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政治经济

合集下载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当我们回首历史的长河,两次工业革命无疑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以强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重塑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在这之前,传统的手工劳动是生产的主要方式,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

蒸汽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它为工厂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动力,使得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

工厂不再依赖于水力或人力,而是可以建在更便利的位置,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纺织业、煤炭业、冶金业等行业纷纷引入新的机器和技术,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以纺织业为例,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创新设备的出现,使得纺纱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纺织品的产量,还降低了成本,使得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原本昂贵的纺织品。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深刻地改变了交通方式。

蒸汽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建设,让陆地运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人们能够更快速、更便捷地运输货物和人员,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贸易的繁荣又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社会结构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型。

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的工厂工作,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

这一阶级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力量对比,也为后来的工人运动和社会变革埋下了伏笔。

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还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适应新的工业生产需要,教育体系逐渐从注重古典文化和宗教教育转向了注重科学技术和实用知识的传授。

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提高了整体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然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工厂的恶劣工作环境、超长的工作时间以及低廉的工资待遇,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十分艰苦。

同时,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进入 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拉开了帷幕。

这一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以及新的通讯手段的出现成为了主要特征。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技术的飞跃: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取代,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大大增强。

2.国际格局的变化:亚洲迅速衰落,非洲日益贫困,拉丁美洲发展停滞,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逐渐形成。

欧洲内部,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法国、德国迅速崛起,俄国、奥匈帝国和西班牙则逐渐衰落。

3.社会关系的变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代封建领主成为社会的主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不满足自己低下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奋起抗争,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社会分配方式的变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社会矛盾尖锐,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4.科技教育的普及:科学技术进步,教育发展和普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一般民众大都接受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5.社会生活变化:提倡消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勤俭节约,新的消费观念、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城市取代乡村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城市化成为一股历史潮流。

6.生存环境的恶化:煤炭大量使用污染了空气、水、土地等人类生存的要素,大大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了民众的健康。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基本规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社会主义运动等都产生了长远影响。

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因为对新技术应用的态度和国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美国和德国都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有较充足的资本、原料和市场,并且美国内战和德国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和条件,所以这两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工业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英国和法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设备陈旧,又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更新设备,并且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这些导致它们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到20世纪初工业生产下降到第三和第四位。

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较晚,对它们来讲,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实行的,能够吸收和直接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因为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它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较低。

这个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跳跃式的状态。

在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和争夺世界市场,尽量利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本国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

而在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垄断却防碍着新技术的采用,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相对停滞的趋势,并且因为这些国家大量输出资本,在一定水准上也削弱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这就造成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能够跳跃式地较快地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从而在经济实力的对比上发生急剧的变化。

例如,英国在1870年以前一直是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第一位,号称“世界的工厂”。

但是,当时英国的工业主要是纺织、采煤等旧的工业部门。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的工业部门持续出现,到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引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地赶上了英国,跃居世界工业生产的第一位。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其核心是推动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及其带来的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带来了深远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对外贸易和外国侵略的方式传入中国。

虽然当时的中国社会封闭,未能主动参与到这场工业革命中去,但工业革命带来的商品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外国资本的渗透,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机器生产方式。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吸收并不全面,影响有限。

但这次的冲击,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意识到落后就会遭受外来势力的侵袭,意识到工业革命对发展的重要性。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深远而重大,对于中国而言,虽然初次接触工业革命时未能抓住机遇,但也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和变革的必要性。

这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推动自身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1.1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这一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末的英国。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各种能够提供更有效、更强大动力的机械装置。

在这一背景下,詹姆斯瓦特,一位苏格兰发明家,受到了前人的启发,开始致力于蒸汽机的改进工作。

瓦特的蒸汽机工作原理主要是将加热的水产生的蒸汽引入到一个密闭的容器中,使容器内的活塞做往复运动。

这一创新使得蒸汽机不再仅仅依赖于风力和水力,而是可以通过煤炭燃烧产生的热量来驱动。

这使得蒸汽机的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随着蒸汽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它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

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 世纪 60 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 世纪 70 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

这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从经济方面来看,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工厂制度得以确立。

工厂的出现使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机器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商品价格随之下降,从而扩大了市场需求。

同时,工厂的集中化生产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高效化,内燃机的发明为交通运输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贸易和交流的发展。

此外,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进一步丰富了工业体系。

在工业结构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侧重于电力、化学、石油、汽车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使各国在经济发展中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产业格局。

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阶级结构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渐掌握了社会的经济命脉。

无产阶级则成为工厂中的主要劳动力,他们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工作条件艰苦,生活贫困。

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开始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产阶级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垄断资产阶级。

他们通过垄断组织控制了生产和市场,获取了巨额利润。

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不断壮大,其斗争方式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追求经济权益转向争取政治权利和改善工作条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经济:生产力飞速发展,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政治: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3)社会关系: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
(4)市场: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于东方。

(5)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兴起,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垄断组织产生,大企业时代到来。

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世界市场的形成:
形成过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和人口的流通、武力逼迫、交通运输和通讯的改进
根本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最终形成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表现:商品、资本、人员、货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影响:积极: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促进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消极: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长期贫困落后,处于附庸地位。

