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丝绸之路(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丝绸之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e522daba1aa8114531d903.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丝绸之路(说课稿)》23.丝绸之路一、教材分析《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后通过详细叙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
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它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3.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①了解张骞被称为外交家、探险家的原因。
②学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法建构主义教学法四、教具准备 <<丝绸之路>>网络课件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入课文。
1. 导入。
(2)这条路以()为起点→经过()→一直通向()。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是在熟悉课文内容下,通过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电子课文显示:“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
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
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
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1、2、3句为第一部分,最后一句为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理解:前半部分回答上一段提出的问题,后半部分则和下面的自然段有关。
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研读重点词句:(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483d3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6.png)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丝绸之路》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历史文化”单元。
本课通过介绍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重要线路、文化交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旨在拓宽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同感。
在整册教材中,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历史知识的延伸,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历史文化主题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重要节点、贸易商品、文化交流等知识点。
教材配以插图、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详细历史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其注意力。
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古代历史概念和文化交流的意义上存在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况,包括其起源、发展路线、贸易交流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信息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探索兴趣,培养尊重多元文化、促进和平交流的国际视野。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主要路线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丝绸之路对古代及现代世界的影响,以及如何将这一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五、说教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辅以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文物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准备相关道具,便于角色扮演活动。
六、说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预习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信息。
2.听课时,注意记录关键信息,如重要时间节点、关键人物、文化交流实例。
3.复习时,通过制作时间线或思维导图,巩固所学知识。
丝绸之路说课稿范文
![丝绸之路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0613b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4.png)
丝绸之路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丝绸之路》,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丝绸之路》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的交通与贸易以及丝绸制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历史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意义,掌握关键的交通要道和主要的沿线国家。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的能力,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等资源进行解读和分析。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地考察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和个人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丝绸之路的相关教学资料,包括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具,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我将通过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丝绸之路吗?你们知道它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环节二、地图解读,探究丝绸之路。
我将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和沿线国家。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交通要道和关键地点,让他们自己进行分析和推测,提出问题和疑惑。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
环节三、视频观看,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7781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7.png)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a38b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a.png)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
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2dd24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f.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理念】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说课稿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fe5b0f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05.png)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是一篇描写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散文。
课文以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以及沿途的风土人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丝绸之路》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古代地理名词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对文化交流的认识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古代地理名词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难点内容进行标记。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当地居民,进行情景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849d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a.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古代东西方交往》,其中重点讲述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的贸易及交通方式,重点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及影响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源、发展及影响。
2.初步了解古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的贸易及交通方式。
3.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贸易贸易的难度,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将枯燥的历史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贡献。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课件讲解和讨论结合的方法,同时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你们有没有想过,古代中国是如何与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要讲述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方式”为题,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课文(30分钟)通过课件形式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源、发展及影响等内容,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的贸易及交通方式。
注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现历史文化的内涵。
3. 课堂讨论(15分钟)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广泛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在当今时代有哪些变化等问题,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精神。
