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专题整理大全二:直线运动
高三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三直线运动知识点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运动形式之一,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三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运动学公式、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运动图像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
一、运动学公式在直线运动中,我们经常使用以下运动学公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1. 位移公式: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平均速度公式:v = Δs / Δt,其中Δs表示位移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3.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二、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1. 速度(v):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等。
2. 加速度(a):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或千米每小时每秒(km/h/s)等。
三、运动图像通过画出运动图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1. 匀速直线运动:在位移-时间坐标系中,匀速直线运动可以表示为一条斜率恒定的直线。
2. 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位移-时间坐标系中,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表示为一个抛物线。
3.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坐标系中呈现出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四、常见问题解答1. 如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变化量来计算,即a =Δv / Δt。
2. 如何计算物体的位移?位移可以通过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即s = vt。
3. 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绘制运动图像,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是直线且斜率恒定,那么物体呈现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抛物线,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或自由落体运动。
4. 在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为正数表示什么意思?速度为正数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一致。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路径的运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物理中关于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一、直线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移动,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二、直线运动的描述1. 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的大小不等同于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的总路径长度,而位移则关注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关系。
2.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时间的函数。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不为零。
三、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1.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公式为 \( s =vt \),其中 \( s \) 表示位移,\( v \) 表示速度,\( t \) 表示时间。
2. 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对于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以表示为\( s = ut + \frac{1}{2}at^2 \),其中 \( u \) 表示初速度,\( a\) 表示加速度,\( t \) 表示时间。
速度公式可以表示为 \( v = u+ at \)。
四、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1. 位移-时间图像:在位移-时间图像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被绘制在坐标系中。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斜率为速度的直线,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则是一条曲线。
2. 速度-时间图像: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被绘制在坐标系中。
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直线运动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直线运动,希望大家能帮到大家,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
一.教学内容: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二: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图象、Vt图象等知识。
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内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
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二.夯实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1)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t、a、V0、V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
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
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
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2)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外,s、V0、Vt、a均为矢量。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技巧点拨: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技巧点拨: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4.坐标系:用来精确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变化.二、时间和时刻1.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点表示.2.时间:时间间隔的简称,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表示.三、路程和位移1.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2.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技巧点拨: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四、速度与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 ,即txv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通常简称为速率,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技巧点拨: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五、加速度1.物理意义: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 表示. tv t v0-=∆∆=t v a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技巧点拨: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六、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0=a , 恒量=v .3.位移公式:vt x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恒量=a3.