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篇1《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注释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

“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

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

这与《乐府诗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原文:佚名〔两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回顾,回转头看。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涉江采芙蓉》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忧伤。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涉江采芙蓉》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赏析
11 《涉江采芙蓉》全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11 赏析
这是一首出自《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作者不详。

诗的开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身处长满芳草的水泽之中。

芙蓉的美丽与兰泽的
清幽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浪漫的氛围。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下芙蓉却不知送给谁,因为思念的人在远方。

这两句由景入情,自然地引出了相思的主题。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头眺望故乡,路途遥远,这一“还顾”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心相爱却不能相聚,只能在忧伤中度过一生。

此句直抒胸臆,将相思之苦和忧伤之情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游子思乡、思亲的情感,其意
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方式,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同时,通过对动作和
心理的细腻描写,如“采之”“还顾”等,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动人。

此外,诗歌在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涉江采芙蓉”这一行为的描写,既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伏笔,又使全诗
在开头就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而“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结尾,
给人以无尽的怅惘和感慨,让人对这种相思之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忧伤。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鉴赏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鉴赏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鉴赏《涉江采芙蓉》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涉江采芙蓉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涉江采芙蓉》原文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翻译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注释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注释

《涉江采芙蓉》全文及注释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8、同心:指夫妻感情融洽深厚,这里指男女二人内心相思相同。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远方爱人的情景。

诗中通过涉江采芙蓉的行为,引发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思念,然而路途遥
远,无法送达这份情谊,回望故乡,更觉路途漫漫,只能在忧伤中度过余生。

【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涉江采芙蓉珠帘秀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及注释】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旧乡:故乡。

6、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7、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8、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9、还顾:回头看。

【赏析】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通过对游⼦思念妇⼥采集芙蓉的场景进⾏描写,来表达漂泊异乡的游⼦的的相思之情。

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涉江采芙蓉原⽂: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路漫浩浩。

同⼼⽽离居,忧伤以终⽼。

翻译: 我踏过江⽔去采荷花,⽣有兰草的⽔泽中⻓满了⾹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的爱⼈。

回头看那⼀起⽣活过的故乡,⻓路漫漫遥望⽆边⽆际。

两⼼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起,愁苦忧伤以⾄终⽼异乡。

注释: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远⽅”。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尽头。

形容⽆边⽆际。

同⼼:古代习⽤的成语,多⽤于男⼥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度过晚年直⾄去世。

赏析: 《涉江采芙蓉》是⼀⾸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与⼈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法往来,相隔两地⾳信全⽆,就成为许多⼈私⽣活中最伤⼼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乡,⽇暖花⾹,荷花盛开,⼥主⼈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装饰的绚丽灿烂,让⼈顿感主⼈公形象雅洁,⼼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上⼈远在天边。

这两句⾃问⾃答,感情陡然⼀转,由欢乐转为悲哀,⼀腔热忱,遭到兜头⼀盆冷⽔泼来,⼀霎时天地为之变⾊,草⽊为之含悲,⼼中⽆限的凄凉寂寞,伤⼼失望。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涉江采芙蓉》原文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篇1《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注释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

“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

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

这与《乐府诗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鉴赏

《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涉江采芙蓉》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涉江采芙蓉》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涉江采芙蓉》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涉江采芙蓉》是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相思怀人的场景,表达了游子思乡、爱人相思的真挚情感。

全诗如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主人公涉过江水去采摘芙蓉,生长着兰草的沼泽地里,芳草萋萋。

芙蓉,即莲花,在古代常被视为美好、纯洁的象征。

而兰泽中的芳草,不仅增添了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丰富情感。

他(她)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美好的地方采摘芙蓉,或许是为了送给心中思念的那个人。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

主人公采下芙蓉后,却陷入了沉思:我采摘的这朵芙蓉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这里的“远道”不仅是指距离上的遥远,更是心灵上的隔阂和难以相见的无奈。

这种思念之情,因无法传递而显得更加深沉和痛苦。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主人公在思念之余,回首眺望故乡的方向,只看到那漫长的道路绵延无尽。

这里的“还顾”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

而“长路漫浩浩”则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归乡的艰难,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