4. 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强化语文知识及历史文化的金典价值,今后在学习中让学生更好的体现出历史文化的综合性。
六、教学评价采用同步考察与时间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估,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素材搜集,口头,书写等方式展示他们的互动成果。
七、教学资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电子课件•白板笔和投影仪等八、教学参考书•《国学启蒙:中国文化通史》•《从丝路到互联网》•《百科全书:丝绸之路》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策略得当,对丝绸之路及古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的贸易及交通方式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75e13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0.png)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人教社第一版小学六年级历史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路线、作用及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等内容。
本教学设计是以该教材为依据,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路线、作用及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和合作等综合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了解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路线。
2. 探究(20分钟)(1)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素材,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路线和重要节点。
(2)利用图片或实物,带领学生观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和商品,引导学生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
3. 学习(25分钟)(1)教师对《丝绸之路》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带领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丝绸之路》。
4. 合作探究(20分钟)(1)随机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合作讨论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2)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为其他组员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
5. 总结(10分钟)让学生针对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6. 拓展延伸(15分钟)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合作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讨论成果。
2. 知识评价进行小测或答题,考察学生对《丝绸之路》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思维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表达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97a47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9.png)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认为是难课的理由):《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全文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在教学时难以把握。
对于语文学习又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复述课文,如何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是本课的重点。
总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很难。
设计理念: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积累和文章有关的诗句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选用诗句的投影;推荐阅读的文章《茶马古道》等。
2、学生搜集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话说丝绸之路引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质疑。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
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评价、筛选有用信息;教师补充信息:海上丝绸之路)走近丝绸之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丝绸之路教材分析_2,丝绸之路之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教材分析_2,丝绸之路之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36621819e8b8f67d1cb9a1.png)
《丝绸之路教材分析_2,丝绸之路之教材分析》摘要:丝绸路教材分析_课堂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_课_教感欢迎并提出宝贵见丝绸路、教材.课简说,选编这课图是让学生了丝绸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政治、济、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所作重贡献,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摘要主要容是关丝绸路教材分析_课堂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_课_教感欢迎并提出宝贵见丝绸路、教材.课简说《丝绸路》是略课这课以独特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国与安息古国交流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历史化说明了丝绸路不仅是古代亚欧通有无商贸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国往、沟通东西方化友谊路据史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9年至公元前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宛、康居、月氏和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将率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安息还赠送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作者先描写了矗立陕西西安市丝绸路巨型石雕然由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路历史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情形重描写了汉代张骞副使与安息国将军边境上赠礼品场面展现了两国不礼节、化及济发展课描写细腻生动人物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路对西方国济、贸易、化促进与繁荣所起重作用段与开头相照应课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路上驰命走驿不绝月;商胡贩客日款塞下(《汉西域传》)繁荣景象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激起者对西部繁荣历史遐想选编这课图是让学生了丝绸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政治、济、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所作重贡献;二是了课主要容体会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理含义深刻句子提高独立能力教学重是引导学生独立课了主要容体会丝绸路重作用和作者表达方法激发了丝绸路和西部历史兴趣.词句析()对句子理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路上商旅不绝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漠悠悠驼铃声丝绸路巨型石雕矗立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路起这座群雕是历史浓缩是昔日繁华见证所以作者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路两千年前辉煌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动机触这句还与课尾句两千多年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化繁荣遐想相呼应使结构完整浑然体②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条道路将远隔千里我们系了起这真是条伟路呀!国使者这句话明了全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国与安息国系了起使两国人民友往赠礼品进行济、贸易与化交流所以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条伟路()对词语理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样指丝绸路巨型石雕那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浩浩荡荡水势广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指迎候国使节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国使重视与尊重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看指国赠送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丝织品丝绸路商品以国丝绸主古代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珍品公元前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国塞勒斯即丝国公元3世纪位罗马作说丝国人制造宝贵花绸它色彩像野花样美它质像蛛丝样纤细崇山峻岭高陡峭山岭丝绸路横贯欧亚所地有白雪皑皑崇山峻岭有望无垠漠荒野和盐碱沼泽用词说明路途遥远美轮美奂轮高;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华丽用形容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汲取了西方化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二、教学目标.认识9生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课抓住主要容理含义深刻句子了西部灿烂历史体会丝绸路重要作用3.激发起了西部历史兴趣交流有关丝绸路故事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可以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路所路线让学生了当有条横贯亚、系欧亚两洲交通道它对些国政治、济和化交流起了重作用因量国丝和丝织品由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道9世纪被欧洲学者称丝绸路介绍这些目是使学生对丝绸路有感性认识并产生探究兴趣.