公式:①速度时间关系:at v v 0t += ②位移时间关系:20at 21t v x += ③速度位移关系:2ax v v 202t =-技巧点拨: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八、匀变速运动的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恒量aT x x Δx 2x 1n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2102v v v v t=+=九、初速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1.在1s 末、2s 末、3s 末、4s 末……n s 末的速度比为1:2:3……:n2.在1s 内、2s 内、3s 内、4s 内……n s 内的位移比为12:22:32……:n 23.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4s 内……第n s 内的位移比为1:3:5……:(2n-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比为1-n -n ::23:12:1⋯⋯--5.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n ::3:2:1⋯⋯技巧点拨: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可等效为反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直线运动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直线运动一、运动: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
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3、位移s:矢量,方向起点指向终点。
表示位置的改变。
路程:标量,质点初位置与末位置的轨迹的长度,表示质点实际运动的长度。
4、时刻: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如4s,第4s。
时间: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
如4s内,第4s内。
5、速度v:矢量,表示运动的快慢。
v=s/t 。
1m/s = 3.6 km/h 。
大小为s-t图中的正切tgθ。
平均速度:变速运动中位移与对应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质点某一瞬间的速度,矢量。
大小为速率,标量。
6、加速度a:矢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与方向。
a = Δv/t 。
大小为v-t图中的正切tgθ。
a、v 同向时,不管a怎么变化,v一定变大;a、v 反向时,不管a怎么变化,v一定变小。
7、匀速:v为定值,a=0 。
匀变速:a为定值。
设v0方向为正方向,a为负表示减速,a为正表示加速。
5、公式:匀速:匀变速: 当v 0=0 时 当v 0=0、a=g 时(自由落体) v t =v 0+at v t = at v t = gt s=v 0t+1/2 at 2 s = 1/2 at 2 h = 1/2 gt 2v t 2-v 02=2as v t 2 =2as v t 2=2ghs n – s n-1 = at 2 h n – h n-1 = gt 2 注意:v s/2 >v t/2二、比例公式:设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1、2、3……n 秒末瞬时速度之比(v t= at ):v t :v 2:v 3:……v n =1:2 :3 : ……nt s 20_2t t v v v v +==22202t s v v v +=2_2t t v v v ==222ts v v =2_2t t v v v ==222t s v v =a s t 2=()()()1:23:12:1:::321----=n n t t t t n 2、1、2、3……n 秒内位移之比(s = 1/2 at 2):s t :s 2:s 3:……s n =12:22 :3 2: ……n 23、第1、2、3……n 秒内位移之比(Δs n = s n -s n-1=2n-1) Δs t :Δs 2:Δs 3:……Δs n =1:3:5 : ……(2n-1)4、连续相等位移时的时间之比:。
新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新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的运动,它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直线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新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1.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2. 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不等。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断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二、直线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从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的移动距离。
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
它是一个矢量量,可以用位移和时间来计算。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它也是一个矢量量,可以用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来计算。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三、直线运动的常见公式直线运动中有一些常见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位移公式: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位移可以用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公式为:位移=速度×时间。
2. 速度公式:根据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可以用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公式为:速度=初速度+加速度×时间。
3. 加速度公式:根据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加速度可以用末速度减去初速度再除以时间来计算,公式为: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四、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直线运动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常见的图像有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和加速度-时间图像。
1.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指将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示出来。
高三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三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直线运动是物体按照一定的轨迹在直线上运动的过程,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内容。
在高三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下面将对高三直线运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经过的路程,与运动的轨迹和运动方向有关。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即加速度等于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在同样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即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4. 加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零,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到力的作用。
三、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在同样时间内位移不相等的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概念: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3. 瞬时速度概念: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是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即时间非常短的瞬间速度。
4. 加速度的概念: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速度和时间的导数。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的运动称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2. 速度-时间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变化,即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3. 位移-时间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二次函数关系,即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