实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业革命已成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作为欧洲强国之一,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场变革深刻地改变了德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9世纪末,随着蒸汽机、纺织机等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一场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革命兴起。

这场革命不仅给欧洲国家带来了繁荣,同时也赋予了它们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

然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国还处于一片落后的状态。

因此,德国在经济、技术和教育方面都需要追赶欧洲大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其中包括推动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组织职业教育等。

此外,政府还对烟煤、铁矿石、石油等原材料进行了重点发展,并积极推动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

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技术革新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技术革新的推动。

德国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化学、电气、钢铁、汽车和航空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肥料的生产和研究方面,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贝尔特在1909年发明了合成氨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航空领域,德国工程师奥古斯特·奥特不拉德发明了第一架飞艇。

2.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化的生产所替代。

这种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商品价格,使得工业产品更加普及化。

同时,机械化生产还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规格,并能够确保产品不受季节影响。

3.企业的规模化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企业也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大型的制造企业取代了小作坊,从而形成了垄断市场的局面。

同时,这些大型企业还能够聚集大量的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市场。

这种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生产效益和经济利润,但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工人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争论(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总结了布雷顿森林系对稳定战后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

吴晓灵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为世界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为当时各国通过合作协商的形式解决争议问题提供了典范。

(2)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充分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至今仍延续的重要影响。

朱光耀指出,布雷顿森体系在1973年结束,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机构,继续发挥着全球性的影响。

就这个意义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

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

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社会和国际关系,也对全球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时期欧美国家的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和工业化浪潮,包括石油、电力、钢铁和化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分别从英国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1. 背景与特点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期,历时约100年,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16-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

(2)科技创新和机械化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中心是纺织业,其核心技术是纺织机械的发明和应用,这一技术的突破成为了工业革命的动力源泉。

(3)海外贸易的扩大。

18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廉价原料和外销市场的出现为英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工业资产阶级的崛起。

工业革命期间,许多中小企业家和手工业者逐步走向破产,而垄断了大量资本和雇佣了数以万计工人的新工业资本家阶级则越来越强大。

(2)劳动力的转移和生产大规模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发展。

(3)铁路和蒸汽机的运用。

工业革命后期,铁路和蒸汽机的运用成为了英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积累和商品流通。

英国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贸易政策。

18世纪中期,英国逐步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取消了某些保护主义措施,促进了外贸的开放和发展,也使得英国的工业品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2)专利保护制度。

18世纪后期,英国实施了专利保护制度,通过授予发明人专利权,保护了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阶段特征一、政治: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完善①英国: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席,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2)发展①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和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发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等积累了原始资本。

③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⑤市场: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①政治前提: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科技支持: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③市场需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扩大。

两次工业革命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影响

所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制度 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 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三者的总称。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制度 体系最终形成于 19世纪中后期,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两者最终形成于 20世纪初。所 以,到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才得以最终确立。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推行.
2.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口的职业 结构发生了巨变。
3.使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起来,推动了自由贸易,英国成为成为 世界工厂。
4. 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化进程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 5.促进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6.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 运动兴起,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7.改变了世界格局,列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 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亚非拉人民蒙 受灾难,传播了先进技术 和思想文化,冲击了落后体制。
8.工人阶级相对贫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自然资源破坏, 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落,道德滑坡。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1.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2.经济结构:钢铁工业发展,新兴产业出现,重工业 为主。
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 国主义过渡
4.对外关系:西方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扩大了资 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间的差距,导致民族民主运 动的高涨和列强间的矛盾加剧。 5.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整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

【历史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影响

【历史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影响

【历史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接下来分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影响。

电力部门:电动机、发电机、电灯、电车等电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交通部门:飞机、内燃机、汽车;
化学工业:炸药、无烟火药、塑料、人造纤维、燃料、钢铁领域:新的炼钢法;
通信领域:电话、有线电报的改进、无线电报的发明。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两国取代英法登上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新崛起的列强与老牌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财富资源劳动力竞争加剧,导致激烈的争夺和战争。

垄断资本对外扩张,世界被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志民体系在全球建立。

总之,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这是人类历史上社会转型的巨变,它促使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奴役当地农民,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使全世界各国人民思想开始觉悟。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涉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因此又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扩展资料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计算机时代,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制造业的历次重塑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国家命运和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①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④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新崛起的列强与老牌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竞争加剧,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高考备考教案之历史: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高考备考教案之历史: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十一单元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及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政治、经济、思想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该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1.经济方面(1)两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到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殖民扩张,把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及资本输出场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政治方面(1)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完善与扩展。

英美法等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完善;俄国、日本、德意志、意大利等通过改革或统一战争,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经济、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民族解放运动: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18世纪末19世纪初,继美国独立战争后,拉美人民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的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开始觉醒,非洲人民也英勇反抗列强的侵略,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

3.国际关系(1)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了殖民扩张活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竞争进一步加剧,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要求有新的方式进行生产。