是略课应该以学生悟主教学可先让学生懂提示把握要然初课认识生了课容再引导学生认真有所感悟基础上交流学生交流收获候可以先从把握主要容入手说说丝绸路给你怎样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接着要你能把你感受出吗?有感情地给听教师适做有感情朗指导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容如作者遐想古丝绸路上与安息国赠礼品幕里行都体现了这条路是西方友往路安息国军列队奏乐迎候使赠礼品彼彬彬有礼惊喜连连;这是条济、化交流路国绫罗绸缎西方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表着双方不济化发展又如作者由到面写了丝绸路对加强东西方济、贸易、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重要作用明了这条路伟历史义然再从写法上指导认真课开头、结尾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说首尾与部分系3.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适合学生朗教学要通有感情、多种形式朗让学生感受语言特感悟丝绸路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历史激起豪感尤其是对国安息国交流幕描写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情境如眼前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而介绍史实语句严谨逐项陈列朗宜清晰然.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词语要引导学生积累下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5.要激起进步了西部历史兴趣通多种渠道集丝绸路故事并安排讲讲四、教学案例片段话说丝绸路师对丝绸路我们以前了不多了这课我们有了初步了请结合有关容谈谈你眼丝绸路生我觉得丝绸路是条伟路通老师介绍我知道丝绸路所地有白雪皑皑崇山峻岭有望无垠荒漠戈壁和盐碱沼泽当生产和交通尚不发达条件下古代各国劳动人民、商旅、使者和僧侣等冒着流沙、风暴、冰雪击危险披荆斩棘才开通这条商路对加强东西方济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贡献师哪儿具体写明了丝绸路重贡献呢?生早公元前国就跟欧亚国有了交往我们常吃葡萄、黄瓜、菠菜等开始是从这条路上被带回国狮子、犀牛、良马这些动物也由这条路而这真是条伟路师你说得得也不错出了对丝绸路赞叹情谁再说说生古代国很多方面处世界领先水平交易程国输出是先进技术而其他国输出则是动植物等还有公元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非常有远见我西部有这样辉煌鼎盛历史而豪师确如!当汉朝正处繁荣期古都长安这繁华东方都市成了政治、济、化交流心贸易又以国丝织品主要商品所以丝绸路上才出现了使者往不断商贩不绝旅情景让我们都这段体会下生我觉得公元前5年西方交流那幕更直接地表现了丝绸路伟我想请两名学跟我分角色这部分(生)师这部分写得非常生动从可以窥见两国不化与济发展以及人民友请组都分角色朗下生(组分角色朗)师历史上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张骞投笔从戎班超西天取玄奘都曾从这条路上走并永史册请学们课下集这些故事语活动课上讲讲容概括这介绍了关,丝绸路教材分析,草原希望对你有助。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3870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3.png)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丝绸之路》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充实,讲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经过和意义,蕴涵着对中华民族悠久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能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
丝绸之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丝绸之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2ac8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d.png)
丝绸之路 -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版本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
1.2 教材特点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以“音乐与文化”为主题,围绕着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传承,介绍了许多中西方的流行音乐、经典作品和音乐故事。
其中,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是本教材中最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内容之一。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了解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及其演变;•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欣赏并理解一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掌握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了解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及其演变;•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2 教学难点•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分析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交流。
2.3 教学内容和步骤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如下:•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15分钟)–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介绍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路线、贸易物品和开发历程。
•分析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20分钟)–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各类音乐文化(如古代音乐、维吾尔音乐、波斯音乐、印度音乐等),并结合音乐、视频等展示相关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
–分析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融合,如波斯音乐传到中国后与中国音乐融合成了新的音乐风格等。
•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20分钟)–以中国和欧洲的音乐文化为例,介绍它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融合,并通过比较两者的音乐风格、节奏、器乐等,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相似和差异。
•欣赏并理解与丝绸之路有关的音乐作品(25分钟)–播放一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音乐作品,如《茉莉花》、《大漠谣》、《天山之谜》等,并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4 教学工具和方法•地图、图片、文字;•PPT、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听课笔记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评价3.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了解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及其演变,并且能够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00002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00002](https://img.taocdn.com/s3/m/7cc34585561252d381eb6e1f.png)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0000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丝绸之路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
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
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二.初读课文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高鼻凹眼戎装缫丝冶铁灌溉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迎候——会面——赠礼)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
(自由练同桌练)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热情)四.深化感悟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二、让生在诵读中实现与文体初次对话,扫清字词障碍,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
三、。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文本,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
学具
准备
1、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2、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课题
第一组:走进西部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
内容
2、丝绸之路(1课时)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后通过详细叙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它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四、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悟就尤其重要。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以补充课文,让学生能更深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作用。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话说“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一、交流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共享中互相补充,以丰富内涵,有助于学习课文。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都非常大,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上网搜集信息,独立钻研、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资料,讨论切磋,推选代表,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楚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体会张骞深深的爱国情怀。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