4. 速度-位移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一次函数关系,即速度与位移成线性关系。
5. 加速度的概念: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可以通过速度差除以时间得到。
五、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仅受重力作用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的特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地球上近似为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米/秒的平方。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重要知识点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重要知识点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是运动学的基础,牵涉到众多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学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直线运动问题。
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的移动过程,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方法进行表示和描述。
其中,位移表示物体在某一时间内的位移,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加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瞬时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移动的平均速度,可以分别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路径长度和时间的比值,以及等速直线运动公式v=Δs/Δt来计算;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导数计算得到。
3.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速度变化的平均值,可以用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以及等加速直线运动公式a=Δv/Δt来计算;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时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导数计算得到。
4. 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包括位移-时间规律、速度-时间规律和加速度-时间规律。
其中,位移-时间规律描述了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规律描述了物体在直线上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加速度-时间规律描述了物体在直线上的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5. 合速度和相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合速度是指物体在两个速度的影响下运动的总速度,可以用合成速度公式vH=(v1+v2)/2来计算;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两个物体之间的速度差计算得到。
6. 运动图像和分析方法运动图像是指通过图表或图像的形式来描述和分析物体的直线运动,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
通过分析和解读不同类型的运动图像,可以得到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变化率等信息。
高中物理-专题二第1课时 力与直线运动
专题二力与物体的运动第1课时力与直线运动专题复习定位解决问题本专题主要解决直线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高考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超重和失重、连接体和图象等问题;应用动力学方法处理“传送带模型”和“板—块模型”等问题。
题型难度以选择题为主,有时候在计算题中的某一问或者单独以计算题的形式命题,题目难度一般为中档题。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x=v0t+12at2。
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2-v20=2ax。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2=xt=v0+v2。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x n+1-x n=aT2。
3.图象问题(1)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2)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4.超重和失重超重或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物体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当a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时,超重;当a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时,失重;当a=g且竖直向下时,完全失重。
5.瞬时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问题时,应注意物体与物体间的弹力、绳的弹力和杆的弹力可以突变,而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
6.连接体问题在连接体问题中,一般取连接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共同运动的加速度,隔离法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1.基本思路2.解题关键抓住两个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必要时要画运动情景示意图。
对于多运动过程问题,还要找准转折点,特别是转折点的速度。
3.常用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单个物体的问题通常采用隔离法分析,对于连接体问题,通常需要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高考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考直线运动知识点一、引言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而物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项难点。
直线运动作为物理中的基础知识点,在高考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本文将从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加速度以及相关计算等方面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直线运动的定义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轨迹运动的一种运动形式。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直线运动通常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物理量来描述。
三、速度的概念与计算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比。
用符号v表示,公式为v=s/t,其中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在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四、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的符号为a,公式为a=(v-u)/t,其中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五、匀速直线运动一种特殊情况是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相等。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这使得计算更加简单。
六、变速直线运动另一种常见情况是变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均不为零。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我们需要使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以及加速度-时间图等工具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
七、直线运动的应用直线运动是物理中的基本知识点,也是很多实际问题的基础。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直线运动的概念来计算行驶车辆的速度、位置和加速度,从而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此外,直线运动还与测速仪器、摄像头等设备联系紧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
八、总结高考直线运动知识点是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一知识点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
