竖横折折折横3、“天空阴沉沉的”的作用是:预示着灾情的发生,渲染悲壮的气氛。

4、第3节的上课内容既是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也为下文他在危难之际作出的抉择埋下了伏笔。

5、第5、7节的场景描写渲染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和恐怖,表现了谭千秋老师的临危不惧、舍身忘我。

6、“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表现了谭千秋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将世代相传。

7、书后习题3、“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千秋老师逝世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是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千秋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因此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姝姿势已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8、为谭老师拟写碑文或颁奖辞:谭老师,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您以恪尽职守、爱生如子书写无私大爱,您以舍己救人、以身殉职诠释师德灵魂。

当地震来临时,您机智果断地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您浑然不怕。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在您双臂张开的瞬间,我们的心里就刻下“谭千秋”这个伟大的名字!4、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大公无私视死如归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宽宏大度5、表示时间短的词:霎时间须臾间转眼间刹那间一瞬间顷刻间眨眼间倏忽间6、表示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燃眉之急十万火急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岌岌可危一触即发危如累卵。

【议论文】语文书里的故事——最后的姿势_900字

【议论文】语文书里的故事——最后的姿势_900字

【议论文】语文书里的故事——最后的姿势_900字缘由语文书的故事,其实一直是我最喜欢看的。

早期的语文课本,经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在课文中。

而我所最为亲近的故事,莫过于小学时的语文课本中的《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是一篇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的故事。

他有一位女儿,曾经拥有优美的体态和子女的天资,但是她却不得要领,无法领悟到雕塑的道理与精髓,只是屡次地让父亲的要求大失所望。

而当雕塑家的女儿在年轻的时候生了一个孩子后,他在看到女儿母爱的时候,终于醒悟出了雕塑的奥秘。

他用心地感受到了女儿母爱的细腻和热烈,于是他完美地雕刻出了一件母亲与孩子的形象雕塑,从而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之一。

《最后的姿势》的艺术渗透这篇故事,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它更多地展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充满创新与智慧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艺术家们创造出的作品,不再单一地注重传达“美”的概念,而是注重将人类的理念与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

艺术家们在设计作品的时候,往往将自己的生命经历和心灵众多高峰采用,体现出了无尽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

这也正是《最后的姿势》这篇故事所体现的。

“母亲与孩子”的雕塑,不仅仅是一件具有美感的艺术品。

它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雕塑家通过观察自己女儿与孙子间的母子互动,确切地把生活的情感和对象的形态结合在一起。

这便是文艺复兴的艺术精神带来的“人类主义”的改变。

《最后的姿势》这篇故事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是很深远的。

这个故事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雕塑家努力创作的过程,从而引领着读者感悟一种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对艺术的理解,乃至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

通过认知这个故事,学生们可以挖掘出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精华。

其中涵盖了艺术家必须拥有的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必须重视视觉形象的选择与组合),交流和沟通的艺术(艺术家必须拥有良好的沟通技能,以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以及突破传统,提倡自由表达的艺术观念(艺术家必须拥有不断追求艺术新思想和新表达形式的钻研精神)。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导读: 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一)读完课文《最后的姿势》,我有很大的感触,课文中的谭千秋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主要讲述了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突然间天摇地动,在楼房即将坍塌的瞬间,他将逃不出去的四位学生拉到课桌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

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勺被砸的深凹下去,四位学生都活了下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人们被震撼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谱写成生命的赞歌:“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读完这篇课文,我被深深的打动,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四个学生的新生,他虽然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但他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他把希望留给了孩子。

谭老师令我感动,此时此刻,我想对您说:“您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您誓死保护学生的壮举,不仅令我永生难忘,更会激励更多的人以您为榜样。

谭千秋老师,您英勇无畏、舍生忘死、拼尽全力保护学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二)今天我们班学习了一篇名叫“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

她让我深有感触,他写的是一位老师,他叫谭千秋他在将一篇叫“人生的价值”这一课突然教学楼在摇晃,谭老师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就叫同学们快走什么也不要拿,同学们都冲了出去,几秒钟后,有四个同学逃不出去谭老师把他们拉到桌子下面,谭老师双臂张开趴在桌子上一直支撑着,教学楼塌下来了,压住了谭老师,可是他还是在撑着救援人员发现他被感动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这成为了谭老师生命中的姿势,从中我感到了谭老师舍己为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崇高品质。

文中的谭老师真令人感动,他用自己五十一岁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是的灵魂。

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最后的姿势读后感(三)《最后的姿势》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在“5.12 ”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四位学生,壮烈牺牲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谭老师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感受并学习谭千秋老师大公无私、大爱无声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让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可是有个人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板书课题)
二,紧扣题目,直奔主题。

1、这最后的姿势是个怎样的姿势呢?(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句中的他指的是谁呢?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用文中一段话回答)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他最后姿势的句子。

品味朗读。

A、护生的姿势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你从带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自己做做这个姿势,为什么是“撑”而不是其他?
如果没有谭老师的“拉”“撑”“护”,情况会怎样?
想象:鸡妈妈保护小鸡。

感情朗读6、7段。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出示)引读最后一段:是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谭千秋,一个……
B、牺牲的姿势
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读了这一句,你想说些什么?
(再次出示)引读
三、体验情境,再现地震
过渡:谭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舍身救生的?
1、找出文中描写地震来临及地震的句子,朗读借鉴品味。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三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情况危急到了极点。


你能用哪些词形容这种情况?
2、朗读体会:这几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烘托人物形象)
四、人生价值,言传身教
过渡:地震来临前,谭老师在做什么?
出示: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

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1、这一段写什么?(言传)
2、“人生的价值”,你是怎样理解的?谭老师又是如何教育学生的?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埋下伏笔,作铺垫)
五、评价人物,英魂永存
过渡:在谭老师眼里,人生的价值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所以在那千钧一发之际,谭老师立即将四位学生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导读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看到这悲壮感人的一幕时,救援人员这样说——;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一位老师说——
2、千说万说,在人们心中,谭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3、这一部分去掉可以吗?(侧面描写使故事真实可信)为什么要引用这三位人物的话?(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六、总结全文,体味结尾
1、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从教26年来,谭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出示)引导齐读后两段。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你是如何理解的?
2、谭老师,我想对你说……
3、自由感情读文。

(课文读到这儿,大家内心一定很不平静。

请大家把自己全部的感情倾注到朗读中,再一次感受谭老师的无私大爱。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魂的姿势;千秋的姿势;师德的姿势)
5、再读后两段,总结全文
结课:谭老师走了,他走的那么突然而匆忙,来不及跟家人说一句知心话,来不及向学生说一声再见;谭老师走了,他留下的是一种姿势,一个永远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一个诠释恪尽职守、大爱无声的姿势。

这不是一般的姿势,这是世界上最英勇最悲壮的姿势,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丽的姿势!
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最后的姿势!
七、作业布置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500字的小短文。

八、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
大公无私、大爱无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