主人公和思念的人彼此心心相印,却不得不分离两地,这种痛苦的相思之情将伴随他们直到终老。

“同心”强调了两人感情的深厚,而“离居”则是残酷的现实。

“忧伤以终老”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悲观和绝望,这种无法解脱的相思之苦,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首先,它的意境优美。

诗人通过对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优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

其次,运用了象征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芙蓉、芳草等自然之物,不仅是美丽的景象,更象征着主人公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涉江采芙蓉》是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游子思乡和爱人相思的深沉情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感慨。

全诗如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主人公涉过江水去采摘芙蓉花,生长着兰草的沼泽地里,芳草萋萋。

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丽、高洁之感;兰泽与芳草,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两句看似只是在描写自然景色,实则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采芙蓉的行为,暗示着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主人公采下芙蓉花,却陷入了沉思:这美丽的花朵要送给谁呢?原来,自己所思念的人远在他乡。

这里的“远道”,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隔阂。

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奈在这一问中尽显无遗。

她满心欢喜地采摘花朵,却发现无人可赠,那种失落和哀伤油然而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主人公回过头来遥望故乡的方向,只看到那道路漫长而无边无际。

这一“还顾”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她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

然而,长路漫漫,归期遥遥,这种思念之情愈发深沉和痛苦。

“漫浩浩”三个字,形象地描绘出道路的遥远和迷茫,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彷徨和无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尽管两人心心相印,却不得不分离两地,只能怀着忧伤一直到终老。

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也是最令人痛心的地方。

相爱的人不能相守,只能在思念中度过漫长的岁月,这种痛苦和无奈是何等的深沉。

“同心”与“离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悲剧色彩。

而“忧伤以终老”则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绝望和无奈,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

首先,它运用了象征和比兴的手法。

芙蓉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纯洁的心灵,采芙蓉的行为则暗示着对爱情的追求。

兰泽和芳草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优美的环境,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妇思游子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

也被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带来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涉江采芙蓉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全文翻译: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对照翻译: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作者:佚名【两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注释: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意思: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鉴赏: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六、进一步鉴赏诗歌——找意象,品意境;依景情,析手法。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师补充: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也算是对古人传统的一种传承吧。
3、课堂练习
【高考链接】该诗构思精巧别致,请简要说明。
2、学习“对写法”
举例说明: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解析】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从而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生小组讨论,交流:
观点一:“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只是他。如此传达出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怀人。
观点二:“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像,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如此传达出的主题则成了女子思夫怀远。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生明确:
生了解《古诗十九首》,明确: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前承《诗经》和《楚辞》的传统,下启魏晋的风气;
为唐宋诗歌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被称为“风余”和“诗母”。
标志着五言诗歌已经成熟。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学生自学这首诗
1、这首诗写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
3、这首诗诗人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用通顺的语言翻译这首诗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泰戈尔
材料二:莲的心事(席慕蓉)

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
学生体会意象对烘托情境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又如: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分析】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分析】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3.找意象,品意境;
4.依景情,析手法。
四、品读诗歌,分析鉴赏
1、读顺畅,通大意
2、找诗眼,抓主旨;
(1)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
学生自学这首诗
1、这首诗写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
3、这首诗诗人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用通顺的语言翻译这首诗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生思考:
结尾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为天各一方而忧伤难遣,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学生分析解答:
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后两句运用想象,笔锋一转,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
学生思考: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3、课堂练习
【高考链接】该诗构思精巧别致,请简要说明。生明确概念:
“对写法”(落笔对方)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是一种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拟的手法。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生明确: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2)主人公为何忧伤?“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探究,鉴赏技巧
1、关于《涉江采芙蓉》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2、诗中还出现了哪些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七、课堂拓展
在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因为距离而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以至于“忧伤以终老”,令人感叹,但对于爱情而言,距离真的是问题吗?对此,你怎么看?
材料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2、学习“对写法”
举例说明: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解析】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从而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又如: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分析】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分析】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材料三: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导入新课
由钟嵘《诗品》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导入
二、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
师补充: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矢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
诗歌鉴赏的方法
1.读顺畅,通大意;
2.找诗眼,抓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