通过深入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加速度以及相关计算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物理问题。
希望本文对于高考物理的备考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复习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复习》一、引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直线运动的知识点,对于提高物理成绩、提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二、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 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而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就不能看作质点。
2. 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的作为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人,以汽车为参考系,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人是运动的。
3.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在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4. 速度和速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三、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
其位移公式为 x = vt,其中 x 表示位移,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
(1)速度公式:v = v₀ + at,其中 v 表示末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2024届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8考前必看)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7)力学一、*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机械运动及其描述2.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二、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4.运动图像、V-T图像三、相互作用---力1.力2.重力3.弹力4.摩擦力5.力的合成与分解6.共点力平衡7.受力分析的方法8.平衡问题中常见的临界与极值四、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5.斜面、连接体、传送带、板块等模型五、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理解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抛体运动4.圆周运动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三大宇宙速度(2)引力势能及其应用(3)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一般卫星(4)双星、多星系统问题(5)潮汐问题(6)中子星与黑洞问题(7)拉格朗日点问题七、功和能1.功2.功率3.动能与动能定理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5.机械能守恒定律6.能量守恒定律八、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2.冲量3.动量定理4.动量守恒定律5.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碰撞问题(2)爆炸问题(3)反冲问题(4)多过程问题九、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机械振动2.机械波电磁学十、静电场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电场力的性质3.电场能的性质4.静电现象5.电容器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2.导体的电阻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电功和电功率5.焦耳定律6.非纯电阻电路7.电动势8.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9.动态电路分析10.故障电路分析11.含容电路分析12.简单逻辑电路十二、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安培力3.洛伦兹力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5.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6.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十三、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5.自感和涡流十四、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的产生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远距离输电十五、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与应用2.电磁波谱十六、传感器1.传感器及其元件2.传感器的应用热学十七、分子动理论1.阿伏伽德罗常数2.分子的大小3.扩散现象4.布朗运动5.分子热运动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7.分子势能8.温度和温标9.物体的内能十八、气体、固体、液体1.气体2.固体3.液体4.饱和汽和饱和汽压5.物态变化十九、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4.热力学第三定律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十、*热机、制冷机1.热机原理与热机效率2.内燃机原理3.*汽轮机与发电机4.*制冷剂原理5.*电冰箱与空调光学二十一、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二十二、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二十三、全反射1.全反射现象2.全反射的条件3.全反射的应用二十四、光的干涉1.双缝干涉2.薄膜干涉二十五、光的衍射1.衍射图样2.衍射条件二十六、*光的颜色与色散1.光的颜色2.三棱镜色散二十七、光的偏振1.偏振现象及其解释2.偏振的应用二十八、激光1.激光的原理和产生条件2.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近代物理二十九、波粒二象性1.能量的量子化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效应4.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三十、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核式结构模型3.波尔的原子模型三十一、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衰变3.核力和结合能4.核能5.粒子和宇宙三十二、*相对论简介1.狭义相对论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广义相对论物理实验(共16个)一、物理实验基础1.常用仪器的使用与读数2.误差和有效数字二、力学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证牛顿运动定律6.曲线运动(1)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用频闪相机研究平抛运动(3)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4)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探究动能定理(1)探究动能定理(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能定理8.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9.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三、电学实验10.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2)半偏法测量电表内阻(3)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4)特殊方法测电阻12.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4.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四、热学实验(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2)气体实验定律五、光学实验(1)测量玻璃的折射率(2)测量折射率的创新方法(3)双缝干涉实验六、创新实验(1)力学创新实验(2)电学创新实验物理学史、方法、单位制一、物理学史二、方法三、单位制1.力学单位制2.单位制和量纲【专题01】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运动形式之一,也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知识点对于解决物理问题和理解物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的主要知识点。
一、位移和位移的性质1. 位移的定义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位移量,用符号Δx表示。