这样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股权公司,不同类型的垄断组织,第二次技术革命为整体世界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世纪末世纪初, 由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 重工业迅速取代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 美、德、英等国相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这一转变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第二次技术革命大大缩短了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距离, 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使人类进行大规模交往成为可能。

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 并在全世界建立了极少数“先进”国家对大多数居民进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

这一体系的出现标志着整体世界的形成。

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高涨。

英、法、德、俄、日、美等国家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同时把手伸向了世界各个角落。

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动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工业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列强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美国增长最快,德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而这一时期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法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美德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为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扩张欲望,要求改变现状;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持既得利益,坚决不肯退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经济上占世界第一位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号称“托拉斯帝国”。

但是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外很少有殖民地和传统的销售市场,因而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长垄断资本强烈要求海外市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以扩大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大为提高,为了与欧洲列强竞争,先后出台了针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针对拉丁美洲的“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①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④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新崛起的列强与老牌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竞争加剧,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1 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作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作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光相关的技术领域。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它所带来的恩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它们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基本矛盾有:法德矛盾、俄奥争夺巴尔干的矛盾、英德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纠葛和重新组合,形成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个别国家间的冲突加剧,极易引发世界大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思想产生和发展。
宏观到微观
近代物理学 理论框架的 重大突破
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
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 理论框架
8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9C70年代——)
四个方面 国家及人物
主要成就
德国人 西门子 发电机
电力的广泛 美国爱迪生
应用
美国人 贝尔
电灯、电影 电话
意大利马可尼
无线电报
内燃机和交 通工具的创 制
德、日等统一开辟国内市场;
(4)资金、原料: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产
生的利润
(5)科技
19c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电磁感应、进化论等)。
2020/2/9
6
时间 国别 人物
贡献
特点
1831年 1838年 1867年 1873年 1882年
英国 法拉第 俄国 雅可比 德意志 西门子 比利时 格拉姆 美国 爱迪生
2020/2/9
12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简要版)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中期
开始部门 棉纺织业
重工业
动力机器 经济结构
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轻工 业国家
发电机内燃机
工业居主导地位,重工业为 主的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世界史纲》下册
2020/2/9
2
第四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1870年以后—一战结束)
经济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19末20初)
国际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思想方面: 列宁主义(无产阶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方面: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国际 亚洲、非洲、美洲民族解放运动(亚洲的 觉醒——包括中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①多国交 叉进行
②科学与
制成发电机
技术紧密
发明了电动机
结合 ③速度快,
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多为重工 业
7
近现代物理学成就及意义
科学家
主要成就
意义
伽利略
自由落体定律
(17世纪 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 初) 用自制的望远镜证明
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为经典力学 奠定基础
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正确性
2020/2/9
3
一、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 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 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 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2/9
4
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 件,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应具 备哪些条件?
提示:工业革命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式: ( 政治前提 + 市场 + 资本 + 技术 + 资源……)
德国人 卡尔·本茨 戴姆勒
内燃机、柴油机 汽车
美国莱特兄弟 飞机
化学工业的 瑞典人诺贝尔 建立
炸药 塑料、化肥、染料等
(电力--发电机、电灯、电影等;交通--汽车、轮船、飞机;通讯-电话、电报;石油化工--炸药、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等;新 兴工业2020部/2/9门--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11
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
技术基础 实践经验 规 模 英国 欧美国家
自由主义盛行; 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形
成科学与科技结合
先进国家同时进行
世界体系 2020/2/9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13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0/2/9
14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后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后英国生铁产量
2、以生上产材结构料:说规明模什扩么大问,题重?化工业比、为主
2020/2/9
16
“集中发展到一定 阶段,可以说自然而然 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 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 易达成协定;另一方面, 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 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 了垄断的趋势。”
——列宁
3、以生上产材关料系说:明什垄么断问组题织?形成
2020/2/9
5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政治前提
2.自(由08主西义城改一革模运3动9)
19世纪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
世界范围确立。
2.条件:
(1)稳定的政治环境(国内和,国际的相对稳定)
(2)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
美俄废奴
(3)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牛顿 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 (17世纪 原理》(物体运动三大 晚期) 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普朗克19c 末~20c初

量子理论
爱因斯坦
(19c末~ 20c初202)0/2/9
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论(狭义、广义)
运动三定 律是近代 物理学的 重要支柱
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 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 心理论体系,标志近代 自然科学形成;推动工 业革命到来;推进了启
2020/2/9
17
思考:什么是垄断组 织?垄断组织是怎样形成 的?
垄断组织出现后带来了 哪些重大影响?
2020/2/9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
展。以(上人材类料进入说电明气什时么代问)题但?资本主义列
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 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 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 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 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 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 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 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 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世界史》
19c70年代--20c初(1914-1918年一战)
2020/2/9
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的世界历史,影响最 大、最深远的,是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和 由此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由第一次工业革命 所开启的工业文明迅猛地从“前现代”向“现代” 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 电气时代,从棉花时代进入钢铁时代,从平面运输 时代步入立体运输时代。人类社会经过漫长而缓慢 的演化,终于大踏步地跨进了现代文明的大门。正 如哈贝马斯所说,这种现代观“由科学促成,它相 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道德改良无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