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药故事(医道传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医药故事(医道传奇)

黄芪故事二则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诗中的“王孙”是黄芪的别称。黄芪,旧作“黄耆”,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

熏蒸治柳太后中风

南北朝时期,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绕……不想,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了,经过一段时间调理,柳太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柳太后猝患中风,全因年老体弱、气血失调。而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二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又能散风行滞,恰中病理。再加上热气熏蒸,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险些要了袁枚的命

清朝大文人袁枚在一年夏天因贪口患了痢疾,腹痛泻痢不止,医生认为袁枚年高体弱,于是用黄芪、人参等补益药

治疗,结果邪无出路,致使袁枚病情加剧,险些丧命。后来他的一位叫张止厚的老友劝他服用自制的大黄,虽然很多医生都认为大黄药性太过峻猛,年老病人不宜服用。但是,袁枚还是服了大黄,结果痢疾很快痊愈了,他还特地作诗以谢老友:“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治疗时应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出,而不能用参芪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也就是常说的“闭门留寇”。

淡竹叶助张飞破曹营

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在朝中威势日降,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翼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派张飞发兵声讨曹操,张飞带兵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合相遇,张合筑寨拒敌。张飞急破不下,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张合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檑木炮石,坚守不战,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士兵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诸葛亮闻知后,便派人送来了50瓮佳酿,并告知张飞依计而行。“酒”抬到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兵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酒”,自己更是大把地狂饮。此时有人禀报张合,张合马上登高一看,果然如此,狠狠地骂道:“张

飞欺我太甚!”传令当夜下山劫寨,结果遭到惨败。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送来的一种中药汤——淡竹叶汤,既诱张合上当,又为张飞众军士们解火治病。

中医认为,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干燥茎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短、口舌生疮。以单味药6-9克,煎汤代茶饮,可预防喉痛。

黄土菜汤灭霍乱

乾隆十六年,江阴、宜兴等地霍乱肆虐,恣意流行,每天都在死人,眼看瘟疫难以控制,并有蔓延之势,千总大人十分着急,派员去请叶天士。

叶天士来到疫区,察看了疫情,并用带来的中草药配制成“四逆汤”救治病人。但霍乱流行面广,患病人多,带来的药材很快就要用完了,可疫情还是控制不住。叶天士面对肆虐的霍乱,心急如焚。

这时,一个随行的人说,在他的家乡也流行过类似的病,当时挖取带蚯蚓的地下黄土冲水喝,效果很好。一句话提醒了叶天士,他想起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上就有“黄土散”的方子,即灶心上烧过的土,药名伏龙肝,有温补脾胃、止

吐止泄的功效;而天宁寺的和尚治上吐下泄是靠喝多年发霉的陈芥菜卤好的。叶天士心想,灶心土研末后用陈芥菜卤送服定能起效。

于是,他发动村民烧黄土,天宁寺的和尚也送来了陈芥菜卤,让村民服用。果然,村民在服用了陈芥菜卤后,患者很快痊愈,健康者再没有被传染,霍乱疫情很快被控制住。千总大人也快马加鞭赴京城报喜,龙颜大悦,封叶天士为“一代神医”。

大众卫生报天津韩德承2012 09 18

康熙得“茯苓膏”

相传,康熙皇帝年幼时患过天花,可是痊愈后,不仅脸上留下了几颗浅浅的麻子,身体也十分虚弱,吃的东西难以消化,经常腹泻,四肢倦怠,懒于言语。顺治帝见此十分着急,亲自召见太医院官员,讨论如何调理“小主子”的身体。

御医们几经研究,认为茯苓利水渗湿、补脾宁心、平火止泻、开心益气,久服还可延年。于是提议用茯苓为小主进行调理,此提议马上得到了院使和顺治帝的同意。

但是由于小主患天花期间,药吃得太多了,所以不愿再吃苦药。御医们会诊后认为食疗为上策,用药是下策,于是,御医和御厨们开始共同研究如何用茯苓做成食疗佳品。

几经研究试制,最后制成“茯苓膏”,且小康熙很喜欢

吃这种风味独特的点心,不久便脸色红润,开始读书习武。后来,“茯苓膏”还成了很有名的宫廷食品。

李白醉酒五加皮

据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游罢安徽黄山后,乘船途经富春江。

当船至睦州(今建德梅城)时,他弃舟登岸,到山中拜访一位名叫权昭夷的隐士。隐士取出美酒佳肴与李白对饮。李白见所斟之酒色红如玉,饮之其味醇厚、甘香,席间的鱼形似银鱼,食之肉厚,且又细嫩鲜美,不由得拍手叫绝。

经再三问及,隐士才告之:“此酒乃睦州严陵某家用上等梁粢,配以五加皮、玉竹、红花等中药,采用严家的天下第五泉酿制而成,饮之有活血、祛风湿、强筋骨、悦颜色之功效,久服能延年益寿。其鱼产于严滩,又名陵鱼。”二人举杯畅饮,把酒夜谈。次日,李白告辞,隐士又赠五加皮药酒10斗,陵鱼数斤。

当晚,船至严陵滩,李白见江中有一大石,便携酒肴登于石上。为感谢隐士所赠酒肴之情,他便在石上赋诗一首寄赠。

诗曰:“我携一樽酒,独上江渚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笔,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寄谢山中人,可与尔相调。”喝得酩酊大醉,夜卧江石。

后人根据李白的故事写了一首诗:“色如榴花重,香比蕙兰浓。甘醇醉太白,益寿显神功。”就是对李白醉酒五加皮的生动写照。

李白能成就这名扬天下的佳句,五加皮药酒可谓功不可没。也正是由于大诗人的佳句和传说,才使五加皮药酒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至今为止,五加皮药酒仍是临床治疗风寒湿痹诸症的常用药物。

荔枝核治好白居易疝气

炎夏的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忽一南方友人来看望他,还带来了一些新鲜荔枝。于是,两人边谈诗,边吃荔枝。白居易对美味的荔枝赞不绝口,当即挥笔写了一首荔枝诗:“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吃过荔枝,其妻春兰进来收拾核、壳,无意中将核包起来置于抽屉中。一个月后,白居易因过累而疝气发作。妻听人说,荔枝核煮水喝可治疝气,便如法炮制,果然灵验。白居易大为感慨,逢人便说“荔枝核治疝气”有特效。

中医学认为,荔枝核入肝肾,有舒肝、散结、止痛功效,善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痛等症。

大众卫生报□湖南刘光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