位移的大小等于末位置与初始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则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2. 位移的性质位移具有以下性质:(1)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量值。
(2)位移可以是正数、零或者负数,正数表示朝正方向位移,负数表示朝负方向位移,零表示位置没有改变。
(3)位移的大小等于路径长度,与路径形状无关。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 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用符号v表示。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其中Δx表示位移,Δt 表示时间间隔。
2. 瞬时速度的定义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是平均速度的极限情况。
瞬时速度可以通过计算物体的瞬时位移对应的瞬时时间来获得。
三、速度和速度的性质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量,用符号v表示。
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则由位移的方向决定。
2. 速度的性质速度具有以下性质:(1)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速度可以是正数、零或者负数,正数表示朝正方向运动,负数表示朝负方向运动,零表示静止不动。
(3)速度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位移有关。
四、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1. 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用符号a表示。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间隔。
2. 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当物体的速度增加时,称为加速运动;当物体的速度减小时,称为减速运动。
3. 加速度的计算若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发生改变,则可以通过计算速度变化量和时间间隔的比值来获得加速度。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6篇)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6篇)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重要知识点讲解基本概念: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最核心公式末速度与时间关系:Vt=Vo+at位移与时间关系:x=Vot+at^2/2速度与位移关系:Vt^2-Vo^2=2as●重要公式补充(1)平均速度V=s/t;(2)中间时刻速度V(t)=(Vt+Vo)/2=x/t;(3)中间位置速度V(s)=[(Vo^2+Vt^2)/2]1/2;(4)公式推论Δs=aT^2;备注:式子中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这个公式也是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实验的原理方程。
●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⑴受恒外力作用⑴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重要比例关系由Vt=at,得Vt⑴t。
由s=(at^2)/2,得s⑴t^2,或t⑴2√s。
由Vt^2=2as,得s⑴Vt^2,或Vt⑴√s。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2一、基本关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二、推论1、vt/2=v=(v0+v)/22、⑴x=at2 { xm-xn=(m-n)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1)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末的速度之比:V1:V2:V3: :Vn=1:2:3: :n(2)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时间内全位移X之比:X1: X2: X3: :Xn=1:2(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全时间t之比t1:t2:t3::tn=1:√2:√3::√n(5)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的一种运动形式。
直线运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汽车在直路上行驶、人在跑道上奔跑等。
直线运动是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基础。
下面就直线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位置、位移和速度1. 位置: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所处的位置通常用坐标轴上的坐标来表示。
当物体沿着X 轴的正方向移动时,坐标为正,负方向移动时,坐标为负。
2. 位移:物体由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路径长度,称为位移。
通常用Δx表示位移,即Δx=x2-x1。
3. 平均速度:物体从A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Δx/Δt,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4.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通常用v表示。
当时间间隔Δt趋于零时,平均速度就趋于瞬时速度。
5. 速度的方向:速度是有方向的,当物体在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不随时间而变,只有方向改变,则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二、加速度1. 加速度:物体在直线上运动时速度发生改变的情况称为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定义为a=Δv/Δt,即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2. 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时,加速度是正值,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反时,加速度是负值。
3. 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当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为正,称为正加速度;当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为负,称为负加速度。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时,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此时,速度的变化量随时间成正比,速度-时间图是一条直线。
5. 牛顿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合力时,其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在直线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描述物体受力时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6.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一种特殊的直线运动,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在无阻尼的情况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是恒定的,等于重力加速度g≈9.8m/s^2。
三、运动图像1.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高考物理热点快速突破必考部分专题直线运动
专题02 直线运动【高考命题热点】主要考查 图像t v -和图像t x -、有关纸带综合实验和结合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规律的综合型大题。
【知识清单】1. 直线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的运动即为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0=a )、匀变 速直线运动(0≠a 且恒定)、变加速直线运动(0≠a 且不恒定)2.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或合外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匀速直线运动) (v F 与合同向加速、反向减速)3. 基本概念:参考系、质点、路程、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a ) 物理量分标量和矢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质量m 、密度ρ、长度l 、路程s 、时间t 等)。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x 、力F 、速度v 、加速度a 等)。
参考系:即参考物,初中已学过,高中不重复讨论。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大小与路径有关;位移:物体运动初、末位置直线距离, 大小与路径无关,只跟初末位置有关,方向:初位置→末位置。
速度(v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改变量)。
单位:m/s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的速度,是瞬间值;平均速度:一段时间内速度平均值(总总t x v =) 加速度(a ):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或速度变化率) 单位:m/s2tv a ∆∆=4. 直线运动分类( 图像t v -中斜率表示a , 图像t x -中斜率表示v ) (1)匀速直线运动(0=a ) 位移:vt x =图像: v0 t 0 t 图像t v - 图像t x -v(2)匀变速直线运动(0≠a 且恒定) 公式:at v v +=0 2021at t v x += ax v v 2202=- t v v t v x 20+==(学会巧用平均速度求位移,简化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由静止释放且只受重力,即:gt v y = 221gt h = gh v y 22= t v t v h y y 2==图像t v -: v ) t t 图像t x -:(类似二次函数图像0 t 0 t(3)变加速直线运动(0≠a 且不恒定) 图像t v -:↑↓v a↓↓v a 0 t 0t说明:↑↑v a 表示物体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加速运动,其它类推秒通。
专题02 力与直线运动 【讲】-2023年高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
专题01力与直线运动【要点提炼】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技巧(1)常用方法①基本公式法,包括v t 2=x t =v 0+v2,Δx =aT 2。
②v t 图象法。
③比例法:适用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逆向思维法: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反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追及相遇问题的临界条件:前后两物体速度相同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或最小。
2.物体的直线运动(1)条件:所受合外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2)常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
3.动力学问题常见的五种模型(1)等时圆模型(图中斜面光滑)(2)连接体模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F N =m 2·Fm 1+m 2,有无摩擦都一样,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3)临界模型两物体刚好没有相对运动时的临界加速度a =g tan α。
(4)弹簧模型①如图所示,两物体要分离时,它们之间的弹力为零,速度相同,加速度相同,分离前整体分析,分离后隔离分析。
②如图所示,弹簧长度变化时隔离分析,弹簧长度不变(或两物体运动状态相同)时整体分析。
(5)下列各情形中,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4.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由静止释放的物体,若能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同向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则加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必与物体和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相等,且等于传送带在这个过程中位移的一半。
在倾斜传送带(倾角为θ)上运动的物体,动摩擦因数与tanθ的关系、物体初速度的方向与传送带速度方向的关系是决定物体运动情况的两个重要因素。
5.水平面上的板块模型问题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关注:两个接触面(滑块与滑板之间、滑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外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
若外力作用在下面物体上,随着力的增大,两物体先共同加速,后发生相对滑动,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是下面物体的加速度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直线运动1、质点:⑴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⑵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只考虑平动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这两种情况。
2、位置、位移和路程⑴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处的确定的点,可用坐标来表示。
⑵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大小则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⑶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时间与时刻⑴时刻:在时间轴上可用一个确定的点来表示。
如“第3秒末”、“第5秒初”等 ⑵时间:指两时刻之间的一段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
如:“第2秒内”、“1小时”等4、速度和速率⑴平均速度:①v=Δs/Δt ,对应于某一时间(或某一段位移)的速度。
②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Δs 的方向相同。
③公式20tv v v +=,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才适用。
⑵瞬时速度:①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②当Δt 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为瞬时速度。
③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或位置)的运动方向。
④简称速度⑶平均速率:①质点在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②平均速率是标量。
一、知识网络概念③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④平均速率是表示质点平均快慢的物理量⑷瞬时速率:①瞬时速度的大小。
②是标量。
③简称为速率。
5、加速度⑴速度的变化:Δv =v t -v 0,描述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⑵加速度:①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②公式:a =Δv/Δt 。
③是矢量。
④在直线运动中,若a 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同,质点做匀加速运动;若a 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反,质点做匀减速运动6、匀速直线运动:⑴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则称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⑵匀速直线运动只能是单向运动。
定义中的“相等时间”应理解为所要求达到的精度范围内的任意相等时间。
⑶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它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⑷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①tsv =,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②s=vt ,位移跟时间成正比关系。
⑸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还可以用图象直观描述。
①s-t 图象(位移图象):依据S = vt 不同时间对应不同的位移, 位移S 与时间t 成正比。
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 这条直线是表示正比例函数。
而直线的斜率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有tg α==Stv )所以由位移图象不仅可以求出速度, 还可直接读出任意时间内的位移(t 1时间内的位移S 1)以及可直接读出发生任一位移S 2所需的时间t 2。
②v-t 图象,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所以它的速度图象是平行时间轴的直线。
直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质点的位移。
例题: 关于质点,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体积小就可以视为质点(B)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其大小与形状可以不考虑时,可以视为质点 (C)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在研究其运动规律时,可以视为质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解析: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用一个有质量的点代表整个物体,以确定物体的位置、研究物体的运动,这是物理学研究问题时采用的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把物体视为质点是有条件的,条件正如选项(B)和(C)所说明的。
答:此题应选(B)、(C)。
例题: 小球从3m 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4m,4m (B)3m,1m (C)3m,2m (D)4m,2m解析:小球从3m 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又上升1米,小球整个运动轨迹的长度是4m ;而表示小球位置的改变的物理量位移的大小为2m ,其方向为竖直向下。
答:此题应选(D)。
例题:图2-2是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线。
从图中可知AB 段的加速度为____m/s 2,BC 段的加速度为_______m/s 2,CD 段的加速度为______m/s 2,在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m 。
解析:AB 段的加速度为:220m/s 5.0m/s 431-=-=-=t v v a tAB 段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是负的。
而BC 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0 CD 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加速度为220m/s 1m/s 314=-=-=t v v a t又因AB 段的平均速度为m/s2m/s 213201=+=+=tv v v同法求得CD 段的平均速度m/s5.2m/s2413=+=v 物体在AB 段、BC 段、CD 段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4s ,t 2=2s ,t 3=3s ,故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总路程为 S =v 1t 1+v 2t 2+v 3t 3=(2×4+1×2+2.5×3)m =17.5m答:此题应填-0.5,0,1,17.5研究质点的运动,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参照物就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被我们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
由于选定不同参照物,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的描述都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关于人造地球通讯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C)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照物,卫星的轨迹是圆周。
(D)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的轨迹是圆周。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被定位在地球赤道平面里,定位在赤道的上空,它绕地心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因此地面上的人看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静止的。
答:此题应选(A)、(B)、(D)。
7、匀变速直线运动⑴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a 为定值。
⑵若以v 0为正方向,则a >0,表示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 <0,表示物体作匀减速运动。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及速度时间图象可由a v v tv v at t t =-→=+00,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如知道t = 0时初速度v 0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就可知道任意时刻的速度。
应指示,v 0 = 0时,v t = at (匀加),若v 00≠,匀加速直线运动v v at t =+0,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 v 0-at ,这里a 是取绝对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是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t = v 0 + at ,从数学角度可知v t 是时间t 的一次函数,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即当已知:v 0 = 0(或v 00≠)a 的大小给出不同时间求出对应的v t 就可画出。
]从如右图图象可知:各图线的物理意义。
图象中直线①过原点直线是v 0 = 0,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中直线②是v 00≠,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象③是v 00≠匀减速直线运动。
速度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以直线②分析,tg α==∆vta ,斜率为正值,表示加速度为正,由直线③可知△v = v 2-v 1 < 0,斜率为负值,表示a 为负,由此可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回忆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中其直线的斜率是速度绝对值,通过对比,加深对不同性质运动的理解做到温故知新。
当然还可以从图象中确定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也可以求出达到某速度所需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由匀速运动的位移S = vt ,可以用速度图线和横轴之间的面积求出来。
如右图中AP 为一个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图线,为求得在t 时间内的位移,可将时间轴划分为许多很小的时间间隔,设想物体在每一时间间隔内都做匀速运动,虽然每一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值是不同的,但每一段时间间隔t i 与其对应的平均速度v i 的乘积S i = v i t i 近似等于这段时间间隔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因为当时间分隔足够小时,间隔的阶梯线就趋近于物体的速度线AP 阶梯线与横轴间的面积,也就更趋近于速度图线与横轴的面积,这样我们可得出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以用速度图线和横轴之间的面积来表示,此结论不仅对匀变速运动,对一般变速运动也还是适用的。
由此可知:所求匀变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如下图中APQ 梯形的面积“S ” = 长方形ADQO 的面积 + 三角形APO 的面积,所以位移S v t at =+0212,当v 0 = 0时,位移 S at =122,由此还可知梯形的中位线BC 就是时间一半(中间时刻)时的即时速度,也是v v t +02(首末速度的平均),也是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因此均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还可表示为:S vt v v t v t t t ==+=022,此套公式在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有时更加方便简捷。
还应指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如上所述的速度图象有时比上述的代数式还更加方便简捷。
例题: 图示出A 、B 二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A 、B 二物体开始时相距100m ,同时相向运动 (B)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m/s(C)A 、B 二物体运动8s 时,在距A 的出发点60m 处相遇 (D)A 物体在运动中停了6s解析:A 、B 二物体相距100m ,同时开始相向运动。
二图线交点指明二物体8s 时在距A 出发点60m 处相遇。
B 物体向0点方向运动速度大小m/s 5m/s 860100=-==t S v 。
A 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从2s 未到6s 中间停了4s ,然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此题应选(A)、(B)、(C)。
例题:图为一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线,根据图线作出以下几个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2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2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t =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解析:由速度图线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 0=-20m/s ,负号表明它的方向是负方向。
在2s 前物体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m/s 102)20(020方向为正方向=--=-=tv v a t由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再结合图象考虑可知物体在2s 末时速度为零,位移大小最大,2s 到4s 物体向正方各做匀加速运动,4s 末回到原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